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东港市实验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东港市实验小学

快速识字 尽早阅读

东港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组

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要求是认读2000左右常用汉字,所采取的方法是韵语识字。根据韵语识字所具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整体输入,定位联想”。我们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快速学习拼音。

汉语拼音比较抽象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一年级新生认知特点,我们的校本课程把汉语拼音以童趣故事的形式设计成7篇课文,每课均采取了“故事导入,整体定位”教学方法,使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变得“趣味形象化、整体简单化、高频捷径化”。

如教学第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故事中:有一只猫阿姨叫 ɑ o e,它的邻居有一只猫宝宝叫 i u ü。i u ü 很可爱,ɑ o e非常喜欢它。可是i u ü不爱活动,也不爱吃东西,瘦得都快走不动了,差点被老鼠咬了。有一天,ɑ o e 带着i u ü到游乐场玩儿。玩了一会儿,i u ü感到肚子饿了,看到有卖乌鱼的,就对ɑ o e 说:“阿姨,我饿了,想吃一条乌鱼!”ɑ o e 阿姨听了,马上给i u ü 买了一条乌鱼。i u ü吃着这条乌鱼,感觉味道好极了。从此,i u ü 就爱吃鱼了,也爱活动了,还能捉老鼠呢。”这样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很容易记住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对故事也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当老师再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看着图片,基本上就能讲出来了,这时老师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猫阿姨叫什么名字?猫宝宝呢?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来,这时教师马上板书课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讲、背、认、写,进行强化记忆。可想而知,学生记住它们是多么容易。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在教学汉语拼音的时候是采取整体输入的方式,以整体板块的形式出现,学生不是一个一个地学,而是一次记忆一个整体板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很难把它们遗忘。校本课程中的汉语拼音共有7课,基本上在7天就能完成。学完之后,开始熟练拼读135个高频音节,使学生在两周内就能完成汉语拼音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给方法,快速进行识字。

识字课我们是采取“韵语集中,整体输入,定位联想,阅读抄写”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先整体后部分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以整体板块的形式出示整篇文章,让学生理解整篇、记忆整篇,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储存。然后再理解词、句的意思,最后选择最佳方式记忆生字。因为这些生字是按一定故事情节紧密地组成的一个整体板块,学生通过定位联想,很容易就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当然,在识记这些生字的时候,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活动。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伴着音乐唱韵文,加动作扮演角色表演韵文,拍手朗读韵文等形式,让学生尽快把韵文记住,有利于定位联想。如提问认读“详”字,学生忘记读音时,可以想到韵文“照镜端详心暗喜”,这时就能想起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还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如:学生自由表演读,开火车读,打乱次序指名读,找朋友,猜字谜,看字想画面,摆字卡,抢答字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认识了生字。

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一年级孩子想像力离奇怪异特点,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达到识字的目的。例如:引导学生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偏旁,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用各种方法来识字。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发地创造出许多识字方法。例如学“眉”时,学生说,眼眉是在眼睛的上方。“怕”字学生想象为:由于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等,这样抓住字形的特点,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字形教学中,从而产生良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巩固,使学生牢固记忆。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如何将暂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呢?第一,我们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记朋友、做卡片等活动形式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定期定时的再现已学过的生字,及时的进行复习巩固。每节课前我们都进行有计划的再现学过的生字。如教学第7课时,我们会复习第5课、第3课和第1课的生字。第二,拓宽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识字。利用教室内的物品,如:墙上贴有的值周检查表、小学生守则和小

学生日常规范以及评比台大字墙画等内容,把汉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平日接触中便识了字。还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在班级里,通过“每天开心词典”、“每日一句名言”、“每周一首儿歌、一首古诗”等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第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巩固运用生字。教学中我们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给生字组新词,再说句子,学生通过把识字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熟悉的语言环境和生字建立了联系。如在教学“披”时,会随机说出:“下雨天,请同学们穿好雨披。”引导学生说和读,使学生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初读、练读、展示。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们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读字、读词、读句子、读短文、用学过的字练习说话等,如在教学《狐狸打扮》第二课时教学中,编成这样的阅读短文:“狐狸在家又是描眉又是抹粉,浑身散发着香味,它又往头上喷了些发胶,穿上白大褂。照着镜子,仔细地看了又看,觉得自己很像一位女医生,心里暗暗高兴。然后它挎上药箱,越过山冈,向鸡房走去。”这篇短文中有本节课所学的17个生字,并且利用课件以不同颜色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反复再现,不但使学生熟记所学的生字,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第三,在识字的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识字与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就进行阅读,从读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几段话,最后到整篇。开始要求指读,强调眼到、手到、口到,这样会加深对每个字的印象,有利于记忆。我们每天都规定了读的内容,读的时间,学校周三、周四下午还给了固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天地和氛围。在这段时间里,有老师的指导读,同学个人展示读,自由组合读,比赛读等,我们还帮助学生挑选了一些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在一年内就轻松地识记2000多个常用汉字,并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基本过了识字关。我们是边识字,边阅读;边阅读,边识字。

另外,我们在识字过程中,还与写字密切结合,从而相互促进。为了提高写字效率,我们使用我校专门设计的写字本——三分格书法速成写字本,它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设计的,写字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形成表象,先分析字形、观察这个字在三分格中的位置,指出关键的一笔,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先描后写,一次写完一个字,每个字写3个。在写字的时候,学生只要掌握好二分之一、三

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比例,以横竖三条线为准,就能把字写的匀称、工整、协调。这样以来,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又能把这个字端正地写出来,并加深了记忆。

总之,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通过写字加强识记,识字、写字、阅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水平、阅读能力共同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朗读能力 形成阅读习惯

东港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组

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流利地朗读课文,任务非常单一,目标也很明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之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因为学生在一年级时基本完成了识字任务,到了二年级就进入了大量朗读训练阶段。从课内到课外,我们的主攻目标就是训练学生流利朗读课文。课堂上以读代讲,主要是教给朗读方法,培养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课后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形成阅读习惯。我们的做法是:

一、培养朗读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二年组的老师结合校本课程中的阅读重点,有计划地进行朗读指导,突出单元朗读训练重点。教学时,不过细分析课文,只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意思即可。强调多读,由量变到质变,尽早形成流畅的朗读能力。我们把语文书中的课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精读课文,一类是略读课文,每一篇课文不必平均使用力量。对于精读课文,一般用一课时,有时也用几课时来进行朗读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及技巧,如:怎样读出语气、怎样读好重音、怎样读好长句子中的停顿等等;对于略读课文,只要读熟、读懂即可,一般一课时读一篇课文,有时也可以读两篇课文或三篇课文,这主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是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以达到读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指导朗读时,每一次的要求和目的都有所不同。如:初读时要求做到读准读顺、整体感知;细读(有感情)时要求领悟情感、感悟语言;熟读(或复述)时要求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精读课文的主要做法是:

(1) 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①朗读课

文,了解课文大意。②读准字音,画出文中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③标出自然段。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由式朗读,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又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对于我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因为有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基础,几乎不存在生字,对于个别后进生,偶尔会有一两个字不认识,这时候,通过问老师、同学,或者查字典就可以自己解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实际进行理解,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名词术语,在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中会得到落实。在这一环节里,主要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抓住重点,理解性朗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要去分析课文,也不要一问一答式的过渡,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或者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些词、句、段及精彩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就拿《丑小鸭》这篇课文来说,在学生已经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丑小鸭经历了哪些磨难?”,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到重点段的学习上,然后师生紧紧围绕“丑小鸭的可怜”进行学习。学习时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语,不是理解这些字词,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只可怜的丑小鸭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指导朗读时,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引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回归整体,有感情朗读或复述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的有感情朗读或复述。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通过完整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魅力和语言魅力,进而圆满地完成读懂一篇课文的最终目标。如果能够把课文复述下来,就更好了。就如《丑小鸭》一课,最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这不仅仅是把课文读懂了,而且是把这个故事纳入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体系之中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不仅注重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并且还开展了大量的阅读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保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每天除了有规定的早读时间外,我们二年组的老师每天都会抽出至少一节课,作为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每周四下午专门设为大阅读时间,全部给学生读书所用;每天放学前15分钟为课外读书汇报时间;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有一项,那就是读课外书至少半个小时。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2)规范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我校的校本课程中,最后一项内容就是向学生和家长推荐本学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从而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内容的选择平台。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差异,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如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知识性、故事性较强的名著、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等书籍。

(3)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每天早晨晨读时间,教师都要进行前一天晚上阅读效果的抽查。检查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叙述内容、回答问题等,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我们每周都要进行朗读比赛、故事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从而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大家。

另外,我们学校还设计了读书情况反馈卡,学生每天都要填写自己所读书的书名,所读书的数量,每周的读书感言等,教师每月为每个学生统计阅读量,督促学生做到天天阅读,日积月累,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要搞好阅读,教师还必须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得到家长的了解、支持和帮助,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经常创造条件,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读书、讲故事等,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以汇报的方式向家长展示,以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家长也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多的惊喜和欣慰。

我们在二年级这一年中,除了统一读完儿童版的《西游记》和《小故事大道理》这两本书外,每个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水平读了很多书,平均每个学生的阅读量达80万字左右。本学期我们读过的内容有:语文书32篇必读课文和6

篇选读课文,校本课程中的74篇课文,《小故事大道理》全本书和学生自选的至少一本课外书。自选的书有《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阿凡提的故事》等。在读过的这些书中,任意打开其中的一页,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并能够简要地说出其中的内容。对于没有读过的文章,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

二、形成阅读习惯

我们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之形成阅读习惯。在这里,形成阅读习惯是关键。我们的口号是:习惯不形成,教学等于零。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1、专心阅读,读有所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静下心来阅读很难,但也很重要。而这种阅读习惯必须靠老师坚持不懈地设法激励,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促使学生形成专一读书的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二年级的老师教育学生上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时,要全神贯注,不要听到一点声音就左顾右盼,要坐得住、读进去。读书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要给自然段标出序号,要划出重点句,要积累优美的词句,要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多读几遍等等。运用边读边画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又可以活跃思维,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必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应该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让二年级学生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能力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3、随时阅读,课外必读。

现在,学生在学校的任何时间、任何一节课上,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拿出课外书进行阅读;回到家里,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书面家庭作业。那么,学生做什么呢?读课外书。起初,由于老师要检查,或者要开展各种评比和比赛,学生必须要读,那时的读可以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已经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回到家里就读书,不读书反而觉得不自在了,

甚至得到一本好书,都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二年级学生的心目中,谁获得了朗读小能手的称号、小书迷的称号,是最光荣的!

总之,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在二年级时过朗读关,同时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三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给自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组

我校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养成习惯, 形成自学能力。我们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自学一篇课文的六个步骤和具体的自学方法,明确如何自学一篇课文。课堂教学时对课文不做过多的讲解分析,要求以读代讲,主要是交给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养成自学习惯。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体了解,掌握步骤。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因为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自学的六个步骤,并且知道每一步都要完成哪些学习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自学六步的具体内容是:1 粗读课文,了解大意;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5选读课文,回答问题;6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二、逐步学习,层层深入。

当学生知道了这六个步骤以后,我们就按照这六个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怎样去完成每步的学习内容, 即交给学生自学方法。

1、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每当学生拿起一篇文章,首先要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可怎样了解呢?我们让学生在这一步自学时,采用一看、二提、三读的办法,即先要看题目,读读题目,推测一下文章可能写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最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的大意。这样一来,文章的大意学生基本上就清楚了。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这一步是为下一步的“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而扫除字词障碍的。所以,在

指导自学时,要教给学生“一记、二找、三解”的办法。“一记”指的是记自学符号。我们首先在班级里统一了字词句的自学符号。例如,生字用“△”,不理解的词用“―”,不理解的句子用“~”„„记住了这些符号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时让学生来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不认识的字对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上不存在,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个别字不认识,这时的自学还要画出多音字、形近字等,并用自学符号标记出来,这便是“二找”。 “三解”是指解释字词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已经标记出来了,该怎样去自学解决呢?我们交给学生多种理解字词的方法。例如:(1)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形象感受词语的意义。像“喜出望外”一词中的“望”字就是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解决了望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2)准确理解词语中的生僻字,拓展词汇积累语言。像“清澈”中的“澈”字,学生感觉比较生僻,只要准确理解“澈”的意思是“水清”,整个词的意思是指水非常清,那么,形容水清的词汇也就更丰富了。(3)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例如:“哀哀地”这个词,联系上下文,学生会想,小狗被绊这一下,身上会疼痛,而发出的痛苦的叫声,词义也自然理解了。(4)结合字形分析字义。像“瞬间”中的“瞬”字,根据“目”字旁推测出一眨眼的工夫,时间特别短。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在这一步自学中,有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学生自己不能理解,就可留作讨论交流时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解决,这也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老师要桌间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个别辅导。词句教学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形成良好的语感是三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在字词障碍已经扫清了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课文。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把课文读准读熟练,然后采取各种形式提问读。可采用指读、接读、轮读、伴读等多种形式,教师的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但提问的面广,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时要适当的加以点评,点评要以鼓励和激趣为主。如:“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熟练,真了不起!”“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太喜欢了!”“你读得这么投入,在场的人都被你的朗读吸引住了!”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读,直到读准读熟,甚至把课文复述下来为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要教给学生叙述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形式,使学生说话完整、准确。应该记住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在熟读、复述的基础上才具有的,所以,要概

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熟读课文。

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看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从而探索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把课文读熟以后,就知道了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也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其实这就是熟读的方法。我们反复强调熟读,就是因为熟读以后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交给学生一些其他的理顺文章写作顺序的方法。像今天的19课,就是让学生明白,记事文章只要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清楚了。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步交给学生。

写作顺序理清了以后,让学生再看看课文,文章中作者详写了哪部分内容,那部分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这时教师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和课后题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重点段,边读边画,边画边想,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题必须突出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不同的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或喜欢、或厌恶、或赞扬、或讽刺等等,如何体会呢?就必须精读课文,才能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谓的精读,就是要选取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或者重点句子加以理解,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一步不作为重点进行,主要还是通过指导朗读来体会。

5、选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一步主要是回答课后问题。先让学生把问题读懂,再让学生有选择的去读相应的段落,边读边画出跟问题相关的句段,然后来解答问题。其实,这一步在学生掌握了自学六步之后,往往是在重点段分析时,就已经解决了,没必要留在第五步单独进行。但有的问题却必须要在最后解决,例如续写等。

6、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此时,学生对朗读课文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这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复述课文,最好学过的课文都能复述下来。如果文章比较典型,还可以背诵全文或某个片断,这样既能使学生积累很多语言,又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自学一篇课文的六个步骤掌握以后,一般情况下学生自学一篇课文是依次进行的,当然也可灵活运用。例如:第六步,复述课文,积累语言。可以在全文都

结束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学生读重点段时进行。学生只有从整体上熟练掌握自学课文的步骤后,才能灵活运用。因此,必须让学生先熟练地掌握自学课文这六个步骤。

我们三年级这一年,就是要尽快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内课外相结合,使之运用自如,形成一定的能力。例如,这个单元的重点就是教给学生理顺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我们除了课堂上教给方法外,我们还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因为,我们学校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就要加上理顺文章写作顺序的练习了。这样校内外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的形成能力。如果开始不舍得时间教会学生的自学方法,而一味地要求学生自学,那就等于逼哑巴说话。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自学能力。三年级学生要掌握这六步自学课文的方法,要花费不少时间,教师必须舍得时间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决不能走形式。只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自学方法后,往后的学习就如虎添翼,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为四年级独立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教给理解课文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组

我校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三年级教给自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细化、强化训练。学生在三年级时,虽然掌握了自学的步骤、方法,但许多相关阅读的知识、理解课文的方法却有待于四年级的继续学习。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已经设计了理解课文的具体方法,每个学期还设计了典型的8篇精读课文用来指导学生学会相关理解课文的方法。每单元中,精读课文主要是教方法,略读课文用来训练能力,使学生能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这样各个击破,在逐步的训练中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一、课堂教学

1、精读课文, 教给方法。

我们年组采取先通过理论教方法,再通过演练教方法的措施,确保学生能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方法,以便在略读课文中灵活运用。

通过理论教方法即教师按单元阅读重点先指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中的阅读指导部分,解决学生头脑中的“什么是”和“怎么做”的问题。例如第一单元的

阅读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我们就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中的阅读指导部分,了解了思路的含义、最常见的两种文章思路的特点及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再通过演练教方法,即以精读课文为例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全过程。比如,在第一单元精读课文《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我们和学生共同探讨,发现作者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再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收尾,概括全文,这属于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类记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符合横向思路的特点,于是确定这篇文章属于横向思路。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带领学生探索的过程,就是老师运用理论知识教方法的过程,是对方法作最直接最生动的演示。

因此,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相关的知识及做法给学生讲明白,反复强化重点。

2、略读课文,举一反三。

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课文,若干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主要是学习方法,略读课文主要是运用学法,举一反三。精读课文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我们先强调阅读重点,再复习相关阅读方法,然后学生按自学六步法自学课文,重点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方法、练习阅读重点,最后师生讨论、交流。比如本单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先带领学生复习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再由学生按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最后教师组织交流,对不能很好地利用方法体会句子含义的同学给予指导、点拨。通过几篇略读课文的练习,学生基本能形成独立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含义的能力。

3、突出重点,注重落实。

不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突出重点,把训练落到实处,要求人人动口,人人动手。

第一落实在口头上。阅读课,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口头表达,师生交流:说主要内容,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围绕重点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等等,特别是课文中阅读训练的重点,需要学生人人掌握。为把口头训练落到实处,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会说,要求老师课前必须准备充分,认真练习;其次做到学生人人学会说,我们年级经常采用三步走:第一步是学生自由练习,第二步是 “说给同桌听”或“同桌提问”,第三步是老师抽查。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

间内积极动脑,张嘴练习。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在老师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就有一个口头练习的过程,我告诉学生,以后自学汇报时,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类记叙,属于横向思路”或者“这篇课文作者按事物的不同方面、横向思路记叙”,接着采用三步法练习,就使学生不但掌握方法会自学,而且能把自己的自学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

第二落实在笔头上。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全体学生的笔头练习是面最广、最落实、最易检测评价的训练方式。写,不仅是指阅读课的片断训练,还包括在课文中的画画、圈圈、点点等等。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线,写上批注。为了保证阅读课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务实高效地进行,我们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动笔的时间,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本册一二单元理清文章的思路时,就要求学生把文章的思路写清楚;教学三四单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要求把概括的中心思想写下来,写正确。在动手中,稳扎稳打,把训练落到实处。

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我校的阅读课一直强调读写结合。要实现以读促写,读写有机结合,关键是要依据单元阅读教学重点和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还以《桂林山水》为例,单元重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作者不但全文采用了横向思路,在分别描绘山和水时也采用了横向思路,并且语句优美,我们就设计以此为读写切入点,指导学生仿照作者对桂林山和水的描绘,采用横向思路写写校园的花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有许多,比如仿写句子或段落、补写空白、描写插图、改写课文等等。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遵循小学生的模仿特点,坚持由仿到创的原则,从“大同小异”逐步到“百花齐放”。

仿写句子或段落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比如今天的《生命生命》这一课,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的含义,课文中的2、3、4自然段,作者用简洁、含义深刻的句子描述生命现象、表达情感,这一写法很值得学习,于是,我把它们设计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先从身边的生命现象中选择难忘的,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写类似的句子。这样体会了之后马上仿写,不但对阅读重点进行了再强化,而且做到了阅读为写作服务,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有东西可仿,写的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还可以进行全文的仿写。比如教学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单元阅读重

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我们依据单元阅读重点及课文的特点,统一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游览顺序及文中恰当的过渡句,来构筑自己作文的骨架,圆满地完成了两次习作《游锦江山公园》和《记东港太平湖公园》。

二、课外阅读

我校一贯重视阅读,强调学生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中逐步形成并巩固独立阅读能力。要求老师一律不留课外作业,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年组要求,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备有一本课外书,在校完成学习任务后,随时阅读。

对阅读的内容,每学期我们的校本课程中都有推荐。但对于爱读书的孩子,我们校本课程中推荐的书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总是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内容。比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引领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黄河的古诗、文章,加深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教学《小英雄雨来》,推荐学生阅读《二小放牛郎》《小兵张嘎》;教学《触摸春天》,鼓励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老师介绍的课本以外的东西,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于是纷纷找来阅读。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所以每天所读的书里,应该有一种是精读的,一种是略读的,同一本书内,也可能是精读重要章节,其余的略读,不可一律对待。我们告诉学生:精读,好比牛吃东西,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略读,好比鲸鱼张大口,把小鱼小虾都吃下去,漏一些也没关系。为了让学生读书的收获更多,我们要求学生每学期精读一本书,读书时把重要的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批划、做笔记。在阅读中灵活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就使学生的读书有了质和量的双保障。

总之,我们四年级这一年,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强化训练,让其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坚持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为五年级形成作文能力打下基础。

教给写作方法 培养写作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组

我校五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在继续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每个学期设8个单元,每个单元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围绕

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指导。教给写作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根据我校校本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教给学生写作知识,使学生懂写作。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知识介绍。它就象作文引路人,在迷茫中为学生指引了方向。它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致描写,怎样在叙事和写人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致描写;什么是事情的高潮,怎样才能写出事情的高潮;怎样缩写;怎样写书信;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样写研究报告;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说明„„这些写作知识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成为写作时的理论依据。

学生作文,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因此每节作文指导课,我们组的老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写作文时有据可依。

在教学知识介绍时,我们把知识和阅读结合起来。例如今天这节作文课,为了让学生明确细致描写的重要性,我结合本单元22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几篇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在教学23课《刷子李》时,再三强调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的娴熟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作者写得如此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细节描写。把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同时,告诉学生:国内外很多文学大师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神像时,“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一细节描写,活画出了他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守财奴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便充满生机 ,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学生会写作。

(一)重视范文的学习

我们的校本课程每一单元知识介绍之后,都紧跟着一篇范文。在选择范文时,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范文很有代表性。因此,在教学范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前面的知识介绍,而且通过范文的分析给学生更明确的感性认

识。通过对范文的学习,知道这类文章的写法;通过对范文的分析,知道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为了让范文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们尽量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范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我经常对学生说:“范文,就好比数学书上的例题,只有把例题消化理解了,才可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对范文的学习也是如此。每一篇范文,我们都会领着学生认真地学习、仔细地分析,有的甚至让他们背下来。真正做到一文一得。好学生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后进生可以仿写,真正发挥范文的作用。

(二)加强写作指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怎样才能把学生顺利地领进门呢?每节作文指导课,我们都加强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在指导时,我们会把作文提纲拿出来,让中下等生不会对作文产生恐惧。放手写时,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要大的方向不跑题,想写什么都可以。

为了减少学生的写作难度,每次作文指导课前我们都坚持写下水文,自己在写时都有哪些困难,这也将会是学生将要遇到的困难。在指导时我们会把这个困难作为指导时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换了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很多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指导只是给学生引路,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第一课《草原》时,要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可不可以向他人介绍一下我们东港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我说“当然可以了!但要把我们的家乡写得和草原一样美。”学生们很有积极性,文章写得确实不错。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我们不会对学生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我会一点一点训练,从段到篇,克服一步登天的想法. 也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允许班级有差生,决不能揠苗助长。

三、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每每写作文,我们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使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作为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我们要花心思经常要做的工作。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布置的选题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春天来了,看到学校操场上的小柳树舞动着她那柔美的长发,我们会让学生写《校园里的小柳树》;下雨了,我们会让学生写《雨中美景》;学完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我们会让学生写一写童年中难忘的小故事。这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拍卖会、记忆比赛、奥运知识知多少„„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让学生有兴趣,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妈妈做饭,观察同学们做游戏,观察老师批改„„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后,要求学生常写日记,并及时批改与评价。写日记比较自由,题材立足于小,求真求实,范围不受控制,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学校家庭等自己身边的小事,一段偶想、一种情绪、一点火花、一则幻想甚至一段牢骚,都可以成为记叙的对象,我们通过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与评价不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动向,沟通感情,进一步激励学生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其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日记批改时,我们采取分小组、结对子、评明星等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每周小组长批改2次,评出5个一等,5个二等,5各三等。一等的加10分,二等的不加分,三等的扣10分。每周对手批改2次,获胜者加10分,

失败者减10分。每月评出10名写作小明星,发给证书和奖品。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突出重点,强化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每个单元我们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每教学一个作文重点训练项目,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地进行训练,及时地给于指导、点拨。例如在教学第四单元:写出事情的高潮时,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了记事作文的写法。先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看到一个题目,马上想:在这篇文章中,哪段描写应该为本节课的高潮?为什么?然后进行命题作文的训练,在这篇文章中,你想把哪儿的描写作为文章的高潮?效果怎么样?共写了20多篇文章,不断地巩固这一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强化训练,看看在名家名篇中作者是怎样写出事情的高潮的。使学生不仅理解,而且消化吸收。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我们开展大量的写作活动,从多个角度进行强化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亲身经历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如布置《50年后的我们》、《我在月球上》、《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作文既让学生异想天开,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写出成功作品。从而促使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再通过评比讲评等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每个月,每个班级会选出10篇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进行交流。

五、课内外结合,培养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天都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哪怕一段歌词甚至一个公式、读书心得等,这样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另外,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学了《草船借箭》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学了《武松打虎》推荐学生看《水浒传》,就这样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

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学生再主动摘记收集整理,为写作构建起一座资料库,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水足而文丰。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多积累多习作,甚至多投稿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挥笔成篇,将不只是羡慕别人的话题,人才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训练快速作文,指导自评自改

东港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组

快速作文教学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小学语文同步读说写自学辅导》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正是这项工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知道日后如何“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实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第一方面:以“快”带“写”,注重积累。

一、上好快速作文课

快速作文没有秘诀,没有捷径,只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步骤,严格训练,就能出成果。我们进行快速作文训练时一般要经过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和快速修改三个步骤。

1、快速构思。也就是对审题、立意、选材的处理几乎是同时进行:先尽快弄清题目要求;再迅速立意、选材,确定要写的内容;然后用两三分钟时间列出简要提纲(可用字、词、符号代替,自己看懂就行),并调整、确定全文的表达思路,用腹稿代替草稿。此时,脑海闪出有关内容的好词、好句或细节,要略记在提纲边上备忘。

2、快速行文。作文时要一气呵成。若开头没想好可暂时不写,直奔主体内容;中途如有字词障碍不必细想,先空下;个别句子没想好,待全文结束再作处理。如果猛然间想起前面的某个空处该怎样写,要立即回头补上。设计开头结尾表述的语言,不应超出50字。开头要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结尾简洁有力,含蓄深刻,以便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文章主体的叙述。

3、快速修改。应是少增、少删、少改动。主要检查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晰,开头、结尾是否简明扣题。

另外,快速行文与修改的字迹必须工整清楚,要保持书面的整洁,注意修改符号的规范。要逐步达到一课时(实用25分钟)写400字左右的文章,半课时(实用15分钟)写200字短文的水平。

二、厚积而薄发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快速作文的前提是平日积累,即作文内容的积累和文字表达形式的积累。这两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大量阅读和丰富生活。

(一)大量阅读。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最是书香能致远!“鼓励学生阅读我们采用自主性与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自主性”是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门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其实学生们刚开始会偏爱一类或几类书籍,但慢慢地又会不自觉扩大阅读范围,渐渐地我们就发现班里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只看一种书!因为他们是处在一个有着各种阅读爱好的同伴中。“计划性”是指着眼于学生毕业时应该有哪些文化沉积,从确定每学期学生必读的书。有的时候是配合习作指导和讲评进行的。

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不等于对此不理不问。学生读得怎么样,教师要评价总结。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读书要填写读书卡或记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喜欢读什么书,教师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讲述所读内容或是收获感悟,而且学生的日记、习作中的引用的情况是评判等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就保证了阅读质量。

(二)感受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训练快速作文必须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在这一方面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闲话。闲话身边琐事。例如:上课时,老师的眼神;课间时,同学之间的玩笑,放学回家父母的唠叨;假期时,出行的惊喜,还有春天的小草、夏天的烈日、秋天是树叶、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然而,许多优秀的作家就是因为细心观察了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小事,而

创作了大量感人致深的作品。生活中的一切都如同过眼烟云,肯定难以获得好素材,那么就很难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所以我们倡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生活笔记”,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生动材料写下来,积累生活素材,以备写作之需。

2、关注。关注世界大事。为了解决学生“写得出”的问题,还必须想法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其实现在通过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上网电视等途径积累材料是很方便的。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我们就针对大事、要事分阶段的组织专题交流和讨论,写作成文。这学期我们就分别组织过奥运倒计时、马英九当选、西藏动乱、传递奥运圣火等事件的专题交流和讨论。

3、命题。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在进行命题习作训练中, 我们设计、搜集了近百个新颖有趣的题目, 如《姜还是老的辣》《感谢那一次跌倒 》《鲜花能告诉你 》《爱你没商量》《想说爱你不容易》„„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

(三)多记多背

要提高学生的快速作文能力,除了大量阅读和丰富生活,还要多记多背,做到“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记”是指记写作材料。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我们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时事热点,道德修养,科技人文,情感人生等等,每个方面至少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积累材料,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然后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有所引用。起初学生在习作中总是愿意大篇幅的引用,使文章空洞无味。对这点老师屡禁不止,屡教不改,后来我们就硬性规定在叙述引用的事例时不准超过百字。这招可谓是对付大篇幅引用的必杀技,效果可称立竿见影。“背”是指背一些名篇佳作、优秀的范文、片段、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要强调用脑记。特别是名篇佳作、优秀范文,让学生或从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手法上进行揣摩,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在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背诵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如我们都知道如果在开头多动点脑筋“露一手”,有时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那就可以先搜罗精彩的作文开头,仔细分析琢磨人家的开头好在哪里,总结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找一些题目专写开头。总之,背得越熟越多,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习

作时就会信手拈来。

三、讲究教学策略

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干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就是这个意思。快速作文也一样,要提高写作成文速度,主要靠练。在大量的练习中讲究教学策略,才能“写得出”、“写得快”,而且要“写得好”。

1、契机。习作要实现快速,必须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契机,在训练中达到快速。除了教材中要求写的相关习作必须写好外,还要结合阅读生活和语文课外活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快速练笔。如:续编故事、即兴作文、生活作文、阅读作文等。

2、竞赛。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

3、高分。在我们的班级中,学生的日记成绩是其他各科成绩所不能攀比的,这种“高分政策”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沙里淘金”,每一次、每一篇,我们都尽力找出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细节,最佳字体,最佳构思,最佳态度、最佳情感体验等等。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当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

第二方面:以“评”促“写”,略批为主。

我们学校反复强调教师要把功夫用在设计指导上,而不要用在批改上,教师要从批改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对于多布置、快速完成的习作,以略批为主,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原汁原味”。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减轻了老师批阅作文的负担,其实略批为主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会更高,甚至可以说要做好这个工作,老师花的工夫会更多。那么我们是怎样开展自评自改工作的呢?

(一) 评讲目的要明晰。

作文讲评总的来说应包括立意、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文章的立意要求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结构要求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语言要求简洁得体,表达方式恰当,能自圆其说。

我们学校一贯反对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提倡强化训练,培养能力。在确定

重点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必须根据当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选择具有共性的单一问题作为评改的重点内容。要联系一些实际例子,通过讲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为什么好;不足在哪,为什么需要修改,怎样修改。而后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给学生提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这样就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认识。

如评改“结构”这一重点时,就可细化为开头、结尾、过渡、承接、详略及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这些内容的写法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文无定法”。评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去评改,力求评改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常写的记叙文,结构可以让学生按事情先后顺序娓娓道来,也可以用追述的语气,让人如在记忆的长廊里游历;又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童谣等引出自己对正文的叙述;还可以是从感悟入手,接着写出这种感悟的由来;也可以是从事情的高潮入手,进而展开叙述。总之,要使学生评改出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结构来。

(二)讲评形式要多样。

我们学校经常让教师讨论这样一个专题,学生的知识究竟是老师教会的,还是自己学会的。对于作文的讲评和修改,有这样一句话:“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其意思是说学生自己写了作文,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讲评,我们经常采用的形式是:

1、教师引,学生评。放手让学生先评先说,通过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摆出作文优缺点,进行修改或提出补充意见。学生评的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2、老师评,学生参与。老师先指出改进方向,再引导学生进行批阅作文,努力寻找作文的成功之处,阐述自认为成功的道理,找出不足,分析其原因,提出修改方案。

3、评典型。选取几位写作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作文构思独特的学生,选出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先进行自我评议,再介绍写作的体会,最后让全体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4、分组评。每位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意图、选材及构思,再由全组学生进行民主讲评,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希望。最后老师要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总结,表扬讲评好的同学。这种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采用才会有效果。

(三)讲评时少下断语,多些探讨

我校要求教师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要民主,讲课要求谈话式,不要报告式。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讲评更须如此。 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因此,教师应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允许学生发表意见,进行探讨。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延续多个回合。一次,我们班写一篇关于读书的习作,一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男孩热情洋溢的要展示自己的文章。这一举动让我有些诧异,不过听了他的文章更让我诧异。这文章的文笔很是老道,语言也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引用了三句诗来作为读书三个阶段的的总起句。分别是: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携手。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相约。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我们厮守。就在我们师生对这篇文章兴奋的极尽赞美之时,另一个平时就调皮的男生站了起来慢悠悠的说道:“XXX ,我真是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你的这篇让我似曾相识的文章觉得你的写作水平可与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水平不相上下。”他的说辞在转眼即逝的静寂之后,恍然大悟的学生们用唏嘘声将展示文章的学生淹没了。稍后更加犀利的语言砸向了抄袭文章的学生。其实用过心的老师都会发现,讲评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用过心的老师都知道,讲评作文比指导作文更难,更显得教育之精细。学生的讲评水平到了一定的阶段是有自己的主见的,语言也是十分到位的。你站在讲台上扫视着他们不羁的眼神,真是得小心翼翼的对付。此时的教室中充斥着难堪、嘲笑,甚至是愤怒。这群孩子我是六年级接手的,跟去年我带了三年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上一茬孩子对老师的品评总是鼓励的,向上的。我记得我曾讲过他们对我着装的评论。极便是不久前,一个曾经的家长看见我还对我说:“我家XXX 有一天放学在逆行道看见你了。回家一个劲的说‘我们毕老师现在穿得太朴素了,在人群里一点也不显眼。肯定是现在这个班的孩子不省心,唉——”而这茬孩子对老师的品评常常让我提醒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有什么疏漏。面对着急转直下的形势我想考验我的时候到了,如果处理好了,我们的讲评水平,我们的感情都将有质的飞跃。凭着直觉,我先讲了发生了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四月初,我想将头发烫了。为了避免后悔,我先将头发作成大卷看看效果。做完之后自己觉得洋气极了,特有女人味。家人也说可以,劝我赶快找时间将头烫了。我更是美得不得了。可第二天早晨我一迈进教室,立刻听到惊叹声,紧接着我看到我的一爱徒—— 一男生在摇头。这还不够。等到下课的时候,他还偏偏凑到你跟前直白的品评一番,总结句是:这个样子太可怕了。这对正处在感觉良好的我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趁着这个机会,

我就讲了在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由此猜测了抄袭文章同学在抄袭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的想法和感受,将心比心,我对他深表同情。几个回合下来使学生明白讲评的最终目的是自己要有所收获,无论是讲评还是待人都需厚道。爱不仅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

(四)讲评中向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讲评不仅要引起学生评改兴趣,还要使学生明确评改方向,同时要导之以法,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评改方法。多读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首先通读,看看作者是否按照本次作文重点来写的。同时依据习作要求,看看作文的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然后细读,依据写作重点评议文章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什么地方写得不好?怎样改?接着默读,修改病句、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和标点等。最后有感情朗读习作,再回到整体全面检查润色。

(五)讲评的主要方法

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切不可操之过急。刚刚接触讲评的阶段,评改的内容要浅显一些,应以“语言”为侧重点;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写作和知识。如文章的写法,题材的选择、语言的精当、构思的巧妙、思维的严谨、情感的真挚、中心的提炼等。在评改这些内容时,重在挖掘学生在某方面的独特感受,不能人云亦云。文学上的东西,许多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个辩论的机会。在实践中,我觉得这样几种方法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1、“简评”扩展式。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的时候,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的优点与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表达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3、点评典型。根据本次作文的特定要求,选择有典型性的佳作印发给学生,让大家写好评语,再发言。通过深入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启发全班学生对照

自己的作文,明确佳作好在哪里,哪些写法应该吸取,应该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才好。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4、“自选”式讲评。每个学生评改一篇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同学写的文章。抓住文中的主要问题或普遍性问题,结合有关写作知识,进行专题讲评。既可以是漫评,也可以针对性的点评,或评形式,或论内容。也可以选择两篇或若干篇文章,进行对比讲评,在比较中鉴别文章的优劣,并分析原因,明确应该怎样写。这样的作文讲评往往很精彩,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讲评兴趣和讲评能力。

5、“开放”式讲评。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后,当学生写完作文,就可以马上着手组织作文讲评。先请学生读自己的习作(也可委托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在听完后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点评,允许“见仁见智”,展开探讨、争论,鼓励作者积极参与。这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方式。不仅是学生喜欢,即便是我们也热衷于此。今年的青歌赛据各方面的统计和调查证明,专为听余秋雨教授点评的听众人数,已达到八千二百多万。

需要注意的是, 讲评时要有理有据, 反对面面俱到的分析, 不着边际的评述。要求每人必须说话,必须说你想说的话,说与众不同的话。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这是他的不幸。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负担,找不到眼前的起点。《于丹论语心得》中介绍了《论语 先进》篇里有一个故事叫“侍坐”。这个故事记载的是孔子跟四个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故事,四个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是不同的,谈理想时的态度一个比一个更谦逊,一个比一个更平和,一个比一个更接近自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端的愿望。在今天看来,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的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训练快速作文,指导自评自改给了我们一个切近实际的起点,因此我们在这一年里可以走得从容,淡定。

东港市实验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东港市实验小学

快速识字 尽早阅读

东港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组

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要求是认读2000左右常用汉字,所采取的方法是韵语识字。根据韵语识字所具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整体输入,定位联想”。我们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快速学习拼音。

汉语拼音比较抽象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一年级新生认知特点,我们的校本课程把汉语拼音以童趣故事的形式设计成7篇课文,每课均采取了“故事导入,整体定位”教学方法,使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变得“趣味形象化、整体简单化、高频捷径化”。

如教学第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故事中:有一只猫阿姨叫 ɑ o e,它的邻居有一只猫宝宝叫 i u ü。i u ü 很可爱,ɑ o e非常喜欢它。可是i u ü不爱活动,也不爱吃东西,瘦得都快走不动了,差点被老鼠咬了。有一天,ɑ o e 带着i u ü到游乐场玩儿。玩了一会儿,i u ü感到肚子饿了,看到有卖乌鱼的,就对ɑ o e 说:“阿姨,我饿了,想吃一条乌鱼!”ɑ o e 阿姨听了,马上给i u ü 买了一条乌鱼。i u ü吃着这条乌鱼,感觉味道好极了。从此,i u ü 就爱吃鱼了,也爱活动了,还能捉老鼠呢。”这样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很容易记住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对故事也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当老师再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看着图片,基本上就能讲出来了,这时老师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猫阿姨叫什么名字?猫宝宝呢?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来,这时教师马上板书课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讲、背、认、写,进行强化记忆。可想而知,学生记住它们是多么容易。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在教学汉语拼音的时候是采取整体输入的方式,以整体板块的形式出现,学生不是一个一个地学,而是一次记忆一个整体板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很难把它们遗忘。校本课程中的汉语拼音共有7课,基本上在7天就能完成。学完之后,开始熟练拼读135个高频音节,使学生在两周内就能完成汉语拼音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给方法,快速进行识字。

识字课我们是采取“韵语集中,整体输入,定位联想,阅读抄写”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先整体后部分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以整体板块的形式出示整篇文章,让学生理解整篇、记忆整篇,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储存。然后再理解词、句的意思,最后选择最佳方式记忆生字。因为这些生字是按一定故事情节紧密地组成的一个整体板块,学生通过定位联想,很容易就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当然,在识记这些生字的时候,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活动。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伴着音乐唱韵文,加动作扮演角色表演韵文,拍手朗读韵文等形式,让学生尽快把韵文记住,有利于定位联想。如提问认读“详”字,学生忘记读音时,可以想到韵文“照镜端详心暗喜”,这时就能想起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还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如:学生自由表演读,开火车读,打乱次序指名读,找朋友,猜字谜,看字想画面,摆字卡,抢答字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认识了生字。

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一年级孩子想像力离奇怪异特点,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达到识字的目的。例如:引导学生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偏旁,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用各种方法来识字。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发地创造出许多识字方法。例如学“眉”时,学生说,眼眉是在眼睛的上方。“怕”字学生想象为:由于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等,这样抓住字形的特点,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字形教学中,从而产生良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巩固,使学生牢固记忆。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如何将暂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呢?第一,我们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记朋友、做卡片等活动形式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定期定时的再现已学过的生字,及时的进行复习巩固。每节课前我们都进行有计划的再现学过的生字。如教学第7课时,我们会复习第5课、第3课和第1课的生字。第二,拓宽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识字。利用教室内的物品,如:墙上贴有的值周检查表、小学生守则和小

学生日常规范以及评比台大字墙画等内容,把汉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平日接触中便识了字。还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在班级里,通过“每天开心词典”、“每日一句名言”、“每周一首儿歌、一首古诗”等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第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巩固运用生字。教学中我们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给生字组新词,再说句子,学生通过把识字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熟悉的语言环境和生字建立了联系。如在教学“披”时,会随机说出:“下雨天,请同学们穿好雨披。”引导学生说和读,使学生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初读、练读、展示。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们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读字、读词、读句子、读短文、用学过的字练习说话等,如在教学《狐狸打扮》第二课时教学中,编成这样的阅读短文:“狐狸在家又是描眉又是抹粉,浑身散发着香味,它又往头上喷了些发胶,穿上白大褂。照着镜子,仔细地看了又看,觉得自己很像一位女医生,心里暗暗高兴。然后它挎上药箱,越过山冈,向鸡房走去。”这篇短文中有本节课所学的17个生字,并且利用课件以不同颜色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反复再现,不但使学生熟记所学的生字,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第三,在识字的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识字与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就进行阅读,从读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几段话,最后到整篇。开始要求指读,强调眼到、手到、口到,这样会加深对每个字的印象,有利于记忆。我们每天都规定了读的内容,读的时间,学校周三、周四下午还给了固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天地和氛围。在这段时间里,有老师的指导读,同学个人展示读,自由组合读,比赛读等,我们还帮助学生挑选了一些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在一年内就轻松地识记2000多个常用汉字,并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基本过了识字关。我们是边识字,边阅读;边阅读,边识字。

另外,我们在识字过程中,还与写字密切结合,从而相互促进。为了提高写字效率,我们使用我校专门设计的写字本——三分格书法速成写字本,它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设计的,写字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形成表象,先分析字形、观察这个字在三分格中的位置,指出关键的一笔,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先描后写,一次写完一个字,每个字写3个。在写字的时候,学生只要掌握好二分之一、三

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比例,以横竖三条线为准,就能把字写的匀称、工整、协调。这样以来,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又能把这个字端正地写出来,并加深了记忆。

总之,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通过写字加强识记,识字、写字、阅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水平、阅读能力共同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朗读能力 形成阅读习惯

东港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组

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流利地朗读课文,任务非常单一,目标也很明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之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因为学生在一年级时基本完成了识字任务,到了二年级就进入了大量朗读训练阶段。从课内到课外,我们的主攻目标就是训练学生流利朗读课文。课堂上以读代讲,主要是教给朗读方法,培养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课后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形成阅读习惯。我们的做法是:

一、培养朗读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二年组的老师结合校本课程中的阅读重点,有计划地进行朗读指导,突出单元朗读训练重点。教学时,不过细分析课文,只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意思即可。强调多读,由量变到质变,尽早形成流畅的朗读能力。我们把语文书中的课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精读课文,一类是略读课文,每一篇课文不必平均使用力量。对于精读课文,一般用一课时,有时也用几课时来进行朗读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及技巧,如:怎样读出语气、怎样读好重音、怎样读好长句子中的停顿等等;对于略读课文,只要读熟、读懂即可,一般一课时读一篇课文,有时也可以读两篇课文或三篇课文,这主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是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以达到读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指导朗读时,每一次的要求和目的都有所不同。如:初读时要求做到读准读顺、整体感知;细读(有感情)时要求领悟情感、感悟语言;熟读(或复述)时要求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精读课文的主要做法是:

(1) 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①朗读课

文,了解课文大意。②读准字音,画出文中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③标出自然段。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由式朗读,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又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对于我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因为有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基础,几乎不存在生字,对于个别后进生,偶尔会有一两个字不认识,这时候,通过问老师、同学,或者查字典就可以自己解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实际进行理解,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名词术语,在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中会得到落实。在这一环节里,主要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抓住重点,理解性朗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要去分析课文,也不要一问一答式的过渡,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或者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些词、句、段及精彩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就拿《丑小鸭》这篇课文来说,在学生已经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丑小鸭经历了哪些磨难?”,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到重点段的学习上,然后师生紧紧围绕“丑小鸭的可怜”进行学习。学习时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语,不是理解这些字词,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只可怜的丑小鸭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指导朗读时,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引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回归整体,有感情朗读或复述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的有感情朗读或复述。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通过完整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魅力和语言魅力,进而圆满地完成读懂一篇课文的最终目标。如果能够把课文复述下来,就更好了。就如《丑小鸭》一课,最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这不仅仅是把课文读懂了,而且是把这个故事纳入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体系之中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不仅注重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并且还开展了大量的阅读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保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每天除了有规定的早读时间外,我们二年组的老师每天都会抽出至少一节课,作为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每周四下午专门设为大阅读时间,全部给学生读书所用;每天放学前15分钟为课外读书汇报时间;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有一项,那就是读课外书至少半个小时。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2)规范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我校的校本课程中,最后一项内容就是向学生和家长推荐本学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从而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内容的选择平台。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差异,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如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知识性、故事性较强的名著、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等书籍。

(3)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每天早晨晨读时间,教师都要进行前一天晚上阅读效果的抽查。检查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叙述内容、回答问题等,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我们每周都要进行朗读比赛、故事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从而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大家。

另外,我们学校还设计了读书情况反馈卡,学生每天都要填写自己所读书的书名,所读书的数量,每周的读书感言等,教师每月为每个学生统计阅读量,督促学生做到天天阅读,日积月累,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要搞好阅读,教师还必须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得到家长的了解、支持和帮助,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经常创造条件,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读书、讲故事等,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以汇报的方式向家长展示,以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家长也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多的惊喜和欣慰。

我们在二年级这一年中,除了统一读完儿童版的《西游记》和《小故事大道理》这两本书外,每个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水平读了很多书,平均每个学生的阅读量达80万字左右。本学期我们读过的内容有:语文书32篇必读课文和6

篇选读课文,校本课程中的74篇课文,《小故事大道理》全本书和学生自选的至少一本课外书。自选的书有《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阿凡提的故事》等。在读过的这些书中,任意打开其中的一页,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并能够简要地说出其中的内容。对于没有读过的文章,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

二、形成阅读习惯

我们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之形成阅读习惯。在这里,形成阅读习惯是关键。我们的口号是:习惯不形成,教学等于零。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1、专心阅读,读有所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静下心来阅读很难,但也很重要。而这种阅读习惯必须靠老师坚持不懈地设法激励,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促使学生形成专一读书的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二年级的老师教育学生上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时,要全神贯注,不要听到一点声音就左顾右盼,要坐得住、读进去。读书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要给自然段标出序号,要划出重点句,要积累优美的词句,要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多读几遍等等。运用边读边画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又可以活跃思维,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必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应该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让二年级学生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能力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3、随时阅读,课外必读。

现在,学生在学校的任何时间、任何一节课上,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拿出课外书进行阅读;回到家里,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书面家庭作业。那么,学生做什么呢?读课外书。起初,由于老师要检查,或者要开展各种评比和比赛,学生必须要读,那时的读可以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已经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回到家里就读书,不读书反而觉得不自在了,

甚至得到一本好书,都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二年级学生的心目中,谁获得了朗读小能手的称号、小书迷的称号,是最光荣的!

总之,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在二年级时过朗读关,同时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三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给自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组

我校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养成习惯, 形成自学能力。我们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自学一篇课文的六个步骤和具体的自学方法,明确如何自学一篇课文。课堂教学时对课文不做过多的讲解分析,要求以读代讲,主要是交给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养成自学习惯。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体了解,掌握步骤。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因为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自学的六个步骤,并且知道每一步都要完成哪些学习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自学六步的具体内容是:1 粗读课文,了解大意;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5选读课文,回答问题;6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二、逐步学习,层层深入。

当学生知道了这六个步骤以后,我们就按照这六个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怎样去完成每步的学习内容, 即交给学生自学方法。

1、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每当学生拿起一篇文章,首先要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可怎样了解呢?我们让学生在这一步自学时,采用一看、二提、三读的办法,即先要看题目,读读题目,推测一下文章可能写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最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的大意。这样一来,文章的大意学生基本上就清楚了。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这一步是为下一步的“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而扫除字词障碍的。所以,在

指导自学时,要教给学生“一记、二找、三解”的办法。“一记”指的是记自学符号。我们首先在班级里统一了字词句的自学符号。例如,生字用“△”,不理解的词用“―”,不理解的句子用“~”„„记住了这些符号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时让学生来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不认识的字对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上不存在,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个别字不认识,这时的自学还要画出多音字、形近字等,并用自学符号标记出来,这便是“二找”。 “三解”是指解释字词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已经标记出来了,该怎样去自学解决呢?我们交给学生多种理解字词的方法。例如:(1)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形象感受词语的意义。像“喜出望外”一词中的“望”字就是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解决了望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2)准确理解词语中的生僻字,拓展词汇积累语言。像“清澈”中的“澈”字,学生感觉比较生僻,只要准确理解“澈”的意思是“水清”,整个词的意思是指水非常清,那么,形容水清的词汇也就更丰富了。(3)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例如:“哀哀地”这个词,联系上下文,学生会想,小狗被绊这一下,身上会疼痛,而发出的痛苦的叫声,词义也自然理解了。(4)结合字形分析字义。像“瞬间”中的“瞬”字,根据“目”字旁推测出一眨眼的工夫,时间特别短。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在这一步自学中,有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学生自己不能理解,就可留作讨论交流时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解决,这也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老师要桌间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个别辅导。词句教学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形成良好的语感是三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在字词障碍已经扫清了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课文。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把课文读准读熟练,然后采取各种形式提问读。可采用指读、接读、轮读、伴读等多种形式,教师的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但提问的面广,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时要适当的加以点评,点评要以鼓励和激趣为主。如:“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熟练,真了不起!”“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太喜欢了!”“你读得这么投入,在场的人都被你的朗读吸引住了!”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读,直到读准读熟,甚至把课文复述下来为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要教给学生叙述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形式,使学生说话完整、准确。应该记住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在熟读、复述的基础上才具有的,所以,要概

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熟读课文。

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看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从而探索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把课文读熟以后,就知道了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也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其实这就是熟读的方法。我们反复强调熟读,就是因为熟读以后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交给学生一些其他的理顺文章写作顺序的方法。像今天的19课,就是让学生明白,记事文章只要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清楚了。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步交给学生。

写作顺序理清了以后,让学生再看看课文,文章中作者详写了哪部分内容,那部分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这时教师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和课后题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重点段,边读边画,边画边想,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题必须突出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不同的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或喜欢、或厌恶、或赞扬、或讽刺等等,如何体会呢?就必须精读课文,才能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谓的精读,就是要选取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或者重点句子加以理解,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一步不作为重点进行,主要还是通过指导朗读来体会。

5、选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一步主要是回答课后问题。先让学生把问题读懂,再让学生有选择的去读相应的段落,边读边画出跟问题相关的句段,然后来解答问题。其实,这一步在学生掌握了自学六步之后,往往是在重点段分析时,就已经解决了,没必要留在第五步单独进行。但有的问题却必须要在最后解决,例如续写等。

6、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此时,学生对朗读课文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这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复述课文,最好学过的课文都能复述下来。如果文章比较典型,还可以背诵全文或某个片断,这样既能使学生积累很多语言,又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自学一篇课文的六个步骤掌握以后,一般情况下学生自学一篇课文是依次进行的,当然也可灵活运用。例如:第六步,复述课文,积累语言。可以在全文都

结束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学生读重点段时进行。学生只有从整体上熟练掌握自学课文的步骤后,才能灵活运用。因此,必须让学生先熟练地掌握自学课文这六个步骤。

我们三年级这一年,就是要尽快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内课外相结合,使之运用自如,形成一定的能力。例如,这个单元的重点就是教给学生理顺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我们除了课堂上教给方法外,我们还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因为,我们学校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就要加上理顺文章写作顺序的练习了。这样校内外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的形成能力。如果开始不舍得时间教会学生的自学方法,而一味地要求学生自学,那就等于逼哑巴说话。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自学能力。三年级学生要掌握这六步自学课文的方法,要花费不少时间,教师必须舍得时间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决不能走形式。只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自学方法后,往后的学习就如虎添翼,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为四年级独立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教给理解课文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组

我校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三年级教给自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细化、强化训练。学生在三年级时,虽然掌握了自学的步骤、方法,但许多相关阅读的知识、理解课文的方法却有待于四年级的继续学习。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已经设计了理解课文的具体方法,每个学期还设计了典型的8篇精读课文用来指导学生学会相关理解课文的方法。每单元中,精读课文主要是教方法,略读课文用来训练能力,使学生能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这样各个击破,在逐步的训练中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一、课堂教学

1、精读课文, 教给方法。

我们年组采取先通过理论教方法,再通过演练教方法的措施,确保学生能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方法,以便在略读课文中灵活运用。

通过理论教方法即教师按单元阅读重点先指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中的阅读指导部分,解决学生头脑中的“什么是”和“怎么做”的问题。例如第一单元的

阅读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我们就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中的阅读指导部分,了解了思路的含义、最常见的两种文章思路的特点及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再通过演练教方法,即以精读课文为例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全过程。比如,在第一单元精读课文《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我们和学生共同探讨,发现作者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再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收尾,概括全文,这属于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类记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符合横向思路的特点,于是确定这篇文章属于横向思路。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带领学生探索的过程,就是老师运用理论知识教方法的过程,是对方法作最直接最生动的演示。

因此,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相关的知识及做法给学生讲明白,反复强化重点。

2、略读课文,举一反三。

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课文,若干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主要是学习方法,略读课文主要是运用学法,举一反三。精读课文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我们先强调阅读重点,再复习相关阅读方法,然后学生按自学六步法自学课文,重点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方法、练习阅读重点,最后师生讨论、交流。比如本单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先带领学生复习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再由学生按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最后教师组织交流,对不能很好地利用方法体会句子含义的同学给予指导、点拨。通过几篇略读课文的练习,学生基本能形成独立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含义的能力。

3、突出重点,注重落实。

不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突出重点,把训练落到实处,要求人人动口,人人动手。

第一落实在口头上。阅读课,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口头表达,师生交流:说主要内容,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围绕重点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等等,特别是课文中阅读训练的重点,需要学生人人掌握。为把口头训练落到实处,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会说,要求老师课前必须准备充分,认真练习;其次做到学生人人学会说,我们年级经常采用三步走:第一步是学生自由练习,第二步是 “说给同桌听”或“同桌提问”,第三步是老师抽查。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

间内积极动脑,张嘴练习。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在老师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就有一个口头练习的过程,我告诉学生,以后自学汇报时,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类记叙,属于横向思路”或者“这篇课文作者按事物的不同方面、横向思路记叙”,接着采用三步法练习,就使学生不但掌握方法会自学,而且能把自己的自学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

第二落实在笔头上。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全体学生的笔头练习是面最广、最落实、最易检测评价的训练方式。写,不仅是指阅读课的片断训练,还包括在课文中的画画、圈圈、点点等等。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线,写上批注。为了保证阅读课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务实高效地进行,我们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动笔的时间,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本册一二单元理清文章的思路时,就要求学生把文章的思路写清楚;教学三四单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要求把概括的中心思想写下来,写正确。在动手中,稳扎稳打,把训练落到实处。

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我校的阅读课一直强调读写结合。要实现以读促写,读写有机结合,关键是要依据单元阅读教学重点和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还以《桂林山水》为例,单元重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作者不但全文采用了横向思路,在分别描绘山和水时也采用了横向思路,并且语句优美,我们就设计以此为读写切入点,指导学生仿照作者对桂林山和水的描绘,采用横向思路写写校园的花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有许多,比如仿写句子或段落、补写空白、描写插图、改写课文等等。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遵循小学生的模仿特点,坚持由仿到创的原则,从“大同小异”逐步到“百花齐放”。

仿写句子或段落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比如今天的《生命生命》这一课,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的含义,课文中的2、3、4自然段,作者用简洁、含义深刻的句子描述生命现象、表达情感,这一写法很值得学习,于是,我把它们设计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先从身边的生命现象中选择难忘的,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写类似的句子。这样体会了之后马上仿写,不但对阅读重点进行了再强化,而且做到了阅读为写作服务,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有东西可仿,写的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还可以进行全文的仿写。比如教学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单元阅读重

点为理清文章的思路,我们依据单元阅读重点及课文的特点,统一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游览顺序及文中恰当的过渡句,来构筑自己作文的骨架,圆满地完成了两次习作《游锦江山公园》和《记东港太平湖公园》。

二、课外阅读

我校一贯重视阅读,强调学生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中逐步形成并巩固独立阅读能力。要求老师一律不留课外作业,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年组要求,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备有一本课外书,在校完成学习任务后,随时阅读。

对阅读的内容,每学期我们的校本课程中都有推荐。但对于爱读书的孩子,我们校本课程中推荐的书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总是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内容。比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引领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黄河的古诗、文章,加深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教学《小英雄雨来》,推荐学生阅读《二小放牛郎》《小兵张嘎》;教学《触摸春天》,鼓励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老师介绍的课本以外的东西,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于是纷纷找来阅读。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所以每天所读的书里,应该有一种是精读的,一种是略读的,同一本书内,也可能是精读重要章节,其余的略读,不可一律对待。我们告诉学生:精读,好比牛吃东西,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略读,好比鲸鱼张大口,把小鱼小虾都吃下去,漏一些也没关系。为了让学生读书的收获更多,我们要求学生每学期精读一本书,读书时把重要的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批划、做笔记。在阅读中灵活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就使学生的读书有了质和量的双保障。

总之,我们四年级这一年,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强化训练,让其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坚持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为五年级形成作文能力打下基础。

教给写作方法 培养写作能力

东港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组

我校五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在继续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每个学期设8个单元,每个单元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围绕

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指导。教给写作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根据我校校本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教给学生写作知识,使学生懂写作。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知识介绍。它就象作文引路人,在迷茫中为学生指引了方向。它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致描写,怎样在叙事和写人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致描写;什么是事情的高潮,怎样才能写出事情的高潮;怎样缩写;怎样写书信;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样写研究报告;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说明„„这些写作知识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成为写作时的理论依据。

学生作文,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因此每节作文指导课,我们组的老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写作文时有据可依。

在教学知识介绍时,我们把知识和阅读结合起来。例如今天这节作文课,为了让学生明确细致描写的重要性,我结合本单元22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几篇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在教学23课《刷子李》时,再三强调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的娴熟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作者写得如此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细节描写。把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同时,告诉学生:国内外很多文学大师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神像时,“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一细节描写,活画出了他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守财奴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便充满生机 ,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学生会写作。

(一)重视范文的学习

我们的校本课程每一单元知识介绍之后,都紧跟着一篇范文。在选择范文时,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范文很有代表性。因此,在教学范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前面的知识介绍,而且通过范文的分析给学生更明确的感性认

识。通过对范文的学习,知道这类文章的写法;通过对范文的分析,知道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为了让范文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们尽量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范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我经常对学生说:“范文,就好比数学书上的例题,只有把例题消化理解了,才可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对范文的学习也是如此。每一篇范文,我们都会领着学生认真地学习、仔细地分析,有的甚至让他们背下来。真正做到一文一得。好学生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后进生可以仿写,真正发挥范文的作用。

(二)加强写作指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怎样才能把学生顺利地领进门呢?每节作文指导课,我们都加强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在指导时,我们会把作文提纲拿出来,让中下等生不会对作文产生恐惧。放手写时,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要大的方向不跑题,想写什么都可以。

为了减少学生的写作难度,每次作文指导课前我们都坚持写下水文,自己在写时都有哪些困难,这也将会是学生将要遇到的困难。在指导时我们会把这个困难作为指导时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换了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很多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指导只是给学生引路,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第一课《草原》时,要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可不可以向他人介绍一下我们东港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我说“当然可以了!但要把我们的家乡写得和草原一样美。”学生们很有积极性,文章写得确实不错。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我们不会对学生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我会一点一点训练,从段到篇,克服一步登天的想法. 也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允许班级有差生,决不能揠苗助长。

三、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每每写作文,我们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使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作为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我们要花心思经常要做的工作。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布置的选题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春天来了,看到学校操场上的小柳树舞动着她那柔美的长发,我们会让学生写《校园里的小柳树》;下雨了,我们会让学生写《雨中美景》;学完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我们会让学生写一写童年中难忘的小故事。这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拍卖会、记忆比赛、奥运知识知多少„„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让学生有兴趣,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妈妈做饭,观察同学们做游戏,观察老师批改„„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后,要求学生常写日记,并及时批改与评价。写日记比较自由,题材立足于小,求真求实,范围不受控制,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学校家庭等自己身边的小事,一段偶想、一种情绪、一点火花、一则幻想甚至一段牢骚,都可以成为记叙的对象,我们通过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与评价不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动向,沟通感情,进一步激励学生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其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日记批改时,我们采取分小组、结对子、评明星等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每周小组长批改2次,评出5个一等,5个二等,5各三等。一等的加10分,二等的不加分,三等的扣10分。每周对手批改2次,获胜者加10分,

失败者减10分。每月评出10名写作小明星,发给证书和奖品。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突出重点,强化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每个单元我们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每教学一个作文重点训练项目,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地进行训练,及时地给于指导、点拨。例如在教学第四单元:写出事情的高潮时,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了记事作文的写法。先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看到一个题目,马上想:在这篇文章中,哪段描写应该为本节课的高潮?为什么?然后进行命题作文的训练,在这篇文章中,你想把哪儿的描写作为文章的高潮?效果怎么样?共写了20多篇文章,不断地巩固这一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强化训练,看看在名家名篇中作者是怎样写出事情的高潮的。使学生不仅理解,而且消化吸收。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我们开展大量的写作活动,从多个角度进行强化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亲身经历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如布置《50年后的我们》、《我在月球上》、《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作文既让学生异想天开,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写出成功作品。从而促使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再通过评比讲评等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每个月,每个班级会选出10篇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进行交流。

五、课内外结合,培养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天都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哪怕一段歌词甚至一个公式、读书心得等,这样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另外,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学了《草船借箭》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学了《武松打虎》推荐学生看《水浒传》,就这样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

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学生再主动摘记收集整理,为写作构建起一座资料库,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水足而文丰。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多积累多习作,甚至多投稿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挥笔成篇,将不只是羡慕别人的话题,人才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训练快速作文,指导自评自改

东港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组

快速作文教学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小学语文同步读说写自学辅导》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正是这项工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知道日后如何“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实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第一方面:以“快”带“写”,注重积累。

一、上好快速作文课

快速作文没有秘诀,没有捷径,只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步骤,严格训练,就能出成果。我们进行快速作文训练时一般要经过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和快速修改三个步骤。

1、快速构思。也就是对审题、立意、选材的处理几乎是同时进行:先尽快弄清题目要求;再迅速立意、选材,确定要写的内容;然后用两三分钟时间列出简要提纲(可用字、词、符号代替,自己看懂就行),并调整、确定全文的表达思路,用腹稿代替草稿。此时,脑海闪出有关内容的好词、好句或细节,要略记在提纲边上备忘。

2、快速行文。作文时要一气呵成。若开头没想好可暂时不写,直奔主体内容;中途如有字词障碍不必细想,先空下;个别句子没想好,待全文结束再作处理。如果猛然间想起前面的某个空处该怎样写,要立即回头补上。设计开头结尾表述的语言,不应超出50字。开头要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结尾简洁有力,含蓄深刻,以便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文章主体的叙述。

3、快速修改。应是少增、少删、少改动。主要检查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晰,开头、结尾是否简明扣题。

另外,快速行文与修改的字迹必须工整清楚,要保持书面的整洁,注意修改符号的规范。要逐步达到一课时(实用25分钟)写400字左右的文章,半课时(实用15分钟)写200字短文的水平。

二、厚积而薄发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快速作文的前提是平日积累,即作文内容的积累和文字表达形式的积累。这两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大量阅读和丰富生活。

(一)大量阅读。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最是书香能致远!“鼓励学生阅读我们采用自主性与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自主性”是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门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其实学生们刚开始会偏爱一类或几类书籍,但慢慢地又会不自觉扩大阅读范围,渐渐地我们就发现班里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只看一种书!因为他们是处在一个有着各种阅读爱好的同伴中。“计划性”是指着眼于学生毕业时应该有哪些文化沉积,从确定每学期学生必读的书。有的时候是配合习作指导和讲评进行的。

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不等于对此不理不问。学生读得怎么样,教师要评价总结。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读书要填写读书卡或记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喜欢读什么书,教师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讲述所读内容或是收获感悟,而且学生的日记、习作中的引用的情况是评判等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就保证了阅读质量。

(二)感受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训练快速作文必须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在这一方面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闲话。闲话身边琐事。例如:上课时,老师的眼神;课间时,同学之间的玩笑,放学回家父母的唠叨;假期时,出行的惊喜,还有春天的小草、夏天的烈日、秋天是树叶、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然而,许多优秀的作家就是因为细心观察了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小事,而

创作了大量感人致深的作品。生活中的一切都如同过眼烟云,肯定难以获得好素材,那么就很难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所以我们倡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生活笔记”,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生动材料写下来,积累生活素材,以备写作之需。

2、关注。关注世界大事。为了解决学生“写得出”的问题,还必须想法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其实现在通过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上网电视等途径积累材料是很方便的。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我们就针对大事、要事分阶段的组织专题交流和讨论,写作成文。这学期我们就分别组织过奥运倒计时、马英九当选、西藏动乱、传递奥运圣火等事件的专题交流和讨论。

3、命题。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在进行命题习作训练中, 我们设计、搜集了近百个新颖有趣的题目, 如《姜还是老的辣》《感谢那一次跌倒 》《鲜花能告诉你 》《爱你没商量》《想说爱你不容易》„„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

(三)多记多背

要提高学生的快速作文能力,除了大量阅读和丰富生活,还要多记多背,做到“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记”是指记写作材料。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我们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时事热点,道德修养,科技人文,情感人生等等,每个方面至少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积累材料,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然后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有所引用。起初学生在习作中总是愿意大篇幅的引用,使文章空洞无味。对这点老师屡禁不止,屡教不改,后来我们就硬性规定在叙述引用的事例时不准超过百字。这招可谓是对付大篇幅引用的必杀技,效果可称立竿见影。“背”是指背一些名篇佳作、优秀的范文、片段、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要强调用脑记。特别是名篇佳作、优秀范文,让学生或从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手法上进行揣摩,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在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背诵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如我们都知道如果在开头多动点脑筋“露一手”,有时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那就可以先搜罗精彩的作文开头,仔细分析琢磨人家的开头好在哪里,总结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找一些题目专写开头。总之,背得越熟越多,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习

作时就会信手拈来。

三、讲究教学策略

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干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就是这个意思。快速作文也一样,要提高写作成文速度,主要靠练。在大量的练习中讲究教学策略,才能“写得出”、“写得快”,而且要“写得好”。

1、契机。习作要实现快速,必须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契机,在训练中达到快速。除了教材中要求写的相关习作必须写好外,还要结合阅读生活和语文课外活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快速练笔。如:续编故事、即兴作文、生活作文、阅读作文等。

2、竞赛。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

3、高分。在我们的班级中,学生的日记成绩是其他各科成绩所不能攀比的,这种“高分政策”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沙里淘金”,每一次、每一篇,我们都尽力找出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细节,最佳字体,最佳构思,最佳态度、最佳情感体验等等。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当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

第二方面:以“评”促“写”,略批为主。

我们学校反复强调教师要把功夫用在设计指导上,而不要用在批改上,教师要从批改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对于多布置、快速完成的习作,以略批为主,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原汁原味”。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减轻了老师批阅作文的负担,其实略批为主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会更高,甚至可以说要做好这个工作,老师花的工夫会更多。那么我们是怎样开展自评自改工作的呢?

(一) 评讲目的要明晰。

作文讲评总的来说应包括立意、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文章的立意要求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结构要求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语言要求简洁得体,表达方式恰当,能自圆其说。

我们学校一贯反对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提倡强化训练,培养能力。在确定

重点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必须根据当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选择具有共性的单一问题作为评改的重点内容。要联系一些实际例子,通过讲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为什么好;不足在哪,为什么需要修改,怎样修改。而后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给学生提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这样就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认识。

如评改“结构”这一重点时,就可细化为开头、结尾、过渡、承接、详略及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这些内容的写法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文无定法”。评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去评改,力求评改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常写的记叙文,结构可以让学生按事情先后顺序娓娓道来,也可以用追述的语气,让人如在记忆的长廊里游历;又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童谣等引出自己对正文的叙述;还可以是从感悟入手,接着写出这种感悟的由来;也可以是从事情的高潮入手,进而展开叙述。总之,要使学生评改出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结构来。

(二)讲评形式要多样。

我们学校经常让教师讨论这样一个专题,学生的知识究竟是老师教会的,还是自己学会的。对于作文的讲评和修改,有这样一句话:“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其意思是说学生自己写了作文,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讲评,我们经常采用的形式是:

1、教师引,学生评。放手让学生先评先说,通过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摆出作文优缺点,进行修改或提出补充意见。学生评的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2、老师评,学生参与。老师先指出改进方向,再引导学生进行批阅作文,努力寻找作文的成功之处,阐述自认为成功的道理,找出不足,分析其原因,提出修改方案。

3、评典型。选取几位写作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作文构思独特的学生,选出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先进行自我评议,再介绍写作的体会,最后让全体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4、分组评。每位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意图、选材及构思,再由全组学生进行民主讲评,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希望。最后老师要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总结,表扬讲评好的同学。这种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采用才会有效果。

(三)讲评时少下断语,多些探讨

我校要求教师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要民主,讲课要求谈话式,不要报告式。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讲评更须如此。 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因此,教师应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允许学生发表意见,进行探讨。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延续多个回合。一次,我们班写一篇关于读书的习作,一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男孩热情洋溢的要展示自己的文章。这一举动让我有些诧异,不过听了他的文章更让我诧异。这文章的文笔很是老道,语言也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引用了三句诗来作为读书三个阶段的的总起句。分别是: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携手。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相约。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我们厮守。就在我们师生对这篇文章兴奋的极尽赞美之时,另一个平时就调皮的男生站了起来慢悠悠的说道:“XXX ,我真是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你的这篇让我似曾相识的文章觉得你的写作水平可与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水平不相上下。”他的说辞在转眼即逝的静寂之后,恍然大悟的学生们用唏嘘声将展示文章的学生淹没了。稍后更加犀利的语言砸向了抄袭文章的学生。其实用过心的老师都会发现,讲评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用过心的老师都知道,讲评作文比指导作文更难,更显得教育之精细。学生的讲评水平到了一定的阶段是有自己的主见的,语言也是十分到位的。你站在讲台上扫视着他们不羁的眼神,真是得小心翼翼的对付。此时的教室中充斥着难堪、嘲笑,甚至是愤怒。这群孩子我是六年级接手的,跟去年我带了三年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上一茬孩子对老师的品评总是鼓励的,向上的。我记得我曾讲过他们对我着装的评论。极便是不久前,一个曾经的家长看见我还对我说:“我家XXX 有一天放学在逆行道看见你了。回家一个劲的说‘我们毕老师现在穿得太朴素了,在人群里一点也不显眼。肯定是现在这个班的孩子不省心,唉——”而这茬孩子对老师的品评常常让我提醒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有什么疏漏。面对着急转直下的形势我想考验我的时候到了,如果处理好了,我们的讲评水平,我们的感情都将有质的飞跃。凭着直觉,我先讲了发生了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四月初,我想将头发烫了。为了避免后悔,我先将头发作成大卷看看效果。做完之后自己觉得洋气极了,特有女人味。家人也说可以,劝我赶快找时间将头烫了。我更是美得不得了。可第二天早晨我一迈进教室,立刻听到惊叹声,紧接着我看到我的一爱徒—— 一男生在摇头。这还不够。等到下课的时候,他还偏偏凑到你跟前直白的品评一番,总结句是:这个样子太可怕了。这对正处在感觉良好的我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趁着这个机会,

我就讲了在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由此猜测了抄袭文章同学在抄袭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的想法和感受,将心比心,我对他深表同情。几个回合下来使学生明白讲评的最终目的是自己要有所收获,无论是讲评还是待人都需厚道。爱不仅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

(四)讲评中向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讲评不仅要引起学生评改兴趣,还要使学生明确评改方向,同时要导之以法,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评改方法。多读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首先通读,看看作者是否按照本次作文重点来写的。同时依据习作要求,看看作文的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然后细读,依据写作重点评议文章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什么地方写得不好?怎样改?接着默读,修改病句、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和标点等。最后有感情朗读习作,再回到整体全面检查润色。

(五)讲评的主要方法

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切不可操之过急。刚刚接触讲评的阶段,评改的内容要浅显一些,应以“语言”为侧重点;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写作和知识。如文章的写法,题材的选择、语言的精当、构思的巧妙、思维的严谨、情感的真挚、中心的提炼等。在评改这些内容时,重在挖掘学生在某方面的独特感受,不能人云亦云。文学上的东西,许多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个辩论的机会。在实践中,我觉得这样几种方法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1、“简评”扩展式。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的时候,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的优点与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表达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3、点评典型。根据本次作文的特定要求,选择有典型性的佳作印发给学生,让大家写好评语,再发言。通过深入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启发全班学生对照

自己的作文,明确佳作好在哪里,哪些写法应该吸取,应该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才好。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4、“自选”式讲评。每个学生评改一篇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同学写的文章。抓住文中的主要问题或普遍性问题,结合有关写作知识,进行专题讲评。既可以是漫评,也可以针对性的点评,或评形式,或论内容。也可以选择两篇或若干篇文章,进行对比讲评,在比较中鉴别文章的优劣,并分析原因,明确应该怎样写。这样的作文讲评往往很精彩,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讲评兴趣和讲评能力。

5、“开放”式讲评。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后,当学生写完作文,就可以马上着手组织作文讲评。先请学生读自己的习作(也可委托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在听完后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点评,允许“见仁见智”,展开探讨、争论,鼓励作者积极参与。这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方式。不仅是学生喜欢,即便是我们也热衷于此。今年的青歌赛据各方面的统计和调查证明,专为听余秋雨教授点评的听众人数,已达到八千二百多万。

需要注意的是, 讲评时要有理有据, 反对面面俱到的分析, 不着边际的评述。要求每人必须说话,必须说你想说的话,说与众不同的话。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这是他的不幸。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负担,找不到眼前的起点。《于丹论语心得》中介绍了《论语 先进》篇里有一个故事叫“侍坐”。这个故事记载的是孔子跟四个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故事,四个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是不同的,谈理想时的态度一个比一个更谦逊,一个比一个更平和,一个比一个更接近自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端的愿望。在今天看来,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的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训练快速作文,指导自评自改给了我们一个切近实际的起点,因此我们在这一年里可以走得从容,淡定。


    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整体感知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和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人担任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之前除上学年学过word,别的相关知识没有接触,又因为本校电校上无装flash.所以据学生真实情况,酌情从简单实用入手,教学生电子表格知识. 2.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 ...

    滦县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滦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015年12月征求意见稿) 滦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quo ...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原有情况分析 五年级(3)班共有学生54人,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优生率达83%,合格率达96%,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养成了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维新镇第二小学 王永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间隔排列> 一.说教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 ...

    2012-2013第二学期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2012-2013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 时间:xx年3月1日 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 ...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构成阅读教学的几个要素 ...

    新教师培训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 (林春花[1**********]) 一.课程标准重要性:1.纲领性文件 2.语文教学工作改革的方向 3.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语文教学工作评 价的标准 二.成绩分数的组成部分:1.考勤 2.课堂表现 3.作业 4.考 ...

    开展教研活动的通知

    关于近期组织开展几项教研活动的通知 各学校: 本学期中心校安排的教研活动,由于近期连续降雪,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不便于集中进行,现安排各学校自行组织,下面就几项活动安排如下: 一. 开展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1. 各学校推荐两名教师开展两节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