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微型课教学设计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

旧城中学张文景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3、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复习《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是“六义”。

2、背诵诗歌,由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掌握背诵的方法。

3、体味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用一段文字描绘诗歌的意境(画面)。

4、给诗歌《关雎》或《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参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麦家长篇小说《暗算》颁奖词: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动漫配歌曲《在水一方》,)

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令人遐想,美不胜收)

三、品读背诵,感知手法。(重章叠句及赋比兴)

1、学生背诵,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诗经》“起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快速背诵的。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学生填空:(大屏幕投影)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

四、点拨引导,品味语言。

1、学生描绘画面教师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之美。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学生品味景物描写的“三美”,即“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从景物描写的变化中体味情感,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体味成果渐次打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凄清寂寥焦急惆怅扑朔迷离、美丽动人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朦胧飘渺

板书:

意境美:清凉幽渺的深秋,茂密苍青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水,呈现一种凄清寂寥朦胧的意境。

痴情者的形象:憧憬焦急,热烈倾心,执着追求。

秋水伊人:扑朔迷离,朦胧飘忽

五、拓展赏析,加深理解。

1、背诵《关雎》,进一步体味重章叠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比较两首诗歌内容方面的异同。

大屏幕依次打出:

篇目

艺术手法

内容

关雎

重章叠句

赋比兴

“窈窕淑女”形象优美鲜明。

追求者

热烈向往,执着追求

蒹葭

重章叠句

赋比兴

“秋水伊人”形象朦胧飘忽。

2、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关雎》与《蒹葭》颁奖词,在颁奖词中结束教学。

六、作业

运用网络,再从诗经中找一首运用了赋比兴,并具有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美的诗歌背诵,并推荐给同小组的成员。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

旧城中学张文景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3、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复习《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是“六义”。

2、背诵诗歌,由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掌握背诵的方法。

3、体味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用一段文字描绘诗歌的意境(画面)。

4、给诗歌《关雎》或《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参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麦家长篇小说《暗算》颁奖词: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动漫配歌曲《在水一方》,)

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令人遐想,美不胜收)

三、品读背诵,感知手法。(重章叠句及赋比兴)

1、学生背诵,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诗经》“起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快速背诵的。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学生填空:(大屏幕投影)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

四、点拨引导,品味语言。

1、学生描绘画面教师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之美。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学生品味景物描写的“三美”,即“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从景物描写的变化中体味情感,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体味成果渐次打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凄清寂寥焦急惆怅扑朔迷离、美丽动人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朦胧飘渺

板书:

意境美:清凉幽渺的深秋,茂密苍青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水,呈现一种凄清寂寥朦胧的意境。

痴情者的形象:憧憬焦急,热烈倾心,执着追求。

秋水伊人:扑朔迷离,朦胧飘忽

五、拓展赏析,加深理解。

1、背诵《关雎》,进一步体味重章叠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比较两首诗歌内容方面的异同。

大屏幕依次打出:

篇目

艺术手法

内容

关雎

重章叠句

赋比兴

“窈窕淑女”形象优美鲜明。

追求者

热烈向往,执着追求

蒹葭

重章叠句

赋比兴

“秋水伊人”形象朦胧飘忽。

2、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关雎》与《蒹葭》颁奖词,在颁奖词中结束教学。

六、作业

运用网络,再从诗经中找一首运用了赋比兴,并具有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美的诗歌背诵,并推荐给同小组的成员。


    相关文章

    诗想家No.42ll[放大微雕里的划痕]及其信件往来

    <微型诗>编委成员 主编:风剑心 名誉主编:郭密林 副主编:傅月心  奥冬 编委:山城子 箫鸣 燕荣 鲁午坡 赵汉成 静雪 杜宏艳 晴天愿 <微型诗>主编风剑心诚邀:欢迎更多有志于喜爱.写作.推广微型诗的诗友加入&l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 ...

    杨家埠风筝的形成与发展

    杨家埠风筝的形成与发展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风筝与民间木版年画一样,源远流长.它以造型合理.色彩艳丽.起飞高稳.富有民间乡土气息而自成一家,在中国风筝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于杨家埠风筝,在清代曾流行着一首<十个大姐放风筝>的民歌: ...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专科起点本科 <大学语文>课程入学考试 复 习 资 料 (内部资料) 适用专业:专科升本科层次各文科专业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11月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专科升本科) 复习资料 & ...

    2011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及答案1870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2011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 ...

    2011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及答案2928

    3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011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 ...

    胸中万千沟壑笔下点滴细节

    胸中万千沟壑 笔下点滴细节 --2008年高考二轮复习指导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 安学军 你深知一段历程结束同时就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始.穿过乌云穿过暴雨,你的双翅将强壮有力:你的身姿会更加矫健敏捷:你的天空将更为宽广深邃,你会成为搏击生命长空 ...

    初中文学常识

    初中重点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选自<钱江文艺>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 莫顿亨特 美国 3.<贝壳> 作者 席慕容 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