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式太极拳缠丝劲

论陈式太极拳缠丝劲

拳谱云:“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一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劲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强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

综观上述:可以看出缠丝劲在陈氏太极拳练习过程与实践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肢体做螺旋屈伸进退的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太极拳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标志之一。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

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整套拳在练习过程中,没有直线,没有平面,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址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在这些规矩要求的指导下,通过旋螺转膝,旋胯转腰,旋腕转肩

以及胸腰折叠运化之劲的引导,形成其根在足,形于腿,主宰于腰,贯串于手指的空间曲线螺旋运动,进而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这种内劲就叫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氏太极拳能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陈氏太极拳正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一般人误认为太极拳轻柔缓慢,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是因为功夫不纯,没有练到缠丝劲。对此陈鑫拳论云:“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陈鑫又论:“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然闻真香。只要功夫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缠丝劲表现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的形象,是一个立体空间螺旋形(亦称孤形)缠丝运动路线图。若从单招看来,因中间有间断,似乎不

算复杂;若从太极起势到太极的完整路线图来看,那是无始无终,无端无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错,如丝偻,如云烟,袅袅娜娜,仪态万千,千象共生。这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太和元气缠丝劲贯穿其始终并鼓荡不已,如兵家的天门阵、八卦图,扑朔迷离,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图。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用阴阳二鱼所表达的太极图,只不过是古人对太极阴阳相等、对立统一、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罢了。这个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才是真正提示和表达了缠丝劲的奥妙。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法,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能得到濡养。缠丝法的划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缠丝劲还是技击爆发力的基础。身躯和四肢的缠丝法,可以使内气的收放运转畅通无阻;可以使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串,达于手足;可以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可以使全身肌肉一部分充分松弛,另一部分充分紧缩,增强肌肉的伸缩机能。因而当技击发放时,内气自丹田猝发,肌肉张弛倏然一转,就可做到动力完整,爆发力增强。

论陈式太极拳缠丝劲

拳谱云:“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一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劲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强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

综观上述:可以看出缠丝劲在陈氏太极拳练习过程与实践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肢体做螺旋屈伸进退的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太极拳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标志之一。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

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整套拳在练习过程中,没有直线,没有平面,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址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在这些规矩要求的指导下,通过旋螺转膝,旋胯转腰,旋腕转肩

以及胸腰折叠运化之劲的引导,形成其根在足,形于腿,主宰于腰,贯串于手指的空间曲线螺旋运动,进而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这种内劲就叫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氏太极拳能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陈氏太极拳正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一般人误认为太极拳轻柔缓慢,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是因为功夫不纯,没有练到缠丝劲。对此陈鑫拳论云:“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陈鑫又论:“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然闻真香。只要功夫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缠丝劲表现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的形象,是一个立体空间螺旋形(亦称孤形)缠丝运动路线图。若从单招看来,因中间有间断,似乎不

算复杂;若从太极起势到太极的完整路线图来看,那是无始无终,无端无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错,如丝偻,如云烟,袅袅娜娜,仪态万千,千象共生。这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太和元气缠丝劲贯穿其始终并鼓荡不已,如兵家的天门阵、八卦图,扑朔迷离,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图。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用阴阳二鱼所表达的太极图,只不过是古人对太极阴阳相等、对立统一、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罢了。这个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才是真正提示和表达了缠丝劲的奥妙。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法,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能得到濡养。缠丝法的划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缠丝劲还是技击爆发力的基础。身躯和四肢的缠丝法,可以使内气的收放运转畅通无阻;可以使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串,达于手足;可以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可以使全身肌肉一部分充分松弛,另一部分充分紧缩,增强肌肉的伸缩机能。因而当技击发放时,内气自丹田猝发,肌肉张弛倏然一转,就可做到动力完整,爆发力增强。


    相关文章

    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合编收藏(10)

    太极拳名家发表的理论知识文章合编收藏与大家共享 面壁蹲墙功--杨氏太极拳门秘传的松腰法? 武氏太极拳迈步如猫行的太极步 杨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  杨氏太极长拳-又称快拳.杨氏太极藏拳/李顺坡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 ...

    浅析我国高校太极文化的铸造与弘扬

    搏击・武术科学 2007年10月第4卷第10期 [武术文化研究] 浅析我国高校太极文化的铸造与弘扬 黄大志1 王永胜2 (1.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2.河南理工大学体育系,河南焦作454001)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 ...

    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24卷 第1期 Vol.24 No.1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2004年2月 Feb.2004 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冯小军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 ...

    太极拳太极拳杨式杨氏杨式太极拳起源形成要领传承发展(1)

    杨式太极拳 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杨式太极拳 目录 (一)杨式太极拳起源 (二)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禄禅太极拳谱> 杨式太极拳的拳谱为: (三)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四)杨式太极拳的练法 (五)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六)杨式 ...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 东洋哲学的重要概念即把太极思想引入的拳法,从而形成现今太极拳的雏形.例如:形意拳,八卦手掌并列为内家拳的代表性的武术而闻名中外.太极拳在中国国内爱好者居多,在保持健康.长寿的同时,用以格斗和护身术,替代作为健康锻炼的人也很多,大 ...

    太极拳分类及运动特点

    太极拳分类及运动特点 专业:[电子商务] 学生姓名:[范晨菲] 指导教师:[杨亚丹] 学 号:10254006 太极拳的流派 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法时所创的,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中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 ...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转)

    2009-09-08 14:24 建国以后,国家体委公布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都是按照杨氏太极拳改编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比赛套路,也以杨氏为基础,又吸收了陈,吴,孙氏的某些特点,所以,杨氏太极拳在国内外流传最为广泛. ...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摘 要: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已普及到世界 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作为强身防病和 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体 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各个 ...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是明未清初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约1600--1680)所创.此后世代相传,有传子不传女之说.故而,外人不得窥其貌,更难知其髓.一直到陈长兴(1771--1853)传拳与河北广平府(今邯郸永年)杨露禅(1799- ...

    政协提案:建议太极拳成为全民健身首选运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政协提案:建议太极拳成为全民健身首选运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2011-02-28 21:49:20 浏览 12499 次 | 评论 9 条 建议太极拳成为全民健身首选运动改善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草案)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