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摘要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前言: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正是由于地震的巨大危害,世界上很多多地震的国家都积极的进行地震预报工作。

地震预报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 地震预报技术是从地震监测、大震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对地震发生的条件、规律、前兆、机理、预报方法及对策等的综合技术。我国根据观测到的大量前兆异常资料及一系列预报地震的经验,逐渐形成了“长(数年至一二十年)、中(一到数年)、短(数月以内)、临(数天至几十天)”的渐进式预报模式;采取“震源形成及演变过程的追踪与区域应力场变化的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用“条、块、带、源、场、兆、触、震逼近思想”,进而研究了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方法以及技术程序。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做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做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如果地震是不能预报的,那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关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就将毫无意义,对于地震我们就只能采取消极的防范的措施。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是因为地震是由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对于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我们是可以做出预测的;对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都会有一些前兆,这些前兆是可以被观察出来的;世界上对于地震的预

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世界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建立地震监测网,从而为地震预报提供技术与物质支持。在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对地震做出比较精准的预报。

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包括炸药开山、大坝施工、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等等,这些人工地震的震级一般较小,破坏力也比较小。并且在事前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不足,预测和预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由于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但就现在来说,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一次真正的有社会显示度的预报意见必须给出未来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即时空强三要素,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具体表现为 ①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②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 “ 油花 ” ,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灾区群众说: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③震前的地声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 “ 嗡

嗡 ” 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 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按灾区群众经验说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②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③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 — 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④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 ( 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 ) 、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75 年辽宁海城

7.3 级地震和 1976 年松潘一平武 7.2 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

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做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而关于微观前兆,现在的科技人员认为发现他们与地震的一种具体的规律性关系,但在未来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

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棗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 ——“ 候风地动仪 ” 。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 ( 钻孔 ) 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7 年 . 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 —— 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 1966 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 1971 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 ( 现中国地震局 ) 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 I000 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 ( 含地方地震台 ) ,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地震预报网遥测系统(telemetering systems for earthquake predication),是指利用遥测技术预报大范围地震的系统。地震预报经历了早期的机械式地震仪、现代电磁式地震仪和地震遥测系统等三个发展时期。中国地震预报网遥测系统是将全国划分成若干重点预报地区。每个重点预报地区设置一批遥测台网。每个遥测台网可测地域的直径为200~400公里,分设15~20个综合遥测台站。每个遥测台站配置短周期微震仪和前兆观测仪等若干台。遥测台站通过遥测系统与区域中心联接,形成遥测台网。各区域中心再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就形成地震预报网。

各遥测台站安装的传感器有井下地震仪,长周期地震仪,中长周期地震仪,数字磁力仪,数字地电仪,数字倾斜仪,数字水氡仪,数字应力计,数字温度、湿度、压力测量仪等。系统中采用的遥测仪有FM多路遥测仪、PAM-FM双重多路遥测仪、PCM-FM数字前兆遥测仪或全数字式遥测仪(图2)。由于地震预报遥测信息量大,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前台预处理机和后台主机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备记录子系统,包括换纸记录器、X-Y记录仪、多路光线记录器、延时慢速磁带机、数字磁带机和磁盘存储器等。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纵波到达时间判别软件、震中和发震判别软件、震级计算软件以及前兆场参量变动趋势绘图软件等。遥测台站仪器标定指令来自区域中心,利用FM遥测仪的反向通路发往台站。在地震预报网的计算中心,配备高速大型计算机系统,建立大型数据库。各区域中心配

备中小型计算机系统,建立小型数据库。地震预报网通过数据通信与各区域中心联成计算机网,实现数据共享、软件共享、联合运算和电子邮件等功能。地震预报网可及时汇总地震信息,通过计算和分析,正确预报震中位置、发震日期和震级等。

基于以上理由,在地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地震预报这个难题。 参考书目:《地震预报》 刘正荣著. 地震出版社, 2007 《强地震短期预测综合预报方法与方案》中国地震局

地震出版社, 2006

《浅论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基础.》 陈章立. 地震出版社, 2004 《 刘正荣地震预报方法》 刘正荣, 地震出版社, 2004 《地震预报引论》. 张国民. 科学出版社, 2001 《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徐好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摘要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前言: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正是由于地震的巨大危害,世界上很多多地震的国家都积极的进行地震预报工作。

地震预报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 地震预报技术是从地震监测、大震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对地震发生的条件、规律、前兆、机理、预报方法及对策等的综合技术。我国根据观测到的大量前兆异常资料及一系列预报地震的经验,逐渐形成了“长(数年至一二十年)、中(一到数年)、短(数月以内)、临(数天至几十天)”的渐进式预报模式;采取“震源形成及演变过程的追踪与区域应力场变化的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用“条、块、带、源、场、兆、触、震逼近思想”,进而研究了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方法以及技术程序。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做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做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如果地震是不能预报的,那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关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就将毫无意义,对于地震我们就只能采取消极的防范的措施。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是因为地震是由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对于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我们是可以做出预测的;对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都会有一些前兆,这些前兆是可以被观察出来的;世界上对于地震的预

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世界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建立地震监测网,从而为地震预报提供技术与物质支持。在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对地震做出比较精准的预报。

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包括炸药开山、大坝施工、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等等,这些人工地震的震级一般较小,破坏力也比较小。并且在事前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不足,预测和预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由于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但就现在来说,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一次真正的有社会显示度的预报意见必须给出未来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即时空强三要素,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具体表现为 ①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②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 “ 油花 ” ,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灾区群众说: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③震前的地声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 “ 嗡

嗡 ” 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 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按灾区群众经验说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②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③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 — 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④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 ( 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 ) 、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75 年辽宁海城

7.3 级地震和 1976 年松潘一平武 7.2 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

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做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而关于微观前兆,现在的科技人员认为发现他们与地震的一种具体的规律性关系,但在未来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

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棗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 ——“ 候风地动仪 ” 。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 ( 钻孔 ) 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7 年 . 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 —— 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 1966 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 1971 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 ( 现中国地震局 ) 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 I000 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 ( 含地方地震台 ) ,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地震预报网遥测系统(telemetering systems for earthquake predication),是指利用遥测技术预报大范围地震的系统。地震预报经历了早期的机械式地震仪、现代电磁式地震仪和地震遥测系统等三个发展时期。中国地震预报网遥测系统是将全国划分成若干重点预报地区。每个重点预报地区设置一批遥测台网。每个遥测台网可测地域的直径为200~400公里,分设15~20个综合遥测台站。每个遥测台站配置短周期微震仪和前兆观测仪等若干台。遥测台站通过遥测系统与区域中心联接,形成遥测台网。各区域中心再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就形成地震预报网。

各遥测台站安装的传感器有井下地震仪,长周期地震仪,中长周期地震仪,数字磁力仪,数字地电仪,数字倾斜仪,数字水氡仪,数字应力计,数字温度、湿度、压力测量仪等。系统中采用的遥测仪有FM多路遥测仪、PAM-FM双重多路遥测仪、PCM-FM数字前兆遥测仪或全数字式遥测仪(图2)。由于地震预报遥测信息量大,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前台预处理机和后台主机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备记录子系统,包括换纸记录器、X-Y记录仪、多路光线记录器、延时慢速磁带机、数字磁带机和磁盘存储器等。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纵波到达时间判别软件、震中和发震判别软件、震级计算软件以及前兆场参量变动趋势绘图软件等。遥测台站仪器标定指令来自区域中心,利用FM遥测仪的反向通路发往台站。在地震预报网的计算中心,配备高速大型计算机系统,建立大型数据库。各区域中心配

备中小型计算机系统,建立小型数据库。地震预报网通过数据通信与各区域中心联成计算机网,实现数据共享、软件共享、联合运算和电子邮件等功能。地震预报网可及时汇总地震信息,通过计算和分析,正确预报震中位置、发震日期和震级等。

基于以上理由,在地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地震预报这个难题。 参考书目:《地震预报》 刘正荣著. 地震出版社, 2007 《强地震短期预测综合预报方法与方案》中国地震局

地震出版社, 2006

《浅论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基础.》 陈章立. 地震出版社, 2004 《 刘正荣地震预报方法》 刘正荣, 地震出版社, 2004 《地震预报引论》. 张国民. 科学出版社, 2001 《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徐好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相关文章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36.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吗? 答: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

    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对海城.唐山.汶川地震的探讨(续3)

    [ 2009/8/21 9:39:00 | By: 侯振宇 ] 4 推荐 2.2关于海城地震预报工作 2.2.1.关于海城地震预报的发布 1975年海城地震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一个有详细材料证实成功预报的大地震.中国普通公众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前 言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它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列为群灾之首.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给当地和周边市县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严重的地震灾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本地区 ...

    地震未预报

    ※ 对于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均未做出预报,为什么? 该不该? 一. 地震预报 地震是人类最可怕的灾难.人类如今赖以生存的七大洲,是在远古时代的一系列强烈的地震中碰撞.断裂.漂移而形成的,人类也是在这山摇地动中诞生.然而,人类却又在地震中丧失 ...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1999年10月25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11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 ...

    云南省防震减灾习题

    防震减灾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______. A.1966年5月 B.1978年7月 C.2001年4月 答案:C 2.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 ...

    地震部门遴选公务员试题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面两道题] 自2月10日以来,L省某地区地震频繁,来自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该地区共发生了10多次地震,其中最高地震震级5.8级,5级以上地震5次.地震频发导致了一些谣言四起,并快速的在民众间传播.李某最先将道听途 ...

    汶川大地震震前预测预报汇编18条

    汶川大地震 震前预测预报汇编18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官员称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地震目前不可能提前得到准确预警.但另一方面,多位地震专家曾多次上书中国地震局,提出强震的预报,但都石沉大海.预测到地震的专家斥中国地震局胡説八 ...

    浅析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摘要: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环境的保护,对于地震监测和地震预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吉林省抚松地震台在日常环境与设施维护,印证了环境和设施保护在对于地震监测的重要意义.针对在日常观测环境与设施保护中涉及的问题,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