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选派"第一书记"

  近年来,启东市深入实施“强基工程”、“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261个行政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仍有16个村被确定为南通市级薄弱村。为切实抓好后进村晋位升级,实现后发赶超,2016年以来,启东市委按照“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标准,通过市镇联动的方式,为16个后进村配备了“第一书记”,从而实现了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突出精准定位,选好“领头雁”。“定村”。启东市对全市所有村进行逐个走访调研,了解掌握每个村的基本情况,逐一排查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瓶颈,并经所在乡镇党委同意后,最终确定“第一书记”派驻村的“选人”。为选出政治素质好、法纪观念强、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经个人报名、组织推荐,根据派驻村组织软弱涣散、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同实际,按照“部门对应、专业相符、资源互补”原则,择优确定拟选派人选,并经考察、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后,下派到村任职。   突出精准定责,种好“责任田”。为“第一书记”量身定制了“五个一”的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五个一”的目标即,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赢得一个好口碑。“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同时,将“第一书记”的具体工作细化为36项具体责任,通过精准定责,督促“第一书记”切实履行农村发展“第一责任人”责任,指导并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   突出精准培育,提升“适应性”。“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市委召开全市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集体谈话会,常委部长与“第一书记”进行集体谈话,提要求、鼓干劲、明纪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采取涉农部门主要领导集中讲授和现场教学方式,帮助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情况。同时,将“第一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第一书记”定期谈话、考察等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交流点评会,了解情况,推进工作。各派驻乡镇党委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作为“工作导师”开展“传帮带”,帮助熟悉农村环境、掌握工作方法。各派出单位把“第一书记”任职村作为本单位联系点,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突出精准管理,激发“创造力”。实行市委组织部宏观管理和乡镇党委为主、派出单位为辅的日常管理机制,通过建立驻村联户、工作例会、工作日志、请销假等一系列制度,及时跟踪了解“第一书记”的现实表现和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研究制定《启东市驻村“第一书记”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把“第一书记”单独作为一个考核群体,提高优秀等次的比例,考核优秀的提请市委市政府表彰,考核结果作为选派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自2016年起,将原有的“第一书记”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1500元,确保选派干部能安身、安心在农村工作。   启东市“第一书记”在强化基层基础、化解村级债务、为民服务代理、村庄环境整治、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累计走访群众3200人次,扶贫帮困330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近400个,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新建高效农业项目2600多亩,兴办引进项目18个,新建村级公路149公里、农桥15座,取得了良好成效,选派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发展村级经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培养锻炼基层干部的“三赢”。   实践证明,启东市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既有效解决了派驻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把抓党建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成和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战斗堡垒。二是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书记”的核心任务。将更高水平小康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摆在“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努力使薄弱村强起来、百姓富起来。三是坚持把统筹各方力量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紧紧依靠“第一书记”管理单位和派出单位的职能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助推“第一书记”破解难题,办好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书记效能。四是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的根本标准。推动“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坚持驻村工作服务,切实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服务员,以实际成效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五是坚持把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作为“第一书记”的基本要求。引导“第一书记”真正发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切实把农村当作“磨刀石”、“炼金炉”,在基层实践中砥砺成长。   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持续放大驻村工作效应,深化“第一书记”工作品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结合启东实际,下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精确定位,改进方法。选派“第一书记”这项决策部署是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做出的,主要是给基础薄弱的基层党组织打一剂“强心针”。要找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规律性问题,找到强基固本的良方,防止问题周期性反复出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拓宽选派来源,不仅要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发展前途、热爱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还要选派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二线干部去基层引领发展;进一步改进评价机制,不能单纯看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桥、增加了多少村营收入,更重要的是看是否帮助派驻村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做出系统谋划,进一步对全市农村情况进行调研,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了解掌握基层对“第一书记”的需求意向,筛选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脆弱、环境整治任务重、信访维稳任务重的“三弱两重”村名单,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选派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兼顾,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大抓基层基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任务,不断拓展“第一书记”的工作内涵,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待遇保障、选拔使用、动态调整等制度,持续增强“第一书记”队伍活力,持续增强“第一书记”的品牌效应。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一是集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制定选派计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农工办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选派工作,在政策制定、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切实加强业务指导。要求选派单位从大局出发,克服部门工作局限,认真落实选派计划,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基层工作、基层迫切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担任第一书记。二是从严抓好管理,加强督查指导,组织学习培训、现场观摩,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培育选树各类典型,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强化考核激励,优化实绩考核细则,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考核奖惩,让干事创业的人得到更多机会,让业绩突出的人得到重用。三是大力帮扶支持。组织部门当好“第一书记之家”,与他们勤沟通,对他们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乡镇党委把第一书记当自家人,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帮助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派出单位当好“后勤部长”、坚强后盾,严格落实“第一书记”相关待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干事后顾之忧,真正形成“一人在村、全局在村”工作局面。   责任编辑:钱国华

  近年来,启东市深入实施“强基工程”、“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261个行政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仍有16个村被确定为南通市级薄弱村。为切实抓好后进村晋位升级,实现后发赶超,2016年以来,启东市委按照“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标准,通过市镇联动的方式,为16个后进村配备了“第一书记”,从而实现了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突出精准定位,选好“领头雁”。“定村”。启东市对全市所有村进行逐个走访调研,了解掌握每个村的基本情况,逐一排查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瓶颈,并经所在乡镇党委同意后,最终确定“第一书记”派驻村的“选人”。为选出政治素质好、法纪观念强、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经个人报名、组织推荐,根据派驻村组织软弱涣散、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同实际,按照“部门对应、专业相符、资源互补”原则,择优确定拟选派人选,并经考察、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后,下派到村任职。   突出精准定责,种好“责任田”。为“第一书记”量身定制了“五个一”的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五个一”的目标即,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赢得一个好口碑。“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同时,将“第一书记”的具体工作细化为36项具体责任,通过精准定责,督促“第一书记”切实履行农村发展“第一责任人”责任,指导并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   突出精准培育,提升“适应性”。“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市委召开全市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集体谈话会,常委部长与“第一书记”进行集体谈话,提要求、鼓干劲、明纪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采取涉农部门主要领导集中讲授和现场教学方式,帮助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情况。同时,将“第一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第一书记”定期谈话、考察等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交流点评会,了解情况,推进工作。各派驻乡镇党委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作为“工作导师”开展“传帮带”,帮助熟悉农村环境、掌握工作方法。各派出单位把“第一书记”任职村作为本单位联系点,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突出精准管理,激发“创造力”。实行市委组织部宏观管理和乡镇党委为主、派出单位为辅的日常管理机制,通过建立驻村联户、工作例会、工作日志、请销假等一系列制度,及时跟踪了解“第一书记”的现实表现和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研究制定《启东市驻村“第一书记”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把“第一书记”单独作为一个考核群体,提高优秀等次的比例,考核优秀的提请市委市政府表彰,考核结果作为选派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自2016年起,将原有的“第一书记”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1500元,确保选派干部能安身、安心在农村工作。   启东市“第一书记”在强化基层基础、化解村级债务、为民服务代理、村庄环境整治、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累计走访群众3200人次,扶贫帮困330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近400个,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新建高效农业项目2600多亩,兴办引进项目18个,新建村级公路149公里、农桥15座,取得了良好成效,选派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发展村级经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培养锻炼基层干部的“三赢”。   实践证明,启东市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既有效解决了派驻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把抓党建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成和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战斗堡垒。二是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书记”的核心任务。将更高水平小康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摆在“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努力使薄弱村强起来、百姓富起来。三是坚持把统筹各方力量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紧紧依靠“第一书记”管理单位和派出单位的职能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助推“第一书记”破解难题,办好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书记效能。四是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的根本标准。推动“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坚持驻村工作服务,切实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服务员,以实际成效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五是坚持把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作为“第一书记”的基本要求。引导“第一书记”真正发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切实把农村当作“磨刀石”、“炼金炉”,在基层实践中砥砺成长。   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持续放大驻村工作效应,深化“第一书记”工作品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结合启东实际,下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精确定位,改进方法。选派“第一书记”这项决策部署是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做出的,主要是给基础薄弱的基层党组织打一剂“强心针”。要找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规律性问题,找到强基固本的良方,防止问题周期性反复出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拓宽选派来源,不仅要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发展前途、热爱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还要选派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二线干部去基层引领发展;进一步改进评价机制,不能单纯看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桥、增加了多少村营收入,更重要的是看是否帮助派驻村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做出系统谋划,进一步对全市农村情况进行调研,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了解掌握基层对“第一书记”的需求意向,筛选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脆弱、环境整治任务重、信访维稳任务重的“三弱两重”村名单,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选派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兼顾,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大抓基层基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任务,不断拓展“第一书记”的工作内涵,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待遇保障、选拔使用、动态调整等制度,持续增强“第一书记”队伍活力,持续增强“第一书记”的品牌效应。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一是集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制定选派计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农工办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选派工作,在政策制定、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切实加强业务指导。要求选派单位从大局出发,克服部门工作局限,认真落实选派计划,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基层工作、基层迫切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担任第一书记。二是从严抓好管理,加强督查指导,组织学习培训、现场观摩,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培育选树各类典型,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强化考核激励,优化实绩考核细则,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考核奖惩,让干事创业的人得到更多机会,让业绩突出的人得到重用。三是大力帮扶支持。组织部门当好“第一书记之家”,与他们勤沟通,对他们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乡镇党委把第一书记当自家人,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帮助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派出单位当好“后勤部长”、坚强后盾,严格落实“第一书记”相关待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干事后顾之忧,真正形成“一人在村、全局在村”工作局面。   责任编辑:钱国华


    相关文章

    绵竹市"三步走"精心组织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绵竹市"三步走"精心组织选派优秀机关干 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时,绵竹市"三步走"选好.派好" ...

    驻村扶贫调研报告

    驻村扶贫调研报告 近日,xx 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深入1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乡有关驻村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与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 ...

    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标题 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各乡镇.行业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明党的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切实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各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有力推动全县精准 ...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系列之三:梁平县 发布时间:2016-02-01   发布人:重庆市扶贫办超级管理员    阅览次数:1719次       [打印] [关闭浏览] 梁平县紧紧围绕贫困户越线.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的目标任务,广泛宣传 ...

    党建扶贫借力大数据 美丽乡村来了"双书记"

    近年来,安顺市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运用大数据管理手段,探索了"上有红云(党建云).下有基地(党建基地).中间走进双书记(帮村书记.第一书记)"的党建扶贫新模式,带动农村发展步入快车道. 运用大数据精准帮扶 走进安顺市石 ...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 根据x ...

    村精准扶贫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精准扶贫的思想动员会,也是工作部署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市级领导精准扶贫集中调研情况,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9个配套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已经 ...

    安龙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

    中共安龙县委   安龙县人民政府 (2016年2月18日) 尊敬的敬贵书记.督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关于对各县(市).义龙试验区脱贫攻坚有关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州办发电[2016]9号)要求,现我就安龙县脱贫攻 ...

    镇原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推行"五好"工作法

    镇原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推行"五好"工作法 镇原县紧盯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将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落实"1+20"精准扶贫工作意见方案的主要抓手,采取"五个好" ...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 为摸清**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度工作安排,8月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的率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