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时代的战斗文人 郭沫若

无论作何解读,我们终需面对历史,大时代留有他深深的痕迹。

在我看来,郭沫若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诗人,历史学家等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

可以这么说,当中共第一代人物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革命的时候,郭沫若已经冲杀在前呼风唤雨了。只是他年轻,只是我们只看到他的诗人气质和诗人的激情;然而他已经自觉的且先觉的走向革命了。

他天狗自诩,他孤独的嚎叫,没有去寻找他的同类。直到中共建党很久,他依然沉迷在他自己的叫声里,没有理会他的同路人。

实际上,那时候,中国的一批觉醒者,已经在酝酿一次对旧文化的强力一击了;他的嚎叫已经有了回应。所以,郭沫若也应该算五四运动的一员战将。

说到五四运动,我们还记得那哪些人呢?我们怎么评价他们呢?陈独秀,总司令;胡适大师,旗手兼主将;鲁迅,主将兼旗手;这些评价我认为都是实至名归的。

然而鲁迅,他是在新文化运动已经催生之际,不情不愿的被别人拉入战阵的;但是,谁能够比得了他对中国社会尖锐的洞察力,谁能够比得了他对中国旧文化深刻的批判力;他一入战阵,就一刻没有停止过叫战,至死不渝。他的阅历他的底蕴,是当时的郭沫若等无法比的。

这里说到胡适,当时倒是可以和郭沫若有得一比;都同样年轻,都同样激情。我看郭沫若的诗,感受到溢出天宇的激情,但就诗的艺术,好像略感苍白,自不能和后来的诗圣徐志摩比;然而这是我们今天的回看,在当时,就是这样所谓略感粗糙的新体,也足以为新文化中的诗领域奠基。那样一个大时代,躁动的新青年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激情能够点中新青年们的神经?某种意义上,诗的成就再高,精致的情调,罗曼蒂克的离情别绪,也只是可以打动不食人间烟火的小资们和名媛似的文艺女青年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同样,年轻的胡适先生,带着他的一个全新的世界回来了,那个世界对比我们的旧世界先进太多太多了,那里有赫胥黎有杜威,都是当时中国的精英们只闻其名,或者一知半解的东西。胡适先生以他坚决的战斗,为新文化竖起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那样一个大时代,躁动的新青年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武器,能够挑战旧世界旧文化的武器。这武器,胡适先生给我们从先进的世界带来了。我们今天回看,未必能够看到什么学术经典,胡先生在那一时期并没有留下旷世之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的战斗,他的旗帜,他对我们新文化的巨大贡献,这不是学术成就可以评判的。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五四所标榜的新文化,是以坚决的精神,意图彻底的铲除固有的旧文化,它将面临一个真正的难题,如何构建我们的新文化?如何在一片空白中充填新文化的内容。那时候的五四精英们都坚定的推崇科学,但是坦白的说,推崇归推崇,那一代精英于当时完全没有近代科学的训练,极端一点可以说他们很多人是近代科学的科盲。所以,他们的努力方向只能是科学的人文方向;这是他们的阵地。在他们放眼新世界,试图为我们构建新理念新意识的时候,那流派纷呈的新世界让他们眼花缭乱;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回去,只要自认为合用,拿来再说。于是,各取所需,论争不断,甚至反目成仇。

最好与人论争的当推鲁迅先生了,几十年下来,几乎和所有人都成论敌。有心人重点的挖掘出鲁迅狂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是猪;看来骂得够狠。但是他们看不到,这最终只是同一营垒中一时的意见不合的意气之争。这里要说到创造社,这个文化团体其实都是一些共产党人或者绝对亲共的文化青年精英,国共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以后,他们当然的有了新的斗争目标。那时候,鲁迅也很孤独,想与他们抱团取暖,创造社也想利用鲁迅这杆大旗,于是一拍即合了,而郭沫若与创造社也渊源深厚。那一时期,共产党真的有点找不到北,激情澎湃的大革命突然革到自己的头上,会点武功的一怒之下先拿起刀再说,不会武功的文艺青年就急火攻心见谁喷谁了。创造社里不乏原教旨马列主义者,也不乏自认为很懂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代言人,也有拿着尚方宝剑的“奴隶总管”今天看来,其实是一些搞不懂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他们自以为是的教条鲁迅不能接受,于是他们就认为鲁迅已经落伍与他们了,一时对鲁迅火力全开;得承认,这些人的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可是他们遇到了战力爆表的鲁迅先生。这场论争,回合太多,也说不清;反正,我是看到了,这些文艺青年的毛躁和轻薄,才子加流氓给郭沫若有点冤枉,给他们很合适。还是用鲁迅先生的意思来概括这一场乱战吧,先生的意思是不在乎和真正的敌人明火执仗的争斗,他伤心的是同一营垒的同志不明觉厉的暗箭投枪。

严格的说,鲁迅与郭沫若极少交集,两人终身未有一面之缘,但是双方之间在精神上却并不陌生。但是我也相信鲁迅先生的洞察力,而那时的郭沫若未必没有才子加流氓的影子,毕竟他的诗人气质鲁迅是有意见的。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今天,把这场骂战拿出来摇头晃脑津津乐道的人,其实只是一知半解。

鲁迅后来的地位是毛泽东钦定的,毛泽东非常的激赏鲁迅,他说他心与鲁迅相通我认为是由衷之言;鲁迅并不是共产党捧红的,有鲁迅这样的同路人是共产党的荣幸。但同样,毛泽东和鲁迅没有交集,其实鲁迅从来没有表示过对毛泽东的态度,我相信,他给长征后到陕北的红军的电文是别人代拟的。然而,鲁迅与中共大才子瞿秋白的莫逆之交引为知己却是一段佳话,所以,我看他根本上就是一个共产党的同路人。

而郭沫若完全不是一个同路人那么简单,可以说他奋斗的正是这个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至死不渝。大革命时期,他作为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确实是坚定的同路人;但是,共产党还没有和国民党翻脸,他在1926年就已经喊出了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的口号,因为,他认为蒋介石背叛了他;于是,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被通缉。再后来,他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事实上,他就在这个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贺龙同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也许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激情的诗人,有改造社会的冲动;但是,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他选择做一个斗士,一个革命者。所以,我带着些许理解去看待他的婚姻,我认为,那些摇头晃脑津津乐道的拿他的婚姻说事没有什么意思,他又不是圣人。在他那个时代,反婚姻都可以是一个思潮,遑论一个抛家弃业,随处漂流的革命者。

又有摇头晃脑的评论,说他参加起义失败后脱离了革命,跑到日本躲了起来。我不知道一个被通缉的要犯他不躲他怎么办?我们可以看到,就在他流亡的这个时期,他的政治倾向愈加坚定,这一时期他的研究他的著述更能反应出他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说,他是用唯物史观解构中国历史第一人,他是唯物史观的代表人物,开创者。虽然他在这一领域堪称泰斗级水平,但是他的史观有别于我们的传统深厚的史观,所以他没有机会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被人们尊为大师,民国大师再排十位也轮不到他。

反正在中国,学术成就不是唯一标准,大师都不能涉及政治,我不知道哲学大师不谈政治怎么谈哲学,理学大师不谈政治怎么谈理学;还有,特别不能跟共产党有瓜葛;沾了红,鲁迅都不能进大师之列。

论学术成就,郭沫若对文字学,对甲骨文对青铜器的研究是得到国际公认的,当然,外国人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不屑一顾;那么那些随国民党跑去台湾的学者对郭沫若的学术五体投地的推崇又怎么说?

作为一个革命家,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时代的斗士,郭沫若也可能没有在意于当不当大师,也许他更热衷于在政治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所以,当全民抗战一开始,对他的通缉令取消之后,他立马返回中国的政治舞台,去国民党谋了个政治部的厅长来当。然后又有人津津乐道的说他拍了蒋介石的马屁,我看了那篇所谓的马屁文章,不外乎也就是称赞了我们的抗战领袖眼睛有神身体好,坚持十年八年死不了嘛;不拍一下怎么弄得了政治部的差事。那时候,所有想抗战的人,包括中共,谁不把他捧得高高,不拔他捧得下不来,他有决心领导抗战吗,说不定比汪精卫跑得还快。

这里我要评论一下郭沫若的戏剧,以今天眼光回看,有点不好恭维,诗人激情依旧,然而口号声更响了。可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的现代文艺现代戏剧,也是一个基本的空白领域,而现实的需要又如此的急迫,哪里来得及精敲细磨;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形式,郭沫若实践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他的戏剧创作毕竟鼓舞和唤起了要求抗战的民众的热情,毕竟为抗战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对比那些应景的喊几句口号的大师,郭沫若做得太多,太多太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

在抗战时期,郭沫若实际上已经重新回到党内,而且介绍了爱慕他的文艺女青年加入了共产党;周恩来一直坚定的把他视为同志,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没有公开的恢复他的党籍,所以,我们一直看到一个民主人士时时的说着共产党人的话,直到解放也不公开,还把政协掌握到手。

如果我说郭沫若是一个政治家,可能没有几个人同意。共产党一直让他做一个大学者样,传统上学者就应该与政治保持点距离,不然会被知识分子看不起。比如胡适先生,就与政治保持相当距离,给人很清高的模样。为了抗战,才义不容辞的担任了住美国大使,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宝贵的外援。然而,有人也因为胡适先生参与了政治颇有微词,因为他要去选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劝都劝不住。然而胡适先生的意思,他本来就不想沾这个边,是蒋介石三番五次的游说,他勉强答应去给民国的第一次大选打个广告,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做一个形象宣传,谁知道蒋介石是虚情假意的呢,所以才赌一口知识分子的气。

然而我不这样理解,我不敢说了解胡适大师多少,但是,我知道胡适大师推崇的哲学精神。大概可以用这样的一段哲学对话(近似于我们中国佛家的禅机)来了解实验主义的精神,

“给你一个世界,我不担保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不担保没有危险,你参与吗?”

“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平衡的,有危险的,但是我必定要试一试”

所以,我认为胡适先生的自我解释是言不由衷的。他完全有机会参与其中,五四名宿凋零,他硕果仅存,有大大的名望;他与美国上层交情非浅,事实上美国的政治家很希望他出来,这是关键。其实不需要矫情,我们倒是真的希望他可以当副总统,这是第一步,以后再选总统也不是不可能,三五年的事情。当然,我的想法可能完全错,胡适先生也就是一个学术人,只是想做他的学问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共产党隐瞒了郭沫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事实,也是想在文化界树一个权威,郭沫若也很默契。其实,还在抗战时期,这个工作已经在做了,比如大张旗鼓的给他祝寿。想想,当年有人给蒋公祝寿之后,共产党马上给军队的总司令朱德祝寿。而在文化界,钦定的五四旗手鲁迅也应该有一个继承人,但是最好不要反应出过于强的政治色彩,论风头,当时的郭沫若可以把后来评的十大师甩几条街。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郭沫若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以纯粹的学者来评判他,很难理解他和毛泽东的相互呼应,或者如一些人所谓的吹捧。毛泽东说他心通鲁迅,只是不好说他与郭沫若也是心意相通的。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在思考夺取政权以后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想为曹操翻案,郭沫若就写“蔡文姬”。这不奇怪,他们的历史观是相同的;而这个史观的建立,还很难说清谁先谁后。

所谓的风派细腰,八面玲珑,真的是郭沫若吗?

其实,他不过是一度霸占了话语权罢了。今天,其实是一个可以公平争论的时候,但是那样的摇头晃脑津津乐道于一些细枝末节, 我感觉没有必要和你们争。

很难还原历史了,可能永远没有真相;但是, 我可以“向前看”,你们就慢慢去咀嚼那些几十年前的残渣吧。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无论作何解读,我们终需面对历史,大时代留有他深深的痕迹。

在我看来,郭沫若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诗人,历史学家等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

可以这么说,当中共第一代人物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革命的时候,郭沫若已经冲杀在前呼风唤雨了。只是他年轻,只是我们只看到他的诗人气质和诗人的激情;然而他已经自觉的且先觉的走向革命了。

他天狗自诩,他孤独的嚎叫,没有去寻找他的同类。直到中共建党很久,他依然沉迷在他自己的叫声里,没有理会他的同路人。

实际上,那时候,中国的一批觉醒者,已经在酝酿一次对旧文化的强力一击了;他的嚎叫已经有了回应。所以,郭沫若也应该算五四运动的一员战将。

说到五四运动,我们还记得那哪些人呢?我们怎么评价他们呢?陈独秀,总司令;胡适大师,旗手兼主将;鲁迅,主将兼旗手;这些评价我认为都是实至名归的。

然而鲁迅,他是在新文化运动已经催生之际,不情不愿的被别人拉入战阵的;但是,谁能够比得了他对中国社会尖锐的洞察力,谁能够比得了他对中国旧文化深刻的批判力;他一入战阵,就一刻没有停止过叫战,至死不渝。他的阅历他的底蕴,是当时的郭沫若等无法比的。

这里说到胡适,当时倒是可以和郭沫若有得一比;都同样年轻,都同样激情。我看郭沫若的诗,感受到溢出天宇的激情,但就诗的艺术,好像略感苍白,自不能和后来的诗圣徐志摩比;然而这是我们今天的回看,在当时,就是这样所谓略感粗糙的新体,也足以为新文化中的诗领域奠基。那样一个大时代,躁动的新青年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激情能够点中新青年们的神经?某种意义上,诗的成就再高,精致的情调,罗曼蒂克的离情别绪,也只是可以打动不食人间烟火的小资们和名媛似的文艺女青年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同样,年轻的胡适先生,带着他的一个全新的世界回来了,那个世界对比我们的旧世界先进太多太多了,那里有赫胥黎有杜威,都是当时中国的精英们只闻其名,或者一知半解的东西。胡适先生以他坚决的战斗,为新文化竖起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那样一个大时代,躁动的新青年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武器,能够挑战旧世界旧文化的武器。这武器,胡适先生给我们从先进的世界带来了。我们今天回看,未必能够看到什么学术经典,胡先生在那一时期并没有留下旷世之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的战斗,他的旗帜,他对我们新文化的巨大贡献,这不是学术成就可以评判的。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五四所标榜的新文化,是以坚决的精神,意图彻底的铲除固有的旧文化,它将面临一个真正的难题,如何构建我们的新文化?如何在一片空白中充填新文化的内容。那时候的五四精英们都坚定的推崇科学,但是坦白的说,推崇归推崇,那一代精英于当时完全没有近代科学的训练,极端一点可以说他们很多人是近代科学的科盲。所以,他们的努力方向只能是科学的人文方向;这是他们的阵地。在他们放眼新世界,试图为我们构建新理念新意识的时候,那流派纷呈的新世界让他们眼花缭乱;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回去,只要自认为合用,拿来再说。于是,各取所需,论争不断,甚至反目成仇。

最好与人论争的当推鲁迅先生了,几十年下来,几乎和所有人都成论敌。有心人重点的挖掘出鲁迅狂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是猪;看来骂得够狠。但是他们看不到,这最终只是同一营垒中一时的意见不合的意气之争。这里要说到创造社,这个文化团体其实都是一些共产党人或者绝对亲共的文化青年精英,国共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以后,他们当然的有了新的斗争目标。那时候,鲁迅也很孤独,想与他们抱团取暖,创造社也想利用鲁迅这杆大旗,于是一拍即合了,而郭沫若与创造社也渊源深厚。那一时期,共产党真的有点找不到北,激情澎湃的大革命突然革到自己的头上,会点武功的一怒之下先拿起刀再说,不会武功的文艺青年就急火攻心见谁喷谁了。创造社里不乏原教旨马列主义者,也不乏自认为很懂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代言人,也有拿着尚方宝剑的“奴隶总管”今天看来,其实是一些搞不懂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他们自以为是的教条鲁迅不能接受,于是他们就认为鲁迅已经落伍与他们了,一时对鲁迅火力全开;得承认,这些人的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可是他们遇到了战力爆表的鲁迅先生。这场论争,回合太多,也说不清;反正,我是看到了,这些文艺青年的毛躁和轻薄,才子加流氓给郭沫若有点冤枉,给他们很合适。还是用鲁迅先生的意思来概括这一场乱战吧,先生的意思是不在乎和真正的敌人明火执仗的争斗,他伤心的是同一营垒的同志不明觉厉的暗箭投枪。

严格的说,鲁迅与郭沫若极少交集,两人终身未有一面之缘,但是双方之间在精神上却并不陌生。但是我也相信鲁迅先生的洞察力,而那时的郭沫若未必没有才子加流氓的影子,毕竟他的诗人气质鲁迅是有意见的。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今天,把这场骂战拿出来摇头晃脑津津乐道的人,其实只是一知半解。

鲁迅后来的地位是毛泽东钦定的,毛泽东非常的激赏鲁迅,他说他心与鲁迅相通我认为是由衷之言;鲁迅并不是共产党捧红的,有鲁迅这样的同路人是共产党的荣幸。但同样,毛泽东和鲁迅没有交集,其实鲁迅从来没有表示过对毛泽东的态度,我相信,他给长征后到陕北的红军的电文是别人代拟的。然而,鲁迅与中共大才子瞿秋白的莫逆之交引为知己却是一段佳话,所以,我看他根本上就是一个共产党的同路人。

而郭沫若完全不是一个同路人那么简单,可以说他奋斗的正是这个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至死不渝。大革命时期,他作为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确实是坚定的同路人;但是,共产党还没有和国民党翻脸,他在1926年就已经喊出了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的口号,因为,他认为蒋介石背叛了他;于是,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被通缉。再后来,他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事实上,他就在这个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贺龙同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也许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激情的诗人,有改造社会的冲动;但是,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他选择做一个斗士,一个革命者。所以,我带着些许理解去看待他的婚姻,我认为,那些摇头晃脑津津乐道的拿他的婚姻说事没有什么意思,他又不是圣人。在他那个时代,反婚姻都可以是一个思潮,遑论一个抛家弃业,随处漂流的革命者。

又有摇头晃脑的评论,说他参加起义失败后脱离了革命,跑到日本躲了起来。我不知道一个被通缉的要犯他不躲他怎么办?我们可以看到,就在他流亡的这个时期,他的政治倾向愈加坚定,这一时期他的研究他的著述更能反应出他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说,他是用唯物史观解构中国历史第一人,他是唯物史观的代表人物,开创者。虽然他在这一领域堪称泰斗级水平,但是他的史观有别于我们的传统深厚的史观,所以他没有机会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被人们尊为大师,民国大师再排十位也轮不到他。

反正在中国,学术成就不是唯一标准,大师都不能涉及政治,我不知道哲学大师不谈政治怎么谈哲学,理学大师不谈政治怎么谈理学;还有,特别不能跟共产党有瓜葛;沾了红,鲁迅都不能进大师之列。

论学术成就,郭沫若对文字学,对甲骨文对青铜器的研究是得到国际公认的,当然,外国人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不屑一顾;那么那些随国民党跑去台湾的学者对郭沫若的学术五体投地的推崇又怎么说?

作为一个革命家,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时代的斗士,郭沫若也可能没有在意于当不当大师,也许他更热衷于在政治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所以,当全民抗战一开始,对他的通缉令取消之后,他立马返回中国的政治舞台,去国民党谋了个政治部的厅长来当。然后又有人津津乐道的说他拍了蒋介石的马屁,我看了那篇所谓的马屁文章,不外乎也就是称赞了我们的抗战领袖眼睛有神身体好,坚持十年八年死不了嘛;不拍一下怎么弄得了政治部的差事。那时候,所有想抗战的人,包括中共,谁不把他捧得高高,不拔他捧得下不来,他有决心领导抗战吗,说不定比汪精卫跑得还快。

这里我要评论一下郭沫若的戏剧,以今天眼光回看,有点不好恭维,诗人激情依旧,然而口号声更响了。可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的现代文艺现代戏剧,也是一个基本的空白领域,而现实的需要又如此的急迫,哪里来得及精敲细磨;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形式,郭沫若实践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他的戏剧创作毕竟鼓舞和唤起了要求抗战的民众的热情,毕竟为抗战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对比那些应景的喊几句口号的大师,郭沫若做得太多,太多太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

在抗战时期,郭沫若实际上已经重新回到党内,而且介绍了爱慕他的文艺女青年加入了共产党;周恩来一直坚定的把他视为同志,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没有公开的恢复他的党籍,所以,我们一直看到一个民主人士时时的说着共产党人的话,直到解放也不公开,还把政协掌握到手。

如果我说郭沫若是一个政治家,可能没有几个人同意。共产党一直让他做一个大学者样,传统上学者就应该与政治保持点距离,不然会被知识分子看不起。比如胡适先生,就与政治保持相当距离,给人很清高的模样。为了抗战,才义不容辞的担任了住美国大使,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宝贵的外援。然而,有人也因为胡适先生参与了政治颇有微词,因为他要去选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劝都劝不住。然而胡适先生的意思,他本来就不想沾这个边,是蒋介石三番五次的游说,他勉强答应去给民国的第一次大选打个广告,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做一个形象宣传,谁知道蒋介石是虚情假意的呢,所以才赌一口知识分子的气。

然而我不这样理解,我不敢说了解胡适大师多少,但是,我知道胡适大师推崇的哲学精神。大概可以用这样的一段哲学对话(近似于我们中国佛家的禅机)来了解实验主义的精神,

“给你一个世界,我不担保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不担保没有危险,你参与吗?”

“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平衡的,有危险的,但是我必定要试一试”

所以,我认为胡适先生的自我解释是言不由衷的。他完全有机会参与其中,五四名宿凋零,他硕果仅存,有大大的名望;他与美国上层交情非浅,事实上美国的政治家很希望他出来,这是关键。其实不需要矫情,我们倒是真的希望他可以当副总统,这是第一步,以后再选总统也不是不可能,三五年的事情。当然,我的想法可能完全错,胡适先生也就是一个学术人,只是想做他的学问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共产党隐瞒了郭沫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事实,也是想在文化界树一个权威,郭沫若也很默契。其实,还在抗战时期,这个工作已经在做了,比如大张旗鼓的给他祝寿。想想,当年有人给蒋公祝寿之后,共产党马上给军队的总司令朱德祝寿。而在文化界,钦定的五四旗手鲁迅也应该有一个继承人,但是最好不要反应出过于强的政治色彩,论风头,当时的郭沫若可以把后来评的十大师甩几条街。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郭沫若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以纯粹的学者来评判他,很难理解他和毛泽东的相互呼应,或者如一些人所谓的吹捧。毛泽东说他心通鲁迅,只是不好说他与郭沫若也是心意相通的。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在思考夺取政权以后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想为曹操翻案,郭沫若就写“蔡文姬”。这不奇怪,他们的历史观是相同的;而这个史观的建立,还很难说清谁先谁后。

所谓的风派细腰,八面玲珑,真的是郭沫若吗?

其实,他不过是一度霸占了话语权罢了。今天,其实是一个可以公平争论的时候,但是那样的摇头晃脑津津乐道于一些细枝末节, 我感觉没有必要和你们争。

很难还原历史了,可能永远没有真相;但是, 我可以“向前看”,你们就慢慢去咀嚼那些几十年前的残渣吧。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508627_1.html


    相关文章

    永 恒 的 魅 力--对鲁迅人格精神的几点认识

    永 恒 的 魅 力 --对鲁迅人格精神的几点认识 作 者: 李良玉 指导教师: 曹建玲 摘 要:先驱者鲁迅之所以长期地吸引着读者和研究者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其人格魅力的持久与常人的难以企及.在鲁迅短暂的战斗生涯中,他的直击现实人生 ...

    翻译家曹明伦:学好翻译首先应写出动人情书

    发布时间:2012-06-19 08:57:46 来源:成都日报 阅读:阅读:392 主持人语 "曾有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手,我选了一条人迹稀少的行走,结果后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正如弗罗斯特<未走之路>所写, ...

    郭沫若_闻一多_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郭沫若 .闻一多 .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在中国新诗史上 ,屹立着三位卓越的爱国主义诗人 ---郭沫若 .闻一多 .艾青 .他们高大伟岸的身 影卓立在新诗王国里 ,熠熠生辉 ;他们热情洋溢的爱 国诗篇怒放在新诗艺苑里 ,瑰丽夺目 .他们用笔 ...

    08-12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2008江苏高考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经 ...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文学社团等

    名词解释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 ...

    论郭沫若对鲁迅研究的历史贡献

    作者:杨芝明 鲁迅研究月刊 1995年12期 在鲁迅逝世后的四十年里,郭沫若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文字达数十篇将近十万言.有人曾认为这些文字"巧妙流利",是"矫情"和"虚伪".此与相反 ...

    小习惯泄露性格爱用逗号人缘好

    小习惯泄露性格爱用逗号人缘好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标点符号,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格外"心仪"的某种标点符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观察和分析发现,标点符号能反映每个人的不同性格. 喜欢用句号 ...

    中国的诗歌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q ...

    [微旅行]真名士丰子恺,流风韵缘缘堂

    ·浙江桐乡石门镇丰子恺故居 微旅行·读书村原创-向岛作品 缘缘堂 ·向岛 这回来杭州,接待方安排的行程中,原本是没有丰子恺故居.那天参观完乌镇时间尚早,加上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决定性因素是接待人员看来情绪不错,就临时增加了去丰子恺故居的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