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信息来源:2014.03.23 兵团日报

开栏语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特别强调,要着力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大熔炉”作用,打造兵团传播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高地。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打造维稳戍边堡垒上的重要作用,在“三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强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中,同步发展繁荣兵团文化,提升兵团城镇文化品味,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先进文化引领上的重要作用,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兵团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兵团文化现代传播体系,更好发挥兵团在新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功能。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上的重要作用,坚持尊重、引导、融合,不断探索丰富促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新方式新途径,发挥示范引领功能,增强对地方群众的带动力、影响力、吸引力。

不折不扣贯彻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兵团党委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而作为《兵团日报》具有浓厚兵团特色的品牌版面———“星期刊”,创刊以来的20多年中,一直秉承着大力宣传兵团文化的宗旨,高举兵团文化的大旗,不遗余力地宣传兵团文化、兵团精神。从今日起,本报“星期刊”一版特别推出“兵团文化观察”专栏,邀请兵团宣传文化界人士纵论兵团文化发展和繁荣,以此为宣传、弘扬兵团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注意阅读。

本报编辑部

王瀚林

兵团文化是屯垦戍边事业的生命基因和精神维系,作为整个屯垦戍边综合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作用和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兵团文化为兵团事业而存在,在服务兵团工作大局的过程中繁荣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兵团文化的灵魂,是兵团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屯垦戍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边疆的稳定与安危不仅仅系于边疆的安宁、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发展,而且依赖于屯垦文化的发展与强盛。

兵团文化适应国家利益需要而产生

屯垦戍边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对兵团文化的内在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国家利益,在新疆和平解放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解决生存问题。当时新疆经济极度落后,基本上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新疆当时的总人口有300万人,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人数有近20万人,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头号问题;奸商哄抬物价,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物资根本运不进来;平定叛乱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经济、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成为保卫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当务之急。兵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建起30多个军垦农场,铺设遍布全疆的交通运输线,创建从勘测

设计、建筑施工到建材生产综合性的建筑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出特征的兵团物质文化。

第二,维护国家利益,急需帮助地方土改建政、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后,当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没有在新疆建立过地方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并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成为党领导新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解除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武装后,进疆部队通过诉苦运动、全面推进土地改革、迅速组建地县区党委、抽调军队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深入县、乡、村三级,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培养吸纳大批少数民族进步人士加入共产党组织,用“投豆子”的办法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和地方政府官员,改造旧政府职员,迅速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使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体、国体等国家政治制度在新疆很快得到落实,形成了兵团的制度文化。

第三,维护国家利益,需要维护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各大政治、宗教势力交汇中心和国际“热点”

多发地区的省区,兵团屯垦戍边环境异常复杂,民族分裂势力在新疆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新疆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配合西方敌对势力在境内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和政治事件,严重危害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加上交通不便、远离内地,单纯依靠军队守卫新疆成本浩大,也难以应急和周全。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兵团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甘愿为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作出牺牲,他们与国防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边防线上,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有效地维护新疆的稳定,起到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就是在这种维稳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屯垦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文化。 第四,维护国家利益,需要发展好维护好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创业时期,兵团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并赋予“工作队”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时代内涵。兵团坚持60年如一日,积极发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与地方共建文明单位445个,全面推动全疆“两个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兵团进一步把正确处理兵团与地方关系作为政治要求,加强兵地交流,密切兵地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加大支援地方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服务新疆大局、服务各族人民为主要特点的行为文化。

兵团文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发展

兵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也是兵团人和兵团屯垦戍边的存在方式,是兵团社会、政治、经济在兵团人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随着兵团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不断丰富。

第一,从兵团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在屯垦事业的奠基时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组织力量发展生产,平抑飞涨的物价,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稳定和恢复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士立即铸剑为犁,将战车改为交通车,奔赴天山南北,拓荒生产,驻扎荒漠戈壁,修桥铺路,为新疆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部队的吃粮问题,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支援了地方,减轻国家负担。在兵团成立并发展迅速的时期,水利开发、开荒造田和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坚定不移走“三化”道路,显著增强了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兵团寓兵于民、劳武结合,自力更生、坚苦创业构成了兵团物质文化的心重要内容。

第二,从兵团的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大致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维护国家利益在早期主要体现在剿匪建政,创建新疆的基层政权。为快速平定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的叛乱,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兵团一方面剿匪平叛,一方面帮助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在兵团事业的发展时期,逐步形成党政军企一体化的特殊体制,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也丰富了这个体制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着重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兵团特殊管理体制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保障,一方面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兵团有效配置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使兵团特殊体制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中形成了兵团的强大优势。特别是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既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兵团的发展充满活力。

第三,从兵团的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兵团精神文化随着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呈现出相互同步的特点。 在兵团精神文化的萌芽时期,由于兵团成立时是清一色的军人,军人的风范和气质是这个时期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坚忍的作风被兵团直接继承下来,包括人民解放军的番号、建制、纪律、领导方式、组织原则。这个时期,兵团各级“兵的情结”特别浓,一切以军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党指向哪里兵团就奔向哪里,完全不考虑当时的条件是否允许,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将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作为兵团为国家奉献的天职。在兵团文化形成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为当时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一无工具二无耕地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兵团不与民争利,军垦战士在荒漠戈壁摆开了战场,兵团人凭着解放军善打硬仗的勇气将兵团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兵团事业发展史上的许多奇迹。在兵团文化的发展时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为兵团文化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为兵团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兵团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新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除此之外还充分吸收了中央领导关系兵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四,从兵团的行为文化层面来看,兵团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基本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实现党的宗旨,为各族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实践中发展;为国分忧,兵团文化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发展,翻开兵团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越是国家困难时期,越能体现出兵团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全局意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兵团面临的困难一点也不少于内地,兵团毅然决定接收内地困难群众,兵团人为国家扶危解难,承担道义,却没有丝毫怨言;发挥铜墙铁壁的作用,兵团文化在驻守边陲的实践中发展,兵团有着为新中国站岗、戍边的国家意识,边境团场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60年来,兵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下“割不断的国土情,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垮的军垦魂”的壮美诗句,生动地诠释了几代兵团人生死不移的国土情怀;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兵团文化在维护稳定、促进长治久安的实践中得到发展。60年来,兵团总是在危难之时担当起稳定新疆的重任,发挥了兵团文化的特殊作用,为新疆的稳定、祖国边疆的巩固提供坚实的信仰基础。

兵团文化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新疆这个多文化交汇、多民族并存、多宗教交锋且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特殊地区,先进文化的引领,“多元一体”文化的构建,现代文明的建设,是疆域图存、社会图治的根本途径。兵团文化在新疆长治久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兵团文化在汇聚兵团人投身兵团事业的凝聚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兵团人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习惯、阅历,怎样将各种各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这是兵团事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前进的必要前提,这就需要依靠一种强大的文化纽带。兵团文化就是将全体兵团人紧紧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精神文化纽带。随着职工队伍的变化,老一辈兵团人当年面临的迅速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课题依然摆在今天的兵团人面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发挥兵团文化的重大作用增强职工群众对兵团事业的认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新职工成为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强实践主体,使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人的特质。

第二,兵团文化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没有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难以实现新疆文化的发展繁荣。兵团文化为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现实纽带和渠道。兵团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不仅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农业体系,而且建立了现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在新疆具有吸引力的生产方式,能够打破生产方式的封闭和自我循环,吸引其他民族参与到这一生产方式中来,对地方各族群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建立在生产方式之上的各民族文化也在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动下相应地扩大了交流与融合。兵团以服务各民族为己任,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为主要目的,是“兄弟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积极主动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社会事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地提升了各兄弟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使各兄弟民族文化在一个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上进行交流与融合。 第三,兵团文化强化了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国内地的文化纽带。新疆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同我国其他省区相比,新疆同内地的文化联系相对薄弱,制约着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影响到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造谣煽动提供了机会。

加强新疆各族群众同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始终是关系新疆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兵团文化是在屯垦戍边旗帜下的一种文化大融合的产物,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在兵团文化中有所展示,这种展示不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场合和特定舞台的一次性展示,也不是选择性地展示和让新疆各族人民只是作为观众进行远观式地展示而是长期、持续、不间断、全方位、互动性的展示。它扩大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同祖国内地文化的接触面,使兵团文化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在各族群众身上得到更牢固的体现。兵团文化在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展示传播内地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借鉴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新疆各民族文化丰富着自己的内容。因此,兵团文化本身就是内地文化同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平台,这种融合发展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内在一体性和互动性,推进了中华文化在新疆的实践。

第四,兵团文化是新疆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侵袭的强大力量。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今天,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兵团文化在巩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和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与地方乡村毗邻而居、往来密切的有利条件,整个兵团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击“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歪曲攻击,消除了“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成为在新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抵御“三股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一道坚固防线。兵团文化在防止境外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兵团边境团场具有亦兵亦民、全面防控、不留死角的优势,是封边稳内、防止境内外“三股势力”勾连渗透的有力控制力量,能够从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封控,阻断境内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联系通道,防范境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从思想文化和各方面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各种分裂活动,极大地削弱境内“三股势力”获取境外支持、境内外联手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能力,从思想、组织等各方面都筑起了令敌人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宗教极端主义,“泛突厥主义”

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及其衍生的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成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的思想基础和浊流之源,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面对复杂的形势,兵团如何立足屯垦戍边的新实践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担当好维稳戍边的政治使命,如何更好发挥特殊作用,如何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把兵团打造成“大熔炉”,如何始终坚守当代兵团人的精神高地,这些都是新时期兵团文化建设必须直面应对的课题和挑战。

(作者为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军垦第一犁塑像(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信息来源:2014.03.23 兵团日报

开栏语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特别强调,要着力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大熔炉”作用,打造兵团传播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高地。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打造维稳戍边堡垒上的重要作用,在“三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强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中,同步发展繁荣兵团文化,提升兵团城镇文化品味,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先进文化引领上的重要作用,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兵团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兵团文化现代传播体系,更好发挥兵团在新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功能。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上的重要作用,坚持尊重、引导、融合,不断探索丰富促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新方式新途径,发挥示范引领功能,增强对地方群众的带动力、影响力、吸引力。

不折不扣贯彻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兵团党委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而作为《兵团日报》具有浓厚兵团特色的品牌版面———“星期刊”,创刊以来的20多年中,一直秉承着大力宣传兵团文化的宗旨,高举兵团文化的大旗,不遗余力地宣传兵团文化、兵团精神。从今日起,本报“星期刊”一版特别推出“兵团文化观察”专栏,邀请兵团宣传文化界人士纵论兵团文化发展和繁荣,以此为宣传、弘扬兵团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注意阅读。

本报编辑部

王瀚林

兵团文化是屯垦戍边事业的生命基因和精神维系,作为整个屯垦戍边综合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作用和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兵团文化为兵团事业而存在,在服务兵团工作大局的过程中繁荣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兵团文化的灵魂,是兵团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屯垦戍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边疆的稳定与安危不仅仅系于边疆的安宁、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发展,而且依赖于屯垦文化的发展与强盛。

兵团文化适应国家利益需要而产生

屯垦戍边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对兵团文化的内在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国家利益,在新疆和平解放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解决生存问题。当时新疆经济极度落后,基本上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新疆当时的总人口有300万人,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人数有近20万人,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头号问题;奸商哄抬物价,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物资根本运不进来;平定叛乱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经济、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成为保卫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当务之急。兵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建起30多个军垦农场,铺设遍布全疆的交通运输线,创建从勘测

设计、建筑施工到建材生产综合性的建筑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出特征的兵团物质文化。

第二,维护国家利益,急需帮助地方土改建政、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后,当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没有在新疆建立过地方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并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成为党领导新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解除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武装后,进疆部队通过诉苦运动、全面推进土地改革、迅速组建地县区党委、抽调军队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深入县、乡、村三级,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培养吸纳大批少数民族进步人士加入共产党组织,用“投豆子”的办法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和地方政府官员,改造旧政府职员,迅速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使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体、国体等国家政治制度在新疆很快得到落实,形成了兵团的制度文化。

第三,维护国家利益,需要维护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各大政治、宗教势力交汇中心和国际“热点”

多发地区的省区,兵团屯垦戍边环境异常复杂,民族分裂势力在新疆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新疆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配合西方敌对势力在境内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和政治事件,严重危害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加上交通不便、远离内地,单纯依靠军队守卫新疆成本浩大,也难以应急和周全。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兵团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甘愿为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作出牺牲,他们与国防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边防线上,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有效地维护新疆的稳定,起到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就是在这种维稳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屯垦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文化。 第四,维护国家利益,需要发展好维护好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创业时期,兵团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并赋予“工作队”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时代内涵。兵团坚持60年如一日,积极发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与地方共建文明单位445个,全面推动全疆“两个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兵团进一步把正确处理兵团与地方关系作为政治要求,加强兵地交流,密切兵地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加大支援地方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服务新疆大局、服务各族人民为主要特点的行为文化。

兵团文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发展

兵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也是兵团人和兵团屯垦戍边的存在方式,是兵团社会、政治、经济在兵团人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随着兵团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不断丰富。

第一,从兵团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在屯垦事业的奠基时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组织力量发展生产,平抑飞涨的物价,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稳定和恢复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士立即铸剑为犁,将战车改为交通车,奔赴天山南北,拓荒生产,驻扎荒漠戈壁,修桥铺路,为新疆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部队的吃粮问题,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支援了地方,减轻国家负担。在兵团成立并发展迅速的时期,水利开发、开荒造田和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坚定不移走“三化”道路,显著增强了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兵团寓兵于民、劳武结合,自力更生、坚苦创业构成了兵团物质文化的心重要内容。

第二,从兵团的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大致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维护国家利益在早期主要体现在剿匪建政,创建新疆的基层政权。为快速平定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的叛乱,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兵团一方面剿匪平叛,一方面帮助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在兵团事业的发展时期,逐步形成党政军企一体化的特殊体制,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也丰富了这个体制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着重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兵团特殊管理体制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保障,一方面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兵团有效配置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使兵团特殊体制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中形成了兵团的强大优势。特别是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既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兵团的发展充满活力。

第三,从兵团的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兵团精神文化随着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呈现出相互同步的特点。 在兵团精神文化的萌芽时期,由于兵团成立时是清一色的军人,军人的风范和气质是这个时期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坚忍的作风被兵团直接继承下来,包括人民解放军的番号、建制、纪律、领导方式、组织原则。这个时期,兵团各级“兵的情结”特别浓,一切以军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党指向哪里兵团就奔向哪里,完全不考虑当时的条件是否允许,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将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作为兵团为国家奉献的天职。在兵团文化形成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为当时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一无工具二无耕地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兵团不与民争利,军垦战士在荒漠戈壁摆开了战场,兵团人凭着解放军善打硬仗的勇气将兵团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兵团事业发展史上的许多奇迹。在兵团文化的发展时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为兵团文化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为兵团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兵团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新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除此之外还充分吸收了中央领导关系兵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四,从兵团的行为文化层面来看,兵团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基本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实现党的宗旨,为各族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实践中发展;为国分忧,兵团文化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发展,翻开兵团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越是国家困难时期,越能体现出兵团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全局意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兵团面临的困难一点也不少于内地,兵团毅然决定接收内地困难群众,兵团人为国家扶危解难,承担道义,却没有丝毫怨言;发挥铜墙铁壁的作用,兵团文化在驻守边陲的实践中发展,兵团有着为新中国站岗、戍边的国家意识,边境团场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60年来,兵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下“割不断的国土情,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垮的军垦魂”的壮美诗句,生动地诠释了几代兵团人生死不移的国土情怀;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兵团文化在维护稳定、促进长治久安的实践中得到发展。60年来,兵团总是在危难之时担当起稳定新疆的重任,发挥了兵团文化的特殊作用,为新疆的稳定、祖国边疆的巩固提供坚实的信仰基础。

兵团文化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新疆这个多文化交汇、多民族并存、多宗教交锋且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特殊地区,先进文化的引领,“多元一体”文化的构建,现代文明的建设,是疆域图存、社会图治的根本途径。兵团文化在新疆长治久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兵团文化在汇聚兵团人投身兵团事业的凝聚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兵团人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习惯、阅历,怎样将各种各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这是兵团事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前进的必要前提,这就需要依靠一种强大的文化纽带。兵团文化就是将全体兵团人紧紧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精神文化纽带。随着职工队伍的变化,老一辈兵团人当年面临的迅速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课题依然摆在今天的兵团人面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发挥兵团文化的重大作用增强职工群众对兵团事业的认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新职工成为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强实践主体,使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人的特质。

第二,兵团文化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没有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难以实现新疆文化的发展繁荣。兵团文化为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现实纽带和渠道。兵团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不仅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农业体系,而且建立了现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在新疆具有吸引力的生产方式,能够打破生产方式的封闭和自我循环,吸引其他民族参与到这一生产方式中来,对地方各族群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建立在生产方式之上的各民族文化也在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动下相应地扩大了交流与融合。兵团以服务各民族为己任,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为主要目的,是“兄弟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积极主动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社会事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地提升了各兄弟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使各兄弟民族文化在一个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上进行交流与融合。 第三,兵团文化强化了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国内地的文化纽带。新疆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同我国其他省区相比,新疆同内地的文化联系相对薄弱,制约着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影响到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造谣煽动提供了机会。

加强新疆各族群众同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始终是关系新疆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兵团文化是在屯垦戍边旗帜下的一种文化大融合的产物,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在兵团文化中有所展示,这种展示不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场合和特定舞台的一次性展示,也不是选择性地展示和让新疆各族人民只是作为观众进行远观式地展示而是长期、持续、不间断、全方位、互动性的展示。它扩大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同祖国内地文化的接触面,使兵团文化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在各族群众身上得到更牢固的体现。兵团文化在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展示传播内地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借鉴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新疆各民族文化丰富着自己的内容。因此,兵团文化本身就是内地文化同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平台,这种融合发展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内在一体性和互动性,推进了中华文化在新疆的实践。

第四,兵团文化是新疆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侵袭的强大力量。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今天,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兵团文化在巩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和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与地方乡村毗邻而居、往来密切的有利条件,整个兵团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击“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歪曲攻击,消除了“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成为在新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抵御“三股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一道坚固防线。兵团文化在防止境外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兵团边境团场具有亦兵亦民、全面防控、不留死角的优势,是封边稳内、防止境内外“三股势力”勾连渗透的有力控制力量,能够从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封控,阻断境内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联系通道,防范境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从思想文化和各方面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各种分裂活动,极大地削弱境内“三股势力”获取境外支持、境内外联手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能力,从思想、组织等各方面都筑起了令敌人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宗教极端主义,“泛突厥主义”

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及其衍生的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成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的思想基础和浊流之源,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面对复杂的形势,兵团如何立足屯垦戍边的新实践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担当好维稳戍边的政治使命,如何更好发挥特殊作用,如何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把兵团打造成“大熔炉”,如何始终坚守当代兵团人的精神高地,这些都是新时期兵团文化建设必须直面应对的课题和挑战。

(作者为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军垦第一犁塑像(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相关文章

    [生命如歌]观后感

    <生命如歌>观后感(一) 近日,集团党群部组织新一批志愿者到八一剧场观看话剧<生命如歌>,让志愿者们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兵团精神". 该剧以中国梦."一带一路"为主题,反映了山 ...

    党委四抓四看心得体会

    一是抓宗旨教育,看各项惠民政策措施是否落到实处; 二是抓能力建设,看各级领导干部促进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 三是抓政治纪律,看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是否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是抓基层组织,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否增强 ...

    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今年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今年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 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张春贤作重要讲话 车俊作工作报告 华士飞作总结讲话 本网消息 1月5日上午,在威武雄 ...

    党团基础知识

    一.问答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 ...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 --张春贤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 ...

    2014年创先争优集中学习材料汇总

    20xx年创先争优集中学习材料汇总 备注:学习笔记中学习时间不写。   附件:学习内容(简版)   (说明:以下内容在线时间截止20xx年8月30日,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学习)   学习内容1    学习地点:县二中阶梯教室 主持人:徐立刚   ...

    反暴力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2011年2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政府礼堂组织全市街道社区干部学习了为期一周的奎屯市街道社区.乡村干部"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集中培训周活动,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是党校 ...

    市整规办2013上半年整规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和兵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今年以来,在师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兵团xx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要求,我师市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营造了“平安师市”“诚信师 ...

    团结是项目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

    团结是项目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 [ 作者:夏文静    点击数:924    更新时间:2010/5/21 ]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干好工作的基础.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项目领导班子,只有班子搞好团结,才能使项目出效益.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