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

一大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二大

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三大

选举出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徐梅坤、邓培、李汉俊、张连光。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四大

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27.4.27-5.9,武汉)

委 员:

陈独秀 谭平山 张国焘 李维汉 翟秋白 蔡和森 李立三 邓中夏 苏兆征 罗亦农 贺 昌

彭述之 项 英 向忠发 陈乔年 顾顺章 夏 曦 易礼容 陈延年 彭 湃 周恩来 赵世炎

刘少奇 任弼时 恽代英 杨之华 罗 珠 罗章龙 李涤生 张太雷 杨其珊 彭公达

候补委员:

郭 亮 毛泽东 黄 平 吴雨铭 袁达时 陆 沉 李震瀛 刘伯庄 毛科文 薛

六 陈潭秋 )

林育南 庄文恭 王亚璋

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李立三 谭平山 张国焘 蔡和森 翟秋白 苏兆征 周恩来 李维汉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总书记) 蔡和森 张国焘

1927.7.12: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负责人)周恩来 李维汉 李立三 张太雷 翟秋白(7月21日补入)

1927.8.7: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苏兆征 翟秋白 李维汉

委员:苏兆征 向忠发 翟秋白 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 湃 任弼时

候补委员:周恩来 邓中夏 毛泽东 彭公达 李立三 张太雷 张国焘

六大

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 (1928.6.18-1928.7.11,莫斯科)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主席:向忠发

政治局常委:向忠发 苏兆征 项 英 周恩来 蔡和森(1928.11撤消,后补入李立三)

政治局委员: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蔡和森

政治局候补委员:李立三(1928.11.20补入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关向应 杨 殷 罗登贤 卢福坦 彭 湃 徐锡根

中央委员会委员23人

杨福涛 顾顺章 向忠发 彭 湃 徐锡根 卢福坦 李涤生 张金保 苏兆征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杨 殷 周恩来 李 源 蔡和森 项 英 任弼时 余茂怀 王藻文 瞿秋白 李立三 张国焘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人

徐兰芝 王风飞 王 灼 唐宏经 刘坚予 夏文法 史文彬 李子芬 周秀珠 甘卓棠 邓中夏 罗章龙 王仲一 蔡 畅

1930.9.24-28六届三中全会组成“中央行动委员会”(上海)

主席团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徐锡根 顾顺章 袁炳辉 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关向应 李立三

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维汉 徐锡根 卢福坦 罗登贤 温裕成 毛泽东 顾顺章 

委 员:温裕成 李维汉 陈 郁 徐炳根 陆文治 贺 昌 邓 发

候补委员:袁炳辉 陈 云 林育英 王克全 朱 德 黄 平 恽代英 陈潭秋

1930.10.3政治局二次会议(上海)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徐锡根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海)

总书记(新设立)

向忠发 (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沈泽民191年4月为洛甫)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张国焘 王 明(2月补入)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项 英 张国焘 卢福坦 徐锡根 任弼时 陈 郁 王 明 蔡和森(2月恢复)

政治局候补委员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温裕成 顾顺章 刘少奇 王克全

补选中央委员会 -

委 员:刘少奇 韩连会 陈绍禹 沈先定 徐畏三 黄 更生

候补委员:王尽仁 夏 曦 沈泽民 曾炳春

1931年6月:因王克全分裂,顾顺章叛变,温裕成贪污被撤职,向忠发叛变。党中央由王明代理总书记

政治局常委

卢福坦 王 明 周恩来 刘少奇 洛甫

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 李竹声 康 生 陈 云(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为常委)

负责人

秦邦宪(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洛甫)

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江西瑞金)

书记处书记(新设立)

秦邦宪 张闻天 周恩来 项 英

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 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项 英 王 明 陈 云 康 生 任弼时 张国焘 朱德 毛泽东 顾作霖

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朱德 关向应 邓发 凯丰

总书记 

秦邦宪(秘书长:邓颖超 组织部长:李维汉 宣传部长:张闻天 军委主席:朱德)

补选中央委员会 

委 员:王稼祥 凯 丰 方志敏

候补委员: 彭德怀 杨尚昆 李富春 李维汉 孔 原

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毛泽东为常委(站长怀疑此说,因为五中全会新设立书记处,无常委设置,直到八大才重新设立常委,但来源于陈云的手稿一直为史学家认同,站长认为书记处设立才一年,在人们心目中书记处就是常委会,陈云在笔记中完全可能按习惯书记处书记记为常委)

1935.2.5 张闻天替换秦邦宪总负责中央工作

1935.7.24懋功会议:增选陈昌浩 徐向前 王树声 李先念 李特 周纯全 何畏 傅钟 曾传六为中央委员。8月4日-6日沙窝政治局会议陈昌浩任政治局委员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因这两次会议均是在四方面军的枪口下进行的人事变动,故一直不为史学家认可)

1936.10总书记:张闻天

书记处书记: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博古

政治局委员: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博古 朱德 任弼时 张国焘 刘少奇 王稼祥 凯丰 邓发

1937.12.9-14: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增补王明 康生 陈云为书记处书记。中央决定集体领导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桥儿沟)

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 张闻天 王明 康生 陈云

补选中央委员会

委 员:林伯渠 董必武 吴玉章

1943.43.20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兼党校校长,有最后决定权) 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刘少奇 任弼时 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延安杨家岭)

主席团成员: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周恩来

主席团主席:毛泽东

主席团行使职权书记处、政治局职权,书记处、政治局停止活动。

党在四大以前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从五大开始设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大不设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的核心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时人称之为“五大书记”。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书记处仍为五大书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但排名顺序稍有变动,为毛、刘、周、朱、任。1950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决定由陈云代理生病的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正式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五位书记。

七大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44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祖涵(林伯渠) 林彪 董必武 陈云 徐向前 关向应 陈潭秋 高岗 李富春 饶漱石 李立三 罗荣桓 康生 彭真 王若飞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刘伯承 郑位三 张闻天 蔡畅 邓小平 陆定一 曾山 叶剑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枫 腾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薄一波 陈绍禹(王明) 秦邦宪(博古)

候补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33名

廖承志 王稼祥 陈伯达 黄克诚 王首道 黎玉 邓颖超 陈少敏 刘晓 谭政 程子华 刘长

胜 粟裕 王震 宋任穷 张际春 乌兰夫 李葆华 王维舟 万毅 古大存 曾镜冰 陈郁 马明芳 吕正操 罗瑞卿 刘子厚 张宗逊 陈赓 王从吾 习仲勋 肖劲光 刘谰涛

三中全会(1950.6.6-9) 撤消刘子久、黎玉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正式担任书记处书记)

四中全会(1954.2.6-10)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五中全会(1955.4.4)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高岗的党籍。

七中全会(1956.8.22)递补候补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女)、陈少敏(女)为正式中央委员。

八 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可以看出,八大的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

当时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军政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作为党的第五位副主席,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在邓小平之前。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人员和排位都没有变动。当时中央办公厅内部习惯称呼毛、刘、周、朱、陈、林、邓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调整了

中央领导成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只留林彪1人,对刘、周、朱、陈的副主席职务不再提及;政治局常委增加了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4人;新的排序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新的常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身为“副统帅”的林彪地位急剧上升,从原来的第六位一下升到第二位;二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国家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大幅度下降,分别从原来的第二、第四位降为第八、第九位;三是常委人数增至两位数,达到11人。这是中共党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最多的一次。

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其他主要任职为:

陶铸——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1966年12月停职);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宣部顾问;

康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6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刘、邓、陶均被打倒,朱、陈、李也“靠边站”,实际只剩下毛、林、周、陈(伯达)、康5人。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九 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0人,候补中央委员109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本届政治局常委没有新增委员,所当选的5人均为八届十一中全会常委;毛泽东是中央主席,林彪是副主席,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二位。林彪“副统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后三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周恩来当时是党内第三号人物。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职务:

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林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康生——中共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十 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24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24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政治局常委由9人组成,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这届政治局常委令人瞩目之处颇多:一是王洪文政治地位的迅速飚升,由九届中央委员一下升至中央副主席,在党内排第三;二是党的副主席增至5人,为建国后历届之最(八届一中全会为4人,八届五中全会增补为5人);三是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当选副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中前所未有;四是常委增至9人,远多于八届一中全会的6人和九届一中全会的5人;五是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董必武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入选常委(尽管朱、董属“照顾”性质)。

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二中全会,增选“文革”初期被打倒、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关于辞去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197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逝世。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惊人地集中于这一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病逝。4月5日发生“天安门广场事件”。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国务院总理)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辞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窃

居党政军要职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解除一切职务。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军委主席。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的只剩叶剑英一人。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追认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0名。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

政治局委员23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华国锋以其在粉碎“四人帮”中的作用和当时的特殊背景,继续当选中央主席;叶、邓、李三员老将在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坐镇中枢,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汪东兴是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政治局委员,本届政治局常委,一届升一格,也不算意外。本届政治局常委全部由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常委组成,前三位分别担任军委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充分表明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地位的重要性。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八大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批准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和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主席,赵紫阳为中央副主席,华国锋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新的排名顺序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胡耀邦上升至第一位,华国锋则降至第七;邓小平虽然排名仍是第三,但他身居军委主席要职,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选举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设主席、副主席,党的最高领导人改为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延续,华国锋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保留中央委员资格。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5年9月16日至24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5人,中央候补委员110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

理);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89人,中央候补委员130人;

政治局委员20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基、刘华清、胡锦涛。

常委中的前四位是十三届四中全会政治局常委成员,排名顺序不变;新当选的常委中,朱基是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胡锦涛是十三届中央委员,刘华清则是十四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但刘是老红军,1955年即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本届常委中资历最老。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 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3人,中央候补委员151人;

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常委中前五位均为上一届常委成员,朱基与李瑞环的排名对调;新当选的尉健行、李岚清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选举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8人,中央候补委员158人;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这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走向。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政治局常委中只有胡锦涛是上一届政治局常委成员;曾庆红为上一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其余7人均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另外,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分别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

一大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二大

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三大

选举出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徐梅坤、邓培、李汉俊、张连光。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四大

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27.4.27-5.9,武汉)

委 员:

陈独秀 谭平山 张国焘 李维汉 翟秋白 蔡和森 李立三 邓中夏 苏兆征 罗亦农 贺 昌

彭述之 项 英 向忠发 陈乔年 顾顺章 夏 曦 易礼容 陈延年 彭 湃 周恩来 赵世炎

刘少奇 任弼时 恽代英 杨之华 罗 珠 罗章龙 李涤生 张太雷 杨其珊 彭公达

候补委员:

郭 亮 毛泽东 黄 平 吴雨铭 袁达时 陆 沉 李震瀛 刘伯庄 毛科文 薛

六 陈潭秋 )

林育南 庄文恭 王亚璋

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李立三 谭平山 张国焘 蔡和森 翟秋白 苏兆征 周恩来 李维汉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总书记) 蔡和森 张国焘

1927.7.12: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负责人)周恩来 李维汉 李立三 张太雷 翟秋白(7月21日补入)

1927.8.7: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苏兆征 翟秋白 李维汉

委员:苏兆征 向忠发 翟秋白 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 湃 任弼时

候补委员:周恩来 邓中夏 毛泽东 彭公达 李立三 张太雷 张国焘

六大

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 (1928.6.18-1928.7.11,莫斯科)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主席:向忠发

政治局常委:向忠发 苏兆征 项 英 周恩来 蔡和森(1928.11撤消,后补入李立三)

政治局委员: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蔡和森

政治局候补委员:李立三(1928.11.20补入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关向应 杨 殷 罗登贤 卢福坦 彭 湃 徐锡根

中央委员会委员23人

杨福涛 顾顺章 向忠发 彭 湃 徐锡根 卢福坦 李涤生 张金保 苏兆征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杨 殷 周恩来 李 源 蔡和森 项 英 任弼时 余茂怀 王藻文 瞿秋白 李立三 张国焘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人

徐兰芝 王风飞 王 灼 唐宏经 刘坚予 夏文法 史文彬 李子芬 周秀珠 甘卓棠 邓中夏 罗章龙 王仲一 蔡 畅

1930.9.24-28六届三中全会组成“中央行动委员会”(上海)

主席团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徐锡根 顾顺章 袁炳辉 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关向应 李立三

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维汉 徐锡根 卢福坦 罗登贤 温裕成 毛泽东 顾顺章 

委 员:温裕成 李维汉 陈 郁 徐炳根 陆文治 贺 昌 邓 发

候补委员:袁炳辉 陈 云 林育英 王克全 朱 德 黄 平 恽代英 陈潭秋

1930.10.3政治局二次会议(上海)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徐锡根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海)

总书记(新设立)

向忠发 (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沈泽民191年4月为洛甫)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张国焘 王 明(2月补入)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项 英 张国焘 卢福坦 徐锡根 任弼时 陈 郁 王 明 蔡和森(2月恢复)

政治局候补委员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温裕成 顾顺章 刘少奇 王克全

补选中央委员会 -

委 员:刘少奇 韩连会 陈绍禹 沈先定 徐畏三 黄 更生

候补委员:王尽仁 夏 曦 沈泽民 曾炳春

1931年6月:因王克全分裂,顾顺章叛变,温裕成贪污被撤职,向忠发叛变。党中央由王明代理总书记

政治局常委

卢福坦 王 明 周恩来 刘少奇 洛甫

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 李竹声 康 生 陈 云(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为常委)

负责人

秦邦宪(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洛甫)

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江西瑞金)

书记处书记(新设立)

秦邦宪 张闻天 周恩来 项 英

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 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项 英 王 明 陈 云 康 生 任弼时 张国焘 朱德 毛泽东 顾作霖

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朱德 关向应 邓发 凯丰

总书记 

秦邦宪(秘书长:邓颖超 组织部长:李维汉 宣传部长:张闻天 军委主席:朱德)

补选中央委员会 

委 员:王稼祥 凯 丰 方志敏

候补委员: 彭德怀 杨尚昆 李富春 李维汉 孔 原

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毛泽东为常委(站长怀疑此说,因为五中全会新设立书记处,无常委设置,直到八大才重新设立常委,但来源于陈云的手稿一直为史学家认同,站长认为书记处设立才一年,在人们心目中书记处就是常委会,陈云在笔记中完全可能按习惯书记处书记记为常委)

1935.2.5 张闻天替换秦邦宪总负责中央工作

1935.7.24懋功会议:增选陈昌浩 徐向前 王树声 李先念 李特 周纯全 何畏 傅钟 曾传六为中央委员。8月4日-6日沙窝政治局会议陈昌浩任政治局委员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因这两次会议均是在四方面军的枪口下进行的人事变动,故一直不为史学家认可)

1936.10总书记:张闻天

书记处书记: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博古

政治局委员: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博古 朱德 任弼时 张国焘 刘少奇 王稼祥 凯丰 邓发

1937.12.9-14: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增补王明 康生 陈云为书记处书记。中央决定集体领导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桥儿沟)

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 张闻天 王明 康生 陈云

补选中央委员会

委 员:林伯渠 董必武 吴玉章

1943.43.20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兼党校校长,有最后决定权) 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刘少奇 任弼时 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延安杨家岭)

主席团成员: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周恩来

主席团主席:毛泽东

主席团行使职权书记处、政治局职权,书记处、政治局停止活动。

党在四大以前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从五大开始设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大不设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的核心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时人称之为“五大书记”。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书记处仍为五大书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但排名顺序稍有变动,为毛、刘、周、朱、任。1950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决定由陈云代理生病的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正式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五位书记。

七大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44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祖涵(林伯渠) 林彪 董必武 陈云 徐向前 关向应 陈潭秋 高岗 李富春 饶漱石 李立三 罗荣桓 康生 彭真 王若飞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刘伯承 郑位三 张闻天 蔡畅 邓小平 陆定一 曾山 叶剑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枫 腾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薄一波 陈绍禹(王明) 秦邦宪(博古)

候补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33名

廖承志 王稼祥 陈伯达 黄克诚 王首道 黎玉 邓颖超 陈少敏 刘晓 谭政 程子华 刘长

胜 粟裕 王震 宋任穷 张际春 乌兰夫 李葆华 王维舟 万毅 古大存 曾镜冰 陈郁 马明芳 吕正操 罗瑞卿 刘子厚 张宗逊 陈赓 王从吾 习仲勋 肖劲光 刘谰涛

三中全会(1950.6.6-9) 撤消刘子久、黎玉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正式担任书记处书记)

四中全会(1954.2.6-10)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五中全会(1955.4.4)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高岗的党籍。

七中全会(1956.8.22)递补候补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女)、陈少敏(女)为正式中央委员。

八 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可以看出,八大的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

当时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军政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作为党的第五位副主席,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在邓小平之前。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人员和排位都没有变动。当时中央办公厅内部习惯称呼毛、刘、周、朱、陈、林、邓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调整了

中央领导成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只留林彪1人,对刘、周、朱、陈的副主席职务不再提及;政治局常委增加了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4人;新的排序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新的常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身为“副统帅”的林彪地位急剧上升,从原来的第六位一下升到第二位;二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国家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大幅度下降,分别从原来的第二、第四位降为第八、第九位;三是常委人数增至两位数,达到11人。这是中共党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最多的一次。

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其他主要任职为:

陶铸——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1966年12月停职);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宣部顾问;

康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6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刘、邓、陶均被打倒,朱、陈、李也“靠边站”,实际只剩下毛、林、周、陈(伯达)、康5人。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九 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0人,候补中央委员109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本届政治局常委没有新增委员,所当选的5人均为八届十一中全会常委;毛泽东是中央主席,林彪是副主席,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二位。林彪“副统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后三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周恩来当时是党内第三号人物。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职务:

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林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康生——中共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十 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24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24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政治局常委由9人组成,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这届政治局常委令人瞩目之处颇多:一是王洪文政治地位的迅速飚升,由九届中央委员一下升至中央副主席,在党内排第三;二是党的副主席增至5人,为建国后历届之最(八届一中全会为4人,八届五中全会增补为5人);三是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当选副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中前所未有;四是常委增至9人,远多于八届一中全会的6人和九届一中全会的5人;五是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董必武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入选常委(尽管朱、董属“照顾”性质)。

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二中全会,增选“文革”初期被打倒、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关于辞去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197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逝世。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惊人地集中于这一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病逝。4月5日发生“天安门广场事件”。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国务院总理)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辞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窃

居党政军要职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解除一切职务。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军委主席。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的只剩叶剑英一人。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追认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0名。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

政治局委员23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华国锋以其在粉碎“四人帮”中的作用和当时的特殊背景,继续当选中央主席;叶、邓、李三员老将在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坐镇中枢,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汪东兴是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政治局委员,本届政治局常委,一届升一格,也不算意外。本届政治局常委全部由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常委组成,前三位分别担任军委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充分表明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地位的重要性。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八大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批准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和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主席,赵紫阳为中央副主席,华国锋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新的排名顺序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胡耀邦上升至第一位,华国锋则降至第七;邓小平虽然排名仍是第三,但他身居军委主席要职,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选举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设主席、副主席,党的最高领导人改为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延续,华国锋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保留中央委员资格。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5年9月16日至24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5人,中央候补委员110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

理);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89人,中央候补委员130人;

政治局委员20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基、刘华清、胡锦涛。

常委中的前四位是十三届四中全会政治局常委成员,排名顺序不变;新当选的常委中,朱基是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胡锦涛是十三届中央委员,刘华清则是十四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但刘是老红军,1955年即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本届常委中资历最老。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 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3人,中央候补委员151人;

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常委中前五位均为上一届常委成员,朱基与李瑞环的排名对调;新当选的尉健行、李岚清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选举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8人,中央候补委员158人;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这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走向。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政治局常委中只有胡锦涛是上一届政治局常委成员;曾庆红为上一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其余7人均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另外,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分别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相关文章

    205位中央委员

    205名中央委员的现任主要职务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广洲 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海关总监关衔.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马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 ...

    中国历届元首

    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陈 独 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 独 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 独 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 独 秀(1925 ...

    血雨腥风中诞生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8人英勇牺牲,无一人叛党!

    90年前,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委员会成员中既有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也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都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先后有8名成员为革命英 ...

    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二)

    顾则徐: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 作者:顾则徐     2013-10-16     分享到: 五,军事领导人. 革命委员会拥有政治.军事最高权力,具体掌握军事权的部门为参谋团.所谓参谋团,是革命委员会进行军事决策的参谋机构,并非中共军事参 ...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姜春云简历

    作者: 人民日报 1995年03期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工程师.现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0 ...

    中央党群机关2006年录用机关工作人员职位计划

    单位 用人      司局 职位名称 职位简介 职位编号 考试类别 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是否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其他条件 备注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 办公厅 综合处副主任科员 文字综合 001001 综合管理类 1 法 ...

    中国国家安全局简介

    中国国家安全局(简介) 中国没有"国家安全局",所谓的"国安局"只是民间的一种误传,中共只设有国家安全部,英文全称是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简称MSS,成立于1983年. ...

    第四章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第四章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局开始发生变动.苏联继续支持中共反对国民党的斗争,同时却因担心日本入侵,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采取了中立态度.随着希特勒法西斯在德国崛起,为避免两面作战, ...

    共青团十六大以来大事记

    二〇〇八年 6月10日-14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李长春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题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国家主要领导职务英文翻译

    国家主要领导职务英文翻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the 15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共中央总书记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