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 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许多教材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以及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这次研讨会的经验说明,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这一点尤其重要,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思考一、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在实然的教学目标与应然的教学目的之间,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策略作为中介的。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策略层面上更趋近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亦应切合这些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

的专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课余时间,以课堂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学生就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缺点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

思考二、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历史人物是历史构成的要素,学生们日常的历史学习往往以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较为缺乏。在实施历史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较为全面地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往往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如武则天、雍正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以便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历史事件。角色扮演者的表演一定要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可就表演者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角色扮演与评析过程同样重要,表演者和评析者都可对自己的学习最终以文字形式总结。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理解、想象力的空间,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虚拟现实的体验。缺点是这种学习方式受时间和资料来源的局限,也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不可提出超出学生能力的过分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单独安排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可以尝试在充分预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中的即兴表演。比如,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学生们可以分组扮演维新派的代表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事件中的历史人物。

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 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许多教材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以及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这次研讨会的经验说明,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这一点尤其重要,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思考一、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在实然的教学目标与应然的教学目的之间,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策略作为中介的。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策略层面上更趋近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亦应切合这些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

的专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课余时间,以课堂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学生就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缺点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

思考二、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历史人物是历史构成的要素,学生们日常的历史学习往往以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较为缺乏。在实施历史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较为全面地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往往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如武则天、雍正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以便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历史事件。角色扮演者的表演一定要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可就表演者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角色扮演与评析过程同样重要,表演者和评析者都可对自己的学习最终以文字形式总结。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理解、想象力的空间,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虚拟现实的体验。缺点是这种学习方式受时间和资料来源的局限,也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不可提出超出学生能力的过分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单独安排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可以尝试在充分预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中的即兴表演。比如,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学生们可以分组扮演维新派的代表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事件中的历史人物。


    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张青春 长治市武乡县监漳中学 2012级历史专业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马成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08期 [摘 要]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标准以及新的要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 ...

    历史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西藏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于2009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拉萨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优秀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新教材理念及应对方法.通 ...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9月高中新课改将在我省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除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培训外,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了解新课改的相关精神,特别是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点滴 ...

    举例说明如何实施历史课的课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举例说明如何实施历史课的课改 作者:罗清斌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7期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试看课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展开 ...

    "五步三要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五步三要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上饶县罗桥中学 夏天 改革课堂教学,旨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一 ...

    新课改参观学习体会

    新课改参观学习体会 一直都听说,云台乡中的新课改领全县之先锋,新课改的效果好.今天,终于有机会随年级组全体成员去云台乡中参观学习.我们一到云台乡中,就一口气看了.听了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及地理共七节课,总体感受获益良多,对我的教学有很多启 ...

    高中历史课改小结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专题讲座1

    专题讲座 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主要变化 第1讲 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思路 朱汉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张汉林(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王小琼(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学高级) 内容纲目: 一 ...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展现我组特色

    xx—xx年学年度上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展现我组特色——政史组全体成员 jingjicao的blog   本学期以来,我组成员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课改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