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话离别_经典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案例_刘树春

课例·案例

读古诗话离别

—经典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水富县云富中心学校刘树春

【群诗材料】《赠汪伦》《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查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了解古人送别朋友的习俗,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交流,落实言语实践,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3.推荐阅读送别主题的其他古诗,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激发其持续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1.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歌曲《送别》,学生跟唱)师:同学们,歌曲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生:作者和朋友在长亭里告别的场面。生:歌中讲的是好朋友依依惜别的场面。师: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诵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关于送别的古诗,去感受古人深深的离别之情。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导入新课,既符合群文阅读的理念,又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共读一首,感受送别。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赠汪伦》,教师配乐范读)62

小教研究

2017.5 ̄6

师:听了老师的朗诵,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李白看到汪伦为他送行,心情万分激动。生:李白与汪伦非常舍不得分开。

生:我从一个“忽”字看出汪伦来为李白送别,李白十分惊喜。

师: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要读懂这首诗的内涵,读出这首诗的情意,就必须先弄清楚古诗的意思。同学们,你们积累了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呢?

(教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和对照注释、发挥想象和联系实际)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思考诗人是用哪种手法来写送别?

(从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看出诗人运用了极度的夸张写出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从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体会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

师:大家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首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我也喜欢,李白在诗中的夸张是一绝,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师:这首古诗摄取了汪伦送李白的场面,诗人的语言极尽夸张,富有感染力且抓住踏歌送别的习俗充分表现出友人之间的不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书:踏歌送别)

师: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字的吟唱。短短将一幅依依不舍的送别画四句诗,区区28个字,

课例·案例

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自由朗读,感受这份朋友之间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朋友是一杯醇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朋友是一坛陈年的酒,历久弥香。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诵读,感受朋友之间的这份深情。

(播放音乐《朋友》,全班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先学习一首古诗,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为学习另外两首古诗做准备。

3. 自学《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自古以来,离愁别绪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而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出示古诗《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此环节把学习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学习情境。

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群文学习和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4. 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师:《送别》一诗中提到了送别的什么习俗? 知道这样的习俗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古诗《送别》)

生:诗人折柳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生: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离别,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与“留”同音,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分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师板书: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师:

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了解到折柳“知其然,知其所送别的由来和起源,真正做到以然”。

(学生交流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渭城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

渭城。而元二要出使的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那是一条怎治区库车县,离渭城有3000多公里。样的路呢?唐代诗人岑参曾经这样描述:“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如果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流。”

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元二即将远行,此刻,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元二,我们这一别,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啊!

生: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管我们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我们心意相通,即使隔得再远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一直以来,它都以情意殷韵味深涌而独树一帜。切、

师:春天来了,杨柳依依,同学们,假如你们来到渭水河畔,一定会记起王维和元二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诗画合一的中有诗”美好境界。

(播放古筝曲《阳关三叠》,学生诗朗诵)【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背景介绍、创设情境、传唱名曲等方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深入体会王维与元二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5. 拓展提升,鼓励阅读。

师:古人送别的方式有踏歌送别、饮酒送别、以诗送别等,送别时间大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送别地点则在水边、渡口和长亭之处。

(学生回顾所学古诗)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璀璨星河中流淌着许多优秀的送别诗歌,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继续了解送别诗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大有所获。

(课件出示诗文:《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送别古诗)

【设计意图】以送别为主题,鼓励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感受古诗词阅读的乐趣。

小教研究

2017.5 ̄6

63

课例·案例

读古诗话离别

—经典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水富县云富中心学校刘树春

【群诗材料】《赠汪伦》《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查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了解古人送别朋友的习俗,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交流,落实言语实践,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3.推荐阅读送别主题的其他古诗,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激发其持续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1.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歌曲《送别》,学生跟唱)师:同学们,歌曲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生:作者和朋友在长亭里告别的场面。生:歌中讲的是好朋友依依惜别的场面。师: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诵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关于送别的古诗,去感受古人深深的离别之情。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导入新课,既符合群文阅读的理念,又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共读一首,感受送别。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赠汪伦》,教师配乐范读)62

小教研究

2017.5 ̄6

师:听了老师的朗诵,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李白看到汪伦为他送行,心情万分激动。生:李白与汪伦非常舍不得分开。

生:我从一个“忽”字看出汪伦来为李白送别,李白十分惊喜。

师: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要读懂这首诗的内涵,读出这首诗的情意,就必须先弄清楚古诗的意思。同学们,你们积累了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呢?

(教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和对照注释、发挥想象和联系实际)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思考诗人是用哪种手法来写送别?

(从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看出诗人运用了极度的夸张写出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从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体会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

师:大家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首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我也喜欢,李白在诗中的夸张是一绝,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师:这首古诗摄取了汪伦送李白的场面,诗人的语言极尽夸张,富有感染力且抓住踏歌送别的习俗充分表现出友人之间的不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书:踏歌送别)

师: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字的吟唱。短短将一幅依依不舍的送别画四句诗,区区28个字,

课例·案例

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自由朗读,感受这份朋友之间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朋友是一杯醇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朋友是一坛陈年的酒,历久弥香。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诵读,感受朋友之间的这份深情。

(播放音乐《朋友》,全班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先学习一首古诗,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为学习另外两首古诗做准备。

3. 自学《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自古以来,离愁别绪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而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出示古诗《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此环节把学习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学习情境。

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群文学习和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4. 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师:《送别》一诗中提到了送别的什么习俗? 知道这样的习俗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古诗《送别》)

生:诗人折柳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生: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离别,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与“留”同音,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分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师板书: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师:

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了解到折柳“知其然,知其所送别的由来和起源,真正做到以然”。

(学生交流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渭城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

渭城。而元二要出使的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那是一条怎治区库车县,离渭城有3000多公里。样的路呢?唐代诗人岑参曾经这样描述:“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如果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流。”

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元二即将远行,此刻,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元二,我们这一别,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啊!

生: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管我们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我们心意相通,即使隔得再远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一直以来,它都以情意殷韵味深涌而独树一帜。切、

师:春天来了,杨柳依依,同学们,假如你们来到渭水河畔,一定会记起王维和元二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诗画合一的中有诗”美好境界。

(播放古筝曲《阳关三叠》,学生诗朗诵)【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背景介绍、创设情境、传唱名曲等方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深入体会王维与元二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5. 拓展提升,鼓励阅读。

师:古人送别的方式有踏歌送别、饮酒送别、以诗送别等,送别时间大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送别地点则在水边、渡口和长亭之处。

(学生回顾所学古诗)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璀璨星河中流淌着许多优秀的送别诗歌,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继续了解送别诗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大有所获。

(课件出示诗文:《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送别古诗)

【设计意图】以送别为主题,鼓励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感受古诗词阅读的乐趣。

小教研究

2017.5 ̄6

63


    相关文章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袁 莎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 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l ...

    争做合格筑梦人

    河南省"砥砺奋进的五年"征文活动 博观约取提自我,争做合格筑梦人 邓州市城区三初中学区四初中校区教师 骆志成 手机:[1**********] 党的十八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使教育战线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9月9日习 ...

    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风景住在诗歌里--在诗行中用心感受想象的魅力(设计教师:黄碧霞) 一.学习目标: 1.熟读本组七首诗歌,了解这些诗句描写的主要景物: 2.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感受诗句丰富神奇的想象力: 3.引导观察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 ...

    群文阅读 领略祖国大好风光教学设计

    <领略祖国大好风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目标] 1.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陶冶性情. 2.学习作者观察 ...

    逸夫小学五年级群文阅读计划

    逸夫小学五年级"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娄山关镇逸夫小学 涂桂仙 一.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一篇到多篇,从一文到多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 ...

    盐边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盐边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盐边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 ...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

    低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指导,望各位老师能够借鉴,并有所提升!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一) 诵读内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诵读目标:1.制定课堂常规. 2.熟读背诵,初步理解含义. 3.初步将韵味语中的美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说课稿 陈亚芳 教材简析 诗,永远是美妙的代名词,古诗更是以其深邃古朴的意境感染着我们.华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诞生的那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更是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其中送别诗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