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

★整理by 健★

※注明:加下划线的名词是书本上要求的关键概念!后面的页码是对应的概念

出现在书中的位置※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关键概念: 宏观经济学 总量分析法 增长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关键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1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 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P1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P14)

最终产品(final good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P1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P14) 产品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P15)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5) 名义GDP (nominal GDP):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

实际GDP (real 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

GDP/实际GDP 。(P16)

消费(Consumption ):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P18)

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P18)

非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P18)

投资(Investment ):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P18)

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P18)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P18)

折旧(depreciation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P18)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P18)

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P18)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P18)

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P19)

净出口(Net Export):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X 表示出口(Export ),M 表示进口(Import ),(X-M )就是净出口。(P19)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P19)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P19)

工资或薪金:劳动者的报酬。(P20)

利息净额(或净利息):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P20)

租金: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P20)

间接税: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款。(P20)

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P20)

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P20)

公司税前利润: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P21)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P22)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P22)

: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22)

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P22)

储蓄-投资恒等式:(P24-P26)

● 两部门经济中的:居民户和厂商(企业)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

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 三部门经济中的: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 C+I+G;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 r , T0表示全部税收,T r 表示政府

转移支付,T 表示政府净收入);

I=S+(T-G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

式;

T>G差额为预算盈余;T

● 四部门经济中的: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

I=S+(T-G )+(M-X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资恒

等式;

M>X本国为贸易逆差;M

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P27)

GDP 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 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

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 分为总值和净值。(P28)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P28)

环境降级成本: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P28)

环境保护支出: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P28)

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P28)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P28)

公式:

●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

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

GNP=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 (P16)

● 实际GDP =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P16)

● 生产法: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17)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

●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

来计算GDP 。(P16-P17)

GDP=C+I+G+NX

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 收入法: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20-P21)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P22)

●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22)

●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收入+个人

利息收入 (P22)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 (P22)

● 绿色GDP 总值=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P28)

● 绿色GDP 净值=绿色GDP 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P28)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S.:书本上P60“从总需求的角度看:”的公式中“进口-出口”应改为“出口-进口”,P62倒数第十行“从而居民心入增加…”应改为“从而居民收入增加…”,

P66第四个公式的分子“-β”应改为“1-β”,P68本章小结中第5点

“c+i+g=c+i+g+(x-m)”应改为“c+s+t=c+i+g+(x-m)”)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

“消费心理法则”: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

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原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关键概念: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39)

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P39)

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P39)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 表示。(P41)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消费量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c/y),用APC 表示。(P41)

储蓄(saving ):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P44)

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P44)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 表示。(P44)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 表示。(P44)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P48)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P49)

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 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

期中变化不大。

(3) 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

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

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

(4)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

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P51)

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P50)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P50)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P5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P53)

永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P53)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P54)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P54)

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P54)

“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P55)

开放经济: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P60)

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 ):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P61)

投资乘数原理: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一次性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P62)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Δy=K×Δi=Δi ×(1-b)/(1-b)

Δy 表示收入增加量,Δi 表示投资增加量,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P62,P63)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63)

乘数正作用:投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P63)

乘数反作用:减少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减少的规模恰好是投资减少量乘以乘数。(P63)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P6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P65)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P64)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P66)

n

公式:

● 均衡国民收入公式:(P39)

y=c+i

y 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c 表示实际消费(居民和企业实际期

望的消费,即意愿消费,而不是实际发生的),i 表示实际投资(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投资,即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际发生的)。

● 经济均衡的条件:(P40)

E=y

E代表支出,y 代表收入。

●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P40)

y=c+s

●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P40)

i=s

(注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始终等于储蓄”,而均衡国民收入中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均衡条件)。

●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P41)

c=c(y)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c=α+βy

c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

βy 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 平均消费倾向公式:(P41) APC =c y

●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P41) MPC =∆c ∆c dc dc , β= 或 MPC = , β= ∆y ∆y dy dy

(注意:一般情况下,MPC 是递减的,且Δc 是Δy 的一部分,所以0MPC;APC 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

● 储蓄函数数学表达式:(P44)

s=y-c=y-c(y)=s(y)

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P44) APS =s y

● 边际储蓄倾向的公式为:(P44) MPS =∆s ds 或 MPS = dy ∆y

(注意:0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P46-P47)

(1) 消费函数(c )和储蓄函数(s )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 )

c=α+βy

s=-α+(1-β)y

(2) APC 和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 都随收入增加

而递增,但APC

(3) APC+APS=1 , MPC+MPS=1。

● 投资函数:(P48)

i=i(r)

当投资函数为线性时:i=e-dr

e表示与利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dr 是与利率有关的投资,-d 是反映投资与

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P50)

长期消费函数:c=βy, 短期消费函数:c=c0+cy

●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P52)

公式:c=aWR+bYL

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

为工作收入,b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

●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53)

公式:y p =θy+(1-θ)y -1

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y 为当前收入,y -1为过去收入。

●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5-P59)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y=c+s)

总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y=c+i)

当i=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一) 消费—投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和消费函数

(二) 投资—储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投资等于储蓄)和储蓄函数 y =α+i 1-β

●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9-P60)

总支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c+i+g)

总收入: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

额) (y=c+s+t)

当i+g=s+t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c+i+g与45°线的交点)

●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60-P61)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的供给=各种要素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y=c+s+t) 总需求:

国民收入=各种需求+(出口-进口)=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

口-进口) (y=c+i+g+(x -m ))

当(i -s )=(t -g )+(m -x )(投资储蓄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时,国

民收入达到均衡。

●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P63)

Δy=K×Δi=Δi ×(1-b)/(1-b)

Δy 表示收入增加量,Δi 表示投资增加量,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 常见乘数(P63-P67)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 g =Δy/Δg=n 1 1-β

Δg 表示政府支出变动,Δy 表示收入变动,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注:k g 为正值,它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β)的倒数。)

(二)税收乘数

Δy/Δt=kt =β 1-β

Δy 表示收入变动, Δt 表示税收变动,k t 为税收乘数

(注:税收乘数为负数, 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 随税收减少而增加,等于边

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 r =β 1-β

kt r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注: kt r 为正值,表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

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 之比,或边

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四)平衡预算乘数

由Δy =kg Δg+k g Δt=1-β∆g +∆t 和Δg=Δt ,推出: 1-β1-β

∆y ∆y 1-β===1=kb ∆g ∆t 1-β

k b 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

(五)对外贸易乘数

dy 1= 1-β+γd x

γ表示边际进口倾向,(进口m=m0+γy,m 0为自发性进口,1>γ>0), 它表示出口增加

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P.S. :书本P91中顺数第三个公式中“-r y ”应改为“-γy ”,P92化简得到的那个公式中“r =⎛n EP f q ⎫”应改为y + r -∙-⎪w ⎪σσP σ⎭⎝r

⎛γn EP f q ⎫“r =y + ,P93中IS 公式里分母中的“r ”都 r w -σ∙P -σ⎪⎪”σ⎝⎭

应改为 “γ”,注意P76的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

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 分析。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IS-LM-BP 模型。

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储蓄,需求是投资。

投资的决定主要依赖于四个要素: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和企业股票的市场

价值。

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

经济政策变化等。

利率的决定主要就是分析货币的需求。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一般而言,IS 不均衡(即产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 不均衡(即货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利息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

关键概念:

产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P74)

IS 曲线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P74)

经济学中的投资: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实际上它远非常数。(P74)

q>1,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q

:通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可以建立利率r 与国民收入y 之间的关系,LM 曲线就是这一关系的图形。(P79)

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又称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P79)

使用上的灵活性: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P79)

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P79)

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79)

预防动机或称谨慎动机: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79) 货币的预防需求:由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P79)

(注: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用交易性货币需求统称,用L 1表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80) 货币的投机需求:由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80) 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P81) 货币供给:(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 表示)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M 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给(M 2)=M1+定期存款。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M )和实际供给(m ))(P82)

名义货币供给量(M ):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P82) 货币需求:同流动性偏好。(P79)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国民收入。(P89)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用变动货币供应量办法来改变利率和收入。(P89)

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 曲线。(P92)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nx )和净资本流出(F )的差额,用BP 表示。(P92)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BP 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P92)

内部均衡(国内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P93) (注意:IS 和LM 曲线的交点只是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不一定是充

分就业的均衡,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P89)

公式:

● 投资函数:(P74)

i=e-dr

e 为自发投资,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 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P76)

r =α+e 1-β

d -d

-y ● 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P76) r =α+g +e 1-β(1-t )

d d y

⎧i =e -dr ⎪c =α+β(y -T ) ⎪ (注:上式是由⎨推出)

⎪T =ty

⎪⎩y =c +i +g =C +S +T

● 严格的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

r =α+g +e -βT 0

d -1-β(1-t ) y d

⎧i =e -dr ⎪c =α+β(y -T ) ⎪ (注:上式由⎨推出) T =T +ty 0⎪⎪⎩y =c +i +g =C +S +T

● 交易性货币需求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P80)

L 1=L1(y )=ky

y 表示实际收入,k 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 货币的投机动机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P81)

L 2=L2(r)=-hr

h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有负向关系。 ● 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L=L1+L2=L1(y)+L2(r)=ky-hr (P81) L、L 1、L 2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 名义货币供给量(M )、实际货币供给量(m )和一般价格水平(P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M/P (P82)

● 货币市场的均衡:

m=L1(y)+L2(r )=ky-hr (P83) ●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r =ky m hr m -或y =+ (P83) h h k k

● IS-LM 模型:(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α+e 1-β⎧r =-y ⎪⎧i (r ) =s (y ) ⎪d d ⎨或⎨ (P88) ⎩m =L 1(y ) +L 2(r ) ⎪r =ky -m

⎪h h ⎩

● 净出口函数:

nx =q -γy +n EP f

P (P91)

q 、γ和n 均为正参数。γ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

入变动的比率。E 为名义汇率,P f 为外国价格水平,P 为本国价格水平,EP f /P

表示本国实际汇率。净出口正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

入。

● 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中,得到:

α+e +g +q -βt (P91) - y =1-β+γ1-β+γ

● 假定一个国家资本净流出(F )与利率差存在线性关系:

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σ(r w -r ) (P92)

σ>0,为常数;r w 为国外利率;r 为本国利率。

●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nx-F (P92) ●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

nx=F (P92) dr -n EP f

⎛γn EP f q ⎫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r =y + r w -∙ -⎪ ⎪σσP σ⎭⎝

● IS-LM-BP 模型:

α+e +g +q -βt - y =1-β+γ1-β+γ

y =dr -n EP f hr 1⎛M ⎫+ ⎪ k k ⎝P ⎭

r =⎛γn EP f q ⎫ y + r -∙-⎪w ⎪σσP σ⎭⎝

第五章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

(p.s. :书本P103倒数第六行“LM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LM 1”应改为“向右下方移动”;P105顺数第八行“反之,政府增加税收”应改为“政府减少税收”;

P110倒数第二行“总需要曲线A P 1”应改为“总需求曲线A D 1”。)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P104) 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产量。(P107)

按照货币工资(W )和价格水平(P )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P108)

关键概念: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政府需求(G )和国外净需求(NX )构成。(P101) 总需求曲线(AD Curve):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在某一价格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轨迹。(P102、P103)

实际货币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同价格水平的比值,即M/P。(P102)

哈伯勒-皮古效应: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2)

凯恩斯效应: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3)

总需求函数:表示了不同价格(P )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 )之间的函数关系。(P103)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P105) ...

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P105)

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状态。(P107) 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P108)

总供给曲线(AS Curve):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P108)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P108)

它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P110) 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全不能调整;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 和P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P110) 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P115)

高涨:产出增加,价格也上升。(P114)

滞涨: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

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P116)

公式:

● 消费函数:

c=c(y, M/P) (P102)

●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M/P=L1(y)+L2(r) (P102)

● 宏观生产函数:

y=A*f(N,K) (P105)

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A 表示技术水平。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

y=A *f (N , K ) (P106)

A 表示不变的技术水平,K 表示不变的资本存量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

y *=A**F(N *,K *) (P106)

N *表示短期的充分就业量,K *为短期的资本存量,A *表示短期的技术水平;.........

y *为短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

● 实际工资等于货币工资W 除以P ,即W/P。 (P107) ● 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Nd =Nd (W/P) (P107)

N d 表示劳动需求量

● 劳动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 =NS (W/P) (P107)

NS 表示劳动供给量

文字版: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104)

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将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此外需要注意,在包含政府部门的经济中,由于政府的净税收(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简称为税收)会影响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政府的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总需求。具体地说,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政府减少税收,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主要取决于利息率,而利息率又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因而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投资减少。这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将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减少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与私人投资变动的效果一样,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112)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第二,技术变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之,经济中生产方面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P.S. :书本中P131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反之则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应改为

“减少”)

政府调控经济主要有三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P122) 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造成。(P123)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P127)

西方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对外经济管理。(P128) 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129)

供给管理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经济增长政策等。(P129) 对外经济管理(outward economic management)政策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

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协调政策。(P129)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general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selec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P137)

关键概念: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P124)

适应性预期:人们不掌握充分的信息,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并准备随时调整预期。(P125)

理性预期:人们会根据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做出的预期。(P125) 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P126)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objective of macroeconomic policy):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P126)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P126)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P127)

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P127)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P127)

失业者:劳动力中那些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P127)

物价稳定(commodity price stability):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P127)

价格指数: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PPI )和GDP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三种。(P127)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P127)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通过调节总需求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P128) 供给管理(supply management):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等的管理与调节。(P129) 财政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P129)

政府支出: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P130)

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P130)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P130)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P131)

自动调节: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132) 主动调节: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P132)

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P135)

存款准备金(legal reserve):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P135)

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一切影响货币数量的措施。从狭义上讲,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P135/P136)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控的指标。(P136)

可控性:作为中间目标的指标必须能直接处于中央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的作用范围之内。(P136)

相关性:作为中间目标的指标必须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高度相关。(P136)

贴现(rediscounting ):在经济生活中,把客户持未到期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P137)

再贴现:商业银行由于资金不足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卖给中央银行的活动。(P137)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P139)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及行为的总和,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间接宏观调控所依赖的重要场所。(P141)

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各种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狭义的资本市场仅指证券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除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外,还包括在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P141) 场内交易: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证券买卖活动。(P141)

场外交易: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交易,其交易对象大多数是没有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证券。(P142)

金融基础产品(underlying instrument):能够产生衍生产品的传统金融产品。(P142) 金融衍生产品:以某种金融基础产品的存在为前提和买卖对象,其价格亦由金融基础产品决定的金融产品。(P142)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P143)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P145)

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s):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P138)

“内部时滞”:认知、决策和行动的时滞。(P149)

“外部时滞”:从执行政策到政策收到成效的时滞。(P149)

“刺激不足”(under shooting):政策举措过于谨慎,可能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P149) “刺激过度”(over shooting):政策过于激烈,很可能招致通货膨胀。(P149)

货币政策的效果: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帮助,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P151)

松的财政政策(easy fiscal policy):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P159)

松的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及利率,扩大支出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P159)

紧的财政政策(tight fiscal policy):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P159)

紧的货币政策(tight monetary policy):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P159)

公式:

● r R =rN -π (P154)

r R 为实际利率,r N 为名义利率, π为通货膨胀率

● 货币供给的所谓“单一法则”: (P155) 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合理的物价上涨率

表格们:

● 财政政策分类(P129)

● 西方国家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P137)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效应(P159)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如觉得本归纳有问题,请立即与本人联系,谢谢~

宏观经济学

★整理by 健★

※注明:加下划线的名词是书本上要求的关键概念!后面的页码是对应的概念

出现在书中的位置※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关键概念: 宏观经济学 总量分析法 增长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关键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1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 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P1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P14)

最终产品(final good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P1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P14) 产品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P15)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5) 名义GDP (nominal GDP):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

实际GDP (real 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

GDP/实际GDP 。(P16)

消费(Consumption ):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P18)

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P18)

非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P18)

投资(Investment ):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P18)

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P18)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P18)

折旧(depreciation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P18)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P18)

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P18)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P18)

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P19)

净出口(Net Export):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X 表示出口(Export ),M 表示进口(Import ),(X-M )就是净出口。(P19)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P19)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P19)

工资或薪金:劳动者的报酬。(P20)

利息净额(或净利息):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P20)

租金: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P20)

间接税: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款。(P20)

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P20)

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P20)

公司税前利润: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P21)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P22)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P22)

: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22)

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P22)

储蓄-投资恒等式:(P24-P26)

● 两部门经济中的:居民户和厂商(企业)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

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 三部门经济中的: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 C+I+G;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 r , T0表示全部税收,T r 表示政府

转移支付,T 表示政府净收入);

I=S+(T-G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

式;

T>G差额为预算盈余;T

● 四部门经济中的: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

I=S+(T-G )+(M-X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资恒

等式;

M>X本国为贸易逆差;M

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P27)

GDP 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 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

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 分为总值和净值。(P28)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P28)

环境降级成本: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P28)

环境保护支出: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P28)

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P28)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P28)

公式:

●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

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

GNP=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 (P16)

● 实际GDP =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P16)

● 生产法: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17)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

●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

来计算GDP 。(P16-P17)

GDP=C+I+G+NX

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 收入法: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20-P21)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P22)

●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22)

●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收入+个人

利息收入 (P22)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 (P22)

● 绿色GDP 总值=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P28)

● 绿色GDP 净值=绿色GDP 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P28)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S.:书本上P60“从总需求的角度看:”的公式中“进口-出口”应改为“出口-进口”,P62倒数第十行“从而居民心入增加…”应改为“从而居民收入增加…”,

P66第四个公式的分子“-β”应改为“1-β”,P68本章小结中第5点

“c+i+g=c+i+g+(x-m)”应改为“c+s+t=c+i+g+(x-m)”)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

“消费心理法则”: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

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原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关键概念: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39)

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P39)

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P39)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 表示。(P41)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消费量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c/y),用APC 表示。(P41)

储蓄(saving ):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P44)

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P44)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 表示。(P44)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 表示。(P44)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P48)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P49)

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 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

期中变化不大。

(3) 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

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

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

(4)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

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P51)

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P50)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P50)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P5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P53)

永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P53)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P54)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P54)

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P54)

“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P55)

开放经济: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P60)

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 ):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P61)

投资乘数原理: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一次性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P62)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Δy=K×Δi=Δi ×(1-b)/(1-b)

Δy 表示收入增加量,Δi 表示投资增加量,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P62,P63)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63)

乘数正作用:投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P63)

乘数反作用:减少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减少的规模恰好是投资减少量乘以乘数。(P63)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P6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P65)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P64)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P66)

n

公式:

● 均衡国民收入公式:(P39)

y=c+i

y 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c 表示实际消费(居民和企业实际期

望的消费,即意愿消费,而不是实际发生的),i 表示实际投资(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投资,即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际发生的)。

● 经济均衡的条件:(P40)

E=y

E代表支出,y 代表收入。

●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P40)

y=c+s

●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P40)

i=s

(注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始终等于储蓄”,而均衡国民收入中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均衡条件)。

●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P41)

c=c(y)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c=α+βy

c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

βy 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 平均消费倾向公式:(P41) APC =c y

●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P41) MPC =∆c ∆c dc dc , β= 或 MPC = , β= ∆y ∆y dy dy

(注意:一般情况下,MPC 是递减的,且Δc 是Δy 的一部分,所以0MPC;APC 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

● 储蓄函数数学表达式:(P44)

s=y-c=y-c(y)=s(y)

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P44) APS =s y

● 边际储蓄倾向的公式为:(P44) MPS =∆s ds 或 MPS = dy ∆y

(注意:0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P46-P47)

(1) 消费函数(c )和储蓄函数(s )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 )

c=α+βy

s=-α+(1-β)y

(2) APC 和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 都随收入增加

而递增,但APC

(3) APC+APS=1 , MPC+MPS=1。

● 投资函数:(P48)

i=i(r)

当投资函数为线性时:i=e-dr

e表示与利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dr 是与利率有关的投资,-d 是反映投资与

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P50)

长期消费函数:c=βy, 短期消费函数:c=c0+cy

●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P52)

公式:c=aWR+bYL

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

为工作收入,b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

●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53)

公式:y p =θy+(1-θ)y -1

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y 为当前收入,y -1为过去收入。

●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5-P59)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y=c+s)

总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y=c+i)

当i=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一) 消费—投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和消费函数

(二) 投资—储蓄法:联立收入均衡式(投资等于储蓄)和储蓄函数 y =α+i 1-β

●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9-P60)

总支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c+i+g)

总收入: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

额) (y=c+s+t)

当i+g=s+t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c+i+g与45°线的交点)

●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60-P61)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的供给=各种要素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y=c+s+t) 总需求:

国民收入=各种需求+(出口-进口)=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

口-进口) (y=c+i+g+(x -m ))

当(i -s )=(t -g )+(m -x )(投资储蓄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时,国

民收入达到均衡。

●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P63)

Δy=K×Δi=Δi ×(1-b)/(1-b)

Δy 表示收入增加量,Δi 表示投资增加量,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 常见乘数(P63-P67)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 g =Δy/Δg=n 1 1-β

Δg 表示政府支出变动,Δy 表示收入变动,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注:k g 为正值,它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β)的倒数。)

(二)税收乘数

Δy/Δt=kt =β 1-β

Δy 表示收入变动, Δt 表示税收变动,k t 为税收乘数

(注:税收乘数为负数, 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 随税收减少而增加,等于边

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 r =β 1-β

kt r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注: kt r 为正值,表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

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 之比,或边

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四)平衡预算乘数

由Δy =kg Δg+k g Δt=1-β∆g +∆t 和Δg=Δt ,推出: 1-β1-β

∆y ∆y 1-β===1=kb ∆g ∆t 1-β

k b 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

(五)对外贸易乘数

dy 1= 1-β+γd x

γ表示边际进口倾向,(进口m=m0+γy,m 0为自发性进口,1>γ>0), 它表示出口增加

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P.S. :书本P91中顺数第三个公式中“-r y ”应改为“-γy ”,P92化简得到的那个公式中“r =⎛n EP f q ⎫”应改为y + r -∙-⎪w ⎪σσP σ⎭⎝r

⎛γn EP f q ⎫“r =y + ,P93中IS 公式里分母中的“r ”都 r w -σ∙P -σ⎪⎪”σ⎝⎭

应改为 “γ”,注意P76的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

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 分析。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IS-LM-BP 模型。

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储蓄,需求是投资。

投资的决定主要依赖于四个要素: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和企业股票的市场

价值。

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

经济政策变化等。

利率的决定主要就是分析货币的需求。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一般而言,IS 不均衡(即产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 不均衡(即货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利息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

关键概念:

产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P74)

IS 曲线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P74)

经济学中的投资: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实际上它远非常数。(P74)

q>1,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q

:通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可以建立利率r 与国民收入y 之间的关系,LM 曲线就是这一关系的图形。(P79)

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又称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P79)

使用上的灵活性: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P79)

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P79)

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79)

预防动机或称谨慎动机: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79) 货币的预防需求:由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P79)

(注: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用交易性货币需求统称,用L 1表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80) 货币的投机需求:由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P80) 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P81) 货币供给:(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 表示)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M 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给(M 2)=M1+定期存款。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M )和实际供给(m ))(P82)

名义货币供给量(M ):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P82) 货币需求:同流动性偏好。(P79)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国民收入。(P89)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用变动货币供应量办法来改变利率和收入。(P89)

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 曲线。(P92)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nx )和净资本流出(F )的差额,用BP 表示。(P92)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BP 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P92)

内部均衡(国内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P93) (注意:IS 和LM 曲线的交点只是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不一定是充

分就业的均衡,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P89)

公式:

● 投资函数:(P74)

i=e-dr

e 为自发投资,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 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P76)

r =α+e 1-β

d -d

-y ● 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P76) r =α+g +e 1-β(1-t )

d d y

⎧i =e -dr ⎪c =α+β(y -T ) ⎪ (注:上式是由⎨推出)

⎪T =ty

⎪⎩y =c +i +g =C +S +T

● 严格的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

r =α+g +e -βT 0

d -1-β(1-t ) y d

⎧i =e -dr ⎪c =α+β(y -T ) ⎪ (注:上式由⎨推出) T =T +ty 0⎪⎪⎩y =c +i +g =C +S +T

● 交易性货币需求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P80)

L 1=L1(y )=ky

y 表示实际收入,k 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 货币的投机动机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P81)

L 2=L2(r)=-hr

h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有负向关系。 ● 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L=L1+L2=L1(y)+L2(r)=ky-hr (P81) L、L 1、L 2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 名义货币供给量(M )、实际货币供给量(m )和一般价格水平(P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M/P (P82)

● 货币市场的均衡:

m=L1(y)+L2(r )=ky-hr (P83) ●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r =ky m hr m -或y =+ (P83) h h k k

● IS-LM 模型:(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α+e 1-β⎧r =-y ⎪⎧i (r ) =s (y ) ⎪d d ⎨或⎨ (P88) ⎩m =L 1(y ) +L 2(r ) ⎪r =ky -m

⎪h h ⎩

● 净出口函数:

nx =q -γy +n EP f

P (P91)

q 、γ和n 均为正参数。γ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

入变动的比率。E 为名义汇率,P f 为外国价格水平,P 为本国价格水平,EP f /P

表示本国实际汇率。净出口正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

入。

● 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中,得到:

α+e +g +q -βt (P91) - y =1-β+γ1-β+γ

● 假定一个国家资本净流出(F )与利率差存在线性关系:

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σ(r w -r ) (P92)

σ>0,为常数;r w 为国外利率;r 为本国利率。

●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nx-F (P92) ●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

nx=F (P92) dr -n EP f

⎛γn EP f q ⎫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r =y + r w -∙ -⎪ ⎪σσP σ⎭⎝

● IS-LM-BP 模型:

α+e +g +q -βt - y =1-β+γ1-β+γ

y =dr -n EP f hr 1⎛M ⎫+ ⎪ k k ⎝P ⎭

r =⎛γn EP f q ⎫ y + r -∙-⎪w ⎪σσP σ⎭⎝

第五章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

(p.s. :书本P103倒数第六行“LM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LM 1”应改为“向右下方移动”;P105顺数第八行“反之,政府增加税收”应改为“政府减少税收”;

P110倒数第二行“总需要曲线A P 1”应改为“总需求曲线A D 1”。)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P104) 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产量。(P107)

按照货币工资(W )和价格水平(P )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P108)

关键概念: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政府需求(G )和国外净需求(NX )构成。(P101) 总需求曲线(AD Curve):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在某一价格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轨迹。(P102、P103)

实际货币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同价格水平的比值,即M/P。(P102)

哈伯勒-皮古效应: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2)

凯恩斯效应: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3)

总需求函数:表示了不同价格(P )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 )之间的函数关系。(P103)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P105) ...

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P105)

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状态。(P107) 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P108)

总供给曲线(AS Curve):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P108)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P108)

它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P110) 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全不能调整;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 和P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P110) 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P115)

高涨:产出增加,价格也上升。(P114)

滞涨: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

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P116)

公式:

● 消费函数:

c=c(y, M/P) (P102)

●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M/P=L1(y)+L2(r) (P102)

● 宏观生产函数:

y=A*f(N,K) (P105)

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A 表示技术水平。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

y=A *f (N , K ) (P106)

A 表示不变的技术水平,K 表示不变的资本存量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

y *=A**F(N *,K *) (P106)

N *表示短期的充分就业量,K *为短期的资本存量,A *表示短期的技术水平;.........

y *为短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

● 实际工资等于货币工资W 除以P ,即W/P。 (P107) ● 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Nd =Nd (W/P) (P107)

N d 表示劳动需求量

● 劳动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 =NS (W/P) (P107)

NS 表示劳动供给量

文字版: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104)

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将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此外需要注意,在包含政府部门的经济中,由于政府的净税收(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简称为税收)会影响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政府的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总需求。具体地说,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政府减少税收,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主要取决于利息率,而利息率又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因而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投资减少。这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将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减少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与私人投资变动的效果一样,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112)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第二,技术变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之,经济中生产方面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P.S. :书本中P131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反之则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应改为

“减少”)

政府调控经济主要有三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P122) 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造成。(P123)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P127)

西方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对外经济管理。(P128) 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129)

供给管理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经济增长政策等。(P129) 对外经济管理(outward economic management)政策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

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协调政策。(P129)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general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selec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P137)

关键概念: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P124)

适应性预期:人们不掌握充分的信息,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并准备随时调整预期。(P125)

理性预期:人们会根据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做出的预期。(P125) 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P126)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objective of macroeconomic policy):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P126)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P126)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P127)

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P127)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P127)

失业者:劳动力中那些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P127)

物价稳定(commodity price stability):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P127)

价格指数: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PPI )和GDP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三种。(P127)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P127)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通过调节总需求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P128) 供给管理(supply management):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等的管理与调节。(P129) 财政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P129)

政府支出: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P130)

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P130)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P130)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P131)

自动调节: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132) 主动调节: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P132)

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P135)

存款准备金(legal reserve):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P135)

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一切影响货币数量的措施。从狭义上讲,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P135/P136)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控的指标。(P136)

可控性:作为中间目标的指标必须能直接处于中央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的作用范围之内。(P136)

相关性:作为中间目标的指标必须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高度相关。(P136)

贴现(rediscounting ):在经济生活中,把客户持未到期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P137)

再贴现:商业银行由于资金不足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卖给中央银行的活动。(P137)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P139)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及行为的总和,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间接宏观调控所依赖的重要场所。(P141)

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各种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狭义的资本市场仅指证券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除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外,还包括在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P141) 场内交易: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证券买卖活动。(P141)

场外交易: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交易,其交易对象大多数是没有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证券。(P142)

金融基础产品(underlying instrument):能够产生衍生产品的传统金融产品。(P142) 金融衍生产品:以某种金融基础产品的存在为前提和买卖对象,其价格亦由金融基础产品决定的金融产品。(P142)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P143)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P145)

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s):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P138)

“内部时滞”:认知、决策和行动的时滞。(P149)

“外部时滞”:从执行政策到政策收到成效的时滞。(P149)

“刺激不足”(under shooting):政策举措过于谨慎,可能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P149) “刺激过度”(over shooting):政策过于激烈,很可能招致通货膨胀。(P149)

货币政策的效果: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帮助,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P151)

松的财政政策(easy fiscal policy):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P159)

松的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及利率,扩大支出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P159)

紧的财政政策(tight fiscal policy):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P159)

紧的货币政策(tight monetary policy):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P159)

公式:

● r R =rN -π (P154)

r R 为实际利率,r N 为名义利率, π为通货膨胀率

● 货币供给的所谓“单一法则”: (P155) 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合理的物价上涨率

表格们:

● 财政政策分类(P129)

● 西方国家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P137)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效应(P159)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如觉得本归纳有问题,请立即与本人联系,谢谢~


    相关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说课稿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1级思政行知班 姓名:武佳琦 学号:2011041682 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人武佳琦,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l ...

    论管理的性质

    论管理的性质 作者:永胜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24期 摘要:人类社会活动处处存在管理,管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因素.本文通过中外研究文献讨论,吸收东西方管理思想,从计量经济学的一般方法演绎推理,在实践检验上从 ...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注:本解析只是根据个人经验并结合一些参考书总结出来,仅供参考.红色标记为较重要的.) 绪论 要求一般性了解,知道经济学说史的发展脉络.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 ...

    原子的教案

    篇一: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执教: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伍艳萍 指导: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 孟庆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 ...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归纳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归纳 凯程教育集训营汇集了全国考研各个领域的名教授与一线名师授课,确保授课质量.已经来凯程教授过课程的名家有李海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进行政治授课).徐之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进行政治授课).索玉柱(北京大学英语 ...

    高一教案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能力 ...

    [微观经济学]

    自己收藏的 觉得很有用 故上传到百度 与大家一起分享! <微观经济学> 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

    人行研究生录取情况

    201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专业复习规划 "五道口"是金融圈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俗称.这是一个多少有点神秘的机构,在金融界大名鼎鼎,圈外很多人对它的正式名字.是不是一所大学,都弄不太清楚. 1982年的3月,在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第一课时) (苏教版化学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目 录 一. 课标分析 ----------------- 3 二. 教材分析----------------- 3 三. 学习对象分析------------- ...

    外经贸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分类汇总

    外经贸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分类汇总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达到.凯程外经贸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外经贸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外经贸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