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多篇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

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税收、服务与发展、税收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镜”是“鉴”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永远在路上》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后,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

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

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

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

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

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标杆意识树正气——《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论语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建设着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出清退购物卡、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严禁公款购买月饼、不搞节日迎来送往、亲企业关系、厉行勤俭节约等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态度坚决、影响广泛、效果突显。特别是“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带动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然而,如谷春立、万庆良之类口口声声为了协调工作、沟通感情,暗地里却贪图享受,结交不洁干着钱权勾当,最终由不注重小节酿成大错,身陷牢狱。笔者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生活态度和工作需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努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杆。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

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线”,也要守住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要不忘初心,时刻反思自己,坚持修身养德、砥砺信念,对于思想防线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发挥标杆作用,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以“八项规定”为标杆率先垂范,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干净正派。“一把手”更要做好标杆示范,要率先垂范,切实负起责任,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让身边人员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意识,出发点在“实”,落脚点在“干”。抓工作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带头真抓实干,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格,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把国家各项惠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一切从服务群众出发、真抓实干,不断增强标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要当好标杆,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

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激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二

乱世用重典,这是一条历史铁律。当一个执政党的腐败分子呈“萤火闪烁”之时,除了扑灭他,别无他法,因为不扑灭,就可能亡党亡国。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佰雄、苏荣、白思培、周本顺、蒋洁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个,这些官员曾经权倾一时,玩权钱色于鼓掌之间的人物,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腐败没有“软着陆”,只有“硬手铐”。

《人心向背》向观众展示了两个面: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另一个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堕落的贪腐官员的一面。人生没有后悔药,但他们能反思自己,也算是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车之鉴。

这么多贪官落马,有的被判处死缓,有的无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们流下悔恨的眼泪,留下对党对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手握大权,何不自尊自重?

剖析贪官堕落之路,不难看出,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是他们党性蜕变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官至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达到了人生仕途巅峰之时却灵魂坠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呢?长期监督缺失或者监督有名无实是根本

原因。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不仅是对普通人说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实施有效监督,合理分配权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再有第二个周永康,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周本顺。遏制权力过度集中,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行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素。 《人心向背》的反响是强烈的。平时只是零星地看报道,了解反腐败新闻,今天把这些4年来的成果集中起来,观看之后心中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扫清前进道路上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看《永远在路上》,我感到大快人心,也增强信心!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遵章守纪,更加廉洁行政。

观看《人心向背》,颇感中央管党治党的磅礴气势。中央有决心,全党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党才有进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长期净化党的肌体,党才会不忘初心、不变初心,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如期实现。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三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

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已近尾声,也许从这些“巨

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当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视新闻频道重播。

专题还特别提到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从严治党鸣锣开道,为中共领导层设立政治规矩的基调做出铺垫。

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白恩培:给党带来损失太大

白恩培悔恨地说:“我鬼迷心窍,昏了头„„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我悔恨,共产党多年培养的省委书记,怎么变成这样子,我给党组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也现身节目,这是他去年7月落马后首次公开“亮相”。专题片报道,周本顺曾直接向一些老板以“借钱”的名义索要巨额资金,给儿子做生意。其中,他向湖南的一位老板一笔就“借”了一千多万元。他说,自己从小吃过很多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则在镜头前哭诉说:“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你知道,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我应该接受组织和法律的处罚,因为,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万庆良:沉迷奢侈享乐之风

播出的第二集《以上率下》则以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调研轻车简行,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勇于担当。随后,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等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沉迷奢侈享乐之风进行自我剖析。万庆良在全党严抓作风的高压态势下,仍然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达到70次左右。

万庆良为请客的老板们做了什么?据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包括项目工程,调整容积率,土地审批,有些公职人员被万庆良直接叫到吃饭的场合,直接交办任务,告诉帮这些老板做哪些事情。这些官员跟这些老板关系也都很好,互相帮着办事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团体。为什么说吃吃喝喝会带坏党风,带坏作风,就是如此。”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

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五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因此我们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长、抓细,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观看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

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顽强拼搏,全力开创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我们要以这些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更好履行“两个责任”。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严查严办,有效落实监督责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见人见事见制;持续改进作风,不留死角,不丢项目。以统筹党务业务队伍融合发展为重点,准确把握“力度统一论”要求,加强党委(党组)一班人建设,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体会到讲政治、对党忠诚的重要性,体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党的事业和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我看过专题片后,深受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百姓打交道,更要不忘初心,时刻从百姓所需所想出发,为百姓服好务、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专题片中所展现的我党在廉政建设方面取

得的显著成果,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中国梦”必能实现。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的铿锵宣示,仅仅19天就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赢得良好开局,开启了新的历史进军。反腐,一直是我们党在坚持并深入开展的工作,随着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难以言喻。目前我们的反腐斗争取得了一些成

绩,并大有取得更大胜利之势,借用发言人的话:在反腐这件事上,大家都很任性。从目前取得的成绩看,各种老虎和苍蝇大都出自中央这个层面。现行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很多,但没有执行到位,领导干部把自己置于法律法规之外,产生了巨大的“特权”,这种“特权”就给他们的贪污腐化提供的土壤,留出了漏洞,从分配方式来看,高就业低薪酬现状造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反腐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问题,更应该思考管理体制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处理好“管权用权”的问题。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腐败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更应该有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小事做起,小到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制度藩篱,勿以恶小而为之,警钟长鸣,持之以恒的抓牢自身作风建设。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

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税收、服务与发展、税收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镜”是“鉴”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永远在路上》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后,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

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

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

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

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

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标杆意识树正气——《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论语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建设着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出清退购物卡、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严禁公款购买月饼、不搞节日迎来送往、亲企业关系、厉行勤俭节约等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态度坚决、影响广泛、效果突显。特别是“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带动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然而,如谷春立、万庆良之类口口声声为了协调工作、沟通感情,暗地里却贪图享受,结交不洁干着钱权勾当,最终由不注重小节酿成大错,身陷牢狱。笔者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生活态度和工作需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努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杆。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

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线”,也要守住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要不忘初心,时刻反思自己,坚持修身养德、砥砺信念,对于思想防线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发挥标杆作用,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以“八项规定”为标杆率先垂范,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干净正派。“一把手”更要做好标杆示范,要率先垂范,切实负起责任,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让身边人员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意识,出发点在“实”,落脚点在“干”。抓工作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带头真抓实干,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格,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把国家各项惠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一切从服务群众出发、真抓实干,不断增强标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要当好标杆,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

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激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二

乱世用重典,这是一条历史铁律。当一个执政党的腐败分子呈“萤火闪烁”之时,除了扑灭他,别无他法,因为不扑灭,就可能亡党亡国。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佰雄、苏荣、白思培、周本顺、蒋洁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个,这些官员曾经权倾一时,玩权钱色于鼓掌之间的人物,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腐败没有“软着陆”,只有“硬手铐”。

《人心向背》向观众展示了两个面: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另一个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堕落的贪腐官员的一面。人生没有后悔药,但他们能反思自己,也算是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车之鉴。

这么多贪官落马,有的被判处死缓,有的无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们流下悔恨的眼泪,留下对党对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手握大权,何不自尊自重?

剖析贪官堕落之路,不难看出,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是他们党性蜕变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官至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达到了人生仕途巅峰之时却灵魂坠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呢?长期监督缺失或者监督有名无实是根本

原因。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不仅是对普通人说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实施有效监督,合理分配权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再有第二个周永康,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周本顺。遏制权力过度集中,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行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素。 《人心向背》的反响是强烈的。平时只是零星地看报道,了解反腐败新闻,今天把这些4年来的成果集中起来,观看之后心中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扫清前进道路上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看《永远在路上》,我感到大快人心,也增强信心!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遵章守纪,更加廉洁行政。

观看《人心向背》,颇感中央管党治党的磅礴气势。中央有决心,全党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党才有进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长期净化党的肌体,党才会不忘初心、不变初心,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如期实现。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三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

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已近尾声,也许从这些“巨

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当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视新闻频道重播。

专题还特别提到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从严治党鸣锣开道,为中共领导层设立政治规矩的基调做出铺垫。

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白恩培:给党带来损失太大

白恩培悔恨地说:“我鬼迷心窍,昏了头„„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我悔恨,共产党多年培养的省委书记,怎么变成这样子,我给党组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也现身节目,这是他去年7月落马后首次公开“亮相”。专题片报道,周本顺曾直接向一些老板以“借钱”的名义索要巨额资金,给儿子做生意。其中,他向湖南的一位老板一笔就“借”了一千多万元。他说,自己从小吃过很多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则在镜头前哭诉说:“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你知道,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我应该接受组织和法律的处罚,因为,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万庆良:沉迷奢侈享乐之风

播出的第二集《以上率下》则以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调研轻车简行,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勇于担当。随后,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等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沉迷奢侈享乐之风进行自我剖析。万庆良在全党严抓作风的高压态势下,仍然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达到70次左右。

万庆良为请客的老板们做了什么?据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包括项目工程,调整容积率,土地审批,有些公职人员被万庆良直接叫到吃饭的场合,直接交办任务,告诉帮这些老板做哪些事情。这些官员跟这些老板关系也都很好,互相帮着办事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团体。为什么说吃吃喝喝会带坏党风,带坏作风,就是如此。”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

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五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因此我们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长、抓细,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观看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

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顽强拼搏,全力开创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我们要以这些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更好履行“两个责任”。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严查严办,有效落实监督责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见人见事见制;持续改进作风,不留死角,不丢项目。以统筹党务业务队伍融合发展为重点,准确把握“力度统一论”要求,加强党委(党组)一班人建设,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体会到讲政治、对党忠诚的重要性,体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党的事业和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我看过专题片后,深受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百姓打交道,更要不忘初心,时刻从百姓所需所想出发,为百姓服好务、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专题片中所展现的我党在廉政建设方面取

得的显著成果,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中国梦”必能实现。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的铿锵宣示,仅仅19天就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赢得良好开局,开启了新的历史进军。反腐,一直是我们党在坚持并深入开展的工作,随着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难以言喻。目前我们的反腐斗争取得了一些成

绩,并大有取得更大胜利之势,借用发言人的话:在反腐这件事上,大家都很任性。从目前取得的成绩看,各种老虎和苍蝇大都出自中央这个层面。现行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很多,但没有执行到位,领导干部把自己置于法律法规之外,产生了巨大的“特权”,这种“特权”就给他们的贪污腐化提供的土壤,留出了漏洞,从分配方式来看,高就业低薪酬现状造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反腐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问题,更应该思考管理体制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处理好“管权用权”的问题。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腐败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更应该有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小事做起,小到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制度藩篱,勿以恶小而为之,警钟长鸣,持之以恒的抓牢自身作风建设。


    相关文章

    大学生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大学生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大学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一10月18日晚,祁阳组织全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六楼大会议室集中观看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共八集 ...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精选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汇编

    精选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汇编 按照要求,本人认真收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纪录片的形式,通个众多的专访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015-4-22,我院纪检监察领导组织全院中层干部及"四管人员"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 ...

    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三 我们学校组织我校教师在10月18日观看近了央视播放<永远在路上>,片中曝光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 据介绍,2013年12月,经中央纪委直接查 ...

    [永远在路上]读后感

    勿忘初心 --<永远在路上>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能力的提升和朋友圈的拓展.物质生活也是不断的提升,我们对精神世界和物质追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沉淀在社会的底层还是站在社会顶端的,无一另外都大大小小受到了利益熏心和永无止境的 ...

    作风建设在路上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正在央视热播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聚焦作风建设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运用纪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从严治党,激浊扬清的壮丽画卷, ...

    有感于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感想感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有感于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纪律检查机关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吃透,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中找准职责定位,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踩着不变的步伐,把党风廉政建设 ...

    关于学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报告-运城工厂

    关于学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报告 上级党委: 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XX公司党支部于2015年7月27日,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在会议室集中观看了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