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讲义

前言: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水稻为主食,它是人类营养和能量摄入最重要的谷物,提供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热量消耗。

概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国际水稻生物技术的研发就在洛克斐勒基金的资助下开展。至今在水稻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超过三百项,涉及四百多个组织和机构。从1993年起,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始了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目前,已有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了不同的批准认可,涉及种植、食用、饲用、进口和加工等方面。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除了2004年伊朗批准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国内转基因水稻主要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在研究,其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于2009年8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目前并没有获批进行商业化种植。除抗虫水稻外,一些药用或耐除草剂水稻陆续被批准进口或商业化应用。1998年起,美国批准Ventra Bioscience公司研发的转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3个药用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美国批准安万特公司的转bar基因耐除草剂水稻及先正达公司的黄金大米等。

我们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阅图书馆书籍以及询问老师的方式对转基因水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转基因水稻的神秘面纱。

首先要介绍的是目前人类对转基因水稻研发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四种水稻:

1、抗虫转基因水稻

2、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3、抗花粉过敏转基因水稻

4、金稻

技术还在研发中的水稻主要有抗逆性转基因水稻、高产和优质性状转基因水稻这两种。

表格

接下来介绍转基因水稻的工艺流程。

我们知道,基因工程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主要是对外源基因的重组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切(获取目的基因)

2、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转(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增(扩增DNA重组分子)

5、检(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产物的测定)

每一步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根据供体、受体细胞的不同而改变,越具体到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实际操作的资料信息就越高精尖,目前我们的能力无法理清这些,所以只总结了一般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法。

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鸟枪法(即直接分离目的基因)、人工合成法和从文库中获取。

鸟枪法:

cDNA法:将供体生物细胞的mRNA分离出来,利用反转录酶在体外合成cDNA,并将之克隆在受体细胞内,通过筛选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编码序列的重组克隆,这就是cDNA法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基本原理。

化学合成

人工合成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化学合成:如果目的基因的全序列是已知的,则可以利用化学合成法直接合成。目前已能利用DNA合成仪自动合成不超过50bp任何特定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单链。目的基因的化学合成实质上是双链DNA的合成,可以分别直接合成其两条互补链,然后退火即可。对于大片段目的基因的合成,一次合成收率很低,故通常采用单链小片段DNA模板拼接的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扩增技术的本质是根据生物体DNA的复制原理在体外合成DNA。包括三步程序:

1、将待扩增双链DNA加热变性,形成单链模板;(94℃)

2、加入两种不同的单链DNA引物,并分别与两条单链DNA模板退火;(50℃)

3、DNA聚合酶从两个引物的3’羟基端按照模板要求合成新生DNA链,构成一轮复制反应。(72℃)

重复上次操作n次,理论上即可从1分子的双链DNA扩增到2的n次方个分子。(实际操作中不止一分子)

从文库中获取:

基因文库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全基因组的克隆集合。基因文库的构建就是将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分成若干DNA片段,分别与载体DNA在体外拼接成重组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中,形成一整套含有该生物体全基因组DNA片段的克隆,并将各克隆中的DNA片段按照其在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天然序列进行排序和整理,因此某一生物体的基因文库实质上就是一个基因银行。人们既可以通过基因文库的构建储存和扩增特定生物基因组的全部或部分片段,同时又能够在必须时从基因文库中调出其中的任何DNA片段或目的基因。

第二步中,在转基因水稻工艺流程中主要选用农杆菌Ti质粒作为载体。选定载体后要对其进行改造和构建,一般都要删除不必要区域,缩小它的相对分子量,同时采取措施避免它的扩散(对载体进行修饰),并且还要删除重复的酶切位点,加入标记基因等。在外源DNA片段与载体分子剪接前,还需要对连接位点做特殊的技术处理,以提高连接效率,所有这些操作均由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工具酶来完成,其中一些常用的工具酶本身也已使用基因工程方法产生,如部分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4-DNA连接酶以及Klewnow DNA

聚合酶等。最终的重组质粒的T-DNA区(即目的片段)包括T-DNA边界序列、复制原点、突变启动子片段、GUS报告基因、抗性基因。

第三步中,以经过改造的农杆菌Ti质粒为载体,通过寄主感染受体植物的途径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Ps:利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主要是依据它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的性质(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然而起初这种方法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这是因为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对农杆菌并不敏感,因此,利用它感染水稻时,我们要人为添加乙酰丁香酮,驱使农杆菌移向受伤细胞。通常选用叶盘法进行转化。

第四步就是短时间培养转化细胞,以扩增DNA重组分子使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

第五步,是筛选和鉴定经转化处理的细胞,跟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行为。主要是对报告基因、外源DNA及其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外源表达蛋白的检测。报告基因由于其表达产物易于检测,在这里不赘述。

对外源DNA的检测:

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鉴定法

点杂交是将提取DNA或RNA不经酶切,直接点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与探针进行杂交的技术。利用点杂交,可以初步鉴定转化体中是否有整和的外源基因。罗云波用DNA、RNA的点

杂交技术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取得与田间表现一致的结果。但点杂交的特异性差,阳性植株还需进一步作Southern杂交验证。

Southern杂交是将经酶切DNA转移到杂交膜上与探针杂交的技术。利用Southern杂交,可以确定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组织结构、外源DNA整和的位置及拷贝数、转基因植株F1世代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多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也有的是多拷贝的。Kitisvi的研究表明,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以1~4个拷贝出现,且整合到单一位点上,未发现转基因番茄表型的显著差异。在其它的研究中也发现外源基因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一般在1~5拷贝之间变动,偶尔也有20~50拷贝。然而,多拷贝的转基因对植物来讲是不利的,它们可能通过异源配对,引起染色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转基因的失活,也可能通过转录调控而引起转基因的失活。一般来讲,直接转基因法往往采用大量的DNA拷贝,容易获得较高比例的多拷贝转基因植株,而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移出现多拷贝转基因植株的比例相对较低。

Southern杂交可清除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如DNA分离及植物DNA分离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以及转化愈伤胞间质粒残留所引起的假阳性信号,准确度高。但Southern杂交程序复杂,成本高,且对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PCR是在体外快速特异地扩增目的基因DNA片段的有效方法。能在几小时内使pg(皮克)水平的起始物达到ng(纳克)乃至μg(微克)水平,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后很容易观察,不通过杂交分析就可以鉴定出基因组中的一些顺序。这项技术可用于转化后外源基因的鉴定和植物基因组的分析。武长剑等用PCR技术检测出转基因水稻中B.T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存在。应用PCR法检测易出现假阳性,可用PCR-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有时Northern杂交的信号弱,可用RT-PCR,将RNA反转录成cDNA,再与探针杂交,从而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7]。利用RAPD-PCR技术,可以检测出对照植株与转化植株带型差异,还可用该技术检测不同代植株间基因组的稳定性及后代的分离。

与Southern分析相比,PCR检测DNA用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同位素即可完成。另外,PCR还能检测目的基因的完整性。但PCR检测也存在缺点,DNA插入植物基因组后易发生重排,即使载体上的抗性基因能表达,目的基因也未必完整地存在于转化体中,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

检测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

Northern杂交:是将试材RNA与探针杂交的技术,用于检测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Northern杂交的主要原理是把变性RNA转移和固定在特定的薄膜上,用特定的DNA探针来检测RNA。

Northern杂交与Southern杂交相比,更接近于性状表现,更有现实意义,被广泛用于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但RNA提取条件严格,在材料内含量不如DNA高,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对外源表达蛋白的检测:

Western杂交技术:是将蛋白质从SDS—PAGE胶中电转移至固相支持体上,然后对固定化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测定的方法。Western杂交灵敏度极高,能达到标准的固定相放射免疫水平。可以测出粗蛋白提取物中小于50ng抗原,在较纯的制剂中,可测出1~5ng抗原。

Western杂交检测目的基因在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能直接显示目的基因在转化体中是否经过转录、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而影响植株的性状表现。一般来讲,Western杂交的结果与性状表现有直接关系。

Southern、Northern、Western杂交分别从整合、转录、翻译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行为,说服

力强。这些技术需要转膜、杂交,操作繁琐,费用高,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可对转基因植株随机取样检测。Southern杂交特异性强,目前,对转基因植株中基因的存在、整合及稳定性一般都要通过Southern杂交来确定,是检测外源基因的最可靠的方法。Westhern杂交灵敏度高,能检测出蛋白质表达量,最具有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多把几种方法结合运用,以获得外源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信息。

下游技术中,首先要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方法如下:

(一) 以水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未成熟种子(灌浆期),按以下步骤消毒:

1)用自来水冲洗种子,去掉浮起的瘪谷;

2)将种子放入250ml无菌烧杯中(种子数量约占1/3体积),用200ml 70%酒精消毒2分钟;(在操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

3)加入250ml 25%次氯酸钠(NaClO)溶液,同时加数滴吐温-20,浸泡90分钟; 4)倒去NaClO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用镊子夹住种子,在无菌滤纸上用钢钩挤出幼胚,置入诱导培养基中;

2)操作完毕后封好培养皿(一般保鲜膜),在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5天;

3)继代培养。用镊子剥下胚性愈伤组织(去掉芽及膜状物),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凸起面向上),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3天。

(二) 以水稻成熟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成熟种子,人工或者机械脱壳,挑选饱满光洁无菌斑的种子,按以下步骤消毒:

1)将种子放入100ml无菌烧杯中,倒入70%酒精消毒2分钟;

2)倒去酒精,加入100ml 20%次氯酸钠(NaClO)溶液,浸泡30分钟; 3) 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最后一遍浸泡30分钟。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种子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置入成就胚诱导培养基中,每皿12-14颗;

2)操作完毕用封口膜(Micropore TM Surgical Tape)封好培养皿,在28℃光照培养箱,培养3周;

3)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镊子挑取自然分裂的胚性愈伤组织(淡黄色,致密呈球状),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在28℃光照培养箱,继代培养1周。(如不马上用,需转移至暗处,于22℃继续培养1周

然后培养农杆菌,使其感染愈伤组织。(以上步骤即是上述上游技术中的第三、四步具体操作)

1、 挑取农杆菌单克隆或吸取所保藏的农杆菌菌液100µl于4ml YEP(含50mg/lKan和 50mg/l Str)培养液中,28℃,250rpm振荡培养20-36h至菌液OD600为0.8-1.0。

2、感菌与共培养:

1)取培养好的菌液500µl于1.5ml离心管中,4℃,4000rmp,离心2min,去上清。用含

200umol/l As的30ml AAM感菌液制成悬浮液,使菌液OD600的终浓度为0.01;

2)将长到一定大小的水稻愈伤组织挑出,放入农杆菌悬浮液侵染5分钟;

3)将愈伤组织取出,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沥干30-40分钟;

4)将愈伤组织置于共培养基上。25℃暗培养2.5天;

5) 将愈伤组织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6次,其间需不停的振荡。再用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的无菌水清洗1~2遍。最后置于无菌滤纸上沥干2小时;

6)将晾干的愈伤转入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第一轮选择,28℃,光照培养14天;

7)将长有抗性愈伤的初始愈伤转到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二轮选择,28℃,光照培养,直到颗粒性的抗性愈伤组织长出。

3、抗性愈伤组织的预分化

将新长出的抗性愈伤组织转入预分化培养基中,25℃,光照培养7天。

4、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生根

挑取从同一愈伤来的颜色鲜黄的抗性愈伤3-4颗,移入装有分化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塑料广口瓶中(每皿或每瓶放置5-7颗),用封口膜封好,放入恒温培养室中,等待分化成苗(15-30天)。待苗长至1cm左右,放入生根培养基中壮苗。

5、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

转基因苗从分化到移栽最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将苗根部和茎叶分化得较完好的试管挑出(苗长至试管顶部,就要及时开盖),打开封口膜,加入适量蒸馏水或无菌水(防止培养基长菌),炼苗3天至一周左右,然后洗去琼脂,移栽到温室的土钵中生长,检测。

转基因水稻的利与弊

因为利都是现象级的,不论我们对转基因技术是否了解,也都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几个大致优势。

利:

1、对健康有保障。将抗虫基因转入到植物体内表达,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农药残留对人体有绝对的伤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转基因解决了这一问题。再比如,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就会减少玉米身上的伤口,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就不能去侵犯它,这就减少了微生物侵害的几率,对我们的健康是一个保障。虽然转基因有潜在的未知的危害,但他确实解决了已然存在危害因素。

2、合成人体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这就相当于是营养品了。和非转基因相比,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尤其是未来一些转基因食品,增加了一些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很多是我们身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对我们大有好处。

3、减少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转基因对土壤肥料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从而也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这既保护了土壤环境,维持了土壤微生物生存的合理环境,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栽种谷物,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

弊:

由于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关于转基因的负面猜测则明显多于其带来的好处。

1、由于抗虫植物是对付虫子的,那么虫子吃了都会死,那人还能吃吗?

对于入口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慎之又慎,转基因食品,普通人对它了解还极为有限,它有毒吗?其实,要导致人体中毒,首先人要有毒蛋白的受体。举个简单的例子,毒蛇咬了我们一

口,我们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毒蛋白的受体。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蛇咬了不死,和蛇能和平共处,因为它们没有蛇毒蛋白受体。而现在转基因食品中转的比较多的是一种抗虫蛋白的基因,这种基因翻译出来的蛋白在昆虫内有受体,所以会导致昆虫死亡,但其在人体没有受体,对人体没有作用。另外,致毒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致毒量对人体也是安全的。但是,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毒理学实验,就是说他只是说将这种蛋白,如Bt蛋白,注射到体内看机体会发生什么反应。由于我们吃东西是经过消化道的,而不是靠注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这是一个无聊的实验,不具有任何说服力。而毒蛋白,如Bt蛋白,经过消化道的消化成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而小分子氨基酸则是生物界共有的物质,无任何异同。就算Bt蛋白不被吸收那么它在胃液的极酸条件下也会失活的,而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危害。

可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以下观点说的太赞了,表达一下钦佩之情)。以为你是将一段本不属于自己的基因转移到了自己的基因组中去了,那就改变了基因的环境,就是说会对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会产生未知的影响,可能会激活某些本不该在某阶段表达的基因,或者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这样,虽然细胞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有基因合成蛋白质开始的,但是在随后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中,某个被影响的基因会对氨基酸的转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产生某种糖类物质或者脂类物质,或者某种物质过量合成或者合成不足。我们知道细胞癌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的理化因素或者生理病理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同理,蛋白质会被消化,那糖类呢,有时候糖类不会被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还有物质过量表达会对细胞的正常生长产生错误的调控。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可提示人们转基因食品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这个问题估计各类专家应该也想到了,但是,这个问题何其复杂,目前的科技手段还无法完成相关测定。

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上面说到了,基因组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如果是在某个时期不该表达某种基因而那种基因却表达了,或者反过来说。比如,抑制了控制生长的基因的表达,那么机体的生长就受到极大的干扰,早熟、衰老等等。

3、基因转移对植物机体及生态影响的实验。

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用抗虫转基因的玉米分别饲喂玉米钻心虫和草蛉,实验结果表明,在钻心虫的死亡率高达60%的同时,草蛉的成熟期也比正常时间晚了3天。草蛉是一种益虫,被农民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和蚜虫等农业虫害。这个实验证明,抗虫转基因玉米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损害了益虫。若大规模地种植抗虫作物可能意味着减少有益昆虫的种群。英国的《自然》杂志1999年5月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关注。该文说,抗虫害转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虫啃食撒有这种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有了毒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大量的转

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中科院海洋所硕士生的一篇论文关于转基因,提到可引起水产动物肌体炎症。检测则发现已经侵入到了罗非鱼肌体内部,7周后则导致罗非鱼肌体内部产生炎症!研究显示,在罗非鱼心脏、肝脏、肠、胃、卵巢、精巢、脑、鳃丝、脾脏、胆囊、肌肉等不同部位的DNA中都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该研究还指出,采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市场上的豆制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市场上有46.5%的豆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另外,根据中科院网站的报道称,由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刘梅、王雷等承担的青岛市科技发展项目“转基因作物检测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验收和成果鉴定。从成果的内容判断,该成果的核心内容与这篇硕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非常一致。报道指出,该项目首次研究了转基因大豆对罗非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在罗非鱼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外源基因在养殖水体微生物间的漂流。鉴定委员一致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上有46.5%的豆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我们一直想搞清楚,市场上的大豆有多少是转基因的,也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购买了大豆样品,但因检验费用问题,至今中国实验没有做。有人曾问过中粮集团的领导,他们说市场上的大豆没有转基因的,转基因大豆都用了榨油了。那么,市场上豆制品转基因成分哪里来呢?

湖南师大的一篇硕士研究论文披露:用张启发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进行小鼠喂养试验,仅仅进行了90天的实验,小鼠的肠腺细胞就出现了病变增生。其研究与英国普兹泰教授的研究结果一致,都证明转基因食物有害健康。英国普兹泰教授在电视上公开希望大家不要当小白鼠后饭碗被砸了;而湖南师大硕士把实验结论定性为“基本上是安全的”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目前大力推行转基因主粮这样一种大的氛围下,如把结论定性为不安全的话怕是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否则按照实验的真实情况,既然出现了小鼠病变,本应该定性为“不安全”才对。 另外,这篇论文还指出了Bt63转基因水稻还具有潜在的过敏源。

我们对转基因水稻只是略知皮毛,甚至可以说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和实验,对其的理解更加偏于字面意思,所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加不能不负责任地、轻易地、想当然地对其进行评价。我们小组在网上摘取了一些来源于专业人士并且令我们觉得较有道理的想法:

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将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禁止外国公司随便在中国境内进行危险的实验,销售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品。否则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得不偿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应该对商品有知情权。目前,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打标识的规定,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以上弊处也正是我们必须对转基因水稻进行检测盒安全性评价的原因。

下面来谈一下转基因水稻的检测。笔者认为这一步与前面基因工程技术中的第三步(也是鉴定与检测)不同,难度更大,我们可以试想,给我们一袋大米,让我们去鉴定它有无转基因,那么我们首先要提取DNA,一般提取水稻DNA都是用水稻叶片,而检测商品大米时,大米所对应的水稻叶片早已“尘归大地”,根本就拿不到水稻DNA,那该怎么办呢?

根据2014年5月9日晚,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来华中农大作出的关于“转基因水稻鉴定与检测方法探索”的学术报告,我们知道了从欧盟要求中国提供出口作物的转基因检测到国内转基因水稻TT51-1热门事件,都要求国家建立相关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和标准,但一开始提取大米DNA时就遇到很大麻烦,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查询各种文献,在实验中探索,终于拿到水稻DNA。当然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然而他们不畏坎坷,最终建立起一套定性和定量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及标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建立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没有查到,然而这激发了我们很大的兴趣,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了解到。

任何的工艺都离不开设备,我们在中国采招网上看到了一份2010年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的公开招标公告。釆招仪器如下:

(简单介绍仪器作用与附图)

最后,总结一下做本次课题的心得体会。

前言: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水稻为主食,它是人类营养和能量摄入最重要的谷物,提供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热量消耗。

概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国际水稻生物技术的研发就在洛克斐勒基金的资助下开展。至今在水稻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超过三百项,涉及四百多个组织和机构。从1993年起,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始了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目前,已有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了不同的批准认可,涉及种植、食用、饲用、进口和加工等方面。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除了2004年伊朗批准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国内转基因水稻主要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在研究,其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于2009年8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目前并没有获批进行商业化种植。除抗虫水稻外,一些药用或耐除草剂水稻陆续被批准进口或商业化应用。1998年起,美国批准Ventra Bioscience公司研发的转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3个药用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美国批准安万特公司的转bar基因耐除草剂水稻及先正达公司的黄金大米等。

我们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阅图书馆书籍以及询问老师的方式对转基因水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转基因水稻的神秘面纱。

首先要介绍的是目前人类对转基因水稻研发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四种水稻:

1、抗虫转基因水稻

2、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3、抗花粉过敏转基因水稻

4、金稻

技术还在研发中的水稻主要有抗逆性转基因水稻、高产和优质性状转基因水稻这两种。

表格

接下来介绍转基因水稻的工艺流程。

我们知道,基因工程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主要是对外源基因的重组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切(获取目的基因)

2、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转(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增(扩增DNA重组分子)

5、检(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产物的测定)

每一步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根据供体、受体细胞的不同而改变,越具体到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实际操作的资料信息就越高精尖,目前我们的能力无法理清这些,所以只总结了一般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法。

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鸟枪法(即直接分离目的基因)、人工合成法和从文库中获取。

鸟枪法:

cDNA法:将供体生物细胞的mRNA分离出来,利用反转录酶在体外合成cDNA,并将之克隆在受体细胞内,通过筛选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编码序列的重组克隆,这就是cDNA法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基本原理。

化学合成

人工合成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化学合成:如果目的基因的全序列是已知的,则可以利用化学合成法直接合成。目前已能利用DNA合成仪自动合成不超过50bp任何特定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单链。目的基因的化学合成实质上是双链DNA的合成,可以分别直接合成其两条互补链,然后退火即可。对于大片段目的基因的合成,一次合成收率很低,故通常采用单链小片段DNA模板拼接的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扩增技术的本质是根据生物体DNA的复制原理在体外合成DNA。包括三步程序:

1、将待扩增双链DNA加热变性,形成单链模板;(94℃)

2、加入两种不同的单链DNA引物,并分别与两条单链DNA模板退火;(50℃)

3、DNA聚合酶从两个引物的3’羟基端按照模板要求合成新生DNA链,构成一轮复制反应。(72℃)

重复上次操作n次,理论上即可从1分子的双链DNA扩增到2的n次方个分子。(实际操作中不止一分子)

从文库中获取:

基因文库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全基因组的克隆集合。基因文库的构建就是将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分成若干DNA片段,分别与载体DNA在体外拼接成重组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中,形成一整套含有该生物体全基因组DNA片段的克隆,并将各克隆中的DNA片段按照其在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天然序列进行排序和整理,因此某一生物体的基因文库实质上就是一个基因银行。人们既可以通过基因文库的构建储存和扩增特定生物基因组的全部或部分片段,同时又能够在必须时从基因文库中调出其中的任何DNA片段或目的基因。

第二步中,在转基因水稻工艺流程中主要选用农杆菌Ti质粒作为载体。选定载体后要对其进行改造和构建,一般都要删除不必要区域,缩小它的相对分子量,同时采取措施避免它的扩散(对载体进行修饰),并且还要删除重复的酶切位点,加入标记基因等。在外源DNA片段与载体分子剪接前,还需要对连接位点做特殊的技术处理,以提高连接效率,所有这些操作均由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工具酶来完成,其中一些常用的工具酶本身也已使用基因工程方法产生,如部分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4-DNA连接酶以及Klewnow DNA

聚合酶等。最终的重组质粒的T-DNA区(即目的片段)包括T-DNA边界序列、复制原点、突变启动子片段、GUS报告基因、抗性基因。

第三步中,以经过改造的农杆菌Ti质粒为载体,通过寄主感染受体植物的途径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Ps:利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主要是依据它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的性质(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然而起初这种方法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这是因为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对农杆菌并不敏感,因此,利用它感染水稻时,我们要人为添加乙酰丁香酮,驱使农杆菌移向受伤细胞。通常选用叶盘法进行转化。

第四步就是短时间培养转化细胞,以扩增DNA重组分子使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

第五步,是筛选和鉴定经转化处理的细胞,跟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行为。主要是对报告基因、外源DNA及其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外源表达蛋白的检测。报告基因由于其表达产物易于检测,在这里不赘述。

对外源DNA的检测:

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鉴定法

点杂交是将提取DNA或RNA不经酶切,直接点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与探针进行杂交的技术。利用点杂交,可以初步鉴定转化体中是否有整和的外源基因。罗云波用DNA、RNA的点

杂交技术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取得与田间表现一致的结果。但点杂交的特异性差,阳性植株还需进一步作Southern杂交验证。

Southern杂交是将经酶切DNA转移到杂交膜上与探针杂交的技术。利用Southern杂交,可以确定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组织结构、外源DNA整和的位置及拷贝数、转基因植株F1世代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多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也有的是多拷贝的。Kitisvi的研究表明,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以1~4个拷贝出现,且整合到单一位点上,未发现转基因番茄表型的显著差异。在其它的研究中也发现外源基因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一般在1~5拷贝之间变动,偶尔也有20~50拷贝。然而,多拷贝的转基因对植物来讲是不利的,它们可能通过异源配对,引起染色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转基因的失活,也可能通过转录调控而引起转基因的失活。一般来讲,直接转基因法往往采用大量的DNA拷贝,容易获得较高比例的多拷贝转基因植株,而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移出现多拷贝转基因植株的比例相对较低。

Southern杂交可清除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如DNA分离及植物DNA分离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以及转化愈伤胞间质粒残留所引起的假阳性信号,准确度高。但Southern杂交程序复杂,成本高,且对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PCR是在体外快速特异地扩增目的基因DNA片段的有效方法。能在几小时内使pg(皮克)水平的起始物达到ng(纳克)乃至μg(微克)水平,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后很容易观察,不通过杂交分析就可以鉴定出基因组中的一些顺序。这项技术可用于转化后外源基因的鉴定和植物基因组的分析。武长剑等用PCR技术检测出转基因水稻中B.T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存在。应用PCR法检测易出现假阳性,可用PCR-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有时Northern杂交的信号弱,可用RT-PCR,将RNA反转录成cDNA,再与探针杂交,从而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7]。利用RAPD-PCR技术,可以检测出对照植株与转化植株带型差异,还可用该技术检测不同代植株间基因组的稳定性及后代的分离。

与Southern分析相比,PCR检测DNA用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同位素即可完成。另外,PCR还能检测目的基因的完整性。但PCR检测也存在缺点,DNA插入植物基因组后易发生重排,即使载体上的抗性基因能表达,目的基因也未必完整地存在于转化体中,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

检测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

Northern杂交:是将试材RNA与探针杂交的技术,用于检测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Northern杂交的主要原理是把变性RNA转移和固定在特定的薄膜上,用特定的DNA探针来检测RNA。

Northern杂交与Southern杂交相比,更接近于性状表现,更有现实意义,被广泛用于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但RNA提取条件严格,在材料内含量不如DNA高,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对外源表达蛋白的检测:

Western杂交技术:是将蛋白质从SDS—PAGE胶中电转移至固相支持体上,然后对固定化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测定的方法。Western杂交灵敏度极高,能达到标准的固定相放射免疫水平。可以测出粗蛋白提取物中小于50ng抗原,在较纯的制剂中,可测出1~5ng抗原。

Western杂交检测目的基因在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能直接显示目的基因在转化体中是否经过转录、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而影响植株的性状表现。一般来讲,Western杂交的结果与性状表现有直接关系。

Southern、Northern、Western杂交分别从整合、转录、翻译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行为,说服

力强。这些技术需要转膜、杂交,操作繁琐,费用高,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可对转基因植株随机取样检测。Southern杂交特异性强,目前,对转基因植株中基因的存在、整合及稳定性一般都要通过Southern杂交来确定,是检测外源基因的最可靠的方法。Westhern杂交灵敏度高,能检测出蛋白质表达量,最具有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多把几种方法结合运用,以获得外源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信息。

下游技术中,首先要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方法如下:

(一) 以水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未成熟种子(灌浆期),按以下步骤消毒:

1)用自来水冲洗种子,去掉浮起的瘪谷;

2)将种子放入250ml无菌烧杯中(种子数量约占1/3体积),用200ml 70%酒精消毒2分钟;(在操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

3)加入250ml 25%次氯酸钠(NaClO)溶液,同时加数滴吐温-20,浸泡90分钟; 4)倒去NaClO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用镊子夹住种子,在无菌滤纸上用钢钩挤出幼胚,置入诱导培养基中;

2)操作完毕后封好培养皿(一般保鲜膜),在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5天;

3)继代培养。用镊子剥下胚性愈伤组织(去掉芽及膜状物),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凸起面向上),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3天。

(二) 以水稻成熟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成熟种子,人工或者机械脱壳,挑选饱满光洁无菌斑的种子,按以下步骤消毒:

1)将种子放入100ml无菌烧杯中,倒入70%酒精消毒2分钟;

2)倒去酒精,加入100ml 20%次氯酸钠(NaClO)溶液,浸泡30分钟; 3) 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最后一遍浸泡30分钟。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种子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置入成就胚诱导培养基中,每皿12-14颗;

2)操作完毕用封口膜(Micropore TM Surgical Tape)封好培养皿,在28℃光照培养箱,培养3周;

3)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镊子挑取自然分裂的胚性愈伤组织(淡黄色,致密呈球状),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在28℃光照培养箱,继代培养1周。(如不马上用,需转移至暗处,于22℃继续培养1周

然后培养农杆菌,使其感染愈伤组织。(以上步骤即是上述上游技术中的第三、四步具体操作)

1、 挑取农杆菌单克隆或吸取所保藏的农杆菌菌液100µl于4ml YEP(含50mg/lKan和 50mg/l Str)培养液中,28℃,250rpm振荡培养20-36h至菌液OD600为0.8-1.0。

2、感菌与共培养:

1)取培养好的菌液500µl于1.5ml离心管中,4℃,4000rmp,离心2min,去上清。用含

200umol/l As的30ml AAM感菌液制成悬浮液,使菌液OD600的终浓度为0.01;

2)将长到一定大小的水稻愈伤组织挑出,放入农杆菌悬浮液侵染5分钟;

3)将愈伤组织取出,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沥干30-40分钟;

4)将愈伤组织置于共培养基上。25℃暗培养2.5天;

5) 将愈伤组织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6次,其间需不停的振荡。再用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的无菌水清洗1~2遍。最后置于无菌滤纸上沥干2小时;

6)将晾干的愈伤转入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第一轮选择,28℃,光照培养14天;

7)将长有抗性愈伤的初始愈伤转到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二轮选择,28℃,光照培养,直到颗粒性的抗性愈伤组织长出。

3、抗性愈伤组织的预分化

将新长出的抗性愈伤组织转入预分化培养基中,25℃,光照培养7天。

4、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生根

挑取从同一愈伤来的颜色鲜黄的抗性愈伤3-4颗,移入装有分化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塑料广口瓶中(每皿或每瓶放置5-7颗),用封口膜封好,放入恒温培养室中,等待分化成苗(15-30天)。待苗长至1cm左右,放入生根培养基中壮苗。

5、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

转基因苗从分化到移栽最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将苗根部和茎叶分化得较完好的试管挑出(苗长至试管顶部,就要及时开盖),打开封口膜,加入适量蒸馏水或无菌水(防止培养基长菌),炼苗3天至一周左右,然后洗去琼脂,移栽到温室的土钵中生长,检测。

转基因水稻的利与弊

因为利都是现象级的,不论我们对转基因技术是否了解,也都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几个大致优势。

利:

1、对健康有保障。将抗虫基因转入到植物体内表达,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农药残留对人体有绝对的伤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转基因解决了这一问题。再比如,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就会减少玉米身上的伤口,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就不能去侵犯它,这就减少了微生物侵害的几率,对我们的健康是一个保障。虽然转基因有潜在的未知的危害,但他确实解决了已然存在危害因素。

2、合成人体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这就相当于是营养品了。和非转基因相比,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尤其是未来一些转基因食品,增加了一些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很多是我们身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对我们大有好处。

3、减少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转基因对土壤肥料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从而也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这既保护了土壤环境,维持了土壤微生物生存的合理环境,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栽种谷物,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

弊:

由于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关于转基因的负面猜测则明显多于其带来的好处。

1、由于抗虫植物是对付虫子的,那么虫子吃了都会死,那人还能吃吗?

对于入口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慎之又慎,转基因食品,普通人对它了解还极为有限,它有毒吗?其实,要导致人体中毒,首先人要有毒蛋白的受体。举个简单的例子,毒蛇咬了我们一

口,我们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毒蛋白的受体。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蛇咬了不死,和蛇能和平共处,因为它们没有蛇毒蛋白受体。而现在转基因食品中转的比较多的是一种抗虫蛋白的基因,这种基因翻译出来的蛋白在昆虫内有受体,所以会导致昆虫死亡,但其在人体没有受体,对人体没有作用。另外,致毒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致毒量对人体也是安全的。但是,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毒理学实验,就是说他只是说将这种蛋白,如Bt蛋白,注射到体内看机体会发生什么反应。由于我们吃东西是经过消化道的,而不是靠注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这是一个无聊的实验,不具有任何说服力。而毒蛋白,如Bt蛋白,经过消化道的消化成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而小分子氨基酸则是生物界共有的物质,无任何异同。就算Bt蛋白不被吸收那么它在胃液的极酸条件下也会失活的,而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危害。

可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以下观点说的太赞了,表达一下钦佩之情)。以为你是将一段本不属于自己的基因转移到了自己的基因组中去了,那就改变了基因的环境,就是说会对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会产生未知的影响,可能会激活某些本不该在某阶段表达的基因,或者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这样,虽然细胞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有基因合成蛋白质开始的,但是在随后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中,某个被影响的基因会对氨基酸的转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产生某种糖类物质或者脂类物质,或者某种物质过量合成或者合成不足。我们知道细胞癌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的理化因素或者生理病理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同理,蛋白质会被消化,那糖类呢,有时候糖类不会被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还有物质过量表达会对细胞的正常生长产生错误的调控。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可提示人们转基因食品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这个问题估计各类专家应该也想到了,但是,这个问题何其复杂,目前的科技手段还无法完成相关测定。

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上面说到了,基因组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如果是在某个时期不该表达某种基因而那种基因却表达了,或者反过来说。比如,抑制了控制生长的基因的表达,那么机体的生长就受到极大的干扰,早熟、衰老等等。

3、基因转移对植物机体及生态影响的实验。

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用抗虫转基因的玉米分别饲喂玉米钻心虫和草蛉,实验结果表明,在钻心虫的死亡率高达60%的同时,草蛉的成熟期也比正常时间晚了3天。草蛉是一种益虫,被农民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和蚜虫等农业虫害。这个实验证明,抗虫转基因玉米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损害了益虫。若大规模地种植抗虫作物可能意味着减少有益昆虫的种群。英国的《自然》杂志1999年5月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关注。该文说,抗虫害转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虫啃食撒有这种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有了毒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大量的转

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中科院海洋所硕士生的一篇论文关于转基因,提到可引起水产动物肌体炎症。检测则发现已经侵入到了罗非鱼肌体内部,7周后则导致罗非鱼肌体内部产生炎症!研究显示,在罗非鱼心脏、肝脏、肠、胃、卵巢、精巢、脑、鳃丝、脾脏、胆囊、肌肉等不同部位的DNA中都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该研究还指出,采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市场上的豆制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市场上有46.5%的豆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另外,根据中科院网站的报道称,由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刘梅、王雷等承担的青岛市科技发展项目“转基因作物检测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验收和成果鉴定。从成果的内容判断,该成果的核心内容与这篇硕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非常一致。报道指出,该项目首次研究了转基因大豆对罗非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在罗非鱼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外源基因在养殖水体微生物间的漂流。鉴定委员一致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上有46.5%的豆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我们一直想搞清楚,市场上的大豆有多少是转基因的,也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购买了大豆样品,但因检验费用问题,至今中国实验没有做。有人曾问过中粮集团的领导,他们说市场上的大豆没有转基因的,转基因大豆都用了榨油了。那么,市场上豆制品转基因成分哪里来呢?

湖南师大的一篇硕士研究论文披露:用张启发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进行小鼠喂养试验,仅仅进行了90天的实验,小鼠的肠腺细胞就出现了病变增生。其研究与英国普兹泰教授的研究结果一致,都证明转基因食物有害健康。英国普兹泰教授在电视上公开希望大家不要当小白鼠后饭碗被砸了;而湖南师大硕士把实验结论定性为“基本上是安全的”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目前大力推行转基因主粮这样一种大的氛围下,如把结论定性为不安全的话怕是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否则按照实验的真实情况,既然出现了小鼠病变,本应该定性为“不安全”才对。 另外,这篇论文还指出了Bt63转基因水稻还具有潜在的过敏源。

我们对转基因水稻只是略知皮毛,甚至可以说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和实验,对其的理解更加偏于字面意思,所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加不能不负责任地、轻易地、想当然地对其进行评价。我们小组在网上摘取了一些来源于专业人士并且令我们觉得较有道理的想法:

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将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禁止外国公司随便在中国境内进行危险的实验,销售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品。否则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得不偿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应该对商品有知情权。目前,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打标识的规定,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以上弊处也正是我们必须对转基因水稻进行检测盒安全性评价的原因。

下面来谈一下转基因水稻的检测。笔者认为这一步与前面基因工程技术中的第三步(也是鉴定与检测)不同,难度更大,我们可以试想,给我们一袋大米,让我们去鉴定它有无转基因,那么我们首先要提取DNA,一般提取水稻DNA都是用水稻叶片,而检测商品大米时,大米所对应的水稻叶片早已“尘归大地”,根本就拿不到水稻DNA,那该怎么办呢?

根据2014年5月9日晚,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来华中农大作出的关于“转基因水稻鉴定与检测方法探索”的学术报告,我们知道了从欧盟要求中国提供出口作物的转基因检测到国内转基因水稻TT51-1热门事件,都要求国家建立相关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和标准,但一开始提取大米DNA时就遇到很大麻烦,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查询各种文献,在实验中探索,终于拿到水稻DNA。当然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然而他们不畏坎坷,最终建立起一套定性和定量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及标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建立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没有查到,然而这激发了我们很大的兴趣,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了解到。

任何的工艺都离不开设备,我们在中国采招网上看到了一份2010年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的公开招标公告。釆招仪器如下:

(简单介绍仪器作用与附图)

最后,总结一下做本次课题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

    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 本次研讨方向: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与2000年5月12日启动,这是继我国顺利完成1%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图后 ...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2142-145 HeilonianAriculturalSciences gjgg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王彤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为充分挖掘水稻分子标 ...

    杂交水稻可不是转基因作物!

    杂交水稻可不是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大米 是通过人为改变大米的基因使其拥有更好的性状的一种稻子结出来的大米,一般如果不加以标记的话,很难与非转基因大米相区别.它可能更具有抗涝.抗旱.抗虫害等性质,但经证实,一些转基因食物会杀死雄性的精子导致不 ...

    酵母"造",水稻"种",猪"生产":人血清蛋白短缺或将不再

    撰文 | 汤波 对于人体来说,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albumin)不可或缺.它是人血浆中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人血浆中的含量超过血浆蛋白质总量的50%,主要负责维持血管内外压力平衡和血浆容量,并能结合和运输一些代谢产物. ...

    农业植物病理学

    第二节 水稻白叶枯病 主要内容 一.症状 二.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措施  前言 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细菌病害.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冈发现.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都有 ...

    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_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85期)2010(1)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 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 ...

    基因工程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基因工程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uman life 摘要:基因工程作为生物工程领域里的一项新兴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 ...

    61名院士要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名单至今不公布

    2013年11月01日07: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推荐       字号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原标题:61名院士要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名单至今不公布 关于转基因的争议越来越大. ...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并阐述了这几种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