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 李美霞

(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女子学院 , 天津 300384)

摘 要 :研究明代服饰问题 , 认为 , 明前期统治阶级为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以服

饰制度来强化统治。 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新局面。 这

种服饰流变现象说明当时我国经济文化已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

关键词 :服饰流变; 商品经济; 明朝

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这是历朝统治者(引自《明史》 , 这是明太祖着重强调的。

服饰文化作为) 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专制主义中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

化 , 不但是“礼”的重要内容 , 也是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朝代 , 明统治者似乎比历朝都更懂“分

贵贱 , 别等威”的重要工具。 因此太祖登基后首要重得运用这种手段的重要性。 其所施行

的政策及控制的视并开展的工作便是对服饰等级进行严格划分。 他一严厉程度是前所未有

的。 为恢复汉家正统 , 针对当时的面狠抓宫廷舆服制度 , 一面还对百姓的常服作出种种社会

现实 , 对君臣士庶的各种行为皆依等级的尊卑高严格规定。

下作出严格规定 , 不许“僭分”。然而 , 正德、嘉靖后随着 在宫廷舆服制度中最先涉及的

便是帝王服饰 , 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厌常喜, 其中以礼服最为重

要。 因为重视“礼”就必然要重视与新 , 去朴从艳”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 , 僭越现象日益严

各种礼仪相对应的冠服制度 ,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衮重 , 传统的伦理纲常受到猛烈冲击 ,

封建社会秩序陷入冕是礼服中最具代表性的。 这是祭祀天地、宗庙及正了紊乱状态。

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 , 以及祭社稷、先农、册封等 通过服饰现象可明显看出一个

时代的整体风貌。

大礼仪时必须服用的。 所以 , 太祖首先对其予以规定 , 下面就试对明代服饰作粗浅的探讨 ,

以使我们了解明而且从洪武十六年正式确定衮冕之制开始 , 至洪武二代既是传统服饰文化

的高峰期 , 同时又是服饰文化注十六年、永乐三年又不断地补充修改 , 使衮冕之制日趋入新

内容的转变期。

完善。 嘉靖八年时 , 世宗发现所服衮冕与《明会典》所载不符 , 于是又重新确定其制。 一

次又一次地修改完善无1 贵贱有别的明前期服饰非是为了充分体现皇权专制思想。

帝王的任何一项举措无外乎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 “昔帝王之治天下 , 必定制礼 , 以

辨贵贱 , 明等威” 更加突出 , 以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之感。 所以自太祖开Ξ收稿日期:2002 -

05 - 20 作者简介:李美霞(1969 —) ,女 , 天津市人 , 硕士。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8— 天 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02 年 10 月始 , 每一个相继即位的皇帝不但重视礼服的规定 , 而且生活中的人们冲破了

呆滞单调的程式 , 使服饰呈现出连官员燕居时的服饰也很关注。嘉靖时 , 世宗为了达到绚丽

多姿的风采。 图 1 即为绚丽多姿的女服。

在家“虽燕居 , 宜辨等威”的目的 , 接受阁臣张璁从《礼书》“玄端深衣”之文获得启发的建

议 , 于嘉靖七年以“燕弁”为名 , 寓“深宫独处 , 以燕安为戒”之意 , 推出了燕弁服。

玄端服是礼服中较贵重的一种。 深衣是一种上下分裁 , 然后又在腰间缝合的上衣与下

裳连属式的长衣服。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 , 其地位仅次于朝服。

自儒家思想对冠服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发挥 , 把服装的审美意念、象征意念和儒家的政

治伦理观念及神学观念混为一体后 , 深衣的形制便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由于深衣之制负

载着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 便常被各朝纳入礼服制度中。 而明统治者以“虽燕居 , 宜辨

等威”为目的 , 重寻古制 , 将其纳入常服制度图 1 绚丽多姿的女服中 , 可见其借服饰来强

化其统治思想是非常强烈的。

对官服的规定都如此严格 , 对民间百姓常服的规 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江西

参议李乐曾经谈定就更严了。如庶人戴四方平定巾 , 帽不得用顶 , 帽珠到当时人们衣着的变

化“嘉靖辛丑、壬寅间 , 礼部奉旨:只许用水晶、香木; 许穿杂色盘领衣 , 不许用黄色。衣料

严行各省 , 大禁民间云巾、云履 „„人知畏惮 , 未有犯不许用金绣、绫罗、锦绮、 丝等高

级织物 , 只许用绸、者。 不意嘉靖末年 , 以至隆、万两朝 , 深衣大带 , 忠靖、进绢、素纱 ,

且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 鞋不得裁制士等冠 , 唯意制用 „„朝廷曾设禁 , 市民全不

知警”(引花样 , 不许用金线装饰; 首饰不许用金珠玉翠等 , 只能自《见闻杂记》) 。 明顾起

元也在他所著的《客座赘语》中用银; 农夫可穿绸、纱、绢、布 , 商贾只准穿绢、布; 农夫对

所见到的各种着装行为作了如实记录“南都服饰 ,:许戴斗笠、蒲笠随便出入市井 , 甚至连女

子在室内的着在(隆) 庆、(万) 历前犹为朴谨 , 官戴忠靖冠 , 士戴方巾装也有规定。 庶民之服

要离地五寸 , 以区别文官离地而已。 近年以来 , 殊形诡制 , 日异月新。 „„巾之上或一

寸的衣长等。 为了确保这种礼法道德秩序的稳固 , 朱缀以玉结子、玉花瓶 „„首服之侈汰 ,

至今日极矣。 足元璋在殚精竭虑近 20 载的《大明律》中还专设了服饰之所履 „„则又有

方头、短脸、球鞋 „„其色则红、紫、违式条 , 以期通过国家权利 , 强制人们恪守封建礼制 ,

黄、绿 , 亡所不有[1 „„”当时即使“贱妾愚妇”也翠髻]保持刻板、拘泥的“醇厚”风俗 ,

从而实现“贵贱不相逾”琼冠 , 一珠千金 , 甚至连娼优都满头珠翠地招摇过的生活方式。

市。 明初由于生产尚未全面恢复 , 社会财富普遍匮乏 自明中叶

以来 , 富商大贾们凭藉财势悖礼越制在及权威文化导向的影响使这种礼制条例和惩罚手段

收服饰上追求标新立异的风气 , 不只影响到一般市民 , 还到一定效果。 用明朝人自己的话说

“国初 , 民无他嗜 ,:波及到上层社会人士之间。 官员们虽然受到品服的限率尚简质。中产

之家 , 犹躬薪水之役 , 积千金者 , 宫墙服制 , 但他们也没有忘记在燕居时的着装上追新求异。

饰 , 窘若寒素”。 又记“其市井富民亦有服纱绸绫者 , 然“马尾裙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据明陆容《菽园杂色必青 , 不敢从新艳也”(引自《肇域志·山西》。 可以) 记》卷十记

载“马尾裙始于朝鲜国 , 流入京师 , 京师人:说 ,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贵贱有别 , 望而知

之”的社买服之 , 未有能织者。 初服者 , 惟富商、贵公子、歌妓而会模式。

已。 以后武臣多服之 , 京师始有织卖者 , 于是无贵无贱 , 服者日盛 , 至成化末年 , 朝官多服

之者矣”。

2 绚丽多姿的明中晚期服饰 可以说这种由下波及到上 , 又由上影响到下的着装行为

泯灭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 使明代服饰制度 明中叶以后 , 特别是到了晚明 , 商品经济

的日益发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引起了封建统治者及其他抱达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

而条件的变化自然会不着通过服饰达到尊卑有别目的者的极度恐慌。 弘治初可避免地导致

人们的消费观、审美观也随之而变。现实年 , 遂有人上书要求朝廷明令禁止穿马尾裙 , 明孝

宗遂?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1 卷 第 5 期 李美霞: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 39—命禁止。然而 , 从此以后 , 官场上的服饰却变得越来越社会财富普遍匮乏等社会因素

下借服饰上的严格界限混乱。就连在政治上锐意革新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 生活达到了思想专

制的目的 , 反映出明朝是一个专制主义上也极尽追求奢靡“性喜华楚 , 衣必鲜美耀目 , 膏泽

脂,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朝代。 而自明中叶后 , 人们不断违香 , 早暮递进 , „„一时化其习 ,

多以侈饰相尚”。 更有反禁令 , 而且越演越烈 , 以致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

甚者 , 工部侍郎徐渔浦“每客至 , 必先侦其服何抒何色 , 这是因为人们对美都有一种渴望。

当然 , 它的形成是有然后披衣出对 , 两人宛然合璧 , 无少差错[2 。 ”看来 , 追]特定背景的 ,

就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水求侈糜之风真的是很难刹住的 , 尤其是在权财皆占

优平在明代达到了最高点。 明中叶以后 , 由于生产力的势的这类人中。 他们这种华侈习

尚 , 不能不对整个社会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加强 , 使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以产生重大影响 ,

当然也加速了“礼崩乐坏”。

前任何时期。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所生产的粮食、棉花、 而从嘉靖后期到明亡 , 朝廷颁布

的有关服饰的禁生丝、绸缎、棉布以及其他各种手工艺品都成为重要的令已很少很少 , 这说

明明朝统治者对整个社会出现的商品。其中江南松江的“绫布二物 , 衣被天下 , 家纺户服饰

大变革已感到无回天之力。 既然整个社会都被僭织 , 远近流通”。苏州的绫罗纱缎也是“产

兼两邑 , 而东越和追求奢华之风所笼罩 , 服饰作为外显的载体 , 不但城为盛 , 比屋皆工织作 ,

转贸四方”。 至于湖丝、潞绸、蜀变得新奇复杂 , 而且变换周期也越来越短促。即如顾起锦、

杭缎、福建的靛蓝 „„不仅行销国内 , 还有一部分元在《客座赘语》中所写那样“留都妇

女衣饰 , 在三十:行销海外。 而郑和七次下西洋 , 前后经过亚、非 30 多个年前 , 犹十余年一

变。 迩年以来 , 不及二三岁 , 而首髻之国家 , 在加强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同时 , 也促进了

商大小高低、衣袂之宽狭修短 , 花钿之样式 , 渲染之颜色 , 品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

“商品对各种已有的、:鬓发之饰 , 履基之工 , 无不变易。 当其时 , 众以为妍 , 及以不同形式

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 , 都或多或变而向之所妍 , 未有见之不掩口者”。 顾起元不但

记录少地起着解体作用[3 ”。 这是对世界各国历史深入分]下了当时服饰变化的情况 , 还明

确地告诉后人服饰变析后得出的一个普遍结论。 换言之 , 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化之快的原因

“国家全盛之日 , 风俗类然”。是的 , 服饰:地区 , 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 , 就会对原有的社会

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总是紧紧连着时代的脉搏。图 2 即产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 商

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必定为唐寅画作中的女性服饰形象。

引起财富力量的崛起。 在政治力量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的封建时代 , 便出现了崛起的经济

力量与政治力量相抗衡 , 左右着社会的发展。 财富力量的崛起 , 势必要求按经济力量重新规

范社会关系 , 于是 , 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了物质利益的诱惑 , 对世俗的追求驱动人生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 而在封建社会这个大背景下 , 这些变化必然会以统治阶级所不愿见到的僭越行为表现于世。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一方面进一步瓦解着封建的生产关系 , 另一方面则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 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 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 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预示图 2 唐寅画作中的女性服饰形象着中国封建社会将出现重大的转折和变革 , 其有着不可逆转的动力和趋势。

3 对明朝服饰流变现象的思考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 , 明初期作为代元而兴的明朝统治者为[1 ] 顾起元。 客座赘语[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在生产尚未全面恢复 ,[2 ]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3 ] 马克思。 资本论[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 李美霞

(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女子学院 , 天津 300384)

摘 要 :研究明代服饰问题 , 认为 , 明前期统治阶级为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以服

饰制度来强化统治。 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新局面。 这

种服饰流变现象说明当时我国经济文化已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

关键词 :服饰流变; 商品经济; 明朝

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这是历朝统治者(引自《明史》 , 这是明太祖着重强调的。

服饰文化作为) 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专制主义中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

化 , 不但是“礼”的重要内容 , 也是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朝代 , 明统治者似乎比历朝都更懂“分

贵贱 , 别等威”的重要工具。 因此太祖登基后首要重得运用这种手段的重要性。 其所施行

的政策及控制的视并开展的工作便是对服饰等级进行严格划分。 他一严厉程度是前所未有

的。 为恢复汉家正统 , 针对当时的面狠抓宫廷舆服制度 , 一面还对百姓的常服作出种种社会

现实 , 对君臣士庶的各种行为皆依等级的尊卑高严格规定。

下作出严格规定 , 不许“僭分”。然而 , 正德、嘉靖后随着 在宫廷舆服制度中最先涉及的

便是帝王服饰 , 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厌常喜, 其中以礼服最为重

要。 因为重视“礼”就必然要重视与新 , 去朴从艳”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 , 僭越现象日益严

各种礼仪相对应的冠服制度 ,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衮重 , 传统的伦理纲常受到猛烈冲击 ,

封建社会秩序陷入冕是礼服中最具代表性的。 这是祭祀天地、宗庙及正了紊乱状态。

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 , 以及祭社稷、先农、册封等 通过服饰现象可明显看出一个

时代的整体风貌。

大礼仪时必须服用的。 所以 , 太祖首先对其予以规定 , 下面就试对明代服饰作粗浅的探讨 ,

以使我们了解明而且从洪武十六年正式确定衮冕之制开始 , 至洪武二代既是传统服饰文化

的高峰期 , 同时又是服饰文化注十六年、永乐三年又不断地补充修改 , 使衮冕之制日趋入新

内容的转变期。

完善。 嘉靖八年时 , 世宗发现所服衮冕与《明会典》所载不符 , 于是又重新确定其制。 一

次又一次地修改完善无1 贵贱有别的明前期服饰非是为了充分体现皇权专制思想。

帝王的任何一项举措无外乎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 “昔帝王之治天下 , 必定制礼 , 以

辨贵贱 , 明等威” 更加突出 , 以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之感。 所以自太祖开Ξ收稿日期:2002 -

05 - 20 作者简介:李美霞(1969 —) ,女 , 天津市人 , 硕士。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8— 天 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02 年 10 月始 , 每一个相继即位的皇帝不但重视礼服的规定 , 而且生活中的人们冲破了

呆滞单调的程式 , 使服饰呈现出连官员燕居时的服饰也很关注。嘉靖时 , 世宗为了达到绚丽

多姿的风采。 图 1 即为绚丽多姿的女服。

在家“虽燕居 , 宜辨等威”的目的 , 接受阁臣张璁从《礼书》“玄端深衣”之文获得启发的建

议 , 于嘉靖七年以“燕弁”为名 , 寓“深宫独处 , 以燕安为戒”之意 , 推出了燕弁服。

玄端服是礼服中较贵重的一种。 深衣是一种上下分裁 , 然后又在腰间缝合的上衣与下

裳连属式的长衣服。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 , 其地位仅次于朝服。

自儒家思想对冠服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发挥 , 把服装的审美意念、象征意念和儒家的政

治伦理观念及神学观念混为一体后 , 深衣的形制便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由于深衣之制负

载着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 便常被各朝纳入礼服制度中。 而明统治者以“虽燕居 , 宜辨

等威”为目的 , 重寻古制 , 将其纳入常服制度图 1 绚丽多姿的女服中 , 可见其借服饰来强

化其统治思想是非常强烈的。

对官服的规定都如此严格 , 对民间百姓常服的规 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江西

参议李乐曾经谈定就更严了。如庶人戴四方平定巾 , 帽不得用顶 , 帽珠到当时人们衣着的变

化“嘉靖辛丑、壬寅间 , 礼部奉旨:只许用水晶、香木; 许穿杂色盘领衣 , 不许用黄色。衣料

严行各省 , 大禁民间云巾、云履 „„人知畏惮 , 未有犯不许用金绣、绫罗、锦绮、 丝等高

级织物 , 只许用绸、者。 不意嘉靖末年 , 以至隆、万两朝 , 深衣大带 , 忠靖、进绢、素纱 ,

且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 鞋不得裁制士等冠 , 唯意制用 „„朝廷曾设禁 , 市民全不

知警”(引花样 , 不许用金线装饰; 首饰不许用金珠玉翠等 , 只能自《见闻杂记》) 。 明顾起

元也在他所著的《客座赘语》中用银; 农夫可穿绸、纱、绢、布 , 商贾只准穿绢、布; 农夫对

所见到的各种着装行为作了如实记录“南都服饰 ,:许戴斗笠、蒲笠随便出入市井 , 甚至连女

子在室内的着在(隆) 庆、(万) 历前犹为朴谨 , 官戴忠靖冠 , 士戴方巾装也有规定。 庶民之服

要离地五寸 , 以区别文官离地而已。 近年以来 , 殊形诡制 , 日异月新。 „„巾之上或一

寸的衣长等。 为了确保这种礼法道德秩序的稳固 , 朱缀以玉结子、玉花瓶 „„首服之侈汰 ,

至今日极矣。 足元璋在殚精竭虑近 20 载的《大明律》中还专设了服饰之所履 „„则又有

方头、短脸、球鞋 „„其色则红、紫、违式条 , 以期通过国家权利 , 强制人们恪守封建礼制 ,

黄、绿 , 亡所不有[1 „„”当时即使“贱妾愚妇”也翠髻]保持刻板、拘泥的“醇厚”风俗 ,

从而实现“贵贱不相逾”琼冠 , 一珠千金 , 甚至连娼优都满头珠翠地招摇过的生活方式。

市。 明初由于生产尚未全面恢复 , 社会财富普遍匮乏 自明中叶

以来 , 富商大贾们凭藉财势悖礼越制在及权威文化导向的影响使这种礼制条例和惩罚手段

收服饰上追求标新立异的风气 , 不只影响到一般市民 , 还到一定效果。 用明朝人自己的话说

“国初 , 民无他嗜 ,:波及到上层社会人士之间。 官员们虽然受到品服的限率尚简质。中产

之家 , 犹躬薪水之役 , 积千金者 , 宫墙服制 , 但他们也没有忘记在燕居时的着装上追新求异。

饰 , 窘若寒素”。 又记“其市井富民亦有服纱绸绫者 , 然“马尾裙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据明陆容《菽园杂色必青 , 不敢从新艳也”(引自《肇域志·山西》。 可以) 记》卷十记

载“马尾裙始于朝鲜国 , 流入京师 , 京师人:说 ,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贵贱有别 , 望而知

之”的社买服之 , 未有能织者。 初服者 , 惟富商、贵公子、歌妓而会模式。

已。 以后武臣多服之 , 京师始有织卖者 , 于是无贵无贱 , 服者日盛 , 至成化末年 , 朝官多服

之者矣”。

2 绚丽多姿的明中晚期服饰 可以说这种由下波及到上 , 又由上影响到下的着装行为

泯灭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 使明代服饰制度 明中叶以后 , 特别是到了晚明 , 商品经济

的日益发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引起了封建统治者及其他抱达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

而条件的变化自然会不着通过服饰达到尊卑有别目的者的极度恐慌。 弘治初可避免地导致

人们的消费观、审美观也随之而变。现实年 , 遂有人上书要求朝廷明令禁止穿马尾裙 , 明孝

宗遂?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1 卷 第 5 期 李美霞: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 39—命禁止。然而 , 从此以后 , 官场上的服饰却变得越来越社会财富普遍匮乏等社会因素

下借服饰上的严格界限混乱。就连在政治上锐意革新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 生活达到了思想专

制的目的 , 反映出明朝是一个专制主义上也极尽追求奢靡“性喜华楚 , 衣必鲜美耀目 , 膏泽

脂,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朝代。 而自明中叶后 , 人们不断违香 , 早暮递进 , „„一时化其习 ,

多以侈饰相尚”。 更有反禁令 , 而且越演越烈 , 以致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

甚者 , 工部侍郎徐渔浦“每客至 , 必先侦其服何抒何色 , 这是因为人们对美都有一种渴望。

当然 , 它的形成是有然后披衣出对 , 两人宛然合璧 , 无少差错[2 。 ”看来 , 追]特定背景的 ,

就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水求侈糜之风真的是很难刹住的 , 尤其是在权财皆占

优平在明代达到了最高点。 明中叶以后 , 由于生产力的势的这类人中。 他们这种华侈习

尚 , 不能不对整个社会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加强 , 使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以产生重大影响 ,

当然也加速了“礼崩乐坏”。

前任何时期。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所生产的粮食、棉花、 而从嘉靖后期到明亡 , 朝廷颁布

的有关服饰的禁生丝、绸缎、棉布以及其他各种手工艺品都成为重要的令已很少很少 , 这说

明明朝统治者对整个社会出现的商品。其中江南松江的“绫布二物 , 衣被天下 , 家纺户服饰

大变革已感到无回天之力。 既然整个社会都被僭织 , 远近流通”。苏州的绫罗纱缎也是“产

兼两邑 , 而东越和追求奢华之风所笼罩 , 服饰作为外显的载体 , 不但城为盛 , 比屋皆工织作 ,

转贸四方”。 至于湖丝、潞绸、蜀变得新奇复杂 , 而且变换周期也越来越短促。即如顾起锦、

杭缎、福建的靛蓝 „„不仅行销国内 , 还有一部分元在《客座赘语》中所写那样“留都妇

女衣饰 , 在三十:行销海外。 而郑和七次下西洋 , 前后经过亚、非 30 多个年前 , 犹十余年一

变。 迩年以来 , 不及二三岁 , 而首髻之国家 , 在加强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同时 , 也促进了

商大小高低、衣袂之宽狭修短 , 花钿之样式 , 渲染之颜色 , 品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

“商品对各种已有的、:鬓发之饰 , 履基之工 , 无不变易。 当其时 , 众以为妍 , 及以不同形式

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 , 都或多或变而向之所妍 , 未有见之不掩口者”。 顾起元不但

记录少地起着解体作用[3 ”。 这是对世界各国历史深入分]下了当时服饰变化的情况 , 还明

确地告诉后人服饰变析后得出的一个普遍结论。 换言之 , 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化之快的原因

“国家全盛之日 , 风俗类然”。是的 , 服饰:地区 , 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 , 就会对原有的社会

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总是紧紧连着时代的脉搏。图 2 即产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 商

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必定为唐寅画作中的女性服饰形象。

引起财富力量的崛起。 在政治力量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的封建时代 , 便出现了崛起的经济

力量与政治力量相抗衡 , 左右着社会的发展。 财富力量的崛起 , 势必要求按经济力量重新规

范社会关系 , 于是 , 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了物质利益的诱惑 , 对世俗的追求驱动人生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 而在封建社会这个大背景下 , 这些变化必然会以统治阶级所不愿见到的僭越行为表现于世。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一方面进一步瓦解着封建的生产关系 , 另一方面则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 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 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 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预示图 2 唐寅画作中的女性服饰形象着中国封建社会将出现重大的转折和变革 , 其有着不可逆转的动力和趋势。

3 对明朝服饰流变现象的思考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 , 明初期作为代元而兴的明朝统治者为[1 ] 顾起元。 客座赘语[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维护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在生产尚未全面恢复 ,[2 ]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3 ] 马克思。 资本论[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相关文章

    道德理想主义的困境--重读[万历十五年]之李贽篇

    李贽是从前曾经注意过的人物,是从李敖的书里得来的印象,兴趣所在,不过是慕其特立独行,求其不亦快哉之迹.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买了<万历十五年>,里面有专章论及李贽,阅后稍稍残留了一些其人其时其事的印象.工作后,偶然廉价买来李著&l ...

    汉族丧葬仪式研究综述(修改稿一)

    汉族丧葬仪式民俗研究综述 从古至今,死亡都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死亡而举行的葬礼也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1.人们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来追念死者,安抚生者.丧葬仪式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蕴含着 ...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范张鸡黍"题材流变考察

    摘 要:"范张鸡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守信义.重承诺的题材,此题材具备较强的衍生性.本文选取元代后期著名杂剧作家宫天挺的剧作<范张鸡黍>为中介,考究东汉.元中后期.明天启间三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与社会思潮,探索 ...

    日本和服纹样起源的探究

    2011年9月第30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Sep.2011Vo.l30No.9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1.09.0 ...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服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进化的一面镜子.因此,明清时期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种发展和演变与当时的 ...

    明朝官员服饰介绍 明朝文武官员服饰特点及含义

    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以补子来区分官职.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称&q ...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 汉服,即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连绵几千年,一直到明代. 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特别能体现汉族的民族特色甚至是信仰,可以说它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 ...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

    [服饰]石器时代, 起源, 中国, 纺织业 神话及传说时代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 ...

    从明清的婚礼服饰看中国的礼仪文化

    从明清的婚礼服饰看中国的礼仪文化 陶晓慧 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一班 1420090122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特别是儒家的思想深深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服饰,这一社会风尚的突出表现,当然也深深地烙上了礼制文化的印痕.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