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企业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班 级:09级审计一班

学 号:2009175629

姓 名:孔亮

企业经营活动中合理避税的理论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最终目的。合理避税(税收筹划)作为纳税义务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政策,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地位的选择,在纳税约束法规和市场环境下,获取税收利益,使企业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合理避税 偷税 税收筹划 债务筹资

“合理避税”又称“税收筹划”。它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这样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合理避税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合法避税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 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的倾向性,在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及各国税收政策的差异也为合法避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而对于避税,世界各国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严格来讲,避税有正当避税与不正当避税之区别。正当避税是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它又称税收筹划。而不正当避税则是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相为违背的。如有的国家对烟酒征收较高的税收,有的人采取少喝酒少抽烟的方法,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行为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因此它是一种正当避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综合性、整体性、目的性和普遍性。可见合理避税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税收利益,而作为执法部门,纳税人的行为又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为国家所鼓励和倡导。

一、合理避税的概念以及特点

合理避税(税收筹划),是指应纳税义务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其真正的目的是在纳税约束的市场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

二、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

企业的合理避税又称合法避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

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差异、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简而言之,纳税筹划就是利用税法特例、选择性条款、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的节税法律行为。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纳税人既得利益的手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纳税筹划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合理避税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利,而不是纳税人对法定义务的抵制和对抗,也不是对税法法律的滥用,而是纳税人依据法律的“非不允许”进行选择和决策的一种行为。充分利用纳税筹划工具具有积极地社会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全社会自觉运用法律法规的意识,加快税法法制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巨额的税金成本,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纳税筹划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筹划有助于实现纳税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

纳税人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参与者,其基本目标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获得最多的经济利益。而税收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的一种强制性征收行为,是对社会生产过程中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它和纳税人要实现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是相反的,是减少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是对纳税人自身已获经济利益的一种削弱。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在熟知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利用税法法律中存在的法律漏洞、疏漏以及法律的优惠政策,有意识地进行纳税行为的筹划,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减少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和费用,防止纳税人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现金流出。

(二)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熟知税法法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纳税筹划方案,以此达到税费节约的目的。纳税筹划不仅仅是对企业有关涉税事宜的

筹划,更是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安排,是由纳税筹划方案统一体现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和运作,都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顺畅无阻的配合才能实现。财务部门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实现财务核算方法的优化;存货等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存货管理的各项要求,存货管理要符合各项法规要求等等。这些都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纳税筹划有助于推进我国税收法制化的进程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税收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纳税人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在充分研究现有法律体系的前提下,自觉运用法律工具,实现纳税成本的合理节约。在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行为与税务机关征管行为的互动博弈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增强纳税人自觉运用法律的意识,另一面也将进一步促进税收法制的完善。因此,纳税筹划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税收法制化的进程。

(四)纳税筹划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一方面是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同时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和需要,国家运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投资方向、筹资途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产品结构、投资区域等方面,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纳税人作为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理性人”,会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自觉的运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尽量避免税收负担较重的投资和经营,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投资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流向宏观调控所指向的领域。因此,纳税筹划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合理避税与节税、避税、偷税的异同

对于“偷税”,世界各国认识比较一致,而对“避税”的合法性,由于在区别上有难度,因此各国对两者在概念及法律界定上分歧较大。有的国家认为对税收不能以道德名义提出额外要求,钻税法空子也好,不钻税法空子也好,只要合法一概是允许的,所以不必划分什么是避税,什么是节税。有的则对避税比较严厉,规定的防范避税的条款较多。有的国家主张避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避税包含节税,把避税划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把属于正当的合法的避税称之为“税收筹划”或“节税”,在法律上不予反对。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这样两点含意:一是避税不同于偷税,前者手段是非违法的,后者是非法的;二是避税似乎有悖于道德上的要求,比如利用税法漏洞,钻税收空子等等。因此,把“避税”与“合理避税”相区分,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违法,但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后者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一个纳税人他并不需要清楚地辨别什么是“避税”,什么是“合理避税”,而只要关注是否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且采取的手段不违反税法就可以了,因为偷、逃税一旦败露要受法律惩罚。但是对于立法者或政府税务部门,准确地判定“避税”和“节税”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对这两种行为执法部门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防范避税关系到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以及法律漏洞的堵塞和税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利用好“节税”这个重要的利益驱动器,则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合理避税是纳税人应有的权益

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应该是在税收法律规范下的税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现实。这个阶段,税收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且税收通过税收法律规范后,明确界定了纳税人应尽的纳税义务,为合法降低税收成本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法治社会中,企业权利应是具体的设立权、发展权、人权、财权、物权、借贷权、经营决策权、产品开发权以及税务筹划权等。这些权利以及相应的利益,是企业权益的实实在在的内容,是企业权益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的质的规定性。

合法避税是企业对社会赋予其权利的具体运用,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有从事经济活动、获取收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与发展、兼并与破产的权利,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收益应属合法收益。它不该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组织形式、经营状况、贡献大小不同而不等。反对企业正当的避税活动,恰恰助长了偷税、逃税及抗税等违法行为的滋生。因此,鼓励企业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的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纳税人)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合法避税),而不是剥夺其权利,促使其走违法之道。合法避税,对完善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涉税犯罪,提高纳税人乃至全民的税收法律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合理避税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从根本上讲,避税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设计避税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避税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避税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合法避税目的实现。

可以说,任何一项避税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避税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避税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

时,该项避税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避税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避税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避税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六、企业经营活动合理避税的案例分析

(一)做足“销售结算”的文章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延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例如:某电器销售公司,当月卖掉10000台各类空调,总计收入2500万左右,按17%的销项税,要交425多万的税款,但该企业马上将下月进货税票提至本月抵扣。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的效果。

(二)定价转移

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转移定价的避税原则,一般适用于税率有差异的相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

出于不能公开的原因,对我们接触到的部分企业和公司的规避税收行为均予匿名。某公司 A将总部设在了沿海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率优惠。他们的产品生产是由A公司设在中国地区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适用33%的比例税率。 A公司每年从 B公司购

进产品100万件对国外销售,进价每件6.8元,售价每件8.3元。显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5.2元/件,那么这两家公司的利润与应缴税款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A公司年利润额=(8.3—6.8)×100=15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150×15%=22.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8—5.2)×100=16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160×33%=52.8(万元)

A、 B两公司总共缴纳所得税=22.5+52.8=75.3(万元)

出于避税的目的,可以将税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润转移到 A公司。我们已经知道,A公司从B公司购进产品单价为6元,仍以8.3元售出,则: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80×33%=26.4(万元)

A、B两公司共纳所得税=34.5+26.4=60.9(万元)

这两家公司A、B利润转移前后,两公司年利润总和为:150+160=310万元;而利润转移后的总利润为:230+80=310(万元)。在利润转移前后,两家公司的总利润还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转移定价后,两家公司他们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75.3—60.9=14.4万元。只要企业能寻找到两个税率相差更大的地区,在这两家企业间进行贸易和合作,贸易的额度越大,所能节省的税收就会越多。

(三)经营活动中的直接性投资

1.利用企业公司独立纳税的优势

河南伟达水泵制造有限公司的集体企业,近几年效益一直很稳定,

其适用所得税率为33%。2000年末,随着其产品在东北市场上逐渐打开市场,该厂决定在大连设立销售公司,独立核算盈亏,独立纳税。2001年末,厂核算结果表明大连的这家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为9万元,适用27%的优惠税率,应缴所得税为2.43万元,而若是汇总到总公司就这部分所得则需多缴纳0.54万元。在这个实例中,如果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适用优惠税率的话,独立纳税所带来的税负减轻就会更有效果了。 在现实中,情况会较复杂,但只要在企业规模扩张时,正确运用现行税收法规政

策给予的所得税纳税方式,通过税收筹划,科学预测,理性决策,就可以合理合法降 低税收成本,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所需资金,更快更好地走良性发展道路,这也符合国 家政策导向。

2.利用汇总纳税的好处

江苏省一家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一销售代表处,这两个代表处

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所得额汇总到公司集中纳税。

2001年末,内部核算表明,上海代表处盈利100万元,而北京代表处亏损50万元, 公司总部盈利150万元,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1999年应缴所得税为66万元[(100-50+150)×33%]。

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若两分支机构为独立纳税义务人,实行单独纳税的话,那么,2001年该公司当期应缴所得税共82.5万元(150+100)×33%,北京分公司的亏损只能留至下一年度弥补。在这种情况下,汇总纳税方式降低了公司当期税负。另外,若总公司适用较低所得税税率,而其分支机构计划设立在较高税率地区,汇总纳税会绝对减少公司所得税税负。在税收筹划中,为降低分文机构的独立性,汇总纳税由于往往会统一使用总部的银行账户进行结算,这样非常有利于总公司调度和控制各类资金,保持财务制度的统一性。

(四) 经营活动中的间接性投资

企业的间接投资相对说来要简单一些。由于我国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故企业在间接投资时要充分考虑税后收益。

例如:有两种长期债券,其一是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其利率为4.2%;另一种为国债,利率为3%。企业应该投资于哪一种债券呢?表面看起来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国债利率,但是由于前者要被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而后者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的税后收益应该通过计算来评价和比较:

4.2%×(1-33%)=2.814%<3%。

也就是说,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要低于国债的税后利率,所以购买国债要更合算些。 事实上,只有当其他债券利率大于4.4776%(即3%/67%)时,其税后收益才大于利率为3%的国债。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旭东.论企业的合理避税[J].《商场现代化》,2008,(03).

[2]王春桥. 关于企业合理避税的思考[J]. 《企业活力与管理实务》, 2005,(11) .

[3]肖成义. 论我国企业的合理避税[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5).

[4]王兵. 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合理避税[J].《财税之窗》, 2009, (06).

, 2009,(08). [5]谢延伟. 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J]. 《法制与经济》

企业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班 级:09级审计一班

学 号:2009175629

姓 名:孔亮

企业经营活动中合理避税的理论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最终目的。合理避税(税收筹划)作为纳税义务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政策,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地位的选择,在纳税约束法规和市场环境下,获取税收利益,使企业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合理避税 偷税 税收筹划 债务筹资

“合理避税”又称“税收筹划”。它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这样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合理避税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合法避税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 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的倾向性,在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及各国税收政策的差异也为合法避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而对于避税,世界各国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严格来讲,避税有正当避税与不正当避税之区别。正当避税是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它又称税收筹划。而不正当避税则是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相为违背的。如有的国家对烟酒征收较高的税收,有的人采取少喝酒少抽烟的方法,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行为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因此它是一种正当避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综合性、整体性、目的性和普遍性。可见合理避税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税收利益,而作为执法部门,纳税人的行为又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为国家所鼓励和倡导。

一、合理避税的概念以及特点

合理避税(税收筹划),是指应纳税义务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其真正的目的是在纳税约束的市场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

二、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

企业的合理避税又称合法避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

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差异、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简而言之,纳税筹划就是利用税法特例、选择性条款、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的节税法律行为。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纳税人既得利益的手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纳税筹划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合理避税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利,而不是纳税人对法定义务的抵制和对抗,也不是对税法法律的滥用,而是纳税人依据法律的“非不允许”进行选择和决策的一种行为。充分利用纳税筹划工具具有积极地社会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全社会自觉运用法律法规的意识,加快税法法制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巨额的税金成本,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纳税筹划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筹划有助于实现纳税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

纳税人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参与者,其基本目标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获得最多的经济利益。而税收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的一种强制性征收行为,是对社会生产过程中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它和纳税人要实现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是相反的,是减少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是对纳税人自身已获经济利益的一种削弱。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在熟知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利用税法法律中存在的法律漏洞、疏漏以及法律的优惠政策,有意识地进行纳税行为的筹划,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减少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和费用,防止纳税人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现金流出。

(二)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熟知税法法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纳税筹划方案,以此达到税费节约的目的。纳税筹划不仅仅是对企业有关涉税事宜的

筹划,更是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安排,是由纳税筹划方案统一体现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和运作,都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顺畅无阻的配合才能实现。财务部门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实现财务核算方法的优化;存货等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存货管理的各项要求,存货管理要符合各项法规要求等等。这些都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纳税筹划有助于推进我国税收法制化的进程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税收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纳税人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在充分研究现有法律体系的前提下,自觉运用法律工具,实现纳税成本的合理节约。在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行为与税务机关征管行为的互动博弈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增强纳税人自觉运用法律的意识,另一面也将进一步促进税收法制的完善。因此,纳税筹划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税收法制化的进程。

(四)纳税筹划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一方面是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同时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和需要,国家运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投资方向、筹资途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产品结构、投资区域等方面,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纳税人作为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理性人”,会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自觉的运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尽量避免税收负担较重的投资和经营,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投资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流向宏观调控所指向的领域。因此,纳税筹划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合理避税与节税、避税、偷税的异同

对于“偷税”,世界各国认识比较一致,而对“避税”的合法性,由于在区别上有难度,因此各国对两者在概念及法律界定上分歧较大。有的国家认为对税收不能以道德名义提出额外要求,钻税法空子也好,不钻税法空子也好,只要合法一概是允许的,所以不必划分什么是避税,什么是节税。有的则对避税比较严厉,规定的防范避税的条款较多。有的国家主张避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避税包含节税,把避税划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把属于正当的合法的避税称之为“税收筹划”或“节税”,在法律上不予反对。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这样两点含意:一是避税不同于偷税,前者手段是非违法的,后者是非法的;二是避税似乎有悖于道德上的要求,比如利用税法漏洞,钻税收空子等等。因此,把“避税”与“合理避税”相区分,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违法,但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后者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一个纳税人他并不需要清楚地辨别什么是“避税”,什么是“合理避税”,而只要关注是否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且采取的手段不违反税法就可以了,因为偷、逃税一旦败露要受法律惩罚。但是对于立法者或政府税务部门,准确地判定“避税”和“节税”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对这两种行为执法部门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防范避税关系到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以及法律漏洞的堵塞和税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利用好“节税”这个重要的利益驱动器,则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合理避税是纳税人应有的权益

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应该是在税收法律规范下的税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现实。这个阶段,税收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且税收通过税收法律规范后,明确界定了纳税人应尽的纳税义务,为合法降低税收成本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法治社会中,企业权利应是具体的设立权、发展权、人权、财权、物权、借贷权、经营决策权、产品开发权以及税务筹划权等。这些权利以及相应的利益,是企业权益的实实在在的内容,是企业权益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的质的规定性。

合法避税是企业对社会赋予其权利的具体运用,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有从事经济活动、获取收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与发展、兼并与破产的权利,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收益应属合法收益。它不该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组织形式、经营状况、贡献大小不同而不等。反对企业正当的避税活动,恰恰助长了偷税、逃税及抗税等违法行为的滋生。因此,鼓励企业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的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纳税人)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合法避税),而不是剥夺其权利,促使其走违法之道。合法避税,对完善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涉税犯罪,提高纳税人乃至全民的税收法律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合理避税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从根本上讲,避税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设计避税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避税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避税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合法避税目的实现。

可以说,任何一项避税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避税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避税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

时,该项避税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避税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避税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避税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六、企业经营活动合理避税的案例分析

(一)做足“销售结算”的文章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延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例如:某电器销售公司,当月卖掉10000台各类空调,总计收入2500万左右,按17%的销项税,要交425多万的税款,但该企业马上将下月进货税票提至本月抵扣。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的效果。

(二)定价转移

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转移定价的避税原则,一般适用于税率有差异的相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

出于不能公开的原因,对我们接触到的部分企业和公司的规避税收行为均予匿名。某公司 A将总部设在了沿海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率优惠。他们的产品生产是由A公司设在中国地区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适用33%的比例税率。 A公司每年从 B公司购

进产品100万件对国外销售,进价每件6.8元,售价每件8.3元。显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5.2元/件,那么这两家公司的利润与应缴税款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A公司年利润额=(8.3—6.8)×100=15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150×15%=22.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8—5.2)×100=16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160×33%=52.8(万元)

A、 B两公司总共缴纳所得税=22.5+52.8=75.3(万元)

出于避税的目的,可以将税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润转移到 A公司。我们已经知道,A公司从B公司购进产品单价为6元,仍以8.3元售出,则: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80×33%=26.4(万元)

A、B两公司共纳所得税=34.5+26.4=60.9(万元)

这两家公司A、B利润转移前后,两公司年利润总和为:150+160=310万元;而利润转移后的总利润为:230+80=310(万元)。在利润转移前后,两家公司的总利润还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转移定价后,两家公司他们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75.3—60.9=14.4万元。只要企业能寻找到两个税率相差更大的地区,在这两家企业间进行贸易和合作,贸易的额度越大,所能节省的税收就会越多。

(三)经营活动中的直接性投资

1.利用企业公司独立纳税的优势

河南伟达水泵制造有限公司的集体企业,近几年效益一直很稳定,

其适用所得税率为33%。2000年末,随着其产品在东北市场上逐渐打开市场,该厂决定在大连设立销售公司,独立核算盈亏,独立纳税。2001年末,厂核算结果表明大连的这家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为9万元,适用27%的优惠税率,应缴所得税为2.43万元,而若是汇总到总公司就这部分所得则需多缴纳0.54万元。在这个实例中,如果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适用优惠税率的话,独立纳税所带来的税负减轻就会更有效果了。 在现实中,情况会较复杂,但只要在企业规模扩张时,正确运用现行税收法规政

策给予的所得税纳税方式,通过税收筹划,科学预测,理性决策,就可以合理合法降 低税收成本,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所需资金,更快更好地走良性发展道路,这也符合国 家政策导向。

2.利用汇总纳税的好处

江苏省一家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一销售代表处,这两个代表处

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所得额汇总到公司集中纳税。

2001年末,内部核算表明,上海代表处盈利100万元,而北京代表处亏损50万元, 公司总部盈利150万元,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1999年应缴所得税为66万元[(100-50+150)×33%]。

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若两分支机构为独立纳税义务人,实行单独纳税的话,那么,2001年该公司当期应缴所得税共82.5万元(150+100)×33%,北京分公司的亏损只能留至下一年度弥补。在这种情况下,汇总纳税方式降低了公司当期税负。另外,若总公司适用较低所得税税率,而其分支机构计划设立在较高税率地区,汇总纳税会绝对减少公司所得税税负。在税收筹划中,为降低分文机构的独立性,汇总纳税由于往往会统一使用总部的银行账户进行结算,这样非常有利于总公司调度和控制各类资金,保持财务制度的统一性。

(四) 经营活动中的间接性投资

企业的间接投资相对说来要简单一些。由于我国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故企业在间接投资时要充分考虑税后收益。

例如:有两种长期债券,其一是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其利率为4.2%;另一种为国债,利率为3%。企业应该投资于哪一种债券呢?表面看起来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国债利率,但是由于前者要被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而后者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的税后收益应该通过计算来评价和比较:

4.2%×(1-33%)=2.814%<3%。

也就是说,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要低于国债的税后利率,所以购买国债要更合算些。 事实上,只有当其他债券利率大于4.4776%(即3%/67%)时,其税后收益才大于利率为3%的国债。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旭东.论企业的合理避税[J].《商场现代化》,2008,(03).

[2]王春桥. 关于企业合理避税的思考[J]. 《企业活力与管理实务》, 2005,(11) .

[3]肖成义. 论我国企业的合理避税[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5).

[4]王兵. 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合理避税[J].《财税之窗》, 2009, (06).

, 2009,(08). [5]谢延伟. 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J]. 《法制与经济》


    相关文章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税务登记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知识点:税务登记 ● 详细描述: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对日常税收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活动,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采用 ...

    关于税务筹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期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73 文章编号:1009-4881(2002)02-0073-04 关于税务筹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周 云1 徐丽娟2 ① (1.华中科技大 ...

    税收筹划概念综述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 荷兰国际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中是这样定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 ...

    税收筹划:纳税人的理财行为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以税收政策为导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期获得税收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理财行为,是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活动.对每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是创建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开展税收筹划活动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 ...

    外出经营活动证明

    外出经营活动管理证明,是指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之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 ...

    税务筹划有关的概念

    避税(Tax Avoidance)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避税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 ...

    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

    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习俗,同时纳税人也是为了联系业务或促销.处理社会关系等目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招待费用在所难免.而企业所得税(包括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 ...

    企业经营中税收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的税收筹划所出现的风险,以及对于企业的防范措施的思考.本文先从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然后对税收筹划方面的风险从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对企业经营的税收筹划风险的进行 ...

    浅谈建筑安装企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税务筹划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增值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一次都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税务筹划和税务筹划的理论,其次说明了建筑安装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具体意义,最后则是在增值税转型这一背景下,探讨了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