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经济环境下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概述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4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570 家、下辖门店15.82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7.44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3.26 万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医改受到国家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使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4年医药流通行业的销售规模继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有所降低。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1%,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

可以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自2011年起,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增长模式转变为增速逐年放缓模式,增速从2010年24.6%递减到2014年的15.2%。这样的发展态势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增长进入换挡期,该行业已告别连续8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医药流通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新一轮医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扩容所带来的城乡居民用药需求大幅上升。随着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96%以上人口,居民用药需求的增长趋于稳定,另外,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药品流通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1

二、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1、行业准入资质壁垒

医药商业流通行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特殊行业,国家药监部门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监管,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 , 1《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同时企业要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这极大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目前国家药监主管部门为严格控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数量,对于新办医药流通企业在场地、设施、资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批准十分严格。

2、资金要求壁垒

医药流通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购置运输设备以及投入相应的流动资金,才能完成日常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行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要做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经营,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医药连锁经营普遍采用直营方式,因此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为了规范医药经营企业,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对于新进入者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进入者的资金是否雄厚成为了在医药商业行业中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

3、专业技术人才壁垒

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品种规格众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对药品的运输、存储、管理、全程跟踪与监控等都有强制要求。所以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而且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师、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有零售服务经验、批发服务经验、物流配送经验的物流技术人员等。但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需要时间的累积,因此,这对新进的医药商业进入者而言,很可能面临着缺少熟悉医药商业运作管理人才的风险,一旦负责人员对问题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名声,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4、品牌壁垒

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往往取决于所拥有的知名度、信誉度,这便是品牌优势。由于医药消费关系到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医药消费具有较强的惯性。消费者会青睐于到熟悉的、有品牌信誉的医药终端消费、购药。当消费者对固定场所、购药服务对象形成习惯,消费者在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或者负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其原有的惯性行为。另一方面医药供应商也更愿意与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经营规模的企业合作。因此,先进入行业的医药流通企业将拥

有熟悉稳定的供应商、拥有较强的客户吸引力,这对于后来进入者将形成品牌壁垒。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发展

1)从2009年起,国家推动新医改,大幅提升医疗的投入,积极推进完善新农合、医保政策,同时出台价格管理等政策,更大程度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2009年 3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我国医改新进程,为医疗以及生物制药等行业奠定政策基础,产生深远影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在未来会持续一段时间,客观上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意见指出,要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

2)国办发〔2015〕3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指出:1)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抓紧制订本省(区、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药品采购。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2)要保障药品供应配送。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县乡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和拒绝提供偏远地区配送服务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其中标资格。组织做好定点生产药品的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加快制订儿童用药的鼓励扶持政策,探索部分罕见病用药供应保障措施。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

3)“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国家政策既支持医药流通行业,又支持其下游行业医疗行业的发展,刺激国内对药品的需求,这两点均有力地推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

(2)严格资质认证护航,推动医药流通行业有序成长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是进入医药流通行业的一个门槛,随着医药流通的发展,国家对GSP的规范也制定的越来越严格,严格的资质认证要求有利于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简单的价格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医药流通行业对国家政策敏感度高

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波动大且速度快。政策方面首先给该行业带来压力的是“总额预付制”,主要是指对医院的医保费用的总额控制。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渐推行,在总额预付制和总额控制的背景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的用药结构和医生用药选择的处方行为都会发生重大改变,该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因地制宜且因时制宜地采取措施和办法,在积极应对和响应这一政策的同时,把握时机,选择拥有长期合作意向的、合适的上下游对象。

(2)药品价格易受国家监管限制

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国家经常性地对药品价格政策和药品价格管理做出新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公司经销的药品其价格大部分属于国家价格管理范围内,价格政策的相应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盈利产生影响。比如,药品定价以往完全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但如今发改委对医药行业的定价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定价的权利也在部分转移。2013年7月5日的相关报告中曾提及要统一医保支付价,即“定额报销制”,也就是同样名称和用途的药品,无论出于怎样的制造商、有着怎样的投资商,不论是外资还是合资还是国产出身,国家将为医保患者提供定数额度的费用报销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调动医院自觉使用性价比相对高的廉价药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深刻影响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

四、医药流通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

医药行业属于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流通行业属于医药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该行业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但由于疾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而针对某些疾病的疫苗接种却存在一定的规律;另外,受春节的影响,在节假日期间医药销售会相对降低,致使销售额比其他季节要低,因而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2、区域性特征

目前,我国采用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的采购方式,由于医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省级单位在进行招标时会特别关注医药流通企业的资质,对企业配送药品的质量和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某些省为保证药品配送及时性和服务质量,严格限定进入医疗机构的中标药品只能由生产厂家直接配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注册在当地(地市级区域)的配送企业配送,且规定“接受中标生产企业委托配送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在医疗机构发出购药计划后24小时内送达。向省属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配送在5次之内;向市、县级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在3次之内;向乡镇医疗机构(社区)配送的,每周在2次之内。属疫情、灾情、突发性事件和急救及加急供货的药品应及时配送” 等;此外,基层

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两票制”的推行,对医药流通企业终端覆盖能力及配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药品招标采购与配送管理制度以及医改政策的影响下,医药流通企业受限于配送时限、物流成本和终端覆盖能力等因素,只能在本企业服务的区域半径内进行药品配送,这决定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区域性特点。2

五、医药流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未来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实现规模化效应。流通环节盈利空间的的持续下降、新版 GSP 对医药流通企业硬件、软件的高标准、高要求将会持续压缩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一些小散企业将被兼并,或被淘汰出局,可以促使药品流通领域形成良好的行业秩序。

2、创新型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企业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同时,自身也发展了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等商业模式。

3、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

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局部发展因个体企业的差异而不同,整体的发展仍相对传统。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中,医药物流是连接医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先后颁布医药物流的行业标准和新版GSP,各药品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上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务。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 2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报告》,赵炜、何勇、黄辉,华龙证券 。

批大型企业,逐步建立起全国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也同样拥有了区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区域配送中心网络,最后一公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进一步得以完善。

4、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激增。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共有353家企业拥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放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4家,增加幅度创历史新高。从业务形式看,B2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发展最为迅速,全国累计共有264家企业拥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127家;B2B(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的发展相对缓慢,全国累计共有73家企业具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22家。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加速发展,全国累计共有16家平台具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5家。3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5月公布了 《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升了企业开展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积极性,推动医药电商企业快速扩容。但新规未能在2014年落地,加之互联网经营环境不佳、企业缺乏物流服务和人才储备等因素,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也意味着医药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

六、影响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波动大且速度快。由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对于该行业的相关政策规范也在不断出台。比如,国家为了加强对医药流通的监管而出台了GSP强制认证制度,该制度2015年6月25日更新之后对公司的仓储、物流设施和购置运输设备以及维持运营的流动资金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财力去完善相关设备及公司管理等方面以满足GSP新规。

2、药品质量风险

目前,公司代理的药品种类达到695种,公司严格按照GSP的规定,在经营活动中对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主要在产品采购资质审核、产品验收质量、产品在库储存养护、产品销售、产品出库复核、产品运输、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严格控制,尽可能杜绝任何质量事故的发生。但是,公司作为一个医药流通类公

司,对于药品在生产源头的质量无法保证;虽然对药品的储藏、养护、运输等环节进行温度、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实时监控,但还是可能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如果在公司的流通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3、产品价格受限风险

在我国,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国家经常性地对药品价格政策和药品价格管理做出新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公司代理药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属于国家价格管理范围内,价格政策的相应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盈利产生影响。

4、技术革新风险

随着医药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兴起、现代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等,这些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冲击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普遍比较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规范。

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部分企业正通过库存控制、运输路线设计、供应链系统优化等途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的还将企业现有的 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有关系统中所产生的物流信息,与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以实时的、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物流信息整合,以增强运作流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自身市场、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些对运作系统相对传统、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都可能带来巨大挑战。

当前经济环境下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概述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4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570 家、下辖门店15.82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7.44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3.26 万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医改受到国家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使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4年医药流通行业的销售规模继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有所降低。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1%,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

可以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自2011年起,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增长模式转变为增速逐年放缓模式,增速从2010年24.6%递减到2014年的15.2%。这样的发展态势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增长进入换挡期,该行业已告别连续8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医药流通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新一轮医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扩容所带来的城乡居民用药需求大幅上升。随着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96%以上人口,居民用药需求的增长趋于稳定,另外,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药品流通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1

二、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1、行业准入资质壁垒

医药商业流通行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特殊行业,国家药监部门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监管,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 , 1《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同时企业要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这极大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目前国家药监主管部门为严格控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数量,对于新办医药流通企业在场地、设施、资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批准十分严格。

2、资金要求壁垒

医药流通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购置运输设备以及投入相应的流动资金,才能完成日常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行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要做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经营,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医药连锁经营普遍采用直营方式,因此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为了规范医药经营企业,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对于新进入者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进入者的资金是否雄厚成为了在医药商业行业中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

3、专业技术人才壁垒

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品种规格众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对药品的运输、存储、管理、全程跟踪与监控等都有强制要求。所以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而且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师、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有零售服务经验、批发服务经验、物流配送经验的物流技术人员等。但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需要时间的累积,因此,这对新进的医药商业进入者而言,很可能面临着缺少熟悉医药商业运作管理人才的风险,一旦负责人员对问题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名声,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4、品牌壁垒

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往往取决于所拥有的知名度、信誉度,这便是品牌优势。由于医药消费关系到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医药消费具有较强的惯性。消费者会青睐于到熟悉的、有品牌信誉的医药终端消费、购药。当消费者对固定场所、购药服务对象形成习惯,消费者在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或者负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其原有的惯性行为。另一方面医药供应商也更愿意与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经营规模的企业合作。因此,先进入行业的医药流通企业将拥

有熟悉稳定的供应商、拥有较强的客户吸引力,这对于后来进入者将形成品牌壁垒。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发展

1)从2009年起,国家推动新医改,大幅提升医疗的投入,积极推进完善新农合、医保政策,同时出台价格管理等政策,更大程度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2009年 3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我国医改新进程,为医疗以及生物制药等行业奠定政策基础,产生深远影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在未来会持续一段时间,客观上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意见指出,要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

2)国办发〔2015〕3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指出:1)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抓紧制订本省(区、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药品采购。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2)要保障药品供应配送。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县乡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和拒绝提供偏远地区配送服务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其中标资格。组织做好定点生产药品的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加快制订儿童用药的鼓励扶持政策,探索部分罕见病用药供应保障措施。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

3)“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国家政策既支持医药流通行业,又支持其下游行业医疗行业的发展,刺激国内对药品的需求,这两点均有力地推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

(2)严格资质认证护航,推动医药流通行业有序成长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是进入医药流通行业的一个门槛,随着医药流通的发展,国家对GSP的规范也制定的越来越严格,严格的资质认证要求有利于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简单的价格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医药流通行业对国家政策敏感度高

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波动大且速度快。政策方面首先给该行业带来压力的是“总额预付制”,主要是指对医院的医保费用的总额控制。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渐推行,在总额预付制和总额控制的背景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的用药结构和医生用药选择的处方行为都会发生重大改变,该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因地制宜且因时制宜地采取措施和办法,在积极应对和响应这一政策的同时,把握时机,选择拥有长期合作意向的、合适的上下游对象。

(2)药品价格易受国家监管限制

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国家经常性地对药品价格政策和药品价格管理做出新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公司经销的药品其价格大部分属于国家价格管理范围内,价格政策的相应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盈利产生影响。比如,药品定价以往完全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但如今发改委对医药行业的定价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定价的权利也在部分转移。2013年7月5日的相关报告中曾提及要统一医保支付价,即“定额报销制”,也就是同样名称和用途的药品,无论出于怎样的制造商、有着怎样的投资商,不论是外资还是合资还是国产出身,国家将为医保患者提供定数额度的费用报销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调动医院自觉使用性价比相对高的廉价药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深刻影响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

四、医药流通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

医药行业属于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流通行业属于医药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该行业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但由于疾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而针对某些疾病的疫苗接种却存在一定的规律;另外,受春节的影响,在节假日期间医药销售会相对降低,致使销售额比其他季节要低,因而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2、区域性特征

目前,我国采用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的采购方式,由于医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省级单位在进行招标时会特别关注医药流通企业的资质,对企业配送药品的质量和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某些省为保证药品配送及时性和服务质量,严格限定进入医疗机构的中标药品只能由生产厂家直接配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注册在当地(地市级区域)的配送企业配送,且规定“接受中标生产企业委托配送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在医疗机构发出购药计划后24小时内送达。向省属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配送在5次之内;向市、县级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在3次之内;向乡镇医疗机构(社区)配送的,每周在2次之内。属疫情、灾情、突发性事件和急救及加急供货的药品应及时配送” 等;此外,基层

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两票制”的推行,对医药流通企业终端覆盖能力及配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药品招标采购与配送管理制度以及医改政策的影响下,医药流通企业受限于配送时限、物流成本和终端覆盖能力等因素,只能在本企业服务的区域半径内进行药品配送,这决定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区域性特点。2

五、医药流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未来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实现规模化效应。流通环节盈利空间的的持续下降、新版 GSP 对医药流通企业硬件、软件的高标准、高要求将会持续压缩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一些小散企业将被兼并,或被淘汰出局,可以促使药品流通领域形成良好的行业秩序。

2、创新型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企业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同时,自身也发展了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等商业模式。

3、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

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局部发展因个体企业的差异而不同,整体的发展仍相对传统。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中,医药物流是连接医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先后颁布医药物流的行业标准和新版GSP,各药品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上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务。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 2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报告》,赵炜、何勇、黄辉,华龙证券 。

批大型企业,逐步建立起全国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也同样拥有了区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区域配送中心网络,最后一公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进一步得以完善。

4、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激增。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共有353家企业拥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放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4家,增加幅度创历史新高。从业务形式看,B2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发展最为迅速,全国累计共有264家企业拥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127家;B2B(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的发展相对缓慢,全国累计共有73家企业具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22家。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加速发展,全国累计共有16家平台具有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5家。3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5月公布了 《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升了企业开展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积极性,推动医药电商企业快速扩容。但新规未能在2014年落地,加之互联网经营环境不佳、企业缺乏物流服务和人才储备等因素,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也意味着医药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

六、影响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波动大且速度快。由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对于该行业的相关政策规范也在不断出台。比如,国家为了加强对医药流通的监管而出台了GSP强制认证制度,该制度2015年6月25日更新之后对公司的仓储、物流设施和购置运输设备以及维持运营的流动资金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财力去完善相关设备及公司管理等方面以满足GSP新规。

2、药品质量风险

目前,公司代理的药品种类达到695种,公司严格按照GSP的规定,在经营活动中对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主要在产品采购资质审核、产品验收质量、产品在库储存养护、产品销售、产品出库复核、产品运输、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严格控制,尽可能杜绝任何质量事故的发生。但是,公司作为一个医药流通类公

司,对于药品在生产源头的质量无法保证;虽然对药品的储藏、养护、运输等环节进行温度、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实时监控,但还是可能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如果在公司的流通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3、产品价格受限风险

在我国,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国家经常性地对药品价格政策和药品价格管理做出新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公司代理药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属于国家价格管理范围内,价格政策的相应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盈利产生影响。

4、技术革新风险

随着医药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兴起、现代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等,这些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冲击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普遍比较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规范。

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部分企业正通过库存控制、运输路线设计、供应链系统优化等途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的还将企业现有的 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有关系统中所产生的物流信息,与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以实时的、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物流信息整合,以增强运作流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自身市场、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些对运作系统相对传统、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都可能带来巨大挑战。


    相关文章

    2016年医药流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 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832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

    我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状况浅析

    我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状况浅析 内容提示: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 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 ...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版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A159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

    2016-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发展 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 ...

    Qhuzbg可行性报告与商业计划书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可行性报告与商业计划书 一. 商业计划书与可行性报告涵义 1.项目的概念 要在一定时间里, ...

    我国药品物流发展历程

    332 中国药事2009年第23卷第4期 我国药品物流发展历程的研究 洪 钢(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南京210002) 摘要: 目的按照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对药品物流的外部物流环境.监管体制.流通模式和发展特点 等进行了深入 ...

    云南白药战略分析

    云南白药战略分析 公司简介: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云南白药", 股票代码000538, 深圳证券交易所) ,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 6月的云南白药厂.1993年5月3日经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云体(199 ...

    医药冷链物流项目创新实践_

    管理MANAGEMENT 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17.05.010 高品质医药冷链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了民生,有效避免了因冷链运输"断链"造成药品药效的流失,为人民人身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