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及练习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

第三部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 分,共 分)

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 ) 2.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分) ⒈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 A. 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 C. 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

B.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2.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及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分)

1. 国家统计的职能有( ) A. 信息职能

C. 监督职能 E. 协调职能

2.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76-1.85X,这表示( ) A. 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 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 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1.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B. 咨询职能 D. 决策职能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15分)

2.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 (万元),销售利润为Y (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

∑x =795 ∑x

2

=72925

∑y =1065 ∑y

2

=121475

∑xy =93200

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 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 分)

试题答案

- 1 -

一、判断题(每题 分,共 分) 1. √ 1. B

2. × 2. B

2. ACE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 ABC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出数量指标。

2.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无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的酌情扣 分。共 分)

1. ( 分)

xf ∑ x =

f

7660==76. 6 σ=100

11. 377=1. 1377

∑(x -x )

f

2

f

=

=11. 377

100

μx =

σ

n

=

∆x =t μx =2⨯1. 1377=2.. 2754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 -∆x ≤X ≤x +∆x

76.6-2.2754≤X ≤76.6+2.2754 74.32≤X ≤78.89

2. ( 分)

(1)计算相关系数: γ

=

n ∑x

n ∑xy -∑x ∑y

2

-∑x n ∑y 2-(∑y )

2

2

=0. 96

γ=0.96 ,答题分析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2)编制直线回归方程:

求解参数a 、b:

y c =a +bx

=

85325

=0. 88

97225

b =

n xy -x y n ∑x 2-∑x 2

y x 1065795∑∑-0. 88⨯=36. 54 -b a ==

n

n

10

10

回归方程为:- 2 -

y c =36. 54+0. 88x

第四部分 例题分析

一、简答题

1 怎样区分如下概念: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具体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但不是质量指标,而是数量指标。

2.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普查的名称(不少于2种)。

参考答案: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我国近十年进行的普查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

3.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下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每一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个职工是调查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4. 变量分组为何分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它们的应用条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单项式分组就是以一个变量值为一组,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化的一个区间为一组。变量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离散变量可一一列举,而连续变量是连续不断,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所以,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变量值个数多,则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答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变量值的特征来回答由于变量取值的连续性不同,分组时要区别对待,分别采用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形式,以免分组时出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重复或遗漏。

5.简单说明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 3 -

6.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7.简述抽样推断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8.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a 、b 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参数a 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 b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9.简述统计指数的作用及分类 。 参考答案:

作用: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态;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分类:1.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0. 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的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内发展状态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

65 87 86 83 87 88 74 71 72 62 73 82 97 55 81 45 79 76 95 79 77 60 100 64 75 71 74 87 88 95

62 52 85 81 77 76 72 64 70 85

按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参考答案: (1)

(2)分组标志为" 成绩", 其类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组限

(3)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全班总成绩,即

全班总人数

型为" 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变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x =

∑xf 3080

==77∑f 40(分)

- 4 -

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

(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 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

2.(1)某企业2002年产值计划是2001年的105%,2002年实际产值是2001的116%,问200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2)某企业2009年产值计划比2008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2009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计划完成程度=实际相对数=116%=110%。即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

计划相对数105%

答题分析: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2)计划完成程度=1+16%=110%

1+5%

答题分析: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3.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参考答案:

x

=∑x

f

f

=36(元)

答题分析: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4.某工业公司12个企业计划完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参考答案: x =

∑m =1140+13440+2300=105. 5%

∑x 95%+105%+115%

答题分析:这是一个相对数计算平均数的问题,首先涉及权数的选择问题。我们假设以企业数为权数, 则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 5 -

x =

xf f

=

95%⨯2+105%⨯7+115%⨯3

=105. 83%

12

以上算法显然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因为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即影响计划完成程度的直接因素

计划任务数应是企业的实际完成数和企业的计划任务数,以实际完成数或计划任务数作权数是比较合适的;其次涉及平均方法的选择问题,本例掌握实际完成数, 即掌握所要平均的变量的分子资料, 故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在选择权数时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它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二是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意义, 能构成标志总量。 5.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参考答案:

v 甲=

σ甲

x 甲

=

σ3. 33

=12. 6% =17. 6% v 乙=乙=

17x 乙26. 1

可见, 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答题分析:这显然是两组水平不同的现象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的大小分析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必须计算标准差系数。

6.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 ⑴ 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⑵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z=2)。

参考答案:

n =200件p =195⨯100%=97.5%

200

抽样成数平均误差:

μp =

0. 975⨯0. 025p (1-p ) 97. 5%⨯(1-97. 5%)

==. 000122=1. 1%

200200n

抽样极限误差:Δp=Zμp =2×1.1%=2.2%,则合格率的范围:P =p ±Δp =97.5%±2.2% 95.3%≤P ≤99.7%

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该批产品合格率在95.3%至99.7%之间。

7.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8件, 当概率为0.9545(z =2)时, 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参考答案: N=4000,n=200,z=2. 样本成数P=

8

200

=0.04,则样本平均误差:

μp =

p 1-p ⎛n ⎫0. 04⨯0. 96⎛200⎫

1-⎪= 1-⎪=0. 0125 n ⎝N ⎭200⎝4000⎭

允许误差Δp=Zμp =2×0.0125=0.027

废品率范围p=p±Δp=0.04±0.027 即1.3%-6.7% 废品量=全部成品产量×废品率

- 6 -

则全部成品废品量范围为:4000×1.3%-4000×6.7% 即52-268(件)

8.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 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 样本标准差为80斤. 要求以95.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参考答案:

本题是变量总体平均数抽样

N=40000,n=400,=609斤, б=80, z=2 样本平均误差μx =

σ

=

80

=4 400

允许误差Δx=Zμx =2×4=8

平均亩产范围x =x ±Δx 609-8≤x ≤609+8 即601—617(斤) 总产量范围:601×20000-617×20000 即1202—1234(万斤)

9.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⑴ 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⑵ 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⑶ 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

设产量为自变量(x ),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 列表计算如下:

⑴ 计算相关系数 γ=

n ∑xy -∑x ∑y

n x -(x )

2

2

2

n y -(y )

2

- 7 -

=

6⨯1481-21⨯426(6⨯79-212) 6⨯30268-4262

=-0. 9091

γ=0. 9091

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⑵ 配合加归方程 yc =a+bx

b ==-

∑xy -∑x ∑y =1481-21⨯6

79-21∑x -∑x 2

2

10

=-1. 8255

42621

a =y -bx =-(-1. 82)

66

=77. 37

回归方程为y c =77. 37-1. 82x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 ⑶ 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 =6,代入回归方程:

yc =77.37-1.82×6=66.45(元)

即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66.45元。

10.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 总成本指数=

q p q p

10

10

=

600⨯45+500⨯11082000

==164%

520⨯50+200⨯12050000

总成本增加=

∑q p -∑q

11

p 0=82000-50000=32000(元)

产量指数=∑q 1p 0=600⨯50+500⨯120=90000=180%

q 0p 0520⨯50+200⨯12050000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

∑q 1p 0-∑q 0p 0=90000-50000=40000(元) 单位成本指数=

∑q p

q p

11

10

==

82000

=91% 90000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

∑q p -∑q p

1

1

1

=82000-90000=-8000(元)

1

10

∑q p

q p

1011

10

=

∑q p ⨯∑q p q p q p

10

1

164%=180%×91%

∑q p -∑q

p 0=(∑q 1p 0-∑q 0p 0)+(∑q 1p 1-∑q 1p 0)

32000=40000-8000

答题分析:总成本之所以增长64%,是由于产量增加80%和单位成本降低9%两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40000元,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节约8000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绝对额增加32000元。

1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1984年产品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5%、8%。1983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5000元,1200元,24000元,问1984年三种产品产量比1983年增加多少?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 8 -

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k q ==

∑kq p

q p

00

102%⨯5000+105%⨯12000+108%⨯2400043620

==106. 39%

5000+12000+2400041000

12.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

即1984年总产量比1983年增长6. 39%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产值=∑kq 0p 0-∑q 0p 0

=43620-41000=2620(元)

2%⨯5000+5%⨯12000+8%⨯24000

(注:常的错误是k q =)

5000+12000+24000

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

p q 参考答案:价格总指数=

1∑k p q

11

=

p q 销售额总指数=

p q

13.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总产值 即c

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同。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c

=

18502150

+2050+1950+22=1322元/人

11+13+22

=101.86%

111322

++

102%105%100%

110

250+272+271

11

=

11+13+22

=102. 22%

10+15+20

工人数

=

a b

这是对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方法和相对数时间数

=

a

=0. 1322万元/人

- 9 -

1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参考答案:(1)计算结果如下表:

平均增长量=

a n -a 0184==46(万斤) n -15-1

(或平均增长量

=

逐期增长量之和38+44+68+34

==46)

逐期增长量个数4

n

(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a n

=a 0⋅x =618⨯(1. 10) 6=1324. 74(万斤)

单位:万人

15.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

试计算我国在“十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人口数是间断登记资料且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登记资料的时点在各年底,将2000年底的人数视为6月底库存。用首末折半法计算。人口增加数是时期数,所以直接平均。

a 1a +a 2+a 3+⋅⋅⋅+a n -1+n

2 a =2

n -1

[1**********]6

+127627+128453+129227+129988+=

6-1

=128808. 9万人

a =

a =884+826+774+761+768=802. 6万人

n

5

- 10 -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

第三部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 分,共 分)

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 ) 2.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分) ⒈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 A. 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 C. 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

B.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2.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及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分)

1. 国家统计的职能有( ) A. 信息职能

C. 监督职能 E. 协调职能

2.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76-1.85X,这表示( ) A. 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 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 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1.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B. 咨询职能 D. 决策职能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15分)

2.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 (万元),销售利润为Y (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

∑x =795 ∑x

2

=72925

∑y =1065 ∑y

2

=121475

∑xy =93200

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 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 分)

试题答案

- 1 -

一、判断题(每题 分,共 分) 1. √ 1. B

2. × 2. B

2. ACE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 ABC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出数量指标。

2.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无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的酌情扣 分。共 分)

1. ( 分)

xf ∑ x =

f

7660==76. 6 σ=100

11. 377=1. 1377

∑(x -x )

f

2

f

=

=11. 377

100

μx =

σ

n

=

∆x =t μx =2⨯1. 1377=2.. 2754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 -∆x ≤X ≤x +∆x

76.6-2.2754≤X ≤76.6+2.2754 74.32≤X ≤78.89

2. ( 分)

(1)计算相关系数: γ

=

n ∑x

n ∑xy -∑x ∑y

2

-∑x n ∑y 2-(∑y )

2

2

=0. 96

γ=0.96 ,答题分析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2)编制直线回归方程:

求解参数a 、b:

y c =a +bx

=

85325

=0. 88

97225

b =

n xy -x y n ∑x 2-∑x 2

y x 1065795∑∑-0. 88⨯=36. 54 -b a ==

n

n

10

10

回归方程为:- 2 -

y c =36. 54+0. 88x

第四部分 例题分析

一、简答题

1 怎样区分如下概念: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具体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但不是质量指标,而是数量指标。

2.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普查的名称(不少于2种)。

参考答案: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我国近十年进行的普查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

3.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下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每一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个职工是调查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4. 变量分组为何分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它们的应用条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单项式分组就是以一个变量值为一组,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化的一个区间为一组。变量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离散变量可一一列举,而连续变量是连续不断,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所以,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变量值个数多,则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答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变量值的特征来回答由于变量取值的连续性不同,分组时要区别对待,分别采用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形式,以免分组时出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重复或遗漏。

5.简单说明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 3 -

6.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7.简述抽样推断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8.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a 、b 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参数a 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 b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9.简述统计指数的作用及分类 。 参考答案:

作用: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态;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分类:1.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0. 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的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内发展状态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

65 87 86 83 87 88 74 71 72 62 73 82 97 55 81 45 79 76 95 79 77 60 100 64 75 71 74 87 88 95

62 52 85 81 77 76 72 64 70 85

按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参考答案: (1)

(2)分组标志为" 成绩", 其类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组限

(3)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全班总成绩,即

全班总人数

型为" 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变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x =

∑xf 3080

==77∑f 40(分)

- 4 -

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

(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 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

2.(1)某企业2002年产值计划是2001年的105%,2002年实际产值是2001的116%,问200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2)某企业2009年产值计划比2008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2009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计划完成程度=实际相对数=116%=110%。即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

计划相对数105%

答题分析: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2)计划完成程度=1+16%=110%

1+5%

答题分析: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3.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参考答案:

x

=∑x

f

f

=36(元)

答题分析: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4.某工业公司12个企业计划完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参考答案: x =

∑m =1140+13440+2300=105. 5%

∑x 95%+105%+115%

答题分析:这是一个相对数计算平均数的问题,首先涉及权数的选择问题。我们假设以企业数为权数, 则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 5 -

x =

xf f

=

95%⨯2+105%⨯7+115%⨯3

=105. 83%

12

以上算法显然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因为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即影响计划完成程度的直接因素

计划任务数应是企业的实际完成数和企业的计划任务数,以实际完成数或计划任务数作权数是比较合适的;其次涉及平均方法的选择问题,本例掌握实际完成数, 即掌握所要平均的变量的分子资料, 故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在选择权数时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它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二是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意义, 能构成标志总量。 5.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参考答案:

v 甲=

σ甲

x 甲

=

σ3. 33

=12. 6% =17. 6% v 乙=乙=

17x 乙26. 1

可见, 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答题分析:这显然是两组水平不同的现象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的大小分析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必须计算标准差系数。

6.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 ⑴ 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⑵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z=2)。

参考答案:

n =200件p =195⨯100%=97.5%

200

抽样成数平均误差:

μp =

0. 975⨯0. 025p (1-p ) 97. 5%⨯(1-97. 5%)

==. 000122=1. 1%

200200n

抽样极限误差:Δp=Zμp =2×1.1%=2.2%,则合格率的范围:P =p ±Δp =97.5%±2.2% 95.3%≤P ≤99.7%

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该批产品合格率在95.3%至99.7%之间。

7.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8件, 当概率为0.9545(z =2)时, 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参考答案: N=4000,n=200,z=2. 样本成数P=

8

200

=0.04,则样本平均误差:

μp =

p 1-p ⎛n ⎫0. 04⨯0. 96⎛200⎫

1-⎪= 1-⎪=0. 0125 n ⎝N ⎭200⎝4000⎭

允许误差Δp=Zμp =2×0.0125=0.027

废品率范围p=p±Δp=0.04±0.027 即1.3%-6.7% 废品量=全部成品产量×废品率

- 6 -

则全部成品废品量范围为:4000×1.3%-4000×6.7% 即52-268(件)

8.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 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 样本标准差为80斤. 要求以95.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参考答案:

本题是变量总体平均数抽样

N=40000,n=400,=609斤, б=80, z=2 样本平均误差μx =

σ

=

80

=4 400

允许误差Δx=Zμx =2×4=8

平均亩产范围x =x ±Δx 609-8≤x ≤609+8 即601—617(斤) 总产量范围:601×20000-617×20000 即1202—1234(万斤)

9.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⑴ 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⑵ 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⑶ 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

设产量为自变量(x ),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 列表计算如下:

⑴ 计算相关系数 γ=

n ∑xy -∑x ∑y

n x -(x )

2

2

2

n y -(y )

2

- 7 -

=

6⨯1481-21⨯426(6⨯79-212) 6⨯30268-4262

=-0. 9091

γ=0. 9091

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⑵ 配合加归方程 yc =a+bx

b ==-

∑xy -∑x ∑y =1481-21⨯6

79-21∑x -∑x 2

2

10

=-1. 8255

42621

a =y -bx =-(-1. 82)

66

=77. 37

回归方程为y c =77. 37-1. 82x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 ⑶ 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 =6,代入回归方程:

yc =77.37-1.82×6=66.45(元)

即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66.45元。

10.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 总成本指数=

q p q p

10

10

=

600⨯45+500⨯11082000

==164%

520⨯50+200⨯12050000

总成本增加=

∑q p -∑q

11

p 0=82000-50000=32000(元)

产量指数=∑q 1p 0=600⨯50+500⨯120=90000=180%

q 0p 0520⨯50+200⨯12050000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

∑q 1p 0-∑q 0p 0=90000-50000=40000(元) 单位成本指数=

∑q p

q p

11

10

==

82000

=91% 90000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

∑q p -∑q p

1

1

1

=82000-90000=-8000(元)

1

10

∑q p

q p

1011

10

=

∑q p ⨯∑q p q p q p

10

1

164%=180%×91%

∑q p -∑q

p 0=(∑q 1p 0-∑q 0p 0)+(∑q 1p 1-∑q 1p 0)

32000=40000-8000

答题分析:总成本之所以增长64%,是由于产量增加80%和单位成本降低9%两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40000元,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节约8000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绝对额增加32000元。

1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1984年产品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5%、8%。1983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5000元,1200元,24000元,问1984年三种产品产量比1983年增加多少?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 8 -

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k q ==

∑kq p

q p

00

102%⨯5000+105%⨯12000+108%⨯2400043620

==106. 39%

5000+12000+2400041000

12.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

即1984年总产量比1983年增长6. 39%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产值=∑kq 0p 0-∑q 0p 0

=43620-41000=2620(元)

2%⨯5000+5%⨯12000+8%⨯24000

(注:常的错误是k q =)

5000+12000+24000

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

p q 参考答案:价格总指数=

1∑k p q

11

=

p q 销售额总指数=

p q

13.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总产值 即c

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同。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c

=

18502150

+2050+1950+22=1322元/人

11+13+22

=101.86%

111322

++

102%105%100%

110

250+272+271

11

=

11+13+22

=102. 22%

10+15+20

工人数

=

a b

这是对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方法和相对数时间数

=

a

=0. 1322万元/人

- 9 -

1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参考答案:(1)计算结果如下表:

平均增长量=

a n -a 0184==46(万斤) n -15-1

(或平均增长量

=

逐期增长量之和38+44+68+34

==46)

逐期增长量个数4

n

(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a n

=a 0⋅x =618⨯(1. 10) 6=1324. 74(万斤)

单位:万人

15.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

试计算我国在“十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人口数是间断登记资料且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登记资料的时点在各年底,将2000年底的人数视为6月底库存。用首末折半法计算。人口增加数是时期数,所以直接平均。

a 1a +a 2+a 3+⋅⋅⋅+a n -1+n

2 a =2

n -1

[1**********]6

+127627+128453+129227+129988+=

6-1

=128808. 9万人

a =

a =884+826+774+761+768=802. 6万人

n

5

- 10 -


    相关文章

    基础会计考试大纲

    <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和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可能涉及到课程所包 ...

    中学2012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为搞好2012届高三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经高三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商量,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 ...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一.山东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下面将山东省近五年(2007-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以探究试题特征和命题规律. 1. 试卷结构及分值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 ...

    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和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可能涉及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 ...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山东/刘爱萍 一. 人文地理考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人文地理内容在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特点是:(1)试题分数比重越来越大:(2)多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在一起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 ...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期末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期末总结 谢泽华 本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 组织好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