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中医院风湿科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和/或臂丛神经达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痹阻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而薄,脉弦而紧。

2. 气滞血瘀证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1. 急性期

主穴: 阳性点 曲池 合谷

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随证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 风府 百会

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 阳陵泉 太冲,

心慌加内关,

恶心呕吐加内关 足三里,

治疗方法:

(1)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TDP照射:阳性点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5)拔罐:针灸后可在阳性点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3日1次

(6)穴位注射:选取阳性点1-3个,用维生素B12加当归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

(7 )蜡疗治疗

(8 )中药热敷治疗

2. 缓解期和康复期

主穴:病变节段之颈夹脊及上下相邻的颈夹脊穴(双侧) 阿是穴

配穴: 太阳经症状取后溪、肩贞、天宗;阳明经症状取肩髃、曲池、合谷;少阳经症状取外关、臑会、肩髎穴。

治疗方法:

(1)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颈夹脊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TDP照射:颈夹脊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5)拔罐:针灸后可在颈夹脊、天宗、肩外俞等采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2日1次

(6)穴位注射:选取主穴加配穴各1个,用维生素B12加当归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

(7 )蜡疗治疗

(8 )中药热敷治疗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炙甘草 川芎 蔓荆子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 半夏 天麻 茯苓 陈皮 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刃加减。熟地 怀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桂枝 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等。

(三)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滚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滚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滚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最后以放松手法结束操作。

2.颈椎牵引疗法

采用DKQ-IV多功能康复牵引床、JYZ-IIB型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进行坐式或斜卧式牵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以病人自觉症状得以减轻的体位为宜。

3.中药熏药疗法

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经脉,以有利于疼痛减轻,加快病情恢复。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个疗程以10次为宜,疗程间宜休息2-5日。

处方:伸筋草20克 透骨草20克 青皮20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路路通20克 淫羊藿15克 红花15克 千年健20克 桂枝20克 桑枝20克 威灵仙20克 陈艾20克

用法:臵以HYZ-IIB型药物熏蒸治疗机中,打开加热开关,温度控制在40-50度之间,利用蒸汽熏蒸患肢,熏药过程中注意防止烫伤。

严重高血压患者、患者皮肤有破溃者、熏药后皮肤有过敏者慎用。

4.蜡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5.物理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仪、高频电疗法、TDP照射、中低频温热治疗仪、中药热敷等。

6.中西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活血止痛、脱水、营养神经等中西药物对症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四、调摄护理

1.风湿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宜温暖干燥,通风、防寒防潮。

3.病情观察:观察颈椎的病变部位、性质、活动范围做好记录。

4.临证施护

(1)风、寒、湿甚者局部注意保暖。

(2)热甚者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患病部位过度活动,宜卧床休息;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应进行锻练。

5.用药护理:注意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时间,注意对服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切忌杂药乱投。风、寒、湿甚者中药汤剂宜饭后热服。热甚者汤剂宜偏凉饭后服用。使用外用药时,注意皮肤过敏情况,熏洗时勿烫伤,搽擦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

6.饮食调护: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应戒烟、酒。

7.精神护理: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生活照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出院养生指导:平时注意防潮避寒,多食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运动,充分休息,保持情志舒畅。

五、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起病方式:可急可缓,但多数患者为缓慢发病。

起病诱因:可有受凉、劳累、外伤、精神因素等诱因。

颈部表现:

2、既往史:是否从事长期伏案工作。

3、个人史:无特殊。

4、家族史:无特殊。

(一)、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无特殊。

2、专科情况;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臵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左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氏征(-),感觉正常或障碍,四肢肌力正常。

六、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1、症状及体征变化;

(1)颈项肩背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

(2)颈椎活动范围及功能;

(3)颈部之外的其他表现。

2、辅助检查

颈部X线观察病情进展;

(一)、疗效分析和处理

1、疗效不佳的可能原因:

(1)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效果好。

(2)诊断不明确,治疗不合理。

2、疗效不佳时的处理:

(1)明确诊断,并了解有无并发症存在;

(2)根据病情,合理应用激素;

(3)小针刀等其他疗法;

(4)强调患者教育及功能锻炼。

七、预后评估

各型颈椎病由于其病理改变各异而存在不同的预后。预后的一般规律如下:

(1)颈型颈椎病: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只要注意加强防护,

避免各种颈椎病的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但如果继续增加颈椎的负荷或不能有效地遏制各种诱发因素,则有可能使病程延长或病情进一步发展。

(2)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病理改变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预后。

A、单纯的颈椎髓核突出所致的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治愈后很少有再复发的现象。

B、髓核脱出并已形成粘连的患者,易残留症状。

C、钩椎关节增生的患者,早期及时的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如果病程较长,根管出已形成蛛网膜下腔粘连的患者,则易引起症状迁延而预后不满意。

D、骨质增生广泛,导致根性痛的患者,不仅治疗复杂,而且预后也较差。

(3)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所致的患者预后良好,治愈后如能注意加强防护则少有复发。

A、中央型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反映收效快,预后也相对满意。

B、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并伴有较大的骨刺的患者,预后较差。

C、高龄患者,且存在全身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也差。

D、病程超过一年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存在脊髓变性者,预后较最差。

(4)椎动脉型颈椎病:预后大多良好,尤其是以椎节不稳所致者。

(5)食管压迫性颈椎病:单纯型预后良好。

(6)混合型颈椎病:由于其诊断上较为复杂,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导致质量的难度增加,因此预后也相对差些。

总的说来,对于各型颈椎病的预后有时是很难准确预料的,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发生后能够积极地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颈椎病的许多困扰也就不会发生了。

八、中医治疗效果

专科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散寒、清热、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化痰祛瘀为法;慢性期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兼以化痰祛瘀为法。采取中医内外合治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观察表明,中医内外合治在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疼痛,延缓病情,或防止复发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内服组、外治组,或单纯西药组。另外,中医理疗在治疗项痹中有其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九、中医治疗难点

目前,本病的治疗思路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按照传统“痹证”思路治疗,多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法;二是按照现代增生性关节炎处理,强调消除骨赘和粘连等,矫正骨关节。

前一种治疗,骨赘、粘连等难以消除,远期疗效不理想,病情复发性高,且逐渐加重。后一种用外科或小针刀等方法将骨赘、粘连、挛缩等去除,有利于迅速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但只能部分症状或功能得到缓解和恢复,并非治疗本病的根本,临床仍有部分患者骨赘、粘连、挛缩虽被去除,但症状并未明显好转,功能亦无明显改善。

可见,如何运用中医药解决骨赘、粘连和减少病情复发、减少骨质增生,避免病情逐渐加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的说来,颈椎病的治疗应是一系统工程,综合治疗,预防为主,早期治疗为主,晚期治疗手术也是治标不治本,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不断努力寻求新的方法。

十、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颈椎病的发病与肾虚和血瘀等有关,年龄的增长、损伤和气候变化等加重病情的发展;肾虚和血瘀等导致了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骨髓微循环障碍及造血组织的病理改变,骨内高压,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和关节软骨退变,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如不能及时纠正这些病理状态,肾虚、血瘀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骨髓微循环障碍及造血组织的病理状况、骨内高压等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而致颈椎病恶化。

但颈椎病发病的全过程、如何改变颈椎病的病理状况和中断其恶性循环等问题上仍存在许多不清楚之处,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医药对颈椎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是抗衰老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改善微循环,防止自由基过量产生,调节内分泌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和改善颈椎病病情的目的。在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上,应根据病情有所侧重。

内治法着重从调节整体机能入手治疗颈椎病,也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但局部治疗作用不及外治法。外治法对局部症状治疗的针对性较强,而对整体机能调节作用弱。故对颈椎病应以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局部症状突出者,加强外治法的力度和作用。根据对颈椎病发病学的认识,内治方面,更应从虚、瘀、寒、湿入手,补肝肾、化瘀通络、散寒除湿治疗颈椎病,扶正与祛邪并重,疗效好于单纯祛邪或扶正者。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专科结合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的理论,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研究思路。

1.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

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探索颈椎病的发病、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颈椎病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依据。

从实验研究角度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从关节软骨的生理、病理、血液流变学、酶学等方面加强对软骨退化、破坏、溶解的机理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发病机理,为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2.中医药方药选择实验研究及剂型改革研究

中药内服减少关节渗液,促进软骨修复,增加软骨的代谢,降低PL、PA、NMPE的活性,延缓软骨退变,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中药特效药。实验研究主要从中医药促进软骨修复的和延缓软骨退变的研究入手,筛选、验证切实有效方药。

采用中医补肾壮骨、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软骨代谢,维持软骨活性、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赘生成、缓解颈椎病导致的局部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首先,临床研究要设立对照组,并遵循随机盲法的原则进行。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进行X线的前后对照研究,提供硬性指标,并长期随访研究,以期经过严格的比较筛选出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并反复实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痹证中医优化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方法和方药筛选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临床疗效比较:进行单纯中医(内服或外治)、单纯西医、中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从中确定中医在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并确定这种优势是否符合颈椎病自身的疾病发展规律。

2.中医特色的比较:对所采用的中医方法进行精简、锤炼、比较,确定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①在诊疗思维过程中,贯穿“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思维模式,中医为主,中西医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②中医在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对疗效的提高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辅助治疗。

3.进行卫生经济学比较:是否具有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等卫生学特点。药物治疗,以中药使用为重点,参照2009诊疗规范。另外,可配合西药使用。早期治疗主张用神经血管营养药及大剂量激素。

①血管扩张剂,改善神经的血液供给,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活血素、敏使朗;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消炎和减轻水肿作用,在贝尔面瘫中要比血管扩张剂更合理,但给药前必须注意妊娠、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胃溃疡等禁忌证;

中医院风湿科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和/或臂丛神经达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痹阻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而薄,脉弦而紧。

2. 气滞血瘀证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1. 急性期

主穴: 阳性点 曲池 合谷

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随证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 风府 百会

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 阳陵泉 太冲,

心慌加内关,

恶心呕吐加内关 足三里,

治疗方法:

(1)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TDP照射:阳性点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5)拔罐:针灸后可在阳性点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3日1次

(6)穴位注射:选取阳性点1-3个,用维生素B12加当归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

(7 )蜡疗治疗

(8 )中药热敷治疗

2. 缓解期和康复期

主穴:病变节段之颈夹脊及上下相邻的颈夹脊穴(双侧) 阿是穴

配穴: 太阳经症状取后溪、肩贞、天宗;阳明经症状取肩髃、曲池、合谷;少阳经症状取外关、臑会、肩髎穴。

治疗方法:

(1)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颈夹脊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TDP照射:颈夹脊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5)拔罐:针灸后可在颈夹脊、天宗、肩外俞等采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2日1次

(6)穴位注射:选取主穴加配穴各1个,用维生素B12加当归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

(7 )蜡疗治疗

(8 )中药热敷治疗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炙甘草 川芎 蔓荆子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 半夏 天麻 茯苓 陈皮 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刃加减。熟地 怀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桂枝 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等。

(三)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滚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滚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滚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最后以放松手法结束操作。

2.颈椎牵引疗法

采用DKQ-IV多功能康复牵引床、JYZ-IIB型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进行坐式或斜卧式牵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以病人自觉症状得以减轻的体位为宜。

3.中药熏药疗法

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经脉,以有利于疼痛减轻,加快病情恢复。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个疗程以10次为宜,疗程间宜休息2-5日。

处方:伸筋草20克 透骨草20克 青皮20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路路通20克 淫羊藿15克 红花15克 千年健20克 桂枝20克 桑枝20克 威灵仙20克 陈艾20克

用法:臵以HYZ-IIB型药物熏蒸治疗机中,打开加热开关,温度控制在40-50度之间,利用蒸汽熏蒸患肢,熏药过程中注意防止烫伤。

严重高血压患者、患者皮肤有破溃者、熏药后皮肤有过敏者慎用。

4.蜡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5.物理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仪、高频电疗法、TDP照射、中低频温热治疗仪、中药热敷等。

6.中西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活血止痛、脱水、营养神经等中西药物对症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四、调摄护理

1.风湿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宜温暖干燥,通风、防寒防潮。

3.病情观察:观察颈椎的病变部位、性质、活动范围做好记录。

4.临证施护

(1)风、寒、湿甚者局部注意保暖。

(2)热甚者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患病部位过度活动,宜卧床休息;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应进行锻练。

5.用药护理:注意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时间,注意对服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切忌杂药乱投。风、寒、湿甚者中药汤剂宜饭后热服。热甚者汤剂宜偏凉饭后服用。使用外用药时,注意皮肤过敏情况,熏洗时勿烫伤,搽擦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

6.饮食调护: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应戒烟、酒。

7.精神护理: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生活照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出院养生指导:平时注意防潮避寒,多食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运动,充分休息,保持情志舒畅。

五、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起病方式:可急可缓,但多数患者为缓慢发病。

起病诱因:可有受凉、劳累、外伤、精神因素等诱因。

颈部表现:

2、既往史:是否从事长期伏案工作。

3、个人史:无特殊。

4、家族史:无特殊。

(一)、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无特殊。

2、专科情况;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臵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左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氏征(-),感觉正常或障碍,四肢肌力正常。

六、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1、症状及体征变化;

(1)颈项肩背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

(2)颈椎活动范围及功能;

(3)颈部之外的其他表现。

2、辅助检查

颈部X线观察病情进展;

(一)、疗效分析和处理

1、疗效不佳的可能原因:

(1)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效果好。

(2)诊断不明确,治疗不合理。

2、疗效不佳时的处理:

(1)明确诊断,并了解有无并发症存在;

(2)根据病情,合理应用激素;

(3)小针刀等其他疗法;

(4)强调患者教育及功能锻炼。

七、预后评估

各型颈椎病由于其病理改变各异而存在不同的预后。预后的一般规律如下:

(1)颈型颈椎病: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只要注意加强防护,

避免各种颈椎病的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但如果继续增加颈椎的负荷或不能有效地遏制各种诱发因素,则有可能使病程延长或病情进一步发展。

(2)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病理改变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预后。

A、单纯的颈椎髓核突出所致的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治愈后很少有再复发的现象。

B、髓核脱出并已形成粘连的患者,易残留症状。

C、钩椎关节增生的患者,早期及时的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如果病程较长,根管出已形成蛛网膜下腔粘连的患者,则易引起症状迁延而预后不满意。

D、骨质增生广泛,导致根性痛的患者,不仅治疗复杂,而且预后也较差。

(3)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所致的患者预后良好,治愈后如能注意加强防护则少有复发。

A、中央型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反映收效快,预后也相对满意。

B、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并伴有较大的骨刺的患者,预后较差。

C、高龄患者,且存在全身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也差。

D、病程超过一年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存在脊髓变性者,预后较最差。

(4)椎动脉型颈椎病:预后大多良好,尤其是以椎节不稳所致者。

(5)食管压迫性颈椎病:单纯型预后良好。

(6)混合型颈椎病:由于其诊断上较为复杂,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导致质量的难度增加,因此预后也相对差些。

总的说来,对于各型颈椎病的预后有时是很难准确预料的,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发生后能够积极地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颈椎病的许多困扰也就不会发生了。

八、中医治疗效果

专科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散寒、清热、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化痰祛瘀为法;慢性期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兼以化痰祛瘀为法。采取中医内外合治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观察表明,中医内外合治在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疼痛,延缓病情,或防止复发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内服组、外治组,或单纯西药组。另外,中医理疗在治疗项痹中有其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九、中医治疗难点

目前,本病的治疗思路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按照传统“痹证”思路治疗,多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法;二是按照现代增生性关节炎处理,强调消除骨赘和粘连等,矫正骨关节。

前一种治疗,骨赘、粘连等难以消除,远期疗效不理想,病情复发性高,且逐渐加重。后一种用外科或小针刀等方法将骨赘、粘连、挛缩等去除,有利于迅速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但只能部分症状或功能得到缓解和恢复,并非治疗本病的根本,临床仍有部分患者骨赘、粘连、挛缩虽被去除,但症状并未明显好转,功能亦无明显改善。

可见,如何运用中医药解决骨赘、粘连和减少病情复发、减少骨质增生,避免病情逐渐加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的说来,颈椎病的治疗应是一系统工程,综合治疗,预防为主,早期治疗为主,晚期治疗手术也是治标不治本,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不断努力寻求新的方法。

十、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颈椎病的发病与肾虚和血瘀等有关,年龄的增长、损伤和气候变化等加重病情的发展;肾虚和血瘀等导致了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骨髓微循环障碍及造血组织的病理改变,骨内高压,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和关节软骨退变,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如不能及时纠正这些病理状态,肾虚、血瘀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骨髓微循环障碍及造血组织的病理状况、骨内高压等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而致颈椎病恶化。

但颈椎病发病的全过程、如何改变颈椎病的病理状况和中断其恶性循环等问题上仍存在许多不清楚之处,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医药对颈椎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是抗衰老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改善微循环,防止自由基过量产生,调节内分泌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和改善颈椎病病情的目的。在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上,应根据病情有所侧重。

内治法着重从调节整体机能入手治疗颈椎病,也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但局部治疗作用不及外治法。外治法对局部症状治疗的针对性较强,而对整体机能调节作用弱。故对颈椎病应以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局部症状突出者,加强外治法的力度和作用。根据对颈椎病发病学的认识,内治方面,更应从虚、瘀、寒、湿入手,补肝肾、化瘀通络、散寒除湿治疗颈椎病,扶正与祛邪并重,疗效好于单纯祛邪或扶正者。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专科结合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的理论,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研究思路。

1.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

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探索颈椎病的发病、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颈椎病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依据。

从实验研究角度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从关节软骨的生理、病理、血液流变学、酶学等方面加强对软骨退化、破坏、溶解的机理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发病机理,为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2.中医药方药选择实验研究及剂型改革研究

中药内服减少关节渗液,促进软骨修复,增加软骨的代谢,降低PL、PA、NMPE的活性,延缓软骨退变,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中药特效药。实验研究主要从中医药促进软骨修复的和延缓软骨退变的研究入手,筛选、验证切实有效方药。

采用中医补肾壮骨、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软骨代谢,维持软骨活性、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赘生成、缓解颈椎病导致的局部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首先,临床研究要设立对照组,并遵循随机盲法的原则进行。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进行X线的前后对照研究,提供硬性指标,并长期随访研究,以期经过严格的比较筛选出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并反复实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痹证中医优化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方法和方药筛选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临床疗效比较:进行单纯中医(内服或外治)、单纯西医、中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从中确定中医在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并确定这种优势是否符合颈椎病自身的疾病发展规律。

2.中医特色的比较:对所采用的中医方法进行精简、锤炼、比较,确定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①在诊疗思维过程中,贯穿“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思维模式,中医为主,中西医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②中医在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对疗效的提高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辅助治疗。

3.进行卫生经济学比较:是否具有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等卫生学特点。药物治疗,以中药使用为重点,参照2009诊疗规范。另外,可配合西药使用。早期治疗主张用神经血管营养药及大剂量激素。

①血管扩张剂,改善神经的血液供给,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活血素、敏使朗;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消炎和减轻水肿作用,在贝尔面瘫中要比血管扩张剂更合理,但给药前必须注意妊娠、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胃溃疡等禁忌证;


    相关文章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 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和评估 (2013年-2015年) 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 例,其中腰腿痛 例,股骨颈骨 ...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 (2006) 脊 柱 外 科 胸腰椎骨折 [ 病史采集 ] 1. 及时采集病史,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要求全面.系统,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伤后处理情况,尤其详细询问伤后胸腹症状. [ 检 查 ...

    骨科医院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欢乐重阳行,情暖夕阳红   快乐老人节暨石景山区老干部局大型“健康老人赛健康”活动方案   (老干部局征求意见草案)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 ...

    3 骨科五种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一.概述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及体征,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成人病人中10-15%. 二.诊断标准 (一) 症状 1.神经根型: 颈肩痛,可放射至手指,手握功减弱,手指麻木, ...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新)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分类号] 2360069405 [标题]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940905 [实施日期] 94090 ...

    1994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为了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我部制定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2.诊疗科目名录使用说明 附件1 医 ...

    医疗事故鉴定案例

    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今中国主要矛盾之一。虽然人们为缓解医患矛盾进行了各种努力,但医患关系并未按照人们的努力和期望方向发展。不仅在我国,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近些年来的医疗纠纷也是呈日益增长的势 ...

    骨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杨东亮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20~60岁多发,以45岁最为常见,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2~3倍:大部分起病缓慢,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 关节表现: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