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2001年第1期(总第144期)

学术论

NO.1,2001

(CumulativelyNO.144)

ACADEMICFORUM

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

——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杨宏郝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系,广西南宁530006)

耋萎竺望等竺黧学冀忽戮警璺娄雯量篓同的,回fi-答么裟姜主票鬟霎鬈翠栗

模式建立起来的;17世纪德国数学家、数理逻辑的

要差乏竺曼煮磐量手要:蠢黧妻==煮:磊耋姜葙磊筹事荔i蓑磊蕃磊磊茄器:姜

型兰全琶黧慧髦碧=慧翌苎按翼苎星妻耄父磊蒿竺筹釜蓑凳笔篙娑鬈震藿蓑翥

论,只要坐下来进行逻辑演算,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7篓吁婆篆罂型2冀全竺量型孽曼霎!黧黧凳竺于昌蓑:蒌蕃;届善言茹嚣曩兰荟乏;奚芸釜藉蕹7…””“…““一”一”“”“

…:?。“。、5置冀■1”““’_L“一”“j-“…”

发现都不是通过逻辑思维,完全是非理性、超釜辑

的心理过程,直觉、灵感、联想等便属于超逻辑的思维形式。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就认为科学创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直觉”,是“超乎人类理智,也超乎客观是明确:纯粹逻辑对于科学创新不是。。如虎添翼”,

警是罟辑思磐。.粤单学.:概念跫髯成蔓程是逻辑思

譬:,概曼进行分析曼作出判竖是逻磐思磐,运用判断进行推理也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规

要量壅等鍪黧篓誉翼譬堡跫翥嚣篱鬻徽搿-.-F--三

严LI亨n‘*!e的翼确妻.跫,零且可重墨警个,篓笋程。亨人

““…~“一”。0

范性、爱妻性、警定譬冀●熹复譬,?9篓念望空翼和

型2墓墨譬詈:寰毳曼产羔要翌麓曼多%羹量夏能提供任何科学的原理。”②现在,持第一种观点的

釜舅磊凳券薹茹!茗薹i磊嘉苗:釜蠢焉蕹虿萎著““”1”…’一”。一“一”“

[收稿日期]2000—10—31

万方数据 

13

第一,从历史来看,逻辑思维方式的变革往往引来科学技术的繁荣。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任何科学都离不开逻辑,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⑥爱因斯坦也说到: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⑦因此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的诞生,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空前的繁荣;培根归纳逻辑的创立,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的出现,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这些都说明逻辑思维对科学创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逻辑思维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

必经之路。英国已故著名学者李约瑟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科技史,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中国人在古代取得过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但近代为什么科学却发生在西方而不是发生在中国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爱因斯坦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⑧台湾已故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曾说:“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科学与技术不能混为一谈,由于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认识不清,以致科学思想的扎根工作长期被忽视了,这才是中国长久以来科学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⑨上海青年学者詹克明也认为:“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而技术则主要是利用自己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科学和技术加以分别考察,就纯科学而言,中国古代科学从来没有真正发达过,而且历来还有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的倾向,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堪称伟大的技术发明,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却找不出任何完整的学术体系和重大的科学理论。”@总之,一些具体知识也许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规律的认识就必须进行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从而最终形成针对某~问题的知识体系,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是片面的、离散的,不能整合成科学理论,只有逻辑思维万 

方数据].1

的加入,才能最终完成科学体系。

第三,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本身就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作为反映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通过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能抽象出该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属属性),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创新,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但逻辑思维便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片面的、现象的层面上,无法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判断不同于直接陈述感官所反映的情况,它是经过逻辑分析加工整理后才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这种断定相对于简单的陈述而言就是一种创新。如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众人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最好是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由此可见任何逻辑判断都不是简单重复所见所闻,而是有逻辑分析的一种主观断定,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推理是从已知的经验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

理三种。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精巧性、必然性、确定性奠定了其在逻辑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不但科学探索过程的逻辑分析、论证需要演绎逻辑,就是在新观点提出时也常常依靠演绎逻辑。如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降速度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重量与其下降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降速度越快。这个观点在一千多年里没有受到丝毫怀疑,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对该观点提出挑战,认为物体的重量与其下降速度没有正比关系,物体不论轻重,其下降速度相同。他的逻辑论证是这样:若把重量大小悬殊的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设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降速度是比A物单独丢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速度会加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其下降速度也悬殊,这样就象一辆快车后面拖着一辆慢车,快车便快不起来,所以A、B两物体捆在一起其下降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于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现了不可解

的逻辑矛盾,最后被否定了。伽俐略曾感慨地说: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在科学史上,“氧化说”取代“燃素说”,“摩擦说”取代“热素说”,“Et心说”战胜“地心说”等等无不闪耀着演绎逻辑的光辉。

归纳推理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其特点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作为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如人们发现金能导电、导热,银、铜、铝、铅、铁、锌等亦如此,金、银、铜、铁、铝、铅、锌等是金属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断定: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电、导热的特征。可见归纳推理自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类比推理也属于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从而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相异)。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已知知识,是原有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知识,是创新思维。如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哈维的“人体亦如是”是新观点,属创新思维。

二、逻辑思维是直觉、灵感、联想的前提和基础

直觉、灵感、联想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想、想象、直觉和灵感……如果形式逻辑的功能在于‘发现’,那么,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则在于‘突破’和‘创新’。”⑨直觉、灵感和联想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创新思维的全部,也不能把它们与逻辑思维完全对立起来,不能说逻辑思维不是创新思维,直觉、灵感、联想才是创新思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创新思维、直觉、灵感、联想的含义。

什么是创新思维?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看法,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冲破旧的条条框框,大胆提出新见解的思维现象。有人称之为“打破现状思维”,并认为这种思维有独特性、系统性、展开目的性等⑩。

万 

方数据什么是直觉、灵感与联想呢?直觉是哲学和心理学术语,虽然人们对直觉的含义的理解和表述各不相同,但一般认为直觉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是一种突然对事物达到深入洞察和本质理解的思维活动;灵感原是文学创作用语,指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高度活跃、敏锐的精神状态。以后把它推广到创新思维活动,当人们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导,思维变得极度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思考的问题出现了“顿悟”。有人就把这种灵感等同于“顿悟”。其实“顿悟”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最高真理”不能分割,对它的觉悟也不能分阶段进行,只能靠“顿悟”实现对“最高真理”的把握。灵感会出现顿悟,但顿悟不等于灵感。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即由一个现实的刺激(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以是语言、符号等)引起对其它事物的映象或想象。这里的“其他事物”既可以是经验以内的也可以是经验以外的,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

的。

综上所述,只要人们不受旧观念、旧规则的约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由于常常与新思想、新见解、新概念相互联系而被人们称为创新思维。当然这里把直觉、灵感、联想称为“非逻辑思联想必须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和基础,理由是:

第一,直觉、灵感、联想是在艰苦的逻辑思维过

程中产生的。在人类发明创造史上,直觉、灵感、联想的作用屡见不鲜,阿基米德泡在浴缸中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树上落下的苹果砸了脑袋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f-j捷列夫在右脚踏上火车的刹那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苯的分子结构等等。然而这些科学家们真的仅靠直觉、的,无论他们各自的顿悟过程是多么奇特有趣,他直在苦苦思索某一问题,曾进行过千万次的逻辑分……可以说若没有逻辑思维作准备,直觉、灵感、联15

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束,敢于思考,敢于创造,敢于突破现状都可称为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由于突破了原有的知识范围,推导出了新知识、新见解,因而其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维”并不是说直觉、灵感和联想与逻辑思维是水火不相容、完全对立的矛盾关系,相反,直觉、灵感和新思维。如有些学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幻灵感和联想顿悟出科学真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顿悟之前他们都一析、推理、论证,如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地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想便不会降临,当然也无法“顿悟”出科学真理。正

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也说:“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没有丰富的直觉。”@

第二,逻辑思维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直觉、灵感和联想只有指向一定目标和方向,才能称为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正如葛润林说的那样:“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

第三,通过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和新概念需要作逻辑的分析、论证。直觉、灵感和联想的特点是没有清晰的逻辑思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如果对一个新思想、新概念没有作出(或不能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人们就不会接受它,而且它也可能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想象或幻想,因此直觉、灵感和联想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逻辑的分析、加工、整理,只有把直觉、灵感和联想的结论和新概念进行逻辑加工才能使它成为一个论证严密的科学观点,因此凯库勒曾风趣地说:“先生们,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

第四,宣觉、灵感和联想是逻辑思维的“中断”和“对接”,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压缩。直觉、灵感和联想因为常常在极短的瞬间产生新思想,思维者自身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巧合,所以常常觉得神奇,疑有神助。其实若能了解直觉、灵感和联想产生的过程,其神秘性就会荡然无存。任何直觉、灵感、联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直觉不过是思维者在无意识状态下调动了记忆库中的知识组块,进行跳跃式的逻辑思维,把逻辑思维逐步进行的逻辑推理程序进行了高度压缩,简化成为对问题的一种直接判断而已。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由于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在大脑中被整理储存,遇到情况这些知识被迅速调动起来,帮助他进行快速的逻辑分析,使他能当机立断,而下级的参谋人员遇到问题则只能按部就班地运用逻辑思维,反复进行分析、推理、思考、论证。同样,经验丰富的商人能迅速捕捉到市场商机,而商学院的学生则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分析,甚至花了很长时间仍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万 

方数据16

态势。由此可见直觉不是“凭空”获得,它是思维者逻辑思维的跳跃和压缩;灵感发生顿悟时总有某种偶然的因素充当媒介,使“中断”了的逻辑思路得以“对接”,如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凯库勒的“蛇梦”等,因为灵感的发生总是由于思维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苦苦思索,百思不解,逻辑思维的信息材料不充分,不够用,逻辑思路被卡住,出现了“缺环”,于是逻辑思维“中断”了,此时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出现,突然激活了大脑皮层,使潜意识中的信息材料被调出,恰好填充了逻辑思路中的“缺环”,于是逻辑思路得到“对接”,豁然畅通;联想与灵感相类似,也是逻辑过程中陷入困境后由于现实发生某种现象(事物或语言、符号)使思维者突然想到了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关于太阳能源问题,天体物理学家们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核反应理论提出后科学家们马上联想到核聚变恰好能解答太阳能源的问题,于是问题便得到了解决。总之,无论是直觉、灵感还是联想,都不可能离开逻辑思维凭空诞生,正如前苏联学者鲁扎文说的那样:“如果认为没有思维在事先预作精细准备的功效,没有对各种猜想、揣测和假说的评判性参照,新观念就可以产生出来都是难以置信的,而在上面这些活动中,逻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①刘放桐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3页。②⑩⑤《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年第5期,第32、35、35页。③杨耀坤:《科学创造思维:内涵、形式、机理》,《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第107页。④黄爱民:《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探求》1994年第3期,第44页。⑤⑥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33、216页。⑦⑧《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99、304、574页。⑨⑩詹克明・李约琴《难题与吴大猷疑惑》,《杂文报》1996年11月19日第2版。⑩刘奎林、杨秀珍:《论非逻辑思维》,《理论探讨))1997年第5期,第59页。⑧陈颖健:《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第16期。⑩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年第7期,第23页。⑩《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2年第4期,第

32页。

[责任编辑:杨丽娜]

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杨宏郝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系,广西,南宁,530006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2001,(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 1981

2.(经济哲学版) 1995(5)

3.杨耀坤 科学创造性思维:内涵、形式、机理[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6)4.黄爱民 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1994(3)5.列宁 哲学笔记 19746.爱因斯坦文集 1976

7.詹克明·李约琴 难题与吴大猷疑惑 19968.刘奎林.杨秀珍 论非逻辑思维 1997(5)9.陈颖健 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 1997(16)

10.葛润林 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 1997(7)11.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 1982(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郭瑞平.GUO Rui-ping 逻辑思维在排球运动技战术创新中的应用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8,25(1)

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创新的准备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是合乎逻辑的,收集整理资料所用的比较、分析等方法,本身就是逻辑方法,创新的创造期、完善期同样受逻辑方法的制约.要掌握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逻辑规律,为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创新提供依据.

2.学位论文 牛志民 学习逻辑学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2006

创新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正是从此出发,通过以下几点来论述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逻辑学的密切关系:

第一部分,简略阐释创新、创新思维、逻辑、逻辑思维的内涵,简单介绍了创新思维的特征以及国内外逻辑学研发的现状。创新思维的特征与逻辑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创新思维就与逻辑学的学习紧密相关。本部分重点在于提出了逻辑学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学习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三个方面:(一)遵守规则与反思规则的意识;(二)程序意识;(三)分析意识,而这三个方面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创新思维而言不可或缺,这些意识的增强无疑会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如果……那么……”这种逻辑结构形式对创新思维培养作用的表现,并简单提及负命题、“或者”、“并且”几种逻辑结构形式也对创新思维具有培养作用。

在本章最后,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逻辑学能训练思维以养成创新思维的生理学理论支持。 结语中针对我国逻辑学教学研发现状,提出加强逻辑学研发的主张。

3.期刊论文 邹桦.ZOU Ye 论逻辑思维与创新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1)

逻辑是研究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创新是到现在才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两者的结合是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许多的思想家都在将思维的注意力瞄准了人类思维自身,力求揭示思维过程中的固有规律,以约束或规范人类思维交流与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的能力又是逻辑思维的精髓和核心.没有逻辑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得益于逻辑思维.所以,任何创新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逻辑法则,违反逻辑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创新.

4.期刊论文 周光明.陈应芬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

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性思维只与直觉、联想、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有关,而与逻辑思维无关.其实,逻辑思维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也要大量使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有创新作用,所以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5.期刊论文 仇瑛.QIU Ying 创新思维中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创新思维成为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创新思维似乎是非逻辑思维的

6.学位论文 张新吾 论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 2009

本文对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创新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国民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关键。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一门科学。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逻辑学教学在培养创新思维中的意义在于: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得出新知。创新思维中逻辑思维是基础,非逻辑思维是关键。重视基础,但必须强调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关键作用。人类在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的非逻

辑思维的创新能量。逻辑思维可以转化为非逻辑思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逻辑学这门学科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就需要把它的知识和训练逐渐内化为在创新思维中起关键作用的潜意识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逻辑教育的形势是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逻辑学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不符合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处。因此,逻辑教学改革应站在培养国民创新思维基础的高度,以开发潜意识为要求改革逻辑学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之为培养国民创新思维服务。

7.期刊论文 王天鹏 对工科教学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思考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20(5)

本文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哲学关系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工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交流,特别是与人文、艺术类学科间的交流;教师应具有多维的思维结构与思辨方式;还应发挥校园美育环境的精神感染功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思维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8.期刊论文 郑津珠.ZHENG Jin-zhu 逻辑与创新--兼谈设置逻辑课的必要性 -天津电大学报2002,6(1)

逻辑思维本身就具有创新的成分和作用,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中西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比较,可以看出逻辑思维的重要.逻辑思维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9.期刊论文 于中林 非逻辑思维的创新品格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1)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违逆人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公众的思维习惯的思维.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与创新对思维的要求多相一致.因此,可以认为非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品格的思维,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10.学位论文 郝耀 试论逻辑在物理学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2007

几乎在同一时期,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思想家们,都将思维的注意力瞄准了人类思维自身,力求解释思维过程中的固有规律,以约束或规范人类思维交流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这是人类对思维过程的自觉反思,也是逻辑体现其价值的过程。从钻木取火到核力发电,从欧几里德空间到黎曼空间,从经典力学对宏观低速物体的直观认识到量子力学对微观客体的波函数统计描述,物理学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创新当中。一部物理学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确立新理论的创新史。

本文从逻辑与物理发现、逻辑与物理理论检验、逻辑与物理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逻辑在物理学知识创新当中的作用。

在物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发现是物理理论螺旋式上升的起点和复归点,是物理理论创新的关键。物理发现并不是简单的灵感、单一的归纳或演绎,它有其内在的逻辑。逻辑在物理发现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类比、模型的助发现功能和理想试验的启发性功能。 物理理论的发现活动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因此,为了获得一个正确、可信的物理理论,对理论进行检验变得不可或缺。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检验能够导致两种结果:确证或证伪。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从后件成立不能证明前件成立;从后件不成立不能证明前件集合中的某一个条件不成立。所以,在充分掌握这些逻辑规则和原理之后,可以进一步理解理论检验的复杂过程,从而深化物理理论的检验。

对经过检验获得的、可信度较高的具体理论进行修改、归并,促进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纵观物理理论的创新过程,会发现创新总是沿着这样一个途径:通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提出尝试性的假说;然后不断修正假说,使之不断逼近事物的本质,逐步发现和证实真实可靠的理论。当这些理论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概念、原理和定律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将其系统化,最终达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其间,假说是物理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形式。从假说的提出到不断修正,再到提出新理论,也成为物理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引证文献(2条)

1.王跃平 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语文教育[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 2003(01)

2.雷红灵 逻辑思维在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lt200101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5日

2001年第1期(总第144期)

学术论

NO.1,2001

(CumulativelyNO.144)

ACADEMICFORUM

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

——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杨宏郝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系,广西南宁530006)

耋萎竺望等竺黧学冀忽戮警璺娄雯量篓同的,回fi-答么裟姜主票鬟霎鬈翠栗

模式建立起来的;17世纪德国数学家、数理逻辑的

要差乏竺曼煮磐量手要:蠢黧妻==煮:磊耋姜葙磊筹事荔i蓑磊蕃磊磊茄器:姜

型兰全琶黧慧髦碧=慧翌苎按翼苎星妻耄父磊蒿竺筹釜蓑凳笔篙娑鬈震藿蓑翥

论,只要坐下来进行逻辑演算,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7篓吁婆篆罂型2冀全竺量型孽曼霎!黧黧凳竺于昌蓑:蒌蕃;届善言茹嚣曩兰荟乏;奚芸釜藉蕹7…””“…““一”一”“”“

…:?。“。、5置冀■1”““’_L“一”“j-“…”

发现都不是通过逻辑思维,完全是非理性、超釜辑

的心理过程,直觉、灵感、联想等便属于超逻辑的思维形式。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就认为科学创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直觉”,是“超乎人类理智,也超乎客观是明确:纯粹逻辑对于科学创新不是。。如虎添翼”,

警是罟辑思磐。.粤单学.:概念跫髯成蔓程是逻辑思

譬:,概曼进行分析曼作出判竖是逻磐思磐,运用判断进行推理也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规

要量壅等鍪黧篓誉翼譬堡跫翥嚣篱鬻徽搿-.-F--三

严LI亨n‘*!e的翼确妻.跫,零且可重墨警个,篓笋程。亨人

““…~“一”。0

范性、爱妻性、警定譬冀●熹复譬,?9篓念望空翼和

型2墓墨譬詈:寰毳曼产羔要翌麓曼多%羹量夏能提供任何科学的原理。”②现在,持第一种观点的

釜舅磊凳券薹茹!茗薹i磊嘉苗:釜蠢焉蕹虿萎著““”1”…’一”。一“一”“

[收稿日期]2000—10—31

万方数据 

13

第一,从历史来看,逻辑思维方式的变革往往引来科学技术的繁荣。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任何科学都离不开逻辑,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⑥爱因斯坦也说到: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⑦因此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的诞生,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空前的繁荣;培根归纳逻辑的创立,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的出现,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这些都说明逻辑思维对科学创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逻辑思维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

必经之路。英国已故著名学者李约瑟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科技史,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中国人在古代取得过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但近代为什么科学却发生在西方而不是发生在中国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爱因斯坦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⑧台湾已故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曾说:“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科学与技术不能混为一谈,由于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认识不清,以致科学思想的扎根工作长期被忽视了,这才是中国长久以来科学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⑨上海青年学者詹克明也认为:“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而技术则主要是利用自己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科学和技术加以分别考察,就纯科学而言,中国古代科学从来没有真正发达过,而且历来还有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的倾向,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堪称伟大的技术发明,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却找不出任何完整的学术体系和重大的科学理论。”@总之,一些具体知识也许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规律的认识就必须进行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从而最终形成针对某~问题的知识体系,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是片面的、离散的,不能整合成科学理论,只有逻辑思维万 

方数据].1

的加入,才能最终完成科学体系。

第三,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本身就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作为反映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通过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能抽象出该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属属性),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创新,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但逻辑思维便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片面的、现象的层面上,无法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判断不同于直接陈述感官所反映的情况,它是经过逻辑分析加工整理后才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这种断定相对于简单的陈述而言就是一种创新。如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众人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最好是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由此可见任何逻辑判断都不是简单重复所见所闻,而是有逻辑分析的一种主观断定,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推理是从已知的经验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

理三种。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精巧性、必然性、确定性奠定了其在逻辑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不但科学探索过程的逻辑分析、论证需要演绎逻辑,就是在新观点提出时也常常依靠演绎逻辑。如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降速度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重量与其下降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降速度越快。这个观点在一千多年里没有受到丝毫怀疑,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对该观点提出挑战,认为物体的重量与其下降速度没有正比关系,物体不论轻重,其下降速度相同。他的逻辑论证是这样:若把重量大小悬殊的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设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降速度是比A物单独丢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速度会加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其下降速度也悬殊,这样就象一辆快车后面拖着一辆慢车,快车便快不起来,所以A、B两物体捆在一起其下降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于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现了不可解

的逻辑矛盾,最后被否定了。伽俐略曾感慨地说: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在科学史上,“氧化说”取代“燃素说”,“摩擦说”取代“热素说”,“Et心说”战胜“地心说”等等无不闪耀着演绎逻辑的光辉。

归纳推理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其特点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作为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如人们发现金能导电、导热,银、铜、铝、铅、铁、锌等亦如此,金、银、铜、铁、铝、铅、锌等是金属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断定: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电、导热的特征。可见归纳推理自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类比推理也属于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从而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相异)。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已知知识,是原有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知识,是创新思维。如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哈维的“人体亦如是”是新观点,属创新思维。

二、逻辑思维是直觉、灵感、联想的前提和基础

直觉、灵感、联想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想、想象、直觉和灵感……如果形式逻辑的功能在于‘发现’,那么,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则在于‘突破’和‘创新’。”⑨直觉、灵感和联想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创新思维的全部,也不能把它们与逻辑思维完全对立起来,不能说逻辑思维不是创新思维,直觉、灵感、联想才是创新思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创新思维、直觉、灵感、联想的含义。

什么是创新思维?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看法,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冲破旧的条条框框,大胆提出新见解的思维现象。有人称之为“打破现状思维”,并认为这种思维有独特性、系统性、展开目的性等⑩。

万 

方数据什么是直觉、灵感与联想呢?直觉是哲学和心理学术语,虽然人们对直觉的含义的理解和表述各不相同,但一般认为直觉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是一种突然对事物达到深入洞察和本质理解的思维活动;灵感原是文学创作用语,指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高度活跃、敏锐的精神状态。以后把它推广到创新思维活动,当人们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导,思维变得极度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思考的问题出现了“顿悟”。有人就把这种灵感等同于“顿悟”。其实“顿悟”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最高真理”不能分割,对它的觉悟也不能分阶段进行,只能靠“顿悟”实现对“最高真理”的把握。灵感会出现顿悟,但顿悟不等于灵感。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即由一个现实的刺激(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以是语言、符号等)引起对其它事物的映象或想象。这里的“其他事物”既可以是经验以内的也可以是经验以外的,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

的。

综上所述,只要人们不受旧观念、旧规则的约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由于常常与新思想、新见解、新概念相互联系而被人们称为创新思维。当然这里把直觉、灵感、联想称为“非逻辑思联想必须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和基础,理由是:

第一,直觉、灵感、联想是在艰苦的逻辑思维过

程中产生的。在人类发明创造史上,直觉、灵感、联想的作用屡见不鲜,阿基米德泡在浴缸中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树上落下的苹果砸了脑袋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f-j捷列夫在右脚踏上火车的刹那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苯的分子结构等等。然而这些科学家们真的仅靠直觉、的,无论他们各自的顿悟过程是多么奇特有趣,他直在苦苦思索某一问题,曾进行过千万次的逻辑分……可以说若没有逻辑思维作准备,直觉、灵感、联15

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束,敢于思考,敢于创造,敢于突破现状都可称为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由于突破了原有的知识范围,推导出了新知识、新见解,因而其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维”并不是说直觉、灵感和联想与逻辑思维是水火不相容、完全对立的矛盾关系,相反,直觉、灵感和新思维。如有些学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幻灵感和联想顿悟出科学真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顿悟之前他们都一析、推理、论证,如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地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想便不会降临,当然也无法“顿悟”出科学真理。正

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也说:“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没有丰富的直觉。”@

第二,逻辑思维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直觉、灵感和联想只有指向一定目标和方向,才能称为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正如葛润林说的那样:“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

第三,通过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和新概念需要作逻辑的分析、论证。直觉、灵感和联想的特点是没有清晰的逻辑思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如果对一个新思想、新概念没有作出(或不能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人们就不会接受它,而且它也可能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想象或幻想,因此直觉、灵感和联想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逻辑的分析、加工、整理,只有把直觉、灵感和联想的结论和新概念进行逻辑加工才能使它成为一个论证严密的科学观点,因此凯库勒曾风趣地说:“先生们,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

第四,宣觉、灵感和联想是逻辑思维的“中断”和“对接”,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压缩。直觉、灵感和联想因为常常在极短的瞬间产生新思想,思维者自身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巧合,所以常常觉得神奇,疑有神助。其实若能了解直觉、灵感和联想产生的过程,其神秘性就会荡然无存。任何直觉、灵感、联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直觉不过是思维者在无意识状态下调动了记忆库中的知识组块,进行跳跃式的逻辑思维,把逻辑思维逐步进行的逻辑推理程序进行了高度压缩,简化成为对问题的一种直接判断而已。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由于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在大脑中被整理储存,遇到情况这些知识被迅速调动起来,帮助他进行快速的逻辑分析,使他能当机立断,而下级的参谋人员遇到问题则只能按部就班地运用逻辑思维,反复进行分析、推理、思考、论证。同样,经验丰富的商人能迅速捕捉到市场商机,而商学院的学生则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分析,甚至花了很长时间仍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万 

方数据16

态势。由此可见直觉不是“凭空”获得,它是思维者逻辑思维的跳跃和压缩;灵感发生顿悟时总有某种偶然的因素充当媒介,使“中断”了的逻辑思路得以“对接”,如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凯库勒的“蛇梦”等,因为灵感的发生总是由于思维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苦苦思索,百思不解,逻辑思维的信息材料不充分,不够用,逻辑思路被卡住,出现了“缺环”,于是逻辑思维“中断”了,此时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出现,突然激活了大脑皮层,使潜意识中的信息材料被调出,恰好填充了逻辑思路中的“缺环”,于是逻辑思路得到“对接”,豁然畅通;联想与灵感相类似,也是逻辑过程中陷入困境后由于现实发生某种现象(事物或语言、符号)使思维者突然想到了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关于太阳能源问题,天体物理学家们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核反应理论提出后科学家们马上联想到核聚变恰好能解答太阳能源的问题,于是问题便得到了解决。总之,无论是直觉、灵感还是联想,都不可能离开逻辑思维凭空诞生,正如前苏联学者鲁扎文说的那样:“如果认为没有思维在事先预作精细准备的功效,没有对各种猜想、揣测和假说的评判性参照,新观念就可以产生出来都是难以置信的,而在上面这些活动中,逻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①刘放桐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3页。②⑩⑤《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年第5期,第32、35、35页。③杨耀坤:《科学创造思维:内涵、形式、机理》,《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第107页。④黄爱民:《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探求》1994年第3期,第44页。⑤⑥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33、216页。⑦⑧《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99、304、574页。⑨⑩詹克明・李约琴《难题与吴大猷疑惑》,《杂文报》1996年11月19日第2版。⑩刘奎林、杨秀珍:《论非逻辑思维》,《理论探讨))1997年第5期,第59页。⑧陈颖健:《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第16期。⑩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年第7期,第23页。⑩《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2年第4期,第

32页。

[责任编辑:杨丽娜]

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杨宏郝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系,广西,南宁,530006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2001,(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 1981

2.(经济哲学版) 1995(5)

3.杨耀坤 科学创造性思维:内涵、形式、机理[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6)4.黄爱民 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1994(3)5.列宁 哲学笔记 19746.爱因斯坦文集 1976

7.詹克明·李约琴 难题与吴大猷疑惑 19968.刘奎林.杨秀珍 论非逻辑思维 1997(5)9.陈颖健 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 1997(16)

10.葛润林 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 1997(7)11.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 1982(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郭瑞平.GUO Rui-ping 逻辑思维在排球运动技战术创新中的应用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8,25(1)

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创新的准备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是合乎逻辑的,收集整理资料所用的比较、分析等方法,本身就是逻辑方法,创新的创造期、完善期同样受逻辑方法的制约.要掌握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逻辑规律,为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创新提供依据.

2.学位论文 牛志民 学习逻辑学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2006

创新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正是从此出发,通过以下几点来论述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逻辑学的密切关系:

第一部分,简略阐释创新、创新思维、逻辑、逻辑思维的内涵,简单介绍了创新思维的特征以及国内外逻辑学研发的现状。创新思维的特征与逻辑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创新思维就与逻辑学的学习紧密相关。本部分重点在于提出了逻辑学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学习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三个方面:(一)遵守规则与反思规则的意识;(二)程序意识;(三)分析意识,而这三个方面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创新思维而言不可或缺,这些意识的增强无疑会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如果……那么……”这种逻辑结构形式对创新思维培养作用的表现,并简单提及负命题、“或者”、“并且”几种逻辑结构形式也对创新思维具有培养作用。

在本章最后,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逻辑学能训练思维以养成创新思维的生理学理论支持。 结语中针对我国逻辑学教学研发现状,提出加强逻辑学研发的主张。

3.期刊论文 邹桦.ZOU Ye 论逻辑思维与创新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1)

逻辑是研究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创新是到现在才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两者的结合是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许多的思想家都在将思维的注意力瞄准了人类思维自身,力求揭示思维过程中的固有规律,以约束或规范人类思维交流与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的能力又是逻辑思维的精髓和核心.没有逻辑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得益于逻辑思维.所以,任何创新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逻辑法则,违反逻辑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创新.

4.期刊论文 周光明.陈应芬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

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性思维只与直觉、联想、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有关,而与逻辑思维无关.其实,逻辑思维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也要大量使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有创新作用,所以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5.期刊论文 仇瑛.QIU Ying 创新思维中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创新思维成为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创新思维似乎是非逻辑思维的

6.学位论文 张新吾 论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 2009

本文对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创新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国民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关键。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一门科学。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逻辑学教学在培养创新思维中的意义在于: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得出新知。创新思维中逻辑思维是基础,非逻辑思维是关键。重视基础,但必须强调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关键作用。人类在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的非逻

辑思维的创新能量。逻辑思维可以转化为非逻辑思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逻辑学这门学科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就需要把它的知识和训练逐渐内化为在创新思维中起关键作用的潜意识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逻辑教育的形势是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逻辑学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不符合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处。因此,逻辑教学改革应站在培养国民创新思维基础的高度,以开发潜意识为要求改革逻辑学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之为培养国民创新思维服务。

7.期刊论文 王天鹏 对工科教学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思考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20(5)

本文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哲学关系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工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交流,特别是与人文、艺术类学科间的交流;教师应具有多维的思维结构与思辨方式;还应发挥校园美育环境的精神感染功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思维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8.期刊论文 郑津珠.ZHENG Jin-zhu 逻辑与创新--兼谈设置逻辑课的必要性 -天津电大学报2002,6(1)

逻辑思维本身就具有创新的成分和作用,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中西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比较,可以看出逻辑思维的重要.逻辑思维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9.期刊论文 于中林 非逻辑思维的创新品格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1)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违逆人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公众的思维习惯的思维.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与创新对思维的要求多相一致.因此,可以认为非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品格的思维,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10.学位论文 郝耀 试论逻辑在物理学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2007

几乎在同一时期,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思想家们,都将思维的注意力瞄准了人类思维自身,力求解释思维过程中的固有规律,以约束或规范人类思维交流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这是人类对思维过程的自觉反思,也是逻辑体现其价值的过程。从钻木取火到核力发电,从欧几里德空间到黎曼空间,从经典力学对宏观低速物体的直观认识到量子力学对微观客体的波函数统计描述,物理学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创新当中。一部物理学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确立新理论的创新史。

本文从逻辑与物理发现、逻辑与物理理论检验、逻辑与物理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逻辑在物理学知识创新当中的作用。

在物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发现是物理理论螺旋式上升的起点和复归点,是物理理论创新的关键。物理发现并不是简单的灵感、单一的归纳或演绎,它有其内在的逻辑。逻辑在物理发现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类比、模型的助发现功能和理想试验的启发性功能。 物理理论的发现活动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因此,为了获得一个正确、可信的物理理论,对理论进行检验变得不可或缺。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检验能够导致两种结果:确证或证伪。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从后件成立不能证明前件成立;从后件不成立不能证明前件集合中的某一个条件不成立。所以,在充分掌握这些逻辑规则和原理之后,可以进一步理解理论检验的复杂过程,从而深化物理理论的检验。

对经过检验获得的、可信度较高的具体理论进行修改、归并,促进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纵观物理理论的创新过程,会发现创新总是沿着这样一个途径:通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提出尝试性的假说;然后不断修正假说,使之不断逼近事物的本质,逐步发现和证实真实可靠的理论。当这些理论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概念、原理和定律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将其系统化,最终达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其间,假说是物理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形式。从假说的提出到不断修正,再到提出新理论,也成为物理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引证文献(2条)

1.王跃平 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语文教育[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 2003(01)

2.雷红灵 逻辑思维在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lt200101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创新能力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摘要:创新是一个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现今已成为风尚,在大学时代的我们,为了创业,我们需要明确了解创业有哪些要素:并需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 ...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可分为(AC) A.物质关系B.精神关系C.思想关系D.道德关系 2.道德包括以下部分:(ABC) A.道德活动B.道德意识C.道德规范D.道德伦理 3.道德具有以下特点(ABCD) A.阶级性B.相 ...

    领导基础形成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 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 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 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也 ...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 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1. 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2. 运动观.物质是运 ...

    民用住宅暖通设计新思维

    摘要 :暖通设计的优劣与人们追求"舒适居住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密不可分.本文首先简述了暖通设计的基本方法及相关事宜,随后重点结合笔者的工作领悟,对如何实现暖通设计的创新及创新重点放在哪里,做一简要论述期望对同行有借鉴 ...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39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预修要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等技术基础课 一.课程 ...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 篇第一 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 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 ...

    2014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领导学基础>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 ...

    行政领导学试题

    单选题 (A.思维方法 )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 (B.领导目标)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是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C.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C.权力)是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