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一 长相之谜:身形猥琐还是高大英武 在《秦始皇本纪》中尉缭说:“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挚,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挚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

而史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秦始皇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赞先生曾推断,秦始皇的相貌应是相当漂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呢?

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家刘华

祝认为,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历来文献记载较少,但在《纬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纬书》相当于汉代的经书,早年我国没有发现,八十年代末期才从日本运回。

从书中,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秦始皇长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准”、“长目”、“鸷鸟膺”。虎口,就是说

他的嘴巴张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说在他的两眉之间有一块鼓起来的骨头,史书上的汉光武也是这样;隆准,就是鼻子很高;长目,就是说他的眼睛细而长,很像我们现在西北一带的人;鸷鸟膺,是指胸骨突了出来,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鸡胸。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根据《礼纬》的记载,秦始皇的个头特别高,有八尺六寸,相当于今天的一米九八。他的腰围是七围。关于围,现在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合抱为围,有人则认为一尺为围,也有人说五寸为围。当时的一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七寸。如果是五寸为围,那么秦始皇的腰为三尺五寸,那么就太细了。刘华祝认为,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一尺为围则较为可信。根据现在的尺寸,秦始皇的腰围应相当于今天的四尺七八。刘华祝说,秦始皇这样的一个形象,在今天看来,毫无疑问是非常的高大威武。

秦始皇死于何因?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

命。

持死于疾病说的,认为秦始皇早年患过结核性脑膜炎,后又得了癫痫病,并经常发作。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在阳武博浪沙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 "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进行第五次巡游。但这次巡游不仅没有使他消灾和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反而使他由于劳累和紧张引发了癫痫病。犯病时,他的头重重地撞到车内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脑部受到撞伤,导致结核性脑膜炎复发,虽经御医全力抢救,但终因医疗条件限制,最后死于沙丘。

持死于非命说的,以原科学院院长、著名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郭沫若认为,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复发了癫痫病,头部受撞,引发结核性脑膜炎,但这种病绝

不会在几天之内就致人死命,而可以维持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足可以回到咸阳。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是被他小儿子胡亥害死的。郭沫若分析,当时秦始皇虽然病重,但意识很清楚,为稳定秦王朝,亲笔写下了传位长子扶苏的木简遗诏,让赵高派人送给远在上郡的扶苏;而赵高却与李斯密谋传位给胡亥,并将遗诏改为 "赐死扶苏、蒙恬",但当时他们还怕秦始皇再次醒来,所以,没有敢立即将篡改的遗诏送出去。可当他们第二天去看秦始皇时,发现秦始皇己死去多时,右耳流着黑血,身子都硬了。郭沫若认为,这是胡亥害怕夜长梦多,担心赵高、李斯发生动摇而下的毒手,很可能是将一根长3寸的铁钉从秦始皇的右耳钉人脑颅,致其死亡。这事李斯和赵高事先也不知道。

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人们对解开此谜充满信心,因为据考察,秦始皇陵没受破坏,秦始皇遗体尚在,而且墓中大量的水银形成的水银蒸汽对

遗体有冷凝防腐作用。待秦始皇陵发掘之时,不仅秦始皇死亡之谜可以解开,而且还可能看到秦始皇人葬时的遗容。

烛影斧声究竟是何历史之谜?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

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光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光义。赵光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

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

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呆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自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

看,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

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一 长相之谜:身形猥琐还是高大英武 在《秦始皇本纪》中尉缭说:“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挚,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挚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

而史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秦始皇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赞先生曾推断,秦始皇的相貌应是相当漂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呢?

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家刘华

祝认为,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历来文献记载较少,但在《纬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纬书》相当于汉代的经书,早年我国没有发现,八十年代末期才从日本运回。

从书中,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秦始皇长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准”、“长目”、“鸷鸟膺”。虎口,就是说

他的嘴巴张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说在他的两眉之间有一块鼓起来的骨头,史书上的汉光武也是这样;隆准,就是鼻子很高;长目,就是说他的眼睛细而长,很像我们现在西北一带的人;鸷鸟膺,是指胸骨突了出来,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鸡胸。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根据《礼纬》的记载,秦始皇的个头特别高,有八尺六寸,相当于今天的一米九八。他的腰围是七围。关于围,现在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合抱为围,有人则认为一尺为围,也有人说五寸为围。当时的一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七寸。如果是五寸为围,那么秦始皇的腰为三尺五寸,那么就太细了。刘华祝认为,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一尺为围则较为可信。根据现在的尺寸,秦始皇的腰围应相当于今天的四尺七八。刘华祝说,秦始皇这样的一个形象,在今天看来,毫无疑问是非常的高大威武。

秦始皇死于何因?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

命。

持死于疾病说的,认为秦始皇早年患过结核性脑膜炎,后又得了癫痫病,并经常发作。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在阳武博浪沙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 "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进行第五次巡游。但这次巡游不仅没有使他消灾和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反而使他由于劳累和紧张引发了癫痫病。犯病时,他的头重重地撞到车内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脑部受到撞伤,导致结核性脑膜炎复发,虽经御医全力抢救,但终因医疗条件限制,最后死于沙丘。

持死于非命说的,以原科学院院长、著名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郭沫若认为,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复发了癫痫病,头部受撞,引发结核性脑膜炎,但这种病绝

不会在几天之内就致人死命,而可以维持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足可以回到咸阳。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是被他小儿子胡亥害死的。郭沫若分析,当时秦始皇虽然病重,但意识很清楚,为稳定秦王朝,亲笔写下了传位长子扶苏的木简遗诏,让赵高派人送给远在上郡的扶苏;而赵高却与李斯密谋传位给胡亥,并将遗诏改为 "赐死扶苏、蒙恬",但当时他们还怕秦始皇再次醒来,所以,没有敢立即将篡改的遗诏送出去。可当他们第二天去看秦始皇时,发现秦始皇己死去多时,右耳流着黑血,身子都硬了。郭沫若认为,这是胡亥害怕夜长梦多,担心赵高、李斯发生动摇而下的毒手,很可能是将一根长3寸的铁钉从秦始皇的右耳钉人脑颅,致其死亡。这事李斯和赵高事先也不知道。

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人们对解开此谜充满信心,因为据考察,秦始皇陵没受破坏,秦始皇遗体尚在,而且墓中大量的水银形成的水银蒸汽对

遗体有冷凝防腐作用。待秦始皇陵发掘之时,不仅秦始皇死亡之谜可以解开,而且还可能看到秦始皇人葬时的遗容。

烛影斧声究竟是何历史之谜?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

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光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光义。赵光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

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

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呆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自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

看,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

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相关文章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北京日报社社长: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在一部分人当中也存在着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摆好. 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到1949 ...

    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史学概论

    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4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娜 芹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史学教 ...

    白寿彝教授传

    白 寿 彝 教 授 传 白寿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已有六十多年,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民族史等学术领域里,多有建树,为我国的历史科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早年的生活 1909年2月,教授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基本坐标与发展主线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才能赢得广大党员与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必须尊重历史,以近现代史为"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必须抓住并围绕历史主线来分析问题: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新旧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课程性质 ---------------------------------------- ...

    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看"中国梦"

    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看"中国梦"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郭家萍 一种历史逻辑,揭示了所有社会制度形成的过程和终结的原理.一种梦想,蕴含着历史的价值观,汇聚着一个民族的力量,在时代的变迁和时代价值的嬗变中把握着历史的基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对外汉语一班 张旭 [主题]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作者通过专业学习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教学与 对外汉语教学的互动模式在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应予提倡.由此,作出以下论文进行研究. [关键词] ...

    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

    作者:王仲孚 <历史教学问题> 2001年05期 (一)中国历史的特色 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许多特色,为今日许多号称文明先进的国家所没有.钱穆先生指出:"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曰悠久.从黄帝传说以 ...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要轨迹和脉络.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