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国清寺介绍

佛国仙山-天台山,天台山同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一样同属佛教名山,东晋时代的孙绰在这里留下了瑰富壮丽的《游天台山赋》称其为“盖山岳之神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也有行人路”,明天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写下《游天台山记》,并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南国山水天台奇,“天台之奇”素与“黄山之秀”并称,清代学者潘耒将天下诸山与天台山作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天台有句俗语“天台山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那么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大八景之一的国清景区,其代表景区就是国清寺,创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位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带大的皇帝便大兴佛法,隋代仅仅存在28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年间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而国清寺就是“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朝鲜“天台宗”的祖庭。

它是由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生于公元538年,公元596年圆寂,是陈隋两帝视为国宝的高僧,公元597年就在智者大师圆寂后的一年,晋王杨广根据他的意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取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的定光禅师结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据说在国清寺建成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国清寺也是文革期间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周总理顶住反动势力毅力开放国清寺,当时主要考虑和日本加强民间交流,因为国清寺是汉化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当然也是日本、韩国、朝鲜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每年会有大量的僧人到这里朝拜。

同时天台被认为是“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儒、道、释三教在天台得以和谐发展;现在请大家往前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座巍峨的牌坊,牌坊既不能居家住人、遮风避雨,又不能供佛祭神,祈求福祉,并无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千百年来人天台人民对它钟爱有加,尤全县的牌坊数也数不清,那么我们这个国清景

区的牌坊是为了表达天台人民对佛教天台宗的信仰。牌坊的中间我们可以看见“和以致祥”几个大字,它的意思是“和谐相处可以带来祥瑞”。

国清寺建于597年,到了唐会昌(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5年时的灭佛运动即公元845年,敕废国清寺,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宋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政策,景德二年宋真宗时(1005)年赏金万两重修殿宇,后毁于战火,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修复,建筑极为壮观,与齐州灵岩(山东济南)、润州栖霞(江苏南京)、荆州玉泉(湖北当阳)寺并称“天下四绝”;“文革”初期寺宇文物破坏严重,1973年周总理下令全面修复国清寺,先后建了梅亭、经幢、观音殿等,日本和韩国天台宗信徒还在寺内新建“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和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全寺建筑依山就势缓缓升高,共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周围着五座山峰,分别是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双涧回澜,山环水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古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五峰环绕、双涧回澜这个景观给这个寺庙园林增加了许多的神奇色彩,其实这些风水学说其实就是一个地方选址的要素。比如说国清寺南面是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假设南面也是一座高山的话,那么国清寺就没有充足的光照了。如果西北两个方向没有高山的依靠,那么冬天来自北方的西北奉就会长期直入,这样的话国清寺就会很冷。因此国清寺也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在寺院门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看到的七佛塔是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旧佛塔毁于文革初期,历史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新七佛塔和旧佛塔最大区别在造型上,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镂空。

在七佛塔的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一行唐代著名高僧,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不仅在佛学方面成一家之言,在天文学方面也做出巨大贡献,制定《太衍历》,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据说一

行在编写《太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教,喜欢上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所以就有了他的墓。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亭子被称为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山、拾得生活在唐朝贞观年间,两个人佛法高妙,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天台山也成为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大家可以抬头看到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一路走来,很容易发现整个国清景区就像是一座园林,其实在中国的园林体系中除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之外,还有一处园林那就是寺庙园林,其中桥就是古代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在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这座丰干桥就属于拱桥,它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而命名的。这座桥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经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桥畔这块石碑也是为了纪念一行到此学习算数而立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讲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第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而开,而国清寺的山门却别具一格,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

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这就是国清寺在修建之初抓住了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这一个布局特点。除此之外,有人说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在寺门的正前方有一椭圆形拱墙,正是迎接东方的好运气流滚滚涌进国清寺。还有人说,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

山门客题“国清讲寺”两边的楹联是“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 ,它概括了寺史,环境与影响,国清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讲是指注重研修讲说佛教义理的天台、华严等佛教宗派。因为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一个寺院,所以被称为讲寺。

寺院园林中,寺院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寺院在佛教中,至始至终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什么是丛林呢,我们就从佛教的原来戒律说起,佛教戒律里要求僧众不能自己劳动,要去化缘,化缘是为了结缘,教化人民。下雨的时候就不能出门化缘,为什么呢?后来到了百藏法师的时候,百藏法师就提出了丛林制度,打破了这一制度,也出现了韦驮菩萨法器的不同拿法。这个等下再说。

佛教寺院的体系,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

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

我们现在我们现在走现在走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解开他的解开他的神秘面纱他的神秘面纱。神秘面纱。

走进寺门左方黄墙上有一个警示“四不像”,狮头龙尾马蹄麒麟身,马蹄前脚踩现钞后脚踩元宝,最后也没落得着好下场。告诉我们做人不要有贪念,平淡对待一切。

往前走一条25米长的引道,两旁为高1.7米的黄墙,内植修竹,翠绿欲滴,汉白玉石狮蹲坐于弥勒殿前,两座石狮是1973年重修时从北京运过来的宝物之一,价值连城,殿左前方为雄狮,右前方为母狮,雄狮脚下踩着绣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时间上,它讲过去、它讲过去、现在、现在、未来;未来;空间上,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生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座大殿的建筑,殿为五开间,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国清寺给大家的第一个教育。从外面看,真俗二谛;从里面看,就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如一。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相同的。

走进大殿内参观,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南天竺人。现在还在兜率天内院中修炼。据佛经上记载再过56亿年7千万年后,弥勒菩萨在印度的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得到成佛,到时三度法轮,分批超度众生,接替释迦摩尼的佛位。现在一般寺院供奉弥勒菩萨的原型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布袋和尚。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分身百千亿,时时示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

时人,时人,世人自不识。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将弥勒菩萨供奉在正中,其实,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我们再来看一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佛陀教育我们我们要平等心、喜悦相,通俗的来说就是: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很多人习惯把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所以,金刚力士只好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按照佛教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被称为密迹金刚。那么两位金刚怎么来教育世人的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们用凶恶的面目出现,就是告诉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据说佛祖释迦摩尼佛,涅槃后,天神们准备把他的舍利拿回去建塔供养的时候,罗刹鬼乘天神们不注意就夺走了舍利,韦驮奋起急追,夺回舍利,所以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寺庙中韦驮像如果是双手合十将金刚杵搁于肘间,表该寺为十方丛林,接待寺;如以杵拄地,表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到一个寺院就是看韦陀手中的金刚杵,才决定去留。我们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当然是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当然也欢迎各位贵宾来国清寺感受千年前佛陀留给我们的教育。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韦陀的脸,发现韦陀的脸像孩子。其实,这也是佛陀给我们的一个教育。面如童子,象征着“赤子之心”,就是告诉大家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国家。

继续往前走,其前方为雨花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章安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神灵,天降花雨,故名“雨花殿”, 又被称为天王殿,为什么要供奉四大天王呢,因为佛教把世界依次上升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的第一重天是四大天王,为四天王及其随从所住所,天王殿因此得名。供奉

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王琵琶.剑.蛇.伞,威严而神勇.民间代表着“风调雨顺”。

这位手持琵琶的就是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那他要求我们怎样去做呢?那就是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

这位手持宝剑的就是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

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

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身缠顺的就是就是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手持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参学、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前进!能这样做,则佛教哪里是迷信,哪里是拜偶像呢?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顺,顺的意思,代表变化!什么是顺?就是没有角,没有鳞片的龙的神兽。人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顺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

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这个匾额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书,不难发现它是竖写的,其他寺院,大雄宝殿四字大都是横写的,唯有我们天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是竖写的,这是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殿前的铜鼎高2.5米,同为北京运送过来的文物,唐樟宋柏,花卉环拱。鼎上雕刻着狮,可以摸一下,俗语讲“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拍拍狮子腚,一年不生病;掰掰狮子牙,钞票大把拿,捋捋狮子尾,一生都不累”。大殿为九开间,面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总面积797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内奉释迦牟尼青铜像,明朝铸,外贴真金.这尊佛像高6.00米重13吨,端坐莲台,慈眉善目,庄重安祥.其前为旃檀佛,旁立迦叶,阿难,奇姿各异的十八罗汉依墙列坐,为宋代楠木雕像,形神兼备。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给我们上了一次人生哲理课,“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所谓的本师,就是根本的教师。他诞生于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国王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诃摩耶,佛经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怀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生下后走了7步,每走一步带上都会出现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在天空盘旋,一条吐温水,一吐条凉水,给他洗浴。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所以乔达摩·悉达多就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之思想)。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

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王罗会见了他。尔后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

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相传旃檀佛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的佛像,佛成道以后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数月未还,优填王(utrayang,邬陀衍那)思念佛。乃请目犍连主持用旃檀木雕刻了佛像,佛从忉利天复降人间,王率臣民往迎佛,旃檀佛像升空谒佛,佛为之摩顶授记说:我灭度千年后,汝往震旦,广利人天。这个故事出自《增一阿含经》卷28和《报恩经》,是佛教大小乘共认的。3世纪这尊旃檀佛从天竺传入龟兹,4世纪时鸠摩罗什携宋凉州,次后辗转流传长安、江南、汴京、上京、北京等各处享受奉祀,元代程钜夫撰《旃檀佛像记》记载了其详细的流传经过。

这尊木雕旃檀佛像明代曾在圣安寺安供,并依原样复制了一尊铜鎏金旃檀佛像。清代康熙年间木雕旃檀佛移供于弘仁寺,在弘仁寺供奉了235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弘仁寺与旃檀佛俱毁于兵火。

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梵语的意思是智者、觉者。佛是觉悟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他是人间一位具足圆满智慧,真正彻底觉悟的这么样的一个人。我们中国人称“完人”、“至人”。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据记载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一直等到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2位罗汉,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传说济公(南宋高僧)是十七罗汉转世,济公母亲怀胎三年生下济公,在出生时,哭个不停,第十七尊罗汉倒下,当时国清寺主持方丈便来到济公家中,手抚济公的头,说道“不哭,不哭,此乃命运造化”说罢济公立刻停止了哭声,并为济公取其名,所以后人称济公为降龙罗汉转世。

大佛后以天台山和普陀山为背景,雕塑“慈航普渡”,善财童子与女侍立左右,海天佛国,洋洋大观,观音菩萨脚下踩着鳄鱼,鳄鱼经常对百姓起破坏作用,观音菩萨把它踩在脚下代表着为百姓除恶惩奸,守护百姓的安康,造福人家。浮雕两侧为文殊骑象和普贤跨狮塑像。

(梅亭)梅亭)

这里原为伽蓝殿(古称土地堂),1973年改建为梅亭.亭前古梅为国清开山祖师灌顶手植,每年二三月为花期,墙头两侧花团雪白锦簇,香飘数里。旁有同盟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所书”隋梅”二字.“文革“初期寺院遭破坏,梅花枝叶干枯,1973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寺院,经寺僧精心培育,古木回春,清香四溢,繁花累果缀满虬枝.

(碑亭 (碑亭)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又名报恩塔,晋王杨广为了报答智者大师帮他授菩萨戒而修建的,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唐会昌五年遭破坏,现在看到的是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重修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年南宋建炎三年

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

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这座塔很独特,没有塔顶,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想要在天小憩,当时五百罗汉想和观音斗法,所以两方约好在天亮之前为天台人民干一件好事,说罢便开始行动,五百罗汉便在国清附近造塔,但是没有砖块,罗汉们便从灵江入海口的地方沿着灵江运砖过来,他们边运转边把海水往里赶,不料弄错了路,所以又急忙调头,总算到了鱼目山,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把两座山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观音见罗汉没有完成便学鸡叫,没想到全县的鸡都叫了,罗汉以为天亮没把塔顶安上去,便停了下来,现在这座塔的塔顶还安放在塔顶寺。

(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碑亭)

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回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南无妙法莲华经幢”华经幢”

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

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后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三贤殿)三贤殿)

三贤殿供奉的三贤是丰干、寒山、拾得,为唐朝高僧,听他讲佛论道,不觉晚霞布满,千年樟木下晚风乍起,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该如何处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是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在我们的圈子里或许有很多人说这样就叫懦弱,跟别人好勇斗狠就叫做勇敢。可曾想过那不过是出一时的风头惹一世的恨!何不学会宽容呢?俗话说种善因得善果。反之即是恶性相还!抱一丝宽容是会得到另一片天空的!

(妙法堂)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路经独笔”鹅”碑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

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至此 寺内参观基本结束!寺内参观基本结束!

佛国仙山-天台山,天台山同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一样同属佛教名山,东晋时代的孙绰在这里留下了瑰富壮丽的《游天台山赋》称其为“盖山岳之神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也有行人路”,明天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写下《游天台山记》,并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南国山水天台奇,“天台之奇”素与“黄山之秀”并称,清代学者潘耒将天下诸山与天台山作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天台有句俗语“天台山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那么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大八景之一的国清景区,其代表景区就是国清寺,创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位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带大的皇帝便大兴佛法,隋代仅仅存在28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年间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而国清寺就是“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朝鲜“天台宗”的祖庭。

它是由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生于公元538年,公元596年圆寂,是陈隋两帝视为国宝的高僧,公元597年就在智者大师圆寂后的一年,晋王杨广根据他的意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取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的定光禅师结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据说在国清寺建成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国清寺也是文革期间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周总理顶住反动势力毅力开放国清寺,当时主要考虑和日本加强民间交流,因为国清寺是汉化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当然也是日本、韩国、朝鲜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每年会有大量的僧人到这里朝拜。

同时天台被认为是“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儒、道、释三教在天台得以和谐发展;现在请大家往前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座巍峨的牌坊,牌坊既不能居家住人、遮风避雨,又不能供佛祭神,祈求福祉,并无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千百年来人天台人民对它钟爱有加,尤全县的牌坊数也数不清,那么我们这个国清景

区的牌坊是为了表达天台人民对佛教天台宗的信仰。牌坊的中间我们可以看见“和以致祥”几个大字,它的意思是“和谐相处可以带来祥瑞”。

国清寺建于597年,到了唐会昌(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5年时的灭佛运动即公元845年,敕废国清寺,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宋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政策,景德二年宋真宗时(1005)年赏金万两重修殿宇,后毁于战火,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修复,建筑极为壮观,与齐州灵岩(山东济南)、润州栖霞(江苏南京)、荆州玉泉(湖北当阳)寺并称“天下四绝”;“文革”初期寺宇文物破坏严重,1973年周总理下令全面修复国清寺,先后建了梅亭、经幢、观音殿等,日本和韩国天台宗信徒还在寺内新建“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和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全寺建筑依山就势缓缓升高,共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周围着五座山峰,分别是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双涧回澜,山环水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古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五峰环绕、双涧回澜这个景观给这个寺庙园林增加了许多的神奇色彩,其实这些风水学说其实就是一个地方选址的要素。比如说国清寺南面是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假设南面也是一座高山的话,那么国清寺就没有充足的光照了。如果西北两个方向没有高山的依靠,那么冬天来自北方的西北奉就会长期直入,这样的话国清寺就会很冷。因此国清寺也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在寺院门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看到的七佛塔是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旧佛塔毁于文革初期,历史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新七佛塔和旧佛塔最大区别在造型上,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镂空。

在七佛塔的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一行唐代著名高僧,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不仅在佛学方面成一家之言,在天文学方面也做出巨大贡献,制定《太衍历》,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据说一

行在编写《太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教,喜欢上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所以就有了他的墓。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亭子被称为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山、拾得生活在唐朝贞观年间,两个人佛法高妙,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天台山也成为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大家可以抬头看到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一路走来,很容易发现整个国清景区就像是一座园林,其实在中国的园林体系中除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之外,还有一处园林那就是寺庙园林,其中桥就是古代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在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这座丰干桥就属于拱桥,它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而命名的。这座桥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经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桥畔这块石碑也是为了纪念一行到此学习算数而立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讲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第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而开,而国清寺的山门却别具一格,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

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这就是国清寺在修建之初抓住了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这一个布局特点。除此之外,有人说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在寺门的正前方有一椭圆形拱墙,正是迎接东方的好运气流滚滚涌进国清寺。还有人说,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

山门客题“国清讲寺”两边的楹联是“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 ,它概括了寺史,环境与影响,国清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讲是指注重研修讲说佛教义理的天台、华严等佛教宗派。因为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一个寺院,所以被称为讲寺。

寺院园林中,寺院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寺院在佛教中,至始至终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什么是丛林呢,我们就从佛教的原来戒律说起,佛教戒律里要求僧众不能自己劳动,要去化缘,化缘是为了结缘,教化人民。下雨的时候就不能出门化缘,为什么呢?后来到了百藏法师的时候,百藏法师就提出了丛林制度,打破了这一制度,也出现了韦驮菩萨法器的不同拿法。这个等下再说。

佛教寺院的体系,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

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

我们现在我们现在走现在走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解开他的解开他的神秘面纱他的神秘面纱。神秘面纱。

走进寺门左方黄墙上有一个警示“四不像”,狮头龙尾马蹄麒麟身,马蹄前脚踩现钞后脚踩元宝,最后也没落得着好下场。告诉我们做人不要有贪念,平淡对待一切。

往前走一条25米长的引道,两旁为高1.7米的黄墙,内植修竹,翠绿欲滴,汉白玉石狮蹲坐于弥勒殿前,两座石狮是1973年重修时从北京运过来的宝物之一,价值连城,殿左前方为雄狮,右前方为母狮,雄狮脚下踩着绣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时间上,它讲过去、它讲过去、现在、现在、未来;未来;空间上,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生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座大殿的建筑,殿为五开间,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国清寺给大家的第一个教育。从外面看,真俗二谛;从里面看,就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如一。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相同的。

走进大殿内参观,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南天竺人。现在还在兜率天内院中修炼。据佛经上记载再过56亿年7千万年后,弥勒菩萨在印度的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得到成佛,到时三度法轮,分批超度众生,接替释迦摩尼的佛位。现在一般寺院供奉弥勒菩萨的原型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布袋和尚。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分身百千亿,时时示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

时人,时人,世人自不识。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将弥勒菩萨供奉在正中,其实,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我们再来看一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佛陀教育我们我们要平等心、喜悦相,通俗的来说就是: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很多人习惯把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所以,金刚力士只好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按照佛教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被称为密迹金刚。那么两位金刚怎么来教育世人的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们用凶恶的面目出现,就是告诉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据说佛祖释迦摩尼佛,涅槃后,天神们准备把他的舍利拿回去建塔供养的时候,罗刹鬼乘天神们不注意就夺走了舍利,韦驮奋起急追,夺回舍利,所以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寺庙中韦驮像如果是双手合十将金刚杵搁于肘间,表该寺为十方丛林,接待寺;如以杵拄地,表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到一个寺院就是看韦陀手中的金刚杵,才决定去留。我们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当然是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当然也欢迎各位贵宾来国清寺感受千年前佛陀留给我们的教育。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韦陀的脸,发现韦陀的脸像孩子。其实,这也是佛陀给我们的一个教育。面如童子,象征着“赤子之心”,就是告诉大家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国家。

继续往前走,其前方为雨花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章安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神灵,天降花雨,故名“雨花殿”, 又被称为天王殿,为什么要供奉四大天王呢,因为佛教把世界依次上升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的第一重天是四大天王,为四天王及其随从所住所,天王殿因此得名。供奉

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王琵琶.剑.蛇.伞,威严而神勇.民间代表着“风调雨顺”。

这位手持琵琶的就是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那他要求我们怎样去做呢?那就是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

这位手持宝剑的就是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

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

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身缠顺的就是就是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手持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参学、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前进!能这样做,则佛教哪里是迷信,哪里是拜偶像呢?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顺,顺的意思,代表变化!什么是顺?就是没有角,没有鳞片的龙的神兽。人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顺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

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这个匾额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书,不难发现它是竖写的,其他寺院,大雄宝殿四字大都是横写的,唯有我们天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是竖写的,这是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殿前的铜鼎高2.5米,同为北京运送过来的文物,唐樟宋柏,花卉环拱。鼎上雕刻着狮,可以摸一下,俗语讲“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拍拍狮子腚,一年不生病;掰掰狮子牙,钞票大把拿,捋捋狮子尾,一生都不累”。大殿为九开间,面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总面积797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内奉释迦牟尼青铜像,明朝铸,外贴真金.这尊佛像高6.00米重13吨,端坐莲台,慈眉善目,庄重安祥.其前为旃檀佛,旁立迦叶,阿难,奇姿各异的十八罗汉依墙列坐,为宋代楠木雕像,形神兼备。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给我们上了一次人生哲理课,“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所谓的本师,就是根本的教师。他诞生于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国王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诃摩耶,佛经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怀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生下后走了7步,每走一步带上都会出现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在天空盘旋,一条吐温水,一吐条凉水,给他洗浴。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所以乔达摩·悉达多就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之思想)。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

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王罗会见了他。尔后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

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相传旃檀佛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的佛像,佛成道以后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数月未还,优填王(utrayang,邬陀衍那)思念佛。乃请目犍连主持用旃檀木雕刻了佛像,佛从忉利天复降人间,王率臣民往迎佛,旃檀佛像升空谒佛,佛为之摩顶授记说:我灭度千年后,汝往震旦,广利人天。这个故事出自《增一阿含经》卷28和《报恩经》,是佛教大小乘共认的。3世纪这尊旃檀佛从天竺传入龟兹,4世纪时鸠摩罗什携宋凉州,次后辗转流传长安、江南、汴京、上京、北京等各处享受奉祀,元代程钜夫撰《旃檀佛像记》记载了其详细的流传经过。

这尊木雕旃檀佛像明代曾在圣安寺安供,并依原样复制了一尊铜鎏金旃檀佛像。清代康熙年间木雕旃檀佛移供于弘仁寺,在弘仁寺供奉了235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弘仁寺与旃檀佛俱毁于兵火。

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梵语的意思是智者、觉者。佛是觉悟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他是人间一位具足圆满智慧,真正彻底觉悟的这么样的一个人。我们中国人称“完人”、“至人”。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据记载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一直等到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2位罗汉,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传说济公(南宋高僧)是十七罗汉转世,济公母亲怀胎三年生下济公,在出生时,哭个不停,第十七尊罗汉倒下,当时国清寺主持方丈便来到济公家中,手抚济公的头,说道“不哭,不哭,此乃命运造化”说罢济公立刻停止了哭声,并为济公取其名,所以后人称济公为降龙罗汉转世。

大佛后以天台山和普陀山为背景,雕塑“慈航普渡”,善财童子与女侍立左右,海天佛国,洋洋大观,观音菩萨脚下踩着鳄鱼,鳄鱼经常对百姓起破坏作用,观音菩萨把它踩在脚下代表着为百姓除恶惩奸,守护百姓的安康,造福人家。浮雕两侧为文殊骑象和普贤跨狮塑像。

(梅亭)梅亭)

这里原为伽蓝殿(古称土地堂),1973年改建为梅亭.亭前古梅为国清开山祖师灌顶手植,每年二三月为花期,墙头两侧花团雪白锦簇,香飘数里。旁有同盟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所书”隋梅”二字.“文革“初期寺院遭破坏,梅花枝叶干枯,1973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寺院,经寺僧精心培育,古木回春,清香四溢,繁花累果缀满虬枝.

(碑亭 (碑亭)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又名报恩塔,晋王杨广为了报答智者大师帮他授菩萨戒而修建的,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唐会昌五年遭破坏,现在看到的是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重修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年南宋建炎三年

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

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这座塔很独特,没有塔顶,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想要在天小憩,当时五百罗汉想和观音斗法,所以两方约好在天亮之前为天台人民干一件好事,说罢便开始行动,五百罗汉便在国清附近造塔,但是没有砖块,罗汉们便从灵江入海口的地方沿着灵江运砖过来,他们边运转边把海水往里赶,不料弄错了路,所以又急忙调头,总算到了鱼目山,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把两座山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观音见罗汉没有完成便学鸡叫,没想到全县的鸡都叫了,罗汉以为天亮没把塔顶安上去,便停了下来,现在这座塔的塔顶还安放在塔顶寺。

(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碑亭)

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回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南无妙法莲华经幢”华经幢”

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

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后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三贤殿)三贤殿)

三贤殿供奉的三贤是丰干、寒山、拾得,为唐朝高僧,听他讲佛论道,不觉晚霞布满,千年樟木下晚风乍起,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该如何处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是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在我们的圈子里或许有很多人说这样就叫懦弱,跟别人好勇斗狠就叫做勇敢。可曾想过那不过是出一时的风头惹一世的恨!何不学会宽容呢?俗话说种善因得善果。反之即是恶性相还!抱一丝宽容是会得到另一片天空的!

(妙法堂)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路经独笔”鹅”碑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

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至此 寺内参观基本结束!寺内参观基本结束!


    相关文章

    佛教与中国寺庙

    佛教于中国寺庙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旅升本12-2 姓 名 XXX 佛教与中国寺庙 一.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姓乔达摩.约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古印度迦毗罗 卫国君主净饭王之子,母亲摩耶是天臂国国王的女儿.释迦牟 ...

    欢迎词,欢送词

    HELLO!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美食成堆(因游客年龄自由填加)美女如云,帅哥成林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俗话说的好:"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现在流行的说法呢就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我们 ...

    浙江一座300多米的小山,佛教道教在此相处已千年

    浙江天台县有一座赤城山,被称为天台县的南大门.赤城山是天台山中唯一的一座丹霞山,山体呈现红褐色,这座山只有300多米,是当地人喜欢健身赏景的地方. 山间林木葱茂,偶能见到赤红色岩石,山顶一座梁妃塔是这座山的标志,有近1500年历史.山上有岩 ...

    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

    2013-1-19 18:57 作者:徐霞客    摄影:钱苗壮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 ...

    诗画浙江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投票--旅行社篇

    如果说达人组设计的路线都是根据自己的梦想来 ,那么这次参与投票的旅行社组可是晒出了专业的水平.他们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用心打造了专业级的浙江旅游线路. 天台.临海.仙居.三门五日游,将文化景区一路串起 温州文成百丈漈.铜铃山.刘基庙.龙麒源 ...

    全国有名寺庙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 (共一百四十二座) 一.北京 1.广济寺相传创建于金代.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2.法源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修建.北京市内现存最古名刹.现为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3.佛牙舍利塔原名& ...

    导游专业业务实训报告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为期一年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急需要一个机会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检验我们的所学,了解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够的地方和学习中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一、实训目的 我们 ...

    案例研究 |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要点解析

    导读: 随着政策及市场的推动,旅游特色小镇成为近几年旅游发展的热点.除却外在因素影响,回归旅游小镇自身特质来看,转变旅游业发展思路,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发展的新载体,是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能否成功 ...

    旅游地理知识点目录

    旅游地理知识点目录 一. 主要的山 龙虎山147 三清山147 衡山154 君山153 齐云三143 琅琊山143 井冈山146 恒山113 黔灵山212 万石山168 九华山142 天柱山142 黄山140 峨眉山206 庐山145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