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信仰缺失原因与对策

高校大学生信仰缺失原因与对策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缺陷和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都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全面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净化社会环境、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对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

信仰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精神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信奉和遵循。正如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严峻考验,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各种挑战。通过对某高校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正趋向多元化,大学生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科学的认识。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趋向多元化

对某高校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大学生的唯一信仰。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包括信仰对象的多元化和信仰内容的复杂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部分大学生还有宗教信仰。“关于某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00余份,有效问为900份。在“调查问卷”中,只有40%的某高校大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近60%的某高校大学生选择信仰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其中4%%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且多数学生信仰西方宗教;近50%的大学生倾向于信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内容。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调查问卷”中,只有7.5%的某高校大学生看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60%的大学生表示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没有明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还存在共产主义理想淡化的倾向。许多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不清。尤其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认为我们现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正在趋同。这也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象已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理工类大学生的意识里,马克思主义已被其他信仰对象所替代。在“调查问卷”中,30%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没有说服力,已经过时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甚至近2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用当代西方的学说和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这种现象尤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制约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市场是注重现实利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权力的诱惑使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尊崇。90后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于各种物质的和金钱的诱惑抵制能力不强,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放弃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2]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一切都是唯利是图的,甚至入党动机也是不纯粹的。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矛盾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不择手段地维护个人利益。

2、各种外来文化的侵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传入中国,使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 [3]西方文化思潮是丰富多彩的,而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显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容易对一些西方思想文化无选择性地接受,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产生逆反心态。很明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已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

3、频发的社会问题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观念趁虚而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加之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诸如贫富差距扩大、政治腐败、就业困难、医疗保障不健全等许多深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极大地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近年来,关于“富二代”、“官二代”、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等负面报道频频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些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了怀疑,许多大学生因此而产生了信仰危机。

(二)高校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曾说:“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教育不够。”[4]的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

1、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不鲜明

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功利化、庸俗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度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扩建工作,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看似丰富多彩,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方向主题不鲜明,没有形成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氛围。

2、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许多高校似乎对思

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在“调查问卷”中,35%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满意,甚至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厌学抵触心理。其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也并不高,教师在讲台上空谈说教,学生被动地听讲。最后,除了少数思想政治类专业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作为公共课程开设,而许多高校对公共课的管理并不完善,教师缺课、学生逃课等现象普遍存在。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般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对任何事情都持批判态度,易于偏激,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是强行灌输,缺乏必要的引导,很难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6]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脱离了社会实践。许多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能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近4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80%的大学生表示若非必要,不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自身修养不足是信仰缺失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从当代大学生自身寻找根源。近年来,高校在不断扩招,只要文化课分数达标,学生就能上大学。但是,许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达标,尤其理工类学生,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甚少。在“调查问卷”中,35%的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并不高,60%的大学生表示积极入党是为了政策福利,好找工作,近40%的大学生表示并不十分关注国家大事。

三、强化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途径

(一)净化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侵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使大学生在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党的十五大就曾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7]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8]同时,正确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向上的,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侵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使大学生在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党的十五大就曾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7]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8]同时,正确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向上的,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5

高校大学生信仰缺失原因与对策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缺陷和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都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全面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净化社会环境、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对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

信仰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精神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信奉和遵循。正如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严峻考验,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各种挑战。通过对某高校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正趋向多元化,大学生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科学的认识。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趋向多元化

对某高校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大学生的唯一信仰。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包括信仰对象的多元化和信仰内容的复杂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部分大学生还有宗教信仰。“关于某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00余份,有效问为900份。在“调查问卷”中,只有40%的某高校大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近60%的某高校大学生选择信仰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其中4%%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且多数学生信仰西方宗教;近50%的大学生倾向于信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内容。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调查问卷”中,只有7.5%的某高校大学生看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60%的大学生表示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没有明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还存在共产主义理想淡化的倾向。许多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不清。尤其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认为我们现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正在趋同。这也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象已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理工类大学生的意识里,马克思主义已被其他信仰对象所替代。在“调查问卷”中,30%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没有说服力,已经过时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甚至近2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用当代西方的学说和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这种现象尤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制约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市场是注重现实利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权力的诱惑使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尊崇。90后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于各种物质的和金钱的诱惑抵制能力不强,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放弃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2]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一切都是唯利是图的,甚至入党动机也是不纯粹的。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矛盾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不择手段地维护个人利益。

2、各种外来文化的侵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传入中国,使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 [3]西方文化思潮是丰富多彩的,而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显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容易对一些西方思想文化无选择性地接受,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产生逆反心态。很明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已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

3、频发的社会问题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观念趁虚而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加之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诸如贫富差距扩大、政治腐败、就业困难、医疗保障不健全等许多深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极大地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近年来,关于“富二代”、“官二代”、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等负面报道频频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些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了怀疑,许多大学生因此而产生了信仰危机。

(二)高校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曾说:“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教育不够。”[4]的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

1、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不鲜明

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功利化、庸俗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度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扩建工作,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看似丰富多彩,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方向主题不鲜明,没有形成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氛围。

2、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许多高校似乎对思

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在“调查问卷”中,35%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满意,甚至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厌学抵触心理。其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也并不高,教师在讲台上空谈说教,学生被动地听讲。最后,除了少数思想政治类专业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作为公共课程开设,而许多高校对公共课的管理并不完善,教师缺课、学生逃课等现象普遍存在。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般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对任何事情都持批判态度,易于偏激,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是强行灌输,缺乏必要的引导,很难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6]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脱离了社会实践。许多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能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近4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80%的大学生表示若非必要,不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自身修养不足是信仰缺失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从当代大学生自身寻找根源。近年来,高校在不断扩招,只要文化课分数达标,学生就能上大学。但是,许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达标,尤其理工类学生,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甚少。在“调查问卷”中,35%的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并不高,60%的大学生表示积极入党是为了政策福利,好找工作,近40%的大学生表示并不十分关注国家大事。

三、强化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途径

(一)净化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侵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使大学生在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党的十五大就曾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7]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8]同时,正确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向上的,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侵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使大学生在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党的十五大就曾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7]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8]同时,正确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向上的,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5


    相关文章

    教师法治观念研究综述

    摘 要 教师法治观念是教师对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目前,对教师法治观念的研究基本是从意义.现状.原因及对策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在研究方法.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 教师 法治观念 法律意识 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董云,华 ...

    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思考

    [摘要]诚信是立人之本,立国之基,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凸显,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更是备受关注.大学生党员诚信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分析大学生党员的诚信现状和原因,深入分析大学生党员恪守诚信道 ...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自己的普遍特性,也有着自己的普遍不足.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正视"90后 ...

    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与对策

    第6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o.6Nov.2011 2011年11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2文献综述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名 称荆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题 目 类 别 毕业论文 院 (系) 政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思政*****班 学 生 姓 名指 导 教 师 ****教授 完 成 日 期 2009.0 ...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 摘 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 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 ...

    大学生道德建设:树立信仰,圆"中国梦"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实际上这是因为现今的高校大学生缺少目标,缺乏信仰,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系统研究和解释信仰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 ...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

    ○高教研究2006年1月号中旬刊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 汤斌华 李 晓 310014)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 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文化领域的假文凭. ...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理想信念是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现今,"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这一群体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其理想信念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