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巨变--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

引言:

1453年的两个重大地缘事件,极大加速了欧洲历史演进的进程,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均是由此而来;

摆在长期战乱满目疮痍的英国面前的,是“千年未见之变局”。

正文:

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年份,之所以这一年如此让人铭记,是因为有两件大事发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英法百年战争的落幕。这两大事件掀开了近代欧洲地缘政治的新纪元。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得基督教世界失去了千年以来的东方屏障,第一次需要在东方直面穆斯林的侵袭。因此,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引发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强烈恐慌。基督教世界上一次如此规模的恐慌,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首都被西哥特人攻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21岁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大军围困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夏天攻下这座拥有得天独厚地利之势的著名坚城。穆罕默德二世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不仅把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先知穆罕默德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继承了这座城市拥有的一切欧洲和拜占庭时代的传统。

  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

穆斯林的目标,是占领整个地中海地区,或者深入巴尔干半岛,进而挺进欧洲腹地,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占领并控制欧洲,进而控制整个世界的野心,从而完成他们的普世使命——将安拉的教诲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君士坦丁堡陷落引发的恐慌甚至波及到遥远的北欧。丹麦兼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认为:“庞大的土耳其帝国正是圣经《启示录》中描述的来自海洋的巨兽。”

  德国人在1498年所制作的《启示录》版画中,表现的基督徒迎战海洋巨兽的情景。这种版画大量印刷,作为号召欧洲人抵抗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的宣传品

欧洲人的担心很快就成真了,穆罕默德二世随后向欧洲方向展开了一系列征服行动:1459年吞并塞尔维亚,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使金帐汗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意大利,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件事在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1日)的《佛罗伦萨史》中有所反映。

之所以这里提一下马基雅维利,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束缚的欧洲政治思想家,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作品扫盲下,欧洲再也不会出现如英国亨利三世这种脑子被忽悠瘸了的逗逼国王,至少都是智商正常的人了(也有个别智商欠费的,后面会提到),解读历史也轻松愉快了许多(奇葩的思维是很难理解的)。

  一脸神秘笑容的马基雅维利

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后,自称“王中之王”的苏莱曼大帝掀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浪潮。因此,抵御穆斯林的进攻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不得不面对的,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过,由于欧洲内部还是一团散沙,穆斯林进攻的压力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来承受。

  头巾很大的苏莱曼大帝这头巾是为了表示脑容量大吗?另外,大帝若是知道王中王现在表示火腿肠不知做何感想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还有一个关键的影响,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路线“一带一路”,被土耳其人独家垄断了。欧洲参与东西方贸易有三个关键口岸,南路是连接地中海航线的埃及,中路是以色列以及叙利亚,北路就是连接黑海航线的君士坦丁堡。现在,三条线全在土耳其人手里,他们垄断贸易线路后,将东方运来的货物加价十倍卖到欧洲,这是把欧洲人当冤大头宰的节奏啊!

  土耳其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说起一带一路,欧洲人民可谓是一把辛酸泪。自从阿拉伯帝国在公元七世纪崛起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贸易线路都被穆斯林把持着大赚其财,亚历山大、阿勒颇与大马士革等贸易路线枢纽城市,就是当时的“铁幕”。欧洲人被关在铁幕中,其中大部分人都不知外面的繁华世界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神秘富饶的帝国。穆斯林最鄙视的就是粗俗、蠢笨、肮脏、野蛮的西欧人。不过那时候还有至少算半个教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着黑海线路,与穆斯林控制的路线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土耳其人的前辈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虽然也一直把欧洲人当肥羊,但是他们还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加价没这么夸张。

在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当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国极盛时,穆斯林也被摧残得七荤八素,铁幕打开,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欧洲人才与东方取得了联系。

  马可·波罗 世界上最有名的“崇洋媚外”者

在此之前,基督教会宣传的东方,不是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和妖魔。当然,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堕落的灵魂才会干的勾当,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作为第一个足迹横跨亚洲大陆的欧洲人,他告诉同胞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蒙古大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欧洲贸易。而更为重要的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辉煌的帝国,拥有远远在欧洲之上的文明。

马可波罗说,曾经作为南宋首都的大都市杭州,有10个庞大市集、房屋160万栋、工场14万4000家,这规模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闻所未闻。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但是马可波罗却说,杭州人每天消耗胡椒4740公斤,这个富裕程度简直让欧洲人无法想象!另外,他说城内石桥有1万2000座之多,桥下都可通大船!威尼斯人所自豪的繁华都市,与之一比简直就是粗鄙不堪的农村,他们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马可波罗还说,东方人用轻巧的纸张来作货币(钞票),铁匠奇劳洛说,他打死也不信。“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币或银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

马可波罗说的这些话远远超出了欧洲人的认知,巴黎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在当时也就10万人而已,想象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对于欧洲人的大脑来说,内存已经不够用了。并且,马可·波罗 说的话与教会所说的话大相径庭,因此他被欧洲人当作胡言乱语的疯子,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但是,马可·波罗 办了一个“东方博览会”,其中的展示品有来自东方的象牙艺术品、玉器、瓷器、丝绸以及纸币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绝无仿冒,不由得人不信,因此消息很快传开并掀起轰动。

马可波罗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的梦想。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马可波罗将自己的见闻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1295年问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著作。他的游记给欧洲人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重重铁幕外面的世界。

客观地说,《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中国的富裕文明程度是大大夸张了,不过这种夸张非常好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某些出国的知识分子欺负国内民众不了解外国情况,写了很多国外的游记见闻,也是把“外国”夸得跟人间天堂似的。有人将这些段子总结如下: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

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

不搞世袭新加坡,恒河圣水有疗效,

喜迎民主伊拉克,埃及抗议不挨炮,

舌尖英国很美妙,希腊全民皆勤劳。

相对于这些人写的国外见闻来说,马可·波罗的夸张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

尽管内容十分夸张,但是《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产生了探寻外面未知世界的强烈想法。在马可波罗之前,威尼斯人认为他们是地中海甚至是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最富裕的城邦,马可波罗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关于东方财富的无穷想象。欧洲人随后积极进行与东方的接触,品尝到了掌握贸易线路的好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经济迅速崛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济的繁荣也造成人们思想的活跃。但是这一切的美好时光,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终于到了尽头。

如果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润也就罢了,见识到了又被剥夺,那还不急得抓心挠肝啊!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欧洲人最直接的想法当然是杀了这些天杀的异教徒,可……但是,但可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正是如日中天,能防守住不被打过来就感谢上帝了,杀过去?还是算了吧,被教会忽悠两句,就热血沸腾去东方送死的脑残,已经在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死绝了,还是另想办法吧!

思来想去,唯一现实的考虑,就是从大西洋开辟新的航线。大批意大利人带着从东方引进并改良的火炮和从穆斯林那里偷师的航海技术,蜂拥而至欧洲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这里离大西洋最近。

伊比利亚半岛自从公元九世纪落入穆斯林之手后,欧洲人一直在与这片土地上的穆斯林作斗争,几百年来终于慢慢将穆斯林驱赶到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格林纳达,但是这里的防御工事修得太坚固,难以更进一步。意大利人疯狂出海寻找新航线的念头改变了这一切。在意大利人新式火炮面前,“过去那些能在任何敌人的围攻下坚持一年的坚固城池,现在一个月内就陷落了”。终于在1492年,西班牙完成了最终统一。历经七百年风雨,西班牙终于又回到欧洲人手上了,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的统一只是奠定了欧洲人出海的基地,为了进行远洋航行,必须对欧洲现有的船只加以改进。在十四世纪,欧洲的主力船只叫做柯克船(Cockle)。

  柯克船(主要特征是单桅、无桨)

柯克船起源于北欧,或许是挪威或其它低地德语国家,开始时作为大船的供货船,它曾是维京船队中区别于维京桨帆长船(就是公元9世纪维京大入侵使用的船只)的、以帆作主动力的一类圆船。英王爱德华三世1340年在对法海战中,领悟到帆船航行的优越性,从而把柯克船选为主要船种,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再不增造排桨船,于是作为主要船种的柯克船尺寸得以快速增长,14世纪英国的主要船种变成了柯克船。在英法百年战争早期,英国就使用大批柯克船进行海上战斗,最大的柯克船达到400-500吨。当时,欧洲最大的贸易共同体——汉萨同盟(可以看作欧盟的最早原型)也是使用柯克船作为主力。

但是柯克船仍然仅适用于近海航行,无法划分更多的舱室,无法逆风航行,必须对其加以改进,以适应远洋航行的需要:高续航能力、能逆风航行,能装载各种货物,并能装载更为重型的火炮——海上是无法无天的法外世界,必须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意大利人商人带来了从穆斯林那里偷师来的远比欧洲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其中特别是能够逆风航行的三角帆,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工匠利用这些技术对柯克船进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适用于远洋航行的全索具帆船——两桅的克拉维尔( Caravela)船 、以及三桅或四桅的克拉克( Carrack)船。航海家们正是乘坐着欧洲船舶工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克拉克船,实现了改变世界的远洋航行。克拉克船及其改进型成为风帆时代各国舰船的绝对主力,直到其在十九世纪被蒸汽轮船所取代。

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乘坐的圣玛丽亚号

(这是当时欧洲船舶工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没有它,哥伦布妥妥死在大洋里,根本到不了美洲。克拉克船及其改进型是风帆时代西方舰船的绝对主力)

克拉克船的特征,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克拉克帆船是欧洲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帆船,这是因为它的庞大船身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在它庞大船身内部被划分大量空间,得以存放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设备和物资,以及划分出供船员休息的舱室。它具备多层甲板,可以安放重型火炮,增加战斗威力。这些重型火炮必须尽可能低得安放,以降低后座力对于船只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后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帆船对于欧洲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因此哪个国家开发出帆船新技术,都会被其他国家迅速抄袭模仿,导致各国船只外形高度雷同,以至于战舰挂别国的旗帜,成为当时非常普遍的欺骗战术。

对“什么时候首次将火药大炮有效运用于海上”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十四世纪,中国人就这么干了。1372年铸造的一门炮上这样镌道: “隶属于大明海军防务部。第42号,碗形炮口,重26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时,铸造署监造。”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其中典型的事例就是郑和七下西洋。郑和首次航行时1405年,这一年英国国王亨利四世还在四处镇压叛乱,西班牙还没有统一。

郑和船队包括200多艘船,27800人,其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相当于风帆时代的“泰坦尼克号”。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如此规模,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巅峰之时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后来的海上霸主英国皇家海军也要到很久之后才能超过。欧洲当时的船则基本上都是一个样,一种用途:打仗兼拉货,区别仅在于主要是用于打仗还是主要用于拉货。

  郑和宝船图中小船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乘坐的圣玛利亚号

为啥明代海军曾经如此不可一世,后来却烟消云散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它没有好的盈利模式。

欧洲发展远洋航行的原因是贸易航线被垄断,开发新航线以追求财富,掌握海上力量就控制了跨国贸易,就掌握了财富,因此欧洲各国均倾力投入,并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而中国明代官方主导的远洋航行不是因为缺钱,恰恰相反,是为了炫耀国力,因此极尽夸耀之能事,巨型宝船不是出于实际需要,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以“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耗费巨大的舰队却没有实际的经济利益,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表面上再强大也只是纸老虎而已!

虽然郑和出海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沿海经济异常繁荣,但是破坏了沿海世家大族走私的垄断地位,使得他们恼羞成怒,最后动用了政治力量,用党争把出海活动完全禁止。由于郑和海军宝船疏废,间接导致海上倭寇横行。世界最强最大的郑和舰队大航海,比之欧洲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将近一百年,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中国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拜占庭帝国的覆灭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极大促进了文艺复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人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拜占庭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古罗马和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

欧洲人这才明白,我勒个去,原来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比我们现在要优越多了!我们为啥越活越回去了呢?不行,我们要恢复过去的光辉岁月!

实际上,复古只是一种借口,真实目的是要打破基督教对于思想的钳制,破除封建制度强加在人的社会地位的上的枷锁。十四至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利益的强大需求。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学习历史,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这种发展趋势本来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来自拜占庭的学术新风,使得这一趋势大大提速。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再凑一个爱因斯坦就是四个忍者神龟了)

前面说的都是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影响,下面说说百年战争结束的影响。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除了在东线承受奥斯曼帝国的压力之外,在西线还要承受来自法国的压力。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迅速脱胎换骨。一百多年的痛苦磨砺,使法兰西从一个躺在中世纪骑士荣耀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掌握先进火炮技术的中央集权统一民族国家。法国在取得百年战争胜利后,很快就开始对德意志西部开始施压,并企图控制或至少干预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政。顺便提一句,法国的“打炮特长”一直保持下去,到了拿破仑时代被发挥到极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敌手(英国:有种你来海上? 拿破仑:有种你上岸,单挑,我让你一只手!),直到普鲁士崛起才被超越。

面对前所未有的两线压力,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发生内部整合进行应对。不过神罗的整合方式独树一帜,是通过联姻和继承完成的,这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

  哈布斯堡家族徽章(一股浓浓的土豪暴发户气息扑面而来)

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会投胎的幸运儿。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最会投胎的男人——查理五世(前一个最会投胎的男人英国亨利二世已经哭晕在天堂某厕所)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他的领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阿尔萨斯、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西班牙通过在美洲掠夺财富,迅速成长为欧洲头号强国。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保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非常关键,有个这个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进而实现统一欧洲甚至建立世界帝国(Universal Monarchy)的野心。对于哈布斯堡王朝来说,真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在接下来了两百年里,欧洲地缘政治角逐的中心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尽力维持并扩张其帝国的统治,而他的对手们则对此坚决抵制。

法国本来趁着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东线吃紧,想在其西线占点便宜,可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这是神马情况,自己的国家被哈布斯堡王朝包围了。因此,纵横捭阖,以打破哈布斯堡帝国的包围网,成为法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首要国家任务。而欧洲大陆的激烈博弈,不可避免地会把英国卷进来。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版图(从图上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法国国王压力很大啊)

经历了长期内乱后,英国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都铎王朝的英国,所要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正可谓是“千年以来未见之变局”。都铎王朝的英国将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请看下一章分解。

(未完待续……)

引言:

1453年的两个重大地缘事件,极大加速了欧洲历史演进的进程,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均是由此而来;

摆在长期战乱满目疮痍的英国面前的,是“千年未见之变局”。

正文:

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年份,之所以这一年如此让人铭记,是因为有两件大事发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英法百年战争的落幕。这两大事件掀开了近代欧洲地缘政治的新纪元。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得基督教世界失去了千年以来的东方屏障,第一次需要在东方直面穆斯林的侵袭。因此,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引发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强烈恐慌。基督教世界上一次如此规模的恐慌,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首都被西哥特人攻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21岁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大军围困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夏天攻下这座拥有得天独厚地利之势的著名坚城。穆罕默德二世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不仅把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先知穆罕默德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继承了这座城市拥有的一切欧洲和拜占庭时代的传统。

  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

穆斯林的目标,是占领整个地中海地区,或者深入巴尔干半岛,进而挺进欧洲腹地,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占领并控制欧洲,进而控制整个世界的野心,从而完成他们的普世使命——将安拉的教诲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君士坦丁堡陷落引发的恐慌甚至波及到遥远的北欧。丹麦兼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认为:“庞大的土耳其帝国正是圣经《启示录》中描述的来自海洋的巨兽。”

  德国人在1498年所制作的《启示录》版画中,表现的基督徒迎战海洋巨兽的情景。这种版画大量印刷,作为号召欧洲人抵抗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的宣传品

欧洲人的担心很快就成真了,穆罕默德二世随后向欧洲方向展开了一系列征服行动:1459年吞并塞尔维亚,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使金帐汗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意大利,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件事在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1日)的《佛罗伦萨史》中有所反映。

之所以这里提一下马基雅维利,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束缚的欧洲政治思想家,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作品扫盲下,欧洲再也不会出现如英国亨利三世这种脑子被忽悠瘸了的逗逼国王,至少都是智商正常的人了(也有个别智商欠费的,后面会提到),解读历史也轻松愉快了许多(奇葩的思维是很难理解的)。

  一脸神秘笑容的马基雅维利

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后,自称“王中之王”的苏莱曼大帝掀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浪潮。因此,抵御穆斯林的进攻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不得不面对的,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过,由于欧洲内部还是一团散沙,穆斯林进攻的压力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来承受。

  头巾很大的苏莱曼大帝这头巾是为了表示脑容量大吗?另外,大帝若是知道王中王现在表示火腿肠不知做何感想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还有一个关键的影响,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路线“一带一路”,被土耳其人独家垄断了。欧洲参与东西方贸易有三个关键口岸,南路是连接地中海航线的埃及,中路是以色列以及叙利亚,北路就是连接黑海航线的君士坦丁堡。现在,三条线全在土耳其人手里,他们垄断贸易线路后,将东方运来的货物加价十倍卖到欧洲,这是把欧洲人当冤大头宰的节奏啊!

  土耳其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说起一带一路,欧洲人民可谓是一把辛酸泪。自从阿拉伯帝国在公元七世纪崛起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贸易线路都被穆斯林把持着大赚其财,亚历山大、阿勒颇与大马士革等贸易路线枢纽城市,就是当时的“铁幕”。欧洲人被关在铁幕中,其中大部分人都不知外面的繁华世界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神秘富饶的帝国。穆斯林最鄙视的就是粗俗、蠢笨、肮脏、野蛮的西欧人。不过那时候还有至少算半个教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着黑海线路,与穆斯林控制的路线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土耳其人的前辈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虽然也一直把欧洲人当肥羊,但是他们还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加价没这么夸张。

在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当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国极盛时,穆斯林也被摧残得七荤八素,铁幕打开,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欧洲人才与东方取得了联系。

  马可·波罗 世界上最有名的“崇洋媚外”者

在此之前,基督教会宣传的东方,不是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和妖魔。当然,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堕落的灵魂才会干的勾当,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作为第一个足迹横跨亚洲大陆的欧洲人,他告诉同胞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蒙古大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欧洲贸易。而更为重要的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辉煌的帝国,拥有远远在欧洲之上的文明。

马可波罗说,曾经作为南宋首都的大都市杭州,有10个庞大市集、房屋160万栋、工场14万4000家,这规模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闻所未闻。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但是马可波罗却说,杭州人每天消耗胡椒4740公斤,这个富裕程度简直让欧洲人无法想象!另外,他说城内石桥有1万2000座之多,桥下都可通大船!威尼斯人所自豪的繁华都市,与之一比简直就是粗鄙不堪的农村,他们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马可波罗还说,东方人用轻巧的纸张来作货币(钞票),铁匠奇劳洛说,他打死也不信。“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币或银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

马可波罗说的这些话远远超出了欧洲人的认知,巴黎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在当时也就10万人而已,想象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对于欧洲人的大脑来说,内存已经不够用了。并且,马可·波罗 说的话与教会所说的话大相径庭,因此他被欧洲人当作胡言乱语的疯子,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但是,马可·波罗 办了一个“东方博览会”,其中的展示品有来自东方的象牙艺术品、玉器、瓷器、丝绸以及纸币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绝无仿冒,不由得人不信,因此消息很快传开并掀起轰动。

马可波罗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的梦想。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马可波罗将自己的见闻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1295年问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著作。他的游记给欧洲人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重重铁幕外面的世界。

客观地说,《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中国的富裕文明程度是大大夸张了,不过这种夸张非常好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某些出国的知识分子欺负国内民众不了解外国情况,写了很多国外的游记见闻,也是把“外国”夸得跟人间天堂似的。有人将这些段子总结如下: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

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

不搞世袭新加坡,恒河圣水有疗效,

喜迎民主伊拉克,埃及抗议不挨炮,

舌尖英国很美妙,希腊全民皆勤劳。

相对于这些人写的国外见闻来说,马可·波罗的夸张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

尽管内容十分夸张,但是《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产生了探寻外面未知世界的强烈想法。在马可波罗之前,威尼斯人认为他们是地中海甚至是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最富裕的城邦,马可波罗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关于东方财富的无穷想象。欧洲人随后积极进行与东方的接触,品尝到了掌握贸易线路的好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经济迅速崛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济的繁荣也造成人们思想的活跃。但是这一切的美好时光,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终于到了尽头。

如果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润也就罢了,见识到了又被剥夺,那还不急得抓心挠肝啊!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欧洲人最直接的想法当然是杀了这些天杀的异教徒,可……但是,但可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正是如日中天,能防守住不被打过来就感谢上帝了,杀过去?还是算了吧,被教会忽悠两句,就热血沸腾去东方送死的脑残,已经在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死绝了,还是另想办法吧!

思来想去,唯一现实的考虑,就是从大西洋开辟新的航线。大批意大利人带着从东方引进并改良的火炮和从穆斯林那里偷师的航海技术,蜂拥而至欧洲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这里离大西洋最近。

伊比利亚半岛自从公元九世纪落入穆斯林之手后,欧洲人一直在与这片土地上的穆斯林作斗争,几百年来终于慢慢将穆斯林驱赶到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格林纳达,但是这里的防御工事修得太坚固,难以更进一步。意大利人疯狂出海寻找新航线的念头改变了这一切。在意大利人新式火炮面前,“过去那些能在任何敌人的围攻下坚持一年的坚固城池,现在一个月内就陷落了”。终于在1492年,西班牙完成了最终统一。历经七百年风雨,西班牙终于又回到欧洲人手上了,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的统一只是奠定了欧洲人出海的基地,为了进行远洋航行,必须对欧洲现有的船只加以改进。在十四世纪,欧洲的主力船只叫做柯克船(Cockle)。

  柯克船(主要特征是单桅、无桨)

柯克船起源于北欧,或许是挪威或其它低地德语国家,开始时作为大船的供货船,它曾是维京船队中区别于维京桨帆长船(就是公元9世纪维京大入侵使用的船只)的、以帆作主动力的一类圆船。英王爱德华三世1340年在对法海战中,领悟到帆船航行的优越性,从而把柯克船选为主要船种,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再不增造排桨船,于是作为主要船种的柯克船尺寸得以快速增长,14世纪英国的主要船种变成了柯克船。在英法百年战争早期,英国就使用大批柯克船进行海上战斗,最大的柯克船达到400-500吨。当时,欧洲最大的贸易共同体——汉萨同盟(可以看作欧盟的最早原型)也是使用柯克船作为主力。

但是柯克船仍然仅适用于近海航行,无法划分更多的舱室,无法逆风航行,必须对其加以改进,以适应远洋航行的需要:高续航能力、能逆风航行,能装载各种货物,并能装载更为重型的火炮——海上是无法无天的法外世界,必须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意大利人商人带来了从穆斯林那里偷师来的远比欧洲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其中特别是能够逆风航行的三角帆,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工匠利用这些技术对柯克船进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适用于远洋航行的全索具帆船——两桅的克拉维尔( Caravela)船 、以及三桅或四桅的克拉克( Carrack)船。航海家们正是乘坐着欧洲船舶工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克拉克船,实现了改变世界的远洋航行。克拉克船及其改进型成为风帆时代各国舰船的绝对主力,直到其在十九世纪被蒸汽轮船所取代。

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乘坐的圣玛丽亚号

(这是当时欧洲船舶工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没有它,哥伦布妥妥死在大洋里,根本到不了美洲。克拉克船及其改进型是风帆时代西方舰船的绝对主力)

克拉克船的特征,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克拉克帆船是欧洲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帆船,这是因为它的庞大船身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在它庞大船身内部被划分大量空间,得以存放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设备和物资,以及划分出供船员休息的舱室。它具备多层甲板,可以安放重型火炮,增加战斗威力。这些重型火炮必须尽可能低得安放,以降低后座力对于船只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后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帆船对于欧洲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因此哪个国家开发出帆船新技术,都会被其他国家迅速抄袭模仿,导致各国船只外形高度雷同,以至于战舰挂别国的旗帜,成为当时非常普遍的欺骗战术。

对“什么时候首次将火药大炮有效运用于海上”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十四世纪,中国人就这么干了。1372年铸造的一门炮上这样镌道: “隶属于大明海军防务部。第42号,碗形炮口,重26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时,铸造署监造。”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其中典型的事例就是郑和七下西洋。郑和首次航行时1405年,这一年英国国王亨利四世还在四处镇压叛乱,西班牙还没有统一。

郑和船队包括200多艘船,27800人,其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相当于风帆时代的“泰坦尼克号”。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如此规模,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巅峰之时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后来的海上霸主英国皇家海军也要到很久之后才能超过。欧洲当时的船则基本上都是一个样,一种用途:打仗兼拉货,区别仅在于主要是用于打仗还是主要用于拉货。

  郑和宝船图中小船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乘坐的圣玛利亚号

为啥明代海军曾经如此不可一世,后来却烟消云散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它没有好的盈利模式。

欧洲发展远洋航行的原因是贸易航线被垄断,开发新航线以追求财富,掌握海上力量就控制了跨国贸易,就掌握了财富,因此欧洲各国均倾力投入,并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而中国明代官方主导的远洋航行不是因为缺钱,恰恰相反,是为了炫耀国力,因此极尽夸耀之能事,巨型宝船不是出于实际需要,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以“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耗费巨大的舰队却没有实际的经济利益,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表面上再强大也只是纸老虎而已!

虽然郑和出海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沿海经济异常繁荣,但是破坏了沿海世家大族走私的垄断地位,使得他们恼羞成怒,最后动用了政治力量,用党争把出海活动完全禁止。由于郑和海军宝船疏废,间接导致海上倭寇横行。世界最强最大的郑和舰队大航海,比之欧洲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将近一百年,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中国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拜占庭帝国的覆灭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极大促进了文艺复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人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拜占庭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古罗马和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

欧洲人这才明白,我勒个去,原来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比我们现在要优越多了!我们为啥越活越回去了呢?不行,我们要恢复过去的光辉岁月!

实际上,复古只是一种借口,真实目的是要打破基督教对于思想的钳制,破除封建制度强加在人的社会地位的上的枷锁。十四至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利益的强大需求。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学习历史,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这种发展趋势本来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来自拜占庭的学术新风,使得这一趋势大大提速。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再凑一个爱因斯坦就是四个忍者神龟了)

前面说的都是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影响,下面说说百年战争结束的影响。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除了在东线承受奥斯曼帝国的压力之外,在西线还要承受来自法国的压力。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迅速脱胎换骨。一百多年的痛苦磨砺,使法兰西从一个躺在中世纪骑士荣耀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掌握先进火炮技术的中央集权统一民族国家。法国在取得百年战争胜利后,很快就开始对德意志西部开始施压,并企图控制或至少干预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政。顺便提一句,法国的“打炮特长”一直保持下去,到了拿破仑时代被发挥到极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敌手(英国:有种你来海上? 拿破仑:有种你上岸,单挑,我让你一只手!),直到普鲁士崛起才被超越。

面对前所未有的两线压力,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发生内部整合进行应对。不过神罗的整合方式独树一帜,是通过联姻和继承完成的,这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

  哈布斯堡家族徽章(一股浓浓的土豪暴发户气息扑面而来)

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会投胎的幸运儿。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最会投胎的男人——查理五世(前一个最会投胎的男人英国亨利二世已经哭晕在天堂某厕所)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他的领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阿尔萨斯、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西班牙通过在美洲掠夺财富,迅速成长为欧洲头号强国。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保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非常关键,有个这个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进而实现统一欧洲甚至建立世界帝国(Universal Monarchy)的野心。对于哈布斯堡王朝来说,真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在接下来了两百年里,欧洲地缘政治角逐的中心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尽力维持并扩张其帝国的统治,而他的对手们则对此坚决抵制。

法国本来趁着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东线吃紧,想在其西线占点便宜,可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这是神马情况,自己的国家被哈布斯堡王朝包围了。因此,纵横捭阖,以打破哈布斯堡帝国的包围网,成为法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首要国家任务。而欧洲大陆的激烈博弈,不可避免地会把英国卷进来。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版图(从图上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法国国王压力很大啊)

经历了长期内乱后,英国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都铎王朝的英国,所要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正可谓是“千年以来未见之变局”。都铎王朝的英国将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请看下一章分解。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绵阳十一中 赵晓菊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文艺复兴的概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文艺复兴的意义,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成就.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对比三个 ...

    世界历史上单元测试题

    世界古代史 公元前594年:伯里克利改革 考点: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战争方式: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 和平方式:马可·波罗东游 古罗马: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 ...

    2016年初中历史学考纲要

    济南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历 史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济南市教育局颁布的<济南市2016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g ...

    地理大发现探幽_一_

    2009年第19期No.19,2009历史教学HistoryTeaching总第584期SumNo.584 地理大发现探幽(一) 计翔翔1 周百鸣2 (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04 ...

    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复习整理

    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 发展过程:中心转移 科技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 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思想冲击 科学发展与大国兴衰 (1)希腊 1. 历史地理 地理环境特征: 毗邻埃及.巴比伦, • "希腊的奇迹"." ...

    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中考题(含答案)

    原创:九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五.中考演练 1. (2005孝感)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下列哪些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横渡了大西洋( ) (1)迪亚士 (2).达·伽马 (3).哥伦布 (4)麦哲伦 A .(1)(3) B.( ...

    2011年文联工作计划

    2011年,是我们完成“十一五”目标,奠定“十二五”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加快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0年市文联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2012年03月16日09:22 来源:<求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 ...

    中国崛起策二十七:海陆权双重特征的"天命大国"

    中国崛起策二十七:海陆权双重特征的"天命大国" 刘涛 [该文章阅读量:110次][字号:大 中 小] 一 "陆洋"文化 崛起策二十六提到了中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上的双重特征,因此是具有"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