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药动学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摘要: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是按时间同步进行着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前者着重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其经时过程;后者描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效应随着时间和浓度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传统的药效动力学主要在离体的水平进行,此时药物的浓度和效应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药物的量效关系可以求得其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但药物的作用在体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较为复杂。以往对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但实际上药动学和药效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药效学药动学抗菌药物

引言: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通常采用体外获得的静态数据如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为指标,但这些参数仅仅说明药物抗菌活性的高低,不能反映其抗菌活性的时间长短,即不能说明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近年来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进行整合,提出药动学(PK)与药效学(PD)相关参数对预测抗菌药物疗效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与抗菌疗效相关的PK/PD参数

1.1药动学参数

在抗菌药物PK/PD研究中,涉及药动学参数有:①药物峰浓度(Cmax),与单次用药剂量平行,可通过调整每次用药剂量来达到最佳Cmax;②24h曲线下面积(AUC0224),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可达到期望的AUC0224。

1.2药效学参数

由于抗菌药物作用于靶位的浓度无法测定,常用MIC代表药效学参数,根据其衍生的PK/PD参数有:①AUC0224/MIC(24hAUIC);②Cmax/MIC;③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占给药间歇的百分比。

1.3抗生素后效应(PAE)

另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作为PK/PD研究的重要相关因素,对于设计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具有重要作用。与PAE相关的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以及抗生素后亚MIC效应,作为阻止病原菌继续生长的药效学指标,也颇受关注。近年来,针对病原菌“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作为抗菌药物药效学理论的延伸[1],正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为防止耐药,要求抗菌药物Cmax尽量在MPC以上。

2.与PK/PD参数相关的抗菌药物分类和特点

根据抗菌药物体内杀菌动力学过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即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另外,根据抗菌药物的PAE特性,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又分为短PAE和长PAE两个亚类。研究表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特点是随着其血清浓度的增高,杀菌效果增加。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则在达到抗菌阈浓度后,即使继续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效果也无增加。因此,预测两类药物抗菌效果的PK/PD参数各不相同。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抗菌效果主要与其血清浓度有关,评估其疗效的PK/PD参数主要为AUC0224/MIC、Cmax/MIC。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喹诺酮类AUC0224/MIC必须高于100或125,疗效最佳。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时应注意保证每日给予量,而给药次数在药量足够时参考半衰期尽可能减少。

而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β2内酰胺类)其抗菌活性的发挥,则需要有一定的血清浓

度维持较长时间。因此,T>MIC能够反映其抗菌疗效。研究提示,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至少应为给药间歇的40%(青霉素类)至50%(头孢菌素类),临床上宜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或1日多次给药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3.PK/PD参数的临床意义

3.1应用PK/PD参数指导新抗菌药物开发和新剂型研究

在Ⅰ、Ⅱ和Ⅲ期临床研究中,根据PK/PD参数:①确立新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明确重要靶器官的药物摄入特征,以及用药方案对靶器官的影响,使药物毒副反应最小;②前瞻性确定新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准确推测其每日用量和用药间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③预测如何降低抗菌药物剂量或/和超过敏感折点(breakpoint)引起耐药的风险,强调抗菌疗效并兼顾有效降低耐药风险,提出针对不同感染采用合适用药剂量;④在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临床/微生物学结果。随着对抗菌药物PK/PD参数的进一步认识,可使抗菌药物的开发更具科学合理化。

3.2应用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并 指导经验用药

①β2内酰胺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Schentag等研究头孢噻肟钠治疗医院获得 性肺炎发现,达到根除痰中病原菌所需的用药天数与超过MIC水平的该药血清浓度的持续时间呈正比,提示T>MIC对于病原菌的清除最为关键。根据T>MIC理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细菌感染T>MIC期望值应为青霉素类20%~35%,头孢菌素类35%~55%,碳青霉烯类20%~25%。对于此类药物,临床经验用药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每日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滴注。

②氨基糖苷类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Kashuba等研究氨基糖苷类治疗医院感染患者发现,当Cmax/MIC值分别大于415、417和10时,治疗第7d患者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比例分别为86%、89%和90%以上,提示Cmax/MIC为优化氨基糖苷类临床抗菌疗效的最佳PK/PD参数。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对常见细菌感染Cmax/MIC期望值应为10以上。临床经验用药应每日1次给药。

③氟喹诺酮类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Forrest等研究环丙沙星治疗重症感染时发现,AUC0224/MIC125时,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0%和82%。提示AUC0224/MIC为预测其疗效的重要参数。研究提示,氟喹诺酮类的AUC0224/MIC期望值应大于125。

④大环内酯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的PK/PD参数为T>MIC,其期望值为40%~50%,临床经验用药应每日多次给药。但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由于其组织分布快,组织半衰期长,血清浓度低,有较长PAE,其抗菌疗效的PK/PD参数为AUC0224/MIC,期望值应大于30,临床只需每日1次给药即能取得理想疗效。

3.3应用PK/PD参数防止或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Andes等研究环丙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现,若AUC0224/MIC>100,细菌产生耐药的机会小于10%,当AUC0224/MIC

总之,正确利用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于优化给药方案、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及避免耐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何礼贤.避免抗生素耐药:药动学/药效学的考虑.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2。

2.CraigWA.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arameters:ratio2naleforantibacterialdosingofmiceandmen.ClinInfectDis,1998;26:1~12

3.SchentagJJ,SmithIL,SwansonDJ,etal.Rolefordualindividu2alizationwithcefmenoxime.AmJMed,19

84;77:43~50

4.KashubaAD,NafzigerAN,DrusanoGL,etal.Optimizingamino2glycosidetherapyfornosocomialpneumoniacausedbygram2negativebacteria.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9;43:623~629

5.ForrestA,NixDE,BallowCH,etal.Pharmacodynamicsofintra2venousciprofloxacininseriouslyillpatients.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3;37:1073~1081

6.刘学红,郭瑞臣,黄明慧.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54-155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摘要: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是按时间同步进行着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前者着重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其经时过程;后者描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效应随着时间和浓度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传统的药效动力学主要在离体的水平进行,此时药物的浓度和效应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药物的量效关系可以求得其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但药物的作用在体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较为复杂。以往对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但实际上药动学和药效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药效学药动学抗菌药物

引言: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通常采用体外获得的静态数据如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为指标,但这些参数仅仅说明药物抗菌活性的高低,不能反映其抗菌活性的时间长短,即不能说明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近年来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进行整合,提出药动学(PK)与药效学(PD)相关参数对预测抗菌药物疗效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与抗菌疗效相关的PK/PD参数

1.1药动学参数

在抗菌药物PK/PD研究中,涉及药动学参数有:①药物峰浓度(Cmax),与单次用药剂量平行,可通过调整每次用药剂量来达到最佳Cmax;②24h曲线下面积(AUC0224),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可达到期望的AUC0224。

1.2药效学参数

由于抗菌药物作用于靶位的浓度无法测定,常用MIC代表药效学参数,根据其衍生的PK/PD参数有:①AUC0224/MIC(24hAUIC);②Cmax/MIC;③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占给药间歇的百分比。

1.3抗生素后效应(PAE)

另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作为PK/PD研究的重要相关因素,对于设计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具有重要作用。与PAE相关的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以及抗生素后亚MIC效应,作为阻止病原菌继续生长的药效学指标,也颇受关注。近年来,针对病原菌“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作为抗菌药物药效学理论的延伸[1],正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为防止耐药,要求抗菌药物Cmax尽量在MPC以上。

2.与PK/PD参数相关的抗菌药物分类和特点

根据抗菌药物体内杀菌动力学过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即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另外,根据抗菌药物的PAE特性,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又分为短PAE和长PAE两个亚类。研究表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特点是随着其血清浓度的增高,杀菌效果增加。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则在达到抗菌阈浓度后,即使继续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效果也无增加。因此,预测两类药物抗菌效果的PK/PD参数各不相同。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抗菌效果主要与其血清浓度有关,评估其疗效的PK/PD参数主要为AUC0224/MIC、Cmax/MIC。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喹诺酮类AUC0224/MIC必须高于100或125,疗效最佳。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时应注意保证每日给予量,而给药次数在药量足够时参考半衰期尽可能减少。

而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β2内酰胺类)其抗菌活性的发挥,则需要有一定的血清浓

度维持较长时间。因此,T>MIC能够反映其抗菌疗效。研究提示,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至少应为给药间歇的40%(青霉素类)至50%(头孢菌素类),临床上宜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或1日多次给药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3.PK/PD参数的临床意义

3.1应用PK/PD参数指导新抗菌药物开发和新剂型研究

在Ⅰ、Ⅱ和Ⅲ期临床研究中,根据PK/PD参数:①确立新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明确重要靶器官的药物摄入特征,以及用药方案对靶器官的影响,使药物毒副反应最小;②前瞻性确定新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准确推测其每日用量和用药间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③预测如何降低抗菌药物剂量或/和超过敏感折点(breakpoint)引起耐药的风险,强调抗菌疗效并兼顾有效降低耐药风险,提出针对不同感染采用合适用药剂量;④在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临床/微生物学结果。随着对抗菌药物PK/PD参数的进一步认识,可使抗菌药物的开发更具科学合理化。

3.2应用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并 指导经验用药

①β2内酰胺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Schentag等研究头孢噻肟钠治疗医院获得 性肺炎发现,达到根除痰中病原菌所需的用药天数与超过MIC水平的该药血清浓度的持续时间呈正比,提示T>MIC对于病原菌的清除最为关键。根据T>MIC理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细菌感染T>MIC期望值应为青霉素类20%~35%,头孢菌素类35%~55%,碳青霉烯类20%~25%。对于此类药物,临床经验用药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每日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滴注。

②氨基糖苷类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Kashuba等研究氨基糖苷类治疗医院感染患者发现,当Cmax/MIC值分别大于415、417和10时,治疗第7d患者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比例分别为86%、89%和90%以上,提示Cmax/MIC为优化氨基糖苷类临床抗菌疗效的最佳PK/PD参数。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对常见细菌感染Cmax/MIC期望值应为10以上。临床经验用药应每日1次给药。

③氟喹诺酮类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Forrest等研究环丙沙星治疗重症感染时发现,AUC0224/MIC125时,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0%和82%。提示AUC0224/MIC为预测其疗效的重要参数。研究提示,氟喹诺酮类的AUC0224/MIC期望值应大于125。

④大环内酯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的PK/PD参数为T>MIC,其期望值为40%~50%,临床经验用药应每日多次给药。但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由于其组织分布快,组织半衰期长,血清浓度低,有较长PAE,其抗菌疗效的PK/PD参数为AUC0224/MIC,期望值应大于30,临床只需每日1次给药即能取得理想疗效。

3.3应用PK/PD参数防止或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Andes等研究环丙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现,若AUC0224/MIC>100,细菌产生耐药的机会小于10%,当AUC0224/MIC

总之,正确利用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于优化给药方案、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及避免耐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何礼贤.避免抗生素耐药:药动学/药效学的考虑.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2。

2.CraigWA.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arameters:ratio2naleforantibacterialdosingofmiceandmen.ClinInfectDis,1998;26:1~12

3.SchentagJJ,SmithIL,SwansonDJ,etal.Rolefordualindividu2alizationwithcefmenoxime.AmJMed,19

84;77:43~50

4.KashubaAD,NafzigerAN,DrusanoGL,etal.Optimizingamino2glycosidetherapyfornosocomialpneumoniacausedbygram2negativebacteria.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9;43:623~629

5.ForrestA,NixDE,BallowCH,etal.Pharmacodynamicsofintra2venousciprofloxacininseriouslyillpatients.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3;37:1073~1081

6.刘学红,郭瑞臣,黄明慧.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54-155


    相关文章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流程doc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培训课件(一个课时)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g ...

    卫生部抗菌药物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 84 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陈 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

    医院专项整治方案

    医院专项整治方案 尤其近年发生的医疗事故,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也越来越受损了,也意味着白衣天使们要接受各方监督,这些更加要求医院专项整治要更加到位,以下是由资料站为大家提供的医院专项整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

    海南省2012年抗菌药物目录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和<海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的通知 栏目:公告通知 时间:2012-4-24 17:34:28 科室:医政处 点击:1914 各市.县.自 ...

    抗菌药物遴选与定期评估

    抗菌药物的遴选和定期评估 我国抗菌药物以仿制为主,由于生产企业众多,导致抗菌药物产品数量巨大,同一种抗菌药物常常存在口服.注射多种剂型与规格,这些雷同产品药学特征基本相同,曾经导致医疗机构重复采购,这给临床用药产生巨大外部压力,一定程度上导 ...

    抗生素后效应

    时间(与对照组的差). 2 ESBLs: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病原体.最常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 3 二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所出现新感染,在长期应用光谱抗菌药的患者更易出现. 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 一.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 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 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 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 ...

    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1

    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我院自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点评小组,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2011年和2012年近两年努力,取得了较 ...

    中国应遏制社区中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

    在中国,零售药店无处方销售以及使用家中储存剩余的抗菌药会导致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当,并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危险.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余方副教授认为,中国应遏制社区中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该文在线发表在 2014 年 6 月 30 日的 BMJ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