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词解释翻译完整版

生理名词解释翻译

1.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机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组织细胞直接生存和赖以生存的特殊的液体环境。

3. 稳态(homeostasis ):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 ,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4.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5.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7.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方向朝着原先相同的方向改变。

8. 前馈(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接受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9.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指离子泵直接利用分解ATP 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指驱动力并不是直接来自于ATP 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11. 出胞(exocytosis ):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除细胞的过程。

12. 入胞(endocytosis ):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13.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14.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5. 极化(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

16.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7.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成为去极化。

18. 超射(overshoot ):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9. 复极化(repolarization):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20. 阈值(threshold ):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

21.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使细胞膜上Na+快速内流,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22.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性。

23.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性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24. 前负荷(preload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25.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26.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7.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28.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9.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总和,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30. 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31.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32. 血压(blood pressure):指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3.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在动物实验中,用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血流也就暂停,因此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很快就取得平衡,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称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34.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35.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36.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37.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单位肺容量的肺顺应性称为比顺应性。

38. 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39.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其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40.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

41.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42.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43.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 A ) 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 A /Q)。

44.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由于肺扩张或者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者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45. 消化(digestion ):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46.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47. 容受性扩张(receptive relaxation ):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扩张。

48.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9. 分节运动(segmental motility):是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

50. 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51.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 ):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52.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

53.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54.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55.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56. 肾糖阈(rental threshold for glucose):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57.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小管液中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减小,尿量减少的现象。

58.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Na+)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增大;反之,当肾小球滤过率减小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59.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60.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把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61. 感觉编码作用(coding):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62. 感受器的适应作用(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63. 近点(near point):把眼做充分的调节后,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64. 远点(far point):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65. 瞳孔调节反射(pupillary accommodation reflex):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也称为瞳孔近反射。

66. 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称为视敏度。

67. 视野(visual field):用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68.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69.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最初感到

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70. 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气传导。

71.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这个传导途径称为骨传导。

72.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73.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7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突触厚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75. 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 ):是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性或现象。

76.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77. 受体的激动剂(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

78. 受体的拮抗剂(ant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本身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受体的拮抗剂。

79. 单向传播(one-way conduction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

80. 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后者的活动再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81. 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枢性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82. 运动单位(motor unit):由一个α 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83.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简称脊休克,是指人或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84. 骨骼肌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85. 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86. 肌紧张(muscle tonus ):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87.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88. 强化(reinforcement) :条件反射就是由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产生条件反射的过程就称为强化。

89. 条件反射的消退(extinction ):在经典条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与

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减弱,最后完全丧失,这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90.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用于代替具体的信号的抽象词语称为第二信号,人类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91. 激素(hormone ):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生理名词解释翻译

1.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机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组织细胞直接生存和赖以生存的特殊的液体环境。

3. 稳态(homeostasis ):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 ,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4.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5.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7.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方向朝着原先相同的方向改变。

8. 前馈(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接受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9.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指离子泵直接利用分解ATP 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指驱动力并不是直接来自于ATP 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11. 出胞(exocytosis ):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除细胞的过程。

12. 入胞(endocytosis ):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13.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14.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5. 极化(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

16.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7.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成为去极化。

18. 超射(overshoot ):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9. 复极化(repolarization):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20. 阈值(threshold ):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

21.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使细胞膜上Na+快速内流,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22.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性。

23.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性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24. 前负荷(preload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25.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26.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7.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28.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9.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总和,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30. 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31.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32. 血压(blood pressure):指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3.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在动物实验中,用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血流也就暂停,因此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很快就取得平衡,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称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34.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35.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36.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37.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单位肺容量的肺顺应性称为比顺应性。

38. 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39.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其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40.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

41.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42.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43.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 A ) 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 A /Q)。

44.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由于肺扩张或者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者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45. 消化(digestion ):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46.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47. 容受性扩张(receptive relaxation ):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扩张。

48.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9. 分节运动(segmental motility):是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

50. 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51.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 ):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52.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

53.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54.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55.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56. 肾糖阈(rental threshold for glucose):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57.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小管液中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减小,尿量减少的现象。

58.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Na+)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增大;反之,当肾小球滤过率减小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59.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60.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把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61. 感觉编码作用(coding):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62. 感受器的适应作用(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63. 近点(near point):把眼做充分的调节后,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64. 远点(far point):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65. 瞳孔调节反射(pupillary accommodation reflex):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也称为瞳孔近反射。

66. 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称为视敏度。

67. 视野(visual field):用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68.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69.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最初感到

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70. 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气传导。

71.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这个传导途径称为骨传导。

72.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73.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7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突触厚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75. 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 ):是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性或现象。

76.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77. 受体的激动剂(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

78. 受体的拮抗剂(ant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本身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受体的拮抗剂。

79. 单向传播(one-way conduction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

80. 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后者的活动再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81. 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枢性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82. 运动单位(motor unit):由一个α 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83.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简称脊休克,是指人或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84. 骨骼肌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85. 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86. 肌紧张(muscle tonus ):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87.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88. 强化(reinforcement) :条件反射就是由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产生条件反射的过程就称为强化。

89. 条件反射的消退(extinction ):在经典条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与

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减弱,最后完全丧失,这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90.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用于代替具体的信号的抽象词语称为第二信号,人类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91. 激素(hormone ):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相关文章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 姓名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山川相缪 ( 3.举匏尊以相属()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 白露横江(横: .) . 2 ...

    四级做题技巧完整版

    一.阅读部分做题顺序 翻译--仔细阅读--完形填空--选词填空 Note :翻译是最好得分的题,也是很简单的题目,大家一定要做,所以放在第一.仔细阅读每篇最多花费十二分钟,完形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选词填空是四级中最难的题目,据统计四级考生平 ...

    (我要当学霸)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_44页

    <曹刿论战> 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战. 2. 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 3. 其乡 ...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信息 丨 医学基础知识 丨 公共基础知识 丨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面试 丨 临床医学知识 丨 护理基础知识 丨 药学基础知识 丨 中医基础知识 丨 卫生职称考试资料 丨 执业资格考试资料 丨 其他 添加文档 1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 ...

    周而不比完整版

    <周而不比>复习学案 一.复习要点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2. 重点掌握"周"."比"."矜"."党"." ...

    MBIT职业性格测试问题+分析-完整版

    1.在聚会中,你通常 A.和很多人交谈,包括陌生人 B.只和少数认识的人交谈 2.你比较 A.喜欢实际的事务 B.重视想象探索的事物 3.你认为下列哪种比较不好? A.过于想象化忽略实际的问题 B.身不由己地敷衍了事 4.影响你较深的是: ...

    自考英语(一)课堂笔记完整版(3)

    自考英语(一)课堂笔记完整版(3) Unit2(第4讲-第6讲) Text A Taxes, Taxes, and More Taxes 本课主要单词 1. tax n. & v. 税(款):对-征税 The government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

    2016年河南省导游资格证口试应试题及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地陪代表接待社,是整个旅游接待计划和旅游团在当地活动的()A执行者 B决策者C组织者 D实施者 E管理者2.随着导游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旅游活动的发展,导游服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A导游服务人性化 B导游讲解内容趣味化C导游语种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