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

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

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

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

对段落) 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

题型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1.内容要点要齐全。指不能遗漏文段的主要内容,必须按要求把文段的要点

一一找出来,尤其是题目规定的要点数目,缺一不可,这是内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指答案要与题目的具体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3.作答语言要精确。要点概括题的作答语言要求精练,字数符合规定,形式

合乎题目要求。

(二)解题方法

1、找中心句,纲举目张。

文章中的语段通常是由中心句和展开句组成的,中心句是语段的核心、主旨,

而展开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是对中心句的丰富和深化。这些句子意义相互联系,

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对这些语段进

行概括,找中心句是最重要的途径。找到了这些句子,就能纲举目张。

2、去虚留实,删繁就简。

这是概括类试题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又经常和找中心句结合使用。所谓“虚”、

“繁”是指语段中那些起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等作用的句子,这

些句子只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但它们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

眼,概括时我们应合理地删除这些句子,留下关键信息,然后再简明扼要地进行

表述。

3、理清层次,防止遗漏。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全文或相关段落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勾画出

每一段或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或每层

大意,再根据要求逐一标出序号分条进行表述,如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

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等。划分层次时要注意文中的时间词语标志、地

点词语标志、作者感情的变化、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以及逻辑关系,如总分式、

层进式、并列式等,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4、合并同类,提取精要。

有些文章或段落,虽有概括力较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可能并

不一致;也有一些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应根据要求,

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所举语段的信息不止一个,一一

筛选之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大合并,相关的进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从

更高的概念范畴进行概括,也就是要把“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概括为“水

果”。这种归类处理、提取精要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三)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

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

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可参看

分值,可多写一条。

3、分条书写

层 意 概 括 题

[例一] (湖南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朵午荷

洛 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

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

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

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

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

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

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

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

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

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

雕塑成 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

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

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

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

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

扩展,水晶球 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

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

出了汗水。猝然,要 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

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

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 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

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

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

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

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

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

一副营养 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

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

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

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

还是一片 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

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

荷来欣赏我的孤 寂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

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

要跟我 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

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

却毫无顾忌地 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

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

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

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

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

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自主尝试]

原 因 概 括 题

[例二] (2015·山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堡雕版》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自主尝试 特 点 概 括 题

[例三] (2013·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容何许人也

老 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

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

色。他们 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

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

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

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

柔 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

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

人们都睡 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

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

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

么利益 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

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

章失去自然的 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

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

喝酒就是喝酒; 醉?活该! 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

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

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 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

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 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

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

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

表。正因 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

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

他要想敷衍呢, 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

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

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 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

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 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

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

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 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

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

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

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

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

以概括。(4分)

[自主尝试 ——————————————————————————————————

题型二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感概括。这

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

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

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卷第17题“对

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2年山东卷,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又如[例四]中也含

有情感认定,就是每一阶段的情感需要确定。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

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

于这种题 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

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

线上。串珠 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

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

情感变化的脉络就 一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

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

圈定 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

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文,

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

最后 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

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

最为恰当。

[例四] (2013·广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 岭

师 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

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

去,便 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

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 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

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 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

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

从没有 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

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

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

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

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

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

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

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

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

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 ,要

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

然,比 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

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

师”的。不得 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

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

摇动。隐 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

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

着远处,悲抑地 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

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

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选自《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自主尝试

(二)概括主旨类

[解题方略] 概括主旨方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

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

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

求将各个 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

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主旨。这种逐层 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

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

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

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

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小注

等一些细节。

4、答题格式:

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批判了、讽刺了、谴责了)……的思想(性格、精神)

揭示了┉┉的现象

反映了┉┉的生存状态或心理状态

告诉了┉┉的道理

表达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五] (2013·浙江高考) 阅读《牛铃叮当》,回答后面的问题。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

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

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

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

到处长满 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

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

每天也只需一 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

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

田;农闲 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

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

耕田机械。没承 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

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

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

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

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

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

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

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

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

你坐好, 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

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

弓,右手 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

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

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

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

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

看到屠 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

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

我们不禁泪眼 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

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

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

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

领沿用的是乡里 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

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

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

出要用船 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

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

们茶余饭后谈 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⑾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

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

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

[自主尝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

王开岭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的信息又

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城市,我们还有使

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心灵基础吗?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

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

一石、 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魂牵梦

萦、藏有童年的地方?如果眼前的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

没有一样东西 提醒自己曾经与之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

点的意义吗?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语消费的地址而已。

地址或许和地点重合,比如“前门大街”,但它本身不等同于地点,只象征方

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则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

的信息 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的内容。比如你说什刹

海、南锣鼓巷、鲁迅故居,即活生生的地点,去了便会收获你想要的。

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地点则用来生活。

其实,故乡的全部定义,都将落实在地点和它养育的内容上。简言之,故乡

的文化任务,即演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逻辑,即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

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若抛开此任务,故乡将虚脱成

一个空间。

当一位长辈说自己是北京人时,他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

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臭豆腐等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或者说

是京城喂 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

是北京人时,他指的多半是户籍,联想到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

空间的本能是变幻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

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二者的遭遇折射在城市的变迁中,即城区以大为能,

建筑以 新为尚。而熟悉的地点和传统街区,正遭受垃圾一般的命运。其实,任

何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的事物,都是可怕的,都有失去本位的危险,都是对地点

的伤害。像今 天的北京、上海、广州,一个人再把它唤作故乡,恐怕已有启齿

之羞。

一方面,大城市的欲望无边无际,使得任何人都只能消费其极小的一部分,

没人再能从整体上把握和参与它,没人再能如数家珍地描述和盘点它,没人再能

成为其名副其实的“老人”和“地主”。

另一方面,由于它极不稳定,容颜时时被更新,结构任意被涂改,无相对牢

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是暂时、偶然的,沉淀不下故事。于是你记不

住它,产生不了信赖和深厚的感情。总之,它不再承载光阴的纪念性,不再对你

的成长记忆负责,不再有记录你身世的功能。

吹灯拔蜡式的扫荡、删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

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改弦更张。

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

不只是城市,中国的乡村也在沦陷,且以更惊人的速度,因为它更弱,更没

有重心和屏障,更缺乏自持力和防护力。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有真正的乡村和乡

村精神 吗?央视“魅力小镇”的评选,不过是一台走秀,是在给“遗墟”颁奖。那

些古村名镇只是没来得及脱下旗袍、马褂,里头早已是现代内衣或空空荡荡。在

它们那 里,我似乎没觉出小镇该有的灵魂、脚步和炊烟——那种与城市截然不

同的生活美学和心灵秩序……

天下小镇,都在演出,都在伪装。真正的乡村精神——那种骨子里的安详和

宁静,是装不出来的。

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

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再称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急行,而

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消散无踪。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1.(对应题型一) 在作者看来,“故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对应题型一) 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因整容而毁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哪些?(4分)

答:

3.(对应题型二)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

析。(8分)

答: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

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

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

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

对段落) 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

题型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1.内容要点要齐全。指不能遗漏文段的主要内容,必须按要求把文段的要点

一一找出来,尤其是题目规定的要点数目,缺一不可,这是内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指答案要与题目的具体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3.作答语言要精确。要点概括题的作答语言要求精练,字数符合规定,形式

合乎题目要求。

(二)解题方法

1、找中心句,纲举目张。

文章中的语段通常是由中心句和展开句组成的,中心句是语段的核心、主旨,

而展开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是对中心句的丰富和深化。这些句子意义相互联系,

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对这些语段进

行概括,找中心句是最重要的途径。找到了这些句子,就能纲举目张。

2、去虚留实,删繁就简。

这是概括类试题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又经常和找中心句结合使用。所谓“虚”、

“繁”是指语段中那些起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等作用的句子,这

些句子只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但它们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

眼,概括时我们应合理地删除这些句子,留下关键信息,然后再简明扼要地进行

表述。

3、理清层次,防止遗漏。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全文或相关段落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勾画出

每一段或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或每层

大意,再根据要求逐一标出序号分条进行表述,如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

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等。划分层次时要注意文中的时间词语标志、地

点词语标志、作者感情的变化、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以及逻辑关系,如总分式、

层进式、并列式等,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4、合并同类,提取精要。

有些文章或段落,虽有概括力较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可能并

不一致;也有一些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应根据要求,

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所举语段的信息不止一个,一一

筛选之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大合并,相关的进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从

更高的概念范畴进行概括,也就是要把“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概括为“水

果”。这种归类处理、提取精要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三)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

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

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可参看

分值,可多写一条。

3、分条书写

层 意 概 括 题

[例一] (湖南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朵午荷

洛 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

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

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

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

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

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

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

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

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

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

雕塑成 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

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

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

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

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

扩展,水晶球 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

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

出了汗水。猝然,要 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

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

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 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

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

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

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

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

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

一副营养 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

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

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

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

还是一片 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

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

荷来欣赏我的孤 寂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

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

要跟我 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

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

却毫无顾忌地 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

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

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

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

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

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自主尝试]

原 因 概 括 题

[例二] (2015·山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堡雕版》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自主尝试 特 点 概 括 题

[例三] (2013·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容何许人也

老 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

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

色。他们 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

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

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

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

柔 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

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

人们都睡 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

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

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

么利益 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

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

章失去自然的 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

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

喝酒就是喝酒; 醉?活该! 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

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

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 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

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 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

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

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

表。正因 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

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

他要想敷衍呢, 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

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

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 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

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 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

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

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 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

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

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

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

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

以概括。(4分)

[自主尝试 ——————————————————————————————————

题型二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感概括。这

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

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

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卷第17题“对

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2年山东卷,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又如[例四]中也含

有情感认定,就是每一阶段的情感需要确定。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

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

于这种题 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

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

线上。串珠 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

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

情感变化的脉络就 一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

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

圈定 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

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文,

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

最后 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

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

最为恰当。

[例四] (2013·广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 岭

师 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

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

去,便 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

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 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

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 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

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

从没有 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

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

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

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

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

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

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

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

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

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 ,要

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

然,比 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

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

师”的。不得 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

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

摇动。隐 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

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

着远处,悲抑地 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

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

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选自《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自主尝试

(二)概括主旨类

[解题方略] 概括主旨方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

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

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

求将各个 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

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主旨。这种逐层 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

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

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

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

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小注

等一些细节。

4、答题格式:

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批判了、讽刺了、谴责了)……的思想(性格、精神)

揭示了┉┉的现象

反映了┉┉的生存状态或心理状态

告诉了┉┉的道理

表达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五] (2013·浙江高考) 阅读《牛铃叮当》,回答后面的问题。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

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

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

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

到处长满 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

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

每天也只需一 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

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

田;农闲 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

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

耕田机械。没承 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

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

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

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

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

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

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

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

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

你坐好, 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

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

弓,右手 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

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

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

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

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

看到屠 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

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

我们不禁泪眼 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

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

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

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

领沿用的是乡里 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

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

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

出要用船 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

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

们茶余饭后谈 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⑾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

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

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

[自主尝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

王开岭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的信息又

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城市,我们还有使

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心灵基础吗?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

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

一石、 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魂牵梦

萦、藏有童年的地方?如果眼前的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

没有一样东西 提醒自己曾经与之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

点的意义吗?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语消费的地址而已。

地址或许和地点重合,比如“前门大街”,但它本身不等同于地点,只象征方

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则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

的信息 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的内容。比如你说什刹

海、南锣鼓巷、鲁迅故居,即活生生的地点,去了便会收获你想要的。

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地点则用来生活。

其实,故乡的全部定义,都将落实在地点和它养育的内容上。简言之,故乡

的文化任务,即演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逻辑,即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

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若抛开此任务,故乡将虚脱成

一个空间。

当一位长辈说自己是北京人时,他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

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臭豆腐等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或者说

是京城喂 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

是北京人时,他指的多半是户籍,联想到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

空间的本能是变幻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

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二者的遭遇折射在城市的变迁中,即城区以大为能,

建筑以 新为尚。而熟悉的地点和传统街区,正遭受垃圾一般的命运。其实,任

何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的事物,都是可怕的,都有失去本位的危险,都是对地点

的伤害。像今 天的北京、上海、广州,一个人再把它唤作故乡,恐怕已有启齿

之羞。

一方面,大城市的欲望无边无际,使得任何人都只能消费其极小的一部分,

没人再能从整体上把握和参与它,没人再能如数家珍地描述和盘点它,没人再能

成为其名副其实的“老人”和“地主”。

另一方面,由于它极不稳定,容颜时时被更新,结构任意被涂改,无相对牢

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是暂时、偶然的,沉淀不下故事。于是你记不

住它,产生不了信赖和深厚的感情。总之,它不再承载光阴的纪念性,不再对你

的成长记忆负责,不再有记录你身世的功能。

吹灯拔蜡式的扫荡、删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

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改弦更张。

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

不只是城市,中国的乡村也在沦陷,且以更惊人的速度,因为它更弱,更没

有重心和屏障,更缺乏自持力和防护力。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有真正的乡村和乡

村精神 吗?央视“魅力小镇”的评选,不过是一台走秀,是在给“遗墟”颁奖。那

些古村名镇只是没来得及脱下旗袍、马褂,里头早已是现代内衣或空空荡荡。在

它们那 里,我似乎没觉出小镇该有的灵魂、脚步和炊烟——那种与城市截然不

同的生活美学和心灵秩序……

天下小镇,都在演出,都在伪装。真正的乡村精神——那种骨子里的安详和

宁静,是装不出来的。

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

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再称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急行,而

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消散无踪。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1.(对应题型一) 在作者看来,“故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对应题型一) 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因整容而毁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哪些?(4分)

答:

3.(对应题型二)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

析。(8分)

答:


    相关文章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课时 第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阅读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 ...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讲解精练8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8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 (一)1. 阅读下文,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节选) 刘艺 1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 ...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一.思路结构类试题 命题类型: ⑴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如: .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 ...

    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 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一些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

    "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一. 鉴别文体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 ...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文体特征 1.散文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 ...

    高中语文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答题总体要求: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高考题型: 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