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七大报告: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得到进一步承诺

  在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文字并不多,却字字珠玑,切中肯紊,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我国农村问题客观而科学的认识,系统地阐述了我党的对农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我国农村工作总体原则的阐述。在此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报告对农村工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

  一.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困扰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问题,并进一步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地认识到“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二.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改变农村经济格局,变小农经济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业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不仅有了独立成长和发展的能力,而且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为此,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是未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发展了,其它方面的发展才有了基础。因而,创造一切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报告中的这一阐述明确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务实”的作风。那些脱离农村经济发展而大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表面功夫,根本就不可能把农村带进小康社会。

  四.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这一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和耕地质量不下降,同时要求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所有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绝不允许出现下滑。

  五.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开始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如此,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是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六.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要想实现农民增收,但靠土地的产出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在这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模式。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七.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加大扶贫力度,动员各种力量加入到扶贫的队伍当中,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扶贫水平,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使扶贫真正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八.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改革,这种改革将涉及到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各个方面。深化农村的综合改革,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这样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得到稳步推进。

  九.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段文字是我党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的进一步承诺,是我党取信于民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和市场,将使农村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有规律地走向集中,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但采取何种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十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业需要新型农民来经营,所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以上是我对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农村问题的一点粗浅理解。除此之外,十七大报告中还在其它许多具体问题方面涉及到农业、农村或农民问题,如能源节约与生态保护方面、合作医疗问题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相信在党的各项对农政策的指导下,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不断涌现出来。

  来源:复兴论坛

  在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文字并不多,却字字珠玑,切中肯紊,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我国农村问题客观而科学的认识,系统地阐述了我党的对农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我国农村工作总体原则的阐述。在此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报告对农村工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

  一.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困扰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问题,并进一步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地认识到“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二.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改变农村经济格局,变小农经济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业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不仅有了独立成长和发展的能力,而且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为此,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是未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发展了,其它方面的发展才有了基础。因而,创造一切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报告中的这一阐述明确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务实”的作风。那些脱离农村经济发展而大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表面功夫,根本就不可能把农村带进小康社会。

  四.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这一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和耕地质量不下降,同时要求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所有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绝不允许出现下滑。

  五.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开始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如此,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是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六.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要想实现农民增收,但靠土地的产出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在这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模式。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七.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加大扶贫力度,动员各种力量加入到扶贫的队伍当中,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扶贫水平,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使扶贫真正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八.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改革,这种改革将涉及到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各个方面。深化农村的综合改革,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这样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得到稳步推进。

  九.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段文字是我党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的进一步承诺,是我党取信于民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和市场,将使农村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有规律地走向集中,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但采取何种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十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业需要新型农民来经营,所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以上是我对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农村问题的一点粗浅理解。除此之外,十七大报告中还在其它许多具体问题方面涉及到农业、农村或农民问题,如能源节约与生态保护方面、合作医疗问题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相信在党的各项对农政策的指导下,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不断涌现出来。

  来源:复兴论坛


    相关文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相关政策解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相关政策解读 1.为什么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自2008年以来连续八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 ...

    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站在新起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 ...

    村规民约视角下的农地制度_文本解读

    第28卷第4期 2011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JournalofSocialSciencesEditionVol.28No.4Dec.,2011 村规民约视角下的农地制度 ...

    来自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调查报告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第一批规划研究课题---"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的基础工作是田野调查.在课题组项目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小君教授的筹划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 ...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期末论文

    期末论文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从农村开始,但农村改革的历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经营一直到目前的税费改革.不管是哪次改革,既有其成功的经验,也有其不足的教训,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 ...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 ...

    暑假实践报告785

    对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土地闲臵与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又一次得到了焕发.作为一种特别资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 ...

    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30年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出发

    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先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的性质,再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今天起至12日在某召开.据悉,完善土地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将成为会议的热点,而围绕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