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5.56%,今后一个时期还将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增长。为此,应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养老服务产业化绝非单纯的养老概念,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其基本内涵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外延至少包括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心理咨询等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而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以养老服务市场为例,目前我国城乡空巢老人比例达到了1/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1/4左右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84%,缺口非常大。   在国外,养老产业被称之为“银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相当成熟,如日本银色产业1998年产值31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00亿美元,2005年韩国银色产业产值27万亿韩元。养老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为4000―6000亿元,2010年将达1万亿元,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养老服务吸纳就业能力强。我们测算,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要的老年人数1:4的比例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大约需要280万名服务人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或地区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如日本政府最近推出的一揽子提振经济方案,其中一项就是培训失业人员成为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据统计,到2010年,日本养老机构需要新增服务员超过10万人。再如,贵州省日前提出把贵州建成中华养老基地”,经推算,将为贵州创造上千亿元的绿色GDP,并将以年均20%~30%的速度实现可持续增长,将年均拉动贵州5%~10%的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关注,政府财政将逐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保障功能越来越强,公共服务的总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将会促进老年人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是市场内在的驱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养老产业具有紧迫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改革步伐。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老龄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老年服务业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政府养老服务管理体制逐步改革,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有了初步发展。然而,受计划经济模式、思想和观念的长期影响,整个社会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还缺乏认识和准备。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相对隐蔽性,地方政府特别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养老看成是国家的事,单纯地依赖国家发展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的主体定位于政府,服务机构性质定位于纯福利性、公益性和微利性,没有真正认识到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其次,片面地认为发展养老产业与发展社会福利相悖,或是把养老产业等同于养老行业、养老事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养老产业的内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养老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养老产业,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有的又以营利与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第三,整个社会对养老产业发展途径基本处于观望阶段,在对待发展养老产业的问题上采取“等、靠、要”的态度,没有形成一定的工作合力,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不强。比较而言,无论是休闲娱乐、教育、医卫、日常用品等方面,现在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需求的产业比较重视,而对老年人群需求的产业比较忽视。第四,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多数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导致社会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   庞大的老年群体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预计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1122.03万,2044年将达到最高峰2100万,占总人口的41%左右,而且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绝对数量将一直呈上升趋势。另外,当前单身的、不要孩子的夫妇增多,几十年后将会出现一大批丧偶和独身老人步入独居老年人行列,成为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既无家庭,更无儿孙辈的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城镇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纯老家庭户已高达67.6%,农村纯老家庭户达50.34%;城镇有子女的老年人只有26.0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73.99%,农村有子女的老年人44.5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55.49%;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占6%左右,约有42万人。因此,要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仅靠政府运作是不现实的,这就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家庭功能弱化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主要原因: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作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子女”与“孝顺子女”的冲突。因此,一方面,家庭规模核心化、小型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退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加深,双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异地分居等方面的摩擦与矛盾增多。老年人没有合适的思想交流对象,易产生孤独感,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加重。因此,纯碎单一的家庭养老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来说也难以满足其需要。再一方面,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和更高精神慰藉需求的特点,现代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以上四个特点,健康问题带来的对照料的依赖以及医疗需求等压力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稳定发展,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   国(公)办养老机构暴露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一是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真正能够享受政府承担养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集中在“三无”、“五保”困难高龄老人。二是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压力,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三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水平比较低,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主要集中在吃、穿、住、医等方面,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比较少,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入住老人容易产生精神抑郁、孤寂落寞等心理疾患。因此,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事业,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有效解决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举措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与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巨大商机,我们必须早字当先,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以期争取主动,造福人民。   早提高认识。受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理念多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社会层面,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和个人、家庭责任。然而,在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体制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养老理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因此,创新养老理念显得尤为紧要而迫切。在肯定传统养老理念合理价值,积极倡导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养老的产业化、市场化,培育人们在养老理念上的市场概念、社会概念和产业概念;更多的是要借助社会力量、市场力量,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养老产业放到重要位置。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舆论宣传、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养老问题,引导社会进一步转变养老观念,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关心支持养老产业的良好氛围。   早制定规划。目前,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布局缺乏科学引导,一方面,政府没有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没有制定养老产业中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布局、规模档次以及资金、用地安排等缺乏统筹安排,以致造成“低、小、散”的局面。当前,省和各市县都在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全省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应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重点和亮点。为此,一是要把养老产业纳入各地经济结构调整中,组织发改委、人保、民政、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养老服务产业化情况开展一次调研,摸清本地区老龄人口状况和产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时段进行科学预测,尽快编制发展养老产业的远中近期发展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以规划来引领养老产业发展。二是把老年服务和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三是掌握老年人的实际消费需求,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养老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确保养老产业持续发展。   早采取措施。一是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涉及的产业应当包括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老年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用品、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咨询等行业。二是尽快出台国办养老机构改革办法。目前许多地方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国办养老机构发展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的实施方法,对于已建好的国办养老机构,也要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改革。对“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年群体,政府应实行货币化养老方式,鼓励其入住养老机构。三是制定产业管理政策法规。据了解,目前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制定养老产业的管理法规,完善行政管理政策,规范行业秩序,使养老服务机构合法、有序经营。对于明确不同性质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标准,是否可以考虑套用福利企业的标准模式操作。四是尽快出台一些具体优惠补助政策,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认定、政策扶持、经费资助、日常监管等具体操作办法,并做好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要及早抓好试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社会和个人家庭等多个方面,既不能漠然对待,又不能一轰而起。要区分类型,选好项目,先行试点,抓好典型,扎实而稳妥地推进。当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的程度等,分别选择一些县区、企业等,进行产业化养老模式的探索,进行发展养老产业、宣传教育、设施建设、财力保障和运作程序等方面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如我省的嵊州市,近年来积极培养养老产业块状,初步形成了“养老一条街、养老一个镇、养老一个村”产业布局,既突出块状经济,又重视产业的集聚效应,具备了发展养老产业的坚实基础。再如我省的温州、嘉善等地,养老产业都已有初步的发展。是否可以考虑,在全省先选像嵊州、温州、嘉善等地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全线铺开。此外,关于老年群体的养老费用问题,一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向城镇职工开征养老保险税,即个人在退休前交住房公积金的同时划出一块作为单独作为养老保险金,待到退休时直接将这部分资金划到相应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是否可以考虑按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模式进行运作。还有,就是探索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是否可以考虑在金融制度创新实验区建设中,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扶持保险企业开办商业性护理保险,并由政府组织,医保、卫生、民政等联合开展建立社会保险性质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先期可在社会医疗保险中适当增加老年护理项目,适时在部分人群中试点试行,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险种。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参事室)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5.56%,今后一个时期还将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增长。为此,应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养老服务产业化绝非单纯的养老概念,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其基本内涵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外延至少包括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心理咨询等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而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以养老服务市场为例,目前我国城乡空巢老人比例达到了1/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1/4左右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84%,缺口非常大。   在国外,养老产业被称之为“银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相当成熟,如日本银色产业1998年产值31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00亿美元,2005年韩国银色产业产值27万亿韩元。养老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为4000―6000亿元,2010年将达1万亿元,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养老服务吸纳就业能力强。我们测算,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要的老年人数1:4的比例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大约需要280万名服务人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或地区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如日本政府最近推出的一揽子提振经济方案,其中一项就是培训失业人员成为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据统计,到2010年,日本养老机构需要新增服务员超过10万人。再如,贵州省日前提出把贵州建成中华养老基地”,经推算,将为贵州创造上千亿元的绿色GDP,并将以年均20%~30%的速度实现可持续增长,将年均拉动贵州5%~10%的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关注,政府财政将逐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保障功能越来越强,公共服务的总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将会促进老年人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是市场内在的驱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养老产业具有紧迫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改革步伐。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老龄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老年服务业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政府养老服务管理体制逐步改革,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有了初步发展。然而,受计划经济模式、思想和观念的长期影响,整个社会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还缺乏认识和准备。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相对隐蔽性,地方政府特别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养老看成是国家的事,单纯地依赖国家发展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的主体定位于政府,服务机构性质定位于纯福利性、公益性和微利性,没有真正认识到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其次,片面地认为发展养老产业与发展社会福利相悖,或是把养老产业等同于养老行业、养老事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养老产业的内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养老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养老产业,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有的又以营利与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第三,整个社会对养老产业发展途径基本处于观望阶段,在对待发展养老产业的问题上采取“等、靠、要”的态度,没有形成一定的工作合力,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不强。比较而言,无论是休闲娱乐、教育、医卫、日常用品等方面,现在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需求的产业比较重视,而对老年人群需求的产业比较忽视。第四,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多数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导致社会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   庞大的老年群体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预计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1122.03万,2044年将达到最高峰2100万,占总人口的41%左右,而且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绝对数量将一直呈上升趋势。另外,当前单身的、不要孩子的夫妇增多,几十年后将会出现一大批丧偶和独身老人步入独居老年人行列,成为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既无家庭,更无儿孙辈的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城镇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纯老家庭户已高达67.6%,农村纯老家庭户达50.34%;城镇有子女的老年人只有26.0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73.99%,农村有子女的老年人44.5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55.49%;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占6%左右,约有42万人。因此,要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仅靠政府运作是不现实的,这就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家庭功能弱化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主要原因: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作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子女”与“孝顺子女”的冲突。因此,一方面,家庭规模核心化、小型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退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加深,双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异地分居等方面的摩擦与矛盾增多。老年人没有合适的思想交流对象,易产生孤独感,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加重。因此,纯碎单一的家庭养老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来说也难以满足其需要。再一方面,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和更高精神慰藉需求的特点,现代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以上四个特点,健康问题带来的对照料的依赖以及医疗需求等压力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稳定发展,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   国(公)办养老机构暴露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一是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真正能够享受政府承担养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集中在“三无”、“五保”困难高龄老人。二是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压力,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三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水平比较低,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主要集中在吃、穿、住、医等方面,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比较少,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入住老人容易产生精神抑郁、孤寂落寞等心理疾患。因此,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事业,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有效解决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举措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与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巨大商机,我们必须早字当先,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以期争取主动,造福人民。   早提高认识。受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理念多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社会层面,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和个人、家庭责任。然而,在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体制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养老理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因此,创新养老理念显得尤为紧要而迫切。在肯定传统养老理念合理价值,积极倡导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养老的产业化、市场化,培育人们在养老理念上的市场概念、社会概念和产业概念;更多的是要借助社会力量、市场力量,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养老产业放到重要位置。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舆论宣传、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养老问题,引导社会进一步转变养老观念,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关心支持养老产业的良好氛围。   早制定规划。目前,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布局缺乏科学引导,一方面,政府没有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没有制定养老产业中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布局、规模档次以及资金、用地安排等缺乏统筹安排,以致造成“低、小、散”的局面。当前,省和各市县都在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全省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应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重点和亮点。为此,一是要把养老产业纳入各地经济结构调整中,组织发改委、人保、民政、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养老服务产业化情况开展一次调研,摸清本地区老龄人口状况和产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时段进行科学预测,尽快编制发展养老产业的远中近期发展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以规划来引领养老产业发展。二是把老年服务和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三是掌握老年人的实际消费需求,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养老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确保养老产业持续发展。   早采取措施。一是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涉及的产业应当包括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老年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用品、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咨询等行业。二是尽快出台国办养老机构改革办法。目前许多地方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国办养老机构发展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的实施方法,对于已建好的国办养老机构,也要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改革。对“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年群体,政府应实行货币化养老方式,鼓励其入住养老机构。三是制定产业管理政策法规。据了解,目前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制定养老产业的管理法规,完善行政管理政策,规范行业秩序,使养老服务机构合法、有序经营。对于明确不同性质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标准,是否可以考虑套用福利企业的标准模式操作。四是尽快出台一些具体优惠补助政策,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认定、政策扶持、经费资助、日常监管等具体操作办法,并做好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要及早抓好试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社会和个人家庭等多个方面,既不能漠然对待,又不能一轰而起。要区分类型,选好项目,先行试点,抓好典型,扎实而稳妥地推进。当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的程度等,分别选择一些县区、企业等,进行产业化养老模式的探索,进行发展养老产业、宣传教育、设施建设、财力保障和运作程序等方面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如我省的嵊州市,近年来积极培养养老产业块状,初步形成了“养老一条街、养老一个镇、养老一个村”产业布局,既突出块状经济,又重视产业的集聚效应,具备了发展养老产业的坚实基础。再如我省的温州、嘉善等地,养老产业都已有初步的发展。是否可以考虑,在全省先选像嵊州、温州、嘉善等地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全线铺开。此外,关于老年群体的养老费用问题,一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向城镇职工开征养老保险税,即个人在退休前交住房公积金的同时划出一块作为单独作为养老保险金,待到退休时直接将这部分资金划到相应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是否可以考虑按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模式进行运作。还有,就是探索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是否可以考虑在金融制度创新实验区建设中,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扶持保险企业开办商业性护理保险,并由政府组织,医保、卫生、民政等联合开展建立社会保险性质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先期可在社会医疗保险中适当增加老年护理项目,适时在部分人群中试点试行,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险种。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参事室)


    相关文章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探究

    养老产业,又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

    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产业

    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产业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安徽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试点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发展 ...

    我国旅游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对我国旅游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形式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供给制度不完善,阻碍了旅游养老快速发展:要素供给不完善,影响旅游养老服务品质:旅游养老产业体系未形成,阻碍了旅游养老市场化进程.对策是:全面推进旅 ...

    陈自力:以金融推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陈自力作了题为<以金融推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言.陈自力表示, ...

    未来我国老龄人口占世界1/4 老年产业将爆发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为养老产业带来了较快发展机遇,并吸引地产商.专业养老机构等各路资本驻足关注. 未来老龄人口占世界1/4 11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国家发改 ...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 ...

    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s 社会工作 ocialwork 经验借鉴 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师艳荣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天津 300191) [摘要]老龄化正在影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日本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早在20 ...

    2017年养老院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目录)

    2017年中国养老院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6787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养老院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养老院现 ...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发展养老服务业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取得些许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