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摘要:红色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本文认为红色精神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红色精神的精髓,也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关键词:红色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红色精神主体的先进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红色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它的原理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是正确的,因此它能解决很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它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积极政党的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且在6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社会阶层以农民为主,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创造性的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客服困难,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邓小平为领导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背景下,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一次系统地解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党新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的实践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正是靠这些人类最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红色精神追求的正义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红色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党奋斗的目标,党为了人民的利益的价值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毛泽东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是欺压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2]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深入理解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需要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去解放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人民”。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关心人民的生活困难和物质利益,他指出,只有把从生产劳动中到柴米油盐和小孩上学这些小事做好,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依靠人民的支持。在中国革命的进行过程中,社会极度匮乏,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中国共产党要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需要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让他们了解党的政治目标,使人民认识到党是代表着人民利益的。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了社会生产力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科学论断,为了提高人民的实际生活,邓小平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小康”,再到“比较富裕,”的转变,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又多了一个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思想也更加实际、更加科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为民”思想的升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党也与以前不一样了,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的时代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为民”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4]江泽民把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各项事业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创造条件。   “为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5]我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只有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当做党最重要的事情,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落到实处。   “为民”要发扬人民民主,尊重和保护人权。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发扬民主、尊重和保护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因此,江泽民强调:“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6]   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思想建成了马克思的根本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古共产党对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认识规律、实践规律的不断深化。   (二)红色精神与民族独立   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党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着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独立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利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影响力很有限,但共产党人已经积极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了。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这种探索是从推翻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的。这些军阀不仅仅压榨广大人民,还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的代表,所以,只有先推翻军阀的统治,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孙中山合作,推动中国工农运动向前发展;经过东征北伐,反抗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通过与帝国主义的代表国民党新军阀开展了激烈的斗争,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当日本势力开始侵华时,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的反抗日本的主张,并且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民族于危亡时期,中共与国民党捐弃前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进抗战,通过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牵制大批日军主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争得民族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特殊的国情和国际背景,中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承认。但新中国政权在与苏联的交往中,仍然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由于新中国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50年代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上是停滞的。在60年代初,中苏交恶,我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也几乎停滞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在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确立了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们利益的苦果。”[8]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中日、中苏等的关系也恢复正常化,与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这是新时期独立自主方针的体现,也是独立自主方针的胜利。   (三)红色精神与爱国统一   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是人民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追求者中华民族的统一,体现了民族的利益,是正义的追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开发了祖国的江山,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团结统一,深深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9]天下本一家,只有团结统一,才能结束战乱,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才能繁荣,民族才能和睦,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正是随着历史上多次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才形成我们目前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翻开这些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兴奋。在近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大门,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文化之根,凝聚了各族人民的鲜血和生命,各族人民誓死捍卫共同的祖先留下来的共同疆域。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主张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在抗日战争初期明确提出的“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族间的平等”这一纲领,代表着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袖都非常重视团结统一的工作。国共的三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极力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有力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宪法,制订了详细的国家政策,规定了民族平等的政策。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主张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与“台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并倡导和培育红色文化,适应了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时代放着社会现实的需要,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高度统一。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引领着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中国人民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   注释:   [1]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1997.11   [2]赵存生、宇文利.民族振兴与民族精神[J].学海,2003(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5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人民出版社,1991.1005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180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1-162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32   [9]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37   作者简介:   张正兴 男 1990年5月24日,满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 129920003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

  摘要:红色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本文认为红色精神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红色精神的精髓,也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关键词:红色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红色精神主体的先进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红色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它的原理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是正确的,因此它能解决很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它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积极政党的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且在6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社会阶层以农民为主,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创造性的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客服困难,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邓小平为领导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背景下,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一次系统地解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党新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的实践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正是靠这些人类最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红色精神追求的正义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红色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党奋斗的目标,党为了人民的利益的价值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毛泽东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是欺压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2]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深入理解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需要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去解放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人民”。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关心人民的生活困难和物质利益,他指出,只有把从生产劳动中到柴米油盐和小孩上学这些小事做好,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依靠人民的支持。在中国革命的进行过程中,社会极度匮乏,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中国共产党要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需要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让他们了解党的政治目标,使人民认识到党是代表着人民利益的。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了社会生产力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科学论断,为了提高人民的实际生活,邓小平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小康”,再到“比较富裕,”的转变,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又多了一个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思想也更加实际、更加科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为民”思想的升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党也与以前不一样了,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的时代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为民”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4]江泽民把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各项事业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创造条件。   “为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5]我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只有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当做党最重要的事情,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落到实处。   “为民”要发扬人民民主,尊重和保护人权。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发扬民主、尊重和保护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因此,江泽民强调:“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6]   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思想建成了马克思的根本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古共产党对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认识规律、实践规律的不断深化。   (二)红色精神与民族独立   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党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着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独立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利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影响力很有限,但共产党人已经积极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了。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这种探索是从推翻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的。这些军阀不仅仅压榨广大人民,还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的代表,所以,只有先推翻军阀的统治,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孙中山合作,推动中国工农运动向前发展;经过东征北伐,反抗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通过与帝国主义的代表国民党新军阀开展了激烈的斗争,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当日本势力开始侵华时,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的反抗日本的主张,并且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民族于危亡时期,中共与国民党捐弃前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进抗战,通过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牵制大批日军主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争得民族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特殊的国情和国际背景,中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承认。但新中国政权在与苏联的交往中,仍然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由于新中国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50年代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上是停滞的。在60年代初,中苏交恶,我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也几乎停滞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在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确立了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们利益的苦果。”[8]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中日、中苏等的关系也恢复正常化,与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这是新时期独立自主方针的体现,也是独立自主方针的胜利。   (三)红色精神与爱国统一   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是人民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追求者中华民族的统一,体现了民族的利益,是正义的追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开发了祖国的江山,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团结统一,深深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9]天下本一家,只有团结统一,才能结束战乱,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才能繁荣,民族才能和睦,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正是随着历史上多次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才形成我们目前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翻开这些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兴奋。在近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大门,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文化之根,凝聚了各族人民的鲜血和生命,各族人民誓死捍卫共同的祖先留下来的共同疆域。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主张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在抗日战争初期明确提出的“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族间的平等”这一纲领,代表着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袖都非常重视团结统一的工作。国共的三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极力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有力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宪法,制订了详细的国家政策,规定了民族平等的政策。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主张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与“台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并倡导和培育红色文化,适应了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时代放着社会现实的需要,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高度统一。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引领着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中国人民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   注释:   [1]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1997.11   [2]赵存生、宇文利.民族振兴与民族精神[J].学海,2003(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5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人民出版社,1991.1005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180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1-162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32   [9]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37   作者简介:   张正兴 男 1990年5月24日,满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 129920003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


    相关文章

    2014红色足迹团队暑期实践总结报告

    W 2014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题目: "红色足迹"团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主题: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 学 院: 商学院 团队名称: 红色足迹团队 团队成员: 张崇阳.张文馨.窦晶晶.李雯丽.朱璐璐. 李飞 ...

    红色经典活动方案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直机关工委、宁夏广播电视总奖于7月上旬至10月联合举办《红色经典歌曲》主题活动,请予以协助支持。   附件:红色经 ...

    红色教育方案doc

    发掘优质资源 彰显红色教育 --------------新市镇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

    挖掘红色文化,打造城市文化符号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昨日,"党的领导与红色文化传承--纪念建军85周年暨中国红色学会座谈会"在昌召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 ...

    关于革命传统教育的暑期三下乡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xx年8月3日-xx年8月12日 调研单位:xx省xx县教育局 摘要 xx年8月3日至12日,xx财经大学"红色之旅"革命教育服务团到xx省xx县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本次调研中,队员们主要围 ...

    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

    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 先秦典籍<管子•牧民>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 ...

    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成为了我校"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一员.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活动中,我参观了延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以及路遥文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思德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并集体 ...

    弘扬太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 ...

    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