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山水小品的特点

  摘 要:受个性思潮影响,晚明文人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登山临水、探幽览胜成了他们张扬个性的最佳方式,而他们笔下的山水小品则具有了轻灵飘逸潇洒出尘的特质。

  关键词:轻灵隽永 飘逸清新 想象奇特 融俗于雅

  

   从尘嚣中解脱,寻找林泉高致是古来文人雅士的共同理想,然而,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人像明代那样,如此沉醉迷恋于山水,赋得性灵于山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找到一种与山水亲切自然、平等舒适的相处的方式,并写出数量如此之多神韵飘举、潇洒出尘的山水小品。

   历代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文众多,但作者大多是借景抒情、见景生情或情景交融。在他们眼里,自然景物只是他们言志抒情的背景和道具,是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之后休养生息、消散郁气的后花园。他们行走于山林草泽,往往借以表现亡国之痛、羁旅之愁和仕途坎坷之恨。在前代许多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小品文中,也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作者的无可奈何和抑郁不平。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在描写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美景之后,忍不住写道:“鸢飞冲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返。”这恰好说明他并没有在明山秀水中真正达到澄怀静虑的境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营造了一个清新空灵的优美意境,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的、貌合神离的,就像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往来。

   晚明文人则不同,由于受个性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人性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文学创作的主张也发生了变化,文章不再以“载道”为己任,而是以任情、自适、自赏为目的,反映在其小品文中,便少了一些道学气,多了一份真情和性灵。可以说,登山临水、探幽览胜成了晚明文人个性张扬、追求闲适自由的最佳方式。正如袁宏道在给袁中道的信中所言:“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红尘真不堪也。”晚明山水小品盛况空前,作手云集,异彩纷呈,公安三袁、王思任、竞陵派的钟惺、谭元春、祁彪佳、徐霞客、张岱等都是游踪广远的山水游记名家。在他们眼里,山水不单单是借以寄托情志、消散郁气的背景和道具,还是朋友和情人。雷思霈说:“人生第一乐是朋友,第二乐是山水,朋友则其人也,山水则其画也”。王思任也说:“两大之中,韵莫大于山水,五伦之内,韵莫韵于朋友。”山水的情韵还在于它如美人般的风神气韵,“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如少女时花般的婉约可爱。因此,风流倜傥的晚明文人宣称:“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不同境,其状千变。”既然把山水当作有情有义的朋友和有韵有致的佳人,晚明文人在对自然的观照中,就能获得极高的审美愉悦。难怪他们常常痴迷于山水,在游赏山川烟霞之中,挹其芳润,廓己胸怀,涤除心中郁闷戾气,达到澄怀静虑、浑然忘我的境界。

   山水对于人生的价值,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晚明的许多才俊之士把山水当作了生命的寄托,把旅游当作了人生的至爱,故能“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袁宏道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何如死于一片冷石?”徐霞客则干脆将畅游山川、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作为他一生的事业,虽然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寂寞孤独的人生之路,但他却虽九死而不悔,“吾荷一长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甚至为自己能化作“绝地游魂”而感到自豪。此种勇气、胆识和痴迷,可谓前无古人,令人肃然起敬!

   晚明山水小品主要包括山水游记和园林小品,这两种散文都有悠久的历史。除了像历代文人那样,借山水为依托来扫荡心中抑郁不平之块垒、抒发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之外,晚明文人亦将山水园林当作一个审美对象,以欣赏的目光描绘它的美丽神奇,因而其小品也就具有了与其他时代不同的个性。

   其一,轻灵隽永,潇洒出尘。

   晚明文人崇尚庄禅之风,追求自然平和,这种人生观使得晚明小品深受影响,山水小品更是表现了他们空灵、幽静、淡雅、自然、清寂的审美情趣。如袁中郎的《高梁桥游记》:“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杨柳新绿,夹堤飘拂,山色悠远,湖水明净,飞鸟与游鱼相戏,波纹与柳影交映。中郎与友人散坐在裸露出地面的蜿蜒的树根上,以香茗代酒,静穆无言,用一颗禅心去体味、去享受这静谧安详的山情水意,自有俗人所不能了然的趣味。

   袁中郎的弟弟袁小修,亦是描山摹水的高手,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有许多文笔清新隽永、意境悠远的山水小品。如:“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只寥寥数语,便描绘出黑云满江、斜风细雨的奇妙景致。尤其是“烟江幛子”一比,是传神地刻画出了云水一色、烟雨蒙蒙的江景。

   张岱也十分善写此类灵动清新、绝少烟火气的小品。他在《湖心亭赏雪》中描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格调清幽,意境冷僻。张岱不愧为晚明小品之集大成者,略施淡墨,在寂静空蒙的飞白上随意几笔,便点染出一派广漠无垠、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而那淡淡的“一痕”“一芥”“两三粒”,更是神来之笔,衬托出这意境的阔大静穆 ;同时也为之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画面生气盎然,灵动活泼。

   晚明的许多山水小品的佳作是园林小品,它源于山水游记小品,但又与之不同。园林小品是在有限的空间之中,表现具有自然神韵的园林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可算是远山堂主人祁彪佳的《寓山注》了。祁彪佳在结束了一段不遂人意的仕宦生涯之后,回到明山秀水的江南,依托寓山,殚心竭虑地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山林泉石的幽静天地,在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一丘一壑中寄托自己某种幽愤之情和对人生的理解。他希望自己能在对山水的观照中获得像“轻鸿”一样“无论风平浪静、雪练澄泓,还是风波乍起,云涛飞濑,都同样从容欣赏”的心境。《寓山注》所记的是园内的景物,其文短制,然情韵深长,单是题目便足以令人神往:《水明廊》《呼虹幌》《踏香堤》《浮影台》《冷云石》《回波屿》……内容清雅、意境悠远,使人在小小园林中而有置身大自然怀抱的感受:    一水环回,飞清激素。每至菡萏乍吐,望踏香堤,如长虹吸海,带万缕赤霞,与波明灭。(《呼虹幌》)

   深情款款地描绘着山水的韵致,清新悠远,如诗如画,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难怪连山水小品的圣手张岱都赞叹《寓山注》是集前人山水之大成:“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冶淡,以柳为肤;灵巧俊快,以袁为修目灿眉。立起三人,奔走腕下。”

   晚明小品文作者多为江南人士,其笔下景物多为秀美的吴越山水,因而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论希腊人的审美观时说“一个民族永远留着他乡土的痕迹,即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上的印记”,正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越明丽的山川景致如同一幅笔墨酣畅、水气淋漓的画卷,诉诸崇佛尚道的晚明文人的笔端,也就具有了清新萧疏、灵秀淡远的特点。

   其二,追求真趣,想象奇特。

   传统山水游记大多以清新自然、淡泊逸远、情味悠扬为特征,但生于“王纲解纽”的乱世,又受陆王心学和李贽为代表的狂禅之风的影响,晚明文人的个性便多了几分狂放不羁和任情旷达。然而晚明社会时局的动荡、官场的腐败,却时时压抑和束缚着他们的个性,因而他们在登山临水之际,总爱选择那些新奇险怪、令人震惊的审美对象,以此来缓解他们如痴如狂、惊世骇俗的激情。如袁中郎的《由天池逾含岭至三峡涧记》:“石涧汩汩流,从经左折,得至渊潭。涧水奔流而下。展转与大石触,方怒,忽得平石,霭泻数十丈。底规而来垂,水得尽吐其屡张屡折之气,遂悍然不顾,厉声疾趋,而石斗叠,忽落为潭,水势不得不贴石,则架空悬注,斜飞十丈余而后坠,虹奔电落,响震山谷间。”好一幅气势恢弘的飞瀑图!在这激荡的自然景观中,跳动着的是作家不甘沉寂的一颗活泼的心灵,这颗灵魂如同屡张屡折的涧水,终于“悍然不顾”,喷泻而下,创造出了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宏大的声势。多才多艺然而命运多舛的徐渭,亦善借自然山水的浩然之气,吐纳心中郁结的辛酸不平:“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止。”虽是谈论画艺的书札,然而却表现了他对苍茫奇伟、雄浑壮观景色的赞叹和欣赏,洋溢着他高逸豪迈的胸襟抱负。

   竟陵派幽深孤峭的艺术主张,也使他们的山水小品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征。如钟惺的《胜境》:“峰削青莲,如剑如戟,插云入汉,翠滴晴岚,挂海迎霞,亘虹连雉,振衣千仞之致也。”寻常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成了给人以其奇特感受的境界。“如剑如戟”一喻,逼真地描绘了山峰之削峭险峻,“亘虹连雉”则将连绵如同城墙的山势写的富有质感,其笔墨大有绘画之生动形象和淋漓酣畅。

   与徐渭和公安派纵放旷达的风格息息相通而语言又受竟陵派影响的王思任,在山水小品中亦追求一种新奇阔大之境。张岱评其山水游记:“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明人陈继儒也有类似的评语:“王季重笔悍而神清,胆怒而眼俊,其游天台、雁荡诸山,时儒时壮;时嗔时喜,时笑时啼,时惊时怖,时呵时骂,时挺险而鬼,时蹈虚而仙……大抵山川有眉目,借人而发;又无口,借人而言。”盛赞了王思任描山摩水之神来之笔,如同代大自然立言。王思任的小品的确独具特色,多以怪怪奇奇、纵横跌宕取胜。如《小洋》,写山高,不言其峻峭,却说“天为山欺”;写水险,不述其急湍,却说“水求石放”;写行船之艰难,不写激流险滩,却说“舟行一尺,水皆汗也”。端的是刻画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其三,贴近生活,融俗于雅。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高涨,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且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和富庶的江南一带,游山玩水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此时的山水小品也脱去了绝少人间烟火气的隐士般的清幽,渗透了浓郁的世俗民情。

   晚明是一个高雅艺术和世俗艺术相融合的时代,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许多山水小品的高手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显示着这个独特的文化风貌。如王思任的《游满井记》一文,写初春游满井,满井风光只寥寥数笔带过,而游客各异的神态描述则占大量的篇幅:

   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巾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坐者,引颈勾肩履相错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邀诃“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贵有贵供,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家奴驱逐态甚焰。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鬟、觅鞋寻珥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天陪乞者。传闻昔年有妇在此坐蓐,各老妪解襦以帏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而予所目击,则有软不压驴、厥天扶掖而去者;又有脚子抽登复堕、仰天丑露者;更有喇唬恣横,强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从傍不平,斗殴血流,折伤至死者,一国狂惑。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

   在这里,王思任全然不像一个赏玩山水的游客,而是一个冷峻的观察者。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记录着世态民情,细致描摹贵者、贫者、强者、弱者……“卖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在草棚之下,一边饮酒,一边以一个智者的超然,冷眼旁观着喧哗骚动的紫陌红尘。

   张岱的许多山水小品亦是一幅色彩浓艳的民俗画卷,但文中却少了王季重式的冷漠和批评,多了一份平和与欣赏。张岱一贯具有平民意识,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对民间文化抱着一种搜异猎奇、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与激赏。他的作品十分重视反映丰富活跃的民间文化,有着极高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价值。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内容丰富多彩,视野开阔,涉及晚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品评晚明文化的风俗小史。其中谈到园林建筑、烹饪茶道、文化古迹、戏曲歌馆、花鸟虫鱼、节日礼仪、游戏狎妓……正如周作人在《〈陶庵梦忆〉序》中精辟评价的:“张宗子是个都市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岱笔下有许多表现民间风物的内容,如《虎丘中秋夜》《扬州清明》《绍兴灯会》等,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使单纯的山水具有了醇厚的文化意味,境界更开阔,蕴涵更丰富。

   晚明山水小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但走出了“文以载道”的轨辙,而且逸出了古文体制,它以悠然自得的笔调,以漫画和絮语的形态体味人生。晚明文人淡化了“道统”而增强了诗意,看他们的小品,如同雨天窗下读书,外面雨声萧疏,打在芭蕉的阔叶上,像是奏着一曲优美的江南小曲;又像是与朋友雪夜聊天,晶莹的雪光漫进屋来,使屋内弥漫着空灵的禅意。它虽然没有高册大文的正襟危坐、雄浑高阔,却更得韵文和诗的个中三昧。但是它在“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夹缝中沉默了几百年,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才被林语堂、周作人等重新提倡,到了90年代,小品文又掀起了一个热潮,晚明小品终于在现代人中找到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契合点,文学告别了沉重,进入了一个轻灵雅致的境界。

   袁宏道:《答小修》,《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617页。

   黄汝亨:《姚元素黄山记引》,《寓林集》卷3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4页。

   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82页。

   袁小修:《游居柿录》,《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764页。

   张岱:《琅文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第146页。

   丹纳:《种族》,《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43页。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页。

   徐渭:《与两画史》,《徐文长三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87页。

   钟惺:《胜境》,《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季重:《王季重十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陈继儒:《王季重游唤叙》,《明代论著丛刊》,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

  摘 要:受个性思潮影响,晚明文人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登山临水、探幽览胜成了他们张扬个性的最佳方式,而他们笔下的山水小品则具有了轻灵飘逸潇洒出尘的特质。

  关键词:轻灵隽永 飘逸清新 想象奇特 融俗于雅

  

   从尘嚣中解脱,寻找林泉高致是古来文人雅士的共同理想,然而,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人像明代那样,如此沉醉迷恋于山水,赋得性灵于山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找到一种与山水亲切自然、平等舒适的相处的方式,并写出数量如此之多神韵飘举、潇洒出尘的山水小品。

   历代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文众多,但作者大多是借景抒情、见景生情或情景交融。在他们眼里,自然景物只是他们言志抒情的背景和道具,是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之后休养生息、消散郁气的后花园。他们行走于山林草泽,往往借以表现亡国之痛、羁旅之愁和仕途坎坷之恨。在前代许多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小品文中,也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作者的无可奈何和抑郁不平。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在描写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美景之后,忍不住写道:“鸢飞冲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返。”这恰好说明他并没有在明山秀水中真正达到澄怀静虑的境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营造了一个清新空灵的优美意境,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的、貌合神离的,就像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往来。

   晚明文人则不同,由于受个性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人性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文学创作的主张也发生了变化,文章不再以“载道”为己任,而是以任情、自适、自赏为目的,反映在其小品文中,便少了一些道学气,多了一份真情和性灵。可以说,登山临水、探幽览胜成了晚明文人个性张扬、追求闲适自由的最佳方式。正如袁宏道在给袁中道的信中所言:“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红尘真不堪也。”晚明山水小品盛况空前,作手云集,异彩纷呈,公安三袁、王思任、竞陵派的钟惺、谭元春、祁彪佳、徐霞客、张岱等都是游踪广远的山水游记名家。在他们眼里,山水不单单是借以寄托情志、消散郁气的背景和道具,还是朋友和情人。雷思霈说:“人生第一乐是朋友,第二乐是山水,朋友则其人也,山水则其画也”。王思任也说:“两大之中,韵莫大于山水,五伦之内,韵莫韵于朋友。”山水的情韵还在于它如美人般的风神气韵,“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如少女时花般的婉约可爱。因此,风流倜傥的晚明文人宣称:“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不同境,其状千变。”既然把山水当作有情有义的朋友和有韵有致的佳人,晚明文人在对自然的观照中,就能获得极高的审美愉悦。难怪他们常常痴迷于山水,在游赏山川烟霞之中,挹其芳润,廓己胸怀,涤除心中郁闷戾气,达到澄怀静虑、浑然忘我的境界。

   山水对于人生的价值,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晚明的许多才俊之士把山水当作了生命的寄托,把旅游当作了人生的至爱,故能“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袁宏道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何如死于一片冷石?”徐霞客则干脆将畅游山川、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作为他一生的事业,虽然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寂寞孤独的人生之路,但他却虽九死而不悔,“吾荷一长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甚至为自己能化作“绝地游魂”而感到自豪。此种勇气、胆识和痴迷,可谓前无古人,令人肃然起敬!

   晚明山水小品主要包括山水游记和园林小品,这两种散文都有悠久的历史。除了像历代文人那样,借山水为依托来扫荡心中抑郁不平之块垒、抒发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之外,晚明文人亦将山水园林当作一个审美对象,以欣赏的目光描绘它的美丽神奇,因而其小品也就具有了与其他时代不同的个性。

   其一,轻灵隽永,潇洒出尘。

   晚明文人崇尚庄禅之风,追求自然平和,这种人生观使得晚明小品深受影响,山水小品更是表现了他们空灵、幽静、淡雅、自然、清寂的审美情趣。如袁中郎的《高梁桥游记》:“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杨柳新绿,夹堤飘拂,山色悠远,湖水明净,飞鸟与游鱼相戏,波纹与柳影交映。中郎与友人散坐在裸露出地面的蜿蜒的树根上,以香茗代酒,静穆无言,用一颗禅心去体味、去享受这静谧安详的山情水意,自有俗人所不能了然的趣味。

   袁中郎的弟弟袁小修,亦是描山摹水的高手,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有许多文笔清新隽永、意境悠远的山水小品。如:“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只寥寥数语,便描绘出黑云满江、斜风细雨的奇妙景致。尤其是“烟江幛子”一比,是传神地刻画出了云水一色、烟雨蒙蒙的江景。

   张岱也十分善写此类灵动清新、绝少烟火气的小品。他在《湖心亭赏雪》中描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格调清幽,意境冷僻。张岱不愧为晚明小品之集大成者,略施淡墨,在寂静空蒙的飞白上随意几笔,便点染出一派广漠无垠、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而那淡淡的“一痕”“一芥”“两三粒”,更是神来之笔,衬托出这意境的阔大静穆 ;同时也为之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画面生气盎然,灵动活泼。

   晚明的许多山水小品的佳作是园林小品,它源于山水游记小品,但又与之不同。园林小品是在有限的空间之中,表现具有自然神韵的园林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可算是远山堂主人祁彪佳的《寓山注》了。祁彪佳在结束了一段不遂人意的仕宦生涯之后,回到明山秀水的江南,依托寓山,殚心竭虑地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山林泉石的幽静天地,在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一丘一壑中寄托自己某种幽愤之情和对人生的理解。他希望自己能在对山水的观照中获得像“轻鸿”一样“无论风平浪静、雪练澄泓,还是风波乍起,云涛飞濑,都同样从容欣赏”的心境。《寓山注》所记的是园内的景物,其文短制,然情韵深长,单是题目便足以令人神往:《水明廊》《呼虹幌》《踏香堤》《浮影台》《冷云石》《回波屿》……内容清雅、意境悠远,使人在小小园林中而有置身大自然怀抱的感受:    一水环回,飞清激素。每至菡萏乍吐,望踏香堤,如长虹吸海,带万缕赤霞,与波明灭。(《呼虹幌》)

   深情款款地描绘着山水的韵致,清新悠远,如诗如画,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难怪连山水小品的圣手张岱都赞叹《寓山注》是集前人山水之大成:“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冶淡,以柳为肤;灵巧俊快,以袁为修目灿眉。立起三人,奔走腕下。”

   晚明小品文作者多为江南人士,其笔下景物多为秀美的吴越山水,因而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论希腊人的审美观时说“一个民族永远留着他乡土的痕迹,即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上的印记”,正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越明丽的山川景致如同一幅笔墨酣畅、水气淋漓的画卷,诉诸崇佛尚道的晚明文人的笔端,也就具有了清新萧疏、灵秀淡远的特点。

   其二,追求真趣,想象奇特。

   传统山水游记大多以清新自然、淡泊逸远、情味悠扬为特征,但生于“王纲解纽”的乱世,又受陆王心学和李贽为代表的狂禅之风的影响,晚明文人的个性便多了几分狂放不羁和任情旷达。然而晚明社会时局的动荡、官场的腐败,却时时压抑和束缚着他们的个性,因而他们在登山临水之际,总爱选择那些新奇险怪、令人震惊的审美对象,以此来缓解他们如痴如狂、惊世骇俗的激情。如袁中郎的《由天池逾含岭至三峡涧记》:“石涧汩汩流,从经左折,得至渊潭。涧水奔流而下。展转与大石触,方怒,忽得平石,霭泻数十丈。底规而来垂,水得尽吐其屡张屡折之气,遂悍然不顾,厉声疾趋,而石斗叠,忽落为潭,水势不得不贴石,则架空悬注,斜飞十丈余而后坠,虹奔电落,响震山谷间。”好一幅气势恢弘的飞瀑图!在这激荡的自然景观中,跳动着的是作家不甘沉寂的一颗活泼的心灵,这颗灵魂如同屡张屡折的涧水,终于“悍然不顾”,喷泻而下,创造出了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宏大的声势。多才多艺然而命运多舛的徐渭,亦善借自然山水的浩然之气,吐纳心中郁结的辛酸不平:“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止。”虽是谈论画艺的书札,然而却表现了他对苍茫奇伟、雄浑壮观景色的赞叹和欣赏,洋溢着他高逸豪迈的胸襟抱负。

   竟陵派幽深孤峭的艺术主张,也使他们的山水小品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征。如钟惺的《胜境》:“峰削青莲,如剑如戟,插云入汉,翠滴晴岚,挂海迎霞,亘虹连雉,振衣千仞之致也。”寻常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成了给人以其奇特感受的境界。“如剑如戟”一喻,逼真地描绘了山峰之削峭险峻,“亘虹连雉”则将连绵如同城墙的山势写的富有质感,其笔墨大有绘画之生动形象和淋漓酣畅。

   与徐渭和公安派纵放旷达的风格息息相通而语言又受竟陵派影响的王思任,在山水小品中亦追求一种新奇阔大之境。张岱评其山水游记:“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明人陈继儒也有类似的评语:“王季重笔悍而神清,胆怒而眼俊,其游天台、雁荡诸山,时儒时壮;时嗔时喜,时笑时啼,时惊时怖,时呵时骂,时挺险而鬼,时蹈虚而仙……大抵山川有眉目,借人而发;又无口,借人而言。”盛赞了王思任描山摩水之神来之笔,如同代大自然立言。王思任的小品的确独具特色,多以怪怪奇奇、纵横跌宕取胜。如《小洋》,写山高,不言其峻峭,却说“天为山欺”;写水险,不述其急湍,却说“水求石放”;写行船之艰难,不写激流险滩,却说“舟行一尺,水皆汗也”。端的是刻画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其三,贴近生活,融俗于雅。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高涨,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且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和富庶的江南一带,游山玩水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此时的山水小品也脱去了绝少人间烟火气的隐士般的清幽,渗透了浓郁的世俗民情。

   晚明是一个高雅艺术和世俗艺术相融合的时代,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许多山水小品的高手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显示着这个独特的文化风貌。如王思任的《游满井记》一文,写初春游满井,满井风光只寥寥数笔带过,而游客各异的神态描述则占大量的篇幅:

   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巾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坐者,引颈勾肩履相错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邀诃“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贵有贵供,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家奴驱逐态甚焰。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鬟、觅鞋寻珥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天陪乞者。传闻昔年有妇在此坐蓐,各老妪解襦以帏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而予所目击,则有软不压驴、厥天扶掖而去者;又有脚子抽登复堕、仰天丑露者;更有喇唬恣横,强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从傍不平,斗殴血流,折伤至死者,一国狂惑。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

   在这里,王思任全然不像一个赏玩山水的游客,而是一个冷峻的观察者。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记录着世态民情,细致描摹贵者、贫者、强者、弱者……“卖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在草棚之下,一边饮酒,一边以一个智者的超然,冷眼旁观着喧哗骚动的紫陌红尘。

   张岱的许多山水小品亦是一幅色彩浓艳的民俗画卷,但文中却少了王季重式的冷漠和批评,多了一份平和与欣赏。张岱一贯具有平民意识,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对民间文化抱着一种搜异猎奇、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与激赏。他的作品十分重视反映丰富活跃的民间文化,有着极高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价值。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内容丰富多彩,视野开阔,涉及晚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品评晚明文化的风俗小史。其中谈到园林建筑、烹饪茶道、文化古迹、戏曲歌馆、花鸟虫鱼、节日礼仪、游戏狎妓……正如周作人在《〈陶庵梦忆〉序》中精辟评价的:“张宗子是个都市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岱笔下有许多表现民间风物的内容,如《虎丘中秋夜》《扬州清明》《绍兴灯会》等,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使单纯的山水具有了醇厚的文化意味,境界更开阔,蕴涵更丰富。

   晚明山水小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但走出了“文以载道”的轨辙,而且逸出了古文体制,它以悠然自得的笔调,以漫画和絮语的形态体味人生。晚明文人淡化了“道统”而增强了诗意,看他们的小品,如同雨天窗下读书,外面雨声萧疏,打在芭蕉的阔叶上,像是奏着一曲优美的江南小曲;又像是与朋友雪夜聊天,晶莹的雪光漫进屋来,使屋内弥漫着空灵的禅意。它虽然没有高册大文的正襟危坐、雄浑高阔,却更得韵文和诗的个中三昧。但是它在“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夹缝中沉默了几百年,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才被林语堂、周作人等重新提倡,到了90年代,小品文又掀起了一个热潮,晚明小品终于在现代人中找到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契合点,文学告别了沉重,进入了一个轻灵雅致的境界。

   袁宏道:《答小修》,《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617页。

   黄汝亨:《姚元素黄山记引》,《寓林集》卷3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4页。

   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82页。

   袁小修:《游居柿录》,《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764页。

   张岱:《琅文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第146页。

   丹纳:《种族》,《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43页。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页。

   徐渭:《与两画史》,《徐文长三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87页。

   钟惺:《胜境》,《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季重:《王季重十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陈继儒:《王季重游唤叙》,《明代论著丛刊》,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


    相关文章

    28湖心亭看雪_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作者资料: 张岱,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他在文学上沿袭公安派.竟陵派的主张,反对桎 梏性灵的复古主义,提倡任情适 ...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明朝灭亡之后怀恋故国往事所作的山水小品文.文章先交待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显示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接着记述赏雪的具体经过,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绮丽的风景图画 ...

    西湖游记二则-教学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 ...

    鸢飞鱼跃尺水兴波

    鸢飞鱼跃 尺水兴波 --<小窗幽记>观后感 陈继儒(1558年-1639年) , 字仲醇, 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 人.明万历至崇祯时期著名的诗文作家.书画家.青年时曾两赴乡试, 不中,二十九岁焚弃儒衣冠,绝意 ...

    元明清代文学提纲

    元代文学 概 论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 ...

    林语堂英译明清小品文初探

    林语堂英译明清小品文初探 [摘要] 本文试图从美学视角来审视林语堂对古典小品文的英译,研究其翻译手法策略,探讨译者作为审美主体的创造性及审美客体的美之再现,并揭示其深层原因,进而阐明林氏英译对汉典籍英译的启示作用.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实 ...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1998-2012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台阁体 2.乐府诗 3.竹林七贤 4.<录鬼薄> 5.话本 6.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何谓"建安风骨"? 2.何谓&q ...

    古代文学 (2)

    古代文学史 1.(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 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 小说,以将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咏题 ...

    晚游六桥待月记

    第十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一.題解補充 (一)遊記簡介 1. 性質:遊記是一種作者親身遊歷的記錄.題材通常取自旅程中的自然.人文景物,內容則 主要描寫旅途的見聞與感受.寫法多種多樣,可以記敘.可以抒情.可以寫景.可 以議論. 2. 文體: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