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2010年第2期(总第15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0Total

No.156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桂林

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摘要]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具体来说:(1)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使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2)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性方面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3)在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视角下,白先勇小说富有感伤主义色彩。[关键词]白先勇;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0)02-00045-04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有代表性的现代派

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注目的台湾作家之一。他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其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1958年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短篇小说《金大奶奶》,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多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后陆续汇编成册,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嫡仙记》,长篇小说《孽子》,《夜曲》,《骨灰》以及其他散文和戏剧作品。

作为台湾现代派的领军人物,白先勇的作品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那就是注重“描绘人与人性,注重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性。在艺术上,从西方输入虚无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广泛采用意识流,暗示,象征等手法。”[1]但是他与其他现代派作家如欧阳子,於梨华等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用王晋民先生总结的话来说,只有十二字:“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2]。正是由于这样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使白先勇成为台湾文坛上的一株奇葩。近年来有关白先勇的评论文章很多,但大多数都侧重于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或者是针对他的作品中某种倾向进行评论。本文试图系统地梳理一下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将传统溶于现代,将西方溶于中国

(一)个人经历的影响

白先勇,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其父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自小他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在《蓦然回首》中他将少时给他讲演义的厨子老央看作是自己小说的启蒙老师。后随父定居台湾,受到中学国文老师李雅韵的影响,她为他“启开了中国古典文学之门”,使白先勇“首次窥见古中国之伟大庄严”[3]。

1957年他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接触到欧美文学,他说:“夏济安先生编的《文学杂志》,实是引导我对西

[收稿日期]2010-03-20

洋文学的桥梁。”[4],正是有着如此优秀的老师和同窗,

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学氛围,他如鱼得水,广闻博识,阅读、翻译、创作是他当时生活的主题。1960年,白先勇与同学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毕业后,赴美后研读的也是小说创作,而在此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产生出一种认同危机,以至在课堂上学的是西洋文学,在图书馆借的多是中国各方面的书,他开始对自己内心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反思,开始了对自我的发现和追寻。

正是这些经历使他的小说中糅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将传统融于现代,将西方融于中国。这样的一个特色在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继承传统技法

白先勇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风格,尤其是受《红楼梦》的影响。他的小说基本上以写实为主,注重人物、环境,以及细节的描写,常用细腻的手法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地描绘和刻画,以此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

在选材上他常会选取日常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来刻画各色人物,揭示重大的主题。比如《岁除》描写的是除夕夜一个仕途不顺的国民党中级军官在朋友家借酒消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描写的是台湾夜巴黎舞厅一个晚上发生在金大班周围的事情和她对往事的回忆;《思旧赋》描写的是冬日黄昏两个老仆妇对旧主的追忆及对现状惨淡的诉说;《游园惊梦》描写的是钱夫人参加窦夫人举办的家庭晚宴等等。而像《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孤恋花》、《花桥荣记》这一类小说也止于对生活片断的描写。他很少会去写一些重大的事情或是极曲折的情节、强烈的冲突,而是像这样“以小见大,平中见奇”[5]。

[作者简介」花靖超(1984-),女,安徽铜陵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200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及区域文学研究。

-45-

在刻画人物上他笔触细腻,塑造了自“上”到“下”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他极善于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外貌衣饰、言谈举止进行描绘,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栩栩如生。比如对尹雪艳的冷艳,他写到:

“月白短袖的绒棉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她破例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嘴角一径挂着那流吟吟浅笑”,“冰雪化成的精灵”。(《永远的尹雪艳》)[6]

对窦夫人的矜贵,他写到:

“穿了一身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足上也配了一双银灰闪光的高跟鞋,右手的无名指上戴了一只莲子大的钻戒,左腕也笼了一副白金镶碎钻的手串,发上却插了一把珊瑚缺月钗,一对寸把长的紫瑛坠子直吊下发脚外来,衬得她丰白的面庞愈加雍容矜贵起来”

(《游园惊梦》)[7]

再如《梁父吟》中对朴公书房的描写,陈设十分“古雅”,“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把烧剩了的香棍”[8]。说明他是极为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这样细腻地对人物服饰、所处环境、举止言谈进行描写来刻画人物,从小中见大,从平中见奇,从而使得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三)融传统于现代

白先勇的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技法的基础上,也将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融入其中,使得其作品有着不一般的特色。

他在注重对现实的描绘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从而将角色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是内心独白,如《国葬》中秦义方的内心独白,“长官直是让这些小野种害了的!他心中恨恨的咕噜着,这些吃屎不知香臭的小王八,哪里懂得照顾他?只有他秦义方,只有他跟了几十年,才摸清楚了他那一种拗脾气。”“这次要是他秦义方还在公馆里,他就不会出

事了。”[9]

从他的这些似自白似唠叨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主人的忠诚和那种近乎母性的卫护的心理。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写到金大班即将离开风月场去当老板娘的前一晚,“在风月场中打了二十年的滚,才找到个户头,也就算她金兆丽少了点能耐了。当年百乐门的丁香美人任黛黛下嫁棉纱大王潘老头儿潘金荣的时候,她还刻薄过人家:我们细丁香好本事,钓到一头千年大金龟。其实潘老头儿在她金兆丽身上不知下过多少工夫,花的钱恐怕金山都打得起一座了。那时嫌人家老,又嫌人家有狐臭,才一脚踢给了任黛黛。”[10]这里虽然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但却是作者从金大班的意识角度去介绍阐述的,是她间接的心理独

-46-

白,是这个在风尘中沉浮了几十年的女人鄙夷和不甘的心态的一种淋漓的呈现。

白先勇的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大胆且适当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在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中表现得尤为出彩,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翻版。白先勇曾称,《游园惊梦》里的意识流是他同时受到英美小说家的影响,尤其是福克纳、凯瑟琳·安·波特等人的影响。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赴宴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她在宴会上五次对昔日南京的荣华富贵的回忆,涌现出明显的意识流色彩,每一次的回忆都是蓝田玉心底的呓语,那些深埋她心底的令人心痛又神驰的激情,随着昆曲《游园》、《惊梦》音乐和剧情的发展,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意识的流动勾连出几十年前的痛楚往事,与今时相对照,不由让人感叹“人世的‘流动’和命运的转迁”[11],而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成为了整部小说情节的推进拓展的一个基点。

除了意识流外,白先勇在其作品中还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意象、暗示、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技巧,有些评论者称赞他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12],由此可见一斑。

二、泣血般的悲剧色彩

悲剧是一种审美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生命中充满了悲剧,历史也充满悲剧,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正是这种悲剧的崇高性,才引起很多哲人作家的关注,并把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历史、文明等称为悲剧精神。白先勇的小说正是用一种个人生命的悲剧,从而来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历史的悲剧,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个人无法掌控自身命运,随波逐流的内心挣扎。

(一)情节的悲剧性

白先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在他的笔下永远不存在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有的只是一群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无法支配个人命运的“没落贵族”以及附属于他们的各式各样的小人物。他写的是非英雄的悲剧,‘我的小说痛苦多,欢乐少’,它们是‘对过去,对自己最辉煌的时代的一种哀悼’;它们是写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乡愁日深’之际。”[13]其作品集《台北人》的首页引录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其作品集《纽约客》的扉页上引录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白先勇小说的悲剧倾向由此可见一斑。

他从不是一个喜唱或擅唱赞歌的人,他“唱出得总是无尽的悲歌和挽歌”[14]。不同于通常的悲剧作品着力去描写刻画悲剧的背景,在白先勇的笔下,他所着力描写的,且占领舞台和小说中心的,是人物的内心痛苦和怀旧情绪,以及对他们的显赫气派或光荣的缅怀。

小说《花桥荣记》就讲述了普通的台湾小学教师卢

“白先勇不止一次地表示:

先生不幸的短暂一生。卢先生原是广西桂林人,中学时代与桂林城一个美丽的罗家姑娘相爱订婚。到台湾后,他节衣缩食养鸡,实指望能攒一笔钱,有朝一日能与未婚妻重聚。好容易弄了十根金条,想把未婚妻从大陆弄到台湾来,谁知所托非人,结果人财两空。唯一的精神支柱消失后,卢先生索性破罐破摔,其后不得不和一个不正经的台湾洗衣婆草草结了婚,最后精神失常,抑郁而死。卢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台湾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守着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无声无息地活者,一旦希望落空,便精神崩溃,而后又无声无息地消逝在茫茫人海,甚至连一点水花都不会激起。

就连《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样一篇被欧阳子认为是“《台北人》里惟一具有真正喜剧色彩”[15]的小说,也不免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在风月场上漂泊了半生的金兆丽在离开的前一晚,在朱凤和年青男人身上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纯真往事,她像嘲笑朱凤一样,也嘲笑着年轻的自己,她几乎以被这个花花天地同化了,留下的只是有着金兆丽躯壳的金大班。

(二)人物的悲剧性

白先勇塑造了行行色色的悲剧人物,有台湾的社会最上层,还有社会最下层,有“没落贵族”,有那些台湾国民党达官贵人和他们的依附者,如《梁父吟》中的朴公,《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蓝田玉,《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有战乱后无辜的底层平民,如《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那片血一般的杜鹃花》中的王雄;有普通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如《金大奶奶》中的金大奶奶,《玉卿嫂》中的玉卿嫂;有社会最底层的风尘女子,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孤恋花》中的娟娟;有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如《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嫡仙记》中的李彤;有老一代知识分子,如《冬夜》的吴柱国;还有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同性爱者,如《孽子》中的李青,《月梦》中的吴忠英,等等。他一方面同情着他们的困境和不幸,一方面又对他们的自我放任感到痛心。

《一把青》中的朱青可以说是白先勇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在“师母”的眼中,初时的朱青是“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眉眼间有着“忘俗的水秀”,腼腆而,但却为爱离家休学,与飞行员郭轸结婚。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郭轸在飞行中出事了,朱青如同疯了一般寻短见,不吃不喝,“面皮死灰”。若干年后再见朱青时,她已是个“衣着分外妖娆”,“没有半点羞态”,“颇为孟浪”的女人,这时的朱青就如她自己说的“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16],虽然肉体上依然健全着,可是精神上的她早已被摧毁,那个羞涩的女学生早已在岁月世事这个轧碾机中被磨干殆尽,连一点渣也未曾留下,所以她才能在得知小顾身亡后如此没心没肺,大笑大闹,无动于衷。而读者却能感到背脊发凉,心中发酸,感叹人世的变迁是如此冷酷无情。

《玉卿嫂》中塑造的玉卿嫂更是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女性形象,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不同时代境遇下有着相同悲剧性命运的人物。玉卿嫂原也是“体面人家

的少奶奶”[17],可是丈夫抽鸦片死了,家道中落,被婆婆赶出家门,才做了人家的老妈子。虽然她沦落底层,却总是收拾得周整,行为从不放荡,不肯为钱违心地嫁给满叔。玉卿嫂有着中国传统女人贤德的一面,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庆生,照顾着庆生,因他喜而喜,因他悲而悲,最后在得知庆生另有新欢时,却不惜与其同归于尽。玉卿嫂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男人的身上,最后落得一场空。

白先勇的小说中很少会出现类似大哭大闹的场景,他总是像万能的神或是无情的第三者一样将悲剧性故事静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充满着悲剧色彩的经典人物如走马灯式绚烂地划过读者眼前,留下一片“如血一般红”[18]的沉寂。而也正是这样的一幕幕悲剧,也造就了白先勇小说悲天悯人的文学情怀。

三、悲天悯人式的感伤

法国《解放报》曾在采访白先勇时问到,“你为什么写作?”他回答:“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用文字将人类心灵中最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我想这是我写作的真意。”如白先勇所说,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尤为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而且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流露出了那些郁结在其心中而不得发的无限哀愁和悲天悯人情怀。

(一)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19]

《牡丹亭》中柳梦梅碰到杜丽娘的第一句唱词,,白先勇常用这句词来概括他所唤醒的过去。他笔下那些“过气英雄”皆有着昔日的“显赫”和今日的“没落”。对于这些人物的灭亡,他表现出极为浓厚的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认为是这一切完全是由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是前世的“冤孽”造成的,他认为一切皆有因果,而人生无常,生死有定,一切都是空的。这是白先勇小说的一个缺点同时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思旧赋》就是这样一篇悲叹人生的没落,富有浓厚感伤色彩的小说。主人公李长官并未直接出现,小说通过两个仆佣的对话,再现了一个曾十分显赫,在大陆时风光一时的李长官,在到台湾后,夫人早逝,佣人偷窃家中玉器私奔,女儿和有妇之夫发生关系,怀了孕,离家出走了;儿子从外国回来却得了痴呆症。李长官看见全家死的死,散的散,不胜凄凉,也想出家当和尚。小说结尾时写道:

“庭院的石径两旁长满蒿草,草上结了很多蛛网,网上粘满了虫尸。蒿草后面,竞坐着个胖大呆傻傻的男人,一群蚱蜢绕着圈于乱飞,一个瘦小的老女仆把他搂在怀里,不禁呜咽于注起来:“少爷仔—你还笑—你最可怜—夫人看见要疼死喽—”另一个肥胖的老女仆哺哺呐呐地说:“他们家的祖坟,风水不好”悲叹声过后,一阵冬日的暮风吹来,满院子里那些芜蔓的蒿草都萧萧瑟瑟抖响起来……”(《思旧赋》)[20]

(二)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

白先勇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台湾人民和海外华人所共有的“乡愁”——怀念祖国,故土,亲人的哀愁。

-47-

“别扭”“真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白先勇是所谓“无根的一代”,台湾并非故土,美国并非天堂,他们常会怀念童年时代的祖国、亲人、故土,而这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无限寂寞孤独的“乡愁”,是他们即使身处异国也断不能忘怀的,可是在客观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乡愁”又始终不能得到疏解,于是便有了感伤情绪参杂其中,但也曲折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沉的民族感情,这也是白先勇作品中的一种可贵的特色。白先勇作品笔下的“乡愁”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1.台湾社会上层人物的“乡愁”

他们虽然有怀旧的情绪,留恋他们过去的豪华生活,但是他们这种怀念中包含着一种对民族和故乡的感情,希望能叶落归根,即便死后也要重归故土。如《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到台湾后虽没落了,却念念不忘大陆的东西:穿衣时,“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喝酒时,她总感到“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21]《梁父吟》中的王孟养,临终前还留下言来: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枢移回家乡去。

2.中层人物的“乡愁”

《冬夜》里的教授余钦磊和吴柱国,虽然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但是在他们短暂的见面时间里,说的最多的是过去在大陆时代的学生生活和“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的战斗岁月,以及那些在大陆、台湾、美国的老同学的命运,对于他们“五四”理想的破灭和因国家不统一而报效无门的处境,感到极端的痛苦和无助。《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也同样如此,在美国苦读了十几年,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也有了一份较为舒适的工作,但是那种游离于祖国和家庭之外的痛苦,漂泊无根的恐惧,使得他最后在密歇安湖投水自杀了。这种不可解脱的“乡愁”都包含着一种爱国主义和深沉的民族感情。

3.下层人物的“乡愁”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从心底怀念家园、亲人、故土、童年生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主人公王雄,原本是湖南湘阴县的一个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来到台湾,他思念着在大陆的母亲和童养媳,他常向人打听从金门岛能否看到大陆的情景。他曾听人说过,人一死后,他的魂魄很快就会与家人团聚,于是,在受到一次意外的精神打击后,他投水自杀了。还有前文中提到的卢先生的悲剧,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还是时代的悲剧,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分离,给台湾人民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和灾难,也反映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强烈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读来十分悲痛感人。

综上所述,因其个人的出身和经历,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白先勇的小说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作为台湾文坛的常青树,他坚持自己小说创作特色,即“将传统融于现代,将西方融于中国”的中西合璧,泣血的悲剧色彩以及浓郁的感伤色彩。白先勇小说独到的创作特色由此可见一斑,而他本人被誉为是“当代小说的奇才”并不过分。

[参考文献]

[1]岭.台湾现代派文学[J ].浙江社会科学,1986(01).[2][5]王晋民.论白先勇的小说——《白先勇自选集》代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3][4][6][7][8][9][10][16][17][18][20][21]白先勇.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小说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11][19]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4.

[12]陆士清.白先勇的小说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6.[13][14]袁良骏.鲁迅白先勇小说比较论[J].鲁迅研究月刊,1989:11-12.

[15]欧阳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喜剧成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心安

The Creative Features in Pai Hsien-yung's Novel

HUA Jingchao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Guilin 541004China )

Abstract:Bai Xianyong was a highly representative Tailand author of the 16th.century as well as popular to criticizers and those from the mainland .His works are similiar to those modern writers in character but do have unique features in some way.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and regularization of Bai Xianyong's creative trait.First,it summerizes comprehensively his creations,thus concludes three features “English-Chinesecombination”,“tragicelement”,“sentimentality”.Second, in light of his effection of experience to creation, his works which jumbled together ancient and modern were based on traditional skills .Third,it disscusses the tragic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eacters contents of his works.Finally explain the sentimental clolor of his works by means of expounding the“thoughtsand realization to life”afterhistorical movement,as well as existance and banishment under foreign culture. Key words:Bai Xianyong;Combiningtraditional and modern ;Tragic;Sentimentalism

-48-

2010年第2期(总第15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0Total

No.156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桂林

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摘要]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具体来说:(1)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使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2)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性方面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3)在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视角下,白先勇小说富有感伤主义色彩。[关键词]白先勇;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0)02-00045-04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有代表性的现代派

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注目的台湾作家之一。他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其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1958年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短篇小说《金大奶奶》,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多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后陆续汇编成册,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嫡仙记》,长篇小说《孽子》,《夜曲》,《骨灰》以及其他散文和戏剧作品。

作为台湾现代派的领军人物,白先勇的作品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那就是注重“描绘人与人性,注重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性。在艺术上,从西方输入虚无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广泛采用意识流,暗示,象征等手法。”[1]但是他与其他现代派作家如欧阳子,於梨华等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用王晋民先生总结的话来说,只有十二字:“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2]。正是由于这样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使白先勇成为台湾文坛上的一株奇葩。近年来有关白先勇的评论文章很多,但大多数都侧重于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或者是针对他的作品中某种倾向进行评论。本文试图系统地梳理一下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将传统溶于现代,将西方溶于中国

(一)个人经历的影响

白先勇,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其父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自小他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在《蓦然回首》中他将少时给他讲演义的厨子老央看作是自己小说的启蒙老师。后随父定居台湾,受到中学国文老师李雅韵的影响,她为他“启开了中国古典文学之门”,使白先勇“首次窥见古中国之伟大庄严”[3]。

1957年他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接触到欧美文学,他说:“夏济安先生编的《文学杂志》,实是引导我对西

[收稿日期]2010-03-20

洋文学的桥梁。”[4],正是有着如此优秀的老师和同窗,

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学氛围,他如鱼得水,广闻博识,阅读、翻译、创作是他当时生活的主题。1960年,白先勇与同学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毕业后,赴美后研读的也是小说创作,而在此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产生出一种认同危机,以至在课堂上学的是西洋文学,在图书馆借的多是中国各方面的书,他开始对自己内心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反思,开始了对自我的发现和追寻。

正是这些经历使他的小说中糅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将传统融于现代,将西方融于中国。这样的一个特色在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继承传统技法

白先勇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风格,尤其是受《红楼梦》的影响。他的小说基本上以写实为主,注重人物、环境,以及细节的描写,常用细腻的手法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地描绘和刻画,以此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

在选材上他常会选取日常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来刻画各色人物,揭示重大的主题。比如《岁除》描写的是除夕夜一个仕途不顺的国民党中级军官在朋友家借酒消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描写的是台湾夜巴黎舞厅一个晚上发生在金大班周围的事情和她对往事的回忆;《思旧赋》描写的是冬日黄昏两个老仆妇对旧主的追忆及对现状惨淡的诉说;《游园惊梦》描写的是钱夫人参加窦夫人举办的家庭晚宴等等。而像《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孤恋花》、《花桥荣记》这一类小说也止于对生活片断的描写。他很少会去写一些重大的事情或是极曲折的情节、强烈的冲突,而是像这样“以小见大,平中见奇”[5]。

[作者简介」花靖超(1984-),女,安徽铜陵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200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及区域文学研究。

-45-

在刻画人物上他笔触细腻,塑造了自“上”到“下”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他极善于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外貌衣饰、言谈举止进行描绘,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栩栩如生。比如对尹雪艳的冷艳,他写到:

“月白短袖的绒棉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她破例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嘴角一径挂着那流吟吟浅笑”,“冰雪化成的精灵”。(《永远的尹雪艳》)[6]

对窦夫人的矜贵,他写到:

“穿了一身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足上也配了一双银灰闪光的高跟鞋,右手的无名指上戴了一只莲子大的钻戒,左腕也笼了一副白金镶碎钻的手串,发上却插了一把珊瑚缺月钗,一对寸把长的紫瑛坠子直吊下发脚外来,衬得她丰白的面庞愈加雍容矜贵起来”

(《游园惊梦》)[7]

再如《梁父吟》中对朴公书房的描写,陈设十分“古雅”,“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把烧剩了的香棍”[8]。说明他是极为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这样细腻地对人物服饰、所处环境、举止言谈进行描写来刻画人物,从小中见大,从平中见奇,从而使得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三)融传统于现代

白先勇的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技法的基础上,也将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融入其中,使得其作品有着不一般的特色。

他在注重对现实的描绘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从而将角色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是内心独白,如《国葬》中秦义方的内心独白,“长官直是让这些小野种害了的!他心中恨恨的咕噜着,这些吃屎不知香臭的小王八,哪里懂得照顾他?只有他秦义方,只有他跟了几十年,才摸清楚了他那一种拗脾气。”“这次要是他秦义方还在公馆里,他就不会出

事了。”[9]

从他的这些似自白似唠叨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主人的忠诚和那种近乎母性的卫护的心理。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写到金大班即将离开风月场去当老板娘的前一晚,“在风月场中打了二十年的滚,才找到个户头,也就算她金兆丽少了点能耐了。当年百乐门的丁香美人任黛黛下嫁棉纱大王潘老头儿潘金荣的时候,她还刻薄过人家:我们细丁香好本事,钓到一头千年大金龟。其实潘老头儿在她金兆丽身上不知下过多少工夫,花的钱恐怕金山都打得起一座了。那时嫌人家老,又嫌人家有狐臭,才一脚踢给了任黛黛。”[10]这里虽然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但却是作者从金大班的意识角度去介绍阐述的,是她间接的心理独

-46-

白,是这个在风尘中沉浮了几十年的女人鄙夷和不甘的心态的一种淋漓的呈现。

白先勇的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大胆且适当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在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中表现得尤为出彩,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翻版。白先勇曾称,《游园惊梦》里的意识流是他同时受到英美小说家的影响,尤其是福克纳、凯瑟琳·安·波特等人的影响。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赴宴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她在宴会上五次对昔日南京的荣华富贵的回忆,涌现出明显的意识流色彩,每一次的回忆都是蓝田玉心底的呓语,那些深埋她心底的令人心痛又神驰的激情,随着昆曲《游园》、《惊梦》音乐和剧情的发展,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意识的流动勾连出几十年前的痛楚往事,与今时相对照,不由让人感叹“人世的‘流动’和命运的转迁”[11],而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成为了整部小说情节的推进拓展的一个基点。

除了意识流外,白先勇在其作品中还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意象、暗示、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技巧,有些评论者称赞他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12],由此可见一斑。

二、泣血般的悲剧色彩

悲剧是一种审美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生命中充满了悲剧,历史也充满悲剧,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正是这种悲剧的崇高性,才引起很多哲人作家的关注,并把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历史、文明等称为悲剧精神。白先勇的小说正是用一种个人生命的悲剧,从而来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历史的悲剧,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个人无法掌控自身命运,随波逐流的内心挣扎。

(一)情节的悲剧性

白先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在他的笔下永远不存在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有的只是一群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无法支配个人命运的“没落贵族”以及附属于他们的各式各样的小人物。他写的是非英雄的悲剧,‘我的小说痛苦多,欢乐少’,它们是‘对过去,对自己最辉煌的时代的一种哀悼’;它们是写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乡愁日深’之际。”[13]其作品集《台北人》的首页引录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其作品集《纽约客》的扉页上引录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白先勇小说的悲剧倾向由此可见一斑。

他从不是一个喜唱或擅唱赞歌的人,他“唱出得总是无尽的悲歌和挽歌”[14]。不同于通常的悲剧作品着力去描写刻画悲剧的背景,在白先勇的笔下,他所着力描写的,且占领舞台和小说中心的,是人物的内心痛苦和怀旧情绪,以及对他们的显赫气派或光荣的缅怀。

小说《花桥荣记》就讲述了普通的台湾小学教师卢

“白先勇不止一次地表示:

先生不幸的短暂一生。卢先生原是广西桂林人,中学时代与桂林城一个美丽的罗家姑娘相爱订婚。到台湾后,他节衣缩食养鸡,实指望能攒一笔钱,有朝一日能与未婚妻重聚。好容易弄了十根金条,想把未婚妻从大陆弄到台湾来,谁知所托非人,结果人财两空。唯一的精神支柱消失后,卢先生索性破罐破摔,其后不得不和一个不正经的台湾洗衣婆草草结了婚,最后精神失常,抑郁而死。卢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台湾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守着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无声无息地活者,一旦希望落空,便精神崩溃,而后又无声无息地消逝在茫茫人海,甚至连一点水花都不会激起。

就连《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样一篇被欧阳子认为是“《台北人》里惟一具有真正喜剧色彩”[15]的小说,也不免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在风月场上漂泊了半生的金兆丽在离开的前一晚,在朱凤和年青男人身上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纯真往事,她像嘲笑朱凤一样,也嘲笑着年轻的自己,她几乎以被这个花花天地同化了,留下的只是有着金兆丽躯壳的金大班。

(二)人物的悲剧性

白先勇塑造了行行色色的悲剧人物,有台湾的社会最上层,还有社会最下层,有“没落贵族”,有那些台湾国民党达官贵人和他们的依附者,如《梁父吟》中的朴公,《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蓝田玉,《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有战乱后无辜的底层平民,如《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那片血一般的杜鹃花》中的王雄;有普通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如《金大奶奶》中的金大奶奶,《玉卿嫂》中的玉卿嫂;有社会最底层的风尘女子,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孤恋花》中的娟娟;有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如《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嫡仙记》中的李彤;有老一代知识分子,如《冬夜》的吴柱国;还有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同性爱者,如《孽子》中的李青,《月梦》中的吴忠英,等等。他一方面同情着他们的困境和不幸,一方面又对他们的自我放任感到痛心。

《一把青》中的朱青可以说是白先勇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在“师母”的眼中,初时的朱青是“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眉眼间有着“忘俗的水秀”,腼腆而,但却为爱离家休学,与飞行员郭轸结婚。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郭轸在飞行中出事了,朱青如同疯了一般寻短见,不吃不喝,“面皮死灰”。若干年后再见朱青时,她已是个“衣着分外妖娆”,“没有半点羞态”,“颇为孟浪”的女人,这时的朱青就如她自己说的“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16],虽然肉体上依然健全着,可是精神上的她早已被摧毁,那个羞涩的女学生早已在岁月世事这个轧碾机中被磨干殆尽,连一点渣也未曾留下,所以她才能在得知小顾身亡后如此没心没肺,大笑大闹,无动于衷。而读者却能感到背脊发凉,心中发酸,感叹人世的变迁是如此冷酷无情。

《玉卿嫂》中塑造的玉卿嫂更是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女性形象,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不同时代境遇下有着相同悲剧性命运的人物。玉卿嫂原也是“体面人家

的少奶奶”[17],可是丈夫抽鸦片死了,家道中落,被婆婆赶出家门,才做了人家的老妈子。虽然她沦落底层,却总是收拾得周整,行为从不放荡,不肯为钱违心地嫁给满叔。玉卿嫂有着中国传统女人贤德的一面,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庆生,照顾着庆生,因他喜而喜,因他悲而悲,最后在得知庆生另有新欢时,却不惜与其同归于尽。玉卿嫂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男人的身上,最后落得一场空。

白先勇的小说中很少会出现类似大哭大闹的场景,他总是像万能的神或是无情的第三者一样将悲剧性故事静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充满着悲剧色彩的经典人物如走马灯式绚烂地划过读者眼前,留下一片“如血一般红”[18]的沉寂。而也正是这样的一幕幕悲剧,也造就了白先勇小说悲天悯人的文学情怀。

三、悲天悯人式的感伤

法国《解放报》曾在采访白先勇时问到,“你为什么写作?”他回答:“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用文字将人类心灵中最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我想这是我写作的真意。”如白先勇所说,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尤为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而且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流露出了那些郁结在其心中而不得发的无限哀愁和悲天悯人情怀。

(一)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19]

《牡丹亭》中柳梦梅碰到杜丽娘的第一句唱词,,白先勇常用这句词来概括他所唤醒的过去。他笔下那些“过气英雄”皆有着昔日的“显赫”和今日的“没落”。对于这些人物的灭亡,他表现出极为浓厚的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认为是这一切完全是由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是前世的“冤孽”造成的,他认为一切皆有因果,而人生无常,生死有定,一切都是空的。这是白先勇小说的一个缺点同时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思旧赋》就是这样一篇悲叹人生的没落,富有浓厚感伤色彩的小说。主人公李长官并未直接出现,小说通过两个仆佣的对话,再现了一个曾十分显赫,在大陆时风光一时的李长官,在到台湾后,夫人早逝,佣人偷窃家中玉器私奔,女儿和有妇之夫发生关系,怀了孕,离家出走了;儿子从外国回来却得了痴呆症。李长官看见全家死的死,散的散,不胜凄凉,也想出家当和尚。小说结尾时写道:

“庭院的石径两旁长满蒿草,草上结了很多蛛网,网上粘满了虫尸。蒿草后面,竞坐着个胖大呆傻傻的男人,一群蚱蜢绕着圈于乱飞,一个瘦小的老女仆把他搂在怀里,不禁呜咽于注起来:“少爷仔—你还笑—你最可怜—夫人看见要疼死喽—”另一个肥胖的老女仆哺哺呐呐地说:“他们家的祖坟,风水不好”悲叹声过后,一阵冬日的暮风吹来,满院子里那些芜蔓的蒿草都萧萧瑟瑟抖响起来……”(《思旧赋》)[20]

(二)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

白先勇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台湾人民和海外华人所共有的“乡愁”——怀念祖国,故土,亲人的哀愁。

-47-

“别扭”“真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白先勇是所谓“无根的一代”,台湾并非故土,美国并非天堂,他们常会怀念童年时代的祖国、亲人、故土,而这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无限寂寞孤独的“乡愁”,是他们即使身处异国也断不能忘怀的,可是在客观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乡愁”又始终不能得到疏解,于是便有了感伤情绪参杂其中,但也曲折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沉的民族感情,这也是白先勇作品中的一种可贵的特色。白先勇作品笔下的“乡愁”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1.台湾社会上层人物的“乡愁”

他们虽然有怀旧的情绪,留恋他们过去的豪华生活,但是他们这种怀念中包含着一种对民族和故乡的感情,希望能叶落归根,即便死后也要重归故土。如《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到台湾后虽没落了,却念念不忘大陆的东西:穿衣时,“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喝酒时,她总感到“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21]《梁父吟》中的王孟养,临终前还留下言来: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枢移回家乡去。

2.中层人物的“乡愁”

《冬夜》里的教授余钦磊和吴柱国,虽然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但是在他们短暂的见面时间里,说的最多的是过去在大陆时代的学生生活和“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的战斗岁月,以及那些在大陆、台湾、美国的老同学的命运,对于他们“五四”理想的破灭和因国家不统一而报效无门的处境,感到极端的痛苦和无助。《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也同样如此,在美国苦读了十几年,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也有了一份较为舒适的工作,但是那种游离于祖国和家庭之外的痛苦,漂泊无根的恐惧,使得他最后在密歇安湖投水自杀了。这种不可解脱的“乡愁”都包含着一种爱国主义和深沉的民族感情。

3.下层人物的“乡愁”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从心底怀念家园、亲人、故土、童年生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主人公王雄,原本是湖南湘阴县的一个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来到台湾,他思念着在大陆的母亲和童养媳,他常向人打听从金门岛能否看到大陆的情景。他曾听人说过,人一死后,他的魂魄很快就会与家人团聚,于是,在受到一次意外的精神打击后,他投水自杀了。还有前文中提到的卢先生的悲剧,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还是时代的悲剧,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分离,给台湾人民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和灾难,也反映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强烈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读来十分悲痛感人。

综上所述,因其个人的出身和经历,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白先勇的小说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作为台湾文坛的常青树,他坚持自己小说创作特色,即“将传统融于现代,将西方融于中国”的中西合璧,泣血的悲剧色彩以及浓郁的感伤色彩。白先勇小说独到的创作特色由此可见一斑,而他本人被誉为是“当代小说的奇才”并不过分。

[参考文献]

[1]岭.台湾现代派文学[J ].浙江社会科学,1986(01).[2][5]王晋民.论白先勇的小说——《白先勇自选集》代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3][4][6][7][8][9][10][16][17][18][20][21]白先勇.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小说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11][19]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4.

[12]陆士清.白先勇的小说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6.[13][14]袁良骏.鲁迅白先勇小说比较论[J].鲁迅研究月刊,1989:11-12.

[15]欧阳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喜剧成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心安

The Creative Features in Pai Hsien-yung's Novel

HUA Jingchao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Guilin 541004China )

Abstract:Bai Xianyong was a highly representative Tailand author of the 16th.century as well as popular to criticizers and those from the mainland .His works are similiar to those modern writers in character but do have unique features in some way.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and regularization of Bai Xianyong's creative trait.First,it summerizes comprehensively his creations,thus concludes three features “English-Chinesecombination”,“tragicelement”,“sentimentality”.Second, in light of his effection of experience to creation, his works which jumbled together ancient and modern were based on traditional skills .Third,it disscusses the tragic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eacters contents of his works.Finally explain the sentimental clolor of his works by means of expounding the“thoughtsand realization to life”afterhistorical movement,as well as existance and banishment under foreign culture. Key words:Bai Xianyong;Combiningtraditional and modern ;Tragic;Sentimentalism

-48-


    相关文章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文:晨溪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曾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于1958年代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到现在已有短篇小说 ...

    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张守华 摘要:白先勇是台湾文坛的翘楚.他的作品构思精细,形式严整.底蕴丰厚,气韵贯通.融传统与现代为一炉,具有超拔脱俗的独特艺术魅力.白先勇的小说之所以受到大陆及海外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读者的推崇.除了他怀着一颗悲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编 一. 文学史篇 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 解放 ...

    近现代及当代文学

    五四时期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 ...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 )年,是适应以 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2.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 )的口号. 3.( )是 ...

    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专业选题

    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 1.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 2.王维前后期诗比较研究 3.李白诗的浪漫主义手法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刘禹锡民歌(或咏史诗)研究 6.柳永词研究 7.李白杜甫交往诗研究 8.苏轼词风的多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 ...

    读[树犹如此]有感

    读<树犹如此>有感 读<树犹如此>有感 罗维力 各位长辈.各位群友上午好,我是罗维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先勇的散文集<树犹如此>.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名将白崇禧的第五子,虽出身名门,却对底层生 ...

    _永远的尹雪艳_之语言_意象与宗教思考_

    第15卷第1期 工会论坛 Vol.15No.12009年1月 TradeUnions.Tribune Jan.2009 5永远的尹雪艳6之语言.意象与宗教思考 张晶晶 (山东政法学院哲学与人文科学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5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