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素质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政务09思教 陈靖 [1**********]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而素质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现代化 应试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1 素质教育的含义

《辞海》中写到:“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而在教育学中,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1.2 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科学化、理论化过程中的概念;素质是一个整体结构;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结构;素质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提高素质就是培养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野在于教育价值观的对立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构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向历史挑战也是向未来的挑战。 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

第二,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

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2.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总目标,它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而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总目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教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3.教育改革的几次大的历史阶段催生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三个阶段:1977~1983回归传统的学而优则仕;1984~1982新的读书无用论;1992~1997,教育价值多元化。即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多种需求,应试-升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教育界开展了教育本质大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是二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向。90年代,教育世纪转换时期教育的宏观价值取向是:教育全民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主体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社会化。教育主体化就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启发、展现、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在于人的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主体性的教育。教育改革服从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再到服从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4.从教育现代化的特点看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首先抓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向更高层次发展,又离不开现代化教育设备与条件,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所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4.1 教育现代化具有前瞻性

以未来为导向,认真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

4.2 教育现代化具有全民性

注重落实受教育者机会均等,这是素质教育全面性的思想基础。要促进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不能单单依靠少数英才,而要全民素质的提高;

4.3 教育现代化具有人文性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1世纪是科技的新世纪,可能导致现代人心灵的刻板化,所以更应着力转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未来社会是“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统一。”因为人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存及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的调节自我心理和情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4.4 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是迈向自由多元化

自由是尊重市场调节机能,多元化是提供多种不同的方式以供选择。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各类型各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育结构,更新教育内容、方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有特长的人才,这是使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办学轨道的根本指导思想。

5.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现状及措施

5.1 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第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教育系统内部对质量的认定和社会对质量的认同有错位,使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阻力比较大。

第二,无论是系统内部还是政府都还没有有效的导向机制和约束机制,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很难从机制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第三,教师的素质还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无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知识结构的提高都还跟不上要求。

5.2 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措施是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5.2.1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促进“四个转变”,即:

①转变为升学服务思想,树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教育观; ②转变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思想,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

③转变以考分、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④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播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

5.2.2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改善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提高学校设备条件水平,需要加大学校环境的影响力度,需要扩展学生活动的时空范围,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设施与环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这就必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添现代化教育设备,使教育设备和校园环境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需求。

5.2.3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应下大气力抓实抓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抓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抓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5.2.4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科学管理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单纯是办学指导思想的转

变,更是教育与管理的运行机制的整体转变,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已证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课程中介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反馈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史根东“创建现代化教学示范学校,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导刊》1994(1)

2.潘克明《运用电化教育促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政务09思教 陈靖 [1**********]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而素质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现代化 应试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1 素质教育的含义

《辞海》中写到:“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而在教育学中,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1.2 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科学化、理论化过程中的概念;素质是一个整体结构;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结构;素质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提高素质就是培养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野在于教育价值观的对立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构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向历史挑战也是向未来的挑战。 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

第二,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

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2.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总目标,它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而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总目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教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3.教育改革的几次大的历史阶段催生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三个阶段:1977~1983回归传统的学而优则仕;1984~1982新的读书无用论;1992~1997,教育价值多元化。即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多种需求,应试-升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教育界开展了教育本质大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是二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向。90年代,教育世纪转换时期教育的宏观价值取向是:教育全民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主体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社会化。教育主体化就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启发、展现、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在于人的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主体性的教育。教育改革服从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再到服从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4.从教育现代化的特点看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首先抓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向更高层次发展,又离不开现代化教育设备与条件,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所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4.1 教育现代化具有前瞻性

以未来为导向,认真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

4.2 教育现代化具有全民性

注重落实受教育者机会均等,这是素质教育全面性的思想基础。要促进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不能单单依靠少数英才,而要全民素质的提高;

4.3 教育现代化具有人文性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1世纪是科技的新世纪,可能导致现代人心灵的刻板化,所以更应着力转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未来社会是“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统一。”因为人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存及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的调节自我心理和情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4.4 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是迈向自由多元化

自由是尊重市场调节机能,多元化是提供多种不同的方式以供选择。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各类型各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育结构,更新教育内容、方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有特长的人才,这是使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办学轨道的根本指导思想。

5.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现状及措施

5.1 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第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教育系统内部对质量的认定和社会对质量的认同有错位,使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阻力比较大。

第二,无论是系统内部还是政府都还没有有效的导向机制和约束机制,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很难从机制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第三,教师的素质还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无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知识结构的提高都还跟不上要求。

5.2 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措施是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5.2.1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促进“四个转变”,即:

①转变为升学服务思想,树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教育观; ②转变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思想,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

③转变以考分、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④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播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

5.2.2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改善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提高学校设备条件水平,需要加大学校环境的影响力度,需要扩展学生活动的时空范围,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设施与环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这就必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添现代化教育设备,使教育设备和校园环境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需求。

5.2.3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应下大气力抓实抓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抓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抓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5.2.4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科学管理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单纯是办学指导思想的转

变,更是教育与管理的运行机制的整体转变,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已证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课程中介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反馈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史根东“创建现代化教学示范学校,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导刊》1994(1)

2.潘克明《运用电化教育促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文献综述(节选)

    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文献综述(节选)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一 个指导思想,也是制定中国教育宏观发展战略的基本纲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教 育要怎样面向现代化,实现 ...

    在借鉴与比较中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借鉴与比较中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简评冯增俊等著<教育现代化论> 钟小波 <教育现代化>是冯增俊教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招标项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课题研 ...

    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标准研究

    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标准研究 摘 要 基础教育现代化,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发,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高专业水准,敬业爱生.开拓创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创新人才培 ...

    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冼吉昌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误区 自1983年邓小 ...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l No.112009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演 ...

    校长在2013年秋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2013年秋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8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3至2014学年度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总结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部署新学年的任务,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 ...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 ...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作者:肖川 中国教育学刊 1998年10期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 ...

    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研究

    摘 要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中,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指导高等院校的自身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是实现教育进步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更好发展的核心问题.就高校教育现状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中对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