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问题分析

张燕

最近, 我有机会接受国家教委委托, 同一些幼教同行对安徽贫困地区实施“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项目工作的情况, 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结合近年来参加北师大社区教育课题的经历, 对社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深感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

社区是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在社区生活的人群, 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一致性, 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及地方乡土观念, 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学前教育是社区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是一种地方性社会公益设施, 是区域性社会性教育。学前教育主要是由所在地区兴办的, 是在社区内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配合下发展起来的。社区学前教育具有广泛性、普及性特征, 它并非仅仅限于专门的托幼机构中的教育, 而应扩展到家庭与社区的各个方面, 需发挥家庭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并提高整个社区成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

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普及社区成员的优生、优育和优教知识, 为本社区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为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见, 社区学前教育为一全方位系统性工程, 为大教育概念。社区学前教育无论在办教育资源、途径方面, 还是在其目的效果上, 均具有不同于以往托幼机构教育的广泛深远含义:

1、社区学前教育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包括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等, 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 发展幼教事业, 为更多幼儿提供受教育机会;

2、社区教育有益于使学前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注重家庭、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 发挥整体性教育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

3、发展社区教育可加强地方自主性, 使学前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 形成各自特色;

4、社区教育可扩大学前教育的社会职能, 有益于发挥教育对当地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

1、天时——社区学前教育为当代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向

80年代以来, 随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 改革的深入和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深化, 学前教育已由园所教育扩大到包括园所正规教育及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 从而可因地制宜, 充分发掘利用社会资源, 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注重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区环境的和谐统一, 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使学前教育成为一系统开放工程, 并注重发展学前教育的条件与效益之统一。

当前,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正在由城市转向农村。处于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从一开始就可以

很好地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 可以摒弃以往就教育发展教育的思路, 充分发掘社区资源, 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服务、辐射、影响社区的功能, 努力探索一条事业发展的新路。

2、地利与人和——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具备特有的兴办社区学前教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

首先, 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原因, 乡村居民有共同的居住环境, 居住相对集中, 相互交往频繁, 有归属认同感。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 。居民一旦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会全力浓重, 许多地区为老革命根据地, 有革命传统, 群众基础较好(此不同于都市支持, 不惜代价) 。

其次, 农村乡村中的村委会、村长、妇女干部等既是乡村基层行政组织, 又为生产组织, 可发挥综合管理作用, 将各方面社会力量组织起来, 协调配合, 为社区学前教育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在乡村自身, 可充分发掘利用:

(1)社区自然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教材。

(2)学校与园(班) 位于社区内, 教师大多本身就是乡民、村民, 居住在农村中, 有益于发挥教育与文明的辐射作用。

(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兴办, 有利于动员家长, 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 农村社区既是兴办学前教育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前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1、农村社区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发掘和合理组织利用社区教

育资源(人力、物力等), 优质高效地发展学前教育。不仅可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 使更多的适龄儿童得到应有的入学前准备教育, 同时, 通过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与保教、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结合, 使受教育年龄延伸到先学前直至刚出生儿童。这是在量的方面的提高。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上, 农村社区可以很好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家庭、社区环境与教育有机结合, 全方位给幼儿以整体性影响,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农村社区是社区学前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益于社区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首先,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需动员全员参与, 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家长及村民群众等, 从而增强全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如内蒙牧区村民在兴办社区教育中提出“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与此同时, 也促进社区成员自身的发展, 村民通过参与教育, 认识到自身不足, 进一步激发自身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需要,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 农村社区在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 推动了社区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兴办和发展, 地方乡土教材、人文自然资源的发掘利用, 有益于进一步发扬和恢复乡村纯朴民风和传统道德中的积极成份。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学前教育, 在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 也有益于促进社区成员积极交往, 增进乡情亲情, 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也有益于改进乡民生活方式, 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 乡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力量, 兴办社区学前教育, 使其在以往乡村中的基层行政作用得以重新恢复, 成为

开展乡村文化事业活动和生产互助的组织保证, 进而可对乡民提高生活质量之需等方面加以引导, 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可实现教育与社区或社会的双向互动, 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也有利于整体优化的社会环境的建设。

三、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当前,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已在一些地区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里提出并加以讨论:

1、开阔思路, 树立大教育观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 不宜就教育谈教育, 而需进一步转变观念, 开阔思路, 树立大教育观。特别是兴办学前教育, 应将发展教育的资源、途径、形式与效果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综合起来, 将教育放在社会社区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 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及其功能, 充分认识社区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的关系。否则, 就教育谈教育, 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有的教育部门干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发展学前教育, 却加重9年义务教育负担, 如腾出教室、师资, 挤占有限的经费等。

这种现象表明仍是从教育自身来考虑问题。应当明了, 社区既是教育对象与客体, 是社区学前教育的直接获益者, 又是兴办学前教育的主体。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着眼点是为了社区群众, 而又应以依靠社区群众作为具体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真正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 办好教育为人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我国以往的教育体制主要是集中领导体制, 国家行政对教育干预作用大, 通过制定政策和任务导向, 从而动员宣传群众, 鼓干劲、造声势, 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是很重要且必要的, 也体现我国特点。但仅自上而下开展工作, 易形成任务观点, “运动来了一阵风”, 不能长久。当前社区教育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社会公益事业, 既要有领导, 又需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 应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 充分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兴办社区学前教育中应注意:使地方基层行政人员和广大群众真正认识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考虑开展这项工作的现实可行性, 务必考虑地方原有的基础条件, 考虑群众的要求与需要, 使这项工作的开展真正符合其切身利益, 成为自身需要, 而不能强制性地为完成上级任务硬性摊派, 加重群众负担。在兴办规模和形式等方面应做到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 从基础看发展。在群众自愿和搞试点的基础上, 再逐步推广, 这样可以其效果说明问题, 进一步宣传动员群众;对群众中蕴含的发展教育积极性应充分认识。教育行政人员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社会性的特点, 增强对其发展的预见性, 并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注重社区内部挖潜, 引导群众将学前教育从“要我办”转变到“我要办”, 真正成为社区公益事业, 很好地将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起来, 成为好的带头人。

3、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社会组织的综合管理作用, 提高社区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社区学前教育为社会地方公益事业, 应注重发挥乡、村两级基层政府的行政职能, 广泛动员群众, 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如, 村干、妇联、青年群众组织及学校教师等), 发挥自主管理和综合管理的

作用。当前, 在开展社区学前教育的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此认识不足, 盲目追求正规化, 将社区学前教育工作全部压在学校身上, 未能充分调动组织各社区团体的作用, 发挥各方合力。其深层原因仍是就教育谈教育的思路, 同时受旧的部门化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兴办和发展社区教育这一地方性区域性社会公益事业可考虑建立以乡、村二级行政牵头, 其他各社会团体参与的社区学前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乡教办可担负常务办公职能, 乡中心校、村小发挥业务指导作用的组织体系。村委会、党支部和妇联组织、妇干应成为积极动员倡导者和组织参与者, 并使这项工作与“三优”工程、妇幼保健结合。社区教育要得到很好发展和不断提高质量效益, 就应注重适宜的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的建立完善, 形成一体化综合管理网络。

4、整齐划一与差异特色相结合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不宜过分追求正规化。一些地方当前较注重发展附设在小学的正规学前班, 凡有学前班均附设家长学校, 这对业务管理和培训家长配合教育自然是有益的。但片面追求正规化, 宜造成整齐划一, 不利于因地制宜和办出特色。这个问题实际上直接关系到发展教育的资源与效益。对此还应进一步开阔思路, 应认识到, 学前教育不等于正规机构教育, 而非正规学前教育并非低级学前教育形式的同义语。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应提倡多样化的形式, 这样不仅可扩大受益范围和覆盖面, 使学前教育扩展到更多儿童, 辐射更多家长与村民, 同时, 可使学前教育适合不同的需要。要注意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村落或地域, 因条件基础不同, 任务要求也应有区别, 要提倡多办非正

规化的形式如游戏组、幼儿辅导站及每星期活动1/2次的周日班等;又可设长班、短班、临时班等。不仅发挥了教育幼儿作用, 而且也考虑了解放家长。特别是在不能兴办学前班的贫困边远地区要更注重非正规幼教形式, 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培训, 使家长受到教育并参与教育, 改进家教质量, 给幼儿以较好的影响, 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是更持久的。在兴办有特色的地方社区学前教育方面, 要注重发挥地方自主性, 分析自身条件, 明了优势与不利因素, 并及时发现和推广群众创造的一些好的形式。如, 金寨江店镇群众创出了家长互助组;响洪甸镇出现了以大带小, 由在校小学生与学前儿童结对子的形式, 对学前儿童进行帮带启蒙。这些形式既很好地利用了教育资源, 也适应了当地实际, 满足了幼儿受教育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问题分析

张燕

最近, 我有机会接受国家教委委托, 同一些幼教同行对安徽贫困地区实施“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项目工作的情况, 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结合近年来参加北师大社区教育课题的经历, 对社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深感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

社区是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在社区生活的人群, 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一致性, 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及地方乡土观念, 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学前教育是社区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是一种地方性社会公益设施, 是区域性社会性教育。学前教育主要是由所在地区兴办的, 是在社区内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配合下发展起来的。社区学前教育具有广泛性、普及性特征, 它并非仅仅限于专门的托幼机构中的教育, 而应扩展到家庭与社区的各个方面, 需发挥家庭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并提高整个社区成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

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普及社区成员的优生、优育和优教知识, 为本社区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为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见, 社区学前教育为一全方位系统性工程, 为大教育概念。社区学前教育无论在办教育资源、途径方面, 还是在其目的效果上, 均具有不同于以往托幼机构教育的广泛深远含义:

1、社区学前教育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包括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等, 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 发展幼教事业, 为更多幼儿提供受教育机会;

2、社区教育有益于使学前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注重家庭、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 发挥整体性教育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

3、发展社区教育可加强地方自主性, 使学前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 形成各自特色;

4、社区教育可扩大学前教育的社会职能, 有益于发挥教育对当地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

1、天时——社区学前教育为当代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向

80年代以来, 随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 改革的深入和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深化, 学前教育已由园所教育扩大到包括园所正规教育及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 从而可因地制宜, 充分发掘利用社会资源, 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注重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区环境的和谐统一, 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使学前教育成为一系统开放工程, 并注重发展学前教育的条件与效益之统一。

当前,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正在由城市转向农村。处于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从一开始就可以

很好地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 可以摒弃以往就教育发展教育的思路, 充分发掘社区资源, 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服务、辐射、影响社区的功能, 努力探索一条事业发展的新路。

2、地利与人和——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具备特有的兴办社区学前教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

首先, 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原因, 乡村居民有共同的居住环境, 居住相对集中, 相互交往频繁, 有归属认同感。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 。居民一旦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会全力浓重, 许多地区为老革命根据地, 有革命传统, 群众基础较好(此不同于都市支持, 不惜代价) 。

其次, 农村乡村中的村委会、村长、妇女干部等既是乡村基层行政组织, 又为生产组织, 可发挥综合管理作用, 将各方面社会力量组织起来, 协调配合, 为社区学前教育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在乡村自身, 可充分发掘利用:

(1)社区自然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教材。

(2)学校与园(班) 位于社区内, 教师大多本身就是乡民、村民, 居住在农村中, 有益于发挥教育与文明的辐射作用。

(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兴办, 有利于动员家长, 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 农村社区既是兴办学前教育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前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1、农村社区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发掘和合理组织利用社区教

育资源(人力、物力等), 优质高效地发展学前教育。不仅可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 使更多的适龄儿童得到应有的入学前准备教育, 同时, 通过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与保教、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结合, 使受教育年龄延伸到先学前直至刚出生儿童。这是在量的方面的提高。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上, 农村社区可以很好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家庭、社区环境与教育有机结合, 全方位给幼儿以整体性影响,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农村社区是社区学前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益于社区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首先,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需动员全员参与, 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家长及村民群众等, 从而增强全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如内蒙牧区村民在兴办社区教育中提出“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与此同时, 也促进社区成员自身的发展, 村民通过参与教育, 认识到自身不足, 进一步激发自身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需要,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 农村社区在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 推动了社区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兴办和发展, 地方乡土教材、人文自然资源的发掘利用, 有益于进一步发扬和恢复乡村纯朴民风和传统道德中的积极成份。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学前教育, 在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 也有益于促进社区成员积极交往, 增进乡情亲情, 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也有益于改进乡民生活方式, 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 乡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力量, 兴办社区学前教育, 使其在以往乡村中的基层行政作用得以重新恢复, 成为

开展乡村文化事业活动和生产互助的组织保证, 进而可对乡民提高生活质量之需等方面加以引导, 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可实现教育与社区或社会的双向互动, 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也有利于整体优化的社会环境的建设。

三、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当前,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已在一些地区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里提出并加以讨论:

1、开阔思路, 树立大教育观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 不宜就教育谈教育, 而需进一步转变观念, 开阔思路, 树立大教育观。特别是兴办学前教育, 应将发展教育的资源、途径、形式与效果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综合起来, 将教育放在社会社区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 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及其功能, 充分认识社区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的关系。否则, 就教育谈教育, 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有的教育部门干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发展学前教育, 却加重9年义务教育负担, 如腾出教室、师资, 挤占有限的经费等。

这种现象表明仍是从教育自身来考虑问题。应当明了, 社区既是教育对象与客体, 是社区学前教育的直接获益者, 又是兴办学前教育的主体。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着眼点是为了社区群众, 而又应以依靠社区群众作为具体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真正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 办好教育为人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我国以往的教育体制主要是集中领导体制, 国家行政对教育干预作用大, 通过制定政策和任务导向, 从而动员宣传群众, 鼓干劲、造声势, 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是很重要且必要的, 也体现我国特点。但仅自上而下开展工作, 易形成任务观点, “运动来了一阵风”, 不能长久。当前社区教育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社会公益事业, 既要有领导, 又需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 应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 充分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兴办社区学前教育中应注意:使地方基层行政人员和广大群众真正认识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考虑开展这项工作的现实可行性, 务必考虑地方原有的基础条件, 考虑群众的要求与需要, 使这项工作的开展真正符合其切身利益, 成为自身需要, 而不能强制性地为完成上级任务硬性摊派, 加重群众负担。在兴办规模和形式等方面应做到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 从基础看发展。在群众自愿和搞试点的基础上, 再逐步推广, 这样可以其效果说明问题, 进一步宣传动员群众;对群众中蕴含的发展教育积极性应充分认识。教育行政人员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社会性的特点, 增强对其发展的预见性, 并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注重社区内部挖潜, 引导群众将学前教育从“要我办”转变到“我要办”, 真正成为社区公益事业, 很好地将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起来, 成为好的带头人。

3、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社会组织的综合管理作用, 提高社区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社区学前教育为社会地方公益事业, 应注重发挥乡、村两级基层政府的行政职能, 广泛动员群众, 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如, 村干、妇联、青年群众组织及学校教师等), 发挥自主管理和综合管理的

作用。当前, 在开展社区学前教育的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此认识不足, 盲目追求正规化, 将社区学前教育工作全部压在学校身上, 未能充分调动组织各社区团体的作用, 发挥各方合力。其深层原因仍是就教育谈教育的思路, 同时受旧的部门化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兴办和发展社区教育这一地方性区域性社会公益事业可考虑建立以乡、村二级行政牵头, 其他各社会团体参与的社区学前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乡教办可担负常务办公职能, 乡中心校、村小发挥业务指导作用的组织体系。村委会、党支部和妇联组织、妇干应成为积极动员倡导者和组织参与者, 并使这项工作与“三优”工程、妇幼保健结合。社区教育要得到很好发展和不断提高质量效益, 就应注重适宜的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的建立完善, 形成一体化综合管理网络。

4、整齐划一与差异特色相结合

发展社区学前教育不宜过分追求正规化。一些地方当前较注重发展附设在小学的正规学前班, 凡有学前班均附设家长学校, 这对业务管理和培训家长配合教育自然是有益的。但片面追求正规化, 宜造成整齐划一, 不利于因地制宜和办出特色。这个问题实际上直接关系到发展教育的资源与效益。对此还应进一步开阔思路, 应认识到, 学前教育不等于正规机构教育, 而非正规学前教育并非低级学前教育形式的同义语。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应提倡多样化的形式, 这样不仅可扩大受益范围和覆盖面, 使学前教育扩展到更多儿童, 辐射更多家长与村民, 同时, 可使学前教育适合不同的需要。要注意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村落或地域, 因条件基础不同, 任务要求也应有区别, 要提倡多办非正

规化的形式如游戏组、幼儿辅导站及每星期活动1/2次的周日班等;又可设长班、短班、临时班等。不仅发挥了教育幼儿作用, 而且也考虑了解放家长。特别是在不能兴办学前班的贫困边远地区要更注重非正规幼教形式, 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培训, 使家长受到教育并参与教育, 改进家教质量, 给幼儿以较好的影响, 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是更持久的。在兴办有特色的地方社区学前教育方面, 要注重发挥地方自主性, 分析自身条件, 明了优势与不利因素, 并及时发现和推广群众创造的一些好的形式。如, 金寨江店镇群众创出了家长互助组;响洪甸镇出现了以大带小, 由在校小学生与学前儿童结对子的形式, 对学前儿童进行帮带启蒙。这些形式既很好地利用了教育资源, 也适应了当地实际, 满足了幼儿受教育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相关文章

    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关于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文献综述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学位层次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 潘 雪 丽 学生学号 [1**********]9 任课教师 来仪教授 关于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文献综述 ·中国少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挥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2007年1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 ...

    卫生事业管理2011

    卫生事业管理 名解 1.卫生政策(health policy):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 行为依据,其目的是研究社会如何以合理的方法,在能承担的成本下(一定资源条件)达到 高质量和高数量的满意服务所需的各种方法.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2/01/1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九农民工已经开始了换代的变化,中国社科院王春光教授在2000年对新生代农 ...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综述_聂志平

    第11卷第4期2012年12月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 Vol.11,No.4Dec.,2012 文章编号:1671-6523(2012)04-0117-0 ...

    建立院前急救体系的探讨

    主国塞旦医垫!塑至!月筮2鲞筮!塑鱼照堕趔趟丛趟!迪:地:!塑:型:::№:! 建立院前急救体系的探讨 闰镜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吉林吉林132001)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救:探讨[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 ...

    打破"二元"结构桎梏,推动南阳城乡统筹发展

    摘 要: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成为阻碍发展的桎梏,党中央提出必须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把城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盘考 ...

    机关工作总结

    一、xx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xx、xx等党和国家领导对卫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和批示。xx、xx同志非常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亲切慰问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患者,深入基层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情况,要求深化改革 ...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作者: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 社会学研究 2009年04期 一.国外农村社会工作的讨论 (一)西方农村社会工作 梳理西方①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亦存在着不少历史发展的真空阶段.②究其原因如下: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