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试验及学生课堂探究简易测量方法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试验及学生课堂探究简易测量方法

实验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实验三 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实验四 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五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六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实验七 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实验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

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瓶吞蛋”实验

把烧瓶浸入热水中,如图1所示。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跑出一部分后,再放上蛋,然后便可清楚地看到烧瓶“吞食蛋”的“慢动作”,直至蛋落入烧瓶中。因瓶颈较长,“吞蛋”效果相当明显,

:课堂内容完成后,将烧瓶倒置并固定,用热水淋烧瓶,学生又可看到蛋被烧瓶慢慢吐出。此虽本节内容,却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一蛋多用,确保下次演示的成功。)

1、 吹气球和吸气球 (见图2)

实验器材 侧面开口的椎形瓶、气球、橡皮塞、细玻璃管、橡皮筋、两用打气筒

实验过程 将气球用橡皮筋固定在细玻璃管一端,玻璃管穿过橡皮塞,装在椎形瓶口处,用打气筒向气球内打气,气球鼓起来;再用抽气筒从侧面开口处向外抽气,气球也会鼓起来。

实验分析:从侧面开口处向外抽气时,瓶内大气压减小,外面大气压沿玻璃管将空气压入,从而将气球吹得鼓起来。从而也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引发思考:利用该实验装置还能进行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维受限,可提示:如果先将气球吹鼓<不需要太大>,堵住细管口,可采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瘪? 。

图1 图2 图3 图4 2、 小试管爬升实验 (见图3)

实验器材 大试管、小试管、水

实验过程 如图3所示,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内径,能在大试管内移动。若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套入小试管,手拿大试管并倒立放置。可以看到水从两个试管之间的间隙流出,同时小试管逐渐上升。

实验分析部与水接触,受到水的压强、压力。大试管内水的高度不大,远远小于10米。大气压相当于10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小试管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力大于试管上方水产生的向下压力。小试管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小试管在向上合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且把大试管中的水从两试管的间隙中挤出。水从大试管中流出,小试管上升填补里水流出后产生的空隙。

要求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内径,是为了让水从两个试管的间隙中慢慢地流出,不让空气进入大试管。这样可以使大试管内的压强始终小于大气压,小试管逐渐上升。

此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 水漫“金山”灭烛火实验

实验器材 水(热和冷)、水槽、蜡烛、火柴、烧杯

实验过程 如图6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倒入一些水,然后向烧杯底部浇一些热水,使杯内空气受热膨胀跑出一部分,倒罩在蜡烛上,使杯口浸入水中。可看到水面慢慢上升,没过蜡烛,将其熄灭。

点燃蜡烛 浇热水排空气 灭烛

图6

实验分析 杯内空气排出后,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杯内,水面升高,

没过蜡烛,将其熄灭。证明大气压存在。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些现象也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例如,当我们用吸管快速吸出饮料时,会看到饮料盒将变形(如图4),实际上饮料盒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强压瘪的。类似的例子很多,可以让学生列举,教师给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上这些实验设计出来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由学生分析实验。这节实验探究课效果很好,它同时也探究出大气压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

简介:

用塑料可乐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利用它可以做很多有关气体压强的实验。当橡皮管2用夹子夹上后,让水从玻璃

管1中流出,由于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塑料可乐瓶慢慢地变瘪。

喷泉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在一块大玻璃板上钻一小孔,后插入一小玻璃管(玻璃管与硬纸板之间用一小段胶管密封),把大硬纸板放在有红色水的水槽上(硬纸板与水槽间留有空隙),点燃两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用一大烧杯(筒口涂凡士林)盖住,当蜡烛熄灭时,烧杯内气体

冷却,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红色水从水槽中向上

压入烧杯内,喷射而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开放试验 让学生自主测量大气压强是多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表演马德保半球实验,教师拿出两个橡胶半球,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名同学来表演,同时做好保护,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半球就是拉不开。教师语言过渡:“马德保半球实验不但形象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还有力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巨大,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吗?”生:“想!”,自然引入大气压强值的测量,直指探究课题。

二、提供器材、搭建平台、使自主建构成为可能:实验室提供“50ml,10ml,3ml三种不同规格的注射器;2.5N、5N、10N三种量程的弹簧测力各24只;刻度尺24只;玻璃板24块;钩码24盒;细沙、部分小吸盘”,学生自备“3ml注射器(2人一个)、小桶(自己用饮料瓶和尼龙绳制作的、儿童玩的小沙桶)、小吸盘等”,全班分成24组,2人一组。这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探究资料,使学生充分地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设计、在不断的尝试中试着建构。

三、开放过程、不限方法、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大胆地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各个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一直非常的活跃、积极地思考,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六种实验方法:

方法一:①、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1那样固定实验装置,然后水平慢慢向右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好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

④、将测量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⑤、利用公式

P

FFL计算大气压强的值。(附实验表格) 方法二:如图2,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将注射器竖直在下面不断地加钩码直至活塞开始滑动,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即可算出大气压强值;

方法三:如图3,将蘸水的吸盘按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按住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上的挂钩,缓慢往上拉,记录吸盘刚刚脱离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再测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四:如图4: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五:如图5,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钩码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不断地加钩码,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六:如图6 :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桌面下方,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图1

图3 图

4

教师播种的是行为,学生收获的是习惯,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思考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自主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设计成功的喜悦、在探索创新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交流评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述能力:在学生实验之后,教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交代“人们通常把76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约等于1.0×510Pa”,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评估,几分钟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表述、谈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办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误差等。于是就有了学生下面的表述“在第一种方法中不断地尝试更换注射器的规格、弹簧测力的量程,最终选择3ml的注射器和10N的弹簧测力完成实验,实验中要注意排尽注射器(吸盘)中的空气,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可以先在注射器中吸入一部分水进行润滑减小摩擦,同时还能提高密闭性,实验中注意弹簧拉力方向与活塞的轴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在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增添钩码的方式解决,用小桶和细沙进行实验比使用钩码要好,更准确等等;实验中注射器内空气是否排尽、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吸盘内的空气是否排尽、吸盘直径测量(必须将吸盘完全铺平)等都会影响实验的误差等。”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展示学生成功喜悦感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更能培养了学生反思和评估能力,现象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上面就是在“估测大气压强实验”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实验设计、操作中,实现“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这样,学习物理的兴致得到激励,自主探究的思想得到陶冶,何乐而不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试验及学生课堂探究简易测量方法

实验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实验三 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实验四 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五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六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实验七 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实验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

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瓶吞蛋”实验

把烧瓶浸入热水中,如图1所示。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跑出一部分后,再放上蛋,然后便可清楚地看到烧瓶“吞食蛋”的“慢动作”,直至蛋落入烧瓶中。因瓶颈较长,“吞蛋”效果相当明显,

:课堂内容完成后,将烧瓶倒置并固定,用热水淋烧瓶,学生又可看到蛋被烧瓶慢慢吐出。此虽本节内容,却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一蛋多用,确保下次演示的成功。)

1、 吹气球和吸气球 (见图2)

实验器材 侧面开口的椎形瓶、气球、橡皮塞、细玻璃管、橡皮筋、两用打气筒

实验过程 将气球用橡皮筋固定在细玻璃管一端,玻璃管穿过橡皮塞,装在椎形瓶口处,用打气筒向气球内打气,气球鼓起来;再用抽气筒从侧面开口处向外抽气,气球也会鼓起来。

实验分析:从侧面开口处向外抽气时,瓶内大气压减小,外面大气压沿玻璃管将空气压入,从而将气球吹得鼓起来。从而也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引发思考:利用该实验装置还能进行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维受限,可提示:如果先将气球吹鼓<不需要太大>,堵住细管口,可采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瘪? 。

图1 图2 图3 图4 2、 小试管爬升实验 (见图3)

实验器材 大试管、小试管、水

实验过程 如图3所示,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内径,能在大试管内移动。若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套入小试管,手拿大试管并倒立放置。可以看到水从两个试管之间的间隙流出,同时小试管逐渐上升。

实验分析部与水接触,受到水的压强、压力。大试管内水的高度不大,远远小于10米。大气压相当于10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小试管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力大于试管上方水产生的向下压力。小试管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小试管在向上合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且把大试管中的水从两试管的间隙中挤出。水从大试管中流出,小试管上升填补里水流出后产生的空隙。

要求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内径,是为了让水从两个试管的间隙中慢慢地流出,不让空气进入大试管。这样可以使大试管内的压强始终小于大气压,小试管逐渐上升。

此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 水漫“金山”灭烛火实验

实验器材 水(热和冷)、水槽、蜡烛、火柴、烧杯

实验过程 如图6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倒入一些水,然后向烧杯底部浇一些热水,使杯内空气受热膨胀跑出一部分,倒罩在蜡烛上,使杯口浸入水中。可看到水面慢慢上升,没过蜡烛,将其熄灭。

点燃蜡烛 浇热水排空气 灭烛

图6

实验分析 杯内空气排出后,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杯内,水面升高,

没过蜡烛,将其熄灭。证明大气压存在。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些现象也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例如,当我们用吸管快速吸出饮料时,会看到饮料盒将变形(如图4),实际上饮料盒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强压瘪的。类似的例子很多,可以让学生列举,教师给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上这些实验设计出来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由学生分析实验。这节实验探究课效果很好,它同时也探究出大气压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

简介:

用塑料可乐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利用它可以做很多有关气体压强的实验。当橡皮管2用夹子夹上后,让水从玻璃

管1中流出,由于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塑料可乐瓶慢慢地变瘪。

喷泉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在一块大玻璃板上钻一小孔,后插入一小玻璃管(玻璃管与硬纸板之间用一小段胶管密封),把大硬纸板放在有红色水的水槽上(硬纸板与水槽间留有空隙),点燃两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用一大烧杯(筒口涂凡士林)盖住,当蜡烛熄灭时,烧杯内气体

冷却,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红色水从水槽中向上

压入烧杯内,喷射而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开放试验 让学生自主测量大气压强是多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表演马德保半球实验,教师拿出两个橡胶半球,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名同学来表演,同时做好保护,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半球就是拉不开。教师语言过渡:“马德保半球实验不但形象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还有力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巨大,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吗?”生:“想!”,自然引入大气压强值的测量,直指探究课题。

二、提供器材、搭建平台、使自主建构成为可能:实验室提供“50ml,10ml,3ml三种不同规格的注射器;2.5N、5N、10N三种量程的弹簧测力各24只;刻度尺24只;玻璃板24块;钩码24盒;细沙、部分小吸盘”,学生自备“3ml注射器(2人一个)、小桶(自己用饮料瓶和尼龙绳制作的、儿童玩的小沙桶)、小吸盘等”,全班分成24组,2人一组。这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探究资料,使学生充分地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设计、在不断的尝试中试着建构。

三、开放过程、不限方法、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大胆地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各个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一直非常的活跃、积极地思考,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六种实验方法:

方法一:①、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1那样固定实验装置,然后水平慢慢向右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好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

④、将测量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⑤、利用公式

P

FFL计算大气压强的值。(附实验表格) 方法二:如图2,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将注射器竖直在下面不断地加钩码直至活塞开始滑动,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即可算出大气压强值;

方法三:如图3,将蘸水的吸盘按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按住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上的挂钩,缓慢往上拉,记录吸盘刚刚脱离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再测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四:如图4: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五:如图5,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钩码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不断地加钩码,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方法六:如图6 :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桌面下方,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重力G,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

图1

图3 图

4

教师播种的是行为,学生收获的是习惯,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思考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自主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设计成功的喜悦、在探索创新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交流评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述能力:在学生实验之后,教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交代“人们通常把76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约等于1.0×510Pa”,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评估,几分钟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表述、谈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办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误差等。于是就有了学生下面的表述“在第一种方法中不断地尝试更换注射器的规格、弹簧测力的量程,最终选择3ml的注射器和10N的弹簧测力完成实验,实验中要注意排尽注射器(吸盘)中的空气,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可以先在注射器中吸入一部分水进行润滑减小摩擦,同时还能提高密闭性,实验中注意弹簧拉力方向与活塞的轴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在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增添钩码的方式解决,用小桶和细沙进行实验比使用钩码要好,更准确等等;实验中注射器内空气是否排尽、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吸盘内的空气是否排尽、吸盘直径测量(必须将吸盘完全铺平)等都会影响实验的误差等。”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展示学生成功喜悦感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更能培养了学生反思和评估能力,现象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上面就是在“估测大气压强实验”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实验设计、操作中,实现“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这样,学习物理的兴致得到激励,自主探究的思想得到陶冶,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章

    14.三.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2012.11.20) 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 ...

    "就地取材"在科学课堂实验中的应用

    "就地取材"在科学课堂实验中的应用 [摘要]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基本手段,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的实施更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是完成科学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物 ...

    初中物理转换法概论

    初中物理转换法应用概略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者在有限条件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通常会用一些较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者直接测量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说明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物理教材中经常涉及到的转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565300贵州省沿河县第四中学 安正江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有得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操 ...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点击数:797 次  录入时间:2010-4-12 16:47:00  编辑:walter-75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 ...

    初三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我认真的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 ...

    生活中的大气压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大气的压强及与人类生活 本讲内容主要为大气的压强以及大气压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考点清单 1. 知道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 ...

    初中物理人教版实验目录

    初中物理人教版实验目录(转)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目录 声音.物态变化.透镜.光现象.基本测量 一.演示实验 1.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2.探究声音的奥秘: 3.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记起特征: 4.练习使用温度计: 5.观察蒸发现象: 6.模拟 ...

    北京市2016年海淀区初三二模物理试卷和参考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物 理 2016.6 题2分) 1.在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桥在水面形成倒影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像 C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A B 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