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范晓云

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绪论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上好历史第一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第一课必要性理论依据策略

一、上好历史第一课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上好第一节课,对自己今后的历史教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课应该上什么?怎么上?大多数教师对这个问题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人会说,绪论课既不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是考试的范围,上与不上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历史教师就像一名导游,学生就像游客,高中历史课就像风景名胜。在学生具体学习这门课之前,能否对历史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历史教师这个导游的游说能力。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历史教师,绪论课不仅要上,而且要认真上好。因为在绪论课上,我们要告诉学生,他们要学习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学习要求?学习历史需要哪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学习的历史整体结构怎样?这些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理论依据

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科的第一课应该是绪论课。主要是对要学习的这门课进行系统的整体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学科特点,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等。高中历史课的第一课应该是一节完整的绪论课,有着其理论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只有在明白了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才能在心里上引起注意,在认识上加以重视,也才能产生学习的最初动机。当教师告诉学生高中历史课是一门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而阐述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和语、数、外一样,是一门必修课。学习好历史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和修养,还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辉煌。学生当明白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时,首先就从思想上对历史课就有了一个内在的需求。

2、从历史课程标准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

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在让学生了解了历史是什么?该怎么学?才能够使学生称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绪论课的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三、上好第一课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第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① 了解高中历史学科的性质

②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③知道学习高中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④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且学会从宏观视角和整体史观认识历史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明确绪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初步认识到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之前,首先应该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初步了解学习的一些基本思路,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维错误。

2、提出具体的要求

高中历史是全体高中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而且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这样当学生对历史这门课有了一些了解,认识到学习历史重要性的时候,教师及时提出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全体学生要参加高考会考,并且要求达到会考要求。

3、介绍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课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这也注定了学习历史有一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经过学习可以使我们养成一种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变得聪明和智慧。

方法一神入法

什么是历史呢?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第四页)而人的活动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课程标准)。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现象,其背后总是人的思想的反映,正如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所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活着的过去。因此要想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就需要学习者的思维回到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曾经发生的那种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场合,站在当事者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他们动机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合乎历史逻辑的判断,形成历史意识。由于历史的不可重复性特点,所以我们无法使历史重演,也无法真正使自己回到过去,因此,我们只能使自己的思维穿过历史隧道,试图去理解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方法就是神入法。方法二图式结构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知识不是学生的被动接收,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社会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学习。从某个角度而言,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和途径。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专题近代民族工业一课时,如果教师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数轴的方式,把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描述出来,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如果学生自己能动手做出,那么,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而且在自己的认知中就明确知道民族工业发展具有阶段性。

方法三笔记法

学生在初中可能也在做笔记,但是笔记是干什么用的?是把老师说的东西全盘记录吗?笔记需要记什么?怎样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大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误区。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课程的笔记首先是给学生自己看的,书上有的一般不需要记载。笔记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再有就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内容或问题。记笔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下能够按照笔记的内容重新回归教材,对课上讲过的内容进一步梳理和归类。让学生认识到,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学会记笔记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4、指导学生解读教材目录,把握历史框架结构。虽然新课程打破了原来通史的编写结构,但是就整个模块而言,仍然有清晰的脉络和框架结构。目录本身就是一种情报产品,是学习者获取历史信息的一种情报源,因为目录能提供教材主干知识信息和结构信息,目录能够提供有关事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课本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目录。所以善读课本的同学一定首先善读、善用课本的目录。我读书的经验就是:利用好课本目录。这样既有利于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书越读越“薄”;又能够促使我们在忆、说、写的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习能力。

(姓名:陈天一·毕业学校:江苏省南通中学·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等生经验谈)

实际上,会读书的人都很看重目录,善读书的人都很善用目录。以往我们对目录似乎重视不够。正如有些教师所指出的:“究其原因,就是小看了目录的作用。”其实,目录的作用是很大的,只要善于利用,还远不止上述的那些方法,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摸索了。不仅在学习新课前需要解读目录,其实在学完教材进行复习时利用目录也可以使自己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民版必修一目录为例,从专题一到专题五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历程,那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总趋势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到了近代,由于专制主义制度阻碍了19世纪的中国前进的步伐,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的屈辱。以魏源、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是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试图把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引入近代中国,改变中国现状,虽然资产阶级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三大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专题六开始,可以看出是国外政治制度,主要是西方从古代到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主法治和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通过人类文明进程中东西方出现的一些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文明成果以及对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是学习者可以学会从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和传统,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一节完整的绪论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不能只靠一节简单的绪论课就能解决,而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学习积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三年,每年接触刚刚跨进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时,发现他们对历史课的印象是“副科”、“听故事”,没什么好重视的。“学习历史还有用吗?”“不如把学习历史的时间用来学习有用的东西如计算机等,甚至休息也好!”“我本不想学的,是老师要我学;”等等受急功近利社会思潮影响的言论,在同学们的头脑中颇有市场。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扭转刚进入高中大门的高一新生的错误观念,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不宜讲新课,而要上一节导言课,课上不仅要充分“推销”自己,更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课程设置、主干知识、考试方式和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能否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将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历史”兴趣与情结的重要一环。

一、端正学生学史的思想认识,突出学史的重要性

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

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史记》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英文的学习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学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

学好历史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娱乐和审美的水平,帮助我们理解其它学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在观看外国优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宁在十月革命》等时,如果不学习世界历史,就无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无法真正看懂这些片子,也就无从分析、理解了,更谈不上欣赏。

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

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了解历史教材的结构和编辑特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编年体裁,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为若干个历史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因此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容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这样课前就有了疑难问题,带着这些疑点上课,便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 导言课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

初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来认识。这些习惯主要有: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上的有关位置工整书写班级、姓名和学号的习惯、在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上做记号或批注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等。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成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导言课对学生在整个学年以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历史导言课的讲述,使学生对本科的知识概况、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史的兴趣。对本学期教师的教学计划、其它安排有所了解,对历史学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精心设计好和上好导言课就成为每位教师新学期开学初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都影响很大。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范晓云

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绪论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上好历史第一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第一课必要性理论依据策略

一、上好历史第一课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上好第一节课,对自己今后的历史教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课应该上什么?怎么上?大多数教师对这个问题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人会说,绪论课既不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是考试的范围,上与不上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历史教师就像一名导游,学生就像游客,高中历史课就像风景名胜。在学生具体学习这门课之前,能否对历史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历史教师这个导游的游说能力。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历史教师,绪论课不仅要上,而且要认真上好。因为在绪论课上,我们要告诉学生,他们要学习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学习要求?学习历史需要哪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学习的历史整体结构怎样?这些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理论依据

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科的第一课应该是绪论课。主要是对要学习的这门课进行系统的整体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学科特点,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等。高中历史课的第一课应该是一节完整的绪论课,有着其理论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只有在明白了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才能在心里上引起注意,在认识上加以重视,也才能产生学习的最初动机。当教师告诉学生高中历史课是一门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而阐述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和语、数、外一样,是一门必修课。学习好历史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和修养,还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辉煌。学生当明白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时,首先就从思想上对历史课就有了一个内在的需求。

2、从历史课程标准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

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在让学生了解了历史是什么?该怎么学?才能够使学生称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绪论课的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三、上好第一课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第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① 了解高中历史学科的性质

②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③知道学习高中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④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且学会从宏观视角和整体史观认识历史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明确绪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初步认识到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之前,首先应该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初步了解学习的一些基本思路,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维错误。

2、提出具体的要求

高中历史是全体高中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而且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这样当学生对历史这门课有了一些了解,认识到学习历史重要性的时候,教师及时提出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全体学生要参加高考会考,并且要求达到会考要求。

3、介绍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课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这也注定了学习历史有一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经过学习可以使我们养成一种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变得聪明和智慧。

方法一神入法

什么是历史呢?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第四页)而人的活动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课程标准)。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现象,其背后总是人的思想的反映,正如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所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活着的过去。因此要想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就需要学习者的思维回到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曾经发生的那种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场合,站在当事者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他们动机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合乎历史逻辑的判断,形成历史意识。由于历史的不可重复性特点,所以我们无法使历史重演,也无法真正使自己回到过去,因此,我们只能使自己的思维穿过历史隧道,试图去理解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方法就是神入法。方法二图式结构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知识不是学生的被动接收,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社会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学习。从某个角度而言,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和途径。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专题近代民族工业一课时,如果教师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数轴的方式,把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描述出来,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如果学生自己能动手做出,那么,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而且在自己的认知中就明确知道民族工业发展具有阶段性。

方法三笔记法

学生在初中可能也在做笔记,但是笔记是干什么用的?是把老师说的东西全盘记录吗?笔记需要记什么?怎样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大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误区。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课程的笔记首先是给学生自己看的,书上有的一般不需要记载。笔记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再有就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内容或问题。记笔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下能够按照笔记的内容重新回归教材,对课上讲过的内容进一步梳理和归类。让学生认识到,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学会记笔记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4、指导学生解读教材目录,把握历史框架结构。虽然新课程打破了原来通史的编写结构,但是就整个模块而言,仍然有清晰的脉络和框架结构。目录本身就是一种情报产品,是学习者获取历史信息的一种情报源,因为目录能提供教材主干知识信息和结构信息,目录能够提供有关事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课本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目录。所以善读课本的同学一定首先善读、善用课本的目录。我读书的经验就是:利用好课本目录。这样既有利于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书越读越“薄”;又能够促使我们在忆、说、写的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习能力。

(姓名:陈天一·毕业学校:江苏省南通中学·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等生经验谈)

实际上,会读书的人都很看重目录,善读书的人都很善用目录。以往我们对目录似乎重视不够。正如有些教师所指出的:“究其原因,就是小看了目录的作用。”其实,目录的作用是很大的,只要善于利用,还远不止上述的那些方法,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摸索了。不仅在学习新课前需要解读目录,其实在学完教材进行复习时利用目录也可以使自己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民版必修一目录为例,从专题一到专题五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历程,那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总趋势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到了近代,由于专制主义制度阻碍了19世纪的中国前进的步伐,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的屈辱。以魏源、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是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试图把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引入近代中国,改变中国现状,虽然资产阶级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三大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专题六开始,可以看出是国外政治制度,主要是西方从古代到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主法治和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通过人类文明进程中东西方出现的一些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文明成果以及对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是学习者可以学会从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和传统,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一节完整的绪论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不能只靠一节简单的绪论课就能解决,而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学习积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三年,每年接触刚刚跨进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时,发现他们对历史课的印象是“副科”、“听故事”,没什么好重视的。“学习历史还有用吗?”“不如把学习历史的时间用来学习有用的东西如计算机等,甚至休息也好!”“我本不想学的,是老师要我学;”等等受急功近利社会思潮影响的言论,在同学们的头脑中颇有市场。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扭转刚进入高中大门的高一新生的错误观念,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不宜讲新课,而要上一节导言课,课上不仅要充分“推销”自己,更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课程设置、主干知识、考试方式和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能否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将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历史”兴趣与情结的重要一环。

一、端正学生学史的思想认识,突出学史的重要性

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

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史记》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英文的学习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学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

学好历史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娱乐和审美的水平,帮助我们理解其它学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在观看外国优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宁在十月革命》等时,如果不学习世界历史,就无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无法真正看懂这些片子,也就无从分析、理解了,更谈不上欣赏。

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

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了解历史教材的结构和编辑特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编年体裁,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为若干个历史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因此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容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这样课前就有了疑难问题,带着这些疑点上课,便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 导言课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

初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来认识。这些习惯主要有: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上的有关位置工整书写班级、姓名和学号的习惯、在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上做记号或批注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等。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成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导言课对学生在整个学年以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历史导言课的讲述,使学生对本科的知识概况、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史的兴趣。对本学期教师的教学计划、其它安排有所了解,对历史学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精心设计好和上好导言课就成为每位教师新学期开学初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都影响很大。


    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命制试卷的能力,更要能够上好试卷讲评课.上好试卷讲评课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规范解题.开阔思路 ...

    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课

    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课 摘要:本文从物理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物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物理的重要性,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能力培养更加全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字:物理,兴趣,历史,科技. ...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汝州二高 黄旭光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渐推开,这次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必须转变角色,另一方面要重视自 ...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初中历史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加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以致高中学生历史课上不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愿做平时的积累,只求&quo ...

    高中日常班会课形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专题班会形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三个一"班会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专题班会教育的现状,结合自己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专题班会采取"三个一"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

    高中体育课改环境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高中体育课改环境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四川省广汉中学 胡蓉 摘要: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好的体育课,才能如何上好体育课.现在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自我完善提高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认真教好运动技术为核心的体育课,才是好的体育课.这 ...

    班主任讲话稿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9月8号,星期天.从8月22号开始,我已经与你们一起,开始共度高中学习生活. 你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尽管同学们年龄很小,大都只有十五.六岁,从小学以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在学习和生活 ...

    高中教师工作小结2篇

    伴随着新年的脚步,我人生第一个学期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在这近5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我从学校走进学校,耳边虽然依旧是朗朗书声,但角色已悄然改变。从对家庭的依赖到自己独立生活,从对教学的懵懂到不断摸索尝试,从老师眼里的学生到学生眼里的老师,今日回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

    作者:陈小娅 中国教育学刊 2009年05期 2008年11月17日 各位校长.各位专家.同志们: 非常高兴时隔两年再次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小学校长大会. 借此机会,我想再次强调: 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中,小学校长的岗位非常特殊.职责特别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