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

第三章 发展性评价观及实践

第一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理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评价与之相适应,发展性学生评价因此受到重视。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等。

(一)发展性评价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最终反映。任何一种传统知识的符号系统只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是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简单地从外部对他们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把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生成知识。

建构主义评价观主张目标自由的评价,认为,应在与探索真实学习任务相关的真实世界的背景中,在活动、表现、协商与合作中,评价能表现多种观点和看法。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评价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建构要比评价由此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因而,评价应该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的评价必须和教学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利用评价作为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指南。

(二)发展性评价与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与20世纪90年代,对当今教育影响最为深刻,它刷新了人们对智力的传统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多种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智能组成,即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与自然相处的智能等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加德纳的评价观认为,应重视“情景化”评估而不是考试,他将评估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主张评估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识别自己智能的强项和弱项,指出哪些方面有创造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及努力的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改革的启示在于:第一,评价要依据学生所处的情景与环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其发展要受个体生存环境的影响。只有充分考虑到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智力。因此,加德纳主张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评估。第二,拓展评价内容,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和任务性问题的过程

中完成多种目标的评价,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根据这些来评价学生。

(三)发展性评价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影响广泛。后现代主义在评价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评价观及评价模式的批判上,为评价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区分的手段,考试主要是为了甄别而不是对话,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提供的准则与学生所获得的准则之间的差额。后现代主义对课程评价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是:评价是人的生长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盖棺论定”,首先要考虑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遇;评价是个体体验与合作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主要强调:第一,评价标准的模糊、动态与开放。因为,评价对象本身就具有这些特征。第二,评价的协商性。评价应关注不同个体与不同团体的声音,应尊重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第三,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有条件地运用评价的区分功能。

二、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特征如下:

(一)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学生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发展潜力,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搜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数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鼓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评估结论。

过程评价不必拘泥,也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记录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要保存有价值的资料,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状况的真实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学生的发展是个综合概念,所以,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不可偏废。发展性学生评价正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配套工程。

在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中要注意:

第一,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对评价内容的分解又必

须是全面的、重要的和有效的,以增强评价的操作性可导向性。如评价学生“热爱人民”,就过于笼统抽象,无法有效分解具体评价指标,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第二,评价应该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结合,避免为评价而评价。 第三,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与精确的关系。若条件所限,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就宁可模糊。不能为追求精确而勉强得出结论,避免评估结论的片面性。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含十分丰富,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达成评价的全部目标,所以,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各种方法的长处,重点突出,优势互补。

(五)实施多主体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只从一个角度,也不能只从一个主体得出评价的结论,而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比较符合事实的评价结论,也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学生的发展。

实施多主体评价,学生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可以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隔阂,以增进双方的配合和理解。同时,当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开发,并能养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评价的方式方法,注意各评价主体之间的差异,有能力评则评,不必机会均等。应注意多主体评价的有效性。

第二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主要是由学校和教师来完成的。为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需要建立并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通常来说,学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方面。

1.学科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科教学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学科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以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内容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为了避免笼统空泛而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造成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评价指标应该用具体、清楚、简练、可测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另外,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所分解出的评价指标还必须是全面的、重要的和有效的。否则,会削弱评价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一般性发展目标

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1)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守法纪,诚信公正,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同情心、责任感等。

(2)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有学习的愿望,愿意承担学习的责任;有处理学习问题的能力等。

(3)交流与合作: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方法进行合作,理解尊重他人,容忍分歧,避免冲突。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坚强、独立、勤奋自律等。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是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选用评价方法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

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手段,设计评价工具是保证评价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一般说来,中小学用得最多的工具是评价表。设计评价表应注意:

1.评价表的形式既可以是评价表格,也可以是评价项目清单。

2.不仅要有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而且要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

3.评价表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

4.评价表的设计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都体现出来。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既可以设计在一起,也可以分开。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料数据是评价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形成恰当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或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

收集数据和资料应注意:

1.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学校常用的收集学生评价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有:标准化考试、小测验、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家校联系和交流等。

2.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一致。评价任务是指,为收集评价资料而为被评价者设计的、与评价目标紧密联系的一种表现机会和展示平台,如测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辩论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展示自己。评价任务与评价目标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度。

3.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从发展的角度看,抽象的分数、等级掩盖了许多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信息。

4.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真实全面地描绘学生成长发展的状态。

评价资料数据收集上来以后,就是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形成分析报告,描述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在分析数据资料时应注意:

1.要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讨论,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理解与关怀。这有利于澄清一些确定的问题,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成因,更有利于促成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2.应对来自各种测评手段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3.应尽可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4.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是量化表述与质性描述的有机结合,评价的语言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关怀。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只得出一个描述现状的结论是不够的,还要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制订改进计划应注意:

1.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出学生改进后的行为表现。

2.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

3.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提到学生评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其实,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分数也只是衡量学生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很多,介绍几种常用的: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这是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对教育评价所作的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有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是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教育设计。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设计的内容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借助的手段有: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

诊断性评价的作用有三:

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

第二,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第三,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中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开展。为了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一般评价的次数较多,概括水平较差,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每个形成性单元的内容与目标。形成性评价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有:

第一,引导学习活动方向。实施形成性评价必须明确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

习目标及其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这无疑能对教学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作用。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

所以,实施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是及时反馈,而且反馈一定要伴随有各项改正措施和程序,以便教师和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广,概括水平较高。其作用主要有:

第一,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评优、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由于学生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多种变量综合影响的,容易出现波动性、反复性、非连续性,所以,运用终结性评价来评优、选拔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结论的全面性和过程性。

第二,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这是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的不同来划分的评价种类。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实施这种评价,需要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从而排出名次、优劣。

在学生评价中,相对评价的群体可以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所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生。对学生实施这种评价时,要把学生个人的得分同群体其他成员的得分相对比较,从而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达到评价学习成果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这种评价有两大作用:一是有利于在群体内作出横向比较,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二是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力。

弊端有:一是由于评价对象所在的集体的水平不一,评价结果只是产生于小范围的评价基础之上,不一定表示被评价者在更大集合中的实际水平。二是由于相对评价重在考查被评价者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不注重是否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故不仅难以确定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而且往往导致学生争分、争名次,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这种评价中,无论被评价者如何努力,都要受“两头大,中间小”的等级分类限制,容易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

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每一个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的程度。

绝对评价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因此,通过绝对评价,可以明确学生发展状态与教育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差距有多大,从而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现教育目标上来,避免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因为相互攀比而造成的无谓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以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但是,由于实施绝对评价首要的问题是制订客观的标准,而对于学生评价来说,客观标准的制订又是非常困难的。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根据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故也有人称之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的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也包括自身若干个不同侧面之间的横向比较。

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了学生的各别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但是,由于该方法只是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也无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衡量,所以评价结果往往不能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其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所以,在使用中往往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这是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划分的评价类型。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评价对象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人员与评价对象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所以,自我评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自我评价一般没有一个客观的同意标准,其主观性比较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是指由其他有关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来说,外来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家长和社会。相对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一般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由于评价本身并不直接涉及评价者的利益,一般来说要更为客观一些。所以,在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的评价中,一般都要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当然,他人评价也会有问题。如果他人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平等的气氛,没有形成良好关系,那么,他人评价的结果往往受到被评价者的抵制和排斥,也就不可能发挥激励、调节等评价功能。

三、常用的学生评价工具

学生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实现全部的评价目的。所以,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元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介绍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一)关于一般知识与理解的评价工具

1.背景知识调查表

一种简短的问题调查表。教师在新学习计划、某一单元开课之初,或者在教学中引入一个重要的内容之前,可以把这种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它可以让教师确定最恰当的教学起点与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2.单个知识点考查

教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重要内容或概念上,然后指导学生列出与之相关的观点。这种考查用来检验学生对某一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情况。

3.画知识树

用来组织信息或表述某些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内容的记忆情况,以及将信息快速归类的能力。

4.课后调查问卷

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设定评价目标,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在这堂课多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或能力等,或这说出那些问题还没解决。

5.难点调查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或通过学生发言、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阐述自己认为的难点,可用于发现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

(二)关于分析思维技能的评价工具

1.学生正反辩论

让学生列出对某一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这可以展示学生分析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看待问题的客观性。

2.分析短文

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写分析短文,让学生以清楚、简洁的书面形式展示其分析能力。

(三)关于综合思维技能的评价工具

1.一句话概括

对于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先分散回答,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回答用一句话概括。

2.词语概括

学生首先用一个词语总结一篇短文,然后用一两段文字来说明自己使用这个词语概括的理由。这种方式促使学生细致深入地阅读课文,使他们通过概括的形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3.相似性类推

教师提示某个知识点的一半,让学生来推演出另一半;或者教师提供某种观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相似的观点。

4.学习成果样本展示

有些内容的评价需要提供学习成果样本,以展示学生的综合思维技能。

(四)关于问题解决的评价工具

1.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或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一些相似的案例,让学生从中辨别每个案例的特别之处。这样可以测定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及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应用能力。

2.原理推导

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阐述每个问题的使用原理。教师以此评价学生

将具体问题与原理联系的能力。

3.问题解决记录

鼓励所有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求学生记录他们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通过这种记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与风格等。

4.录音及录像

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录下来,教师借此关注学生行动的细节,从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正确评价。

(五)关于应用与表现技能的评价工具

1.学生自己命题的考试

要求学生在某一内容范围内编写一套试题。教师可以发现,在学生看来,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他们对试题的考虑思路。

2.各种形式的课堂解释

在课堂上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述方式向其他同学进行解释某些内容或观点。借此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

3.应用卡片

让学生记录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过的,刚刚学过重要原理或原则,教师可以因此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状况。

4.课本剧或“真实”模拟

让学生通过编导或表演课本剧,来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自我行为来展示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课、外语课最合适这种方式。

5.论文及项目规划

这里的规划是指一种简单但完整的计划。论文计划旨在促使学生将所选定研究课题中的一些要素,如题目、目的、预期的对象、需要解答的问题及信息来源等进行具体的细化;项目规划则是要学生确定完成某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提高的技能及可能产生的结果等。

(六)关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工具

1.学生的思想成长记录

通过学习、生活的细节、点滴经验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变化。这种方式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变化。

2.学生争议记录

鼓励学生对新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多元化思维、多重解决途径,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尊重和分析他人的观点。

3.课堂观察

这是关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工具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课堂观察能收集到学生表现最直接的资料。

4.行为观察

可以观察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品行等作出评价。

5.班级民意调查

通过班级民意调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又一重要方法,教师可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来发现学生的相关表现。

6.榜样人物档案袋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简短但重点突出的榜样人物档案袋。榜样人物一般来自课

程内容,入档材料可以包括学生本人所推崇的榜样人物行为、技能或价值观等。这可使教师了解在当前的学习材料中,学生所认可的形象榜样与价值模型。

(七)关于自我认识的评价工具

1.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生自我报告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因为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了解得最为广泛和深刻。许多情况下,透过对实际学习过程的反思,学生是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做一个有效评估的。

2.简短自传

指导学生写一篇简短自传,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3.兴趣、知识、技能列表

教师制作一张涵盖兴趣、知识、技能的表格,学生在表格中将教师所列出的兴趣进行排序,并借助表格中的知识与技能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这一排序和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分级,以及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

4.目标设置

学生自己列出学习目标,并根据重要程度对各项学习目标进行分级。着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并与教师的预定目标有一个比较的机会,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

(八)关于学习方法的评价工具

1.有效学习的时间记录

学生记录他们学习某一内容所用的时间,以及随着时间段不同而呈现的学习有效性的差异,以此供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及学习的效率。

2.学生课堂学习感受记录

让学生记录下每一堂课或每一个任务的收获与困惑,教师可以此了解学生,并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九)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

1.作业

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看到教师教的问题。

2.测验

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两次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与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测验的方式要多样化、简单化。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等,反观教师教学的效果。

3.学生便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若不方便,可以使用便条。教师可以借此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4.电子邮件反馈

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教师进行探讨,简单迅捷。

5.教师调查问卷

教师提供给学生包括多项选择、简答等形式在内的反馈表格,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来分析及控制教学进度。

第三章 发展性评价观及实践

第一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理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评价与之相适应,发展性学生评价因此受到重视。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等。

(一)发展性评价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最终反映。任何一种传统知识的符号系统只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是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简单地从外部对他们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把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生成知识。

建构主义评价观主张目标自由的评价,认为,应在与探索真实学习任务相关的真实世界的背景中,在活动、表现、协商与合作中,评价能表现多种观点和看法。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评价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建构要比评价由此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因而,评价应该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的评价必须和教学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利用评价作为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指南。

(二)发展性评价与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与20世纪90年代,对当今教育影响最为深刻,它刷新了人们对智力的传统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多种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智能组成,即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与自然相处的智能等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加德纳的评价观认为,应重视“情景化”评估而不是考试,他将评估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主张评估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识别自己智能的强项和弱项,指出哪些方面有创造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及努力的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改革的启示在于:第一,评价要依据学生所处的情景与环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其发展要受个体生存环境的影响。只有充分考虑到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智力。因此,加德纳主张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评估。第二,拓展评价内容,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和任务性问题的过程

中完成多种目标的评价,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根据这些来评价学生。

(三)发展性评价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影响广泛。后现代主义在评价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评价观及评价模式的批判上,为评价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区分的手段,考试主要是为了甄别而不是对话,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提供的准则与学生所获得的准则之间的差额。后现代主义对课程评价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是:评价是人的生长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盖棺论定”,首先要考虑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遇;评价是个体体验与合作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主要强调:第一,评价标准的模糊、动态与开放。因为,评价对象本身就具有这些特征。第二,评价的协商性。评价应关注不同个体与不同团体的声音,应尊重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第三,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有条件地运用评价的区分功能。

二、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特征如下:

(一)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学生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发展潜力,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搜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数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鼓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评估结论。

过程评价不必拘泥,也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记录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要保存有价值的资料,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状况的真实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学生的发展是个综合概念,所以,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不可偏废。发展性学生评价正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配套工程。

在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中要注意:

第一,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对评价内容的分解又必

须是全面的、重要的和有效的,以增强评价的操作性可导向性。如评价学生“热爱人民”,就过于笼统抽象,无法有效分解具体评价指标,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第二,评价应该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结合,避免为评价而评价。 第三,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与精确的关系。若条件所限,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就宁可模糊。不能为追求精确而勉强得出结论,避免评估结论的片面性。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含十分丰富,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达成评价的全部目标,所以,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各种方法的长处,重点突出,优势互补。

(五)实施多主体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只从一个角度,也不能只从一个主体得出评价的结论,而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比较符合事实的评价结论,也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学生的发展。

实施多主体评价,学生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可以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隔阂,以增进双方的配合和理解。同时,当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开发,并能养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评价的方式方法,注意各评价主体之间的差异,有能力评则评,不必机会均等。应注意多主体评价的有效性。

第二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主要是由学校和教师来完成的。为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需要建立并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通常来说,学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方面。

1.学科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科教学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学科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以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内容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为了避免笼统空泛而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造成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评价指标应该用具体、清楚、简练、可测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另外,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所分解出的评价指标还必须是全面的、重要的和有效的。否则,会削弱评价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一般性发展目标

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1)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守法纪,诚信公正,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同情心、责任感等。

(2)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有学习的愿望,愿意承担学习的责任;有处理学习问题的能力等。

(3)交流与合作: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方法进行合作,理解尊重他人,容忍分歧,避免冲突。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坚强、独立、勤奋自律等。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是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选用评价方法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

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手段,设计评价工具是保证评价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一般说来,中小学用得最多的工具是评价表。设计评价表应注意:

1.评价表的形式既可以是评价表格,也可以是评价项目清单。

2.不仅要有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而且要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

3.评价表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

4.评价表的设计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都体现出来。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既可以设计在一起,也可以分开。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料数据是评价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形成恰当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或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

收集数据和资料应注意:

1.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学校常用的收集学生评价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有:标准化考试、小测验、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家校联系和交流等。

2.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一致。评价任务是指,为收集评价资料而为被评价者设计的、与评价目标紧密联系的一种表现机会和展示平台,如测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辩论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展示自己。评价任务与评价目标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度。

3.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从发展的角度看,抽象的分数、等级掩盖了许多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信息。

4.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真实全面地描绘学生成长发展的状态。

评价资料数据收集上来以后,就是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形成分析报告,描述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在分析数据资料时应注意:

1.要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讨论,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理解与关怀。这有利于澄清一些确定的问题,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成因,更有利于促成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2.应对来自各种测评手段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3.应尽可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4.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是量化表述与质性描述的有机结合,评价的语言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关怀。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只得出一个描述现状的结论是不够的,还要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制订改进计划应注意:

1.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出学生改进后的行为表现。

2.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

3.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提到学生评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其实,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分数也只是衡量学生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很多,介绍几种常用的: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这是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对教育评价所作的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有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是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教育设计。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设计的内容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借助的手段有: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

诊断性评价的作用有三:

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

第二,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第三,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中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开展。为了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一般评价的次数较多,概括水平较差,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每个形成性单元的内容与目标。形成性评价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有:

第一,引导学习活动方向。实施形成性评价必须明确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

习目标及其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这无疑能对教学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作用。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

所以,实施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是及时反馈,而且反馈一定要伴随有各项改正措施和程序,以便教师和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广,概括水平较高。其作用主要有:

第一,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评优、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由于学生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多种变量综合影响的,容易出现波动性、反复性、非连续性,所以,运用终结性评价来评优、选拔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结论的全面性和过程性。

第二,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这是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的不同来划分的评价种类。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实施这种评价,需要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从而排出名次、优劣。

在学生评价中,相对评价的群体可以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所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生。对学生实施这种评价时,要把学生个人的得分同群体其他成员的得分相对比较,从而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达到评价学习成果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这种评价有两大作用:一是有利于在群体内作出横向比较,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二是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力。

弊端有:一是由于评价对象所在的集体的水平不一,评价结果只是产生于小范围的评价基础之上,不一定表示被评价者在更大集合中的实际水平。二是由于相对评价重在考查被评价者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不注重是否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故不仅难以确定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而且往往导致学生争分、争名次,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这种评价中,无论被评价者如何努力,都要受“两头大,中间小”的等级分类限制,容易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

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每一个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的程度。

绝对评价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因此,通过绝对评价,可以明确学生发展状态与教育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差距有多大,从而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现教育目标上来,避免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因为相互攀比而造成的无谓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以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但是,由于实施绝对评价首要的问题是制订客观的标准,而对于学生评价来说,客观标准的制订又是非常困难的。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根据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故也有人称之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的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也包括自身若干个不同侧面之间的横向比较。

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了学生的各别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但是,由于该方法只是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也无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衡量,所以评价结果往往不能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其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所以,在使用中往往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这是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划分的评价类型。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评价对象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人员与评价对象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所以,自我评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自我评价一般没有一个客观的同意标准,其主观性比较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是指由其他有关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来说,外来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家长和社会。相对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一般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由于评价本身并不直接涉及评价者的利益,一般来说要更为客观一些。所以,在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的评价中,一般都要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当然,他人评价也会有问题。如果他人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平等的气氛,没有形成良好关系,那么,他人评价的结果往往受到被评价者的抵制和排斥,也就不可能发挥激励、调节等评价功能。

三、常用的学生评价工具

学生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实现全部的评价目的。所以,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元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介绍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一)关于一般知识与理解的评价工具

1.背景知识调查表

一种简短的问题调查表。教师在新学习计划、某一单元开课之初,或者在教学中引入一个重要的内容之前,可以把这种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它可以让教师确定最恰当的教学起点与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2.单个知识点考查

教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重要内容或概念上,然后指导学生列出与之相关的观点。这种考查用来检验学生对某一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情况。

3.画知识树

用来组织信息或表述某些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内容的记忆情况,以及将信息快速归类的能力。

4.课后调查问卷

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设定评价目标,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在这堂课多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或能力等,或这说出那些问题还没解决。

5.难点调查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或通过学生发言、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阐述自己认为的难点,可用于发现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

(二)关于分析思维技能的评价工具

1.学生正反辩论

让学生列出对某一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这可以展示学生分析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看待问题的客观性。

2.分析短文

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写分析短文,让学生以清楚、简洁的书面形式展示其分析能力。

(三)关于综合思维技能的评价工具

1.一句话概括

对于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先分散回答,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回答用一句话概括。

2.词语概括

学生首先用一个词语总结一篇短文,然后用一两段文字来说明自己使用这个词语概括的理由。这种方式促使学生细致深入地阅读课文,使他们通过概括的形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3.相似性类推

教师提示某个知识点的一半,让学生来推演出另一半;或者教师提供某种观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相似的观点。

4.学习成果样本展示

有些内容的评价需要提供学习成果样本,以展示学生的综合思维技能。

(四)关于问题解决的评价工具

1.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或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一些相似的案例,让学生从中辨别每个案例的特别之处。这样可以测定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及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应用能力。

2.原理推导

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阐述每个问题的使用原理。教师以此评价学生

将具体问题与原理联系的能力。

3.问题解决记录

鼓励所有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求学生记录他们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通过这种记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与风格等。

4.录音及录像

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录下来,教师借此关注学生行动的细节,从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正确评价。

(五)关于应用与表现技能的评价工具

1.学生自己命题的考试

要求学生在某一内容范围内编写一套试题。教师可以发现,在学生看来,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他们对试题的考虑思路。

2.各种形式的课堂解释

在课堂上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述方式向其他同学进行解释某些内容或观点。借此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

3.应用卡片

让学生记录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过的,刚刚学过重要原理或原则,教师可以因此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状况。

4.课本剧或“真实”模拟

让学生通过编导或表演课本剧,来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自我行为来展示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课、外语课最合适这种方式。

5.论文及项目规划

这里的规划是指一种简单但完整的计划。论文计划旨在促使学生将所选定研究课题中的一些要素,如题目、目的、预期的对象、需要解答的问题及信息来源等进行具体的细化;项目规划则是要学生确定完成某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提高的技能及可能产生的结果等。

(六)关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工具

1.学生的思想成长记录

通过学习、生活的细节、点滴经验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变化。这种方式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变化。

2.学生争议记录

鼓励学生对新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多元化思维、多重解决途径,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尊重和分析他人的观点。

3.课堂观察

这是关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工具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课堂观察能收集到学生表现最直接的资料。

4.行为观察

可以观察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品行等作出评价。

5.班级民意调查

通过班级民意调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又一重要方法,教师可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来发现学生的相关表现。

6.榜样人物档案袋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简短但重点突出的榜样人物档案袋。榜样人物一般来自课

程内容,入档材料可以包括学生本人所推崇的榜样人物行为、技能或价值观等。这可使教师了解在当前的学习材料中,学生所认可的形象榜样与价值模型。

(七)关于自我认识的评价工具

1.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生自我报告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因为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了解得最为广泛和深刻。许多情况下,透过对实际学习过程的反思,学生是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做一个有效评估的。

2.简短自传

指导学生写一篇简短自传,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3.兴趣、知识、技能列表

教师制作一张涵盖兴趣、知识、技能的表格,学生在表格中将教师所列出的兴趣进行排序,并借助表格中的知识与技能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这一排序和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分级,以及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

4.目标设置

学生自己列出学习目标,并根据重要程度对各项学习目标进行分级。着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并与教师的预定目标有一个比较的机会,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

(八)关于学习方法的评价工具

1.有效学习的时间记录

学生记录他们学习某一内容所用的时间,以及随着时间段不同而呈现的学习有效性的差异,以此供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及学习的效率。

2.学生课堂学习感受记录

让学生记录下每一堂课或每一个任务的收获与困惑,教师可以此了解学生,并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九)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

1.作业

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看到教师教的问题。

2.测验

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两次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与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测验的方式要多样化、简单化。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等,反观教师教学的效果。

3.学生便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若不方便,可以使用便条。教师可以借此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4.电子邮件反馈

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教师进行探讨,简单迅捷。

5.教师调查问卷

教师提供给学生包括多项选择、简答等形式在内的反馈表格,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来分析及控制教学进度。


    相关文章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知识要点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知识要点 第一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引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创新因而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 本次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关于转发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和浙江省义...

    关于转发<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和<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通知 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中心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我们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 ...

    绩效管理课程设计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城 市 学 院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程名称 亿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绩效管理制度设计 题 目 学 部 经济与管理学部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07级2班 指导教师 刘明进 2012 年 5 月 11 日 亿 ...

    自考[幼儿园课程]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念 第一节 对课程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形态 2.悬缺课程 3.学问中心课程 4.经验中心课程 5.活动课程 6.隐性(潜在)课程 二.填空题 1.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2行的课程和 . 3 4概念,是学 ...

    8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 ...

    [幼儿园课程]自学指导书

    <幼儿园课程>自学指导书 毛作祥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参考资料: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39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预修要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等技术基础课 一.课程 ...

    第八章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八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所谓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收信与评价相关的数据及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 ...

    [有效教学]参考书籍介绍

    (美) 斯考隆(Skowron,J)著:陈超,郄海霞 译. 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詹尼斯•斯考隆博士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教育咨询专家,本书是她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总结.她根据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