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措施

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措施

摘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是中国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大国,它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藏设备陈旧落后,数量较少,冷库容量不足,特别是冷藏技术方法落后,缺乏标准化的物流体系、良好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得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步腹维艰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制定倾斜政策和冷链物流标准,重视科学技术,加大投入,规范市场等发展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农副产品 冷链物流 政策 措施

一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一)冷链物流及3T 原则

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农产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

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1

图1 物流冷链产业结构图

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有涉及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农副产品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冷链物流应遵循

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3T 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1.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基地、鲜活产品经销商、专业作社联结,形成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如图2。

1

图2 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整合农产品资源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农副产品的储存保鲜专业化程度高,运营商具有规模优势,有利于控制销售终端,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鲜安全的农副产品。

2.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农副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鲜活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提供绿色,环保,安全的农副产品,如图3。 图3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具有规模、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有利于实现生鲜农产品

在整个物流供应链链条上都处于低温状态,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3.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加工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如图4。 1

图4 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但低温生鲜农产品是较特殊的产品,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模式物流半径小。

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资料显示: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 30%, 其中, 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每年就有3.7 万吨, 可供2 亿人的生活!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由此可见, 在三农问题凸显的今天, 如何降低农副产品的损失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已经到了非得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

(一)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

中国农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流通过程中冷藏运输率低,农副产品损耗大,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这是中国农副产品冷藏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产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 但中国目前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相比之下,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5%通过冷链进行冷藏运输和储藏, 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 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 产品可以一直处于产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 田间采后预冷—— 冷库—— 冷藏车运输—— 批发站冷

2库—— 超市冷柜—— 消费者冰箱, 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按照国际标准,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农产品总成本的50%。由于中国冷藏运输效率低、农副产品损耗高, 导致农副产品物流成本约占到农产品总成本的70%, 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1

23 王苗,《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模型的探讨》,人民网,2009年2月13日

图5 中国、美国和日本冷藏运输率、损耗率和运输成本率对比

(二)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较少、冷库容量不足,农副产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原因,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设备陈旧落后,冷藏运输车的数量和冷库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农副产品的运输和冷藏,造成大量农副产品的损耗。中国农副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

在中国公路冷藏运输中, 农副产品冷藏运输车辆主要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只有隔热体而无制冷机组的称为保温车;有隔热和制冷机组且厢内温度可调范围的下限低于0℃,用来运输冻结货物的称冷藏汽车;有隔热车体和制冷机组(兼加热功能),厢内温度可调范围均高于0℃,用来运输新鲜货物的称未保鲜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8)》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其中保温车9150辆,占31%,冷藏车14850,占49%;保鲜车6000辆,占20%),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中国冷藏运输车在车型、外观质量、制冷技术、隔热厢体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副产品冷藏运输车的性能测试手段落后,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性能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冷藏运输业的发展。

图6 公路冷藏运输车辆主要结构图

来源:郭毓君,《中国冷链产业航海图》第95页

从铁路冷藏运输设备看, 中国的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技术落后,使用效

率较低,运输服务质量差以及严重落后的管理体制等。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车主要是加冰冷藏车和机械冷藏车,其数量分布也极不均衡,根据《中国交通年鉴2008》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557655辆,冷藏车有7492辆,占全国总运行车辆的1.34%,其中机械冷藏车数量为2588辆,占总冷藏车数量的35%,加冰冷藏车数量为3884辆,占总冷藏车数量的51%,大多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都是国外已经停产改造的机械冷藏车,而加冰冷藏车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运作和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如图7。

图7 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车辆的主要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8 》 第92页

从冷库容量来看,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3800万立方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些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 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 功能比较单一, 而且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目前, 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 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如图8。

1

图8 中国冷库容量结构分布图 (单位:万立方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

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

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副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强大,缺乏专业性、适应性,通常不能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兼容。另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操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导致一是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二是无法满足冷链物流的特定要求。

中国农副产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 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经销商完成。农副产品低温物流很大部分仍以自营物流为主, 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农副产品的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和提供一整套冷链物流服务。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第三方冷藏物流供应商都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他们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一定制约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而冷链发展的滞后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四)缺少政府引导和支持,低温储藏加工投入不够。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缺乏资金的支持,这表现在中国对农副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农副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副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 以保持农副产品的新鲜及质量,政府投入较少、重视不足。而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产后低温贮藏加工的重要性, 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资料和数据显示: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农产品采摘前, 70%用于采后, 意大利、荷兰农副产品保鲜化率为60%, 日本大于70%。发达国家对农副产品采后贮藏加工的重视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后产值。据统计, 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 贮藏保鲜加工) 来实现的, 其中美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3.7: 1, 日本为2.2:1。相比之下, 由于中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尤其是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能力的低下, 导致目前中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直接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 农产品产后产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 中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 1 足以说明问题。

年2月15)

(五)发展落后,空间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虽起步较晚,无论是发展规模大小,政策法规和相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的还处在初级阶段, 但发展空间巨大, 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 据中国物流网有关资料和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35万亿元, 并且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如图9。

图9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总量与增长比例图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尽管刚刚起步, 但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引来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世界著名低温物流公司纷纷看好中国的冷冻食品市场,乘入世的有利时机抢滩中国,首先在上海、深圳等地登陆。最近有媒体报道:拥有上海市内外18 个冷库、总库存量13.8 万吨的上海食品公司通过与大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加拿大某冻品贸易商曾与天津市水产集团合作建设环渤海湾最大的低温物流中心, 该中心已集聚了10 余户年交易额近亿元的大公司和300 多中小公司落户;美国百强和全球最大的植脂奶油产品制造企业—RICH 集团也在天津成立康新物流有限公司进军中国低温物流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外国冷链物流企业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举动,已使国内从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充分感觉到了“狼来了”的挑战,成为首先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而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国农副产品加工和经销企业依然是依托前店后厂的个体经济,或者局限在区域市场的满足上,在对农副产品物流的价值链认识上,对新形式下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挑战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果中国冷链物流企业能够借鉴国外企业的相

关管理经验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对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次难得机遇,否则“狼”真的会给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促进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三农问题突显的今天,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直面种种问题和困难,我国应该积极寻求和探讨应对措施和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努力转变落后的局面,促进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 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展先进运输和冷藏设备,积极寻求国际技术援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农副产品冷连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 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施设备, 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提高农副产品冷藏和运输的效率,降低冷藏运输成本,减少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农副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

二是鼓励农副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GPS 、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质量信息支持,对于问题产品可以追查到底。

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1

应该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我国寻求技术援助的重点应放在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如加强实验室、认证机构以及质量检验部门的人员培训,使技术援助应更多地针对直接面临“达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农副产品安全标准)困难的部门

和企业,而不仅仅是决策部门和机构。

(二)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是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建设冷链物流运作体系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国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显然不适合。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这些企业应当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 通过并购和重组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提高冷藏运输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也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上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福建省漳州裕和集团提供了成功案例,该集团是中国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冷藏运输企业。为了提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该公司与中外运合作, 成立了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此举把裕和从一个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变成一个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及其他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冷链专业运作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低温物流企业。成立后的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百胜餐饮集团、锦江麦德龙、和路雪、雀巢、光明乳业等公司的长期稳定的物流供应商,这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的信心,对中国刚刚起步不久的冷链物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典范。1

共同配送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看,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例如,日本政府对农副产品流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型批发市场、预冷仓库、冷藏、冷冻仓库等设施的初期投资往往由政府全额出资,建成后委托农协组织或公共机构经营维护。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等方面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生产基地一消费者”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

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2008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1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更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层面的关注和支持至关重要,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

(四)上下游整体设计、梯度推进,统筹规划、多方协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构建适宜的冷链物流体系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区域特点明显,因此要进行整体设计、梯度推进。统筹规划、多方协调,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中国优势农副产品区域布局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副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

(2)利用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副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3)突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优点,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宏观体系。

应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着手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行业协会或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冷链标准并将其纳入市场准入制度中,如实施HACCP 控制,确保农产品冷藏和易腐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农副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2.根据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 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1)在中小城市开展 “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优化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2)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积极倡导发展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3)在农副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副产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副产品冷链体系,以“加工企业1

2

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农副产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支持和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要求,完善和建立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制, 尽早出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使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有一个良好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为了尽快推动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标准体系、政策法规等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1.在科技政策方面:由于农副产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需要各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而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尽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因此国家应当将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国家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预算;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计划的资助强度:重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质量标准与检验中心、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项目建设中,给予优先支持。

2.在财政金融税费政策方面:建议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在预算安排和工农业建设项目计划中,给予集中支持和倾斜;适当考虑冷链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放宽抵押条件、支持外资介入;对易腐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

3.在产业政策方面:尽快理顺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成立协调组织,理顺科研、生产、贸易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加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一体化发展;国家有关部委应制定农副产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对现代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冷链物流绿色通行证,促进城市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

4.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项目、设备仪器等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1

结 论

1 海峰、程志、江琪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中国储运》第12期

冷链物流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明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即是冷链物流在中国也正属于大力发展的阶段。虽然现在的中国冷链物流在设备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都存在滞后问题,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跟不上市场的要求,但无论哪个方面中国都在进步,也都有着较大的进步。通过颁行各项倾斜政策,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中国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会逐渐步入正轨,不断发展完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毓君. 《中国冷链产业航海图》,北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出版,2008年版

[2] 宋萧洋.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工业车辆年鉴期刊社,2008年版第三期

[3] 柳军彦. 《2008中国交通年鉴》,北京,中国交通年鉴出版社,2008年版。

[4] 海峰、程志、江琪斌. 《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中国储运》第12期

[5] 赵崎. 《谈谈冷链物流》,《国际市场》2007第03期。

[6] 韩宇红.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农产品加工》2008第6期

[7] 赵敏. 《农产品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第97期。

[8] 吴清.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蹒跚起步 》,《中外物流》2008第02期。

[9] 向芝君.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中外物流》2007第03期。

[10]邓汝春. 《冷链物流运营务实》,《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第100期。

[11]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现状与思考》,中国冷链产业网,http://www.lenglian.org.cn (2009年1月

25)

[12]王凯. 《冷链物流之中国困境》,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gov.cn/ (2009年1月13)

[13]郭润明. 《物流时代》,中国物流招标网http://www.clb.org.cn (2009年1月25)

[14]齐志鸿. 《美国冷王独创冷链世界》,物流杂志http://www.gd-logistics.com (2009年2月10日)

[15]黄祖庆. 《物流与供应链中的三大问题研究》,中国物流信息网http://www.clic.org.cn (2009年3

月16)

[16]王苗. 《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模型的探讨》,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9年3月

11日)

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措施

摘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是中国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大国,它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藏设备陈旧落后,数量较少,冷库容量不足,特别是冷藏技术方法落后,缺乏标准化的物流体系、良好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得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步腹维艰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制定倾斜政策和冷链物流标准,重视科学技术,加大投入,规范市场等发展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农副产品 冷链物流 政策 措施

一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一)冷链物流及3T 原则

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农产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

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1

图1 物流冷链产业结构图

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有涉及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农副产品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冷链物流应遵循

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3T 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1.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基地、鲜活产品经销商、专业作社联结,形成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如图2。

1

图2 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整合农产品资源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农副产品的储存保鲜专业化程度高,运营商具有规模优势,有利于控制销售终端,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鲜安全的农副产品。

2.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农副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鲜活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提供绿色,环保,安全的农副产品,如图3。 图3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具有规模、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有利于实现生鲜农产品

在整个物流供应链链条上都处于低温状态,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3.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加工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如图4。 1

图4 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但低温生鲜农产品是较特殊的产品,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模式物流半径小。

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资料显示: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 30%, 其中, 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每年就有3.7 万吨, 可供2 亿人的生活!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由此可见, 在三农问题凸显的今天, 如何降低农副产品的损失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已经到了非得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

(一)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

中国农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流通过程中冷藏运输率低,农副产品损耗大,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这是中国农副产品冷藏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产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 但中国目前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相比之下,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5%通过冷链进行冷藏运输和储藏, 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 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 产品可以一直处于产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 田间采后预冷—— 冷库—— 冷藏车运输—— 批发站冷

2库—— 超市冷柜—— 消费者冰箱, 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按照国际标准,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农产品总成本的50%。由于中国冷藏运输效率低、农副产品损耗高, 导致农副产品物流成本约占到农产品总成本的70%, 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1

23 王苗,《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模型的探讨》,人民网,2009年2月13日

图5 中国、美国和日本冷藏运输率、损耗率和运输成本率对比

(二)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较少、冷库容量不足,农副产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原因,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设备陈旧落后,冷藏运输车的数量和冷库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农副产品的运输和冷藏,造成大量农副产品的损耗。中国农副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

在中国公路冷藏运输中, 农副产品冷藏运输车辆主要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只有隔热体而无制冷机组的称为保温车;有隔热和制冷机组且厢内温度可调范围的下限低于0℃,用来运输冻结货物的称冷藏汽车;有隔热车体和制冷机组(兼加热功能),厢内温度可调范围均高于0℃,用来运输新鲜货物的称未保鲜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8)》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其中保温车9150辆,占31%,冷藏车14850,占49%;保鲜车6000辆,占20%),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中国冷藏运输车在车型、外观质量、制冷技术、隔热厢体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副产品冷藏运输车的性能测试手段落后,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性能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冷藏运输业的发展。

图6 公路冷藏运输车辆主要结构图

来源:郭毓君,《中国冷链产业航海图》第95页

从铁路冷藏运输设备看, 中国的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技术落后,使用效

率较低,运输服务质量差以及严重落后的管理体制等。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车主要是加冰冷藏车和机械冷藏车,其数量分布也极不均衡,根据《中国交通年鉴2008》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557655辆,冷藏车有7492辆,占全国总运行车辆的1.34%,其中机械冷藏车数量为2588辆,占总冷藏车数量的35%,加冰冷藏车数量为3884辆,占总冷藏车数量的51%,大多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都是国外已经停产改造的机械冷藏车,而加冰冷藏车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运作和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如图7。

图7 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车辆的主要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8 》 第92页

从冷库容量来看,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3800万立方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些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 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 功能比较单一, 而且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目前, 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 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如图8。

1

图8 中国冷库容量结构分布图 (单位:万立方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

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

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副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强大,缺乏专业性、适应性,通常不能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兼容。另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操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导致一是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二是无法满足冷链物流的特定要求。

中国农副产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 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经销商完成。农副产品低温物流很大部分仍以自营物流为主, 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农副产品的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和提供一整套冷链物流服务。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第三方冷藏物流供应商都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他们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一定制约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而冷链发展的滞后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四)缺少政府引导和支持,低温储藏加工投入不够。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缺乏资金的支持,这表现在中国对农副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农副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副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 以保持农副产品的新鲜及质量,政府投入较少、重视不足。而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产后低温贮藏加工的重要性, 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资料和数据显示: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农产品采摘前, 70%用于采后, 意大利、荷兰农副产品保鲜化率为60%, 日本大于70%。发达国家对农副产品采后贮藏加工的重视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后产值。据统计, 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 贮藏保鲜加工) 来实现的, 其中美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3.7: 1, 日本为2.2:1。相比之下, 由于中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尤其是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能力的低下, 导致目前中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直接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 农产品产后产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 中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 1 足以说明问题。

年2月15)

(五)发展落后,空间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虽起步较晚,无论是发展规模大小,政策法规和相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的还处在初级阶段, 但发展空间巨大, 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 据中国物流网有关资料和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35万亿元, 并且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如图9。

图9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总量与增长比例图

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尽管刚刚起步, 但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引来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世界著名低温物流公司纷纷看好中国的冷冻食品市场,乘入世的有利时机抢滩中国,首先在上海、深圳等地登陆。最近有媒体报道:拥有上海市内外18 个冷库、总库存量13.8 万吨的上海食品公司通过与大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加拿大某冻品贸易商曾与天津市水产集团合作建设环渤海湾最大的低温物流中心, 该中心已集聚了10 余户年交易额近亿元的大公司和300 多中小公司落户;美国百强和全球最大的植脂奶油产品制造企业—RICH 集团也在天津成立康新物流有限公司进军中国低温物流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外国冷链物流企业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举动,已使国内从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充分感觉到了“狼来了”的挑战,成为首先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而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国农副产品加工和经销企业依然是依托前店后厂的个体经济,或者局限在区域市场的满足上,在对农副产品物流的价值链认识上,对新形式下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挑战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果中国冷链物流企业能够借鉴国外企业的相

关管理经验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对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次难得机遇,否则“狼”真的会给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促进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三农问题突显的今天,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直面种种问题和困难,我国应该积极寻求和探讨应对措施和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努力转变落后的局面,促进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 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展先进运输和冷藏设备,积极寻求国际技术援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农副产品冷连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 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施设备, 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提高农副产品冷藏和运输的效率,降低冷藏运输成本,减少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农副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

二是鼓励农副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GPS 、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质量信息支持,对于问题产品可以追查到底。

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1

应该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我国寻求技术援助的重点应放在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如加强实验室、认证机构以及质量检验部门的人员培训,使技术援助应更多地针对直接面临“达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农副产品安全标准)困难的部门

和企业,而不仅仅是决策部门和机构。

(二)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是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建设冷链物流运作体系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国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显然不适合。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这些企业应当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 通过并购和重组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提高冷藏运输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也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上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福建省漳州裕和集团提供了成功案例,该集团是中国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冷藏运输企业。为了提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该公司与中外运合作, 成立了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此举把裕和从一个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变成一个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及其他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冷链专业运作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低温物流企业。成立后的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百胜餐饮集团、锦江麦德龙、和路雪、雀巢、光明乳业等公司的长期稳定的物流供应商,这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的信心,对中国刚刚起步不久的冷链物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典范。1

共同配送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看,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例如,日本政府对农副产品流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型批发市场、预冷仓库、冷藏、冷冻仓库等设施的初期投资往往由政府全额出资,建成后委托农协组织或公共机构经营维护。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等方面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生产基地一消费者”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

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2008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1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更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层面的关注和支持至关重要,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

(四)上下游整体设计、梯度推进,统筹规划、多方协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构建适宜的冷链物流体系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区域特点明显,因此要进行整体设计、梯度推进。统筹规划、多方协调,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中国优势农副产品区域布局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副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

(2)利用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副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3)突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优点,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宏观体系。

应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着手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行业协会或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冷链标准并将其纳入市场准入制度中,如实施HACCP 控制,确保农产品冷藏和易腐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农副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2.根据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 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1)在中小城市开展 “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优化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2)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积极倡导发展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3)在农副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副产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副产品冷链体系,以“加工企业1

2

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农副产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支持和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要求,完善和建立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制, 尽早出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使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有一个良好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为了尽快推动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标准体系、政策法规等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1.在科技政策方面:由于农副产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需要各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而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尽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因此国家应当将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国家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预算;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计划的资助强度:重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质量标准与检验中心、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项目建设中,给予优先支持。

2.在财政金融税费政策方面:建议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在预算安排和工农业建设项目计划中,给予集中支持和倾斜;适当考虑冷链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放宽抵押条件、支持外资介入;对易腐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

3.在产业政策方面:尽快理顺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成立协调组织,理顺科研、生产、贸易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加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一体化发展;国家有关部委应制定农副产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对现代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冷链物流绿色通行证,促进城市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

4.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项目、设备仪器等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1

结 论

1 海峰、程志、江琪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中国储运》第12期

冷链物流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明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即是冷链物流在中国也正属于大力发展的阶段。虽然现在的中国冷链物流在设备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都存在滞后问题,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跟不上市场的要求,但无论哪个方面中国都在进步,也都有着较大的进步。通过颁行各项倾斜政策,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中国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会逐渐步入正轨,不断发展完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毓君. 《中国冷链产业航海图》,北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出版,2008年版

[2] 宋萧洋.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工业车辆年鉴期刊社,2008年版第三期

[3] 柳军彦. 《2008中国交通年鉴》,北京,中国交通年鉴出版社,2008年版。

[4] 海峰、程志、江琪斌. 《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中国储运》第12期

[5] 赵崎. 《谈谈冷链物流》,《国际市场》2007第03期。

[6] 韩宇红.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农产品加工》2008第6期

[7] 赵敏. 《农产品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第97期。

[8] 吴清.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蹒跚起步 》,《中外物流》2008第02期。

[9] 向芝君.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中外物流》2007第03期。

[10]邓汝春. 《冷链物流运营务实》,《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第100期。

[11]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现状与思考》,中国冷链产业网,http://www.lenglian.org.cn (2009年1月

25)

[12]王凯. 《冷链物流之中国困境》,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gov.cn/ (2009年1月13)

[13]郭润明. 《物流时代》,中国物流招标网http://www.clb.org.cn (2009年1月25)

[14]齐志鸿. 《美国冷王独创冷链世界》,物流杂志http://www.gd-logistics.com (2009年2月10日)

[15]黄祖庆. 《物流与供应链中的三大问题研究》,中国物流信息网http://www.clic.org.cn (2009年3

月16)

[16]王苗. 《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模型的探讨》,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9年3月

11日)


    相关文章

    十二五内容

    发改委官员:"十二五"期物流业将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 点击: 15 时间:2010-11-09 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q ...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版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A159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深度调研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山东生鲜农产品冷链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规划研究 院(系)别 北方国际学院 专 业 物流工程 班 级 北物071升 学 号 071321120 姓 名 周阳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六月 原 创 声 明 本人 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quo ...

    如何保障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解决方案

    郑明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的 解决方案 队名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 李小刚 杨洋 唐宇婕 杜颖涵 郭旺 刘利猛 目录 1.前言部分......................................................... ...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6-2021年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 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内容介绍: 第一章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12 第一节 冷链物流行业定义及分类 12 一.行业概念及定义 12 二.行业主要产品大类 ...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2016年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88987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