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案例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2-06-04 17:23:32 来源: 评论:0 点击:1122

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了地理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了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因为是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施时也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1、由于是农村中学,许多学生还是怕表现自己,发言、提出问题还不够积极,课堂教学过程还不是十分融洽。

2、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的思考价值低,综合性较差;教师准备的信息资料还不够丰富,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还不够新颖多样。

3、受学校条件所限,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不多,且有些资源即使存在,实际运用却较难。如图书馆藏书不多,向其他陌生老师请教多数学生还是不会去做,上网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缺乏这种信息处理能力。

4、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课堂

北京回民学校 刘蓓

一、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地理科学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一身的综合科学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素养,将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有良好的提升。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进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各个阶段,即使是高三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教学改革难以触动领域。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细致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样的灌输,说其为“如饥似渴”也不为过。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所谓学科技能也往往变形为一种应激反应。学生在此阶段所进行的艰苦的学习复习,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如何完成高考试题。至于此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今后是否有应用的价值,则不再被师生所关注。上述反映的问题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现象及所产生的后果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也是与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初衷不相符的。

当前我国教育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高考也在进行深刻的改革。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在相同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共同性,而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也具有极强的共同性。当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的一个科目时,我们发现它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旧模样,而是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试题似乎也变得更加难以令人捉摸了。以往那种知道—记忆—理解—再强化记忆的学习复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地理高考,更不用说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了。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复习中,对学生增强地理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将地理原理运用于地理实际问题的水平都将有极大的益处。这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其地理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要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特别是高三年级以复习为主的地理学习,运用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可能要少于新课程的学习。因此,这里我们以一节有关“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内容的复习课为例,看看教师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完成学习过程,提高能力的。

1.课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是复习课,课堂教学涉及的内容中相当多的属于“旧知”,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中针对传统工业区,我们列举德国、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的三处传统工业区,并且附加地图(见本文附图);针对新兴工业区,我们列举了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 安蒂波斯技术开发区和北京中关村三地,主要提供了文字资料。在图中也可以找到慕尼黑、硅谷这些新兴工业基地的位置。

学生课前主要根据地图和文字资料,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一些地理位置、工业部门的列举陈述,并对各工业区分别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高三学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希望多见题,多作题,这种心理需求对我们下一步进行课堂探究是有好处的。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希望多知道题目,多记住答案的心理,这也是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的地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这几处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和区位分析不作为主要目标,重点要放在通过学习复习,使学生掌握规律,对任何工业区都能进行分析。

2.课堂探究

学生完成了课前作业,并带着各自的需求进入课堂。学生对各个工业区分析的陈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陈述反映了他们课前对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接下来要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其过程则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

探究性提问学习首先是从“发问”开始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

本课的重点问题是“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各有什么样的区位特点”和“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区位特点有什么差异”。其中完成前一个问题是完成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大的问题还可以化解成若干子问题,如第一个大问题可以分解出以下子问题:

*传统工业区当地自然资源特征是什么样的?与传统工业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传统工业区的交通有怎样的特点?与传统工业的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传统工业区工业的规模和企业的联系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兴工业区位置和当地的环境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新兴工业区内都有什么重要机构?这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兴工业区的交通具有怎样的特点?与新兴工业的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来,不过我们更鼓励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提问要充分利用提供给学生的资料,并且应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生活、社会经验情况,这样提问既有较强针对性,有难易适度。

探究性讨论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探究性讨论应具有以下特点:

(1)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

(2)以培养学生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

这里讨论的问题往往在教材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教师需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结论。如学生在资料中都能发现新兴工业区除了与高等院校毗邻外,还都与机场和高速公路有密切联系,我们了解这些特征并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学生的讨论中会涉及新兴工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和技术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则是形成这一条件的基础;学生还会提及新兴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能源消耗少,产品价值高、体积重量小的特点;有的学生还会根据IT 产品价格的变化发现新兴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短的特征;有的学生还能从自家电脑中各个配件的产地推导出新兴工业市场的全球化程度高等等。这些结果有的是旧知,有的是常识,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还十分零散。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串联这些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结论。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的整体参与。

(4)提问贯穿讨论的全过程。

学生自己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讨论容易缺乏深度,难以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有时学生可能会缺少激情,这样讨论就难以进行下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答复所有问题,要扮演如同吃饭时掀开锅盖,而不是喂饭入口的角色。

探究性演示经过精心设计,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课堂探究的途径。这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其在地图上如何判读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同学们交流如何利用地图获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演示其在文字资料上画重点词句进行归纳的过程,与同学们交流如何利用文字资料获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现代化的视频技术,将使演示更加清晰、便捷,使学生个体可以更好地与全体进行交流。

探究中培养学科素养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一些地理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但这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培养更高素质的人,而学科教学内容则作为载体来实现这个目标。

就本节课而言,我们利用课前的练习让学生对各区域进行了综合归纳和分析。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让学生利用比较法这种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进行探究。这里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寻其中的共性,作为今后分析该类地理事物的重要依据;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寻其中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学科原理的理解。同时在比较相同事物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的影响作用时,则能更深刻地理解主导因素在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还加强了通过地图判读、文字阅读来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上我们通过一节课案例谈论了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在高考复习阶段的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的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阶段,他都是要向前发展的。高考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我们复习课阶段教学也不能仅为高考服务,要为学生更长远的未来服务。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2-06-04 17:23:32 来源: 评论:0 点击:1122

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了地理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了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因为是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施时也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1、由于是农村中学,许多学生还是怕表现自己,发言、提出问题还不够积极,课堂教学过程还不是十分融洽。

2、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的思考价值低,综合性较差;教师准备的信息资料还不够丰富,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还不够新颖多样。

3、受学校条件所限,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不多,且有些资源即使存在,实际运用却较难。如图书馆藏书不多,向其他陌生老师请教多数学生还是不会去做,上网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缺乏这种信息处理能力。

4、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课堂

北京回民学校 刘蓓

一、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地理科学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一身的综合科学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素养,将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有良好的提升。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进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各个阶段,即使是高三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教学改革难以触动领域。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细致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样的灌输,说其为“如饥似渴”也不为过。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所谓学科技能也往往变形为一种应激反应。学生在此阶段所进行的艰苦的学习复习,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如何完成高考试题。至于此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今后是否有应用的价值,则不再被师生所关注。上述反映的问题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现象及所产生的后果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也是与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初衷不相符的。

当前我国教育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高考也在进行深刻的改革。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在相同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共同性,而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也具有极强的共同性。当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的一个科目时,我们发现它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旧模样,而是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试题似乎也变得更加难以令人捉摸了。以往那种知道—记忆—理解—再强化记忆的学习复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地理高考,更不用说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了。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复习中,对学生增强地理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将地理原理运用于地理实际问题的水平都将有极大的益处。这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其地理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要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特别是高三年级以复习为主的地理学习,运用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可能要少于新课程的学习。因此,这里我们以一节有关“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内容的复习课为例,看看教师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完成学习过程,提高能力的。

1.课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是复习课,课堂教学涉及的内容中相当多的属于“旧知”,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中针对传统工业区,我们列举德国、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的三处传统工业区,并且附加地图(见本文附图);针对新兴工业区,我们列举了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 安蒂波斯技术开发区和北京中关村三地,主要提供了文字资料。在图中也可以找到慕尼黑、硅谷这些新兴工业基地的位置。

学生课前主要根据地图和文字资料,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一些地理位置、工业部门的列举陈述,并对各工业区分别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高三学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希望多见题,多作题,这种心理需求对我们下一步进行课堂探究是有好处的。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希望多知道题目,多记住答案的心理,这也是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的地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这几处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和区位分析不作为主要目标,重点要放在通过学习复习,使学生掌握规律,对任何工业区都能进行分析。

2.课堂探究

学生完成了课前作业,并带着各自的需求进入课堂。学生对各个工业区分析的陈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陈述反映了他们课前对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接下来要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其过程则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

探究性提问学习首先是从“发问”开始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

本课的重点问题是“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各有什么样的区位特点”和“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区位特点有什么差异”。其中完成前一个问题是完成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大的问题还可以化解成若干子问题,如第一个大问题可以分解出以下子问题:

*传统工业区当地自然资源特征是什么样的?与传统工业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传统工业区的交通有怎样的特点?与传统工业的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传统工业区工业的规模和企业的联系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兴工业区位置和当地的环境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新兴工业区内都有什么重要机构?这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兴工业区的交通具有怎样的特点?与新兴工业的生产特点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来,不过我们更鼓励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提问要充分利用提供给学生的资料,并且应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生活、社会经验情况,这样提问既有较强针对性,有难易适度。

探究性讨论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探究性讨论应具有以下特点:

(1)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

(2)以培养学生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

这里讨论的问题往往在教材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教师需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结论。如学生在资料中都能发现新兴工业区除了与高等院校毗邻外,还都与机场和高速公路有密切联系,我们了解这些特征并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学生的讨论中会涉及新兴工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和技术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则是形成这一条件的基础;学生还会提及新兴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能源消耗少,产品价值高、体积重量小的特点;有的学生还会根据IT 产品价格的变化发现新兴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短的特征;有的学生还能从自家电脑中各个配件的产地推导出新兴工业市场的全球化程度高等等。这些结果有的是旧知,有的是常识,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还十分零散。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串联这些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结论。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的整体参与。

(4)提问贯穿讨论的全过程。

学生自己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讨论容易缺乏深度,难以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有时学生可能会缺少激情,这样讨论就难以进行下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答复所有问题,要扮演如同吃饭时掀开锅盖,而不是喂饭入口的角色。

探究性演示经过精心设计,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课堂探究的途径。这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其在地图上如何判读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同学们交流如何利用地图获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演示其在文字资料上画重点词句进行归纳的过程,与同学们交流如何利用文字资料获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现代化的视频技术,将使演示更加清晰、便捷,使学生个体可以更好地与全体进行交流。

探究中培养学科素养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一些地理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但这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培养更高素质的人,而学科教学内容则作为载体来实现这个目标。

就本节课而言,我们利用课前的练习让学生对各区域进行了综合归纳和分析。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让学生利用比较法这种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进行探究。这里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寻其中的共性,作为今后分析该类地理事物的重要依据;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寻其中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学科原理的理解。同时在比较相同事物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的影响作用时,则能更深刻地理解主导因素在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还加强了通过地图判读、文字阅读来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上我们通过一节课案例谈论了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在高考复习阶段的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的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阶段,他都是要向前发展的。高考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我们复习课阶段教学也不能仅为高考服务,要为学生更长远的未来服务。


    相关文章

    小学"做中学"实验项目推进方案

    一、项目背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科学教育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求,“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是在了解国际科学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旨在让所有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

    上篇: 小学科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教学方法 定位课时教学目标 开发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选择与组织活动中有结构学具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下篇: 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学 ...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 作者:曹卫东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12期 19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横空出世,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各个领域的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 ...

    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生物是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生物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 案例教学 实践效果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培 ...

    [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式教学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创设富于挑战性.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设计实验,拉近物 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之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 )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 ...

    教学案例职称

    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 ...

    丁雯雯平时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之 你的"小错误"是我的"大财富" 石河子第八中学:丁雯雯 一. 案例的实施背景 这是一个源于教学实践的问题,是2010年5月本人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 ...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