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第6位,增长速度位于第6位,仅高于江西省,低于第5位的湖北省42%;说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反之,也说明了发展潜力较大。

3 .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来看,发达省份的二、三次产业都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江苏、浙江都在5—4倍之间;湖北、山东在4—3倍之间,而安徽仅在2倍以内,说明二、三次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因此,加快二、三次产业的发展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2001年)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二、合肥与周边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

1.合肥市经济总量处于第7位,发展速度最快,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发展趋势,但差距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合肥要在郑、汉、宁之间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尚有较长的发展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时期。

2.地方财政收入高于郑州和南昌市,处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032元)排26个省会城市的第25位,仅高于西宁市,说明三农问题在我市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同省域经济一样,合肥的二、三次产业相对第一产业与其它省会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南昌市二、三次产业与一产的比值分别为:4.83和4.31;南京市最高分别为9.48和9.15;而我市分别为:4.63和3.91,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合肥与周边省会城市主要经济对比(2001年)

三、合肥市与其他省辖市经济发展对比

1.合肥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1.05% (武汉为28.9%), 这说明合肥市首位度还不高,经济中心的地位还不稳定,尤其是马、芜、铜地区,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与合肥的竞争已经展开,该地区的发展对合肥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马鞍山市排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位于12位。总之,合肥与周边省会相比,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省内又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合肥又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合肥应当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在进一步巩固省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在更大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全省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全省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三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网点建设现状

一、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合肥市有各类商业网点数46537个,营业面积达357.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网点103.8个,全市人均营业面积0.79平方米,市区人均营业面积约2.4平方米,平均每个网点营业面积77平方米, 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26个,交易面积为87.9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批发市场交易面积3.38万平方米; 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32个, 面积为40万平方米; 大型综合超市7个,营业面积为9.5万平方米; 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餐饮店5个, 营业面积为4.99万平方米; 商业步行街两条, 营业面积为30.3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市的商业及网点建设迅速发展,对促进城市建设,繁荣经济,加强流通,满足消费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7亿元(其中,市区为158.55亿元), 同比增长12.3%, 完成商业增加值46.8亿元, 同比增长15%,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占第三产业GDP的28.2%; 商业税收稳步提高,成为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业从业人员达

32.6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10.2%,仅次于制造业。但从整个第三产业来看:2000年,三产从业人员为66.9万, 高于二产的61.3万人。

二、 城市商业业态和所有制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之商业经营方式也日益丰富起来,一些新型的商业业态在城市迅速发展,过去的百货零售业一统天下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代之以的是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在商海竞逐。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给传统的百货业以强大的冲击和压力,迫使百货业主不断地向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商业业态发展与渗透,以寻求企业生机;另一方面新兴商业业态的不断涌现也极大地推动了流通领域的发展,为搞活市场、促进生产与消费、繁荣经济、方便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有商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资本已通过拍卖、兼并、股份制改革、民营控股等形式,逐步从中小劣势企业退出,加上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如北京华联、上海联华、台湾好又多、大润发、马来西亚百盛、法国家乐福等)纷纷登陆合肥市场,我市非公有制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内、外资共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商业格局。

三、 现有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

我市商业网点的分布随着城市建设重点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80年代,合肥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为主,且多集中在老城区内并以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江路和金寨路沿线开发为主,因此,商业网点也多集中在老城区内,尤其是四牌楼、三孝口地区更为集中,并以长江路、金寨路沿线展开,这时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在老城区内的高度集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合肥市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旧城改造转向新区开发,我市先后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站综合试验区,商业网点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逐渐向城市外围延伸、扩散。尤其是新站综合试验区,由于地理位臵好,交通便捷,又处于城市对外交通的窗口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此外,原有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南七、安医附院、三里庵、西七里塘、周谷堆等地的商业网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总体来看,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更趋向合理性,但老城区内商业网点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水平,都是处于主导地位。城市的三级商业网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合肥市市区大型商业网点现状分布一览表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商业的科技含量日趋提高

当前,科技在城市商业经营中的含量不断提高,大型商场和绝大多数超市都实现了PLS/MIS条形码,各种信用卡支付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商务领域,长江批发市场、百货大楼、周谷堆批发市场也都应用了电子商务。1999年由安徽新长江网络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通的“中国商务王牌网”,反映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而且,市百货大楼、商之都、乐普生商厦、合肥百盛和周谷堆批发市场等都建立了网站,使企业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竞争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五、我市商业在全省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我市商业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2002年合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增长13.1%。2001年的总量位于全省17个省辖市的首位, 占省辖城市GDP总量的19.59%。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4.77亿元, 较2001年增长12.37%。2001年的总量位于全省的首位,占省辖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81%,是第二位城市的3.15倍。2002年全市完成商业增加值为46.8亿元,同比增长15%,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占第三产业GDP的28.2%; 2002年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45元。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达288.11亿元,位于省辖市首位,2001年占省辖城市总量的20.35%。由此可见,我市城市商业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全省范围内,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处于首要位臵。

六、现有商业及网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市商业在加强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在保障供给、繁荣市场、促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及网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型的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商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商业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商业通过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我市的商业及网点建设,尚有较大差距和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肥市商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够大

上海市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551.15亿元, 第三产业达到了50.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2.27亿元; 而合肥市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48.27亿元(市区为125.27亿元); 仅占上海市的8.6%。2001年宁波市市区(192km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5亿元, 而我市市区也只有140亿元(148 km2); 绝对数相差便有55亿元, 若再从城市建成区单位用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比较也有差距: 宁波是1.02亿元/平方公里; 合肥是0.94亿元/平方公里。再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是39.8亿元; 第二产业是206.7亿元; 第三产业为165.9亿元, 三次产业的比为:9.7:50.1:40.2, 这就说明合肥仍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代, 第三产业仍处于次要地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位。如从商业增加值来看,2002年仅为46.8亿元,不足第三产业的1/3。这种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显然是不相适应的。

2.商业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市的商业体系尚处于不完善之中,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合肥市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亦未真正形成。在四牌楼一带虽然集中了一些大商场和大量的中小商店,但这些商店在经营业态、商品类别、档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导致同业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布点随意,缺乏规划和引导,致使小门面过多,餐饮和百货相互交织,从而作为城市商业核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应有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城市新区和外围由于普遍缺少综合性的商业网点,如总体规划中的四个城市副中心均没有或没有完全实施,新区和老城外围的居民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不便的问题,如北区的居民要购买耐用消费品则必须到老城区内才能满足消费需求。

3.党政机关与商业中心交织加剧了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在老城区特别是规划的市级商业中心内,省、市、区党政机关过多集中,其吸引的车流、人流,加剧了繁忙的商业中心交通压力,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4.农贸市场骑路经营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陆续搬迁了桐城路、南陵路、滁州路、淠河路、白水坝等骑路农贸市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

这方面由于城市缺少必要的建设资金,加之历史欠帐较多,还有较多的骑路市场没有搬迁到合适的位臵,它们仍然占据着城市道路和街巷,阻塞交通甚至阻塞消防通道。而且,市场搬迁的困难还越来越大,存在着合理服务半径与无地选址建设的尖锐矛盾,例如,郎溪路市场、五河路市场、六安路市场、九华山路市场、绩溪路市场、义仓巷市场、泗州路市场、大窑湾市场等占路市场。

5.居住区及社区商业网点配套不够、标准不高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很多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陆续兴建起来,这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城市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指出,由于这些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缺少必要的商业配套设施、或是商业配套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够,或多或少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例如我市曾引以为荣的琥珀山庄居住小区,规划中分设南北两个菜市,由于没有形成合理规模和服务半径过大,导致蔬菜品种少、菜价高,最后菜市不能维持生存,现分别被一家超市和一个汽车修理厂所取代,该小区居民买菜南要到蜀山菜市场,北要到亳州路菜市,居民生活十分不便;再如可苑小区,原规划没有安排菜市场用地,居民生活相当不便,后物业管理部门根据居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在住宅楼山墙之间辟一小型菜市场,其规模很小,菜价很高,同时也占用了小区内的消防通道,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也给创建文明小区增加新的障碍,该小区其它商业服务设施几乎没有配套,仅有的几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家小买部也是自发形成,多为临时建筑或违法搭盖,这个问题在其它居住小区也同样存在着。

6.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忽视对城市商业气氛的营造,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商业的辐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分别完成了绿都商城、淮河路整体改造工程,市级商业中心区的面貌得到了一定改观。但由于绿都商城和步行街规划建设中,单纯考虑通过提高建设密度和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以获得短期经济利益,即没有站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和城市景观全局的立场和角度,精心营造传统商业和文化气氛,求得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永久魅力;又没有站在消费者人本的角度,追求购物环境优美闲舒、购物行程便利通畅。商业气氛的缺乏和人文传统的丢失导致曾经很长时间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和直至今日绿都商场大部分商铺的的人气不旺和经营萧条。而我们返观宁波的天一购物广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仅17万平方米,广场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水幕电影,人们美誉之谓“园林休闲式购物中心”。而同期开发的我省芜湖市的“中山路商业步行街”也因其空阔错致、滨湖畅通成为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吸引外地客人购物的魅力所在。

此外,不分道路性质普遍沿路开店;大中型商业网点的停车场等设施配套不足;将沿街住宅非法改成商业网点等现象,在我市还较为常见。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产品的多少,人口的多少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多少。产品越多可向市场提供的商品便越多;人口越多,消费需求便越多;可支配收入越多,人们的购买能力越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国内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相比较弱,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2.长期以来,我市在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工作方面,一是缺乏对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的科学和理性认识,不能明确提出针对性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二是权责不清,不能明确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导致商业网点规划对现实商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指导性不强。

3.商业网点建设资金渠道狭隘,资金总量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全社会建设商业网点的积极性和资金实力,运用市场化操作推动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建设。1999年以前主要单纯靠行政性征收商业网点资金来建设群众生活必备的农贸市场等业态。

4.由于职能主体的不明确,同时规划的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导致在居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放任开发商追求经营利润,原来规划中的必备商业业态用地被开发它用,或所配套面积较小,满足不了建成后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导致新的居住区出现新的骑路市场。

第四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网点建设规划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 城市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总体思路:依据《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和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城市商贸流通业,为实现合肥市千亿元规划目标;推动合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合肥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商业基础。

近期按照《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的要求,从合肥市经济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外向度高、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2.发展目标

到2005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业体系,将合肥市建设成为安徽省的商品集散中心,初步实现商业现代化。2010年,将合肥建设成为商贸流通业具有跨省域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城市之一,三级商业中心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商业现代化进程。2010年,全市GDP1000亿元,第三产业GDP433亿元,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002年为12.3%);2005年达到261亿元,2010年达到450亿元。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实现商品流转额年均增长9.6%,2005年达到610亿元,2010年达到1000亿元;商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2005年达到66亿元,2010年达到15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

营业面积:参照同类城市的标准,并根据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2005年合肥市城区商业及市场营业面积总量控制宜在500万平方米以内;2010年宜控制在600-700万平方米之间。确定合肥市人均拥有商业营业面积为1.0至1.2平方米。

3.规划目标

依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按照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的要求,并结合现有商业网点的实际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三级商业中心,建立城市商业网点框架体系,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趋向分布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竞争有序、便民利民方向发展;同时对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和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重点商业设施进行选址定点控制,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二、 规划期限

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致。基于这一点,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10年。本规划以近期为主。

三、 规划范围 (一) 空间范围

重点是《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210平方公里,城市市区及郊县近城地区是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规划考虑的另一个层次范围。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 商业范围

依据《安徽省城市商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省建设厅建规[2002]262号)文件精神,并根据合肥市商务局的要求,本次规划的业务范围是除城市旅游、饮服网点外的商业体系、商业街、农贸市场、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超市及大型专业店五类。

(三) 规模范围

1. 超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2. 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 3. 大型专业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4. 专业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5. 农贸市场:二环内的骑路市场。 四、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商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厅建规[2001]262号;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

《合肥市商业网点市场建设规划(1996—2010年)》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商业网点布局指导意见》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意见》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臵规范》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地方标准零售业态设臵规范》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城区现有市场调研报告》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特色商业街调研报告》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调研报告》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五、 规划原则

1.依据城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

商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应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求得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进一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稳步发展,商业业态的发展也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时,是连锁超市诞生的时期;人均GDP达到2000—4000美元是便利店、时尚专卖店、专业店大量产生的时代;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则高级时尚品牌专卖店、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奢侈品、艺术品专卖流行。商业网点布局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力求做到商业网点的布局与城市结构布局相协调;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相一致;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业态类型要与城市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

2.商业网点规划要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

商业网点规划应充分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应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商业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进行严格控制。

3.商业网点规划同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结合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连锁零售业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商业网点规划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商业网点建设中,应当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根据不同商业区域的特点,确定不同业态类型的商业规模和数量。当前,要注意控制大型百货商场、商品批发市场的盲目发展,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大力

发展便民、利民的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在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中,应当综合工业企业的改制、转产、开发进行统筹考虑,使商业网点规划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做好服务。

5.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环境整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商业网点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不具备卫生、环境和交通通畅要求的网点不应允许开业,要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商业网点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利民便民原则,要通过商业网点规划,促进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7.坚持商业布局层次性的原则

商业布局层次性,是从现代系统论出发的规划思路。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有不同的经营组合和服务对象,这在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多层次、不同空间领域消费活动的需要。

8.商业网点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统一考虑,要为招商引资做好服务。

六、 规划布局

(一) 商业网点体系布局规划

商业体系规划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级商业中心构成,它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

1.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布臵于老城区及其东侧,以长江路为轴,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呈带状分布,东西以明光路和环城路为界;南北以红星路、安庆路和寿春路为界的较大区域里,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与总体规划确定的市级商业金融服务中心相一致;其功能是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综合性的优质服务,商业业态以购物中心、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主;商品品种齐全,能够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购好的需求;另一方面它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娱乐、金融、邮政、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服务。今后,市级商业中心应注重在综合性、优质服务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对中小商店进行整合改造,以提高服务品质来提高综合效益。市级商业中心向外延伸,可有效解决老城区容量过大的问题,对于缓解老城的交通、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市级商业中心的建设将以三孝口、四牌楼和工人文化宫为重点,尤其是工人文化宫地区应重点控制,这里滨水又处于老城外,环境、交通都优于老城,应重点规划和建设以便更好地体现合肥城市特色。

2.区级商业中心是城市中一个区域内的商业中心,我市确定其服务人口约20万人。其主要功能是就近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商业服务,对分流市级商业中心的部分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环境压力,推动商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宜控制在0.5平方公里左右,商业建筑面积宜在1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门类、品种较为齐全,商业设施比较先进、购物环境较好;商业业态以大中型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主。

根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规划共布臵8

个区级商业中心,一类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副中心地区,有5个中心:⒈东区区级商业中心(花冲公园附近);⒉北区区级商业中心(公交四保场附近);⒊西南区区级商业中心(南七里站附近);⒋西区区级商业中心(井岗镇附近);⒌大学城区级商业中心;另一类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城市功能需要增设的3个中心:⒈政务文化新区区级商业中心;⒉东南区区级商业中心(葛大店附近);⒊新站区级商业中心。

3.居住区级(社区)商业中心

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居住区的常住人口,服务人口约5万人,以经营中低档的日常消费品为主。商业业态以小型超市、便利店、菜场、餐饮店为主体,同时配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网点,其经营规模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执行。用地面积每千人60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千人700—910平方米;营业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主要根据现有商业网点的发展水平和近期规划的居住用地布局情况而定,规划共有25处,其分布如下:

庐阳区:共有4处:

⒈亳州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亳州商城、庐阳区社区服务中心、钢铁大楼、亳州路菜市等为基础,逐步进行更新改造,适当发展专业、专卖店、餐饮等业态,使之在规模和服务品质上能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

⒉双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适度扩大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模、提高服务品质。规划将五河路骑路菜市场迁至遣送站附近,荣事达大道以西一部分居民买菜分流到白水坝菜市。

⒊杏林小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阜阳北路菜场为中心,结合合瓦路两侧的改造,周边再发展一定规模的超市,日用百货等商业服务设施。

⒋四里河路东侧,森林城地区可结合大杨镇的开发建设,配套建设一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其它地区可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予以覆盖。 瑶海区:共有6处:

⒈ 七里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七里塘镇、张洼路东侧, 随着新站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逐步配套建设。

⒉三里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临淮路两侧,可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建立。

⒊铜陵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东侧,狄港路与铜陵路之间。

⒋站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旌德路北端,服务于长江东路以北、二环以外居民。

⒌钢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耐火材料厂附近,服务于长江东路以南、二环以外、淮南路以北居民。

⒍化工厂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郎溪路南端东侧,服务于合裕路沿线的居民。

包河区:共有7处:

⒈周谷堆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周谷堆批发市场为依托,逐渐沿淝河路向南扩展,适度增加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商业业态和服务功能。

⒉九华山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迁移马路菜市,修通九华山路,使之成为一条居住区级的商业街。

⒊卫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卫岗菜市、合家福卫岗连锁超市为依托,逐步健全功能。

⒋曙光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曙光商厦为依托,迁建改造现有金寨路菜市场(位于传染病院北侧),开通绩溪路,建成一条商业街。

⒌姚公庙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金寨路东侧,祁门路两侧,主要服务于金寨路东侧一带的居民。

⒍黄山公园东侧,可结合本地区的开发配套建设一居住区商业中心。

⒎马鞍山南路居住区商业中心。可依托现有合家福超市,逐步完善配套建设,健全服务功能,满足这一地区居民迅速增加的需要。

蜀山区:共有8处:

⒈三里庵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西园新村北侧、长江路沿线。 ⒉ 高新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长江西路南侧,现管委会的西侧。

⒊ 西七里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良辰商厦为基础,结合七里塘农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形成居住区商业中心。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⒋昌河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312国道以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⒌西城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潜山路西侧,结合合肥肉联厂的改造统一布点,并逐步向西站方向延伸。

⒍青阳北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青阳北路,结合新规划的安居苑北村配套建设。

⒎莲花新村地区居住区商业中心。位于锦绣大道与莲花路交口的西北角。

⒏乡村花园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始信路边,结合区内的乡村花园中布点的大型超市建设。

(二) 超市、大型专业店布点规划

超市布点规划主要依据商业网点体系布局规划进行。市级、区级商业中心地区可根据需要设臵大型百货、超市商业网点, 同时又要考虑中心地区现有超市、百货店的建设情况;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可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以满足服务功能的需要;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的服务半径一般按1.5公里进行控制。大型专业店因其经营种类专业、市场消费定向性强,其设臵标准比照同类综合超市设臵指标放大一倍,即服务半径不低于3公里。

具体规划布点见下表

百货规划一览表

注:总计23个,现状有18个,规划5个。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超市规划一览表

超市规划一览表

注:总计36个,现状有7个,规划29个。

(三)近期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与选址规划

农贸市场具有占地较大,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我市而言,还有较多的占路市场,影响城市交通和文明城市创建,因此本次规划将二环内的占路市场的迁地、选址作为规划的重点,共选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址近19个农贸市场。分别是:

⒈安纺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安纺农贸市场现位于和平路南侧、规划的茂林路上,现状占地面积2700m,建筑面积2420m。

规划选址位于和平家园小区内、和平路和茂林路交口的东南角,占地面积15180m,为商住型农贸市场。

⒉胜利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胜利路农贸市场位于胜利路西侧,滁洲北路上,现状占地2000m,建筑面积800m。

规划选址于明光路西南侧,原合肥水泥厂宿舍区内,规划占地面积7317m,为商住型农贸市场。

⒊泗州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泗州路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泗州路上,现状占地面积600m,建筑面积300m。

规划选址于泗州路东侧, 占地面积3972m,用地单位分别为被单厂、被单厂宿舍、花冲新村,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多为平房,农贸市场建设可结合该地块的改造统一考虑。

⒋合浦北村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合浦北村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合浦北村内,占据着合浦北村的主要通道。属铜陵路街道管理,现状占地面积500m。

规划的合浦北村农贸市场位于该村主要通道的西侧,为商住型农贸市场。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且多为低矮居民用房,局部

2

2

2

2

22

2

2

2

2

2层,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2742m。

⒌凤阳东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凤阳东路农贸市场位于规划的凤阳东路上,属自发性市场,现状占地面积400m。

规划的凤阳东路农贸市场位于凤阳路与铜陵路交口的西北角,烟酒公司仓库东边,该地块多为低矮民房,2层为主,可结合凤阳东路建设和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2000m。 ⒍来安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来安路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南侧,来安路上,现状占地面积2000m,建筑面积2000m。

规划的来安路农贸市场位于来安路东侧,可结合合肥酒厂的改造一并考虑。规划占地面积5675m。

⒎双岗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双岗农贸市场位于荣事达大道东侧,五河路上,现状占地面积15000m,建筑面积5322m。

规划的双岗农贸市场选址于五河路和板桥河交口西北角,规划占地面积6775m。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现有单位有蓄电池厂、合肥市遣送站和部分低矮民房,农贸市场的选址可结合旧城改造和五河路的贯通统一考虑。 ⒏拱辰街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拱辰街农贸市场位于宿州路西侧的拱辰街上,现状占地1500m,建筑面积380m。

2

2

2

2

2

2

2

2

2

2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的拱辰街农贸市场位于拱辰街西侧,庐阳区政府北侧,此地块现为低层住宅,建筑质量较差,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和居民房改造统一考虑,下面为农贸市场,上面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2796m。

⒐合工大北区农贸市场

现状的合工大北区农贸市场位于阜南路北侧的六安路上,属合工大管理,现状占地面积1900m,建筑面积500m。

该地段附近无用地可选,目前仍维持现状,远期可结合工大北区的改造予以选址,确保六安路的通畅。 ⒑义仓巷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义仓巷农贸市场位于寿春路北侧的义仓巷上,属自发性质的市场,现状占地面积500m。

规划的义仓巷农贸市场位于吴山巷东侧,公园新村西北角。此地块为3幢4层住宅楼,建筑质量较差,骑路市场搬迁可结合住宅楼改造统一考虑,为商住型农贸市场。规划占地面积2000m。 ⑾大众巷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大众巷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的大众巷上,现状占地面积196m。

规划的大众巷农贸市场位于大众巷西侧,安庆路南侧,该地块现为空地,规划占地面积2887m,可下设农贸市场上建住宅的综合楼。

⑿绩溪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2

2

2

2

2

2

2

现状的绩溪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西边的绩溪路上,现状占地面积1500m。

规划可与黄山路农贸市场合建,如用地无扩展的可能,则可考虑建两层市场,与此配套则要修建佛子岭路。 ⒀太湖西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太湖西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西侧,规划的太湖路上,现状占地面积850m,建筑面积500m。

规划的太湖西路市场位于规划太湖路北侧,原重机小学的操场位臵,该学校现已停办,规划占地面积1925m。 ⒁九华山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九华山路农贸市场位于美菱大道东侧的九华山路上,现状占地1795m,建筑面积1523m。

规划的九华山路农贸市场在九华山路南侧,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西侧,此地块现多为2层居民房,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统一考虑,下面建农贸市场上面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6306m。 ⒂金寨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金寨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东侧,规划的绩溪路上,属芜湖路街道管理,现状占地面积1500m。

规划的金寨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以东绩溪路南侧,结合合肥市传染病医院生活区统一规划。规划占地面积15524 m。 ⒃安徽大学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安徽大学农贸市场位于龙河路南侧,安大校园西北角,

2

2

2

2

2

2

2

2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属安徽大学管理,现状占地面积900m,建筑面积500m。

规划的安徽大学农贸市场在龙河路南侧,原安大教工区内,该地块全是平房,质量较差,可结合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市场占地面积6572m。 ⒄西城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西城农贸市场位于望江路与石台路交口的西北角,规划的石台路上,原属郊区丁岗村管理。现状占地面积2667m,建筑面积1000m。

规划的西城农贸市场在望江路和规划的石台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让出规划的石台路后,进行农贸市场改造。规划占地面积1210m。 ⒅江淮厂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江淮厂农贸市场位于东流路南侧,凌大塘路东侧的消防通道上,属凌大塘村管理,现状占地面积2000m,建筑面积1000m。

规划的江淮厂农贸市场位于东流路南侧,江淮汽车制造厂座椅分厂西侧。该地块多为低矮住宅,局部2层,可结合市场搬迁一并考虑予以改造,下建农贸市场上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7804m

⒆胜利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胜利农贸市场位于张洼路北侧,规划的凤台路上,属七里塘村管理。占地面积1200m,建筑面积300m。

规划的胜利农贸市场在张洼路北侧,现有位臵东侧,七里塘村

2

2

2

2

2

2

2

2

2

22

办印刷厂,现已停产。该地块全是一层厂房,建筑质量较差,可结合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4530 m。

⒇—(23)做为政务文化新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或在建的农贸市场,分别位于绿怡园、汇林阁、嘉和苑四个拆迁恢复小区内,每个农贸市场建筑面积约3000—4000平方米左右,服务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位的生活区。

(四)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规划

我市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物流和专业市场的成交额达1000亿元,实现商业增加值达90亿元左右,占整个商业增加值的60%左右。根据商品和市场的种类共分为九大类: 类别 2010年批发或配送成交额(亿元) 1.农副产品类 200 2.酒类 50 3.烟草 100 4.医药保健品类 60 5.钢材类 100 6.建材、家居、装饰类 200 7.日用百货类 150 8.汽车、摩托及配件类 50 9.其它类 90 1.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迁、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这是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商贸流通企业的成本,提高社会化生产协作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发展物流与我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商品集散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了区域的综合交通条件、产业支撑、发展空间和对巨大的交通流量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重点在城市新区、城市周边和交通要道边布点。

⑴依据便捷交通优势,重点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发展,中心位于新站综合试验区内,是合肥市主要的物流园区,其优势是可组织公铁路联运,发展城际之间的大运量的物流;东南向肥东境内的徽商集团综合物流仓储基地辐射;北向与合肥北站物流园区连成一片,形成物流产业带。

⑵满足大中型工业企业物流需要,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物流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合肥康健物流工业园、中外运物流园,积极培育安泰和华泰物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合肥医药、电子产品物流园区。 2.专业市场规划

⑴农副产品类。以周谷堆批发市场和肥西县苗木市场为重点发展对象,实现交易额达200亿元。周谷堆批发市场2002年实现交易额达28.9亿元, 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排名前八位。规划在义兴城关镇

新增土地1000亩,用于周谷堆批发市场的扩展。周谷堆批发市场将逐步由内向销售为主转为外向销售为主,成为区域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肥西县上派镇苗木种植已达1.7万亩,市场发育程度好,所产苗木已销往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各地,规划将其苗木生产基地扩大到10万亩以上,并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构建全省苗木产业化的流通平台,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苗木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市场。

⑵酒类。皖酒是仅次于川酒的全国第二大系列酒,拥有一些知名品牌,也有丰富的酒文化,但其流通的区域却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皖酒业的发展,为促进皖酒的发展,弘扬皖酒文化,规划依托漕冲、长江、恒通市场发展酒类专业市场,逐步完善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规划酒类交易额达到50亿元。

⑶钢材类。徽商股份公司兴办的安徽省钢材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年交易额已达60亿元。规划在省物资二库建设安徽省钢材中心批发市场、钢材仓储配送中心、宝钢钢材剪切加工基地三大项目,占地500亩,2010年现货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中远期标准合约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 ⑷建材、装饰、家居

以安徽红旗建材批发市场为主体,其交易额已达10亿元。二期安徽红旗石材市场和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将形成合肥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专业市场。三期将开辟木线条、橱柜、五金组件、家饰饰品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等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区,2010年交易额将达到50亿元,占全市同行业交易额的1/4。 ⑸日用百货

日用百货类批发市场一直是各类专业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早期专业市场的典型代表,现该行业三大市场年交易额在60—70亿元,2010年日用百货批发实现年交易额150亿元。

⒈长江批发市场,新建长江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逐步将从传统的批发市场转型过渡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⒉安徽大市场

在现有250亩成行成市基础上,发挥多年经营专业市场的管理优势,继续推动传统的日用百货、图书、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鞋等成熟专业,全面开展品牌提升和品牌延伸战略,力争通过现有5期建设和下一步相邻老体育训练基地450亩规划建设(安徽大市场国际商务园区项目),使市场经营商品结构和模式由主要从事中低档商品的区域批发逐步过渡到从事中高档商品的区域批发、高档商品的展示、展销业务以及相应商品的配送、加工等物流服务,同时又兼有旅游、金融、文化、商务等功能。

规划建设中安徽大市场国际商务园区项目,一期拟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发国际服装和鞋类名牌、图书经营、体育产业化商品批发交易区;二期重点发展物流配套区和会所;三期建设产业电子交易区,力争在商品结构上突出发展国际名牌产品经营,将贸易代理、

服务贸易、商品和引入电子交易和手卖交易形式。

⑹汽车、摩托车及配件

⒈安徽国际汽车城。位于二环路东北角内侧,占地526亩,计划投资4.32亿元。它是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及汽车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元汽车市场,是安徽省和周边区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汽车市场。目前现代、悦达起亚、本田、奇瑞等汽车商已计划进入。

⒉合肥汽配城。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市场,经营汽车配件种类上万种,辐射区域东到苏北、南至江西、西到湖北、河南等邻省,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到2010年汽车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50亿元。

⑺烟草。我省烟草行业目前对供应链管理已处于领先水平,安泰物流公司已实施了全省烟草行业从辅料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分拨、销售至用户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活动。2002年实现物流配送量155万大箱(250条),今年预计达到180万大箱,物流配送额达110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继续维持百亿元交易规模。安泰物流公司应着力于全省城区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并利用其网络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化。安泰物流园区规划布臵于莲花路与紫云路交口处,占地100亩,拟投资2600万元。建成后,将具备对第三方的货物集散、配送、加工、包装、商品检验等功能。

⑻医药、保健类。根据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企业多的特点,配套建设合肥市医药、保健类物流园区,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以满足区内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规划到2010年全市医药、保健类交易额由目前的30亿元上升到60亿元人民币。

⑼其它。应对我市物资、交通、商业系统的仓库、场地和铁路专用线进行资源整合、设施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以满足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工商企业和社会团体等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

(五)商业街布局规划

商业街是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原则上主要道路不作商业街安排,以利于城市道路交通。根据现状条件及规划发展趋势,合肥应重点加强下列商业街的建设。

1.淮河路商业步行街(环城东路—宿州路段)

该商业街是长期形成的,具有历史商业氛围。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已经形成集旅游、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后该商业街应重点在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商业服务业态和改造环境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商业街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商业效益。

2.七桂塘商业步行街; 3.城隍庙商业步行街; 4.合肥市美食一条街。 5.政务文化新区商业步行街

该步行街位于政务文化新区东流路东段,东起东至路,西至潜山路,全长853米。作为现代化新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步行街为

集合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以品牌企业为主导,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建筑风格简洁现代,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总占地面积约250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4千平方米左右。

第五章 规划实施对策

一、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除国家控制和限制发展的事项需由相关部门审批外,其它事项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由企业自主决定。政府管理市场和企业,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减少行政手段。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的研究和法规的制订,如市场的准入、行业管理、入世后的应对策略等宏观指导性政策的制订等。

二、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引导

遵循城市发展和商业发展的规律,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布局,引导网点布局、建设与城市发展形态结构相协调。在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完成以后,应进一步重点做好商业业态发展和大型商业网点地址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是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宜尽快控制并抓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指导经营投资者按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有效实施,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避免出现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业态雷同、同业过度竞争、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实际,推进结构调整 2001年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000美元,按年递增率12.5%计算, 到2006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800—2000美元。根据国外经验,这一时期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业态形式表现为:连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方便店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相对减少。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对外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逐步取消,外商的新型业态也逐步进入市场竞争,这时应加强国内新型商业业态的建设,不断推进商业结构的调整,以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四、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一是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二是推广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新革命。

五、 加强商业网点的法制化建设

首先应加强对大型商业网点建设进行规范性管理,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如实行听证制,在当地政

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商务局牵头,建立由计划、规划、外经委、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和法律专家组成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审议委员会,对新设立的大型零售商店进行“经济需求”方面的审查,审核的标准是根据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商店数量和服务地域范围及新开店对现有商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和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新开店可以创造的就业机会等,广泛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经审议同意后,再提交授权审批项目管理部门受理。

六、 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程序

1.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是合肥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所属的商贸流通管理部门是其辖(管)区内商业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计划、规划、土地、建管、房产、工商等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管理部门,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权限,予以协助管理。

2.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由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规划、土地部门予以协助,规划经过技术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3.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宏观指导;负责市级商业中心的建设;组织对新建、改建、扩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商业设施和10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专业市场进行会商。各区及开发区所属的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内的区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的建设和指导。

4.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应通过对项目的会商,确保投资人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建设;确保有限的商业网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遏制过度的商业竞争;有利于城市商业服务设施发挥整体功能和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合肥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位。

5.城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强化城市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建设管理,确保城市居民享有生活便利和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

6.合肥市大型商业网点设施建设严格实行会商制度。 七、制定明确的规划实施计划,按规划逐步建设三级商业网点体系

(一)2003年完成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报批工作;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意见;着手制定区级商业中心地区的详细规划。 (二)2004年至2005年

1对市级商业中心进行整合、改造和提升。积极推进经营结构、经营业态的调整,重点加强绿都商城购物中心、合肥饭店、四牌楼烟酒商店、宿州路和安庆路商业街的改造,使市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功能、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商业效益明显提高。

2完成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后各地段的详细规划,并积极开展招

商引资。

3按照区级商业中心的详细规划和招商引资情况,积极推进区级商业中心的建设,初步建立“一核多中心”的城市商业布局结构。

4完成城市二环以内农贸市场的“退路进场”工作,部分农贸市场可建成生鲜超市,逐步完善居住区的商业配套建设。 (三)2006年以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级商业中心体系、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建设。

八、建立多途径的资金筹措渠道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主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予以筹措。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社会的、民间的和外来资金。

(二)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资金, 对于来我市投资商业网点建设,在旧城改造、增加税源、增加就业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政策支持。

(三)在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商业网点的配套建设费。

(四)新建的住宅小区没有按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面积商业网点的, 市商品流通管理部门责令投资人按相应标准交纳建设资金代建。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 录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1

一、 现状概况………………………………………1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1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2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2 二、 合肥周边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2 三、 合肥与省内其它省辖市经济发展对比………3 第三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建设现状…………5

一、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5 二、 城市商业业态和所有制的发展………………5 三、 现有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5 四、 商业的科技含量日趋提高……………………7 五、 我市商业在全省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和地位………………………………………7 六、 现有商业及商业网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原因分析………………………………………7 第四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9

一、 城市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9

二、 规划期限………………………………………10 三、 规划范围………………………………………10 四、 规划依据………………………………………11 五、 规划原则………………………………………11 六、 规划布局………………………………………12 (一)商业体系布局规划…………………………12 (二)超市、大型专业店布局规划………………14 (三)近期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与选址规划………16 (四)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19 (五)商业街布局规划……………………………21 第五章 规划实施对策…………………………………22

一、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22 二、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引导………………22 三、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实际,推进结 构调整…………………………………………22 四、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23 五、 加强商业网点的法制化建设…………………23 六、 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程序……………………23 七、 制定明确的规划实施计划,按规划逐步建设

三级商业网点体系……………………………24

八、建立多途径的资金筹措渠道…………………24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第6位,增长速度位于第6位,仅高于江西省,低于第5位的湖北省42%;说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反之,也说明了发展潜力较大。

3 .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来看,发达省份的二、三次产业都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江苏、浙江都在5—4倍之间;湖北、山东在4—3倍之间,而安徽仅在2倍以内,说明二、三次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因此,加快二、三次产业的发展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2001年)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二、合肥与周边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

1.合肥市经济总量处于第7位,发展速度最快,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发展趋势,但差距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合肥要在郑、汉、宁之间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尚有较长的发展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时期。

2.地方财政收入高于郑州和南昌市,处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032元)排26个省会城市的第25位,仅高于西宁市,说明三农问题在我市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同省域经济一样,合肥的二、三次产业相对第一产业与其它省会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南昌市二、三次产业与一产的比值分别为:4.83和4.31;南京市最高分别为9.48和9.15;而我市分别为:4.63和3.91,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合肥与周边省会城市主要经济对比(2001年)

三、合肥市与其他省辖市经济发展对比

1.合肥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1.05% (武汉为28.9%), 这说明合肥市首位度还不高,经济中心的地位还不稳定,尤其是马、芜、铜地区,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与合肥的竞争已经展开,该地区的发展对合肥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马鞍山市排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位于12位。总之,合肥与周边省会相比,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省内又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合肥又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合肥应当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在进一步巩固省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在更大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全省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全省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三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网点建设现状

一、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合肥市有各类商业网点数46537个,营业面积达357.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网点103.8个,全市人均营业面积0.79平方米,市区人均营业面积约2.4平方米,平均每个网点营业面积77平方米, 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26个,交易面积为87.9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批发市场交易面积3.38万平方米; 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32个, 面积为40万平方米; 大型综合超市7个,营业面积为9.5万平方米; 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餐饮店5个, 营业面积为4.99万平方米; 商业步行街两条, 营业面积为30.3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市的商业及网点建设迅速发展,对促进城市建设,繁荣经济,加强流通,满足消费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7亿元(其中,市区为158.55亿元), 同比增长12.3%, 完成商业增加值46.8亿元, 同比增长15%,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占第三产业GDP的28.2%; 商业税收稳步提高,成为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业从业人员达

32.6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10.2%,仅次于制造业。但从整个第三产业来看:2000年,三产从业人员为66.9万, 高于二产的61.3万人。

二、 城市商业业态和所有制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之商业经营方式也日益丰富起来,一些新型的商业业态在城市迅速发展,过去的百货零售业一统天下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代之以的是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在商海竞逐。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给传统的百货业以强大的冲击和压力,迫使百货业主不断地向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商业业态发展与渗透,以寻求企业生机;另一方面新兴商业业态的不断涌现也极大地推动了流通领域的发展,为搞活市场、促进生产与消费、繁荣经济、方便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有商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资本已通过拍卖、兼并、股份制改革、民营控股等形式,逐步从中小劣势企业退出,加上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如北京华联、上海联华、台湾好又多、大润发、马来西亚百盛、法国家乐福等)纷纷登陆合肥市场,我市非公有制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内、外资共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商业格局。

三、 现有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

我市商业网点的分布随着城市建设重点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80年代,合肥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为主,且多集中在老城区内并以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江路和金寨路沿线开发为主,因此,商业网点也多集中在老城区内,尤其是四牌楼、三孝口地区更为集中,并以长江路、金寨路沿线展开,这时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在老城区内的高度集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合肥市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旧城改造转向新区开发,我市先后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站综合试验区,商业网点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逐渐向城市外围延伸、扩散。尤其是新站综合试验区,由于地理位臵好,交通便捷,又处于城市对外交通的窗口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此外,原有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南七、安医附院、三里庵、西七里塘、周谷堆等地的商业网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总体来看,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更趋向合理性,但老城区内商业网点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水平,都是处于主导地位。城市的三级商业网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合肥市市区大型商业网点现状分布一览表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商业的科技含量日趋提高

当前,科技在城市商业经营中的含量不断提高,大型商场和绝大多数超市都实现了PLS/MIS条形码,各种信用卡支付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商务领域,长江批发市场、百货大楼、周谷堆批发市场也都应用了电子商务。1999年由安徽新长江网络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通的“中国商务王牌网”,反映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而且,市百货大楼、商之都、乐普生商厦、合肥百盛和周谷堆批发市场等都建立了网站,使企业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竞争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五、我市商业在全省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我市商业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2002年合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增长13.1%。2001年的总量位于全省17个省辖市的首位, 占省辖城市GDP总量的19.59%。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4.77亿元, 较2001年增长12.37%。2001年的总量位于全省的首位,占省辖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81%,是第二位城市的3.15倍。2002年全市完成商业增加值为46.8亿元,同比增长15%,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占第三产业GDP的28.2%; 2002年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45元。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达288.11亿元,位于省辖市首位,2001年占省辖城市总量的20.35%。由此可见,我市城市商业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全省范围内,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处于首要位臵。

六、现有商业及网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市商业在加强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在保障供给、繁荣市场、促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及网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型的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商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商业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商业通过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我市的商业及网点建设,尚有较大差距和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肥市商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够大

上海市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551.15亿元, 第三产业达到了50.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2.27亿元; 而合肥市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48.27亿元(市区为125.27亿元); 仅占上海市的8.6%。2001年宁波市市区(192km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5亿元, 而我市市区也只有140亿元(148 km2); 绝对数相差便有55亿元, 若再从城市建成区单位用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比较也有差距: 宁波是1.02亿元/平方公里; 合肥是0.94亿元/平方公里。再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是39.8亿元; 第二产业是206.7亿元; 第三产业为165.9亿元, 三次产业的比为:9.7:50.1:40.2, 这就说明合肥仍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代, 第三产业仍处于次要地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位。如从商业增加值来看,2002年仅为46.8亿元,不足第三产业的1/3。这种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显然是不相适应的。

2.商业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市的商业体系尚处于不完善之中,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合肥市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亦未真正形成。在四牌楼一带虽然集中了一些大商场和大量的中小商店,但这些商店在经营业态、商品类别、档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导致同业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布点随意,缺乏规划和引导,致使小门面过多,餐饮和百货相互交织,从而作为城市商业核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应有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城市新区和外围由于普遍缺少综合性的商业网点,如总体规划中的四个城市副中心均没有或没有完全实施,新区和老城外围的居民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不便的问题,如北区的居民要购买耐用消费品则必须到老城区内才能满足消费需求。

3.党政机关与商业中心交织加剧了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在老城区特别是规划的市级商业中心内,省、市、区党政机关过多集中,其吸引的车流、人流,加剧了繁忙的商业中心交通压力,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4.农贸市场骑路经营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陆续搬迁了桐城路、南陵路、滁州路、淠河路、白水坝等骑路农贸市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

这方面由于城市缺少必要的建设资金,加之历史欠帐较多,还有较多的骑路市场没有搬迁到合适的位臵,它们仍然占据着城市道路和街巷,阻塞交通甚至阻塞消防通道。而且,市场搬迁的困难还越来越大,存在着合理服务半径与无地选址建设的尖锐矛盾,例如,郎溪路市场、五河路市场、六安路市场、九华山路市场、绩溪路市场、义仓巷市场、泗州路市场、大窑湾市场等占路市场。

5.居住区及社区商业网点配套不够、标准不高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很多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陆续兴建起来,这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城市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指出,由于这些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缺少必要的商业配套设施、或是商业配套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够,或多或少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例如我市曾引以为荣的琥珀山庄居住小区,规划中分设南北两个菜市,由于没有形成合理规模和服务半径过大,导致蔬菜品种少、菜价高,最后菜市不能维持生存,现分别被一家超市和一个汽车修理厂所取代,该小区居民买菜南要到蜀山菜市场,北要到亳州路菜市,居民生活十分不便;再如可苑小区,原规划没有安排菜市场用地,居民生活相当不便,后物业管理部门根据居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在住宅楼山墙之间辟一小型菜市场,其规模很小,菜价很高,同时也占用了小区内的消防通道,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也给创建文明小区增加新的障碍,该小区其它商业服务设施几乎没有配套,仅有的几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家小买部也是自发形成,多为临时建筑或违法搭盖,这个问题在其它居住小区也同样存在着。

6.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忽视对城市商业气氛的营造,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商业的辐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分别完成了绿都商城、淮河路整体改造工程,市级商业中心区的面貌得到了一定改观。但由于绿都商城和步行街规划建设中,单纯考虑通过提高建设密度和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以获得短期经济利益,即没有站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和城市景观全局的立场和角度,精心营造传统商业和文化气氛,求得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永久魅力;又没有站在消费者人本的角度,追求购物环境优美闲舒、购物行程便利通畅。商业气氛的缺乏和人文传统的丢失导致曾经很长时间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和直至今日绿都商场大部分商铺的的人气不旺和经营萧条。而我们返观宁波的天一购物广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仅17万平方米,广场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水幕电影,人们美誉之谓“园林休闲式购物中心”。而同期开发的我省芜湖市的“中山路商业步行街”也因其空阔错致、滨湖畅通成为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吸引外地客人购物的魅力所在。

此外,不分道路性质普遍沿路开店;大中型商业网点的停车场等设施配套不足;将沿街住宅非法改成商业网点等现象,在我市还较为常见。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产品的多少,人口的多少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多少。产品越多可向市场提供的商品便越多;人口越多,消费需求便越多;可支配收入越多,人们的购买能力越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国内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相比较弱,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2.长期以来,我市在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工作方面,一是缺乏对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的科学和理性认识,不能明确提出针对性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二是权责不清,不能明确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导致商业网点规划对现实商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指导性不强。

3.商业网点建设资金渠道狭隘,资金总量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全社会建设商业网点的积极性和资金实力,运用市场化操作推动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建设。1999年以前主要单纯靠行政性征收商业网点资金来建设群众生活必备的农贸市场等业态。

4.由于职能主体的不明确,同时规划的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导致在居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放任开发商追求经营利润,原来规划中的必备商业业态用地被开发它用,或所配套面积较小,满足不了建成后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导致新的居住区出现新的骑路市场。

第四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网点建设规划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 城市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总体思路:依据《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和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城市商贸流通业,为实现合肥市千亿元规划目标;推动合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合肥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商业基础。

近期按照《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的要求,从合肥市经济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外向度高、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2.发展目标

到2005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业体系,将合肥市建设成为安徽省的商品集散中心,初步实现商业现代化。2010年,将合肥建设成为商贸流通业具有跨省域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城市之一,三级商业中心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商业现代化进程。2010年,全市GDP1000亿元,第三产业GDP433亿元,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002年为12.3%);2005年达到261亿元,2010年达到450亿元。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实现商品流转额年均增长9.6%,2005年达到610亿元,2010年达到1000亿元;商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2005年达到66亿元,2010年达到15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

营业面积:参照同类城市的标准,并根据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2005年合肥市城区商业及市场营业面积总量控制宜在500万平方米以内;2010年宜控制在600-700万平方米之间。确定合肥市人均拥有商业营业面积为1.0至1.2平方米。

3.规划目标

依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按照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的要求,并结合现有商业网点的实际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三级商业中心,建立城市商业网点框架体系,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趋向分布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竞争有序、便民利民方向发展;同时对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和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重点商业设施进行选址定点控制,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二、 规划期限

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致。基于这一点,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10年。本规划以近期为主。

三、 规划范围 (一) 空间范围

重点是《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210平方公里,城市市区及郊县近城地区是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规划考虑的另一个层次范围。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 商业范围

依据《安徽省城市商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省建设厅建规[2002]262号)文件精神,并根据合肥市商务局的要求,本次规划的业务范围是除城市旅游、饮服网点外的商业体系、商业街、农贸市场、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超市及大型专业店五类。

(三) 规模范围

1. 超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2. 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 3. 大型专业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4. 专业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5. 农贸市场:二环内的骑路市场。 四、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商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厅建规[2001]262号;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

《合肥市商业网点市场建设规划(1996—2010年)》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商业网点布局指导意见》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意见》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臵规范》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地方标准零售业态设臵规范》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城区现有市场调研报告》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特色商业街调研报告》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调研报告》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五、 规划原则

1.依据城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

商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应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求得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进一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稳步发展,商业业态的发展也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时,是连锁超市诞生的时期;人均GDP达到2000—4000美元是便利店、时尚专卖店、专业店大量产生的时代;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则高级时尚品牌专卖店、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奢侈品、艺术品专卖流行。商业网点布局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力求做到商业网点的布局与城市结构布局相协调;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相一致;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业态类型要与城市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

2.商业网点规划要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

商业网点规划应充分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应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商业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进行严格控制。

3.商业网点规划同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结合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连锁零售业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商业网点规划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商业网点建设中,应当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根据不同商业区域的特点,确定不同业态类型的商业规模和数量。当前,要注意控制大型百货商场、商品批发市场的盲目发展,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大力

发展便民、利民的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在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中,应当综合工业企业的改制、转产、开发进行统筹考虑,使商业网点规划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做好服务。

5.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环境整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商业网点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不具备卫生、环境和交通通畅要求的网点不应允许开业,要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商业网点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利民便民原则,要通过商业网点规划,促进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7.坚持商业布局层次性的原则

商业布局层次性,是从现代系统论出发的规划思路。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有不同的经营组合和服务对象,这在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多层次、不同空间领域消费活动的需要。

8.商业网点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统一考虑,要为招商引资做好服务。

六、 规划布局

(一) 商业网点体系布局规划

商业体系规划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级商业中心构成,它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

1.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布臵于老城区及其东侧,以长江路为轴,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呈带状分布,东西以明光路和环城路为界;南北以红星路、安庆路和寿春路为界的较大区域里,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与总体规划确定的市级商业金融服务中心相一致;其功能是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综合性的优质服务,商业业态以购物中心、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主;商品品种齐全,能够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购好的需求;另一方面它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娱乐、金融、邮政、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服务。今后,市级商业中心应注重在综合性、优质服务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对中小商店进行整合改造,以提高服务品质来提高综合效益。市级商业中心向外延伸,可有效解决老城区容量过大的问题,对于缓解老城的交通、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市级商业中心的建设将以三孝口、四牌楼和工人文化宫为重点,尤其是工人文化宫地区应重点控制,这里滨水又处于老城外,环境、交通都优于老城,应重点规划和建设以便更好地体现合肥城市特色。

2.区级商业中心是城市中一个区域内的商业中心,我市确定其服务人口约20万人。其主要功能是就近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商业服务,对分流市级商业中心的部分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环境压力,推动商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宜控制在0.5平方公里左右,商业建筑面积宜在1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门类、品种较为齐全,商业设施比较先进、购物环境较好;商业业态以大中型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主。

根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规划共布臵8

个区级商业中心,一类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副中心地区,有5个中心:⒈东区区级商业中心(花冲公园附近);⒉北区区级商业中心(公交四保场附近);⒊西南区区级商业中心(南七里站附近);⒋西区区级商业中心(井岗镇附近);⒌大学城区级商业中心;另一类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城市功能需要增设的3个中心:⒈政务文化新区区级商业中心;⒉东南区区级商业中心(葛大店附近);⒊新站区级商业中心。

3.居住区级(社区)商业中心

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居住区的常住人口,服务人口约5万人,以经营中低档的日常消费品为主。商业业态以小型超市、便利店、菜场、餐饮店为主体,同时配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网点,其经营规模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执行。用地面积每千人60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千人700—910平方米;营业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主要根据现有商业网点的发展水平和近期规划的居住用地布局情况而定,规划共有25处,其分布如下:

庐阳区:共有4处:

⒈亳州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亳州商城、庐阳区社区服务中心、钢铁大楼、亳州路菜市等为基础,逐步进行更新改造,适当发展专业、专卖店、餐饮等业态,使之在规模和服务品质上能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

⒉双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适度扩大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模、提高服务品质。规划将五河路骑路菜市场迁至遣送站附近,荣事达大道以西一部分居民买菜分流到白水坝菜市。

⒊杏林小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阜阳北路菜场为中心,结合合瓦路两侧的改造,周边再发展一定规模的超市,日用百货等商业服务设施。

⒋四里河路东侧,森林城地区可结合大杨镇的开发建设,配套建设一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其它地区可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予以覆盖。 瑶海区:共有6处:

⒈ 七里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七里塘镇、张洼路东侧, 随着新站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逐步配套建设。

⒉三里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临淮路两侧,可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建立。

⒊铜陵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东侧,狄港路与铜陵路之间。

⒋站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旌德路北端,服务于长江东路以北、二环以外居民。

⒌钢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耐火材料厂附近,服务于长江东路以南、二环以外、淮南路以北居民。

⒍化工厂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郎溪路南端东侧,服务于合裕路沿线的居民。

包河区:共有7处:

⒈周谷堆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周谷堆批发市场为依托,逐渐沿淝河路向南扩展,适度增加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商业业态和服务功能。

⒉九华山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迁移马路菜市,修通九华山路,使之成为一条居住区级的商业街。

⒊卫岗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卫岗菜市、合家福卫岗连锁超市为依托,逐步健全功能。

⒋曙光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现有曙光商厦为依托,迁建改造现有金寨路菜市场(位于传染病院北侧),开通绩溪路,建成一条商业街。

⒌姚公庙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金寨路东侧,祁门路两侧,主要服务于金寨路东侧一带的居民。

⒍黄山公园东侧,可结合本地区的开发配套建设一居住区商业中心。

⒎马鞍山南路居住区商业中心。可依托现有合家福超市,逐步完善配套建设,健全服务功能,满足这一地区居民迅速增加的需要。

蜀山区:共有8处:

⒈三里庵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西园新村北侧、长江路沿线。 ⒉ 高新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长江西路南侧,现管委会的西侧。

⒊ 西七里塘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以良辰商厦为基础,结合七里塘农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形成居住区商业中心。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⒋昌河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312国道以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⒌西城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潜山路西侧,结合合肥肉联厂的改造统一布点,并逐步向西站方向延伸。

⒍青阳北路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青阳北路,结合新规划的安居苑北村配套建设。

⒎莲花新村地区居住区商业中心。位于锦绣大道与莲花路交口的西北角。

⒏乡村花园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始信路边,结合区内的乡村花园中布点的大型超市建设。

(二) 超市、大型专业店布点规划

超市布点规划主要依据商业网点体系布局规划进行。市级、区级商业中心地区可根据需要设臵大型百货、超市商业网点, 同时又要考虑中心地区现有超市、百货店的建设情况;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可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以满足服务功能的需要;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的服务半径一般按1.5公里进行控制。大型专业店因其经营种类专业、市场消费定向性强,其设臵标准比照同类综合超市设臵指标放大一倍,即服务半径不低于3公里。

具体规划布点见下表

百货规划一览表

注:总计23个,现状有18个,规划5个。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超市规划一览表

超市规划一览表

注:总计36个,现状有7个,规划29个。

(三)近期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与选址规划

农贸市场具有占地较大,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我市而言,还有较多的占路市场,影响城市交通和文明城市创建,因此本次规划将二环内的占路市场的迁地、选址作为规划的重点,共选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址近19个农贸市场。分别是:

⒈安纺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安纺农贸市场现位于和平路南侧、规划的茂林路上,现状占地面积2700m,建筑面积2420m。

规划选址位于和平家园小区内、和平路和茂林路交口的东南角,占地面积15180m,为商住型农贸市场。

⒉胜利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胜利路农贸市场位于胜利路西侧,滁洲北路上,现状占地2000m,建筑面积800m。

规划选址于明光路西南侧,原合肥水泥厂宿舍区内,规划占地面积7317m,为商住型农贸市场。

⒊泗州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泗州路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泗州路上,现状占地面积600m,建筑面积300m。

规划选址于泗州路东侧, 占地面积3972m,用地单位分别为被单厂、被单厂宿舍、花冲新村,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多为平房,农贸市场建设可结合该地块的改造统一考虑。

⒋合浦北村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合浦北村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合浦北村内,占据着合浦北村的主要通道。属铜陵路街道管理,现状占地面积500m。

规划的合浦北村农贸市场位于该村主要通道的西侧,为商住型农贸市场。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且多为低矮居民用房,局部

2

2

2

2

22

2

2

2

2

2层,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2742m。

⒌凤阳东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凤阳东路农贸市场位于规划的凤阳东路上,属自发性市场,现状占地面积400m。

规划的凤阳东路农贸市场位于凤阳路与铜陵路交口的西北角,烟酒公司仓库东边,该地块多为低矮民房,2层为主,可结合凤阳东路建设和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2000m。 ⒍来安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来安路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南侧,来安路上,现状占地面积2000m,建筑面积2000m。

规划的来安路农贸市场位于来安路东侧,可结合合肥酒厂的改造一并考虑。规划占地面积5675m。

⒎双岗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双岗农贸市场位于荣事达大道东侧,五河路上,现状占地面积15000m,建筑面积5322m。

规划的双岗农贸市场选址于五河路和板桥河交口西北角,规划占地面积6775m。此地块现有建筑质量较差,现有单位有蓄电池厂、合肥市遣送站和部分低矮民房,农贸市场的选址可结合旧城改造和五河路的贯通统一考虑。 ⒏拱辰街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拱辰街农贸市场位于宿州路西侧的拱辰街上,现状占地1500m,建筑面积380m。

2

2

2

2

2

2

2

2

2

2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的拱辰街农贸市场位于拱辰街西侧,庐阳区政府北侧,此地块现为低层住宅,建筑质量较差,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和居民房改造统一考虑,下面为农贸市场,上面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2796m。

⒐合工大北区农贸市场

现状的合工大北区农贸市场位于阜南路北侧的六安路上,属合工大管理,现状占地面积1900m,建筑面积500m。

该地段附近无用地可选,目前仍维持现状,远期可结合工大北区的改造予以选址,确保六安路的通畅。 ⒑义仓巷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义仓巷农贸市场位于寿春路北侧的义仓巷上,属自发性质的市场,现状占地面积500m。

规划的义仓巷农贸市场位于吴山巷东侧,公园新村西北角。此地块为3幢4层住宅楼,建筑质量较差,骑路市场搬迁可结合住宅楼改造统一考虑,为商住型农贸市场。规划占地面积2000m。 ⑾大众巷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大众巷农贸市场位于长江路北侧的大众巷上,现状占地面积196m。

规划的大众巷农贸市场位于大众巷西侧,安庆路南侧,该地块现为空地,规划占地面积2887m,可下设农贸市场上建住宅的综合楼。

⑿绩溪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2

2

2

2

2

2

2

现状的绩溪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西边的绩溪路上,现状占地面积1500m。

规划可与黄山路农贸市场合建,如用地无扩展的可能,则可考虑建两层市场,与此配套则要修建佛子岭路。 ⒀太湖西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太湖西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西侧,规划的太湖路上,现状占地面积850m,建筑面积500m。

规划的太湖西路市场位于规划太湖路北侧,原重机小学的操场位臵,该学校现已停办,规划占地面积1925m。 ⒁九华山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九华山路农贸市场位于美菱大道东侧的九华山路上,现状占地1795m,建筑面积1523m。

规划的九华山路农贸市场在九华山路南侧,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西侧,此地块现多为2层居民房,可结合骑路市场搬迁统一考虑,下面建农贸市场上面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6306m。 ⒂金寨路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金寨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东侧,规划的绩溪路上,属芜湖路街道管理,现状占地面积1500m。

规划的金寨路农贸市场位于金寨路以东绩溪路南侧,结合合肥市传染病医院生活区统一规划。规划占地面积15524 m。 ⒃安徽大学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安徽大学农贸市场位于龙河路南侧,安大校园西北角,

2

2

2

2

2

2

2

2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属安徽大学管理,现状占地面积900m,建筑面积500m。

规划的安徽大学农贸市场在龙河路南侧,原安大教工区内,该地块全是平房,质量较差,可结合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市场占地面积6572m。 ⒄西城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西城农贸市场位于望江路与石台路交口的西北角,规划的石台路上,原属郊区丁岗村管理。现状占地面积2667m,建筑面积1000m。

规划的西城农贸市场在望江路和规划的石台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让出规划的石台路后,进行农贸市场改造。规划占地面积1210m。 ⒅江淮厂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江淮厂农贸市场位于东流路南侧,凌大塘路东侧的消防通道上,属凌大塘村管理,现状占地面积2000m,建筑面积1000m。

规划的江淮厂农贸市场位于东流路南侧,江淮汽车制造厂座椅分厂西侧。该地块多为低矮住宅,局部2层,可结合市场搬迁一并考虑予以改造,下建农贸市场上建住宅的综合楼,规划占地面积7804m

⒆胜利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现状的胜利农贸市场位于张洼路北侧,规划的凤台路上,属七里塘村管理。占地面积1200m,建筑面积300m。

规划的胜利农贸市场在张洼路北侧,现有位臵东侧,七里塘村

2

2

2

2

2

2

2

2

2

22

办印刷厂,现已停产。该地块全是一层厂房,建筑质量较差,可结合市场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规划占地面积4530 m。

⒇—(23)做为政务文化新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或在建的农贸市场,分别位于绿怡园、汇林阁、嘉和苑四个拆迁恢复小区内,每个农贸市场建筑面积约3000—4000平方米左右,服务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位的生活区。

(四)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规划

我市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物流和专业市场的成交额达1000亿元,实现商业增加值达90亿元左右,占整个商业增加值的60%左右。根据商品和市场的种类共分为九大类: 类别 2010年批发或配送成交额(亿元) 1.农副产品类 200 2.酒类 50 3.烟草 100 4.医药保健品类 60 5.钢材类 100 6.建材、家居、装饰类 200 7.日用百货类 150 8.汽车、摩托及配件类 50 9.其它类 90 1.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迁、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

2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这是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商贸流通企业的成本,提高社会化生产协作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发展物流与我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商品集散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了区域的综合交通条件、产业支撑、发展空间和对巨大的交通流量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重点在城市新区、城市周边和交通要道边布点。

⑴依据便捷交通优势,重点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发展,中心位于新站综合试验区内,是合肥市主要的物流园区,其优势是可组织公铁路联运,发展城际之间的大运量的物流;东南向肥东境内的徽商集团综合物流仓储基地辐射;北向与合肥北站物流园区连成一片,形成物流产业带。

⑵满足大中型工业企业物流需要,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物流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合肥康健物流工业园、中外运物流园,积极培育安泰和华泰物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合肥医药、电子产品物流园区。 2.专业市场规划

⑴农副产品类。以周谷堆批发市场和肥西县苗木市场为重点发展对象,实现交易额达200亿元。周谷堆批发市场2002年实现交易额达28.9亿元, 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排名前八位。规划在义兴城关镇

新增土地1000亩,用于周谷堆批发市场的扩展。周谷堆批发市场将逐步由内向销售为主转为外向销售为主,成为区域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肥西县上派镇苗木种植已达1.7万亩,市场发育程度好,所产苗木已销往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各地,规划将其苗木生产基地扩大到10万亩以上,并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构建全省苗木产业化的流通平台,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苗木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市场。

⑵酒类。皖酒是仅次于川酒的全国第二大系列酒,拥有一些知名品牌,也有丰富的酒文化,但其流通的区域却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皖酒业的发展,为促进皖酒的发展,弘扬皖酒文化,规划依托漕冲、长江、恒通市场发展酒类专业市场,逐步完善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规划酒类交易额达到50亿元。

⑶钢材类。徽商股份公司兴办的安徽省钢材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年交易额已达60亿元。规划在省物资二库建设安徽省钢材中心批发市场、钢材仓储配送中心、宝钢钢材剪切加工基地三大项目,占地500亩,2010年现货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中远期标准合约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 ⑷建材、装饰、家居

以安徽红旗建材批发市场为主体,其交易额已达10亿元。二期安徽红旗石材市场和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将形成合肥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专业市场。三期将开辟木线条、橱柜、五金组件、家饰饰品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等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区,2010年交易额将达到50亿元,占全市同行业交易额的1/4。 ⑸日用百货

日用百货类批发市场一直是各类专业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早期专业市场的典型代表,现该行业三大市场年交易额在60—70亿元,2010年日用百货批发实现年交易额150亿元。

⒈长江批发市场,新建长江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逐步将从传统的批发市场转型过渡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⒉安徽大市场

在现有250亩成行成市基础上,发挥多年经营专业市场的管理优势,继续推动传统的日用百货、图书、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鞋等成熟专业,全面开展品牌提升和品牌延伸战略,力争通过现有5期建设和下一步相邻老体育训练基地450亩规划建设(安徽大市场国际商务园区项目),使市场经营商品结构和模式由主要从事中低档商品的区域批发逐步过渡到从事中高档商品的区域批发、高档商品的展示、展销业务以及相应商品的配送、加工等物流服务,同时又兼有旅游、金融、文化、商务等功能。

规划建设中安徽大市场国际商务园区项目,一期拟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发国际服装和鞋类名牌、图书经营、体育产业化商品批发交易区;二期重点发展物流配套区和会所;三期建设产业电子交易区,力争在商品结构上突出发展国际名牌产品经营,将贸易代理、

服务贸易、商品和引入电子交易和手卖交易形式。

⑹汽车、摩托车及配件

⒈安徽国际汽车城。位于二环路东北角内侧,占地526亩,计划投资4.32亿元。它是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及汽车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元汽车市场,是安徽省和周边区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汽车市场。目前现代、悦达起亚、本田、奇瑞等汽车商已计划进入。

⒉合肥汽配城。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市场,经营汽车配件种类上万种,辐射区域东到苏北、南至江西、西到湖北、河南等邻省,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到2010年汽车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50亿元。

⑺烟草。我省烟草行业目前对供应链管理已处于领先水平,安泰物流公司已实施了全省烟草行业从辅料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分拨、销售至用户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活动。2002年实现物流配送量155万大箱(250条),今年预计达到180万大箱,物流配送额达110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继续维持百亿元交易规模。安泰物流公司应着力于全省城区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并利用其网络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化。安泰物流园区规划布臵于莲花路与紫云路交口处,占地100亩,拟投资2600万元。建成后,将具备对第三方的货物集散、配送、加工、包装、商品检验等功能。

⑻医药、保健类。根据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企业多的特点,配套建设合肥市医药、保健类物流园区,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以满足区内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规划到2010年全市医药、保健类交易额由目前的30亿元上升到60亿元人民币。

⑼其它。应对我市物资、交通、商业系统的仓库、场地和铁路专用线进行资源整合、设施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以满足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工商企业和社会团体等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

(五)商业街布局规划

商业街是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原则上主要道路不作商业街安排,以利于城市道路交通。根据现状条件及规划发展趋势,合肥应重点加强下列商业街的建设。

1.淮河路商业步行街(环城东路—宿州路段)

该商业街是长期形成的,具有历史商业氛围。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已经形成集旅游、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后该商业街应重点在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商业服务业态和改造环境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商业街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商业效益。

2.七桂塘商业步行街; 3.城隍庙商业步行街; 4.合肥市美食一条街。 5.政务文化新区商业步行街

该步行街位于政务文化新区东流路东段,东起东至路,西至潜山路,全长853米。作为现代化新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步行街为

集合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以品牌企业为主导,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建筑风格简洁现代,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总占地面积约250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4千平方米左右。

第五章 规划实施对策

一、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除国家控制和限制发展的事项需由相关部门审批外,其它事项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由企业自主决定。政府管理市场和企业,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减少行政手段。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的研究和法规的制订,如市场的准入、行业管理、入世后的应对策略等宏观指导性政策的制订等。

二、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引导

遵循城市发展和商业发展的规律,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布局,引导网点布局、建设与城市发展形态结构相协调。在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完成以后,应进一步重点做好商业业态发展和大型商业网点地址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是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宜尽快控制并抓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指导经营投资者按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有效实施,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避免出现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业态雷同、同业过度竞争、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实际,推进结构调整 2001年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000美元,按年递增率12.5%计算, 到2006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800—2000美元。根据国外经验,这一时期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业态形式表现为:连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方便店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相对减少。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对外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逐步取消,外商的新型业态也逐步进入市场竞争,这时应加强国内新型商业业态的建设,不断推进商业结构的调整,以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四、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一是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二是推广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新革命。

五、 加强商业网点的法制化建设

首先应加强对大型商业网点建设进行规范性管理,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如实行听证制,在当地政

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商务局牵头,建立由计划、规划、外经委、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和法律专家组成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审议委员会,对新设立的大型零售商店进行“经济需求”方面的审查,审核的标准是根据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商店数量和服务地域范围及新开店对现有商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和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新开店可以创造的就业机会等,广泛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经审议同意后,再提交授权审批项目管理部门受理。

六、 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程序

1.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是合肥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所属的商贸流通管理部门是其辖(管)区内商业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计划、规划、土地、建管、房产、工商等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管理部门,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权限,予以协助管理。

2.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由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规划、土地部门予以协助,规划经过技术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3.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宏观指导;负责市级商业中心的建设;组织对新建、改建、扩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商业设施和10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专业市场进行会商。各区及开发区所属的商贸流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内的区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的建设和指导。

4.合肥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应通过对项目的会商,确保投资人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城市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建设;确保有限的商业网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遏制过度的商业竞争;有利于城市商业服务设施发挥整体功能和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合肥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位。

5.城市商贸流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强化城市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建设管理,确保城市居民享有生活便利和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

6.合肥市大型商业网点设施建设严格实行会商制度。 七、制定明确的规划实施计划,按规划逐步建设三级商业网点体系

(一)2003年完成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报批工作;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意见;着手制定区级商业中心地区的详细规划。 (二)2004年至2005年

1对市级商业中心进行整合、改造和提升。积极推进经营结构、经营业态的调整,重点加强绿都商城购物中心、合肥饭店、四牌楼烟酒商店、宿州路和安庆路商业街的改造,使市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功能、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商业效益明显提高。

2完成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后各地段的详细规划,并积极开展招

商引资。

3按照区级商业中心的详细规划和招商引资情况,积极推进区级商业中心的建设,初步建立“一核多中心”的城市商业布局结构。

4完成城市二环以内农贸市场的“退路进场”工作,部分农贸市场可建成生鲜超市,逐步完善居住区的商业配套建设。 (三)2006年以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级商业中心体系、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建设。

八、建立多途径的资金筹措渠道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主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予以筹措。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社会的、民间的和外来资金。

(二)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资金, 对于来我市投资商业网点建设,在旧城改造、增加税源、增加就业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政策支持。

(三)在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商业网点的配套建设费。

(四)新建的住宅小区没有按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面积商业网点的, 市商品流通管理部门责令投资人按相应标准交纳建设资金代建。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 录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1

一、 现状概况………………………………………1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1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2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2 二、 合肥周边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2 三、 合肥与省内其它省辖市经济发展对比………3 第三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建设现状…………5

一、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5 二、 城市商业业态和所有制的发展………………5 三、 现有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5 四、 商业的科技含量日趋提高……………………7 五、 我市商业在全省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和地位………………………………………7 六、 现有商业及商业网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原因分析………………………………………7 第四章 城市商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9

一、 城市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9

二、 规划期限………………………………………10 三、 规划范围………………………………………10 四、 规划依据………………………………………11 五、 规划原则………………………………………11 六、 规划布局………………………………………12 (一)商业体系布局规划…………………………12 (二)超市、大型专业店布局规划………………14 (三)近期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与选址规划………16 (四)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19 (五)商业街布局规划……………………………21 第五章 规划实施对策…………………………………22

一、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22 二、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引导………………22 三、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实际,推进结 构调整…………………………………………22 四、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23 五、 加强商业网点的法制化建设…………………23 六、 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程序……………………23 七、 制定明确的规划实施计划,按规划逐步建设

三级商业网点体系……………………………24

八、建立多途径的资金筹措渠道…………………24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章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 1.1 规划背景 .................... ...

    合肥市五里井地段城市设计 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该表格由学生独立完成) 建议填写以下内容:1. 简述课题的作用.意义,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尚待研究的问题.2. 重点介绍完成任务的可能思路和方案:3. 需要的主要仪器和设备等:4. 主要参考文献. 1. 课题的背 ...

    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7

    第七章 合肥物流园区运作系统 设计7.1 运作系统框架 合肥物流园区的运作系统是指按照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方案和资源整合要求,为实现园区发展目标而设立的园区建设.经营.管理系统,以使园区在此系统的运作实施与政策措施保障下顺利和健康发展. 7. ...

    高星级酒店可行性报告

    落款建议改一下 组 名:第二组 专 业:08旅游管理 课 程:康乐旅游管理 作 业:2 目录 一.项目概况 .................................................................. ...

    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

    合肥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2001-2010) 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编制 <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 规划编制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倪  虹(市政府) 副组长:李世 ...

    土地评估报告格式模板

    土 地 估 价 结 果 报 告 项 目 名 称: 受托估价单位: 估 价 人: 委托估价单位: 估 价 日 期: 估价报告编号: 估价技术报告编号: 提交报告日期: 关键词:(估价对象所在市.县) 估价目的: 安徽中信房地产土地价格评估有限 ...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方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在对合肥进行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分问题与研究.区域与发展.用地与空间三部分对合肥未来20-50年发展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将其报告及有关专题研究的主要 ...

    合肥房地产9月政策

    合肥房地产9月政策. 政策名称:三套房全面停贷 完全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发布时间:9月29日 政策区域:全国 政策内容: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 ...

    恒大在肥竞得捆绑地块 将建合肥地标性建筑群

    2013年8月,恒大地产在合肥竞得两宗地块,分别为"滨湖新区华山路以西.成都路以南地块"和"瑶海区胜利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地块".为合肥市区合理建设规划,这两宗地块要求捆绑搭配出让,出让之前已传恒大欲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