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咖啡的味道和品尝

咖啡的味道和品尝

一、咖啡豆的味道

咖啡香味的感官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嗅觉、味觉和口感。

一、咖啡嗅觉

嗅觉指嗅觉器官的感觉。人之所以闻到气味,是因为处于鼻隔膜处的感受器受到挥发性的,通常含有氢、碳、氮、氧或硫磺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当这些化学物质以气体的形式被用力吸入人体或以水蒸汽的形式通过吞咽被排出体外时,就会与人体的感受器接触。鼻隔膜能分辨数千种不同的气味,普通人能分辨出平均4000—6000种气味。

在正常的呼吸过程中,空气是不能直接接触到鼻隔膜的。然而,用力吸气或吞咽能通过一系列的鼻隔膜把气体用力送入鼻腔,而这些有气味的气体留在了鼻隔膜处。嗅觉区域含有基细胞、足细胞以及感觉细胞。人体内大约有1000-2000万这样的感受器。

1、咖啡香的描述:咖啡香由四部分组成。

香气 (fragrance)——从新鲜研磨的咖啡中发出的气体。

香味 (aroma)——从新煮制的咖啡里发出的气体。

气味 (nose)——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的水汽。

回味 (aftertaste)——吞咽咖啡后留在口中的余味。

品尝咖啡时,细细体味香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揭示不同阶段的香味特征,是准确评估一种咖啡气味的关键。

(1)香气

咖啡豆被研磨时,其纤维被加热、破裂,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萃取出其他有机物,并使它们在室温下变为气态。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是酯类。构成咖啡香气的主要成分。通常,咖啡的香气带有香甜味,类似某些花的香味。另外,咖啡香气还带些辛辣味,有点像甜香料。

(2)香味

咖啡粉末与热水接触,水的热量把咖啡粉纤维中的有机物从液体变为了气体。这些新释放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大分子结构如酯、乙醛和酮。它们是形成咖啡香味的主要因素,也是咖啡香中最复杂的气体混合物。

总的说来,煮制咖啡的香味是水果味、草味和坚果味的综合。通常以水果味

或草味为主。另外,如果咖啡吸附其他气味,这些气味则很容易显现在新鲜煮制的咖啡里。

(3)气味

如果将咖啡啜入口中,或用力将咖啡送到喉咙的上腭后部,一些额外的在咖啡中以液体的形式 出现的有机物,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气化。另外,原来在咖啡里被束缚住的气体也被释放了出来。这些气体(水汽)的主要成分是糖碳酰基化合物,它们是形成气味的主要成分。

这些化合物是在生豆焙制时,焦糖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咖啡的气味通常非常接近天然糖经焦糖化反应后所生成的各种产品的气味,从各种糖果、糖浆、烘烤过的坚果,到烘烤过的大麦等等。气味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咖啡豆的焙制程度。

(4)回味

把咖啡吞咽进喉咙,如在杯评咖啡的过程中,把空气从咽喉挤压进鼻腔时,在上腭的一些较重的有机物就会汽化、蒸发。这些气体构成回味的主要成分。回味的字面意思是:在舌头的味觉逐渐消失时口腔里的感觉。

咖啡豆中的纤维成分经干烧后,形成许多重分子化合物。其气味接近木头,或是与木头相关的副产品,如松节油、木炭等。这些汽化物通常带有辛辣味,类似于某些种子或香料,或许带点巧克力苦味。苦味是因为焙制过程中形成了对二氮杂苯化合物。

选择精确地描述咖啡的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四方面的词汇,就定义了一种咖啡的芳香特征。除此四个方面,咖啡香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强度(intensity)。强度描述的是组成咖啡香的有机化合物的丰富程度(fuIIness)和力度(strength)。咖啡香既完全又有力度的咖啡是浓郁的。如果某种咖啡香完全但缺少力度,就称之为完全的或完整的;如果缺少咖啡香,这样的咖啡被定义为平淡的咖啡。

所以,要对某种咖啡香味进行系统描述,必须包括对咖啡香里所有组成部分的描述。同时,还要包括对焙制后咖啡所呈颜色的描述,因为在描述咖啡香的时候,咖啡焙制的深浅程度与咖啡的原产地一样重要。

以咖啡AA为例,烘烤至全城式(FuII City),它的香气将带有辛辣味,花香味较弱,让人联想起小豆蔻;它的香味将带有草味,水果味较弱,味道接近绿豌豆;它的气味将具有强烈的焦糖味和杏仁味;回味将是辛辣刺鼻的,接近于丁

香果,略带松节油烟味。总之,咖啡香相当复杂。

2、嗅觉术语

(1)回味(ahenaste)

对煮制咖啡水汽的感觉,包括从巧克力味到炭味,从辛辣味到松节油味。回味是在吞咽咖啡后,口中残存的成分释放的气味。

(2)香味(aroma)

将咖啡所释放的气体用力吸入鼻腔后的感觉,从果味、草味到坚果味等。

(3)咖啡香(bouquet)

对咖啡在嗅觉器官上产生的反应的全面描述,包括香气、香味、气味。回味。

(4)焦糖(carmelly)

一种对香味的感觉,通常反映在气味里。咖啡水被吞咽时,包含在咖啡水汽中的中度挥发性的糖碳酰基化合物释放出采产生的芳香感。这是鼻腔里往往能感觉到焦糖味。此味接近糖果味或糖浆味。

(5)炭(carbony)

通常,在饮用深度焙制的咖啡后,余味中常能发现炭的味道,吞咽咖啡时在释放的水汽中找到由不易挥发的杂环化合物产生炭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联想起石碳酸,与木焦油醇一类的物质接近;或联想起嘧啶,与被烧糊的物质接近。

(6)巧克力(chocolaty)

在咖啡回味里常遇到的一种味道。在吞咽咖啡时释放的水汽里含有中等挥发性的对二氮杂苯化合物。这种物质残存在嘴里,会让人联想起不加糖的巧克力或香草。

(7)复杂性(complexity)

在咖啡香里,从咖啡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等方面对咖啡气体。水汽进行质的描述时所用的术语。

(8)平淡(flat)

对咖啡香的质的描述。此概念表明在咖啡气体和水汽中只能微微感受到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

(9)香气(fragrance)

新鲜焙制、新鲜研磨的咖啡释放出的芳香气体化合物,被用力吸入鼻腔所得到的感觉。气味近似甜花香、甜辛辣。

(10)果味(fruit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高挥发性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

升高成为气体后产生。气味有时甘甜,使人联想起柑橘类的水果;有时微酸,使人联想起浆果。

(11)完全(full)

对咖啡香的整体的量的描述。在力度中等的情况下,气体和水汽中的各种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的种类较为完全。

(12)草味(herb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易挥发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成为气体后便产生这种味道。气味有时像略带香味的蔬菜,如葱、蒜;有时像豆类的香味,如绿豌豆。

(13)力度(intensity)

对咖啡香的辛辣刺激程度和气体、水汽中咖啡香的强度的量的描述。

(14)气味(nose)

吞咽咖啡水时,咽喉的运动会导致水汽从下咽的咖啡里散发。这时鼻腔里的感觉就是气味。从焦糖味、巧克力味到松节油味。

(15)坚果味(nutty)

在咖啡气味中经常感受到。在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来的水汽里含有中度挥发性的乙醛和酮。与许多烘烤过的坚果接近。

(16)浓郁(rich)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表明在各种气体和水汽的香香味。气味和回味中可以感觉到种类完全,且力度强烈。

(17)完整(rounded)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指在香气、香味、气味和回味等方面都缺少力度的咖啡。

(18)辛辣(spi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产生,辣味。使人联想起木质辛辣物(如桂皮);或树木种子(如丁香蕾)。

(19)甜花香(sweetly floral)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含有甜花香的气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花朵的芳香,如茉莉花香。

(20)甜辛辣(sweetly spicy)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有甜辛辣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

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香料,如小豆蔻。

(21)松节油(turpen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咖啡水被吞咽时释放出的水汽中含有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和腈。气味使人联想起树脂(类似于松节油的物质)或药(类似于樟脑的物质)。

二、咖啡味觉

味觉是味道的感觉。感觉器处于舌头上覆盖有黏液的隔膜中。其刺激物由可溶解的化合物组成。

1、基础味道

人们能分辨出的四种基础的咖啡味道分别是:甜、咸、酸和苦。

(1)甜(sweet)

具有糖、酒精和某些酸性溶液的特点。甜味主要是由舌尖部位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咸(salt)

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3)酸(sour)

具有酒石、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4)苦(bitter)

具有奎宁、咖啡因和其他生物碱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的城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咖啡味觉里包含了以上四种基础味道。其中甜、咸、酸三种味道决定了咖啡的整体味道,主要因为产生这三种味道的化合物在咖啡里所占比例最大。

尽管广大消费者经常用“苦”这个概念来描述糟糕的咖啡味,好像苦味是咖啡独有的特点,就像丹宁酸对红葡萄酒带来的影响、啤酒花对啤酒的影响一样。把苦味作为咖啡独有的负面特点这一观点,从技术上讲是不正确的。苦味应该被认为是咖啡美味的因素之一,就好比茶、红葡萄酒和啤酒里的苦味一样。

2、六种一级的咖啡味道

通过被称为味道混合的过程,几种基础味道互相作用,依照它们相对强度的

大小,而形成新的味道。在咖啡味觉里,通过不同味道的结合,能生成六种新的味道:

(1)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酸质(acidy)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2)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甘醇(mellow)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糖相融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3)糖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酒味(wine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

(4)糖降低了盐里的咸味——淡味(bland)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咸度。

(5)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咸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咸度。

(6)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度。 对味道的区分,多少取决于咖啡温度的高低。所以,杯评咖啡时,按照不同的温度进行品尝,才能对咖啡总体味道作出最精确的纪录。咖啡的三种基础味道以下列方式因不同温度而改变:

第一,温度升高,咖啡的甜味相对降低。同时在较高温度时,咖啡里的糖的作用降低很多,使得咖啡中酸质或甘醇度产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温度升高,咖啡的咸味相对降低。当咸味的作用降低时,淡味和刺激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第三,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咖啡的相对酸味。所以,酒味和酸味在温度改变时只有很小的变化,因为发酸的果酸成分是不受温度影响的。

分辨完咖啡的主要味觉以后,下一步就该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这就得通过选择恰当的二级味道术语来描述味觉的走向。 例如,靠近甜味的酒味在二级咖啡术语里,被称为刺鼻的(1angy),而靠近酸味的酒味,被称为酸刺的(tart)。在寻找最恰当的二级术语时,人们往往发现困难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词汇,而不是分辨不出咖啡的各种味道。

3、深度焙制的咖啡

深度焙制的咖啡中各种基本味觉的混合过程与其他咖啡不同。由于咖啡豆强烈的高温热分解,咖啡中的大部分糖分被分解。味觉中失去甜味。由于石炭酸化

合物的增加,甜味被苦味代替。

苦味经常被人们误解。食品中的苦味多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然而,在某些食物中,如黑巧克力、某些啤酒、红葡萄酒和汤力水,苦味是它们的标志。受人们欢迎的特点。在所有这些情形中,苦味对总体的味道具有很大的贡献,咖啡亦是如此。对以苦味为基础特征之一的食品和饮料的可接受性往往引发最激烈的争议。尽管深度焙制的咖啡在咖啡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苦味往往影响人们广泛的接受程度。

(1)在咖啡里,苦味的成分有三个来源。

首先,苦味是某种非挥发性的酸,特别是绿原酸和奎宁酸的的味觉特点。 其次,苦味是咖啡因、N—甲基烟酸内盐。咖啡豆中自然带有的白水晶生物碱、茶叶、可可豆和可乐坚果的基本味道。

第三,苦味与石炭酸、杂环化合物有关。石炭酸和杂环化合物是在咖啡豆经过持续的高温热分解,从标准焙制咖啡过渡到深度焙制咖啡的过程中形成的。 品尝深度焙制咖啡时,经常会遇到四种组合情况。其中两种类似于标准焙制咖啡的组合过程: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另外两种则是深度焙制咖啡所独有的:苦味成分增加了酸质的酸味——苦涩(harsh)、酸味降低了苦味成分的苦味——刺激(pungent)。

(2)深度焙制咖啡的主要味觉

要想描述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第一步得辨别出其主要的几种味觉。 敏锐:主要由舌部的前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咸味。

酸味:主要由舌部的后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盐与酸结合降低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苦涩: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的苦味成分与酸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刺激: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里的酸与苦味成分结合降低了饮品的苦味。

第二步则是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起码深度焙制的咖啡里有两种最主要的味觉:刺激和敏锐。而这两种味觉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二级味道。

敏锐向咸变化——粗糙(rough)

敏锐向酸变化——干涩(astringent)

刺激向酸变化——杂酚油味(creosoty)

刺激向苦变化——咸味(alkaline)

在分辨这四种味道时,我们会遇到深度焙制咖啡所特有的情况:

第一,由于温度对咖啡的苦和酸几乎没有什么影口向,所以温度的变化对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不会带来变化。

第二,咖啡豆中所含的许多果酸化合物在焙制时与糖化合物一起被燃烧掉了。所以在深度焙制的咖啡里,酸味很少成为主要味道。

第三,当苦味成分的浓度增加时,苦味的感觉实际上呈减弱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从口感上讲,浓缩咖啡的苦味低于用传统方法煮制出的同样的咖啡。

4、咖啡酸性(acidity)

也许在用来评价咖啡味道的术语里用得最不正确、误解最多的字眼是“酸性”。这是一个表示量的术语,指被评估的液体里的酸性成分的相对强度。尽管咖啡术语“酸味的”与描写味觉的术语“酸性的”是相关的,但这两个术语不能互换。实际上,被描述为“非常酸的”咖啡,其酸性却并不很高。

在化学里,“酸”被定义为:一种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这个氢原子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这种化合物是可以从数量上测量的。对于食品技术人员,几乎所有饮料都是酸的。它们的相对强度用PH值表示。PH值是用来表述液体中自由氢离子的数量。

咖啡里含有各种各样的酸,多数都能在其他农产品里找到。这些酸包括氨基酸,如天冬酰胺酸、谷氨酸和亮氨酸;石炭酸,如咖啡酸、绿原酸和奎宁酸;脂肪酸,如醋酸、乳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酢浆草酸、磷酸和酒石酸。从品尝的角度来说,氨基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甜味;石炭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苦味;而高浓度的脂肪酸会产生酸味。

(1)绿原酸

从浓度的角度来说,咖啡水里石碳酸系列所占的体积比例最大。在这个系列里所占成分最多的是绿原酸。咖啡里的绿原酸主要有三组:咖啡单宁酸、阿魏铣奎宁酸和双咖啡单宁酸。尽管很少有人研究绿原酸的感官特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酸的数量(罗布斯塔多于阿拉比卡)和各种不同(某些酸在未成熟的豆与熟过头的豆中的浓度高于正常成熟的豆)的比例在人们对某种咖啡认同程度上起着主要作用。

绿原酸系列也决定着新鲜煮制咖啡的味道。绿原酸非常不稳定。咖啡壶里咖啡的绿原酸会分解为咖啡酸与奎宁酸,特别是当温度在80℃以下或85℃上时。分解以后,奎宁酸会立即显现出明显的苦味,咖啡酸则显现出酸味。酸味和苦味混合,形成酸苦的口味与陈咖啡的气味。

(2)脂肪酸

另外一种很重要的酸是脂肪酸。尽管它的量不是最大,但它往往产生最大量的氢离子。由pH值测量出来的氢离子,与咖啡的酸味是有关的。从品尝的角度看,脂肪酸使咖啡的味道具有了明亮感(brightness)和香味。这也是具有高酸度的咖啡(低PH值4.8-5.1)为什么通常卖价高的原因。

咖啡中酸的强度大小的顺序一般是如此排列的: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醋酸。另外,酸浓度也影响咖啡水的其他主要味道,特别是甜味。每一种酸会有它特有的味道,如柠檬酸的柠檬味、乳酸的黄油味、苹果酸的苹果味等。但是它们更容易通过嗅觉感觉出来而不是味觉。咖啡里的醋酸是特例。它的出现,一般是水洗咖啡发酵的结果。对于发酵的控制是这种加工手段质量控制的关键。如果生成的醋酸过多,生豆就会产生水果味。而水果味的出现意味着煮制咖啡里会有极其令人厌恶的发酵口味。

(3)有机酸

与葡萄酒相比,咖啡里影响其味道的酸是有限的。这就是咖啡的香味多锁在咖啡香中的原因。由于酒中果酸复杂多变的味道,品酒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味觉运动过程。而由于咖啡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挥发性的成分,咖啡的杯评给嗅觉提出了挑战。

5、味觉术语

(1)酸质(acidy)

与咖啡中“甜味”化合物相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整体的甜味。生长在4000英尺以上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哥伦比亚特级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酸味咖啡味道从带辛辣的(nippy)到辣味的(piquant),由舌尖感觉出。

(2)苦辣(acrid)

与“酸味”(soury)相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刚被吸入口中,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的非常刺激的酸味。当咖啡渐渐冷却下来时,刺激味被酸味所代替。苦辣味的出现是由于咖啡的含酸的百分比高出一般水平。在盐与酸混合的过程

中,酸增强了咸味。这是干法处理的巴西里约咖啡具有的特点。

(3)碱味(alkaline)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深度焙制咖啡经常具有这一特点。舌头后部会感到干,有被抓挠的感觉。碱和石炭酸化合物是引起这一味道的原因,它们也具有并不令人难受的苦味。

(4)干涩(astringent)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刚刚吸入这种咖啡时,舌尖有咸味和收紧的感觉。在品尝过程中,酸使本已主要是咸味的咖啡变得更咸。这是印尼干法处理的罗布斯特咖啡具有的特点。

(5)基础味道(basic tastes)

基础味道包括甜、酸、咸和苦。分别具有蔗糖、酒石、氯化钠和奎宁的味觉特点。

(6)苦(bitter)

属于基础味道之一。具有奎宁、咖啡因和某些其他生物碱溶液的味觉特点,由舌头后部轮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7)淡味(Hand)

与“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糖分与盐溶合降低了咖啡水的整体咸感。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萨尔瓦多低地生长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就是一个例子。淡味咖啡的口味从“柔和”(soft)到中性的不等,主要由舌头的边缘部位尝出。

(8)苛性(caustic)

属于二级味道,与“苦涩”(harsh)有关。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边缘会有灼烧和酸味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灼烧和酸味被一种相当令人难受的酸味所代替。由于生咖啡豆失去或缺乏糖分,在基础味道混合过程中,苦味代替了甜味。这是干法处理的里波利卡(liberica)咖啡具有的特点。

(9)杂酚油昧(creosoty)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是深度焙制咖啡的典型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会有明显的抓挠感。当咖啡被喝下后,口腔里会有很强的回味(aftertaste)。

咖啡豆纤维经过干烧所产生的嘧啶和石碳酸化合物相结合,就产生灼烧感和油味。

(10)精细(delicate)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经过舌尖时,能感觉到微微甜味。咖啡的糖分与盐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很低),产生甜味,但是这种甜味很容易被其他的味道破坏。这是水洗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拉比克咖啡具有的典型特点。

(11)生硬(hard)

与“酸味”(sour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刺痛和酸味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两种感觉就会被较强的酸味代替。在收获或干燥咖啡果时,一旦咖啡果肉被碰伤,咖啡果在酶化作用下,糖转化为酸,形成烈性味道。巴西的帕拉那(Parana)咖啡具有这种特点。

(12)药味(medicinal)

与“苦涩”(harsh)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尖刺般的酸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种味道会被一种类似碘酒的化学药剂味所代替。这种味道的出现,是因为咖啡中的生物碱增加了咖啡酸的酸性,而与糖分无关。当咖啡果遭受病虫害感染时会有这样的味道。

(13)甘醇(mellow)

与甜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盐分与糖分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这是甘醇味的由来。生长于4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最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的阿拉比卡咖啡是代表之一。

(14)温和(mild)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经过舌尖时,舌尖会感到甜的刺激。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代替这种感觉。高浓度的糖与咸的化合物发生味觉混合以后就出现甜味。危地马拉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

(15)中性(neutral)

与“淡味”(bland)有关的二级味道。其特点是,咖啡进入口中以后,舌头的任何部位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采以后,舌头两侧明显感觉发干。“中性”产生是因为咖啡中高浓度的盐分中和了酸的酸味和糖分的甜味,但却不足以使舌头感觉到咸味。乌干达水洗罗布斯特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16)辛辣(nippy)

与“酸味”(acid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而

刺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酸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哥斯达黎加的SHB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7)辣味(piquant)

与“酸味”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和刺痛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甜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肯尼亚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8)一级咖啡味道

酸质(acidy)、甘醇(mellow)、酒味(winey)、淡味(bland)、敏锐(sharp)和酸味(soury)。四种基础味道以不同的相对强度互相作用下产生,它也是对具有近似味道的咖啡进行分类的基础。

(19)粗糙(rough)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舌头前部边缘会明显感到有被矬、磨的感觉。咸味的附加特质会产生这种感觉。

(20)咸(sal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以及钾和锂的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1)二级咖啡味道

四种基础咖啡味道中的一种在一级咖啡味道中起主导作用下产生。

酸质——从辣味到辛辣;甘醇——从和软到精细;酒味——从刺鼻到酸刺;淡味——从柔和到中性;敏锐——从粗糙到干涩;酸味——从生硬到苦辣;咖啡的温度会影响到对这些味道的感觉。

(22)敏锐(sharp)

与饮品里所含的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整体咸度,因而产生这种味道。非水洗的罗伯斯特咖啡,如非洲的象牙海岸咖啡,经常有这种味道,“敏锐”咖啡由粗糙到干涩不等。舌头的边缘可以感觉出这种味道。

(23)柔和(soft)

与“淡味”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特点是,除了稍微有发干的感觉以外,舌头感觉不出任何突出的味道。盐的浓度高到足以中和咖啡里的酸,但是不足以中

和咖啡里的糖分,因此出现这种味感。干法处理的巴西圣多斯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24)酸(sour)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5)酸味(soury)

与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由于盐与酸混合降低了饮品的整体酸性,就会产生酸味。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巴西干法处理的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26)甜(swee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糖(蔗糖、葡萄糖)、酒精、乙二醇和某些酸(氨基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尖菌状乳突感觉出来。

(27)酸苦(tangy)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激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糖的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饮品出现果味。印度高地生长的“浆果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

(28)酸刺(tart)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头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痛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算得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产生一股几乎被挤压的感觉。刚果基乌出产的甘处理法的阿拉比卡咖啡具有这一特点。

(29)酒味(winey)

与咖啡里产生味觉的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咖啡中的糖分与酸相结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生长于4000英尺以上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德吉摩(Djimma)咖啡具有这样的特点。

10.咖啡口感

口感是指在摄入食物或饮料的过程中或以后口中的感觉。被抽取的样品的浓度、粘性和表面张力以及其他成分的物理、化学特征引发出口中的这一系列感觉。口中的软组织有一个游离神经末梢系统,以及封闭的和不封闭的神经中枢,这些游离的神经末梢对接触、轻压以及热、化学和机械刺激作出反应。

对于食物或饮料的“感觉”特征,通常是衡量它们质量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用嘴来测量它们的硬性、软性,多汁性和油性与用手指采测量的机会不相上下。在感受过程中食物或饮料能否持续释放出味道,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食物或饮料在被摄入之前就消失或消耗殆尽,那么,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拒绝食用或饮用这一食品或饮料的冲动。

一、咖啡成分

对于咖啡来说,口腔上腭的触觉来自于不溶于水的液体成分——脂肪油,以及不溶于水的固体成分——咖啡煮制完毕以后悬浮在咖啡水中的沉淀物。除了为咖啡的整体口感提供质感以外,咖啡中的悬浮物还通过形成胶状体而影响咖啡味道。

1、脂肪油

生咖啡豆里含有7%-17%的脂肪,这些脂肪产生于咖啡树,贮存在咖啡豆中,为咖啡豆的发芽提供养料。通常在高于室温时,植物脂肪会变成油。这些油常用作烹饪用油。

在咖啡的整体味道上,咖啡油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咖啡的油滴悬浮在咖啡水上,降低了咖啡水的表面张力,这使得咖啡口感顺滑,具有乳脂状的质地。其次,这些咖啡油带有其他有味道的化合物,正如在火腿和奶酪的烟味里,动物脂肪是这些食物中木质烟味的主要携带者。同样,咖啡脂肪也是影响咖啡各种特别味觉成分物质的携带者。咖啡放置时间过长后,脂肪的氢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会影响咖啡的味道,正如放置在过热、过潮的环境下黄油会变得有哈喇味一样。

2、沉淀物

未被溶解的固体物质或沉淀物,来自于两个渠道。

第一,少量的咖啡纤维从咖啡粉表面被冲下并悬浮在水中。在重力作用下微小的咖啡纤维颗粒沉淀到了杯底。

第二,不溶解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来自咖啡生豆里的氨基酸。在焙制过程中,氨基酸相互结合,组成较大的分子,形成了蛋白质。最后,这些蛋白质分子越变越大,以至于不能溶于水。这些蛋白质最后产生咖啡“污垢”,越积越多,最终在煮咖啡设备上形成一层深色、油质的沉淀物。

3、咖啡胶质

悬浮于咖啡水中的油脂和沉淀物相结合,形成咖啡胶质。此胶质在自然条件

下是油质性的。它们帮助形成咖啡的质感,正如大气里的水汽与浮尘相结合形成烟云一样。作为胶质,它吸附在并吸收其他物质的味道,对增强咖啡味道产生重要影响。

在吸附的时候,这些胶质粘在芳香化合物的薄层上,使这些气体物质一直留在咖啡液里,直到咖啡被吞咽下去。在吸收功能的作用下,胶质起着缓冲的作用,削弱了酸感的强度。咖啡中的胶质的形成是新鲜咖啡的味道与速溶咖啡差别的主要原因。在杯评咖啡时,传统的准备过程极大地保留了咖啡里胶质的含量。 用咖啡过滤纸过滤咖啡会过滤掉咖啡里大部分胶质微粒。然而如果微粒小于1微单位(mu),则可以穿过大多数咖啡滤纸。持续的加热也会破坏咖啡胶质的稳定性。重力会将胶质微粒分开,咖啡水表面形成一个油状层,而在杯底形成沉淀物。结果是咖啡直接受热任意一段时间,都会由于咖啡胶质的分离而改变味道。

4、醇度与强度

对咖啡味道的系统描述包括对其“醇度”的描述。醇度是衡量嘴里的神经末梢对悬浮在咖啡里液体的和固体的悬浮物的触感。“醇度”应该与“强度”区别开来。强度是对咖啡里可溶性成分的数量及种类的测量。强度给咖啡以味道为特点,而醇度给咖啡以口感为特点。煮制出一杯醇度很厚重而味道不强的咖啡是完全可能的。

5、口感术语

(1)醇度(body)

饮料的物理特质。在喝咖啡的中间和喝下之后,舌头和口中皮肤的质感。

(2)黄油味(buttery)

表明在咖啡中,油性悬浮物较多。大多数在压力作用下煮制出采的咖啡——如浓缩咖啡,经常会有这种口感。压力作用使豆纤维里的油质被充分提取。

(3)乳脂状(creamy)

由悬浮在咖啡中一定的油性物质引起。产生乳脂状是因为在生咖啡豆里有大量的脂肪。

(4)厚重(heavy)

描述咖啡的醇度。浓厚表明在咖啡里有中等以上数量的固体悬浮物——咖啡纤维小颗粒及非水溶性的蛋白质大量存在。

(5)轻(light)

描述咖啡的醇度。表明在咖啡里有中低数量的固体悬浮物。这种情况的出现,通

常与制作咖啡时咖啡与水比例较低有关。

(6)顺滑(smooth)

由悬浮于咖啡里的中低数量的油性物质引起。是生豆里存在中等数量脂肪的结果。

(7)稠(thick)

咖啡里有数量相对较多的固体悬浮物引起的感觉。浓缩咖啡经常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大量豆纤维微粒和非水溶性蛋白质存在的结果。

(8)薄(thin)

咖啡里有数量相对较少的固体悬浮物引起的感觉。是咖啡纤维微粒和非水溶性蛋白质数量少的结果。用过滤纸制作咖啡时由于咖啡一水的比例过低会出现这种情况。

(9)水味(watery)

咖啡中油质悬浮物较少引起的感觉。生豆里只有少量的脂肪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极低的咖啡—水比例所制成的咖啡经常具有这一特点。

二、品味

咖啡

1、品味咖啡的步骤

你可以在纯粹的黑咖啡里,加一点点糖、奶;你也可以欧式一点,像非洲和阿拉伯地区那样在咖啡中加入肉桂等香料;如果你不习惯咖啡苦涩味,也可以在你的咖啡里加一点你喜欢的果汁„„不过,喝一杯原汁原味的黑咖啡,能够品尝到咖啡本身浓郁的风味,会被看作是品尝咖啡的行家里手。不论怎么喝,品尝咖啡也还是有一些讲究和知识的。

因此,一杯咖啡端到面前,先不要急于喝,应该像品茶或品酒那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达到放松、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闻香。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拿住咖啡杯的杯耳,左手托着咖啡碟,右手持杯送到鼻下体会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喝咖啡应该像品尝美酒一般的细细品味,决不要匆匆地一饮而尽。

先喝一口冰水,让您的口腔完成清洁。冰水能帮助咖啡味道鲜明地浮现出来,让舌头上的每一颗味蕾,都充分做好感受咖啡美味的准备。然后喝一口黑咖啡,

你所喝的每一杯咖啡都是经过五年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的,经过了采收、烘焙等繁复程序,再加上煮咖啡的人悉心调制而成。所以,先趁热喝一口不加糖与奶精的黑咖啡,感受一下咖啡在未施脂粉前的风味。咖啡入口应该是有些甘味,微苦,微酸不涩。再依个人的喜好加入适量的糖,并用小汤匙轻轻地旋转搅动,趁着咖啡的漩涡缓缓加入奶精,让油脂浮在咖啡面上,一方面可以保温,另一方面咖啡的热度也可将奶香蒸发出来。特别是要小口小口地品尝,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暂时含在口中,让咖啡和唾液与空气稍作混合,然后再咽下。

2、品味咖啡的注意事项

品咖啡不只是要用舌头的味觉去感受,更重要的是享受那种在口里的芳醇,除此之外,还要看喝咖啡时身体的情况、周围的气氛等。总之,品咖啡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

(1)味道

咖啡豆中含有大约5%-8%的糖分,烘焙后大部分转化为焦糖,这是香味和苦味的来源,未转化的糖分留有少许甜味;烘焙时释放出丹宁酸,与焦糖结合,产生略带苦味的甜味。一般说来,烘烤的时间短,咖啡豆呈浅褐色,酸味强;烘烤的时间长,则苦味加重,颜色呈黑褐色。咖啡有五味:醇、香、甘、苦、酸。不同品种的咖啡,风味各有侧重,需选择相应的烘烤程度才可能将其独特的风味发挥到最好,象标准口味的哥伦比亚咖啡、蓝山咖啡,一般以中度烘焙为佳,而印尼的曼特宁必须以重焙才能发挥它香、浓、苦的特色。

(2)温度

购买的咖啡在开封后要放入密封罐中,置低温处保存,宜尽快饮用以保持最佳品质。

一般来说,趁热品尝主人为你端上的咖啡,是喝咖啡的基本礼节。饮品咖啡的最佳温度是85-88摄氏度。因为普通咖啡的质地不太稳定,所以最好趁热品尝。为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要事先将咖啡杯在开水中泡。咖啡的适当温度在冲泡的刹那为83摄氏度,倒入杯中时为80摄氏度,而到口中时的温度为61-62摄氏度,最为理想。

对于一杯完美的咖啡而言,温杯至少占了20%的功劳。无论咖啡煮得多么好,只要倒入一个冰冷的杯子里,咖啡的温度立即降低,香气也抵消过半。而事先把咖啡杯温杯,咖啡倒入后不但热度得以保存,而杯子的温度更适于酝酿香气,使咖啡的香味完全释放出来。温杯的方式有多种,可放入烘碗机温热,也可以放在

热水槽中浸泡,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烫热。

(3)适量

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通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份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的促使身体恢复疲劳,头脑为之清爽。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几杯,普通喝咖啡以80-100cc为适量,有时候若想连续喝三、四杯,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要造成恶心的感觉,而在糖份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

(4)研磨

控制咖啡粉的粗细、份量、水量及冲泡方法用新鲜的咖啡豆现磨现做咖啡,风味最佳。制作一杯标准咖啡(约4-5盎司)需12克咖啡粉。一般酸性豆粗磨,苦味豆细磨。制作淡咖啡时,可以磨粗些,做浓咖啡时,咖啡粉磨的要细,投料比也相应增加。

(5)冲泡

冲泡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咖啡粉放在滤袋中直接以开水冲泡,这种方法制出的咖啡可以保留泡沫细腻的咖啡油(好咖啡的标志之一),但酸味稍重。如果用咖啡壶冲煮,注意不可以用矿泉水,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另一种常见的虹吸法,需要用专门的器具,虹吸法制出的咖啡酸度较轻,但没有咖啡油。温杯是好咖啡的先决条件。

3、造成咖啡混浊的原因

(1)混入有缺点的咖啡豆。

(2)烘焙不良。

(3)咖啡豆或粉放得太久。

(4)冲泡过剩(冲泡温度太高、冲泡时间过长、冲水方式太粗暴)。将汤匙放入好的咖啡时,汤匙的光芒会反射得闪闪发光;然后舀一汤匙起来滴回去,会发现在掉落的那一瞬间,咖啡液会形成宝石般的珠形滑过表面,这才称得上是一杯润泽有透明度的咖啡。

三、不良的咖啡味

无论是生豆还是熟豆,要使咖啡豆处于“平稳”或自然平衡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咖啡整个生命周期里,从它初次出现在咖啡树上到它可以溶于水的有机或无机

的形式作为饮品被人们消费的那一刻,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一刻不停地在他身上发挥作用。如果这些因素的影响足够强,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咖啡最终的味道。

如果化学变化导致的不良味道较弱,主要是限于芳香特征上,这样的缺陷就称为口味弱点(flavor taint),口味弱点是否给人愉快的感觉,取决于口味弱点的种类和程度,以及杯评者个人的喜好。

如果化学变化导致严重的缺陷,通常能传递到口味特征中,这样的缺陷就称为口味缺陷(flavor fault),无论杯评者个人喜好如何,口味缺陷都带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在选择描述咖啡口味弱点和缺陷的词汇前,先弄清楚它们的出处。例如,青草、新豆、隔年豆、陈豆。干草味和木头味等等都是采用描述生咖啡豆再收获下来的。经过干燥,准备装船运输时发生在生豆身上的部分陈化过程,导致咖啡不良口味的化学变化,可以影响咖啡生长周期里从种子到咖啡水的任何一个阶段或所有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收获/干燥

第一阶段指收获咖啡果的阶段。收获者将生豆或种子干燥,此时,果肉和果皮也许去掉,也许还没有去掉。

如果在收获季节里,咖啡果没有被及时从树上摘下,而是在树上生长时间过久,以至过了最佳采摘期,咖啡果里的酶将分解贮存在种子里的养分。这一过程在阿拉比克豆里产生“里约味”(Rioy),在罗伯斯特豆里产生“橡胶昧”(rubbery)。在干燥过程中,如果咖啡果或咖啡豆被放置在一个高温、潮湿的环境里,酶化反应就会加剧,并最终产生“发酵味”。

如果咖啡豆放置的环境不干净,特别是当放置在地面上干燥时,豆里的脂肪将吸附地上的各种尘土的味道,最终产生“土味”。如果在潮湿的环境里,特别是在容易发霉的地方,脂肪必然会有“霉味”。如果咖啡豆干燥受热过快,特别是在使用机器干燥的情况下,会导致咖啡里的脂肪分解而出现“皮革味”。

2、第二阶段——储藏/陈化

第二阶段开始于咖啡豆干燥完毕至咖啡豆焙制前。咖啡豆在被收获下来以后的头几个月里,散发出青草的香味,口感发涩,类似于新鲜的紫花苜蓿。这种气味被称为“青草味”。此后几个月,生豆里持续的酶化反应会减弱这种气味。准备装船运输时,这种豆通常被称作“新豆”。

如果咖啡豆贮存条件恰当,酶反应进展就会很慢。大约一年以后,这些化学反应就会开始影响咖啡豆里的酸。当口腔能觉察出这些变化时,这些豆被称作“隔年豆”。如果生豆的贮藏时间超过几年,酶的作用将大大降低豆里酸的含量,这时的咖啡豆被称作“陈豆”。

除了酶反应,咖啡豆还慢慢失去有机物,而散发类似干草的“干草味”。几年以后,咖啡豆会失去大量有机物而被称作“木头味”。口味就难以让人接受了。

3、第三阶段——焙制/焦糖反应

化学变化的第三阶段出现在焙制过程中。当焙制温度接近400华氏度时,咖啡豆里的糖分便开始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糖与其他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结合,最终产生一种棕黄色的称之为“焦糖”的东西。

如果温度不足,焦糖反应不充分,焙制过的咖啡豆将仍然保持草味。这种味道会让人想起绿色蔬菜,如绿豌豆,所以被称作“青味”。如果加热的过程过慢,焙制过的豆将只会有平淡的香气和寡淡的气味,被称作烤面包的“焙烤味”。如果升温过快也可以从豆两端的烧焦处(俗称“黑头”)得到证明,则只发生了部分化学反应,这使咖啡带有“谷类”(tipped)的气味。如果咖啡豆的表面受到过热的烘烤,豆就会被烧焦而产生“焦糊味”。

4、第四阶段——焙制后/变味

咖啡豆焙制好就开始变味过程,进入第四阶段。新鲜咖啡具有香气,这表明它含有所有的芳香化合物,特别是最易挥发的硫醇,或含硫化合物。咖啡粉的香味损失速度非常明显。

在咖啡味道变化期间,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同二氧化碳一起从豆里跑掉——通常二氧化碳能将香气成分锁于咖啡纤维中。这种失去香味的咖啡被称作“平淡”的。如果变味过程继续,就会有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咖啡水汽中气味(nose)的成分丧失。到这个阶段的咖啡被称为“乏味”的。

如果咖啡豆受潮、接触氧气,还会有进一步的变化。首先,咖啡里的油脂被氧化。这给咖啡水带来的口味变化最明显,此时的咖啡称作为“寡淡”的(insipid);其次,持续的受潮、接触氧气将加速亚油甘油三酸酯的氧化,使咖啡的味道从惹人喜爱发展到令人不愉快。此时的咖啡称作为“陈腐味”的;最后,氧气和潮气与咖啡豆里的脂肪互相作用,产生一种明显令人反感的“哈喇味”。

5、第五阶段——煮制后/保温

在这一阶段,咖啡的味道变化是从生豆到饮品的过程中最快的时候。新煮制

的咖啡是“新鲜”的。意思是咖啡里有最多的、形成咖啡香味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如果咖啡水继续在敞开的容器里加热,温度的上升引起快速的分子运动,将驱走里面的气体物质。咖啡水先失去香味,然后口味变得平淡。进一步的持续加温,使得剩下的挥发性成分蒸发,咖啡水则愈发“乏味”。

长时间的加热也会影响水溶液中的有机化合物。长链有机化合物会分解为短链有机化合物。这会增加饮料的酸味,称为“发酸”的(acerbic)。这种影响对咖啡里的绿原酸尤为明显。接着,水从咖啡里蒸发,盐的浓度增加,使咖啡带有“海水咸”味。除此之外,持续的加温会烧糊悬浮在咖啡里胶质状的蛋白质,使咖啡带上一种焦炭味(tarry)。最后,咖啡里的生物碱浓度升高,其苦味与盐结合而使咖啡呈现发咸的怪味(brackish)。

(1)外部气味污染

许多导致咖啡不良口味的原因都来自外部的污染,与咖啡焙制前、中、后的自然化学反应无关。

有两个原因使咖啡可能会散发出不良的气味。首先,咖啡豆的纤维是吸湿性的——这使它容易吸收潮气,同时也就吸附了水汽中的化合物;第二,咖啡豆里的脂肪,如同其他脂肪一样,会吸附在室温下呈气体的化合物,并一直带到煮咖啡时。此时脂肪变为油,这些分子才从咖啡水里被释放出来。其结果是,咖啡带有各种杂味。

除了直观检查生咖啡豆的外观以外,杯评者还需把样品拿到鼻子跟前,反复用力闻,以评估它的香气。在许多情况下,杯评者此时就能判断豆子是否已从外部受到污染。

(2)水污染

在某些情况下,咖啡里有机物(或无机物)与用来煮制咖啡的水里所含的无机物结合,产生一系列完全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带有不良味道,有时像药味,有时像金属味。余氯是最常见的外部污染。

6、有关不良咖啡的术语

(1)发酸(acerbic)

咖啡不良味道之一。在舌头上感觉酸辣,产生于煮咖啡后的保温阶段过量的加热,使咖啡里的绿原酸化合物分解成短链的奎宁酸和咖啡酸。

(2)陈豆味(aged)

咖啡的不良味道和口感之一。这样的咖啡豆酸味少,醇度高。原因是由于咖啡在

收获后的贮藏阶段,生咖啡豆里酶化反应产生的物理变化。

(3)焙烤味(baked)

咖啡的不良口感和气味。咖啡水香气平淡。产生这样的问题时,是因为焙制时炉温过低,时间过长。焦糖化反应过程没能产生芳香化合物。

(4)咸怪味(brackish)

咖啡水里的不良味道。此味道带有咸味和碱味。过度加热使水分蒸发,矿氧化物(盐类)和碱类无机物浓缩就产生这样的味道。

(5)海水咸(briny)

咖啡水里发咸的不良味道,咖啡煮制好了以后,过度加热使水分过分蒸发,带辛辣味的无机物浓缩后产生这样的味道。

(6)土味(earthy)

咖啡豆里的不良气味。在回味里带有土味。原因是在收获后的干燥过程中咖啡豆里的脂肪吸附了地面的有机物。另称为“脏味”或“大地味”。

(7)发酵味(fermented)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在舌尖产生相当不舒服的酸感。原因是生豆在收获后的干燥过程中的酶化作用把糖分变成了酸(醋)。

(8)平淡(flat)

咖啡豆的不良气味。焙制好的咖啡豆放置过久或咖啡水煮好以后持续加热就会产生。

(9)新鲜(fresh)

咖啡豆或咖啡水里香味中最好的部分之一。令人心旷神怡。高度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含硫有机物,在味觉隔膜上激发出愉快地感觉。

(10)青草味(grassy)

咖啡的不良气味和味道。咖啡豆带有明显的草味,类似于新鲜割下采的紫花苜蓿加上绿草的涩味。这种味道是由于咖啡果成熟期间生豆中形成过量的含氮化合物所致。

(11)青味(green)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豆带有草味。咖啡焙制时间过短,加热不充分,致使糖——碳化合物生成不完全。

(12)皮革味(hidy)

咖啡豆的不良气味。带有兽脂和皮革味。原因是咖啡豆在干燥过程中,加热过多,

致使豆里的脂肪分解。收获后采用机器干燥咖啡豆时这种问题较常见。

(13)寡淡(insipid)

咖啡的不良味道。由于香味成分的丧失,咖啡水缺少活力、没有生气。焙制好的咖啡豆在煮制之前氧化、受潮导致有机物的丧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4)霉味(musty)

咖啡的不良气味。原因是在咖啡干燥过程中,咖啡豆与霉菌接触,吸附了上面的有机物。也称作“腐臭”。

(15)新豆味(new crop)

咖啡的不良味道。煮制时,略微带点草味。原因在于咖啡豆收获和干燥完毕之后的陈化过程中,生咖啡豆的酶化反应不彻底。如果继续放置3—6个月,这种味道的绝大部分将自行消失。

(16)隔年豆昧(past crop)

咖啡的不良味道。特点是酸味较少。咖啡豆收获下来后放置一到几年期间所发生的酶化反应所致。

(17)花生昧(quakery)

咖啡的不良味道。带有此味的咖啡水散发很浓的花生味。原因是咖啡果还未成熟便被采摘下来。这样的豆子到了焙制时颜色依然很浅。

(18)哈喇味 (rancid)

咖啡的不良味道。饮用者感到相当不舒服。咖啡豆焙制完毕以后受潮。被氧化,使豆里的油发生化学变化。

(19)里约味(rioy)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水中带有非常浓烈的药味(像碘酒)。通常,让人将这种味道与途经里约热内卢运输的、产自巴西的干法处理的阿拉比克豆联系起来。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酶化反应,在咖啡果实已成熟并在树上进行部分干燥时,仍然继续。

(20)橡胶味(rubbery)

咖啡的不良味道。橡胶被烧糊的味道。通常让人联想到非洲干法处理的罗伯斯特咖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咖啡果实已成熟并在树上进行部分干燥时仍然继续的酶化反应。

(21)焦糊味(scorched)

咖啡的不良气味,由于不完全的焦糖化反应。咖啡回味中微微带有石炭酸和嘧啶

(烟烧味)气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咖啡豆焙制过程中过快地增加大火力,使咖啡豆表面烧焦。

(22)陈腐味(stale)

咖啡的不良味道。饮用者感到不舒服,原因是潮气和氧气进入咖啡豆纤维中影响了残留在咖啡豆里的有机物。这个过程发生在咖啡豆被焙制以后。

(23)干草味(strawy)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豆具有明显的干草味,生豆在贮藏和收获后的陈化阶段,有机物丧失所致。

(24)焦炭味(tarry)

咖啡的不良味道、有很浓的。令人不愉快的烧焦呋,在咖啡煮好以后的保温阶段由于温度过高,将咖啡豆里的蛋白质烧糊。

(25)谷类味(tipped)

咖啡的不良味道,带有谷物样的味道。咖啡豆焙烤时用火过急,烧糊了咖啡豆的两端所致。

(26)乏味(vapid)

咖啡香气不足。由于呈气态的有机成分的丧失,导致香气、香味欠缺。原因是煮制好的咖啡在保温期间,过高的温度驱散了水里的气态分子。熟咖啡豆在陈化过程中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27)野性味(wild)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特点是咖啡的样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表现出令人不快的酸味。原因在于生豆内部的化学变化或外部污染。

(28)木头味(woody)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带有明显的令人不愉快的木头样的味道。原因是生咖啡豆在贮藏过程中有机物丧失殆尽,这是咖啡陈化过程的最后一个化学变化。这样的咖啡豆基本上已经没有商业价值。

咖啡的味道和品尝

一、咖啡豆的味道

咖啡香味的感官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嗅觉、味觉和口感。

一、咖啡嗅觉

嗅觉指嗅觉器官的感觉。人之所以闻到气味,是因为处于鼻隔膜处的感受器受到挥发性的,通常含有氢、碳、氮、氧或硫磺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当这些化学物质以气体的形式被用力吸入人体或以水蒸汽的形式通过吞咽被排出体外时,就会与人体的感受器接触。鼻隔膜能分辨数千种不同的气味,普通人能分辨出平均4000—6000种气味。

在正常的呼吸过程中,空气是不能直接接触到鼻隔膜的。然而,用力吸气或吞咽能通过一系列的鼻隔膜把气体用力送入鼻腔,而这些有气味的气体留在了鼻隔膜处。嗅觉区域含有基细胞、足细胞以及感觉细胞。人体内大约有1000-2000万这样的感受器。

1、咖啡香的描述:咖啡香由四部分组成。

香气 (fragrance)——从新鲜研磨的咖啡中发出的气体。

香味 (aroma)——从新煮制的咖啡里发出的气体。

气味 (nose)——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的水汽。

回味 (aftertaste)——吞咽咖啡后留在口中的余味。

品尝咖啡时,细细体味香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揭示不同阶段的香味特征,是准确评估一种咖啡气味的关键。

(1)香气

咖啡豆被研磨时,其纤维被加热、破裂,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萃取出其他有机物,并使它们在室温下变为气态。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是酯类。构成咖啡香气的主要成分。通常,咖啡的香气带有香甜味,类似某些花的香味。另外,咖啡香气还带些辛辣味,有点像甜香料。

(2)香味

咖啡粉末与热水接触,水的热量把咖啡粉纤维中的有机物从液体变为了气体。这些新释放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大分子结构如酯、乙醛和酮。它们是形成咖啡香味的主要因素,也是咖啡香中最复杂的气体混合物。

总的说来,煮制咖啡的香味是水果味、草味和坚果味的综合。通常以水果味

或草味为主。另外,如果咖啡吸附其他气味,这些气味则很容易显现在新鲜煮制的咖啡里。

(3)气味

如果将咖啡啜入口中,或用力将咖啡送到喉咙的上腭后部,一些额外的在咖啡中以液体的形式 出现的有机物,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气化。另外,原来在咖啡里被束缚住的气体也被释放了出来。这些气体(水汽)的主要成分是糖碳酰基化合物,它们是形成气味的主要成分。

这些化合物是在生豆焙制时,焦糖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咖啡的气味通常非常接近天然糖经焦糖化反应后所生成的各种产品的气味,从各种糖果、糖浆、烘烤过的坚果,到烘烤过的大麦等等。气味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咖啡豆的焙制程度。

(4)回味

把咖啡吞咽进喉咙,如在杯评咖啡的过程中,把空气从咽喉挤压进鼻腔时,在上腭的一些较重的有机物就会汽化、蒸发。这些气体构成回味的主要成分。回味的字面意思是:在舌头的味觉逐渐消失时口腔里的感觉。

咖啡豆中的纤维成分经干烧后,形成许多重分子化合物。其气味接近木头,或是与木头相关的副产品,如松节油、木炭等。这些汽化物通常带有辛辣味,类似于某些种子或香料,或许带点巧克力苦味。苦味是因为焙制过程中形成了对二氮杂苯化合物。

选择精确地描述咖啡的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四方面的词汇,就定义了一种咖啡的芳香特征。除此四个方面,咖啡香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强度(intensity)。强度描述的是组成咖啡香的有机化合物的丰富程度(fuIIness)和力度(strength)。咖啡香既完全又有力度的咖啡是浓郁的。如果某种咖啡香完全但缺少力度,就称之为完全的或完整的;如果缺少咖啡香,这样的咖啡被定义为平淡的咖啡。

所以,要对某种咖啡香味进行系统描述,必须包括对咖啡香里所有组成部分的描述。同时,还要包括对焙制后咖啡所呈颜色的描述,因为在描述咖啡香的时候,咖啡焙制的深浅程度与咖啡的原产地一样重要。

以咖啡AA为例,烘烤至全城式(FuII City),它的香气将带有辛辣味,花香味较弱,让人联想起小豆蔻;它的香味将带有草味,水果味较弱,味道接近绿豌豆;它的气味将具有强烈的焦糖味和杏仁味;回味将是辛辣刺鼻的,接近于丁

香果,略带松节油烟味。总之,咖啡香相当复杂。

2、嗅觉术语

(1)回味(ahenaste)

对煮制咖啡水汽的感觉,包括从巧克力味到炭味,从辛辣味到松节油味。回味是在吞咽咖啡后,口中残存的成分释放的气味。

(2)香味(aroma)

将咖啡所释放的气体用力吸入鼻腔后的感觉,从果味、草味到坚果味等。

(3)咖啡香(bouquet)

对咖啡在嗅觉器官上产生的反应的全面描述,包括香气、香味、气味。回味。

(4)焦糖(carmelly)

一种对香味的感觉,通常反映在气味里。咖啡水被吞咽时,包含在咖啡水汽中的中度挥发性的糖碳酰基化合物释放出采产生的芳香感。这是鼻腔里往往能感觉到焦糖味。此味接近糖果味或糖浆味。

(5)炭(carbony)

通常,在饮用深度焙制的咖啡后,余味中常能发现炭的味道,吞咽咖啡时在释放的水汽中找到由不易挥发的杂环化合物产生炭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联想起石碳酸,与木焦油醇一类的物质接近;或联想起嘧啶,与被烧糊的物质接近。

(6)巧克力(chocolaty)

在咖啡回味里常遇到的一种味道。在吞咽咖啡时释放的水汽里含有中等挥发性的对二氮杂苯化合物。这种物质残存在嘴里,会让人联想起不加糖的巧克力或香草。

(7)复杂性(complexity)

在咖啡香里,从咖啡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等方面对咖啡气体。水汽进行质的描述时所用的术语。

(8)平淡(flat)

对咖啡香的质的描述。此概念表明在咖啡气体和水汽中只能微微感受到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

(9)香气(fragrance)

新鲜焙制、新鲜研磨的咖啡释放出的芳香气体化合物,被用力吸入鼻腔所得到的感觉。气味近似甜花香、甜辛辣。

(10)果味(fruit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高挥发性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

升高成为气体后产生。气味有时甘甜,使人联想起柑橘类的水果;有时微酸,使人联想起浆果。

(11)完全(full)

对咖啡香的整体的量的描述。在力度中等的情况下,气体和水汽中的各种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的种类较为完全。

(12)草味(herb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易挥发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成为气体后便产生这种味道。气味有时像略带香味的蔬菜,如葱、蒜;有时像豆类的香味,如绿豌豆。

(13)力度(intensity)

对咖啡香的辛辣刺激程度和气体、水汽中咖啡香的强度的量的描述。

(14)气味(nose)

吞咽咖啡水时,咽喉的运动会导致水汽从下咽的咖啡里散发。这时鼻腔里的感觉就是气味。从焦糖味、巧克力味到松节油味。

(15)坚果味(nutty)

在咖啡气味中经常感受到。在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来的水汽里含有中度挥发性的乙醛和酮。与许多烘烤过的坚果接近。

(16)浓郁(rich)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表明在各种气体和水汽的香香味。气味和回味中可以感觉到种类完全,且力度强烈。

(17)完整(rounded)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指在香气、香味、气味和回味等方面都缺少力度的咖啡。

(18)辛辣(spi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产生,辣味。使人联想起木质辛辣物(如桂皮);或树木种子(如丁香蕾)。

(19)甜花香(sweetly floral)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含有甜花香的气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花朵的芳香,如茉莉花香。

(20)甜辛辣(sweetly spicy)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有甜辛辣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

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香料,如小豆蔻。

(21)松节油(turpen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咖啡水被吞咽时释放出的水汽中含有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和腈。气味使人联想起树脂(类似于松节油的物质)或药(类似于樟脑的物质)。

二、咖啡味觉

味觉是味道的感觉。感觉器处于舌头上覆盖有黏液的隔膜中。其刺激物由可溶解的化合物组成。

1、基础味道

人们能分辨出的四种基础的咖啡味道分别是:甜、咸、酸和苦。

(1)甜(sweet)

具有糖、酒精和某些酸性溶液的特点。甜味主要是由舌尖部位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咸(salt)

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3)酸(sour)

具有酒石、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4)苦(bitter)

具有奎宁、咖啡因和其他生物碱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的城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咖啡味觉里包含了以上四种基础味道。其中甜、咸、酸三种味道决定了咖啡的整体味道,主要因为产生这三种味道的化合物在咖啡里所占比例最大。

尽管广大消费者经常用“苦”这个概念来描述糟糕的咖啡味,好像苦味是咖啡独有的特点,就像丹宁酸对红葡萄酒带来的影响、啤酒花对啤酒的影响一样。把苦味作为咖啡独有的负面特点这一观点,从技术上讲是不正确的。苦味应该被认为是咖啡美味的因素之一,就好比茶、红葡萄酒和啤酒里的苦味一样。

2、六种一级的咖啡味道

通过被称为味道混合的过程,几种基础味道互相作用,依照它们相对强度的

大小,而形成新的味道。在咖啡味觉里,通过不同味道的结合,能生成六种新的味道:

(1)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酸质(acidy)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2)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甘醇(mellow)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糖相融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3)糖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酒味(wine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

(4)糖降低了盐里的咸味——淡味(bland)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咸度。

(5)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咸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咸度。

(6)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度。 对味道的区分,多少取决于咖啡温度的高低。所以,杯评咖啡时,按照不同的温度进行品尝,才能对咖啡总体味道作出最精确的纪录。咖啡的三种基础味道以下列方式因不同温度而改变:

第一,温度升高,咖啡的甜味相对降低。同时在较高温度时,咖啡里的糖的作用降低很多,使得咖啡中酸质或甘醇度产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温度升高,咖啡的咸味相对降低。当咸味的作用降低时,淡味和刺激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第三,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咖啡的相对酸味。所以,酒味和酸味在温度改变时只有很小的变化,因为发酸的果酸成分是不受温度影响的。

分辨完咖啡的主要味觉以后,下一步就该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这就得通过选择恰当的二级味道术语来描述味觉的走向。 例如,靠近甜味的酒味在二级咖啡术语里,被称为刺鼻的(1angy),而靠近酸味的酒味,被称为酸刺的(tart)。在寻找最恰当的二级术语时,人们往往发现困难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词汇,而不是分辨不出咖啡的各种味道。

3、深度焙制的咖啡

深度焙制的咖啡中各种基本味觉的混合过程与其他咖啡不同。由于咖啡豆强烈的高温热分解,咖啡中的大部分糖分被分解。味觉中失去甜味。由于石炭酸化

合物的增加,甜味被苦味代替。

苦味经常被人们误解。食品中的苦味多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然而,在某些食物中,如黑巧克力、某些啤酒、红葡萄酒和汤力水,苦味是它们的标志。受人们欢迎的特点。在所有这些情形中,苦味对总体的味道具有很大的贡献,咖啡亦是如此。对以苦味为基础特征之一的食品和饮料的可接受性往往引发最激烈的争议。尽管深度焙制的咖啡在咖啡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苦味往往影响人们广泛的接受程度。

(1)在咖啡里,苦味的成分有三个来源。

首先,苦味是某种非挥发性的酸,特别是绿原酸和奎宁酸的的味觉特点。 其次,苦味是咖啡因、N—甲基烟酸内盐。咖啡豆中自然带有的白水晶生物碱、茶叶、可可豆和可乐坚果的基本味道。

第三,苦味与石炭酸、杂环化合物有关。石炭酸和杂环化合物是在咖啡豆经过持续的高温热分解,从标准焙制咖啡过渡到深度焙制咖啡的过程中形成的。 品尝深度焙制咖啡时,经常会遇到四种组合情况。其中两种类似于标准焙制咖啡的组合过程: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另外两种则是深度焙制咖啡所独有的:苦味成分增加了酸质的酸味——苦涩(harsh)、酸味降低了苦味成分的苦味——刺激(pungent)。

(2)深度焙制咖啡的主要味觉

要想描述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第一步得辨别出其主要的几种味觉。 敏锐:主要由舌部的前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咸味。

酸味:主要由舌部的后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盐与酸结合降低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苦涩: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的苦味成分与酸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刺激: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里的酸与苦味成分结合降低了饮品的苦味。

第二步则是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起码深度焙制的咖啡里有两种最主要的味觉:刺激和敏锐。而这两种味觉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二级味道。

敏锐向咸变化——粗糙(rough)

敏锐向酸变化——干涩(astringent)

刺激向酸变化——杂酚油味(creosoty)

刺激向苦变化——咸味(alkaline)

在分辨这四种味道时,我们会遇到深度焙制咖啡所特有的情况:

第一,由于温度对咖啡的苦和酸几乎没有什么影口向,所以温度的变化对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不会带来变化。

第二,咖啡豆中所含的许多果酸化合物在焙制时与糖化合物一起被燃烧掉了。所以在深度焙制的咖啡里,酸味很少成为主要味道。

第三,当苦味成分的浓度增加时,苦味的感觉实际上呈减弱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从口感上讲,浓缩咖啡的苦味低于用传统方法煮制出的同样的咖啡。

4、咖啡酸性(acidity)

也许在用来评价咖啡味道的术语里用得最不正确、误解最多的字眼是“酸性”。这是一个表示量的术语,指被评估的液体里的酸性成分的相对强度。尽管咖啡术语“酸味的”与描写味觉的术语“酸性的”是相关的,但这两个术语不能互换。实际上,被描述为“非常酸的”咖啡,其酸性却并不很高。

在化学里,“酸”被定义为:一种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这个氢原子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这种化合物是可以从数量上测量的。对于食品技术人员,几乎所有饮料都是酸的。它们的相对强度用PH值表示。PH值是用来表述液体中自由氢离子的数量。

咖啡里含有各种各样的酸,多数都能在其他农产品里找到。这些酸包括氨基酸,如天冬酰胺酸、谷氨酸和亮氨酸;石炭酸,如咖啡酸、绿原酸和奎宁酸;脂肪酸,如醋酸、乳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酢浆草酸、磷酸和酒石酸。从品尝的角度来说,氨基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甜味;石炭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苦味;而高浓度的脂肪酸会产生酸味。

(1)绿原酸

从浓度的角度来说,咖啡水里石碳酸系列所占的体积比例最大。在这个系列里所占成分最多的是绿原酸。咖啡里的绿原酸主要有三组:咖啡单宁酸、阿魏铣奎宁酸和双咖啡单宁酸。尽管很少有人研究绿原酸的感官特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酸的数量(罗布斯塔多于阿拉比卡)和各种不同(某些酸在未成熟的豆与熟过头的豆中的浓度高于正常成熟的豆)的比例在人们对某种咖啡认同程度上起着主要作用。

绿原酸系列也决定着新鲜煮制咖啡的味道。绿原酸非常不稳定。咖啡壶里咖啡的绿原酸会分解为咖啡酸与奎宁酸,特别是当温度在80℃以下或85℃上时。分解以后,奎宁酸会立即显现出明显的苦味,咖啡酸则显现出酸味。酸味和苦味混合,形成酸苦的口味与陈咖啡的气味。

(2)脂肪酸

另外一种很重要的酸是脂肪酸。尽管它的量不是最大,但它往往产生最大量的氢离子。由pH值测量出来的氢离子,与咖啡的酸味是有关的。从品尝的角度看,脂肪酸使咖啡的味道具有了明亮感(brightness)和香味。这也是具有高酸度的咖啡(低PH值4.8-5.1)为什么通常卖价高的原因。

咖啡中酸的强度大小的顺序一般是如此排列的: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醋酸。另外,酸浓度也影响咖啡水的其他主要味道,特别是甜味。每一种酸会有它特有的味道,如柠檬酸的柠檬味、乳酸的黄油味、苹果酸的苹果味等。但是它们更容易通过嗅觉感觉出来而不是味觉。咖啡里的醋酸是特例。它的出现,一般是水洗咖啡发酵的结果。对于发酵的控制是这种加工手段质量控制的关键。如果生成的醋酸过多,生豆就会产生水果味。而水果味的出现意味着煮制咖啡里会有极其令人厌恶的发酵口味。

(3)有机酸

与葡萄酒相比,咖啡里影响其味道的酸是有限的。这就是咖啡的香味多锁在咖啡香中的原因。由于酒中果酸复杂多变的味道,品酒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味觉运动过程。而由于咖啡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挥发性的成分,咖啡的杯评给嗅觉提出了挑战。

5、味觉术语

(1)酸质(acidy)

与咖啡中“甜味”化合物相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整体的甜味。生长在4000英尺以上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哥伦比亚特级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酸味咖啡味道从带辛辣的(nippy)到辣味的(piquant),由舌尖感觉出。

(2)苦辣(acrid)

与“酸味”(soury)相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刚被吸入口中,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的非常刺激的酸味。当咖啡渐渐冷却下来时,刺激味被酸味所代替。苦辣味的出现是由于咖啡的含酸的百分比高出一般水平。在盐与酸混合的过程

中,酸增强了咸味。这是干法处理的巴西里约咖啡具有的特点。

(3)碱味(alkaline)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深度焙制咖啡经常具有这一特点。舌头后部会感到干,有被抓挠的感觉。碱和石炭酸化合物是引起这一味道的原因,它们也具有并不令人难受的苦味。

(4)干涩(astringent)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刚刚吸入这种咖啡时,舌尖有咸味和收紧的感觉。在品尝过程中,酸使本已主要是咸味的咖啡变得更咸。这是印尼干法处理的罗布斯特咖啡具有的特点。

(5)基础味道(basic tastes)

基础味道包括甜、酸、咸和苦。分别具有蔗糖、酒石、氯化钠和奎宁的味觉特点。

(6)苦(bitter)

属于基础味道之一。具有奎宁、咖啡因和某些其他生物碱溶液的味觉特点,由舌头后部轮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7)淡味(Hand)

与“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糖分与盐溶合降低了咖啡水的整体咸感。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萨尔瓦多低地生长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就是一个例子。淡味咖啡的口味从“柔和”(soft)到中性的不等,主要由舌头的边缘部位尝出。

(8)苛性(caustic)

属于二级味道,与“苦涩”(harsh)有关。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边缘会有灼烧和酸味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灼烧和酸味被一种相当令人难受的酸味所代替。由于生咖啡豆失去或缺乏糖分,在基础味道混合过程中,苦味代替了甜味。这是干法处理的里波利卡(liberica)咖啡具有的特点。

(9)杂酚油昧(creosoty)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是深度焙制咖啡的典型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会有明显的抓挠感。当咖啡被喝下后,口腔里会有很强的回味(aftertaste)。

咖啡豆纤维经过干烧所产生的嘧啶和石碳酸化合物相结合,就产生灼烧感和油味。

(10)精细(delicate)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经过舌尖时,能感觉到微微甜味。咖啡的糖分与盐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很低),产生甜味,但是这种甜味很容易被其他的味道破坏。这是水洗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拉比克咖啡具有的典型特点。

(11)生硬(hard)

与“酸味”(sour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刺痛和酸味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两种感觉就会被较强的酸味代替。在收获或干燥咖啡果时,一旦咖啡果肉被碰伤,咖啡果在酶化作用下,糖转化为酸,形成烈性味道。巴西的帕拉那(Parana)咖啡具有这种特点。

(12)药味(medicinal)

与“苦涩”(harsh)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尖刺般的酸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种味道会被一种类似碘酒的化学药剂味所代替。这种味道的出现,是因为咖啡中的生物碱增加了咖啡酸的酸性,而与糖分无关。当咖啡果遭受病虫害感染时会有这样的味道。

(13)甘醇(mellow)

与甜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盐分与糖分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这是甘醇味的由来。生长于4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最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的阿拉比卡咖啡是代表之一。

(14)温和(mild)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经过舌尖时,舌尖会感到甜的刺激。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代替这种感觉。高浓度的糖与咸的化合物发生味觉混合以后就出现甜味。危地马拉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

(15)中性(neutral)

与“淡味”(bland)有关的二级味道。其特点是,咖啡进入口中以后,舌头的任何部位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采以后,舌头两侧明显感觉发干。“中性”产生是因为咖啡中高浓度的盐分中和了酸的酸味和糖分的甜味,但却不足以使舌头感觉到咸味。乌干达水洗罗布斯特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16)辛辣(nippy)

与“酸味”(acid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而

刺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酸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哥斯达黎加的SHB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7)辣味(piquant)

与“酸味”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和刺痛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甜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肯尼亚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8)一级咖啡味道

酸质(acidy)、甘醇(mellow)、酒味(winey)、淡味(bland)、敏锐(sharp)和酸味(soury)。四种基础味道以不同的相对强度互相作用下产生,它也是对具有近似味道的咖啡进行分类的基础。

(19)粗糙(rough)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舌头前部边缘会明显感到有被矬、磨的感觉。咸味的附加特质会产生这种感觉。

(20)咸(sal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以及钾和锂的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1)二级咖啡味道

四种基础咖啡味道中的一种在一级咖啡味道中起主导作用下产生。

酸质——从辣味到辛辣;甘醇——从和软到精细;酒味——从刺鼻到酸刺;淡味——从柔和到中性;敏锐——从粗糙到干涩;酸味——从生硬到苦辣;咖啡的温度会影响到对这些味道的感觉。

(22)敏锐(sharp)

与饮品里所含的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整体咸度,因而产生这种味道。非水洗的罗伯斯特咖啡,如非洲的象牙海岸咖啡,经常有这种味道,“敏锐”咖啡由粗糙到干涩不等。舌头的边缘可以感觉出这种味道。

(23)柔和(soft)

与“淡味”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特点是,除了稍微有发干的感觉以外,舌头感觉不出任何突出的味道。盐的浓度高到足以中和咖啡里的酸,但是不足以中

和咖啡里的糖分,因此出现这种味感。干法处理的巴西圣多斯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24)酸(sour)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5)酸味(soury)

与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由于盐与酸混合降低了饮品的整体酸性,就会产生酸味。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巴西干法处理的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26)甜(swee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糖(蔗糖、葡萄糖)、酒精、乙二醇和某些酸(氨基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尖菌状乳突感觉出来。

(27)酸苦(tangy)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激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糖的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饮品出现果味。印度高地生长的“浆果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

(28)酸刺(tart)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头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痛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算得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产生一股几乎被挤压的感觉。刚果基乌出产的甘处理法的阿拉比卡咖啡具有这一特点。

(29)酒味(winey)

与咖啡里产生味觉的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咖啡中的糖分与酸相结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生长于4000英尺以上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德吉摩(Djimma)咖啡具有这样的特点。

10.咖啡口感

口感是指在摄入食物或饮料的过程中或以后口中的感觉。被抽取的样品的浓度、粘性和表面张力以及其他成分的物理、化学特征引发出口中的这一系列感觉。口中的软组织有一个游离神经末梢系统,以及封闭的和不封闭的神经中枢,这些游离的神经末梢对接触、轻压以及热、化学和机械刺激作出反应。

对于食物或饮料的“感觉”特征,通常是衡量它们质量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用嘴来测量它们的硬性、软性,多汁性和油性与用手指采测量的机会不相上下。在感受过程中食物或饮料能否持续释放出味道,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食物或饮料在被摄入之前就消失或消耗殆尽,那么,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拒绝食用或饮用这一食品或饮料的冲动。

一、咖啡成分

对于咖啡来说,口腔上腭的触觉来自于不溶于水的液体成分——脂肪油,以及不溶于水的固体成分——咖啡煮制完毕以后悬浮在咖啡水中的沉淀物。除了为咖啡的整体口感提供质感以外,咖啡中的悬浮物还通过形成胶状体而影响咖啡味道。

1、脂肪油

生咖啡豆里含有7%-17%的脂肪,这些脂肪产生于咖啡树,贮存在咖啡豆中,为咖啡豆的发芽提供养料。通常在高于室温时,植物脂肪会变成油。这些油常用作烹饪用油。

在咖啡的整体味道上,咖啡油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咖啡的油滴悬浮在咖啡水上,降低了咖啡水的表面张力,这使得咖啡口感顺滑,具有乳脂状的质地。其次,这些咖啡油带有其他有味道的化合物,正如在火腿和奶酪的烟味里,动物脂肪是这些食物中木质烟味的主要携带者。同样,咖啡脂肪也是影响咖啡各种特别味觉成分物质的携带者。咖啡放置时间过长后,脂肪的氢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会影响咖啡的味道,正如放置在过热、过潮的环境下黄油会变得有哈喇味一样。

2、沉淀物

未被溶解的固体物质或沉淀物,来自于两个渠道。

第一,少量的咖啡纤维从咖啡粉表面被冲下并悬浮在水中。在重力作用下微小的咖啡纤维颗粒沉淀到了杯底。

第二,不溶解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来自咖啡生豆里的氨基酸。在焙制过程中,氨基酸相互结合,组成较大的分子,形成了蛋白质。最后,这些蛋白质分子越变越大,以至于不能溶于水。这些蛋白质最后产生咖啡“污垢”,越积越多,最终在煮咖啡设备上形成一层深色、油质的沉淀物。

3、咖啡胶质

悬浮于咖啡水中的油脂和沉淀物相结合,形成咖啡胶质。此胶质在自然条件

下是油质性的。它们帮助形成咖啡的质感,正如大气里的水汽与浮尘相结合形成烟云一样。作为胶质,它吸附在并吸收其他物质的味道,对增强咖啡味道产生重要影响。

在吸附的时候,这些胶质粘在芳香化合物的薄层上,使这些气体物质一直留在咖啡液里,直到咖啡被吞咽下去。在吸收功能的作用下,胶质起着缓冲的作用,削弱了酸感的强度。咖啡中的胶质的形成是新鲜咖啡的味道与速溶咖啡差别的主要原因。在杯评咖啡时,传统的准备过程极大地保留了咖啡里胶质的含量。 用咖啡过滤纸过滤咖啡会过滤掉咖啡里大部分胶质微粒。然而如果微粒小于1微单位(mu),则可以穿过大多数咖啡滤纸。持续的加热也会破坏咖啡胶质的稳定性。重力会将胶质微粒分开,咖啡水表面形成一个油状层,而在杯底形成沉淀物。结果是咖啡直接受热任意一段时间,都会由于咖啡胶质的分离而改变味道。

4、醇度与强度

对咖啡味道的系统描述包括对其“醇度”的描述。醇度是衡量嘴里的神经末梢对悬浮在咖啡里液体的和固体的悬浮物的触感。“醇度”应该与“强度”区别开来。强度是对咖啡里可溶性成分的数量及种类的测量。强度给咖啡以味道为特点,而醇度给咖啡以口感为特点。煮制出一杯醇度很厚重而味道不强的咖啡是完全可能的。

5、口感术语

(1)醇度(body)

饮料的物理特质。在喝咖啡的中间和喝下之后,舌头和口中皮肤的质感。

(2)黄油味(buttery)

表明在咖啡中,油性悬浮物较多。大多数在压力作用下煮制出采的咖啡——如浓缩咖啡,经常会有这种口感。压力作用使豆纤维里的油质被充分提取。

(3)乳脂状(creamy)

由悬浮在咖啡中一定的油性物质引起。产生乳脂状是因为在生咖啡豆里有大量的脂肪。

(4)厚重(heavy)

描述咖啡的醇度。浓厚表明在咖啡里有中等以上数量的固体悬浮物——咖啡纤维小颗粒及非水溶性的蛋白质大量存在。

(5)轻(light)

描述咖啡的醇度。表明在咖啡里有中低数量的固体悬浮物。这种情况的出现,通

常与制作咖啡时咖啡与水比例较低有关。

(6)顺滑(smooth)

由悬浮于咖啡里的中低数量的油性物质引起。是生豆里存在中等数量脂肪的结果。

(7)稠(thick)

咖啡里有数量相对较多的固体悬浮物引起的感觉。浓缩咖啡经常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大量豆纤维微粒和非水溶性蛋白质存在的结果。

(8)薄(thin)

咖啡里有数量相对较少的固体悬浮物引起的感觉。是咖啡纤维微粒和非水溶性蛋白质数量少的结果。用过滤纸制作咖啡时由于咖啡一水的比例过低会出现这种情况。

(9)水味(watery)

咖啡中油质悬浮物较少引起的感觉。生豆里只有少量的脂肪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极低的咖啡—水比例所制成的咖啡经常具有这一特点。

二、品味

咖啡

1、品味咖啡的步骤

你可以在纯粹的黑咖啡里,加一点点糖、奶;你也可以欧式一点,像非洲和阿拉伯地区那样在咖啡中加入肉桂等香料;如果你不习惯咖啡苦涩味,也可以在你的咖啡里加一点你喜欢的果汁„„不过,喝一杯原汁原味的黑咖啡,能够品尝到咖啡本身浓郁的风味,会被看作是品尝咖啡的行家里手。不论怎么喝,品尝咖啡也还是有一些讲究和知识的。

因此,一杯咖啡端到面前,先不要急于喝,应该像品茶或品酒那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达到放松、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闻香。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拿住咖啡杯的杯耳,左手托着咖啡碟,右手持杯送到鼻下体会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喝咖啡应该像品尝美酒一般的细细品味,决不要匆匆地一饮而尽。

先喝一口冰水,让您的口腔完成清洁。冰水能帮助咖啡味道鲜明地浮现出来,让舌头上的每一颗味蕾,都充分做好感受咖啡美味的准备。然后喝一口黑咖啡,

你所喝的每一杯咖啡都是经过五年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的,经过了采收、烘焙等繁复程序,再加上煮咖啡的人悉心调制而成。所以,先趁热喝一口不加糖与奶精的黑咖啡,感受一下咖啡在未施脂粉前的风味。咖啡入口应该是有些甘味,微苦,微酸不涩。再依个人的喜好加入适量的糖,并用小汤匙轻轻地旋转搅动,趁着咖啡的漩涡缓缓加入奶精,让油脂浮在咖啡面上,一方面可以保温,另一方面咖啡的热度也可将奶香蒸发出来。特别是要小口小口地品尝,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暂时含在口中,让咖啡和唾液与空气稍作混合,然后再咽下。

2、品味咖啡的注意事项

品咖啡不只是要用舌头的味觉去感受,更重要的是享受那种在口里的芳醇,除此之外,还要看喝咖啡时身体的情况、周围的气氛等。总之,品咖啡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

(1)味道

咖啡豆中含有大约5%-8%的糖分,烘焙后大部分转化为焦糖,这是香味和苦味的来源,未转化的糖分留有少许甜味;烘焙时释放出丹宁酸,与焦糖结合,产生略带苦味的甜味。一般说来,烘烤的时间短,咖啡豆呈浅褐色,酸味强;烘烤的时间长,则苦味加重,颜色呈黑褐色。咖啡有五味:醇、香、甘、苦、酸。不同品种的咖啡,风味各有侧重,需选择相应的烘烤程度才可能将其独特的风味发挥到最好,象标准口味的哥伦比亚咖啡、蓝山咖啡,一般以中度烘焙为佳,而印尼的曼特宁必须以重焙才能发挥它香、浓、苦的特色。

(2)温度

购买的咖啡在开封后要放入密封罐中,置低温处保存,宜尽快饮用以保持最佳品质。

一般来说,趁热品尝主人为你端上的咖啡,是喝咖啡的基本礼节。饮品咖啡的最佳温度是85-88摄氏度。因为普通咖啡的质地不太稳定,所以最好趁热品尝。为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要事先将咖啡杯在开水中泡。咖啡的适当温度在冲泡的刹那为83摄氏度,倒入杯中时为80摄氏度,而到口中时的温度为61-62摄氏度,最为理想。

对于一杯完美的咖啡而言,温杯至少占了20%的功劳。无论咖啡煮得多么好,只要倒入一个冰冷的杯子里,咖啡的温度立即降低,香气也抵消过半。而事先把咖啡杯温杯,咖啡倒入后不但热度得以保存,而杯子的温度更适于酝酿香气,使咖啡的香味完全释放出来。温杯的方式有多种,可放入烘碗机温热,也可以放在

热水槽中浸泡,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烫热。

(3)适量

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通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份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的促使身体恢复疲劳,头脑为之清爽。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几杯,普通喝咖啡以80-100cc为适量,有时候若想连续喝三、四杯,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要造成恶心的感觉,而在糖份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

(4)研磨

控制咖啡粉的粗细、份量、水量及冲泡方法用新鲜的咖啡豆现磨现做咖啡,风味最佳。制作一杯标准咖啡(约4-5盎司)需12克咖啡粉。一般酸性豆粗磨,苦味豆细磨。制作淡咖啡时,可以磨粗些,做浓咖啡时,咖啡粉磨的要细,投料比也相应增加。

(5)冲泡

冲泡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咖啡粉放在滤袋中直接以开水冲泡,这种方法制出的咖啡可以保留泡沫细腻的咖啡油(好咖啡的标志之一),但酸味稍重。如果用咖啡壶冲煮,注意不可以用矿泉水,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另一种常见的虹吸法,需要用专门的器具,虹吸法制出的咖啡酸度较轻,但没有咖啡油。温杯是好咖啡的先决条件。

3、造成咖啡混浊的原因

(1)混入有缺点的咖啡豆。

(2)烘焙不良。

(3)咖啡豆或粉放得太久。

(4)冲泡过剩(冲泡温度太高、冲泡时间过长、冲水方式太粗暴)。将汤匙放入好的咖啡时,汤匙的光芒会反射得闪闪发光;然后舀一汤匙起来滴回去,会发现在掉落的那一瞬间,咖啡液会形成宝石般的珠形滑过表面,这才称得上是一杯润泽有透明度的咖啡。

三、不良的咖啡味

无论是生豆还是熟豆,要使咖啡豆处于“平稳”或自然平衡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咖啡整个生命周期里,从它初次出现在咖啡树上到它可以溶于水的有机或无机

的形式作为饮品被人们消费的那一刻,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一刻不停地在他身上发挥作用。如果这些因素的影响足够强,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咖啡最终的味道。

如果化学变化导致的不良味道较弱,主要是限于芳香特征上,这样的缺陷就称为口味弱点(flavor taint),口味弱点是否给人愉快的感觉,取决于口味弱点的种类和程度,以及杯评者个人的喜好。

如果化学变化导致严重的缺陷,通常能传递到口味特征中,这样的缺陷就称为口味缺陷(flavor fault),无论杯评者个人喜好如何,口味缺陷都带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在选择描述咖啡口味弱点和缺陷的词汇前,先弄清楚它们的出处。例如,青草、新豆、隔年豆、陈豆。干草味和木头味等等都是采用描述生咖啡豆再收获下来的。经过干燥,准备装船运输时发生在生豆身上的部分陈化过程,导致咖啡不良口味的化学变化,可以影响咖啡生长周期里从种子到咖啡水的任何一个阶段或所有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收获/干燥

第一阶段指收获咖啡果的阶段。收获者将生豆或种子干燥,此时,果肉和果皮也许去掉,也许还没有去掉。

如果在收获季节里,咖啡果没有被及时从树上摘下,而是在树上生长时间过久,以至过了最佳采摘期,咖啡果里的酶将分解贮存在种子里的养分。这一过程在阿拉比克豆里产生“里约味”(Rioy),在罗伯斯特豆里产生“橡胶昧”(rubbery)。在干燥过程中,如果咖啡果或咖啡豆被放置在一个高温、潮湿的环境里,酶化反应就会加剧,并最终产生“发酵味”。

如果咖啡豆放置的环境不干净,特别是当放置在地面上干燥时,豆里的脂肪将吸附地上的各种尘土的味道,最终产生“土味”。如果在潮湿的环境里,特别是在容易发霉的地方,脂肪必然会有“霉味”。如果咖啡豆干燥受热过快,特别是在使用机器干燥的情况下,会导致咖啡里的脂肪分解而出现“皮革味”。

2、第二阶段——储藏/陈化

第二阶段开始于咖啡豆干燥完毕至咖啡豆焙制前。咖啡豆在被收获下来以后的头几个月里,散发出青草的香味,口感发涩,类似于新鲜的紫花苜蓿。这种气味被称为“青草味”。此后几个月,生豆里持续的酶化反应会减弱这种气味。准备装船运输时,这种豆通常被称作“新豆”。

如果咖啡豆贮存条件恰当,酶反应进展就会很慢。大约一年以后,这些化学反应就会开始影响咖啡豆里的酸。当口腔能觉察出这些变化时,这些豆被称作“隔年豆”。如果生豆的贮藏时间超过几年,酶的作用将大大降低豆里酸的含量,这时的咖啡豆被称作“陈豆”。

除了酶反应,咖啡豆还慢慢失去有机物,而散发类似干草的“干草味”。几年以后,咖啡豆会失去大量有机物而被称作“木头味”。口味就难以让人接受了。

3、第三阶段——焙制/焦糖反应

化学变化的第三阶段出现在焙制过程中。当焙制温度接近400华氏度时,咖啡豆里的糖分便开始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糖与其他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结合,最终产生一种棕黄色的称之为“焦糖”的东西。

如果温度不足,焦糖反应不充分,焙制过的咖啡豆将仍然保持草味。这种味道会让人想起绿色蔬菜,如绿豌豆,所以被称作“青味”。如果加热的过程过慢,焙制过的豆将只会有平淡的香气和寡淡的气味,被称作烤面包的“焙烤味”。如果升温过快也可以从豆两端的烧焦处(俗称“黑头”)得到证明,则只发生了部分化学反应,这使咖啡带有“谷类”(tipped)的气味。如果咖啡豆的表面受到过热的烘烤,豆就会被烧焦而产生“焦糊味”。

4、第四阶段——焙制后/变味

咖啡豆焙制好就开始变味过程,进入第四阶段。新鲜咖啡具有香气,这表明它含有所有的芳香化合物,特别是最易挥发的硫醇,或含硫化合物。咖啡粉的香味损失速度非常明显。

在咖啡味道变化期间,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同二氧化碳一起从豆里跑掉——通常二氧化碳能将香气成分锁于咖啡纤维中。这种失去香味的咖啡被称作“平淡”的。如果变味过程继续,就会有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咖啡水汽中气味(nose)的成分丧失。到这个阶段的咖啡被称为“乏味”的。

如果咖啡豆受潮、接触氧气,还会有进一步的变化。首先,咖啡里的油脂被氧化。这给咖啡水带来的口味变化最明显,此时的咖啡称作为“寡淡”的(insipid);其次,持续的受潮、接触氧气将加速亚油甘油三酸酯的氧化,使咖啡的味道从惹人喜爱发展到令人不愉快。此时的咖啡称作为“陈腐味”的;最后,氧气和潮气与咖啡豆里的脂肪互相作用,产生一种明显令人反感的“哈喇味”。

5、第五阶段——煮制后/保温

在这一阶段,咖啡的味道变化是从生豆到饮品的过程中最快的时候。新煮制

的咖啡是“新鲜”的。意思是咖啡里有最多的、形成咖啡香味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如果咖啡水继续在敞开的容器里加热,温度的上升引起快速的分子运动,将驱走里面的气体物质。咖啡水先失去香味,然后口味变得平淡。进一步的持续加温,使得剩下的挥发性成分蒸发,咖啡水则愈发“乏味”。

长时间的加热也会影响水溶液中的有机化合物。长链有机化合物会分解为短链有机化合物。这会增加饮料的酸味,称为“发酸”的(acerbic)。这种影响对咖啡里的绿原酸尤为明显。接着,水从咖啡里蒸发,盐的浓度增加,使咖啡带有“海水咸”味。除此之外,持续的加温会烧糊悬浮在咖啡里胶质状的蛋白质,使咖啡带上一种焦炭味(tarry)。最后,咖啡里的生物碱浓度升高,其苦味与盐结合而使咖啡呈现发咸的怪味(brackish)。

(1)外部气味污染

许多导致咖啡不良口味的原因都来自外部的污染,与咖啡焙制前、中、后的自然化学反应无关。

有两个原因使咖啡可能会散发出不良的气味。首先,咖啡豆的纤维是吸湿性的——这使它容易吸收潮气,同时也就吸附了水汽中的化合物;第二,咖啡豆里的脂肪,如同其他脂肪一样,会吸附在室温下呈气体的化合物,并一直带到煮咖啡时。此时脂肪变为油,这些分子才从咖啡水里被释放出来。其结果是,咖啡带有各种杂味。

除了直观检查生咖啡豆的外观以外,杯评者还需把样品拿到鼻子跟前,反复用力闻,以评估它的香气。在许多情况下,杯评者此时就能判断豆子是否已从外部受到污染。

(2)水污染

在某些情况下,咖啡里有机物(或无机物)与用来煮制咖啡的水里所含的无机物结合,产生一系列完全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带有不良味道,有时像药味,有时像金属味。余氯是最常见的外部污染。

6、有关不良咖啡的术语

(1)发酸(acerbic)

咖啡不良味道之一。在舌头上感觉酸辣,产生于煮咖啡后的保温阶段过量的加热,使咖啡里的绿原酸化合物分解成短链的奎宁酸和咖啡酸。

(2)陈豆味(aged)

咖啡的不良味道和口感之一。这样的咖啡豆酸味少,醇度高。原因是由于咖啡在

收获后的贮藏阶段,生咖啡豆里酶化反应产生的物理变化。

(3)焙烤味(baked)

咖啡的不良口感和气味。咖啡水香气平淡。产生这样的问题时,是因为焙制时炉温过低,时间过长。焦糖化反应过程没能产生芳香化合物。

(4)咸怪味(brackish)

咖啡水里的不良味道。此味道带有咸味和碱味。过度加热使水分蒸发,矿氧化物(盐类)和碱类无机物浓缩就产生这样的味道。

(5)海水咸(briny)

咖啡水里发咸的不良味道,咖啡煮制好了以后,过度加热使水分过分蒸发,带辛辣味的无机物浓缩后产生这样的味道。

(6)土味(earthy)

咖啡豆里的不良气味。在回味里带有土味。原因是在收获后的干燥过程中咖啡豆里的脂肪吸附了地面的有机物。另称为“脏味”或“大地味”。

(7)发酵味(fermented)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在舌尖产生相当不舒服的酸感。原因是生豆在收获后的干燥过程中的酶化作用把糖分变成了酸(醋)。

(8)平淡(flat)

咖啡豆的不良气味。焙制好的咖啡豆放置过久或咖啡水煮好以后持续加热就会产生。

(9)新鲜(fresh)

咖啡豆或咖啡水里香味中最好的部分之一。令人心旷神怡。高度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含硫有机物,在味觉隔膜上激发出愉快地感觉。

(10)青草味(grassy)

咖啡的不良气味和味道。咖啡豆带有明显的草味,类似于新鲜割下采的紫花苜蓿加上绿草的涩味。这种味道是由于咖啡果成熟期间生豆中形成过量的含氮化合物所致。

(11)青味(green)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豆带有草味。咖啡焙制时间过短,加热不充分,致使糖——碳化合物生成不完全。

(12)皮革味(hidy)

咖啡豆的不良气味。带有兽脂和皮革味。原因是咖啡豆在干燥过程中,加热过多,

致使豆里的脂肪分解。收获后采用机器干燥咖啡豆时这种问题较常见。

(13)寡淡(insipid)

咖啡的不良味道。由于香味成分的丧失,咖啡水缺少活力、没有生气。焙制好的咖啡豆在煮制之前氧化、受潮导致有机物的丧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4)霉味(musty)

咖啡的不良气味。原因是在咖啡干燥过程中,咖啡豆与霉菌接触,吸附了上面的有机物。也称作“腐臭”。

(15)新豆味(new crop)

咖啡的不良味道。煮制时,略微带点草味。原因在于咖啡豆收获和干燥完毕之后的陈化过程中,生咖啡豆的酶化反应不彻底。如果继续放置3—6个月,这种味道的绝大部分将自行消失。

(16)隔年豆昧(past crop)

咖啡的不良味道。特点是酸味较少。咖啡豆收获下来后放置一到几年期间所发生的酶化反应所致。

(17)花生昧(quakery)

咖啡的不良味道。带有此味的咖啡水散发很浓的花生味。原因是咖啡果还未成熟便被采摘下来。这样的豆子到了焙制时颜色依然很浅。

(18)哈喇味 (rancid)

咖啡的不良味道。饮用者感到相当不舒服。咖啡豆焙制完毕以后受潮。被氧化,使豆里的油发生化学变化。

(19)里约味(rioy)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水中带有非常浓烈的药味(像碘酒)。通常,让人将这种味道与途经里约热内卢运输的、产自巴西的干法处理的阿拉比克豆联系起来。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酶化反应,在咖啡果实已成熟并在树上进行部分干燥时,仍然继续。

(20)橡胶味(rubbery)

咖啡的不良味道。橡胶被烧糊的味道。通常让人联想到非洲干法处理的罗伯斯特咖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咖啡果实已成熟并在树上进行部分干燥时仍然继续的酶化反应。

(21)焦糊味(scorched)

咖啡的不良气味,由于不完全的焦糖化反应。咖啡回味中微微带有石炭酸和嘧啶

(烟烧味)气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咖啡豆焙制过程中过快地增加大火力,使咖啡豆表面烧焦。

(22)陈腐味(stale)

咖啡的不良味道。饮用者感到不舒服,原因是潮气和氧气进入咖啡豆纤维中影响了残留在咖啡豆里的有机物。这个过程发生在咖啡豆被焙制以后。

(23)干草味(strawy)

咖啡的不良味道。咖啡豆具有明显的干草味,生豆在贮藏和收获后的陈化阶段,有机物丧失所致。

(24)焦炭味(tarry)

咖啡的不良味道、有很浓的。令人不愉快的烧焦呋,在咖啡煮好以后的保温阶段由于温度过高,将咖啡豆里的蛋白质烧糊。

(25)谷类味(tipped)

咖啡的不良味道,带有谷物样的味道。咖啡豆焙烤时用火过急,烧糊了咖啡豆的两端所致。

(26)乏味(vapid)

咖啡香气不足。由于呈气态的有机成分的丧失,导致香气、香味欠缺。原因是煮制好的咖啡在保温期间,过高的温度驱散了水里的气态分子。熟咖啡豆在陈化过程中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27)野性味(wild)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特点是咖啡的样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表现出令人不快的酸味。原因在于生豆内部的化学变化或外部污染。

(28)木头味(woody)

咖啡豆的不良味道。带有明显的令人不愉快的木头样的味道。原因是生咖啡豆在贮藏过程中有机物丧失殆尽,这是咖啡陈化过程的最后一个化学变化。这样的咖啡豆基本上已经没有商业价值。


    相关文章

    最顶级的咖啡竟是狸猫屎

    咖啡产于世界各地.有些地域产的咖啡品质超群,有口皆碑.通常原于其低产量和卓越的品味,包括牙买加的蓝山,夏威夷的考拿(KONA),坦桑尼亚的 Peaberry.这类咖啡都以优质和稀有而价格不菲. 然而,有一种咖啡,可称为"咖啡中的黄 ...

    咖啡物语)

    咖啡物语 咖啡类型 一.espresso [e'spresəu] (用汽加压煮出的)浓咖啡 什么是Espresso?这是意大利人发明,并长期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各国饮用的一种咖啡饮料.为了尊重发明人,我们称其为,意式咖啡. 有一种 ...

    童年趣事:无病吃药

    童年是天空的明亮一面,童年是清澈的水,童年是一个干净肥沃的土壤... ... 我的童年是一个宝箱,它有一个幸福的时刻代表红宝石,幸福的回忆蓝钻石,悲伤过去的黑曜石,还代表愚蠢的东西绿玉.让我选这块绿玉,告诉你这个故事给你! 孩子,爱吃.吃是 ...

    咖啡评测 | Stumptown分享咖啡滤纸及滤网的评测

    2015-04-01 唐孝仪 咖啡沙龙 我们是手冲咖啡的铁粉,我们同时也热衷于实验.因此,我们决定与咖啡教学团队联手做个以咖啡滤纸为题的讨论,看看咖啡滤纸的选择是否会影响咖啡萃取的结果.在此剧透一下:真的会影响! 首先,关于这项实验,我们的 ...

    云端的味道

    天空一碧如洗,与海的光芒互为镜像,如烟似雾的蓝色汇聚在绵延的山川之上,简直让人以为是误入了梦境.或许,只有忘却尘机,抛去烦扰,任凭船只在无垠的海面上随意飘摇,才能抵达如此空灵的冷酷仙境吧. 三百多年前,当第一批英国士兵在牙买加岛登陆的时候, ...

    世界上最著名的咖啡

    最著名的咖啡,是一个名叫爱因"舒伯纳的马车夫发明的,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今天,人们偶尔也会称维也纳咖啡为"单头马车". 以浓浓的鲜奶油和巧克力的甜美风味迷倒全球人士.雪白的鲜奶油上,洒落五色缤纷七彩米,扮相非常 ...

    北京自助餐大全

    北京自助餐大全 1.双安对面自助火锅烧烤:20/人. 2.五道口轻轨旁边的TOMATO披萨自助:中午28/人. 3.西单文化广场地下的西蜀豆花庄火锅自助,28/位. 4.朝阳区蓝岛大厦南边芳草地有家荣宝餐厅西餐自助:中午30,晚上35.中西 ...

    咖啡广告词

    咖啡广告语 左岸咖啡 台湾奥美广告 桥上恋人站着,桥下恋情流着,我呢,只是等着,你呢! 好久不见你,我在左岸咖啡馆. 靠角落近一点,离热闹远一点,想你,比较容易,想我! 好久不见你,我在左岸咖啡馆. 雨天,适合阅读眼泪,因为都是水,的诗意排 ...

    记录我在海南品尝过的美食(四)

    图1:在三亚解放二路有家人气爆棚的台湾甜品连锁店--鲜芋仙.某天晚上和几位朋友到里面吃甜品,这份是朋友点的,忘了叫啥名字,据说味道还好. 图2:这份是我点的,好像是他家的招牌甜品吧,内容就是芋圆.薯圆.仙草和冰沙.虽然时尚男女们对这里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