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案例

案例一 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二、教学思路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课,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了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首先,精心设计情境,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一概念。“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富有挑战、过程体验、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其次,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再次,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中。我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最后,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 或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科学结论。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综合采用了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五、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4.“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6.总结归纳,布置课外学习与。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案例二 传统节日知多少——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二、教学思路

学生平时上网的机会很少,虽然已经有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感性经验,但是对于什么是搜索引擎,以及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关键词搜索的技巧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通过抢答比赛让学生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全面了解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描述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2)能使用常用搜索策略与技巧搜索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通过对中国各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搜索,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体会珍惜与爱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课程实施

1.试一试 2.想一想 3.学一学 4.赛一赛 5.想一想 6.练一练

案例三 图像的合成与表达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目标主要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运用Photoshop合成图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制作图像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创作图像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

步掌握利用图像合成技术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这个过程包含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和合成所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本节课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也是一节“新授课”。其中,教学的重点是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教学的难点是图层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刚好他们正在学习多媒体的这部分必修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很熟悉(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通过对“图像的合成”一节的学习,掌握了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文字输入等操作;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将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分层次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图层的概念

(2)能熟练操作Photoshop合成图像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像素材和加工方法完成图像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参与图像作品创作的态度

(2)能初步形成健康、合法地加工和交流图像信息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课堂演示及引导

3.明确任务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4.上传作品及评价

5.课堂小结

案例四 信息的编程加工——用编程方法画函数图像

三、学生分析

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进校后,我们做过简单调查: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5%左右的学生是“零起点”,还有30%的学生虽非“零起点”,但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采用教材上“冒泡法对校运会决赛项目成绩进行输入和排序的程序”。而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通过学生在数学课中已掌握的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的引导到计算机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流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同时简化了“算法”和简化了程序。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2.关键环节提炼

(1)引入: (2)剖析: (3)体验: (4)评价和交流:

(5)总结提升:认识到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而对于计算机而言,这种解题步骤就称为算法。

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算法与程序设计

案例一 选择结构

二、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连接到Internet 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都安装了Windows 2000专业版,并安装了VB。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软件资源:flash课件、网络教学系统。

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因此教师在案例中的描述应该更具有针对性。

案例二 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

六、学情分析

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良好、求知欲强且基础知识扎实。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十分的重要,它旨在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态度以及其它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特征,从而确立教学的起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与把握可以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就有老师提出,案例的设计似乎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当回过头来看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之后就释然了——对重点中学的学生的要求自然要比一般中学要高。这也说明教学案例的普适性是受约于教学对象的,作者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虽然只有一句话,却保证了该案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七、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配备Lanstar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广播、转播、示范等功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环境的交待。事实上,教学环境是保证教学案例能够得以实施的硬件基础,没有对教学环境的描述,使教学案例有可能成为“空中楼

阁”。当然,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案例的时候可以自己在脑中构建出支撑案例实施的教学环境,但没有教学环境的描述,就会使教学案例缺乏完整性。】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2.引入课题

3.建立数学模型

4.I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一)

5.“小刀”初试

5.I 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二)

6.“小刀”再试

7.完善程序

8.课后作业

【设计恰当的课后练习,强化本节课所授的新知。当然,练习一定要与本节课的内容贴切才能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

案例三 多重选择语句

六、教学策略

1.课题的引入上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即指信息的获取、分析与整理),此工作放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

2.算法的设计上,要通过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比对,加深学生对选择结构的认识。

3.基于两种情况的判断与选择,和多种情况的判断与选择,通过相应的实例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4.通过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让学生亲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小组的成果方案,填写《活动评价表》。

【作者的“教学策略”写得很详细,能够完整地表达她设计这一案例的理念,比如第(1)点。也包括了作者突破教学重、难点方法,比如(2)、(3)、(5)点。】

七、教学过程

1.问题的呈现

(1)信息的获取

(2)信息的加工与整理

(3)任务分析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4)算法设计

(5)编写程序

多媒体技术应用

案例一 图形图像

二、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第二节多媒体技术中的内容,安排三课时。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等

内容,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图像是多媒体信息数字化表示和存储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第二单元“图形图象处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16)班。学生经过一学期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习,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存储原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位图的工作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位图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学生通过分析图片,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位图的存储原理。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网站。

九、教学过程

1.情境启发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3.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

4.难点突破 5.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 6.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

7.图像压缩 8.图像的几种格式 9.总结拓展

(设计理念:总结拓展是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的延伸,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反思的性质,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如果说学习内容是个“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中来认识这个“点”。 )

案例二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二、设计思想

广东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声音的加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基本上是音频理论知识和音频处理的相关操作介绍,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很难从需求出发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超级女声”在全国的异常火爆和网络翻唱的盛行,让我迅速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挫折”后,带着释疑的心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基本具备了网上搜索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我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字音频的加工、处理了解甚少,但却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对数字音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加工的学习充满期待。学生的喜好也是我暗访的重点,这为我最终确定创作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超级女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唱卡拉OK的热潮,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单一的创作主题,很难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于是我又构思出另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编排创造性地给电影、动画、广告片断重新配语音和音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编制音乐故事,甚至还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视音乐故事。基础薄弱学生的反映,引起我的关注,他们并没有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对主题不敢兴趣,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高难度”的任务,于是我专门为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声音编辑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教师事先的暗访是教学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得活动主题及难度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而不是形式的“关怀”。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激趣导思

2.支架搭建 激疑导探

3.扫除障碍 激动导创

4.创建平台 激评导促

5.综合延伸 激享导法

【通过观察“远与近”漫画,谈谈“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深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案例三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

三、课标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的进一步深化。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要求“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见,在多媒体模块中,对于动画、视频的知识性目标已经从了解上升到迁移;从技能上看,学生要从单纯的模仿向自我设计、个性开发靠拢;学生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完成个人作品的制作。

【作者能够考虑到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问题,并提出在选修模块中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四、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有动画、视频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动画的分类,以及对计算机动画的具体制作、开发,视频的简单制作播放等。与其他多媒体相比,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及加工处理,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有其独特的特性。按照教材的安排,知识内容如下:

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2.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计算机动画制作

4.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学生属于非零起点,对计算机动画制作有一定了解。由于平时接触非常少,学生的知识遗忘相当严重。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弱的特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故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基本概念、计算机动画原理理论讲解)

2.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3.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的元件与控制

4.计算机动画实验——个人作品制作

5.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将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

案例四 会声会影——电影《神话》预告片的制作

三、学情分析

学习到本节内容的学生之前已经对多媒体的知识有基础的了解,知道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格式

与特点,学习过声音的录制及视频文件的转换。由于之前有过文本编辑制作、图片作品制作、动画作品制作的经历,所以对视听作品的制作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都希望能通过本节的学习制作出优秀的视听作品。

【分析学生已有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立打下基础。】

四、内容分析

1.在常用的多媒体中,声音、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有人将它们的统称为运动的媒体,视听作品通常是声音与视频的结合。视听作品的一般制作技术,如声音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视频素材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影音合成及其输出的简单技术。

2.多段视频素材的衔接是视听作品制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此时不仅要保证画面与旁白同步,还要考虑过渡方式、转场效果。力求过渡时间有短有长,表现节奏有紧有松,与旁白紧密结合。

3.在音频处理上,旁白和背景音乐通常分别需要利用两个音轨合成在一起,背景音乐的强度应比旁白低一些,在音频上有主有次,以突出主题为保证背景音乐的完整性,可以根据旁白和基本编辑好的影像长度决定背景音乐的总长度,然后调整剪辑和过渡的长度,以及旁白语句之间的停顿时间,以保证画面、语音和背景音乐的完整和同步。

以上三点,都是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重点突破的地方,学生遇到困惑的地方,应及时示范讲解。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情分析,分析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难点:音视频的合成技术。

第五章 网络技术应用

案例二 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设置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选修课本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的内容,第一节主要学习了域名与域名的管理,学生了解了域名的概念及其命名规则,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也学会规范地申请、使用域名的方法。第二节也学习了IP地址及其管理,了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也认识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

第三节将利用两个课时学习《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前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1.知道因特网服务组织;懂得了网络服务组织;2.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懂得了IP地址的表示方法和将来IP地址资源的紧缺,学习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两种主要方式①拨号上网;②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在学校机房管理员提供相关的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首选和备用NDS服务器等相关参数的情况下,进行了TCP/IP的设置,验证了局域网接入设置方法。实践了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实践,第二课时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续上节课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验证了局域网接入设置方法,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知道设置那些相关参数作用是什么?这就是本堂课要探索研究的理论知识——网关、代理服务器和DNS域名服务器。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相关设置,并了解相关设置对应的相关设备(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能够简单概述出局域网接入的网络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实践中随着网络环境相关参数的改变进行合

理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目标确实非常明显。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平素所说“信息素养”的体现。虽然“信息素养”经常会出现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但真正能像本教案一样,在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中明显体现对这几个连续环节的关注,却实在很少。】

体验性目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和交流,分享体验和活动过程,将社会管理职能分层、分工并协作的理论移植到我们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树立技术学的科学学习态度。

【与一般的“培养合作精神”之类的情感类目标相比,这一目标既独特,又更加具体实际,且意义深远。这种目标的提出,体现出了教师本身的素养及对相关知识、观念的关注与思考。因此,要培养具有深邃眼光、真知灼见的学生,教师平时要对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拓宽自己的关注面,对问题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六、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Windows 2000系统;PowerPoint应用程序;黑板或白板。 学生知识准备:

(1)学生必须实践操作过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TCP/IP属性设置实践。

(2)懂得IP地址的唯一性。

(3)知道子网掩码的A类、B类、C类的作用和相关区别。

案例三 IP地址与多机互连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能够按照书本上介绍的知识,进行IP地址、计算机名等网络设置(书本第六页的实验),但并不了解IP地址的真实含义。对于单纯的网络理论知识,理解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对于动手性的实验容易产生兴趣,在网络实验环境下跃跃欲试。

四、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选修三模块《网络技术应用》,结合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IP地址》及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章2.2和2.3节相关内容,进行重组,为适应网络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将这块内容安排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课时设置为2节课。

【除了学校正式发下的一套教材以外,同时参考其它教材,教学思路更加开拓。内容的重组体现了教师的能力。】

六、教学思路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如何从教室里面的电脑访问办公室的电脑?

如何将家里的几台电脑连网?

单纯讲授IP地址理论知识学生接受困难,所以,考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性实验出发,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架构熟悉的环境,提高学习的兴趣。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教师在讲IP地址的教学内容时,采用先用后讲的顺序,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以解决双机互连实验中存在的疑问为主线,创设情境,逐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如:IP地址的概念、分类;判断两台机器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多台机器连网。

【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在下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创设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引领学生步步前行。】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组间IP地址设置协调表,实验报告,改建的网络实验环境:分7个小组,每组两台实验机,直通线和交叉线等实验设备,全班公用交换机1台,。

【实验报告可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详见案例分析。】

八、教学过程

1.引入

2.初识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2)IP地址的格式 (3)IP地址的分类 (4)子网掩码

(5)如何判断两台机器是否在同一个子网里呢? (6)小结,引出新实验

实验要求:

选择适当的连接线正确实现物理连接;

现教师机的计算机名为:teacher,IP地址为:192.168.2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正确完成计算机中各项网络配置,与教师机处于同一网络中;

在开始菜单——“运行”中执行\\192.168.20.2,检查是否可以连通教师机,并将教师机“动画欣赏”文件夹中“铅笔的艺术.doc”文件复制到你的电脑上。选择网络中计算机名为student3的电脑,获取开启“铅笔的艺术.doc”文件的密码。

【目标任务明确,任务达成情况采用攻关破译检查方式,有效、实用且新颖。】

案例四 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

二、学情分析

面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习者已会利用FrontPage制作独立的网页,包括利用表格合理控制文字及图片的布局等技术。

在网站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第一节课,学生已经确定网站的主题及所要表达的相关板块内容,能够在纸上自由创意出首页面的雏形并尝试在计算机上实现。课余时间,学生大量浏览网页,对网站首页面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针对某一个网站对首页面上的元素组成及分布做基本分析,回答教师提供的调查问卷。

在技术层面上,高中生观察事物既能注意分辨事物的细节,又能从观察变化中抽取出本质特征;另外,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需要有效地调动和挖掘。

【学生已有了制作首页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讲解首页布局设计原则、思路,学生的体会更深,更能因有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评价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现在使用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写的选修本《网络技术应用》,第四单元“建设网络家园”中的第一节“建站规划”部分涉及到网站页面布局的内容只有一小段。在必修的教材中对布局涉及更多的只是技术的实现,如怎样运用表格辅助布局等。

其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站设计上也是如此,首页的设计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关键。人们往往看到第一页就已经对你的站点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能否促使浏览者继续点击进入,能否吸引浏览者留在站点上,全凭首页设计的“功力”。新课标中强调,教学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多的应该是信息素养的养成。首页面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制作者的规划和创新能力。所以,笔者决定将首页的设计和制作作为一个应该掌握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这一块内容笔者拟分为三节课,第一节课思考网站主题以及其中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即栏

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自由创意首页面的布局并尝试在计算机上实现。第二节课即本节课,通过首页面各组成要素的位置和地位分析,让学生明确基本的布局原则。第三节课,为了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在不违反布局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创意布局美化设计自己的网站主页面。

【教师能够在对教材的全面掌握、深层思考的基础上,发现教材设计思想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

五、教学思路

用大量调查数据汇总的图表,结合实例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分析中提炼出布局原则,并在布局原则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作业作修改。

【以大量调查数据为依据,总结出首页布局的基本原则,从而避免一般情况下原则讲解时容易形成的空洞说教,这是本案的一大特色。】

首先,与学生一起回顾首页面的基本组成要素,共同浏览二三个学生作业,仔细观察首页面的制作情况,不作评价,提出疑问:各基本组成要素如何摆放才合理?接下来,将从调查问卷中统计汇总的数据表通过屏幕广播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请同学根据数据归纳各基本组成要素在首页面中一般的摆放位置并分析原因。从而提炼出布局的第一个原则:重点突出。然后带着第一个原则请同学们浏览一个样例网站,让学生体会到只是重点突出还不够,布局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平衡性,在视觉的效果上要注意第二个原则:平衡谐调。在两个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自评与互评,请同学给刚开始浏览的几份作业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改进自己制作的网站首页面,并检验是否布局合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机以屏幕监看的形式轮流跟踪浏览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于存在的技术问题,教师作个别指导。在最后作业点评阶段,采用屏幕转播的形式,跟踪上课一开始展示的未作点评的两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让本人演示完成的情况,再结合自评和互评以提出改进建议。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大胆创新,选择一到两个不规则布局的网站首页面,提醒同学们注意布局要具有灵活性,创作的时候不拘一格,但不管怎样都不违背我们提出的布局原则。最后留些许时间让大家作进一步改进。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在每个环节中设置的认知冲突,通过不断地“认知失衡-新认知”循环,使学生对于每个环节的内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最后一个环节所提出的“灵活性”,更给学生以更大的开放空间与自由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机房,使用的是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教师提供课件和个别学生作品。课前:

(1)学生利用掌握的基本技术构思并尝试制作自己网站的首页面。

(2)教师浏览分析前一阶段学习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不足,收集个案。

(3)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得出数据图表。

【本课所用数据来自学生所做调查问卷,教师只是起汇总作用。因此学生容易对这些统计数据产生更高的兴趣。】

(4)教师确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5)教师对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教师预计到了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呢?如果能提供就更好了。】

案例五 建设网络家园

三、学情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已经学过“加工表达信息”单元,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操作方法已经较为熟悉。他们通过创建“个人网站”,了解了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选题—

确定风格—设计结构—收集资料—制作网页—测试发布—更新维护),学习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处理技术,初步学会了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简单的网页特效技术,对HTML语言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意识和倾向,上课时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希望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而且,他们有较明显的学习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入学后的短时间教学,就适应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方式。另外,他们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爱好,具备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本单元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志趣相投的开发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建设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专题网站。

【教师本单元的教学方式选择了自主学习方式,这是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三《网络技术应用》 中国地图版教材第四单元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网络家园”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网上获取、加工、交流信息的实用技能,遵循系统思想和软件开发原则,选择合适的主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最终能够准确、清晰、美观、创新地表达合乎社会规范的信息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掌握方法、学习技术,也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支持实践、规范行为、感受文化。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也最终实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课程目标和理念。

2.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按照“网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发布评价”这一线索来组织教学。网站规划中主要有确定主题和风格、网站结构、开发工具、人员分工等内容;初建网站阶段主要包括收集和整理信息、用表格和框架布局网页、熟悉HTML语言的常用标记和属性;网站优化包括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创建各种超级链接,插入音频、视频及flash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动态网页包括脚本语言的知识和使用方法,层叠样式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基于服务器的动态网页工作原理及使用初步;发布评价阶段包括IIS的安装和设置,网站评价量表的讨论和公布,小组网站发布与介绍,小组互评等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初步掌握HTML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能够识别一些常用的标记和属性,如文字、段落、图片、表格、超级链接等标记;

(3)理解动态HTML技术(如JavaScript、VBScript、CSS)和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如ASP、JSP)的基本相关知识,能解释其工作过程;

(4)学会使用常见的网页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FrontPage等)完成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进行网页布局、修饰文字图片、插入多媒体信息、设计动态效果、建立超级链接、发布站点等操作;

(5)熟练使用局域网内的讨论平台或工具软件(如BBS、NetMeeting等),展开小组讨论。

【第五点不是课标中网站建设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放在这一单元中,却与整个活动融合得很自然。】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协商,确定网站主题,组建开发小组;

(2)能够根据网站主题和具体分工,主动获取、加工、管理、交流、表达相关信息;

(3)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网站的基本方法;

(4)能够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网站的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同学友谊,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开展专题研究,体验信息价值,树立版权意识;

【引导学生加强版权意识,这对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3)在网站开发过程中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感受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4)在网站发布和评价过程中,能关注其他小组的作品,给出中肯的评价意见;

(5)学会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准备

我校信息技术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室内有一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和五十六台学生机,通过百兆交换机组建成星型局域网。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教师自主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了解学习内容、获取学习资源、记录学习感受、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必要的集体讲解和演示操作。

本单元所用的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教师所使用的专题教学网站中,其中主要包括:  推荐给学生的专题网站地址链接,还有一些搜索引擎、信息技术专业网站等;  单元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每课时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 网页设计所需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动画、Midi音乐等等;

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和DreamWaver的使用手册或帮助系统;

 拓展学习教程,如Photoshop、Flash、HTML、JavaScript、CSS、Asp、IIS等技术类教程;

网页设计素材(如图片、动画、Midi音乐等)还安装到每台学生机中,保证学生在需要时及时找到。

【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备足了“粮食”。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上课时的“甩手”,学习网站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用再讲解。相反,我们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上教师活动都很丰满,以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再配合以专题学习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案例六 动态效果给网页增添亮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了设计制作自己的个人主页的能力。

【这一句描述了学生在必修结束后达到的能力水平。】

又经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网站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静态网页,有了制作互动性更强、更加人性化的页面要求。

【这句话描述了学生在选修学习中截止本节课之前的能力水平与学习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给自己的个人主页增加动态效果的主题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具有个人思维创造的作品,让他们在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四、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地图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四节“动态网页”提供的技术,使动态网页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表现力。教学内容涉及网页中JavaScript特效使用,behavior行为事件,浏览器对象模型等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网页制作的实际需要和表现的信息内容来选择动态效果,有所侧重地选择讲解,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放在如何有效运用现成代码,对代码具体内容只需要“观其大概”,不必深究。学生恰当的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

不仅可以使网站充满生机和活力,还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前面所学的网页制作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网站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对知识讲解深度的把握很重要。动态网页效果,是“网站设计与评价”部分中难度较高的部分。由于动态网页技术本身内容极其丰富,又由于使用新教材后各地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考试还未开始或者刚刚进行一两次,考试本身的难度也尚未明确,因此教师往往出于“宁愿多讲一点,考试时不会出差错”的思想,把动态网页技术的内容讲得过深,给教师与学生都带来了较重的负担。查老师在这里明确提出“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放在如何有效运用现成代码,对代码具体内容只需要‘观其大概’,不必深究”,这一深度把握还是比较合适的。】

六、教学思路

学生之前没有阅读和编写任何程序的经验,因此直接进行网页的脚本语言教学具有很大的跳跃幅度。教师应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比较容易的代码并使之与网页运用效果相联系,并要求学生试着修改相应代码,并观察修改后网页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代码(程序)在网页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从形象上感受动态网页的效果,直观地理解代码的含义,并能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既有代码。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较高,在教师引导下,以实例分析为主轴,从对动态网页效果感性认识通过代码的运用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分层次分任务教学法,用分析、演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通过具体实例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师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了拓展任务。

【分层次教学是本案一大特点。】

案例一 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二、教学思路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课,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了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首先,精心设计情境,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一概念。“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富有挑战、过程体验、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其次,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再次,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中。我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最后,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 或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科学结论。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综合采用了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五、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4.“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6.总结归纳,布置课外学习与。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案例二 传统节日知多少——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二、教学思路

学生平时上网的机会很少,虽然已经有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感性经验,但是对于什么是搜索引擎,以及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关键词搜索的技巧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通过抢答比赛让学生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全面了解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描述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2)能使用常用搜索策略与技巧搜索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通过对中国各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搜索,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体会珍惜与爱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课程实施

1.试一试 2.想一想 3.学一学 4.赛一赛 5.想一想 6.练一练

案例三 图像的合成与表达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目标主要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运用Photoshop合成图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制作图像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创作图像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

步掌握利用图像合成技术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这个过程包含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和合成所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本节课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也是一节“新授课”。其中,教学的重点是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教学的难点是图层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刚好他们正在学习多媒体的这部分必修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很熟悉(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通过对“图像的合成”一节的学习,掌握了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文字输入等操作;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将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分层次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图层的概念

(2)能熟练操作Photoshop合成图像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像素材和加工方法完成图像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参与图像作品创作的态度

(2)能初步形成健康、合法地加工和交流图像信息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课堂演示及引导

3.明确任务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4.上传作品及评价

5.课堂小结

案例四 信息的编程加工——用编程方法画函数图像

三、学生分析

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进校后,我们做过简单调查: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5%左右的学生是“零起点”,还有30%的学生虽非“零起点”,但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采用教材上“冒泡法对校运会决赛项目成绩进行输入和排序的程序”。而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通过学生在数学课中已掌握的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的引导到计算机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流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同时简化了“算法”和简化了程序。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2.关键环节提炼

(1)引入: (2)剖析: (3)体验: (4)评价和交流:

(5)总结提升:认识到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而对于计算机而言,这种解题步骤就称为算法。

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算法与程序设计

案例一 选择结构

二、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连接到Internet 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都安装了Windows 2000专业版,并安装了VB。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软件资源:flash课件、网络教学系统。

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因此教师在案例中的描述应该更具有针对性。

案例二 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

六、学情分析

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良好、求知欲强且基础知识扎实。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十分的重要,它旨在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态度以及其它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特征,从而确立教学的起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与把握可以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就有老师提出,案例的设计似乎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当回过头来看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之后就释然了——对重点中学的学生的要求自然要比一般中学要高。这也说明教学案例的普适性是受约于教学对象的,作者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虽然只有一句话,却保证了该案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七、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配备Lanstar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广播、转播、示范等功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环境的交待。事实上,教学环境是保证教学案例能够得以实施的硬件基础,没有对教学环境的描述,使教学案例有可能成为“空中楼

阁”。当然,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案例的时候可以自己在脑中构建出支撑案例实施的教学环境,但没有教学环境的描述,就会使教学案例缺乏完整性。】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2.引入课题

3.建立数学模型

4.I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一)

5.“小刀”初试

5.I 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二)

6.“小刀”再试

7.完善程序

8.课后作业

【设计恰当的课后练习,强化本节课所授的新知。当然,练习一定要与本节课的内容贴切才能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

案例三 多重选择语句

六、教学策略

1.课题的引入上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即指信息的获取、分析与整理),此工作放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

2.算法的设计上,要通过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比对,加深学生对选择结构的认识。

3.基于两种情况的判断与选择,和多种情况的判断与选择,通过相应的实例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4.通过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让学生亲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小组的成果方案,填写《活动评价表》。

【作者的“教学策略”写得很详细,能够完整地表达她设计这一案例的理念,比如第(1)点。也包括了作者突破教学重、难点方法,比如(2)、(3)、(5)点。】

七、教学过程

1.问题的呈现

(1)信息的获取

(2)信息的加工与整理

(3)任务分析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4)算法设计

(5)编写程序

多媒体技术应用

案例一 图形图像

二、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第二节多媒体技术中的内容,安排三课时。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等

内容,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图像是多媒体信息数字化表示和存储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第二单元“图形图象处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16)班。学生经过一学期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习,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存储原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位图的工作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位图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学生通过分析图片,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位图的存储原理。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网站。

九、教学过程

1.情境启发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3.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

4.难点突破 5.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 6.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

7.图像压缩 8.图像的几种格式 9.总结拓展

(设计理念:总结拓展是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的延伸,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反思的性质,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如果说学习内容是个“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中来认识这个“点”。 )

案例二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二、设计思想

广东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声音的加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基本上是音频理论知识和音频处理的相关操作介绍,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很难从需求出发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超级女声”在全国的异常火爆和网络翻唱的盛行,让我迅速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挫折”后,带着释疑的心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基本具备了网上搜索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我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字音频的加工、处理了解甚少,但却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对数字音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加工的学习充满期待。学生的喜好也是我暗访的重点,这为我最终确定创作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超级女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唱卡拉OK的热潮,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单一的创作主题,很难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于是我又构思出另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编排创造性地给电影、动画、广告片断重新配语音和音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编制音乐故事,甚至还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视音乐故事。基础薄弱学生的反映,引起我的关注,他们并没有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对主题不敢兴趣,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高难度”的任务,于是我专门为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声音编辑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教师事先的暗访是教学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得活动主题及难度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而不是形式的“关怀”。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激趣导思

2.支架搭建 激疑导探

3.扫除障碍 激动导创

4.创建平台 激评导促

5.综合延伸 激享导法

【通过观察“远与近”漫画,谈谈“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深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案例三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

三、课标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的进一步深化。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要求“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见,在多媒体模块中,对于动画、视频的知识性目标已经从了解上升到迁移;从技能上看,学生要从单纯的模仿向自我设计、个性开发靠拢;学生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完成个人作品的制作。

【作者能够考虑到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问题,并提出在选修模块中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四、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有动画、视频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动画的分类,以及对计算机动画的具体制作、开发,视频的简单制作播放等。与其他多媒体相比,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及加工处理,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有其独特的特性。按照教材的安排,知识内容如下:

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2.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计算机动画制作

4.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学生属于非零起点,对计算机动画制作有一定了解。由于平时接触非常少,学生的知识遗忘相当严重。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弱的特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故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基本概念、计算机动画原理理论讲解)

2.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3.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的元件与控制

4.计算机动画实验——个人作品制作

5.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将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

案例四 会声会影——电影《神话》预告片的制作

三、学情分析

学习到本节内容的学生之前已经对多媒体的知识有基础的了解,知道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格式

与特点,学习过声音的录制及视频文件的转换。由于之前有过文本编辑制作、图片作品制作、动画作品制作的经历,所以对视听作品的制作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都希望能通过本节的学习制作出优秀的视听作品。

【分析学生已有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立打下基础。】

四、内容分析

1.在常用的多媒体中,声音、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有人将它们的统称为运动的媒体,视听作品通常是声音与视频的结合。视听作品的一般制作技术,如声音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视频素材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影音合成及其输出的简单技术。

2.多段视频素材的衔接是视听作品制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此时不仅要保证画面与旁白同步,还要考虑过渡方式、转场效果。力求过渡时间有短有长,表现节奏有紧有松,与旁白紧密结合。

3.在音频处理上,旁白和背景音乐通常分别需要利用两个音轨合成在一起,背景音乐的强度应比旁白低一些,在音频上有主有次,以突出主题为保证背景音乐的完整性,可以根据旁白和基本编辑好的影像长度决定背景音乐的总长度,然后调整剪辑和过渡的长度,以及旁白语句之间的停顿时间,以保证画面、语音和背景音乐的完整和同步。

以上三点,都是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重点突破的地方,学生遇到困惑的地方,应及时示范讲解。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情分析,分析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难点:音视频的合成技术。

第五章 网络技术应用

案例二 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设置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选修课本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的内容,第一节主要学习了域名与域名的管理,学生了解了域名的概念及其命名规则,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也学会规范地申请、使用域名的方法。第二节也学习了IP地址及其管理,了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也认识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

第三节将利用两个课时学习《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前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1.知道因特网服务组织;懂得了网络服务组织;2.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懂得了IP地址的表示方法和将来IP地址资源的紧缺,学习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两种主要方式①拨号上网;②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在学校机房管理员提供相关的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首选和备用NDS服务器等相关参数的情况下,进行了TCP/IP的设置,验证了局域网接入设置方法。实践了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实践,第二课时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续上节课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验证了局域网接入设置方法,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知道设置那些相关参数作用是什么?这就是本堂课要探索研究的理论知识——网关、代理服务器和DNS域名服务器。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相关设置,并了解相关设置对应的相关设备(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能够简单概述出局域网接入的网络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实践中随着网络环境相关参数的改变进行合

理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目标确实非常明显。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平素所说“信息素养”的体现。虽然“信息素养”经常会出现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但真正能像本教案一样,在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中明显体现对这几个连续环节的关注,却实在很少。】

体验性目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和交流,分享体验和活动过程,将社会管理职能分层、分工并协作的理论移植到我们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树立技术学的科学学习态度。

【与一般的“培养合作精神”之类的情感类目标相比,这一目标既独特,又更加具体实际,且意义深远。这种目标的提出,体现出了教师本身的素养及对相关知识、观念的关注与思考。因此,要培养具有深邃眼光、真知灼见的学生,教师平时要对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拓宽自己的关注面,对问题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六、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Windows 2000系统;PowerPoint应用程序;黑板或白板。 学生知识准备:

(1)学生必须实践操作过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TCP/IP属性设置实践。

(2)懂得IP地址的唯一性。

(3)知道子网掩码的A类、B类、C类的作用和相关区别。

案例三 IP地址与多机互连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能够按照书本上介绍的知识,进行IP地址、计算机名等网络设置(书本第六页的实验),但并不了解IP地址的真实含义。对于单纯的网络理论知识,理解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对于动手性的实验容易产生兴趣,在网络实验环境下跃跃欲试。

四、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选修三模块《网络技术应用》,结合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IP地址》及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章2.2和2.3节相关内容,进行重组,为适应网络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将这块内容安排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课时设置为2节课。

【除了学校正式发下的一套教材以外,同时参考其它教材,教学思路更加开拓。内容的重组体现了教师的能力。】

六、教学思路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如何从教室里面的电脑访问办公室的电脑?

如何将家里的几台电脑连网?

单纯讲授IP地址理论知识学生接受困难,所以,考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性实验出发,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架构熟悉的环境,提高学习的兴趣。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教师在讲IP地址的教学内容时,采用先用后讲的顺序,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以解决双机互连实验中存在的疑问为主线,创设情境,逐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如:IP地址的概念、分类;判断两台机器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多台机器连网。

【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在下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创设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引领学生步步前行。】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组间IP地址设置协调表,实验报告,改建的网络实验环境:分7个小组,每组两台实验机,直通线和交叉线等实验设备,全班公用交换机1台,。

【实验报告可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详见案例分析。】

八、教学过程

1.引入

2.初识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2)IP地址的格式 (3)IP地址的分类 (4)子网掩码

(5)如何判断两台机器是否在同一个子网里呢? (6)小结,引出新实验

实验要求:

选择适当的连接线正确实现物理连接;

现教师机的计算机名为:teacher,IP地址为:192.168.2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正确完成计算机中各项网络配置,与教师机处于同一网络中;

在开始菜单——“运行”中执行\\192.168.20.2,检查是否可以连通教师机,并将教师机“动画欣赏”文件夹中“铅笔的艺术.doc”文件复制到你的电脑上。选择网络中计算机名为student3的电脑,获取开启“铅笔的艺术.doc”文件的密码。

【目标任务明确,任务达成情况采用攻关破译检查方式,有效、实用且新颖。】

案例四 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

二、学情分析

面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习者已会利用FrontPage制作独立的网页,包括利用表格合理控制文字及图片的布局等技术。

在网站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第一节课,学生已经确定网站的主题及所要表达的相关板块内容,能够在纸上自由创意出首页面的雏形并尝试在计算机上实现。课余时间,学生大量浏览网页,对网站首页面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针对某一个网站对首页面上的元素组成及分布做基本分析,回答教师提供的调查问卷。

在技术层面上,高中生观察事物既能注意分辨事物的细节,又能从观察变化中抽取出本质特征;另外,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需要有效地调动和挖掘。

【学生已有了制作首页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讲解首页布局设计原则、思路,学生的体会更深,更能因有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评价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现在使用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写的选修本《网络技术应用》,第四单元“建设网络家园”中的第一节“建站规划”部分涉及到网站页面布局的内容只有一小段。在必修的教材中对布局涉及更多的只是技术的实现,如怎样运用表格辅助布局等。

其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站设计上也是如此,首页的设计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关键。人们往往看到第一页就已经对你的站点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能否促使浏览者继续点击进入,能否吸引浏览者留在站点上,全凭首页设计的“功力”。新课标中强调,教学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多的应该是信息素养的养成。首页面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制作者的规划和创新能力。所以,笔者决定将首页的设计和制作作为一个应该掌握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这一块内容笔者拟分为三节课,第一节课思考网站主题以及其中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即栏

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自由创意首页面的布局并尝试在计算机上实现。第二节课即本节课,通过首页面各组成要素的位置和地位分析,让学生明确基本的布局原则。第三节课,为了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在不违反布局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创意布局美化设计自己的网站主页面。

【教师能够在对教材的全面掌握、深层思考的基础上,发现教材设计思想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

五、教学思路

用大量调查数据汇总的图表,结合实例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分析中提炼出布局原则,并在布局原则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作业作修改。

【以大量调查数据为依据,总结出首页布局的基本原则,从而避免一般情况下原则讲解时容易形成的空洞说教,这是本案的一大特色。】

首先,与学生一起回顾首页面的基本组成要素,共同浏览二三个学生作业,仔细观察首页面的制作情况,不作评价,提出疑问:各基本组成要素如何摆放才合理?接下来,将从调查问卷中统计汇总的数据表通过屏幕广播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请同学根据数据归纳各基本组成要素在首页面中一般的摆放位置并分析原因。从而提炼出布局的第一个原则:重点突出。然后带着第一个原则请同学们浏览一个样例网站,让学生体会到只是重点突出还不够,布局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平衡性,在视觉的效果上要注意第二个原则:平衡谐调。在两个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自评与互评,请同学给刚开始浏览的几份作业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改进自己制作的网站首页面,并检验是否布局合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机以屏幕监看的形式轮流跟踪浏览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于存在的技术问题,教师作个别指导。在最后作业点评阶段,采用屏幕转播的形式,跟踪上课一开始展示的未作点评的两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让本人演示完成的情况,再结合自评和互评以提出改进建议。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大胆创新,选择一到两个不规则布局的网站首页面,提醒同学们注意布局要具有灵活性,创作的时候不拘一格,但不管怎样都不违背我们提出的布局原则。最后留些许时间让大家作进一步改进。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在每个环节中设置的认知冲突,通过不断地“认知失衡-新认知”循环,使学生对于每个环节的内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最后一个环节所提出的“灵活性”,更给学生以更大的开放空间与自由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机房,使用的是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教师提供课件和个别学生作品。课前:

(1)学生利用掌握的基本技术构思并尝试制作自己网站的首页面。

(2)教师浏览分析前一阶段学习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不足,收集个案。

(3)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得出数据图表。

【本课所用数据来自学生所做调查问卷,教师只是起汇总作用。因此学生容易对这些统计数据产生更高的兴趣。】

(4)教师确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5)教师对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教师预计到了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呢?如果能提供就更好了。】

案例五 建设网络家园

三、学情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已经学过“加工表达信息”单元,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操作方法已经较为熟悉。他们通过创建“个人网站”,了解了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选题—

确定风格—设计结构—收集资料—制作网页—测试发布—更新维护),学习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处理技术,初步学会了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简单的网页特效技术,对HTML语言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意识和倾向,上课时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希望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而且,他们有较明显的学习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入学后的短时间教学,就适应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方式。另外,他们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爱好,具备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本单元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志趣相投的开发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建设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专题网站。

【教师本单元的教学方式选择了自主学习方式,这是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三《网络技术应用》 中国地图版教材第四单元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网络家园”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网上获取、加工、交流信息的实用技能,遵循系统思想和软件开发原则,选择合适的主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最终能够准确、清晰、美观、创新地表达合乎社会规范的信息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掌握方法、学习技术,也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支持实践、规范行为、感受文化。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也最终实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课程目标和理念。

2.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按照“网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发布评价”这一线索来组织教学。网站规划中主要有确定主题和风格、网站结构、开发工具、人员分工等内容;初建网站阶段主要包括收集和整理信息、用表格和框架布局网页、熟悉HTML语言的常用标记和属性;网站优化包括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创建各种超级链接,插入音频、视频及flash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动态网页包括脚本语言的知识和使用方法,层叠样式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基于服务器的动态网页工作原理及使用初步;发布评价阶段包括IIS的安装和设置,网站评价量表的讨论和公布,小组网站发布与介绍,小组互评等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初步掌握HTML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能够识别一些常用的标记和属性,如文字、段落、图片、表格、超级链接等标记;

(3)理解动态HTML技术(如JavaScript、VBScript、CSS)和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如ASP、JSP)的基本相关知识,能解释其工作过程;

(4)学会使用常见的网页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FrontPage等)完成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进行网页布局、修饰文字图片、插入多媒体信息、设计动态效果、建立超级链接、发布站点等操作;

(5)熟练使用局域网内的讨论平台或工具软件(如BBS、NetMeeting等),展开小组讨论。

【第五点不是课标中网站建设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放在这一单元中,却与整个活动融合得很自然。】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协商,确定网站主题,组建开发小组;

(2)能够根据网站主题和具体分工,主动获取、加工、管理、交流、表达相关信息;

(3)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网站的基本方法;

(4)能够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网站的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同学友谊,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开展专题研究,体验信息价值,树立版权意识;

【引导学生加强版权意识,这对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3)在网站开发过程中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感受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4)在网站发布和评价过程中,能关注其他小组的作品,给出中肯的评价意见;

(5)学会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准备

我校信息技术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室内有一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和五十六台学生机,通过百兆交换机组建成星型局域网。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教师自主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了解学习内容、获取学习资源、记录学习感受、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必要的集体讲解和演示操作。

本单元所用的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教师所使用的专题教学网站中,其中主要包括:  推荐给学生的专题网站地址链接,还有一些搜索引擎、信息技术专业网站等;  单元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每课时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 网页设计所需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动画、Midi音乐等等;

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和DreamWaver的使用手册或帮助系统;

 拓展学习教程,如Photoshop、Flash、HTML、JavaScript、CSS、Asp、IIS等技术类教程;

网页设计素材(如图片、动画、Midi音乐等)还安装到每台学生机中,保证学生在需要时及时找到。

【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备足了“粮食”。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上课时的“甩手”,学习网站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用再讲解。相反,我们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上教师活动都很丰满,以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再配合以专题学习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案例六 动态效果给网页增添亮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了设计制作自己的个人主页的能力。

【这一句描述了学生在必修结束后达到的能力水平。】

又经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网站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静态网页,有了制作互动性更强、更加人性化的页面要求。

【这句话描述了学生在选修学习中截止本节课之前的能力水平与学习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给自己的个人主页增加动态效果的主题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具有个人思维创造的作品,让他们在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四、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地图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四节“动态网页”提供的技术,使动态网页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表现力。教学内容涉及网页中JavaScript特效使用,behavior行为事件,浏览器对象模型等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网页制作的实际需要和表现的信息内容来选择动态效果,有所侧重地选择讲解,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放在如何有效运用现成代码,对代码具体内容只需要“观其大概”,不必深究。学生恰当的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

不仅可以使网站充满生机和活力,还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前面所学的网页制作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网站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对知识讲解深度的把握很重要。动态网页效果,是“网站设计与评价”部分中难度较高的部分。由于动态网页技术本身内容极其丰富,又由于使用新教材后各地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考试还未开始或者刚刚进行一两次,考试本身的难度也尚未明确,因此教师往往出于“宁愿多讲一点,考试时不会出差错”的思想,把动态网页技术的内容讲得过深,给教师与学生都带来了较重的负担。查老师在这里明确提出“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放在如何有效运用现成代码,对代码具体内容只需要‘观其大概’,不必深究”,这一深度把握还是比较合适的。】

六、教学思路

学生之前没有阅读和编写任何程序的经验,因此直接进行网页的脚本语言教学具有很大的跳跃幅度。教师应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比较容易的代码并使之与网页运用效果相联系,并要求学生试着修改相应代码,并观察修改后网页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代码(程序)在网页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从形象上感受动态网页的效果,直观地理解代码的含义,并能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既有代码。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较高,在教师引导下,以实例分析为主轴,从对动态网页效果感性认识通过代码的运用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分层次分任务教学法,用分析、演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通过具体实例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师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了拓展任务。

【分层次教学是本案一大特点。】


    相关文章

    欧洲十大智慧城市深度研究报告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智慧城市行业有价值? 第四: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智慧城市市场调查 ...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案例

    信息安全案例分析 (2010-04-02 22:43:13) 转载 标签: 技术因素 纽约银行 信息安全 案例分析 美国 it 案例1:美国NASDAQ事故 1994年8月1日,由于一只松鼠通过位于康涅狄格网络主计算机附近的一条电话线挖洞, ...

    船舶碰撞案例库研究与应用

    第07卷 第05期 中 国 水 运 Vol.7 No.05 2007年 0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07 船舶碰撞案例库研究与应用 吴 晞 段 超 宋崇利 摘 要:建立规范化和信息化表示的船舶碰撞案例库, ...

    GIS空间分析及应用案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教育中心 关于开展"GIS空间分析及应用案例"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随着时代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产业异军突起,在未来的几年中即将形成超万亿的规模,成为国内外发展最快,最有 ...

    智慧水务行业分析报告_目录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 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 ...

    案例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包括的主要内容?(1)电子商务的网站背景,资料:经营团队,经营策略,投资方,合作伙伴,有无上市计划.(2)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方法分析:网路平台技术分析,网站安全技术分析,网站维护方法分析.(3)电子商务 ...

    111参加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的认识

    参加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的感受和认识 济水东园学校 程利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济水东园学校的程利利,是专职的美术老师.本学期,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中级培训.今天,我能够参加本次的座谈会,感到非常的荣幸,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 ...

    计算机信息类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

    !墅堕!!!!二!!!! CNll一2034/T 实验技术与管理 ExperimentalTechnologyand 第32卷第4期2015年4月 V01.32 No.4 Apr.2015 Management 实验课程改革 计算机信息类综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 1 1.案例描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