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我国养老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养老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因此,养老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可靠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武穴市社区养老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粗浅看法。

一、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武穴市城区共有14家社区,居民户数33840户,人口中1224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5900人,低保对象4965户,12368人,其中老年群体低保对象3059人,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按人均100元/人计算全市年需支出367.08万元养老服务费,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他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例如:二里半社区居民户数1326户,5026人,60岁以上老人502人,99户低保户中就有21户是老年人,空巢老人36人,大部份初小文化,又如螺丝旋社区居民户数4078户,人口15069人,低保对象321户,988人中接近1/3是老年群体,低保对象,空巢老人达45人,以上两社区共同点人员密集,文化素质偏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为进一步摸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以上两社区老人进行抽样调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48人,占调查数的89.9%,部分自理的12人,占7.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5人,占3.8%;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4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2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有2人,占1.21%,入住福利院的3人,占1.8%。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如螺丝旋社区孤老吴治国62岁,小儿麻痹症,他宁愿与其兄弟在一块住也不愿住进老年公寓,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这也符合世界通行养老方式。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社区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养育1个小孩,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能广泛推行。

二、 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由于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从而形成许多“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给照顾老年人带来不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老年人的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低、中龄老人照顾高龄父母现象,老人照顾老人困难很多。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一个孩子,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将逐年增多,要照料好四位老人,无论是精力还是经济能力已不大可能。随着生产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岗位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青年人在照顾老年人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上述的几种原因,显而易见,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

2、机构养老存在“难化”状况。众所周知,投资兴办一所养老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养老机构在环境营造、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较高,使得一些社会力量或个人望而却步。其次,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退休金、养老金或子女及亲属供养,相当部分老人经济上不很宽裕,即使老人想住养老机构却又住不起,形成了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再次,因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部分老人及子女在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离开子女住养老院”的思想。综上所述养老机构是高投入、低产出,部分养老机构存在“难化”状况。

3、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有“淡化”倾向。尽管通过多年来广泛的宣传教育,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有所好转,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淡化倾向,如从西方传来的“情人节”和“圣诞节”,节日气氛十分热烈,而年年的“老人节”则是涛声依旧。“情人节”和“圣诞节”用不着政府组织,商家、厂家会自行上阵,各种促销手段“百花齐放”,青年人奢侈消费,报纸、电台有关“情人节”和圣诞节的报导“繁花似锦”。而到老人节,就是政府组织活动,节日的气氛也远不如上述“两节”,厂家、商家并不十分积极,极少给老年人消费实惠,要想青年人自掏腰包孝敬年老的父母也是三思而行。以上现象说明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在某些方面、在某些地方有“淡化”倾向。 4、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有“虚化”现象。为了照料较困难老人的日常生活,各相关部门和社区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无偿服务活动,如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安装门铃的呼叫服务等。这些服务为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方便。但目前存在一些“虚化”行为,如学生组织的志愿服务,随着学生的毕业这项服务有的自行消亡,后继无人;又如一些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与社区老人的结对服务,一年就一、二次,不能持之以恒,甚至结对服务也徒有虚名等,这都说明有些义务服务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如不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就不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5、社区养老服务“简化”。目前我市大部社区没开展养老服务,即便是开展了,也是简便单调,仅限于设医疗中心,添健身器材,而象健身器材之类体育设施适合青少年多,适合老年人的则较少,医疗中心提供的也局限于平时的免费体检之类的活动。

三、 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 1、抓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动性。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不少老年人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因此,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首先,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据统计,武穴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9.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以上,且这种比例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现今,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421”家庭模式的影响,一对年轻夫妇根本无暇照顾4位老

人,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再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2、抓投入,搭建平台,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养老事业属于公共事业范围,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根据社区老年人密度分布比例,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编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合理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民政部门可与相关部门按照养老服务“十二五规划”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工作流程和服务操作规范等指导意见,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今后社会福利支出不应低于财政支出的10—20% ,而老年人是社会保障重点加以关注的四大弱势群体之一,因此,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薪酬的整体财政预算制度,使更多的困难老人都能得到帮助。同时,建议降低享受政策准入门槛,扩大政策惠及面。如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给予补助或予以居家养老补贴;对高龄困难老人看病给予更高比例的报销;为残疾老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改造。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一步整合街道和社区文化站、卫生服务站、劳动服务站、阳光家园、文化室、活动室、老年大学(分校)、社区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3、抓服务,拓展内涵,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广泛性。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全面掌握。主要建立三个服务档案。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进行登记;对社区“4050”人员、社区服务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进行登记;对社区内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包保服务,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之间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全面拓展。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文体娱乐、老年教育、会友聊天、法律咨询、老年课堂、心理咨询及疏导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老人需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家政服务、代买代办、配餐、家电维修、管道疏通、送医送药等日常生活服务。三是在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对家庭经济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推行政府补贴的形式提供家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搭建智能化呼叫平台,提供的紧急救援、求助服务;对有特殊需求老人,按居家老人的需求,选派专业服务人员和社工上门提供日间照料、家政、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对短期无人照料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日间照料或短期托管服务。同时逐步推行“兑时券”补贴服务模式。按照就近服务、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兑时券”按标准发放给老人,

由社区服务员对符合居家养老补贴服务条件的老人进行包保服务,老人根据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程度返回给服务员一定数额的“兑时券”,服务时间按照每满1小时为1次进行计算,按正常标准服务人员每服务一次从被服务对象手中获取一张“兑时券”,每月持“兑时券”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兑换现金报酬,有效解决管理和服务相脱节,服务员与老人间的供求不符,服务质量偏低,服务员与岗位间的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等诸多问题。 4、抓队伍,专兼结合,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一是配置专职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职业的服务队伍。就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要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这个人力资源库中进行选择。同时,为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议每年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和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业务骨干,通过充实专业人员提高整体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定期举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建立“义工”制度。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离不开中青年群体。一方面有赖于中青年群体中养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主动地承担起赡养自己的长辈的责任;另一方面,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法律援助、精神慰籍等方面的困难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三是成立互助组织。按照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原则,成立老年人互助团队,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既通过集体的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又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 5、抓领导,健全机制,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性。一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社区养老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和规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构建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实财政、发改、卫生、国土、民政、体育、文化等部门以及社区所在镇处的责任,实现统一协作,全面推进,督促养老工作落实。二是落实责任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明确各级和各种服务组织的责任,建立健全社区为老服务的各种制度,如对高龄独居老人探望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人员奖惩制度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要制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卫生医疗服务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制定各种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服务价格。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坚持持证上岗,并实行签约制,服务人员信守服务公约。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老龄工作、宣传老龄事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树立孝亲助老典型,经常做到“电视里有图像、电台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武穴市民政局 陈平国)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我国养老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养老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因此,养老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可靠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武穴市社区养老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粗浅看法。

一、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武穴市城区共有14家社区,居民户数33840户,人口中1224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5900人,低保对象4965户,12368人,其中老年群体低保对象3059人,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按人均100元/人计算全市年需支出367.08万元养老服务费,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他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例如:二里半社区居民户数1326户,5026人,60岁以上老人502人,99户低保户中就有21户是老年人,空巢老人36人,大部份初小文化,又如螺丝旋社区居民户数4078户,人口15069人,低保对象321户,988人中接近1/3是老年群体,低保对象,空巢老人达45人,以上两社区共同点人员密集,文化素质偏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为进一步摸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以上两社区老人进行抽样调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48人,占调查数的89.9%,部分自理的12人,占7.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5人,占3.8%;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4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2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有2人,占1.21%,入住福利院的3人,占1.8%。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如螺丝旋社区孤老吴治国62岁,小儿麻痹症,他宁愿与其兄弟在一块住也不愿住进老年公寓,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这也符合世界通行养老方式。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社区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养育1个小孩,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能广泛推行。

二、 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由于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从而形成许多“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给照顾老年人带来不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老年人的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低、中龄老人照顾高龄父母现象,老人照顾老人困难很多。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一个孩子,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将逐年增多,要照料好四位老人,无论是精力还是经济能力已不大可能。随着生产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岗位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青年人在照顾老年人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上述的几种原因,显而易见,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

2、机构养老存在“难化”状况。众所周知,投资兴办一所养老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养老机构在环境营造、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较高,使得一些社会力量或个人望而却步。其次,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退休金、养老金或子女及亲属供养,相当部分老人经济上不很宽裕,即使老人想住养老机构却又住不起,形成了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再次,因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部分老人及子女在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离开子女住养老院”的思想。综上所述养老机构是高投入、低产出,部分养老机构存在“难化”状况。

3、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有“淡化”倾向。尽管通过多年来广泛的宣传教育,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有所好转,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淡化倾向,如从西方传来的“情人节”和“圣诞节”,节日气氛十分热烈,而年年的“老人节”则是涛声依旧。“情人节”和“圣诞节”用不着政府组织,商家、厂家会自行上阵,各种促销手段“百花齐放”,青年人奢侈消费,报纸、电台有关“情人节”和圣诞节的报导“繁花似锦”。而到老人节,就是政府组织活动,节日的气氛也远不如上述“两节”,厂家、商家并不十分积极,极少给老年人消费实惠,要想青年人自掏腰包孝敬年老的父母也是三思而行。以上现象说明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在某些方面、在某些地方有“淡化”倾向。 4、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有“虚化”现象。为了照料较困难老人的日常生活,各相关部门和社区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无偿服务活动,如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安装门铃的呼叫服务等。这些服务为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方便。但目前存在一些“虚化”行为,如学生组织的志愿服务,随着学生的毕业这项服务有的自行消亡,后继无人;又如一些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与社区老人的结对服务,一年就一、二次,不能持之以恒,甚至结对服务也徒有虚名等,这都说明有些义务服务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如不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就不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5、社区养老服务“简化”。目前我市大部社区没开展养老服务,即便是开展了,也是简便单调,仅限于设医疗中心,添健身器材,而象健身器材之类体育设施适合青少年多,适合老年人的则较少,医疗中心提供的也局限于平时的免费体检之类的活动。

三、 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 1、抓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动性。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不少老年人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因此,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首先,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据统计,武穴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9.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以上,且这种比例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现今,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421”家庭模式的影响,一对年轻夫妇根本无暇照顾4位老

人,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再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2、抓投入,搭建平台,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养老事业属于公共事业范围,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根据社区老年人密度分布比例,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编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合理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民政部门可与相关部门按照养老服务“十二五规划”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工作流程和服务操作规范等指导意见,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今后社会福利支出不应低于财政支出的10—20% ,而老年人是社会保障重点加以关注的四大弱势群体之一,因此,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薪酬的整体财政预算制度,使更多的困难老人都能得到帮助。同时,建议降低享受政策准入门槛,扩大政策惠及面。如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给予补助或予以居家养老补贴;对高龄困难老人看病给予更高比例的报销;为残疾老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改造。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一步整合街道和社区文化站、卫生服务站、劳动服务站、阳光家园、文化室、活动室、老年大学(分校)、社区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3、抓服务,拓展内涵,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广泛性。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全面掌握。主要建立三个服务档案。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进行登记;对社区“4050”人员、社区服务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进行登记;对社区内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包保服务,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之间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全面拓展。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文体娱乐、老年教育、会友聊天、法律咨询、老年课堂、心理咨询及疏导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老人需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家政服务、代买代办、配餐、家电维修、管道疏通、送医送药等日常生活服务。三是在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对家庭经济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推行政府补贴的形式提供家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搭建智能化呼叫平台,提供的紧急救援、求助服务;对有特殊需求老人,按居家老人的需求,选派专业服务人员和社工上门提供日间照料、家政、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对短期无人照料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日间照料或短期托管服务。同时逐步推行“兑时券”补贴服务模式。按照就近服务、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兑时券”按标准发放给老人,

由社区服务员对符合居家养老补贴服务条件的老人进行包保服务,老人根据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程度返回给服务员一定数额的“兑时券”,服务时间按照每满1小时为1次进行计算,按正常标准服务人员每服务一次从被服务对象手中获取一张“兑时券”,每月持“兑时券”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兑换现金报酬,有效解决管理和服务相脱节,服务员与老人间的供求不符,服务质量偏低,服务员与岗位间的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等诸多问题。 4、抓队伍,专兼结合,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一是配置专职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职业的服务队伍。就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要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这个人力资源库中进行选择。同时,为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议每年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和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业务骨干,通过充实专业人员提高整体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定期举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建立“义工”制度。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离不开中青年群体。一方面有赖于中青年群体中养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主动地承担起赡养自己的长辈的责任;另一方面,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法律援助、精神慰籍等方面的困难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三是成立互助组织。按照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原则,成立老年人互助团队,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既通过集体的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又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 5、抓领导,健全机制,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性。一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社区养老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和规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构建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实财政、发改、卫生、国土、民政、体育、文化等部门以及社区所在镇处的责任,实现统一协作,全面推进,督促养老工作落实。二是落实责任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明确各级和各种服务组织的责任,建立健全社区为老服务的各种制度,如对高龄独居老人探望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人员奖惩制度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要制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卫生医疗服务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制定各种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服务价格。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坚持持证上岗,并实行签约制,服务人员信守服务公约。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老龄工作、宣传老龄事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树立孝亲助老典型,经常做到“电视里有图像、电台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武穴市民政局 陈平国)


    相关文章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

    公共/财税 DOI:10.13665/j.cnki.hzjjykj.2016.03.099 <合作经济与科技>No.2s 2016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 □文/周瑞乐 石岩涛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辽宁·丹东) [提要]随着我国人口 ...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30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如何解决好养老问题,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社区养老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众多城市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仍存在许多不足 ...

    2016-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咨询系列 ●基本信息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2016-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博研咨询依托国 ...

    第四章 公文写作题

    第四章 公文写作题 一.公文考情 二.公文格式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批注1]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辖机构:[批注2]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 ...

    (本科论文)浅析社区养老模式下的小区养老工作

    浅析社区养老模式下的小区养老工作 学 院:__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___ 专 业:__社会工作__ 班 级:__社会工作班_ 学 号: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2014年 03 月 07 日 目录 一.我 ...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与此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流动.然而,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 ...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 ...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与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 ...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年6月第7卷第6期 ·人口与健康·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 2306012.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安徽蚌埠 233030 [摘 要]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