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压力现状的相关因素研究

在校大学生压力现状的相关因素研究

孙宏鹏

陈星宏

唐代诗

黄伊彦文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通过了解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在校大学生压力状况,分析性别、年级、学习生活情况等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压力的不同影响,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大学学生中展开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46.9%)、人际交往压力(14.9%)和前途压力(24.3%)是目前苏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面对压力时男女学生的做法也不一样,随着年级的增加,就业压力变得突出。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缓解压力,消除潜在危机。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源压力体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压力随之加大,已经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1]。研究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主要依靠自身对压力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估,据此也是衡量和反映其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2],[3]。本研究在苏州大学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各类大学生在压力体验程度和压力主要来源上的不同,揭示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身心压力现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良好应对,防范由于压力引起的心理危机事件。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大学教学楼内展开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问卷”。研究者在以往文献及相关量表题目的基础上,将压力反应分为4个主要类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录入工具为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17.0。

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样本情况分布

本课题研究的被测学生涵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苏州大学在校学生,其中男生107人,占37.2%;女生181人,占62.8%。在年级方面,大一49人,占17.0%;大二239人,占83.0%。

(二)大学生压力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中,共分为五项情绪的表现,分别为快乐、平静、无聊、郁闷和烦躁。调查结果所示,大多数苏大学生(48%)在平时生活中的情绪属于平静状态,比例第二的情绪是快乐,占到了25%;之后是无聊,占到了19%。郁闷和烦躁这类不良情绪的苏大学生较少,分别为5%和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大多数都处于正面积极的生活状态。

我们将生活中是否感受到压力的情况分为经常感到压力、偶尔感到压力、很少或没有感到压力三类。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绝大部分同学在生活中均为偶尔感到压力的状态(71.2%)。还有较少同学感到经常有压力(23.3%),而在这部分同学中,尤其是大二女生,与男生相比更经常感受到压力。所占比重相对最少的是很少或没有感到压力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大部分学生平时生活中都会感受到压力,但这部分同学中,感觉到压力的情况只是偶尔出现。

表1你在生活中是否感觉到压力

情况经常偶尔大一

男生518女生421男生1463大二

女生44103合计67(23.3%)205(71.2%)调查发现(表2),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

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了“学习课程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经济压力”、“前途问题”、“家庭压力”及“其他”这六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课程压力列位第一,占46.9%;其次是前途问题和人际交往,分别占24.3%和14.9%。

表2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压力源构成

压力源学习课程人际交往经济问题前途问题家庭压力其他方面

大一

男生1443102

女生781603

男生3911815010

大二

女生752054817

合计135(46.9%)43(14.9%)17(5.9%)70(24.3%)1(0.04%)22(7.6%)

各年级主要压力源仍是学习课程方面,大一和大二分别

占42.9%和48.5%。大一学生第二压力来源为人际交往,占24.5%;大二学生第二压力来源为前途问题,占25.8%,而人际交往只占12.9%,比大一新生足足少了11.6%。男女大学生的主要来源仍有一定差异,女大学生在前途方面的压力占(29.8%),比男大学生(14.9%)高出了15个百分点。调查中发现学习课程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占到了46.9%。

三、建议

此次调查研究发

现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涉及方面较多,应对压力采取的方式较为积极。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大都处于平静、快乐的状态。我们针对进一步减缓大学生压力,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出如下建议[2]:1.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男女生最好有所侧重;3.留意学生情绪变化,积极跟进,及时开导。

在大学生活中,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保持良好心态与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促进人的活动,形成一种动力,激励着人努力。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不理智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行为。因此,要积极跟进,及时开导,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化解压力,消除潜在危机。

参考文献:

[1]刘荣.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

[2]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3]张张卢.平衡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文汇,2014.

:孙宏鹏

163

在校大学生压力现状的相关因素研究

孙宏鹏

陈星宏

唐代诗

黄伊彦文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通过了解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在校大学生压力状况,分析性别、年级、学习生活情况等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压力的不同影响,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大学学生中展开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46.9%)、人际交往压力(14.9%)和前途压力(24.3%)是目前苏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面对压力时男女学生的做法也不一样,随着年级的增加,就业压力变得突出。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缓解压力,消除潜在危机。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源压力体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压力随之加大,已经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1]。研究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主要依靠自身对压力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估,据此也是衡量和反映其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2],[3]。本研究在苏州大学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各类大学生在压力体验程度和压力主要来源上的不同,揭示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身心压力现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良好应对,防范由于压力引起的心理危机事件。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大学教学楼内展开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问卷”。研究者在以往文献及相关量表题目的基础上,将压力反应分为4个主要类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录入工具为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17.0。

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样本情况分布

本课题研究的被测学生涵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苏州大学在校学生,其中男生107人,占37.2%;女生181人,占62.8%。在年级方面,大一49人,占17.0%;大二239人,占83.0%。

(二)大学生压力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中,共分为五项情绪的表现,分别为快乐、平静、无聊、郁闷和烦躁。调查结果所示,大多数苏大学生(48%)在平时生活中的情绪属于平静状态,比例第二的情绪是快乐,占到了25%;之后是无聊,占到了19%。郁闷和烦躁这类不良情绪的苏大学生较少,分别为5%和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大多数都处于正面积极的生活状态。

我们将生活中是否感受到压力的情况分为经常感到压力、偶尔感到压力、很少或没有感到压力三类。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绝大部分同学在生活中均为偶尔感到压力的状态(71.2%)。还有较少同学感到经常有压力(23.3%),而在这部分同学中,尤其是大二女生,与男生相比更经常感受到压力。所占比重相对最少的是很少或没有感到压力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大部分学生平时生活中都会感受到压力,但这部分同学中,感觉到压力的情况只是偶尔出现。

表1你在生活中是否感觉到压力

情况经常偶尔大一

男生518女生421男生1463大二

女生44103合计67(23.3%)205(71.2%)调查发现(表2),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

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了“学习课程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经济压力”、“前途问题”、“家庭压力”及“其他”这六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课程压力列位第一,占46.9%;其次是前途问题和人际交往,分别占24.3%和14.9%。

表2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压力源构成

压力源学习课程人际交往经济问题前途问题家庭压力其他方面

大一

男生1443102

女生781603

男生3911815010

大二

女生752054817

合计135(46.9%)43(14.9%)17(5.9%)70(24.3%)1(0.04%)22(7.6%)

各年级主要压力源仍是学习课程方面,大一和大二分别

占42.9%和48.5%。大一学生第二压力来源为人际交往,占24.5%;大二学生第二压力来源为前途问题,占25.8%,而人际交往只占12.9%,比大一新生足足少了11.6%。男女大学生的主要来源仍有一定差异,女大学生在前途方面的压力占(29.8%),比男大学生(14.9%)高出了15个百分点。调查中发现学习课程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占到了46.9%。

三、建议

此次调查研究发

现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涉及方面较多,应对压力采取的方式较为积极。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大都处于平静、快乐的状态。我们针对进一步减缓大学生压力,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出如下建议[2]:1.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男女生最好有所侧重;3.留意学生情绪变化,积极跟进,及时开导。

在大学生活中,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保持良好心态与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促进人的活动,形成一种动力,激励着人努力。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不理智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行为。因此,要积极跟进,及时开导,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化解压力,消除潜在危机。

参考文献:

[1]刘荣.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

[2]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3]张张卢.平衡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文汇,2014.

:孙宏鹏

163


    相关文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关于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调 查 报 告 2013年4月30日 关于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调查报告目录 摘要: .......................................... ...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3No.3 Mar.2012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 ---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刘敏芳 (贵州大学 ...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176・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8, Vol 16, No. 2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徐国庆 李 晖 谢国财 * [摘要] 目 ...

    社交网络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Wide Angle| 广角 社交网络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祝雯婷 谭福成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2013年度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社交网络下大学生网上开店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以绍兴市为例&g ...

    许昌市青少年假期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强盛,青少年能否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家庭乃至国家都是急于攻克的重要问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许昌市青少年假期 ...

    毕业论文就业能力写作提纲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本科幼儿教师为主,但是学生在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面对就业仍然困惑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本研究 ...

    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心理 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杜红梅 摘 要 黎慧 四川 乐山614000)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目的:调查中学生积极情绪的现状,探究性别因素.家庭因素.学习成绩以及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影 响.方法:采用积极消 ...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分析

    学校代码:12331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院: 旅游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专升本)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女子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 得的 ...

    在校大学生创业

    反方自由辩问题 1 你要想将实践和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及其他学习.非得只有创 业才能培养这一切吗?非得要在在校期间? 2 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而综合素质的完善,创新能力的培 养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