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1-2课时作业(二)商鞅变法

课时作业(二)商鞅变法

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

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

题:

(1)从图1和图2中你能获取哪

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

问题是什么?

(2)你从图2、图3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据图2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是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2013·江苏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材料四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作业(二)商鞅变法参考答案

1.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图1主要是铁器的出现;图2主要是牛耕的出现,同时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图3主要反映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结合这些信息概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对商鞅变法作出评价,要求对教材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2.答案:(1)法家思想。秦孝公支持;顺应历史潮流;措施有效。

(2)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任答4点即可)

(3)“倾邻国而雄诸侯。”“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旧贵族的反扑和因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作答。

3.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

(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

(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

(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综合评价能力。第(1)问,从“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可知作者从个人品行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可判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旧的制度”考查基础知识。

课时作业(二)商鞅变法

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

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

题:

(1)从图1和图2中你能获取哪

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

问题是什么?

(2)你从图2、图3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据图2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是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2013·江苏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材料四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作业(二)商鞅变法参考答案

1.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图1主要是铁器的出现;图2主要是牛耕的出现,同时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图3主要反映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结合这些信息概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对商鞅变法作出评价,要求对教材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2.答案:(1)法家思想。秦孝公支持;顺应历史潮流;措施有效。

(2)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任答4点即可)

(3)“倾邻国而雄诸侯。”“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旧贵族的反扑和因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作答。

3.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

(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

(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

(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综合评价能力。第(1)问,从“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可知作者从个人品行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可判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旧的制度”考查基础知识。


    相关文章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学设计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课标内容: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重点): 2.掌握商鞅变法(重点)的原因.内容及意义(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 课 型: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单 元 计 划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 ...

    第8课 战国七雄

    北京市第28中学特级教师 陈毓秀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合纵与连横.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战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 ...

    [商鞅南门立木]说课稿

    <商鞅南门立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塘小学的黄俊新,我说课的课题是<商鞅南门立木>,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 (一) 说教材 教材简介 <商鞅南 ...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2016版)

    目录 第1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 2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这样的一个要求:历史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的)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 ...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课程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了解"公作则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