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校园心理剧

一、校园心理剧素材的选取及主题的确立

既然是校园心理剧,其内容就应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剧本的素材、确立主题。

(一)心理咨询记录、学生的信件

心理咨询记录和学生的信件是了解学生的一扇窗,记录着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尽管只是少数学生的经历,但大多数事件都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所以,编写心理剧前整理咨询记录及信件,将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筛选出来,可能就会成为编写剧本的理想素材。

比如在以往的信件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多的烦恼和困惑。单单靠心理课的有限时间,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尝试通过排演心理剧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心理剧本创作的前期,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成为我们编写剧本的首选素材。又因为我校生源的特殊情况(即贫困生及农民工子女多的状况),所以我们将剧本中主要人物设定为贫困生,通过她在转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生所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直至最后化解矛盾、融入集体的过程,来揭示出理解与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二)留心观察(走到学生中间去)

平时多与学生交谈、接触,从中你会发现很多在咨询室里听不到的声音和事情,这也恰恰反映出学生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心理课后,或午休时间,我们经常会走到学生中去,很多学生都会与你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如学校大队委进行改选后,从一些学生口中得知个别落选的学生情绪非常低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咨询辅导,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校园心理剧《竞选风波》。

(三)向班主任求教

班主任每天都能与学生密切接触,总能在第一时间洞悉学生出现的思想变化,加之还比较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因而也能提供出符合要求的典型事件。

只有从实际出发,所编写的剧本才能真正地还原生活,对于观看和表演的学生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

二、剧本的修改与丰富

在舞台上演出的心理剧本,不可能一次成型。在搬上舞台前需要反复的排练,排练的过程中剧本上不合理或有问题的部分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及时进行修改。所以,优秀的剧本一定是在反复排练、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产生的。像《礼物》这个剧本,从一开始编撰到最后定稿,大约经历了近20次的修改。

因为学生参与了每次修改后的排练,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也能自觉地参与到剧本的创作中来。比如,在《礼物》的剧情中,矛盾激化后,同学们为自己恶作剧的行为感到后悔,他们想要采取措施来弥补自己的错误。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这在最初几稿中并没有交代。有的学生建议:“我们同学之间闹了别扭,不好意思当面承认时,我们会给对方写个纸条或送个卡片,再把我们的心里话写上。”于是剧本中就有了小主人公收到同学们道歉信的情节。有时,学生也会对某些台词产生质疑,或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剧本创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体验和感悟,这一过程本身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像李丛祥同学所说的:“通过参与心理剧的修改使我认识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应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此外,校园心理剧的特点之一是要反映出学生心理变化、矛盾产生的过程,而我们在最初撰稿时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出来的效果不太理想。在此后的修改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呈现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心理应对方式。

比如该剧中第一处的内心独白,出现在小主人公被同学戏弄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难道我真的那么讨厌吗?我只是希望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和大家相处,怎么就那么难?我不是没有集体荣誉感,我也不想迟到、给小队扣分,我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爷爷。难道这也有错吗?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体谅我呢?就连队长都„„”这段独白表现了小主人公被同学排斥后内心痛苦的感受。痛苦过后,就会产生困惑和对自我的反思。“哎!是不是我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许多为集体想一些,我就能再早点起来帮爷爷熬药;也许告诉同学们我的情况,他们就会谅解我?老师曾说过:要让大家真心地接纳你,就必须学会和别人沟通。难道说,是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在这段内心独白中直接呈现出了心理的应对方式,使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处的内心独白出现在小主人公收到同学们的道歉信后。“难道他们真的没有抛弃我吗?为什么会这样?我原本以为大家知道了我的情况,会更瞧不起我。为什么大家都接纳了我,还愿意和我交朋友?可也是啊,大家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怕我给小队拖后腿,其实他们的愿望是良好的,只是做法有些过分。”通过小主人公一次次的自我反思、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站到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会化解矛盾,即领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但这封信能是真的吗?我该怎么办?应该如何面对大家?会不会„„再次被人戏弄了?”这段内心独白体现了小主人公读了同学们的道歉信之后的矛盾心理。

最后,剧中同学们用真诚的行动感动了小主人公,她也能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同学们。“这两天,同学们对我都很友善,还有意无意地帮助我,看样子,他们是真心地想要接纳我,我应该留下来等着大家。”此处的内心独白表现出了相互理解、主动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旁白、画外音、内心独白等方式的加入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参与表演及观看的学生们在进一步理解剧情的基础上,获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三、排演的过程

(一)演员的选取

在演员的选取上,我们采取了班级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再由创编小组进行筛选。 演员选取的原则:

1.有表现欲望、不怯场

这类需要在舞台上演出的校园心理剧,参与表演的孩子要面对很多观众,所以能够做到不怯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他比较贴近剧中人物,但由于本身性格内向、又不爱说话,让他面对很多人到舞台上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会出现紧张忘词的现象。

2.语言表现能力强

我们在选取演员的时候发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诵读台词时,往往更能把握好人物的情绪状态,从而通过语言向观众准确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更容易感染观众使其获得体验和感悟。

3.符合角色的性格

校园心理剧的特点是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有过类似经历、或本身贴近角色性格的学生在演出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在《礼物》中参与演出的田超群平时就是一个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的孩子,通过演出使他深受触动。“没想到一个玩笑会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伤害。”他的这句感慨也成为该剧中的经典台词。

(二)教师的指导

要想将一个心理剧成功地搬上舞台,除了有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之外,更多的工夫是放在排练上。

刚开始排练时,学生对台词还很陌生,更谈不上将情感表达到位了。这时需要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剧本,通过分析人物特点来进一步了解剧情。当学生渐渐熟悉剧本后,表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可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学生似乎是在背台词,根本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表演过于平淡。这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演能力有限,不能将人物的情感、语言表达到位,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于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排练时往往先和他们共同分析剧情的发展及人物的心情,并将需要表达的情绪转化成具体的动作亲自示范给学生。几次尝试后我们发现,这样做要比一味地要求学生熟记剧本的效果好得多。

另外,在指导学生排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个是舞台上人物动作的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做抬手敲门的动作。如果是像平时敲门那样去做,台下前排的观众可能还能看见,而后排的观众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做什么。所以,舞台上的动作要比生活中的夸张一些,动作的幅度也要大一些。

另一个是演员的走位。比如当时有一个场景是几名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而学生在表演时不是聚成一堆偏离了舞台的中心,就是把说话的人挡住了。后来,对他们的站位进行了调

整,让他们几个有坐着的、有站着的,错落开,形成一个扇形。这样既避免了单调的画面、相互之间的遮挡,又使整个舞台灵动起来。

(三)音乐的选取要合理

排练初期,我们没有加入任何的歌曲和音效。学生就是照着写好的剧本,走了一下场子。看完后根本没有什么感觉,更谈不上动情了。经创编小组研究决定,我们在一些环节中加入了声音,比如,在进入公园的场景时加入小鸟的叫声;当矛盾冲突爆发时加入了雷电的轰鸣声等。果然死气沉沉的排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得更高了。在区里预检时,有人又提出了新的意见,觉得结尾处的音乐太过沉闷,而且歌曲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几经搜寻我们找到了小虎队的《蝴蝶飞》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节奏轻快、活泼,而且能反映出剧中人物解决矛盾后的愉快心情,尤其是参与演出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排练的间隙总是反复地聆听和学唱,在很大程度上,这也缓解了孩子们在反复排练时产生的紧张和疲劳。另外,在表现剧中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时,我们选用了《神秘园》中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当音乐缓缓切进时,非常打动人心,使孩子们在表演中很快能够进入状态,再加上他们的真情告白,真的能够催人泪下了。所以,合理选取音乐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四)道具的设置需简便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觉得若场景是公园,就得有树有花草有长椅;若场景是教室,就得有桌子有椅子。可实际排练时才发现,要想实现这想法并不简单。在场景切换时,需要很多人将这些道具搬上搬下的,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将两个场景的道具同时摆放在舞台上,学生表演起来又有偏台的现象。后来我们找来话剧团的老师帮忙,经过指导,我们仅留下了6张椅子作为道具。两两斜着摆放,即成为教室的场景;3个一横排摆放,即成为公园的场景。虽然仅仅是几把椅子的位置变换,但解决了舞台场景切换的大问题。

(五)学生的体验

校园心理剧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互动环境,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体会别人的感受。王学欣在参与《礼物》的排演后说:“同学之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解决,不要没有弄清情况就去指责别人。无论这个人做错了什么事,都要用关怀的心态去问候,不要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她,这样会使困境中的人感到很温暖。”有过类似经历的吴丽雪则认为:“犯了错误不要只是一味地责怪他人,应该自己想一想自身犯

的错误,只有相互理解同学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你尊重别人,那么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关心别人,那么别人也会关心你。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坦诚对待你。”

所以,在整个排、演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有了提高,学生在愉悦中优化了心理品质,又自觉接受了教育,培养了自信心。

创编和排演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校园心理剧能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校园心理剧素材的选取及主题的确立

既然是校园心理剧,其内容就应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剧本的素材、确立主题。

(一)心理咨询记录、学生的信件

心理咨询记录和学生的信件是了解学生的一扇窗,记录着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尽管只是少数学生的经历,但大多数事件都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所以,编写心理剧前整理咨询记录及信件,将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筛选出来,可能就会成为编写剧本的理想素材。

比如在以往的信件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多的烦恼和困惑。单单靠心理课的有限时间,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尝试通过排演心理剧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心理剧本创作的前期,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成为我们编写剧本的首选素材。又因为我校生源的特殊情况(即贫困生及农民工子女多的状况),所以我们将剧本中主要人物设定为贫困生,通过她在转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生所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直至最后化解矛盾、融入集体的过程,来揭示出理解与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二)留心观察(走到学生中间去)

平时多与学生交谈、接触,从中你会发现很多在咨询室里听不到的声音和事情,这也恰恰反映出学生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心理课后,或午休时间,我们经常会走到学生中去,很多学生都会与你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如学校大队委进行改选后,从一些学生口中得知个别落选的学生情绪非常低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咨询辅导,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校园心理剧《竞选风波》。

(三)向班主任求教

班主任每天都能与学生密切接触,总能在第一时间洞悉学生出现的思想变化,加之还比较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因而也能提供出符合要求的典型事件。

只有从实际出发,所编写的剧本才能真正地还原生活,对于观看和表演的学生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

二、剧本的修改与丰富

在舞台上演出的心理剧本,不可能一次成型。在搬上舞台前需要反复的排练,排练的过程中剧本上不合理或有问题的部分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及时进行修改。所以,优秀的剧本一定是在反复排练、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产生的。像《礼物》这个剧本,从一开始编撰到最后定稿,大约经历了近20次的修改。

因为学生参与了每次修改后的排练,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也能自觉地参与到剧本的创作中来。比如,在《礼物》的剧情中,矛盾激化后,同学们为自己恶作剧的行为感到后悔,他们想要采取措施来弥补自己的错误。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这在最初几稿中并没有交代。有的学生建议:“我们同学之间闹了别扭,不好意思当面承认时,我们会给对方写个纸条或送个卡片,再把我们的心里话写上。”于是剧本中就有了小主人公收到同学们道歉信的情节。有时,学生也会对某些台词产生质疑,或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剧本创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体验和感悟,这一过程本身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像李丛祥同学所说的:“通过参与心理剧的修改使我认识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应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此外,校园心理剧的特点之一是要反映出学生心理变化、矛盾产生的过程,而我们在最初撰稿时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出来的效果不太理想。在此后的修改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呈现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心理应对方式。

比如该剧中第一处的内心独白,出现在小主人公被同学戏弄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难道我真的那么讨厌吗?我只是希望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和大家相处,怎么就那么难?我不是没有集体荣誉感,我也不想迟到、给小队扣分,我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爷爷。难道这也有错吗?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体谅我呢?就连队长都„„”这段独白表现了小主人公被同学排斥后内心痛苦的感受。痛苦过后,就会产生困惑和对自我的反思。“哎!是不是我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许多为集体想一些,我就能再早点起来帮爷爷熬药;也许告诉同学们我的情况,他们就会谅解我?老师曾说过:要让大家真心地接纳你,就必须学会和别人沟通。难道说,是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在这段内心独白中直接呈现出了心理的应对方式,使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处的内心独白出现在小主人公收到同学们的道歉信后。“难道他们真的没有抛弃我吗?为什么会这样?我原本以为大家知道了我的情况,会更瞧不起我。为什么大家都接纳了我,还愿意和我交朋友?可也是啊,大家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怕我给小队拖后腿,其实他们的愿望是良好的,只是做法有些过分。”通过小主人公一次次的自我反思、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站到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会化解矛盾,即领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但这封信能是真的吗?我该怎么办?应该如何面对大家?会不会„„再次被人戏弄了?”这段内心独白体现了小主人公读了同学们的道歉信之后的矛盾心理。

最后,剧中同学们用真诚的行动感动了小主人公,她也能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同学们。“这两天,同学们对我都很友善,还有意无意地帮助我,看样子,他们是真心地想要接纳我,我应该留下来等着大家。”此处的内心独白表现出了相互理解、主动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旁白、画外音、内心独白等方式的加入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参与表演及观看的学生们在进一步理解剧情的基础上,获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三、排演的过程

(一)演员的选取

在演员的选取上,我们采取了班级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再由创编小组进行筛选。 演员选取的原则:

1.有表现欲望、不怯场

这类需要在舞台上演出的校园心理剧,参与表演的孩子要面对很多观众,所以能够做到不怯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他比较贴近剧中人物,但由于本身性格内向、又不爱说话,让他面对很多人到舞台上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会出现紧张忘词的现象。

2.语言表现能力强

我们在选取演员的时候发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诵读台词时,往往更能把握好人物的情绪状态,从而通过语言向观众准确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更容易感染观众使其获得体验和感悟。

3.符合角色的性格

校园心理剧的特点是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有过类似经历、或本身贴近角色性格的学生在演出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在《礼物》中参与演出的田超群平时就是一个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的孩子,通过演出使他深受触动。“没想到一个玩笑会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伤害。”他的这句感慨也成为该剧中的经典台词。

(二)教师的指导

要想将一个心理剧成功地搬上舞台,除了有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之外,更多的工夫是放在排练上。

刚开始排练时,学生对台词还很陌生,更谈不上将情感表达到位了。这时需要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剧本,通过分析人物特点来进一步了解剧情。当学生渐渐熟悉剧本后,表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可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学生似乎是在背台词,根本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表演过于平淡。这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演能力有限,不能将人物的情感、语言表达到位,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于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排练时往往先和他们共同分析剧情的发展及人物的心情,并将需要表达的情绪转化成具体的动作亲自示范给学生。几次尝试后我们发现,这样做要比一味地要求学生熟记剧本的效果好得多。

另外,在指导学生排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个是舞台上人物动作的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做抬手敲门的动作。如果是像平时敲门那样去做,台下前排的观众可能还能看见,而后排的观众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做什么。所以,舞台上的动作要比生活中的夸张一些,动作的幅度也要大一些。

另一个是演员的走位。比如当时有一个场景是几名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而学生在表演时不是聚成一堆偏离了舞台的中心,就是把说话的人挡住了。后来,对他们的站位进行了调

整,让他们几个有坐着的、有站着的,错落开,形成一个扇形。这样既避免了单调的画面、相互之间的遮挡,又使整个舞台灵动起来。

(三)音乐的选取要合理

排练初期,我们没有加入任何的歌曲和音效。学生就是照着写好的剧本,走了一下场子。看完后根本没有什么感觉,更谈不上动情了。经创编小组研究决定,我们在一些环节中加入了声音,比如,在进入公园的场景时加入小鸟的叫声;当矛盾冲突爆发时加入了雷电的轰鸣声等。果然死气沉沉的排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得更高了。在区里预检时,有人又提出了新的意见,觉得结尾处的音乐太过沉闷,而且歌曲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几经搜寻我们找到了小虎队的《蝴蝶飞》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节奏轻快、活泼,而且能反映出剧中人物解决矛盾后的愉快心情,尤其是参与演出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排练的间隙总是反复地聆听和学唱,在很大程度上,这也缓解了孩子们在反复排练时产生的紧张和疲劳。另外,在表现剧中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时,我们选用了《神秘园》中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当音乐缓缓切进时,非常打动人心,使孩子们在表演中很快能够进入状态,再加上他们的真情告白,真的能够催人泪下了。所以,合理选取音乐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四)道具的设置需简便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觉得若场景是公园,就得有树有花草有长椅;若场景是教室,就得有桌子有椅子。可实际排练时才发现,要想实现这想法并不简单。在场景切换时,需要很多人将这些道具搬上搬下的,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将两个场景的道具同时摆放在舞台上,学生表演起来又有偏台的现象。后来我们找来话剧团的老师帮忙,经过指导,我们仅留下了6张椅子作为道具。两两斜着摆放,即成为教室的场景;3个一横排摆放,即成为公园的场景。虽然仅仅是几把椅子的位置变换,但解决了舞台场景切换的大问题。

(五)学生的体验

校园心理剧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互动环境,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体会别人的感受。王学欣在参与《礼物》的排演后说:“同学之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解决,不要没有弄清情况就去指责别人。无论这个人做错了什么事,都要用关怀的心态去问候,不要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她,这样会使困境中的人感到很温暖。”有过类似经历的吴丽雪则认为:“犯了错误不要只是一味地责怪他人,应该自己想一想自身犯

的错误,只有相互理解同学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你尊重别人,那么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关心别人,那么别人也会关心你。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坦诚对待你。”

所以,在整个排、演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有了提高,学生在愉悦中优化了心理品质,又自觉接受了教育,培养了自信心。

创编和排演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校园心理剧能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关文章

    3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剧本写作的探索()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剧本写作探索 瑞安中学 钱玉琴 摘 要 本课题前言部分首先阐述中小学开展校园心理剧开展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其 问题特点,把握其创作原则性,然后从创作内容和方法上去理解它的内涵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剧本是校园心理剧的核心, ...

    小学2012-2013学年度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按照<xx区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总体要求,按照学年初校长签订的<xx区学校目标责任书>的目标任务,我校在xx-xx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出了"以谋划学校科学发展为关键,以增强科学规范管理为支撑 ...

    督导整改报告

    教育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整改报告 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小学 2012年10月18日 教育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整改报告 2012年10月11日至12日,新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评估.专家组认为 ...

    校园心理剧简介

    校园心理剧简介 所谓"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演戏的方式来表达 ...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色经验 1.强化领导,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于今年10月召开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汪德和同志作了亲笔批示,要求全市社会各界都应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 ...

    德育副校长工作总结

    xx年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xx年是我担任德育副校长的第三年,工作重心从规范各项管理工作,过渡到对整体工作的思考和改进. 下面就一年的主要学习工作向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情况] 认真学习各种政治.教育和管理理论,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2013年7月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 ...

    浅谈"以校为本,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诸多发展途径中,大东小学坚定地选择了"以大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一主题进行校本研究,不仅明确了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方向,更体现了我校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决心 ...

    2010年中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规范、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学校。牢固树立学校的发展意识、实干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深化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