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老子的哲学

国学经典之老子的哲学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其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历史上对它的解读不胜枚举,修道之人以其为修身之道,尚武之人以其为兵法之书,而为政之人则以其为治国之书。其中,老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老子五千言的主旨就在于从道的理论视角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道的流程即是生命的流程,生命源于道,又复归于道。在道的观照下,生命的内涵表现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

春秋时期,人类对四季更替、生死易老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探索、总结,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中,大概包括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

天之道

所谓“天之道”就是指不加任何认为的因素,事物按其自然的本来面目而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道”的特点便是“反”。所谓“反”,“反者道之动”,“反”即“返”,就是说道生万物,万物死灭又复归于“道”,即使远离了道,终究也会恢复到它的本原,即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万物的一生一灭,便是“道”的一个总循环过程,“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

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的内在规律就在于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在对“天之道”的认识中,显然把握住了其客观性及反归自身的属性,这一认识较之前人是有进步的。

“反”除了可以作“返”解释以外,还可以理解为“相反”。老子认为,事物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对立的双方互相包含,“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这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中有充分的体现。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因,普通人一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进一层地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而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含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向上的志向,使他迈向更广阔的前景;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懒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废的人生。

同时,“道”的运行是不可以人为的。“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它内在的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的其他原因。人的作用只能破坏“道”的运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人们只能依据“道”的精神,对事物的运行不横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即以“无为”的方式来对待它。

圣人之道

“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总规律。在自然为“天之道”,在人类则被称为“圣人之道”或“人之道”两种。所谓“圣人之道”

就是指人类按照“道”的要求去做事,而“人之道”则是指现存世界中不合乎天道的人类生活现象。“圣人之道”与“人之道”是根本对立的,如何将“人之道”转化为“圣人之道”,是老子哲学的最终目的。

在老子看来,天地的运行变化是没有也不需要情感的。圣人的统治,亦然。最重要的只在于遵循客观的法则规律——“德”、“道”。“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是“上德”。只有任社会、生活、人事、统治自然地存在,这才是“无为”、“上德”,也就是“道”。

为君者要成为有“道”之君,应该是“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爱国不祥,是谓天下王”,“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即是说要将自己置之度外,将自身视为国家的代表,以国为重,方可为有“道”之君。

老子以“道”为核心范畴,建立了一套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形上学体系,并融自然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为一体。虽然其中有不少缺陷,但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东方哲学值得骄傲的一页。

国学经典之老子的哲学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其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历史上对它的解读不胜枚举,修道之人以其为修身之道,尚武之人以其为兵法之书,而为政之人则以其为治国之书。其中,老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老子五千言的主旨就在于从道的理论视角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道的流程即是生命的流程,生命源于道,又复归于道。在道的观照下,生命的内涵表现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

春秋时期,人类对四季更替、生死易老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探索、总结,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中,大概包括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

天之道

所谓“天之道”就是指不加任何认为的因素,事物按其自然的本来面目而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道”的特点便是“反”。所谓“反”,“反者道之动”,“反”即“返”,就是说道生万物,万物死灭又复归于“道”,即使远离了道,终究也会恢复到它的本原,即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万物的一生一灭,便是“道”的一个总循环过程,“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

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的内在规律就在于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在对“天之道”的认识中,显然把握住了其客观性及反归自身的属性,这一认识较之前人是有进步的。

“反”除了可以作“返”解释以外,还可以理解为“相反”。老子认为,事物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对立的双方互相包含,“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这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中有充分的体现。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因,普通人一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进一层地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而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含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向上的志向,使他迈向更广阔的前景;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懒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废的人生。

同时,“道”的运行是不可以人为的。“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它内在的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的其他原因。人的作用只能破坏“道”的运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人们只能依据“道”的精神,对事物的运行不横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即以“无为”的方式来对待它。

圣人之道

“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总规律。在自然为“天之道”,在人类则被称为“圣人之道”或“人之道”两种。所谓“圣人之道”

就是指人类按照“道”的要求去做事,而“人之道”则是指现存世界中不合乎天道的人类生活现象。“圣人之道”与“人之道”是根本对立的,如何将“人之道”转化为“圣人之道”,是老子哲学的最终目的。

在老子看来,天地的运行变化是没有也不需要情感的。圣人的统治,亦然。最重要的只在于遵循客观的法则规律——“德”、“道”。“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是“上德”。只有任社会、生活、人事、统治自然地存在,这才是“无为”、“上德”,也就是“道”。

为君者要成为有“道”之君,应该是“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爱国不祥,是谓天下王”,“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即是说要将自己置之度外,将自身视为国家的代表,以国为重,方可为有“道”之君。

老子以“道”为核心范畴,建立了一套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形上学体系,并融自然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为一体。虽然其中有不少缺陷,但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东方哲学值得骄傲的一页。


    相关文章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 ...

    国学第一课讲义

    龙桥中学国学第一课讲义 一.导语: 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巨大标语--‚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中华文化综罗百代 ...

    国学经典选读(省)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 <尚书正义>的作者是( ) ∙ ∙ ∙ ∙ 2. 杨伯峻 孔颖达 孙星衍 朱熹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 )学 ...

    国学入门不迷茫:六大名家推荐经典必读书单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 ...

    国学名家推荐

    一.1998北大百年校庆推荐书目 (1)应读书目: 周易 诗经 老子/老子 论语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史记/司马迁 坛经/惠能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 ...

    中华五千年文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 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 一.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上善若水,语出<老子>:&q ...

    名家推荐书目

    名家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 ...

    用智慧传承国学经典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五千年文化积淀,文明之花最早扎根于这片广袤大地之上.国学经典这朵奇葩在历史文化的百花园中显得尤为灿烂. 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未离开过国学经典的点滴渗透.教材的编排也一直注重这方面的传承.让国学经典轻松愉悦地走进课堂,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