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精要版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绪论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

2、母语和外来语(2)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2)

4、目的语(3)

二、 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4)

2、汉语教学(5)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5)

4、应用语言学(6)

5、外语教学(法)(7)

6、外语教育学(7)

7、第二语言教学(7)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7)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科学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9)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0)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10)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13)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19)

(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任务是教好语言,而不是教哲学、文学、史学或别的什么学科。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的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的分支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21)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快,班的规模较小。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23)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27)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28)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31)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34)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38)

(1)初创阶段(1950---1961)

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先生。1953年发表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和1958年出版的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巩固阶段(1962---1966)

(3)恢复阶段(1972---1977)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43)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6)

二、学科地位(47)

1979年9月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49)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56)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58)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基础篇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66)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72)

(1)历史比较语言学(72)

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英国学者琼斯于1786年发表论文,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对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以后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人有一定影响,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结构主义语言学(73)

1906年到1911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后来被奉为语言学的“圣经”,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其语言理论也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的指导思想。

(3)转换生成语法(74)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4)功能主义语言学(75)

60年代末、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这是语言学研究领域又一次拓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著名语言学家,中心在欧洲。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76)

(1)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77)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海姆斯还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1983年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78)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79)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美国语言学家萨克斯“语轮替换”。)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81)

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内行为、言后行为)

6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六项标准,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志是1898年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的出版。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83)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词汇方面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84)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词汇方面

D、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87)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思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活动。

A、教育的作用(87)

B、教育的目的(88)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与教学论(89)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与教学模式(90)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的模式(91)

A、传授式

B、活动式

C、发现式

D、发展式

(4)教学原则(94)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E、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F、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G、直观性原则。

H、巩固性原则。

I、量力性原则。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96)

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2)教学方法(98)

A、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C、主要教学方法(99)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01)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02)

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2)语言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103)

大脑左半球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布罗卡区的前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韦尼克区的后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位于顶叶、枕叶、颞叶联合区的上言语区。

(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105)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106)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记忆按其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感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108)

记忆过程包括记忆、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A、识记。

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忆和有意识记两种。

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B、保持。这一环节是巩固识记所必须,也是再认和重现的必要前提。

C、再认和重现。第二语言的重现也称为回忆。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遗忘又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A、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衰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B、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112)

1从识记的时间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 ○

2从识记的内容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的慢;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 ○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的越少。 ○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

通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13)

(1)构造主义(113)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则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2)机能主义(114)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机能心理学是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的学派。

(3)格式塔心理学(114)

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反对构造主义的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

(4)行为主义(114)

20世纪的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另一种思潮---行为主义。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主要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成为经典性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斯金纳,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 “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5)精神分析学派(115)

精神分析学派是本世纪初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6)认知心理学(116)

认知心理学出现在本世纪初,在6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弱点的暴露而迅速发展起来。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7)人本主义心理学(11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才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一、语言与文化(119)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119)

(2)文化的特征(120)

A、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

B、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

C、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D、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的体系。

E、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

F、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21)

A、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122)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22)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124)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该阶段产生“文化震荡”,即“文化休克”。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3)跨文化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125)

A、尊重不同的文化。

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E、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4)交际文化(129)

“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区分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一、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130)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1)语言的文化因素(131)

(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132)

(3)专门性文化知识(132)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133)

(1)语构文化(133)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的意合性也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

(2)语义文化(135)

(3)语用文化(136)

称呼

问候和道别

道谢和道歉

敬语和谦词

褒奖和辞让

宴请和送礼

隐私和禁忌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140)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人称之为“文化导入”,有人称之为“文化揭示”。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合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习得篇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145)

一、学习与一般学习理论(145)

(1)什么是学习(145)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146)

A、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6)

B、受理性主义哲学影响的认知学习理论。(148)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150)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语言联想学习。

E、多种辨别学习。

F、概念学习。

G、原理学习。

H、解决问题的学习。

加涅的学习行为的八个阶段:(151)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别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153)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的假说。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155)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与假说(157)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157)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159)

(1)刺激—反应论(159)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40年代和5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2)先天论(161)

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3)认知论(164)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165)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167)

一、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68)

(1)对比分析假说(168)

由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

正迁移,负迁移

(2) 中介与假说(169)

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的概念。

中介语的特点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170)

科德于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提出。

(4) 输入假说(172)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

A、习得与学习假说

B、自然顺序假说

C、监控假说

D、输入假说

E、情感过滤假说

(5) 普遍语法假说(176)

(6)文化适应假说(177)

由舒曼提出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179)

(1)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179)

A、

B、

C、

D、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180)

A、

B、

C、

D、

E、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185)

一、对比分析(185)

(1)对比分析的目的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

(4)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二、偏误分析(191)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191)

(2)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分析的分类(193)

(3)偏误的来源(194)

A、母语的负迁移。 187)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造成偏误分析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E、学习环境的影响。

(4)对待偏误的态度(199)

A、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B、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C、纠正学习者的偏误……

(5)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201)

三、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1)运用分析(203)

(2)话语分析(206)

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207)

一、生理因素(208)

二、认知因素(210)

(1)智力(210)

(2)语言学能(211)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212)

(4)认知方式(215)

认知方式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存在着个体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审慎型和冲动型。

C、歧义容忍度

三、情感因素(217)

(1)动机(218)

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分方面。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动机还有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2)态度(220)

A、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

B、对目的语的态度。

C、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

(3)性格(222)

A、内向与外向。

B、自尊心与抑制。

C、焦虑。

D、移情。

第三节 语言学习环境

一、社会环境与目的语学习的影响(227)

有无目的语社会环境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主要区别。

二、课堂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

(1)“无关联”与“有关联”的观点(229)

(2)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231)

三、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232)

教学篇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236)

一、语法翻译法(237)

语法翻译法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二、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教育家菲埃托,德国教育家贝利子,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等。典型的教材是英国艾克斯利编的《基础英语》。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里学。

直接法的主要特点:

三、情景法(242)

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训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方法。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四、阅读法(245)

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维斯特在印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室所创立,又称维斯特“新法”。

五、自觉对比法(247)

自觉对比法是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法。

六、听说法(249)

听说法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主张对活的语言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等。

听说法的特点:

七、视听法(251)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古布里纳和古根汉。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八、自觉实践法(253)

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别家利亚耶夫。

九、认知法(256)

认知法又称为认知---符号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一、团体语言学习法(258)

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柯伦。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

二、默教法(261)

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加特诺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

三、全身反应法(263)

全身反应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

四、暗示法(266)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是以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为其理论基础。

五、自然法(270)

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其倡导人是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副教授特雷尔和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

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有效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语法上的完美无缺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目标。

六、交际法(273)

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等。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一、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概况(280)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析(281)

(1)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282)

A、理论层面

B、设计层面

C、步骤层面

(2)客观、辩证地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286)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向(288)

(1)各种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础原则。(288)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289)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290)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教学原则。(290)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290)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292)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293)

一、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293)

二、对外汉语教学目的(295)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297)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298)

(1)教学内容(298)

A、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B、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C、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D、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课程设计(299)

A、汉语技能课,又分为综合技能课(原称为精读课)和专项技能课(即听、说、读、写技能课)

B、汉语言知识课,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课。

C、中国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301)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302)

一、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303)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305)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312)

一、教材的重要性(312)

二、教材的依据(313)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2)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3)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313)

(1)针对性

(2)实用性

(3)科学性

(4)趣味性

(5)系统性

四、教材设计的类型

(1)按教材的体例分

A、综合型和分科型

B、单课制和单元制

C、直线式和螺旋式

(2)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A、课文型

B、结构型

C、功能型

D、结构---功能型

E、功能---结构型

G、话题型

F、文化型

五、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322)

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1958年正式出版)

六、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1)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性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335)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336)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则其中介作用,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是客体。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338)

(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4)运用阶段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340)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342)

A、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B、课堂教学方式

C、课堂教学气氛

D、课堂教学环节

E、课堂教学语言。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343)

A、组织教学

B、复习检查

C、讲练新内容

D、巩固新内容

E、布置课外作业

(4)汉语课外活动(344)

A、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B、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和形式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345)

(1)备课与写教案(346)

A、分析教材

B、分析教学对象

C、确立教学对象

(2)课堂组织管理(347)

A、排除心理障碍

B、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C、稳定课堂秩序

(3)教师的语言

(4)教师的提问(351)

A、提问的类型

B、提问的方式

C、提问的难度

D、对问题的反馈

(5)板书(353)

A、汉字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

B、板书要很好地设计

C、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

五、课堂教学的评估(354)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一、语音教学(355)

(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355)

(2)语音教学的原则(356)

A、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B、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C、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好和难点

D、音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E、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F、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3)语音教学的方法(359)

A、教具演示

B、夸张发音

C、手势模拟

D、对比听辨

E、以旧带新

G、声调组合

二、词汇教学(360)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

(3)词汇教学原则(362) 355)

(4)词汇教学的方法(364)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

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法

I、联想法

三、语法教学(365)

(1)语法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3)语法教学的原则(366)

A、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难点

B、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C、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D、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E、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学习类型有三种。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三是交际性练习。(367)

(4)语法教学的方法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四、汉字教学(369)

(1)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369)

(2)高频率常用字的选择汉字教学的原则(372)

A、语与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B、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C、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D、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E、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第三节 语言测试(376)

一、语言测试的作用(377)

(1)什么是语言测试(377)

A、间接性

B、片面性

C、主观性

D、偶然性

(2)语言测试的作用(378)

A、评估教学,提供测试反馈信息。

B、评估人才,提供用人的重要依据。

C、是语言教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D、推广母语教学,扩大母语影响。

二、语言测试的种类(379)

(1)按用途分

A、学能测试

B、成绩测试

C、水平测试

D、诊断测试

(2)按评分的客观程度分(380)

A、客观性测试

B、主观性测试

(3)按命题方法分(381)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C、交际性测试

(4)按分数解释的分数分(382)

A、标准参照测试

B、常模参照测试

(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A、标准化测试

B、非标准化测试

三、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382)

(1)效度(383)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效标关联效度

(2)信度(385)

A、测试的稳定性

B、测试的等值性

C、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3)区分性(386)

(4)可行性

(5)后效作用

四、标准化语言测试的过程(387)

(1)设计命题(387)

A、考试设计

B、拟定编题计划,制定考试蓝图或试卷各部分细目表

C、命题:广泛征题、由命题员编题并进行筛选

D、预测

E、项目分析

G、按大纲进一步审查试题并编制成正式试卷

H、

(2)考试实施

(3)阅卷评分

(4)统计分析

五、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388)

(1)语言测试的内容(388)

(2)语言测试的题型(389)

(3)多项选择题(389)

A、试题本身要明白易懂。

B、一个项目只测试一种语言现象。

C、答案必须是唯一的。

D、主干与四个备选项之间、各道题之间不能给正确答案以任何暗示。

(4)综合填充题

(5)作文

(6)口试

结束篇

第十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395)

一、学科研究的内容(395)

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原则(396)

(1)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践

(2)提倡实验方法,实证与思辨相结合

(3)重视数学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4)强调系统观点,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三、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402)

(1)观察法

(2)经验总结法

(3)调查法

(4)文献研究法

(5)实验法

(6)个案研究法

(7)相关分析法

(8)对比分析法

(9)偏误分析法

(10)话语分析法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任务(406)

一、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406)

二、加强理论研究(408)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09)

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学科地位(409)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绪论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

2、母语和外来语(2)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2)

4、目的语(3)

二、 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4)

2、汉语教学(5)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5)

4、应用语言学(6)

5、外语教学(法)(7)

6、外语教育学(7)

7、第二语言教学(7)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7)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科学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9)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0)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10)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13)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19)

(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任务是教好语言,而不是教哲学、文学、史学或别的什么学科。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的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的分支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21)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快,班的规模较小。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23)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27)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28)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31)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34)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38)

(1)初创阶段(1950---1961)

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先生。1953年发表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和1958年出版的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巩固阶段(1962---1966)

(3)恢复阶段(1972---1977)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43)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6)

二、学科地位(47)

1979年9月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49)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56)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58)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基础篇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66)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72)

(1)历史比较语言学(72)

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英国学者琼斯于1786年发表论文,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对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以后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人有一定影响,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结构主义语言学(73)

1906年到1911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后来被奉为语言学的“圣经”,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其语言理论也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的指导思想。

(3)转换生成语法(74)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4)功能主义语言学(75)

60年代末、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这是语言学研究领域又一次拓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著名语言学家,中心在欧洲。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76)

(1)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77)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海姆斯还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1983年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78)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79)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美国语言学家萨克斯“语轮替换”。)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81)

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内行为、言后行为)

6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六项标准,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志是1898年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的出版。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83)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词汇方面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84)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词汇方面

D、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87)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思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活动。

A、教育的作用(87)

B、教育的目的(88)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与教学论(89)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与教学模式(90)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的模式(91)

A、传授式

B、活动式

C、发现式

D、发展式

(4)教学原则(94)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E、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F、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G、直观性原则。

H、巩固性原则。

I、量力性原则。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96)

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2)教学方法(98)

A、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C、主要教学方法(99)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01)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02)

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2)语言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103)

大脑左半球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布罗卡区的前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韦尼克区的后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位于顶叶、枕叶、颞叶联合区的上言语区。

(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105)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106)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记忆按其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感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108)

记忆过程包括记忆、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A、识记。

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忆和有意识记两种。

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B、保持。这一环节是巩固识记所必须,也是再认和重现的必要前提。

C、再认和重现。第二语言的重现也称为回忆。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遗忘又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A、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衰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B、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112)

1从识记的时间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 ○

2从识记的内容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的慢;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 ○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的越少。 ○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

通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13)

(1)构造主义(113)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则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2)机能主义(114)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机能心理学是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的学派。

(3)格式塔心理学(114)

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反对构造主义的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

(4)行为主义(114)

20世纪的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另一种思潮---行为主义。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主要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成为经典性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斯金纳,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 “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5)精神分析学派(115)

精神分析学派是本世纪初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6)认知心理学(116)

认知心理学出现在本世纪初,在6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弱点的暴露而迅速发展起来。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7)人本主义心理学(11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才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一、语言与文化(119)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119)

(2)文化的特征(120)

A、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

B、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

C、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D、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的体系。

E、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

F、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21)

A、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122)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22)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124)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该阶段产生“文化震荡”,即“文化休克”。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3)跨文化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125)

A、尊重不同的文化。

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E、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4)交际文化(129)

“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区分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一、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130)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1)语言的文化因素(131)

(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132)

(3)专门性文化知识(132)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133)

(1)语构文化(133)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的意合性也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

(2)语义文化(135)

(3)语用文化(136)

称呼

问候和道别

道谢和道歉

敬语和谦词

褒奖和辞让

宴请和送礼

隐私和禁忌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140)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人称之为“文化导入”,有人称之为“文化揭示”。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合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习得篇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145)

一、学习与一般学习理论(145)

(1)什么是学习(145)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146)

A、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6)

B、受理性主义哲学影响的认知学习理论。(148)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150)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语言联想学习。

E、多种辨别学习。

F、概念学习。

G、原理学习。

H、解决问题的学习。

加涅的学习行为的八个阶段:(151)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别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153)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的假说。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155)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与假说(157)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157)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159)

(1)刺激—反应论(159)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40年代和5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2)先天论(161)

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3)认知论(164)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165)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167)

一、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68)

(1)对比分析假说(168)

由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

正迁移,负迁移

(2) 中介与假说(169)

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的概念。

中介语的特点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170)

科德于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提出。

(4) 输入假说(172)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

A、习得与学习假说

B、自然顺序假说

C、监控假说

D、输入假说

E、情感过滤假说

(5) 普遍语法假说(176)

(6)文化适应假说(177)

由舒曼提出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179)

(1)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179)

A、

B、

C、

D、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180)

A、

B、

C、

D、

E、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185)

一、对比分析(185)

(1)对比分析的目的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

(4)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二、偏误分析(191)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191)

(2)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分析的分类(193)

(3)偏误的来源(194)

A、母语的负迁移。 187)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造成偏误分析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E、学习环境的影响。

(4)对待偏误的态度(199)

A、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B、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C、纠正学习者的偏误……

(5)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201)

三、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1)运用分析(203)

(2)话语分析(206)

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207)

一、生理因素(208)

二、认知因素(210)

(1)智力(210)

(2)语言学能(211)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212)

(4)认知方式(215)

认知方式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存在着个体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审慎型和冲动型。

C、歧义容忍度

三、情感因素(217)

(1)动机(218)

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分方面。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动机还有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2)态度(220)

A、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

B、对目的语的态度。

C、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

(3)性格(222)

A、内向与外向。

B、自尊心与抑制。

C、焦虑。

D、移情。

第三节 语言学习环境

一、社会环境与目的语学习的影响(227)

有无目的语社会环境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主要区别。

二、课堂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

(1)“无关联”与“有关联”的观点(229)

(2)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231)

三、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232)

教学篇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236)

一、语法翻译法(237)

语法翻译法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二、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教育家菲埃托,德国教育家贝利子,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等。典型的教材是英国艾克斯利编的《基础英语》。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里学。

直接法的主要特点:

三、情景法(242)

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训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方法。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四、阅读法(245)

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维斯特在印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室所创立,又称维斯特“新法”。

五、自觉对比法(247)

自觉对比法是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法。

六、听说法(249)

听说法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主张对活的语言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等。

听说法的特点:

七、视听法(251)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古布里纳和古根汉。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八、自觉实践法(253)

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别家利亚耶夫。

九、认知法(256)

认知法又称为认知---符号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一、团体语言学习法(258)

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柯伦。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

二、默教法(261)

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加特诺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

三、全身反应法(263)

全身反应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

四、暗示法(266)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是以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为其理论基础。

五、自然法(270)

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其倡导人是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副教授特雷尔和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

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有效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语法上的完美无缺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目标。

六、交际法(273)

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等。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一、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概况(280)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析(281)

(1)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282)

A、理论层面

B、设计层面

C、步骤层面

(2)客观、辩证地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286)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向(288)

(1)各种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础原则。(288)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289)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290)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教学原则。(290)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290)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292)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293)

一、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293)

二、对外汉语教学目的(295)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297)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298)

(1)教学内容(298)

A、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B、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C、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D、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课程设计(299)

A、汉语技能课,又分为综合技能课(原称为精读课)和专项技能课(即听、说、读、写技能课)

B、汉语言知识课,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课。

C、中国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301)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302)

一、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303)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305)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312)

一、教材的重要性(312)

二、教材的依据(313)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2)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3)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313)

(1)针对性

(2)实用性

(3)科学性

(4)趣味性

(5)系统性

四、教材设计的类型

(1)按教材的体例分

A、综合型和分科型

B、单课制和单元制

C、直线式和螺旋式

(2)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A、课文型

B、结构型

C、功能型

D、结构---功能型

E、功能---结构型

G、话题型

F、文化型

五、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322)

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1958年正式出版)

六、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1)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性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335)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336)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则其中介作用,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是客体。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338)

(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4)运用阶段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340)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342)

A、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B、课堂教学方式

C、课堂教学气氛

D、课堂教学环节

E、课堂教学语言。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343)

A、组织教学

B、复习检查

C、讲练新内容

D、巩固新内容

E、布置课外作业

(4)汉语课外活动(344)

A、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B、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和形式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345)

(1)备课与写教案(346)

A、分析教材

B、分析教学对象

C、确立教学对象

(2)课堂组织管理(347)

A、排除心理障碍

B、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C、稳定课堂秩序

(3)教师的语言

(4)教师的提问(351)

A、提问的类型

B、提问的方式

C、提问的难度

D、对问题的反馈

(5)板书(353)

A、汉字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

B、板书要很好地设计

C、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

五、课堂教学的评估(354)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一、语音教学(355)

(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355)

(2)语音教学的原则(356)

A、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B、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C、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好和难点

D、音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E、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F、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3)语音教学的方法(359)

A、教具演示

B、夸张发音

C、手势模拟

D、对比听辨

E、以旧带新

G、声调组合

二、词汇教学(360)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

(3)词汇教学原则(362) 355)

(4)词汇教学的方法(364)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

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法

I、联想法

三、语法教学(365)

(1)语法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3)语法教学的原则(366)

A、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难点

B、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C、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D、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E、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学习类型有三种。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三是交际性练习。(367)

(4)语法教学的方法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四、汉字教学(369)

(1)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369)

(2)高频率常用字的选择汉字教学的原则(372)

A、语与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B、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C、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D、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E、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第三节 语言测试(376)

一、语言测试的作用(377)

(1)什么是语言测试(377)

A、间接性

B、片面性

C、主观性

D、偶然性

(2)语言测试的作用(378)

A、评估教学,提供测试反馈信息。

B、评估人才,提供用人的重要依据。

C、是语言教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D、推广母语教学,扩大母语影响。

二、语言测试的种类(379)

(1)按用途分

A、学能测试

B、成绩测试

C、水平测试

D、诊断测试

(2)按评分的客观程度分(380)

A、客观性测试

B、主观性测试

(3)按命题方法分(381)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C、交际性测试

(4)按分数解释的分数分(382)

A、标准参照测试

B、常模参照测试

(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A、标准化测试

B、非标准化测试

三、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382)

(1)效度(383)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效标关联效度

(2)信度(385)

A、测试的稳定性

B、测试的等值性

C、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3)区分性(386)

(4)可行性

(5)后效作用

四、标准化语言测试的过程(387)

(1)设计命题(387)

A、考试设计

B、拟定编题计划,制定考试蓝图或试卷各部分细目表

C、命题:广泛征题、由命题员编题并进行筛选

D、预测

E、项目分析

G、按大纲进一步审查试题并编制成正式试卷

H、

(2)考试实施

(3)阅卷评分

(4)统计分析

五、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388)

(1)语言测试的内容(388)

(2)语言测试的题型(389)

(3)多项选择题(389)

A、试题本身要明白易懂。

B、一个项目只测试一种语言现象。

C、答案必须是唯一的。

D、主干与四个备选项之间、各道题之间不能给正确答案以任何暗示。

(4)综合填充题

(5)作文

(6)口试

结束篇

第十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395)

一、学科研究的内容(395)

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原则(396)

(1)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践

(2)提倡实验方法,实证与思辨相结合

(3)重视数学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4)强调系统观点,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三、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402)

(1)观察法

(2)经验总结法

(3)调查法

(4)文献研究法

(5)实验法

(6)个案研究法

(7)相关分析法

(8)对比分析法

(9)偏误分析法

(10)话语分析法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任务(406)

一、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406)

二、加强理论研究(408)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09)

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学科地位(409)


    相关文章

    2017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方向

    2017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方向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就业率 ...

    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有哪些

    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有哪些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就业率居 ...

    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共有哪些考试科目

    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共有哪些考试科 目 人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费总额3万元,学制2年,为鼓励考生报考以及培养更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本专业设立三个等级奖学金,奖励范围为50%. 其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基础 ④汉 ...

    [考研书目]暨南大学汉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书目] 暨南大学汉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教育心理学>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 中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文学.翻译.语言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 来源: 毛立静Regina 的日志 [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 ...

    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怎么样

    (1)学费情况:共计2万 (2)是否有公费名额:否 (3)是否区分学术型与专业型:否 (4)是否有博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学习年限:2年 (6)培养:第一年:本校学习 第二年:出国实习(或国内实习依情况和学业成绩评定).毕业论文 ...

    0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2014

    绪 论 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称.涵义及学科定位 (一)名称及涵义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名称有很多种,原因如下: 1.对学科本质认识不同,在学科名称上就会出现不同看法: 2.历史沿革: 3.约定俗 ...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区别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区别 一直有人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的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有何区别,不知该报考哪个专业.对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小编网上搜罗了一下仅供参考. 首先,说一下语言学下面的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有什么区别 ...