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林乃宏

今天的中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看起来浪漫,却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扰。屏山作为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87.7%,养老保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加上农村经济社会欠发达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压力日趋凸显。为切实化解银发浪潮带来的冲击,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笔者提出以下粗略见解以供参考。

一、屏山农村养老基本现状

据统计,2010年末,屏山总人口30.71万人,农业人口26.93万人,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户籍人口)3700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74%。有9662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总人口的36%;1145人享受农村五保政策,集中供养率达到58%;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4938人参保,参保率9.3%。屏山农村养老集中体现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二、当前屏山农村养老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我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中青年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比重,且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从上世纪70、8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30年中,农村家庭的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得到一定控制,致使农村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这在养老

上就表现为赡养系数大大提高,家庭成员面临的赡养风险不能分散,子女的人均养老负担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子女面对年老的父母负担明显加重。

(三)社会变迁给家庭养老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大部分农村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村庄,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这不但使得对老龄人群照料资源明显匮乏,同时逐渐造成代际隔阂,进而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同时,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传统孝文化日渐淡化,没有制度的约束,家庭养老传统美德很易遭到破坏。老年人获得的生活照料不够,精神慰藉缺乏,家庭关系不融洽等,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丧偶者所占比例较大,老年人独居现象流行,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加上农村家庭关系较之城市更为复杂,农村家庭一般子女较多,家庭养老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诿,一旦由于家庭关系不融洽而引发家庭纠纷,老年人往往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 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的冲击。

(四)土地的保障作用正在削弱。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及农业本身的发展变化,受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生产经营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依靠土地养老已不再保险。

三、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巩固家庭养老基础。能否解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克服其不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完善家庭养老制度。

1. 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养老首先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而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必要基础。在家庭养老仍将继续长期存在的条件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特

别是现金收入水平,为家庭养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

2.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文化,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但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下,这一传统美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沦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氛围。一是重视传统道德、孝文化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形成一种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和尊老、养老、爱老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对孝文化的关注力度,通过定期评选“孝子”等活动,使传统的“孝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促使群众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建立健全政策和制度,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我国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国家,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当前养老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应通过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真正实现定型发展。

4. 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在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发展和改革中,应结合老年人的特性,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鼓励老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工作。可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社会威望高等特点,指导和帮助农村老年人组建“老年人协会”,让

老年人以集体形式参加农村公共事务,解决棘手问题,同时让老年人感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稳步推进新农保,实现农村养老不犯愁。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对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科学制定政策,为新农保试点提供好政策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老年人进行保障,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这种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激发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而且“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有一定的弹性,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因此,应结合全县实际,吸取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设定参保对象、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保障水平等,制定好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筹资和待遇标准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实际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 强化宣传动员,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受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对社保政策不够关注或尚存疑虑。加上部分农民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认为生、老、病、死有子女管,主动参保意识不强。为此,应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和现实意义,使新农保政策深入农村、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切实解决农民养老后顾之忧。

3. 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减轻农民投入压力,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二是加强基层工作平台

建设。对乡镇、村级建立有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快形成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参保网络。三是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科学设置参保、缴费、申领、审核、发放等流程,提供政策咨询、参保登记、待遇享受等一条龙服务。四是加强业务操作规范建设。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特点,统一规范各类表、证的设计管理。五是加大便民服务建设。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作用,以服务来促动新农保工作。六是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发挥新农保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三)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并举,拓展保障服务渠道。当前,屏山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受资金、土地、税费等相关政策以及养老公益性的影响,尚未实质开始发展。为应对我县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特别是农村人口养老保障能力薄弱的问题,应坚持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并举,实行分线保障,切实增强保障服务能力。

1. 加大公办养老投入,保障农村特殊人群养老。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供养问题,积极探索集中供养新模式,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加大筹资力度,增加供养保障能力。一是对托老在亲朋眷故家中的农村“五保”老人,尽量纳入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条件。二是积极探索 “以副养院”的经营模式,抽调懂技术、会管理、身体好的人员种植蔬菜和养殖畜禽,以供给和补充老年服务中心日常生活所需,确保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三是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养老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严格实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每名工作人员都能真心实意地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照顾老人;在老人中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实行在院老人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通过定期评价养老服务质量,征

询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评比老年人最满意的护理员活动,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2.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强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机构,多管齐下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对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鼓励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缓解公办养老机构压力。一是大力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通过建设资金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扶持措施,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服务供给主体。二是建立连锁集团发挥品牌效应。支持社会经济效益好、社会认可度高、具有规范标准管理的养老机构走集团化道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提升全县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举办养老机构。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办公楼、厂房、农场等,采取公办、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建设一批养老服务机构。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除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为推动农村老年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应严格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产品,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受身心状况的制约,高龄和失能老人需要实行机构养老,因而十分需要具有某些专业学科的专业护理人员。政府在建设以供养型、护理型为主的基础性、示范性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养老服务培训

资源的供给。通过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抓好在职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供好人性化优质服务。

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林乃宏

今天的中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看起来浪漫,却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扰。屏山作为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87.7%,养老保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加上农村经济社会欠发达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压力日趋凸显。为切实化解银发浪潮带来的冲击,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笔者提出以下粗略见解以供参考。

一、屏山农村养老基本现状

据统计,2010年末,屏山总人口30.71万人,农业人口26.93万人,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户籍人口)3700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74%。有9662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总人口的36%;1145人享受农村五保政策,集中供养率达到58%;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4938人参保,参保率9.3%。屏山农村养老集中体现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二、当前屏山农村养老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我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中青年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比重,且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从上世纪70、8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30年中,农村家庭的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得到一定控制,致使农村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这在养老

上就表现为赡养系数大大提高,家庭成员面临的赡养风险不能分散,子女的人均养老负担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子女面对年老的父母负担明显加重。

(三)社会变迁给家庭养老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大部分农村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村庄,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这不但使得对老龄人群照料资源明显匮乏,同时逐渐造成代际隔阂,进而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同时,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传统孝文化日渐淡化,没有制度的约束,家庭养老传统美德很易遭到破坏。老年人获得的生活照料不够,精神慰藉缺乏,家庭关系不融洽等,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丧偶者所占比例较大,老年人独居现象流行,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加上农村家庭关系较之城市更为复杂,农村家庭一般子女较多,家庭养老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诿,一旦由于家庭关系不融洽而引发家庭纠纷,老年人往往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 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的冲击。

(四)土地的保障作用正在削弱。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及农业本身的发展变化,受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生产经营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依靠土地养老已不再保险。

三、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巩固家庭养老基础。能否解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克服其不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完善家庭养老制度。

1. 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养老首先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而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必要基础。在家庭养老仍将继续长期存在的条件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特

别是现金收入水平,为家庭养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

2.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文化,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但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下,这一传统美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沦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氛围。一是重视传统道德、孝文化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形成一种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和尊老、养老、爱老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对孝文化的关注力度,通过定期评选“孝子”等活动,使传统的“孝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促使群众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建立健全政策和制度,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我国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国家,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当前养老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应通过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真正实现定型发展。

4. 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在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发展和改革中,应结合老年人的特性,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鼓励老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工作。可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社会威望高等特点,指导和帮助农村老年人组建“老年人协会”,让

老年人以集体形式参加农村公共事务,解决棘手问题,同时让老年人感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稳步推进新农保,实现农村养老不犯愁。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对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科学制定政策,为新农保试点提供好政策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老年人进行保障,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这种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激发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而且“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有一定的弹性,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因此,应结合全县实际,吸取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设定参保对象、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保障水平等,制定好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筹资和待遇标准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实际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 强化宣传动员,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受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对社保政策不够关注或尚存疑虑。加上部分农民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认为生、老、病、死有子女管,主动参保意识不强。为此,应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和现实意义,使新农保政策深入农村、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切实解决农民养老后顾之忧。

3. 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减轻农民投入压力,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二是加强基层工作平台

建设。对乡镇、村级建立有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快形成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参保网络。三是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科学设置参保、缴费、申领、审核、发放等流程,提供政策咨询、参保登记、待遇享受等一条龙服务。四是加强业务操作规范建设。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特点,统一规范各类表、证的设计管理。五是加大便民服务建设。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作用,以服务来促动新农保工作。六是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发挥新农保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三)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并举,拓展保障服务渠道。当前,屏山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受资金、土地、税费等相关政策以及养老公益性的影响,尚未实质开始发展。为应对我县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特别是农村人口养老保障能力薄弱的问题,应坚持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并举,实行分线保障,切实增强保障服务能力。

1. 加大公办养老投入,保障农村特殊人群养老。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供养问题,积极探索集中供养新模式,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加大筹资力度,增加供养保障能力。一是对托老在亲朋眷故家中的农村“五保”老人,尽量纳入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条件。二是积极探索 “以副养院”的经营模式,抽调懂技术、会管理、身体好的人员种植蔬菜和养殖畜禽,以供给和补充老年服务中心日常生活所需,确保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三是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养老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严格实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每名工作人员都能真心实意地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照顾老人;在老人中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实行在院老人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通过定期评价养老服务质量,征

询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评比老年人最满意的护理员活动,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2.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强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机构,多管齐下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对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鼓励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缓解公办养老机构压力。一是大力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通过建设资金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扶持措施,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服务供给主体。二是建立连锁集团发挥品牌效应。支持社会经济效益好、社会认可度高、具有规范标准管理的养老机构走集团化道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提升全县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举办养老机构。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办公楼、厂房、农场等,采取公办、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建设一批养老服务机构。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除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为推动农村老年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应严格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产品,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受身心状况的制约,高龄和失能老人需要实行机构养老,因而十分需要具有某些专业学科的专业护理人员。政府在建设以供养型、护理型为主的基础性、示范性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养老服务培训

资源的供给。通过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抓好在职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供好人性化优质服务。


    相关文章

    2011年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中共忻城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材料之二十七 新起点 新征程 新目标 新突破 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忻城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7月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忻城县第 ...

    乡镇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奋进跨越”为主题,以打造国际旅游重镇和全国文明重镇为目标,按照“城镇推进、旅游提升、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加速发展 ...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

    本人被派往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参加“三支一扶”工作一年来,秉持“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广泛深入群众,主动向领导学习,向干部同事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锻炼,认真做到“五个为”:一是有为 ...

    白河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12.24

    白河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序言 白河县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东.南 三面与湖北省郧西县.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本省旬阳县为邻.素有"秦头楚尾"之称,是中原地区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_成就与展望

    ●本刊特稿<财政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成就与展望 王军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基本生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社会 ...

    全委扩大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区老龄委全委扩大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区老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刚才,xxx同志代表区老龄委作了工作报告,xx同志宣读了<区老龄委关于xx年度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的实施意见> ...

    关于大力推进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 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 (一)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1.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养老服务格局.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45家,养老床位总数3.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突破30张:现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980家,实现了城市社区全 ...

    2013年民政工作思路

    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扣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线,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深化"亲民.利民.为民& ...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大力推动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