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课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自然与科学技术哲学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院 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 级: XXXX

学 号: XXXXX

工程硕士生: XXX

工程领域: XXXX

课程导师: XXX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7年6月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Nature Dialectics Cour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DIALECTICS COURSE AND

SCIENCE&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uthor :XXX

Specialty: XXXXXX

Advisor: Prof. XXX

School of mechanism and Power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P.R.China

June, 2007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后者到前者是一脉相承的, 但又有重要发展; 这种发展既有其科学技术的基础, 又有其哲学基础; 既有其社会、人文等外部因素, 又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目 录

摘要………………………………………………………………………………......I

正文……………………………………………………………………………………………….1

1. 前言…………………………………………………………………………………………..1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3. 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3

4.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4

5. 自然辩证法对我们的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7

致谢……………………………………………………………………………………………….8

第一章 正 文

1. 前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这个语词的原意是指自然界的辩证法。早期的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这意味着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模式发生了一次新的转变。

当人们用哲学去说明世界的时候,是世界观;当人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就成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特别密切,也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 虽然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学科规范化的需要, 但它并没有改变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点, 即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立足于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就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体系来看, 目前仍以辩证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核心。只是在辩证自然观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观中更加强调科技与社会的互动, 在科技方法论中更加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人用“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表示二者的关系, 有人用“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表示二者的关系。由此可见,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这两门学科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其“纯”哲学的结论, 不论在自然辩证法中, 还是在科学技术哲学中, 都是

以自然科学的见解为基础的。但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 二者研究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侧重于自然科学辩证内容的研究, 并由此得出相应的哲学(即所谓“形而上学”) 结论, 后者却侧重于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研究, 以探讨科技的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 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辩证规律, 对自然科学的有关见解的研究是服务于发现自然界的辩证规律这一目的的, 而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和技术本身, 并由此进一步得出相关的哲学结论。以上两点又决定了第三点, 即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也有差别:前者是通过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形而上研究, 后者属于“元科学”和“元技术”的研究。从研究方向来看, 如果说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向上进行建构的话, 那么, 不妨说, 科学技术哲学则是以其自身作为上层结构, 对科学技术向下进行追溯。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表明, 不能割断二者之间的继承关系。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技术哲学固然是从科学技术出发的, 自然辩证法何尝不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呢? 从它们与一般哲学的区别来看, 两者与自然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表明,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学科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当然不像西方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意味着恩格斯原先的研究, 特别是关于自然观的研究没有价值, 应当彻底抛弃。但它的确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的方向和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 特别是自然界辩证规律的研究, 即自然观部分, 虽然仍是不可缺少的, 但在科学技术哲学中, 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了。

3. 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变,其坚实基础在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之中。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的量子论、玻尔的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到海森伯,薛定愕等人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物质结构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界中各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研究,更深刻地显现了物质的无限性和统一性;现代宇宙学的研究不仅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而且推进到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的更深层次;生物学的研究借助于物理学和化学,从40年代开始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从50年代开始揭示出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制成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使人类掌握了可以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和放大人脑

功能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思维科学的研究;由于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广泛应用,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技术的兴起,把整个现代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横向综合学科和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为代表的复杂性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使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沟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突破了传统科学方法的局限性,把现代科学认识提到了更高的水平。这样,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在上述各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两个总趋势。

第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在古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是统一的。那是在一种很低水平上的直接同一。那时哲学包含了所有的科学知识,科学家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到了中世纪下半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也逐渐发达起来。于是,一个又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逐渐分离成了两大门类。到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又出现了相互结合的趋势。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一书中指出了这种趋势:“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

[5]门科学。”这种趋势到上世纪初期又有所发展。列宁在他1914年撰写的一篇文章里,

把这种趋势叫做“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他指出这个潮流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存在,“在20世纪,这个潮流也同样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更强大了。”[6]自然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不仅向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广泛渗透,而且还向日常生活、艺术和政治领域广泛渗透;现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类思维的普遍形式,并且在新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亦即在今天,不仅存在着从自然科学奔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潮流,同时也存着从人文、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这两股潮流必将汇合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潮流了。

第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的进步发生巨大影响。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范围、规模、方式和强度不同。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经历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复杂的根本变化,科学日趋社会化,社会日趋科学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随着科学对社会作用的增强,科学活动在社会建制中日益集中和扩大,使科学的发展除受其内在逻辑

的支配外,越来越受到科学外部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控制。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进入规划科学阶段,即由国家和社会组织协调,并纳入各国政府的重大决策范围。社会则通过规划、政策和投资,规定科学发展的方向,控制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科学发生作用的范围。另一方面,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与它们相联系的技术发明对人类历史命运发生越来越巨大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科学、技术、生产和管理等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融合为统一的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此外,亦在急剧发展的各科学技术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一系列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怎样防止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被滥用,保证科学成果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何使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一致,为人类生存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及科学对人类和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途径等等。所有这些,都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4.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化,使自然科学研究高度集中于考察某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但并不取消它与哲学的联系。因为自然科学中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论要求从总体上和本质上给予解释,而且科学研究的方法更离不开哲学的帮助。

一般说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对象的研究基本上要通过精密的观察和测量,并运用理论思维进行分析概括而得出结论的。它既要求有坚实可靠的实验基础,又并不停留在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经验规律的概括上,而是力求发现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其定量关系,形成新的概念,概括出普遍规律,建立起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人们在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建立系统的科学理论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事物的经验,要使用一些概念、范畴,运用一些方法,经历认识发展的一定过程,这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哲学思想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正如恩格斯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科学史上,自觉地正确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例如日本物理学家饭田昌一通过阅读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著作,从中汲取了物质层次的思想,敢于同把基本粒子当作物质始原的观点相抗衡,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提出了基本粒子的“板田复合模型”,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对揭示“基本粒子”有内部结构,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又例如,在函数值分布理论的研究中,国际上对亏值和奇异方向曾孤立地分别进行研究。我国数学家杨乐、张广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思想,认为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根本规律,亏值和奇异方向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应该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为此,他们不仅对这两个概念分别考察,而且还联系起来考察,终于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得出了新的数学表达式,使函数值分布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学史实中,也不乏受错误哲学思想的支配而使科学研究误入歧途的例子:[7]

众所周知,牛顿在物理学研究上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在他还有精力做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却转向积极从事论证上帝是否存在的研究,在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竟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问去考证:“四角神兽的小角是否代表罗马教皇”的同题,致使他的后半生没有更大的科学创造。又例如:曾经对量子力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他在对反映微观粒子运动特性的“测不准关系”作哲学概括时,由干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支配,他竟得出:“主体和客体不可分”、“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荒谬结论,使其研究误入歧途。

可以说,作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作用贯穿于我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8]首先在如何选择科研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的间题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主攻目标等等,都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有自然辩证法作指导,就容易从平常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情况,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就能够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依据,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去唯物地、辩证地分析未知的自然事物,从而确定出能有创见、能出成果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在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问题上,除了动手去做,还需要思维,有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把实验完成。有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就可以注意到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注意到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来;就可以注意到自然事物都是质量的对立统一,求出某些因素之间量的关系,分析出质量互变的外因与内因,从而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提出新假设、建立新理论的间题上,有自然辩证法思想作指导,就可以排除各种毫无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和迷信,把假说建立在一定实验事实和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假说回到实践中去验证,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并得以完善而上升为理论;

就可以使建立起来的理论做到客观、全面、系统和逻辑严密;就可以正确认识各种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从而把科学研究引向深入。

从发展的眼光看,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原有的一门学科向纵深发展,演变出许多分支学科;而各门学科的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在边缘交叉地带、在横断面上、在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这就使自然科学与哲学出现了联系更加紧密的整体化趋势。例如,贯穿干各门技术科学的控制沦、信息论,反映各个领域的整体结构的系统科学,成了最普遍的哲学同具体科学之问的中间层次,它们为哲学概括提供了新的源泉。现代哲学中不能没有系统、结构、控制、反馈、信息之类的概念,不能不从系统科学和控制论、信息论等综合性新兴学科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综合性新兴学科中又必须有哲学的分析与概括。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或然性与确定性、有序和无序等辩证关系,这些学科就难以存在和发展。

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都可以说: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5.自然辩证法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或科学哲学的兴起并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是哲学与自然科学互相结合的表现。就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往的桥梁,自然科学通过它对哲学发生影响,哲学又通过它影响自然科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将通过不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建立起更为牢固和有效的联盟,哲学和自然科学将在相互促进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科学的专业分工往往使人们只看到局部而夫去统观全局的眼光和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形势,学习辩证法,自觉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付诸于行动的事了。

科学史上,认为科学只需要观测资料、实验数据和应用效益,无需理论思维和哲学见解的不乏其人,他们认为哲学只是少数哲学家的事,对科学并无用处,乃至有害。实际上,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例如确定科研方向及课题、设计并分析实验。推广研究成果、归纳应用效益等方面,如果不遵从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是不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有所作为的。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不重视哲学的分析与概括,往往陷入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的泥潭,对科学成果作了错误的解释乃至影响他们取得新的进展。[8]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三卷, 第738页。

[2] 舒炜光. 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7。

[3] 陈昌曙:“重视技术哲学———自然改造论的研究”, 《今日中国哲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293-30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列宁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39-42页。

[7] 栾玉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8页

[8] 黄金南等《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

致 谢

感谢XXX 教授的精心授课和悉心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自然与科学技术哲学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院 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 级: XXXX

学 号: XXXXX

工程硕士生: XXX

工程领域: XXXX

课程导师: XXX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7年6月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Nature Dialectics Cour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DIALECTICS COURSE AND

SCIENCE&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uthor :XXX

Specialty: XXXXXX

Advisor: Prof. XXX

School of mechanism and Power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P.R.China

June, 2007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后者到前者是一脉相承的, 但又有重要发展; 这种发展既有其科学技术的基础, 又有其哲学基础; 既有其社会、人文等外部因素, 又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目 录

摘要………………………………………………………………………………......I

正文……………………………………………………………………………………………….1

1. 前言…………………………………………………………………………………………..1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3. 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3

4.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4

5. 自然辩证法对我们的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7

致谢……………………………………………………………………………………………….8

第一章 正 文

1. 前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这个语词的原意是指自然界的辩证法。早期的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这意味着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模式发生了一次新的转变。

当人们用哲学去说明世界的时候,是世界观;当人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就成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特别密切,也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 虽然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学科规范化的需要, 但它并没有改变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点, 即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立足于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就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体系来看, 目前仍以辩证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核心。只是在辩证自然观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观中更加强调科技与社会的互动, 在科技方法论中更加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人用“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表示二者的关系, 有人用“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表示二者的关系。由此可见,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这两门学科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其“纯”哲学的结论, 不论在自然辩证法中, 还是在科学技术哲学中, 都是

以自然科学的见解为基础的。但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 二者研究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侧重于自然科学辩证内容的研究, 并由此得出相应的哲学(即所谓“形而上学”) 结论, 后者却侧重于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研究, 以探讨科技的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 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辩证规律, 对自然科学的有关见解的研究是服务于发现自然界的辩证规律这一目的的, 而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和技术本身, 并由此进一步得出相关的哲学结论。以上两点又决定了第三点, 即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也有差别:前者是通过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形而上研究, 后者属于“元科学”和“元技术”的研究。从研究方向来看, 如果说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向上进行建构的话, 那么, 不妨说, 科学技术哲学则是以其自身作为上层结构, 对科学技术向下进行追溯。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表明, 不能割断二者之间的继承关系。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技术哲学固然是从科学技术出发的, 自然辩证法何尝不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呢? 从它们与一般哲学的区别来看, 两者与自然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表明,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学科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当然不像西方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意味着恩格斯原先的研究, 特别是关于自然观的研究没有价值, 应当彻底抛弃。但它的确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的方向和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 特别是自然界辩证规律的研究, 即自然观部分, 虽然仍是不可缺少的, 但在科学技术哲学中, 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了。

3. 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变,其坚实基础在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之中。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的量子论、玻尔的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到海森伯,薛定愕等人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物质结构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界中各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研究,更深刻地显现了物质的无限性和统一性;现代宇宙学的研究不仅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而且推进到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的更深层次;生物学的研究借助于物理学和化学,从40年代开始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从50年代开始揭示出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制成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使人类掌握了可以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和放大人脑

功能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思维科学的研究;由于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广泛应用,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技术的兴起,把整个现代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横向综合学科和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为代表的复杂性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使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沟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突破了传统科学方法的局限性,把现代科学认识提到了更高的水平。这样,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在上述各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两个总趋势。

第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在古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是统一的。那是在一种很低水平上的直接同一。那时哲学包含了所有的科学知识,科学家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到了中世纪下半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也逐渐发达起来。于是,一个又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逐渐分离成了两大门类。到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又出现了相互结合的趋势。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一书中指出了这种趋势:“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

[5]门科学。”这种趋势到上世纪初期又有所发展。列宁在他1914年撰写的一篇文章里,

把这种趋势叫做“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他指出这个潮流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存在,“在20世纪,这个潮流也同样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更强大了。”[6]自然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不仅向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广泛渗透,而且还向日常生活、艺术和政治领域广泛渗透;现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类思维的普遍形式,并且在新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亦即在今天,不仅存在着从自然科学奔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潮流,同时也存着从人文、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这两股潮流必将汇合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潮流了。

第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的进步发生巨大影响。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范围、规模、方式和强度不同。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经历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复杂的根本变化,科学日趋社会化,社会日趋科学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随着科学对社会作用的增强,科学活动在社会建制中日益集中和扩大,使科学的发展除受其内在逻辑

的支配外,越来越受到科学外部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控制。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进入规划科学阶段,即由国家和社会组织协调,并纳入各国政府的重大决策范围。社会则通过规划、政策和投资,规定科学发展的方向,控制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科学发生作用的范围。另一方面,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与它们相联系的技术发明对人类历史命运发生越来越巨大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科学、技术、生产和管理等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融合为统一的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此外,亦在急剧发展的各科学技术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一系列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怎样防止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被滥用,保证科学成果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何使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一致,为人类生存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及科学对人类和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途径等等。所有这些,都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4.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化,使自然科学研究高度集中于考察某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但并不取消它与哲学的联系。因为自然科学中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论要求从总体上和本质上给予解释,而且科学研究的方法更离不开哲学的帮助。

一般说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对象的研究基本上要通过精密的观察和测量,并运用理论思维进行分析概括而得出结论的。它既要求有坚实可靠的实验基础,又并不停留在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经验规律的概括上,而是力求发现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其定量关系,形成新的概念,概括出普遍规律,建立起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人们在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建立系统的科学理论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事物的经验,要使用一些概念、范畴,运用一些方法,经历认识发展的一定过程,这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哲学思想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正如恩格斯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科学史上,自觉地正确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例如日本物理学家饭田昌一通过阅读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著作,从中汲取了物质层次的思想,敢于同把基本粒子当作物质始原的观点相抗衡,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提出了基本粒子的“板田复合模型”,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对揭示“基本粒子”有内部结构,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又例如,在函数值分布理论的研究中,国际上对亏值和奇异方向曾孤立地分别进行研究。我国数学家杨乐、张广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思想,认为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根本规律,亏值和奇异方向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应该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为此,他们不仅对这两个概念分别考察,而且还联系起来考察,终于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得出了新的数学表达式,使函数值分布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学史实中,也不乏受错误哲学思想的支配而使科学研究误入歧途的例子:[7]

众所周知,牛顿在物理学研究上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在他还有精力做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却转向积极从事论证上帝是否存在的研究,在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竟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问去考证:“四角神兽的小角是否代表罗马教皇”的同题,致使他的后半生没有更大的科学创造。又例如:曾经对量子力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他在对反映微观粒子运动特性的“测不准关系”作哲学概括时,由干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支配,他竟得出:“主体和客体不可分”、“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荒谬结论,使其研究误入歧途。

可以说,作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作用贯穿于我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8]首先在如何选择科研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的间题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主攻目标等等,都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有自然辩证法作指导,就容易从平常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情况,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就能够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依据,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去唯物地、辩证地分析未知的自然事物,从而确定出能有创见、能出成果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在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问题上,除了动手去做,还需要思维,有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把实验完成。有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就可以注意到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注意到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来;就可以注意到自然事物都是质量的对立统一,求出某些因素之间量的关系,分析出质量互变的外因与内因,从而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提出新假设、建立新理论的间题上,有自然辩证法思想作指导,就可以排除各种毫无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和迷信,把假说建立在一定实验事实和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假说回到实践中去验证,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并得以完善而上升为理论;

就可以使建立起来的理论做到客观、全面、系统和逻辑严密;就可以正确认识各种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从而把科学研究引向深入。

从发展的眼光看,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原有的一门学科向纵深发展,演变出许多分支学科;而各门学科的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在边缘交叉地带、在横断面上、在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这就使自然科学与哲学出现了联系更加紧密的整体化趋势。例如,贯穿干各门技术科学的控制沦、信息论,反映各个领域的整体结构的系统科学,成了最普遍的哲学同具体科学之问的中间层次,它们为哲学概括提供了新的源泉。现代哲学中不能没有系统、结构、控制、反馈、信息之类的概念,不能不从系统科学和控制论、信息论等综合性新兴学科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综合性新兴学科中又必须有哲学的分析与概括。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或然性与确定性、有序和无序等辩证关系,这些学科就难以存在和发展。

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都可以说: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5.自然辩证法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或科学哲学的兴起并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是哲学与自然科学互相结合的表现。就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往的桥梁,自然科学通过它对哲学发生影响,哲学又通过它影响自然科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将通过不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建立起更为牢固和有效的联盟,哲学和自然科学将在相互促进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科学的专业分工往往使人们只看到局部而夫去统观全局的眼光和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形势,学习辩证法,自觉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付诸于行动的事了。

科学史上,认为科学只需要观测资料、实验数据和应用效益,无需理论思维和哲学见解的不乏其人,他们认为哲学只是少数哲学家的事,对科学并无用处,乃至有害。实际上,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例如确定科研方向及课题、设计并分析实验。推广研究成果、归纳应用效益等方面,如果不遵从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是不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有所作为的。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不重视哲学的分析与概括,往往陷入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的泥潭,对科学成果作了错误的解释乃至影响他们取得新的进展。[8]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三卷, 第738页。

[2] 舒炜光. 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7。

[3] 陈昌曙:“重视技术哲学———自然改造论的研究”, 《今日中国哲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293-30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列宁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39-42页。

[7] 栾玉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8页

[8] 黄金南等《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

致 谢

感谢XXX 教授的精心授课和悉心指导!


    相关文章

    东北大学研究生导师一览(1)

    陈晓波,男,1960年12月生,现任自动化研究所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1985年获东 北大学机械系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检测及智能控制装置设计.复杂 工业过程监控.故障检测及诊断等.先后担任& ...

    微粒群算法综述

    第 卷第 期 控制与决策 年 月 文章编号 微粒群算法综述 谢晓锋 张文俊 杨之廉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 摘 要 讨论微粒群算法的开发与应用 首先回顾从 年以来的开发过程 然后根据一些已有的测 试结果对其参数设置进行系统地分析 并讨 ...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作者: 作者单位: 金菊良, 魏一鸣, 丁晶 金菊良(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魏一鸣(中国科 ...

    3_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

    ComputerEngineeringandApplication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46(3)175 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 王晓凯,李锋 WANGXiao-kai,LIFeng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433 Departm ...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 院) 华慧网-远程教育平台 添加时间:2010-6-13 11:40:59 复制地址给好友 考博论坛 华慧考博精品课程 考博推荐班级 我要在线体验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导简介 (按 ...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第26卷第2期干旱区地理 V0126No2 2003年6月 ARID 1,AND GEOGRAPHY ]un 2003 文章编号:1000-6060(2003)02-0166-07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徐燕 周华荣 (中国科学 ...

    自然科学(65)

    太原科技大学学术论文认定标准 为扩大我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适应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我校的综合科技实力,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学术论文的认定标准,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只针对检索论文和一级论文. ⒈ 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见说明): ...

    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附件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一.名录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民族>.<求是>.<国际问题 ...

    西北工业大学

    导师情况/出题老师 1.出题老师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的考研试题由二至四个老师联合命题,每个老师负责部分试题,且每年的命题老师都会更换.如果当年有某位老师的直系亲属参与考试,则该老师回避,不参加命题. ...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宣传册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原名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