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背景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γ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己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展开,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现在 ,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正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二、思考从以上摘自艺术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话语不难看出艺术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那么,艺术课程究竟是如何具体来实施实现的呢 ?三、实践与总结笔者通过一个多学期来一线课堂实践、校内外听课研讨、对照艺术课程标准等资料的反复学习,总结如下感悟:( 一 )艺术课程凸现出的鲜明的人文性是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艺术课程人文性的特点:艺术课程强调以主体对艺术全方位的体验、理解为基础,从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认知方法;艺术课程的意义在于它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备独立的人格;艺术课程的内容是通过教育将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核心位置、强调教育不能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实际有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艺术课程的内涵涉及人生理想、生存意义和自我的实现等方面,要求对人的道德、审美、价值和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艺术课上全面渗透人文性质。1、艺术课教给学生艺术文化。这就是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就作品论作品、就艺术家论艺术家,而是要使学生在对作品或艺术家充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品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给予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使他们产生文明感和历史感。例如教材安排

的《走近大师:黄河的怒吼》一课,学生唱《黄水谣》,表演《黄河大合唱》必须要了解歌曲的作曲家冼星海从艰苦的童年、南国求学、国外学习、奔向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直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等生平资料;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代的作用与影响;甚至洗星海和作词家光未然的友谊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歌曲深层次的魅力,演唱时才能和歌曲真正合拍,表现出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2、艺术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特质。艺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代表,它的许多优秀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特质。艺术课引导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其中既有某一艺术门类独特文化的展示,如《唱念做打传神情》一课通过画脸谱、唱脸谱、表演虚拟动作等内容专门展示中国民间的戏曲艺术;也有各艺术门类综合形成的艺术文化的展示,如《东方风情》单元,教材首先展示亚洲各国迷人的自然风貌,再欣赏亚洲各国独具魅力的建筑,然后涉及到各国的服装、音乐、舞蹈、民间活动等。而《黄土地的畅想》这一单元, 对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坡上展现出来的浓厚的黄土风情黄土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全面展开, 既有绘画、剪纸、彩陶 , 又有歌曲、腰鼓、琐呐,其中还涉及到这片黄土地未来的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不管何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各地历史、地理、风俗、文化、宗教等人文特质的关系。学生对打动他们心灵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文化历史背景,都会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和文化追求。在这个基础上就会更加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与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从而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认同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体现“人文特质”。3、艺术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我们的艺术课程正是以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重视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同时教师组织多样的、生动化的教学活动模式,师生关系由“主导与主体”转变为“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倡导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获得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以培养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从而培养

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二)艺术课程呈现出的典型的综合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1、艺术课的综合性体现在它是多门艺术学科甚至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沟通与交融,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发展。从艺术人类学和艺术概论的研究来看,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戏曲、民族歌舞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实践也表明,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学生艺术能力的获得更自然、更容易。艺术课正是遵循了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艺术课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例如在欣赏音乐时体验其中的色彩,享受诗一般的意境,或者在欣赏舞蹈表演时研究一下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的精妙,揣摩艺术与生活、情感的关系。这样使学生通过调动多感宫协同工作,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获得感知、欣赏、创造、表现、知识、技能、反思、评价、交流等综合的艺术能力。2、艺术课的综合性还体现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综合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论及艺术教学的评估问题时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完成作业是次于制作过程的,制作过程对学生的整体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而整体成长不仅包含美感的成长。”并认为评估的标准还应关注“学生体验其经验和表现的程度、感情的浓厚程度经常是主观的价值判断。”提出了评估必须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自我内在感觉、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价值观来判断。这样的评估,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所以,学生艺术成绩评价需注意《课标》提出的“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使评价与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相一致。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性、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作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表述,以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观的、艺术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相应改变,少用或不用习惯的“谁的歌声最美”、“

哪几张作业不符合要求”之类的甄别性语言,而多用鼓励、讨论等方式。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学生自己的反思,并且评价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肯定性评价为主。这就要求艺术教师更细心、更耐心地观察学生在艺术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滴变化,他们对自然、艺术和生活中美的现象的收集和表达。如:欣赏了画展后记录下的对美的形式、内容的感动和领悟,参加完文艺汇演后对美的表现的赞叹和激动,交流对其他同学艺术作品的认识以及发表对自我艺术的反思等等都是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在艺术学习中不断获得的收获与成功。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进取精神。( 三 ) 艺术课程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性是学生发展的必备条件人类运渐进入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创造能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己为人们所共识。江泽民同志在 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品格和创造能力也便成为艺术课程的重要任务。1、艺术课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栏目,特别提倡听音作画、看图写文、诗音画结合欣赏等联觉创造,培养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由创造、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教材设计了“动动手”“讨论”“探索与发现”等栏目引导、提示和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自由表达。例如《线的韵律》这一课要求学生动起手来,通过欣赏装饰画《和声》后把对音乐的感受用不同形式的线在纸上画出来,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国庆节》这课,则让学生首先融合在充满欢庆、祝福的节日氛围中,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找自己熟悉的一段旋律,填上歌颂祖国的歌词,……这些并不是让学生们简单模仿,教师要指导他们多样表现的理念,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的基础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进行生动活泼的创造。2、艺术课程提倡教师不断引用和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形式来激活学生多方位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它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出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的愉悦感促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连续的学习——思考——总结中引发对创作过程的自觉反思,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得以和谐地形成和发展。当然,艺术课程促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因素远远不止以上三点,例如它所包含着的愉悦性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尽情、自由地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它所提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开放自我与沟通他人,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面对五彩缤纷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他们谈各自的感受、心得,谈自己的创作体会,谈某一艺术作品给予其刹那的灵感……相互沟通使他们既认可自我的天地,也能认同他人的世界,这样通过艺术教育建立了互相了解与沟通的契机,不断获得和提高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例如它所拥有的经典性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接触经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使他们知道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所有的因素都是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能力提高和素养发展,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期待着。摘自《常熟教研》2003年中小学艺术论文专集

一、背景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γ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己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展开,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现在 ,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正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二、思考从以上摘自艺术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话语不难看出艺术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那么,艺术课程究竟是如何具体来实施实现的呢 ?三、实践与总结笔者通过一个多学期来一线课堂实践、校内外听课研讨、对照艺术课程标准等资料的反复学习,总结如下感悟:( 一 )艺术课程凸现出的鲜明的人文性是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艺术课程人文性的特点:艺术课程强调以主体对艺术全方位的体验、理解为基础,从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认知方法;艺术课程的意义在于它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备独立的人格;艺术课程的内容是通过教育将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核心位置、强调教育不能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实际有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艺术课程的内涵涉及人生理想、生存意义和自我的实现等方面,要求对人的道德、审美、价值和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艺术课上全面渗透人文性质。1、艺术课教给学生艺术文化。这就是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就作品论作品、就艺术家论艺术家,而是要使学生在对作品或艺术家充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品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给予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使他们产生文明感和历史感。例如教材安排

的《走近大师:黄河的怒吼》一课,学生唱《黄水谣》,表演《黄河大合唱》必须要了解歌曲的作曲家冼星海从艰苦的童年、南国求学、国外学习、奔向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直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等生平资料;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代的作用与影响;甚至洗星海和作词家光未然的友谊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歌曲深层次的魅力,演唱时才能和歌曲真正合拍,表现出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2、艺术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特质。艺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代表,它的许多优秀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特质。艺术课引导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其中既有某一艺术门类独特文化的展示,如《唱念做打传神情》一课通过画脸谱、唱脸谱、表演虚拟动作等内容专门展示中国民间的戏曲艺术;也有各艺术门类综合形成的艺术文化的展示,如《东方风情》单元,教材首先展示亚洲各国迷人的自然风貌,再欣赏亚洲各国独具魅力的建筑,然后涉及到各国的服装、音乐、舞蹈、民间活动等。而《黄土地的畅想》这一单元, 对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坡上展现出来的浓厚的黄土风情黄土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全面展开, 既有绘画、剪纸、彩陶 , 又有歌曲、腰鼓、琐呐,其中还涉及到这片黄土地未来的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不管何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各地历史、地理、风俗、文化、宗教等人文特质的关系。学生对打动他们心灵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文化历史背景,都会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和文化追求。在这个基础上就会更加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与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从而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认同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体现“人文特质”。3、艺术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我们的艺术课程正是以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重视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同时教师组织多样的、生动化的教学活动模式,师生关系由“主导与主体”转变为“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倡导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获得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以培养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从而培养

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二)艺术课程呈现出的典型的综合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1、艺术课的综合性体现在它是多门艺术学科甚至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沟通与交融,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发展。从艺术人类学和艺术概论的研究来看,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戏曲、民族歌舞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实践也表明,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学生艺术能力的获得更自然、更容易。艺术课正是遵循了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艺术课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例如在欣赏音乐时体验其中的色彩,享受诗一般的意境,或者在欣赏舞蹈表演时研究一下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的精妙,揣摩艺术与生活、情感的关系。这样使学生通过调动多感宫协同工作,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获得感知、欣赏、创造、表现、知识、技能、反思、评价、交流等综合的艺术能力。2、艺术课的综合性还体现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综合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论及艺术教学的评估问题时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完成作业是次于制作过程的,制作过程对学生的整体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而整体成长不仅包含美感的成长。”并认为评估的标准还应关注“学生体验其经验和表现的程度、感情的浓厚程度经常是主观的价值判断。”提出了评估必须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自我内在感觉、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价值观来判断。这样的评估,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所以,学生艺术成绩评价需注意《课标》提出的“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使评价与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相一致。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性、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作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表述,以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观的、艺术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相应改变,少用或不用习惯的“谁的歌声最美”、“

哪几张作业不符合要求”之类的甄别性语言,而多用鼓励、讨论等方式。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学生自己的反思,并且评价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肯定性评价为主。这就要求艺术教师更细心、更耐心地观察学生在艺术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滴变化,他们对自然、艺术和生活中美的现象的收集和表达。如:欣赏了画展后记录下的对美的形式、内容的感动和领悟,参加完文艺汇演后对美的表现的赞叹和激动,交流对其他同学艺术作品的认识以及发表对自我艺术的反思等等都是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在艺术学习中不断获得的收获与成功。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进取精神。( 三 ) 艺术课程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性是学生发展的必备条件人类运渐进入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创造能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己为人们所共识。江泽民同志在 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品格和创造能力也便成为艺术课程的重要任务。1、艺术课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栏目,特别提倡听音作画、看图写文、诗音画结合欣赏等联觉创造,培养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由创造、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教材设计了“动动手”“讨论”“探索与发现”等栏目引导、提示和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自由表达。例如《线的韵律》这一课要求学生动起手来,通过欣赏装饰画《和声》后把对音乐的感受用不同形式的线在纸上画出来,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国庆节》这课,则让学生首先融合在充满欢庆、祝福的节日氛围中,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找自己熟悉的一段旋律,填上歌颂祖国的歌词,……这些并不是让学生们简单模仿,教师要指导他们多样表现的理念,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的基础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进行生动活泼的创造。2、艺术课程提倡教师不断引用和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形式来激活学生多方位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它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出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的愉悦感促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连续的学习——思考——总结中引发对创作过程的自觉反思,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得以和谐地形成和发展。当然,艺术课程促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因素远远不止以上三点,例如它所包含着的愉悦性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尽情、自由地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它所提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开放自我与沟通他人,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面对五彩缤纷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他们谈各自的感受、心得,谈自己的创作体会,谈某一艺术作品给予其刹那的灵感……相互沟通使他们既认可自我的天地,也能认同他人的世界,这样通过艺术教育建立了互相了解与沟通的契机,不断获得和提高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例如它所拥有的经典性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接触经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使他们知道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所有的因素都是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能力提高和素养发展,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期待着。摘自《常熟教研》2003年中小学艺术论文专集


    相关文章

    小学课改宣传标语

    篇一:课改周宣传标语 课改 周宣传标语 1. 浓墨重彩 描绘 教育现代化蓝图 凝心聚力 谱写校 园特色化新篇 2. 抢抓机遇 协调 发展 构造现代教育新气势 解放思想 深化改 革 摧生教育发展新活力 3. 加快教育发展 建设特色品牌学校 坚 ...

    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 一.对办学理念的理解 1.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概念应当从哲学性.精神性.动态性和生态性角度来理解和把握. 2. 办学理念要体现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办学特色与一般原则的结合. 3. 校长在 ...

    中学办学理念集锦

    中学办学理念集锦 经营管理 05-06 2005 : 中学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的含义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 ...

    一切为了孩子最佳发展 廖少凤

    一切为了孩子最佳发展 廖少凤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朱永新 这句格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我深切的思考,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所有的一切教育活动是为了孩子,为了 ...

    为了成长.为了发展.为了改进

    2009年02月19日 作者:李希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把孩子送入大学,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很多学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以学业成绩为单一的标尺来评 ...

    "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摘 要: "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差异,公平对待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

    小学教师政治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 ...

    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 ...

    对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对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之际,深入的学习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我们以科学发展的头脑指导学习与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在论述发展的意义时,明确指出" ...

    工作交流会议主持发言稿

    听大家的汇报交流,想目前我县小学的教育教学形势,我个人的感觉是:很欣慰,很感动:有担心,有忧虑.欣慰和感动的是:目前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的教育之所以能吸引一批一批全国各地的同行考察交流,这中间.这背后有无数感人的故事在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